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645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1-2-22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讲话铁定会出状况的。
所以这个人情要了解,人心是时时会起伏,所以你送的礼绝对没有白送。但是那个送礼是我们欢欢喜喜念她的恩送的,不是要求她feedback才送的,不是要求她回报。你开条件,你还是利害心,你不是真诚心,真诚是没有任何的索求跟条件的。包含太太跟妈妈在那里指责的时候,你怎么调剂这个局面?一来,先把过引到自己身上来。妈妈在骂太太,「妈,是我不好、是我不好」,把过引过来,这个火药味就是慢慢降。因为人能把罪都引到自己身上来,那个心是很真诚的。人要认错不容易,要把面子放下的人才能常常认错,那个是真正觉得大家都没错,都是我的错,他那个自我反省、自我认错才会非常顺。你说,「我们家就是我先学传统文化,我们家没转都是我的错」,你要道歉就很快了。「圣人常受天下之责,而无责人之心」,不去指责任何人,先把责任推到自己身上来。
再来,因为这个人情有调剂了,大家心里比较舒服的时候,要顺势的把一些重要的道理提醒对方。比方婆媳之间相处了这么久,彼此都有恩德,一时气上来了,等她气稍微下降了,你提醒她,「那个孩子来的时候,也都靠妈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拔大。」太太一听,「也对。」然后你就要从中做润滑剂,常常要买个东西替你太太送给你妈,替你妈送给你太太,然后都说是太太买的、妈妈买的,这个都是在造缘。所以对方在生气的时候,都是假的,你不要把它当真,不然你会随着她的情绪你也被牵动。情绪都是假的,是吧?生气是真的吗?诸位学长,你们把上一次生气拿来我看看。会变的都是假的,不会变的就是真的,就是我们的明德、我们的真心才是真的。真的一定可以恢复,假的一定可以放下,要有这个信念。
那慢慢的能够调剂人情,发明事理,那亲人更能够接受我们,这个缘自然就会转了。而且,只要自己全心全意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自身跟家人福报慢慢都会现前,这个不要急。其实人很多的烦恼都来自于对未来的期望、贪求。真正明理的人不去贪求未来、不去强求未来。明理的人是什么?「欲知将来结果」,我的未来会如何,「只问现在功夫」,只看你现在的功夫。你能不能改习气?能不能转自己的命运跟转家庭的命运?很多人学了传统文化,家里的问题都退缩。退到哪里?不肯面对,然后说,「我想要十年专攻一部经,以后出来弘扬中华文化,我是不是就离开我太太就好了?」这种人我不收,不敢收。为什么?收了以后,他太太会来破口大骂,到时候我就麻烦了。所以学传统文化,落实在「敦伦尽分」当中。你真依教奉行了,你真有那分承担了,就像孟子讲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然有老天安排你的因缘,不用急。但是你必须安住当下,尽自己的本分、改自己的习气,不然都是寄望未来,当前都是逃避,甚至于随顺习气,只会让自己的障碍不只不会减少,还会更多。更多,更不能责怪别人。
今天跟大家谈这两百零七句,从中我们体会为国着想、为大局着想,这是我们学到的第一个态度。第二个,这句里面也让我们感觉到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人才很重要。您看这里讲「徒以吾两人在也」,这个国家有两个中流砥柱,再强的秦国不敢乱来。所以人才对家庭、对团体太重要。那人才既然重要,我们怎么做?把自己培养成人才,然后再由自己去感召人才,这个就是有志气。「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我们去找了很多人才,结果我们自己不是人才,人才也留不住。人才都往人才的地方聚集,物以群分。所以我们又向外求,找了很多人才,但自己、团体并不依教奉行,这个人才留不住,人家一看,你们都是讲一套做一套,他就走了。花了一大堆功夫把人才找来,最后还是留不住。所以「君子务本」,首先自己跟自己的团体要真正做好,你不去强求人才,人才自己感召就来了,「有德此有人」。可是这句经句虽然这么说,人太多的精神都是往外求,那个心思都是要去挖掘好的人才进来,还是会留不住。「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凡事从根本下手。
第三,既然人才这么重要,我们就要常常去提拔人才、去栽培人才,这个才对得起团体、国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以前的官员林则徐、曾国藩先生,随时随地都在记录他所遇到的人才,为国举才,这是真正仁慈的人。请问大家你们有没有一本「人才簿」?不然林则徐的故事我们白听了,是吧?最近大家交了汉学院的建议书,很多学长都在举荐人才,这个就是落实了孟子讲的「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这是真正仁慈。我也代表中心给大家感谢一下,谢谢大家。
再来,这个故事第四点给我们的启发,一个本来即将冲突的两个人,最后变成什么?「刎颈之交」,可以为对方去死。诸位学长,您现在生活、工作当中有没有一看就很烦的人?就觉得跟他一讲话,火都快上来的人?请你今天回去立一个志向,「我要跟这个人成为刎颈之交」。那这个故事你就没有白听了。不然故事还是故事,我的人生还是我的人生。所以我们坚信一点,就是师长常常教诲我们的,至诚就能够感通。要没有私心,慈悲心,就是为了利益对方、成就对方,这个真诚就能感通。
那这个感通,人与人会感通,人跟因缘也会感通。你发诚心了,你的孩子会有很多贵人来帮助,这个就是感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现在很多家长他学了传统文化,希望孩子能有好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他很急、很担心,怕找不到这样好的单位。其实人一急、一担心就不真诚了。要先把心静下来,相信圣贤无所不在,他一定会保佑我们。自己心量要大,「我以后要把孩子培养成栋梁」,你好的因缘就会出现了。所以发愿,然后注意身边有哪些好的传统文化的单位。我现在遇到一些同仁、遇到一些朋友,他们也会说,「要往哪里送?」其实天下善人多了,很可能你旁边就有好的缘。你在那里「怎么办?怎么办?」就慌了、就看不清楚了。先定下心来,然后自然缘分就会来了。
缘分来,你自己去判断。比方它是公益团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