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844|回复: 1

[观世音菩萨] 人间天:早晚课与千年传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4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编者按:一位同修就自己在读诵《心经》、圣号念诵、回向、晚课中面对许多细节上的困惑请教老师,这段对话特别对新同修而言很有现实意义,故集结于此,供各位有缘学习。

同修:关于《心经》念诵:
①【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问:三称佛号和《开经偈》是否需要?
②  念诵心经七遍、咒心21遍。
问:咒心21遍是否需要?
③  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南无观世音菩萨(三称)
      南无大势至菩萨(三称)。
问:《心经》结束,这些是否需要称诵?
④  回向(双手合十,回向、祈愿、忏悔)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问:这样回向可以吗?回向诵读是否要三遍?
请老师开示!

老师:
①  需要。
②  不需要。
③  不需要。
④  不需要。这个回向是属于大回向的,你若想做也可以。但我需要提醒你,可能这样做了也没什么用。

同修:关于圣号:
①  “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问:我应该念哪个更好?
②  “地藏菩萨”、“地藏王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
问:我应该念哪个最好?
③  念诵圣号,直接念就可以,不需要前后仪轨的,是不是?

老师:
① ②都可以,看你的习惯,配合你的节奏就可以。
③  不需要。
关于圣号,你要大略在念前想一想:你为什么而念?!

同修:那如果念前,我念诵一遍《西方发愿文》是不是会更好些?
老师:不用。

同修:关于回向:
①  每日早晚课中间不回向,功课做完做一个总的回向,可以吗?
②  回向:
“弟子**愿以今日所做功德乃及福德,回向给弟子**累生累劫的冤亲债主、六亲眷属、有缘众生,愿你们离苦得乐,早日佛缘成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弟子**愿以今日所做功德乃及福德,回向给弟子**宿世以来的,冤亲债主、六亲眷属及一切有缘众生,愿你们离苦得乐,早日佛缘成熟,往生极乐世界。”
问:选取哪一个回向?
③  回向后,是否要念诵三皈依?

老师:
①  可以;
②  第一个;
③  不需要。

同修:关于早晚课:
①  弟子时间早上充裕,可否早上起床后一次性完成?
②  地藏菩萨圣号一千声,可以在一天中不限时间完成即可,不刻意追求前后课程顺序,是吗?
③  回向文,是要双手合十,虔诚念诵三遍吗?
④  另外,结缘老师的《地藏菩萨本愿经》,是可以直接在老师的淘宝网上下单即可吗?

老师
①  可以。
②  可以在定课完毕多念圣号,也可以散念。
③  不需要。
④《地藏经》很容易结缘到,你方便就好。
为什么我不建议诸位照本念发愿文、回向文、忏悔文呢?其实很多内容是一闪念间就完毕了。而古人做的文,更多是偏于高大上,言辞文字也都和现在的情况多少有些差异。你怎么想的,你就当怎么发愿,怎么回向,怎么去念佛

我们调整的小回向,是因为在传统回向里涉及到了太多的硬伤问题,这是不能继续沿用的原因,并不是我对古人的努力有多不恭敬。

而对固定模式,固定文本的忏悔文、发愿文,都可能和我们的本心求愿有在表达上的违背,这种情况也应该避免,毕竟这叫口是心非,深度来说会触碰到两舌的问题。

同时,也更不需要念三遍的做法。你不要把佛菩萨当耳朵不好的聋子,同样你也不能把众生当成耳朵不好的聋子。既然不是聋子,你为什么要一个事情连续说多遍?这个做法并不是正常的,深度的原因怕是令人发指了。

对众生不敬,姑且可以理解;对佛菩萨不敬,也时有发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对他们的真实状态不了解,在这样的局面下多做多试,这是很正常的一个解决问题的模式。可是若你试验出问题的原因了,就当把多管齐下的手段删减到足够简洁有效,这才是正路,而不是抱着一大堆的模式、格式、仪轨不放手。

古人说“大道至简”,就是说多高深的道理其实都应该是非常简洁明白的,裹挟了太多的玄幻和迷雾,这不是佛菩萨的行事作风。三千年前佛在讲法,其实也是通俗易懂的,只是三千年历史的更迭,人文民俗等等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我们读着就不那么轻松了。

亦如在百年前,“牺牲”只是存在于祭祀鬼神祖先的席面上的猪羊牛类,但百年来,“牺牲”被赋予了更高大上的意义。百年的更迭就会让一个名词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么千年的兴替,又会有多少翻云覆雨般的错谬和跨本意的引用呢?

时至今日,千年前的经文,那时尚且多是简明扼要的描述,如今已经成为现在的文言文,这文字的隔阂,令经文的温暖大打折扣,也令经文教义隐而不显。于是,又有很多人前仆后继为接续、为开显、为流布而努力,让义理多了另一层人为因素的迷雾。

这些对我们而言,是喜忧参半的:喜的是,还有一分原意深入其中,可以挖掘饕享;忧的是,去佛甚远,遮蔽更多。

若能不受这些遮蔽影响,自然欢喜无限;若不能挖掘教义法理,必定是忧愁难量。所以现在我们面对的局面就是这样的,你能解决与否?靠什么解决?

发表于 2021-2-25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5 15: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