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384|回复: 3

[其它] 第1193部~王法正理论一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1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乘论·第1193部
王法正理论一卷
弥勒菩萨造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王法正理论
  如佛世尊为出爱王所说经言。彼王一时往诣佛所顶礼佛足。白言。世尊。有一沙门若婆罗门来至我所。以不真实过失现前呵谏于我。我于尔时。其心不生悔恼忧戚。何以故。观此过失。于我自身都不见故。又有沙门若婆罗门来至我所。以不真实功德现前赞劝于我。我于尔时。心亦不生欢喜踊跃。何以故。观此功德。于我自身都不见故。彼诸沙门及婆罗门既退还已。我便独处空闲静室。生如是心筹量寻伺。我当云何了知诸王真实过失真实功德。若我知者当舍其失爰修其德。谁有沙门或婆罗门。能了诸王真实过失真实功德。亦能为我广开示者。既寻伺已。便作是念唯我世尊一切知者。一切见者。定当了知诸王所有真实过失真实功德。我今当往佛世尊所请问斯义。故我今者来至佛所。请决是义。唯愿如来。为我开示。世尊。云何诸王真实过失。云何诸王真实功德。作是请已。
  尔时世尊告出爱王曰。大王。大王。今者应当了知王之过失。王之功德。王衰损门。王方便门。王可爱法及能引发王可爱法。
  云何名为王之过失。大王当知。王过失者。略有九种。王若成就如是过失。虽有大府库有大辅佐有大军众不可归仰。何等为九。一不得自在。二立性暴恶。三猛利愤发。四恩惠奢薄。五受邪佞言。六所作不思不顺仪则。七不顾善法。八不知差别忘所作恩。九一向纵任专行放逸。
  云何名王不得自在。谓有国王。志性不强所为软弱。为诸大臣辅相国师群官所制。不随所欲作所应作锡赉群臣。于妙五欲欢娱游戏。亦不如意。如是名王不得自在。
  云何名王立性暴恶。谓有国王。诸群臣类或余人等。随于一处现行少小不如意事。即便对面摈黜。发粗恶言咆勃忿恚。颦蹙而住时生愤发。设不对面背彼向余。而作于前摈骂等事。设不对面亦不背彼向余而作于前黜骂等事。然唯内意愤恚郁快。怀恼害心怀怨恨心。然不长时持愤恚心相续不舍。复有内意愤恚郁快。怀恼害心怀怨恨心。亦于长时持愤恚心相续不舍。由如是相对面暴恶。背面暴恶。懊恚暴恶暂时暴恶。长久暴恶。如是名王立性暴恶。大王当知。长久暴恶名为大过。非是余者。
  云何名王猛利愤发谓有国王诸群臣等。有小[億-音+(夫*夫)]过有少违越便削封禄夺去妻妾。或以重罚而刑罚之。如是名王猛利愤发。
  云何名王恩惠奢薄。谓有国王诸群臣等供奉侍卫。虽极清净善称其心。而以微劣软言而慰喻之。颁赐爵禄酬赏勋庸。不能圆满不顺常式。或损耗已。或稽留已。或推注已。或怨恨已。然后方与如是名王恩惠奢薄。
  云何名王受邪佞言。若有国王诸群臣等。实非聪睿诈现聪睿。贪浊偏党不闲宪式。情怀谋叛不修善政。听受信用如是辈人所进谏议。由此因缘王务财宝。名称善政并皆衰损。如是名王受邪佞言。
  云何名王所作不思不顺仪则。谓有国王。不能究察不审究察。不能思择不审思择。诸群臣辈于彼彼务机密事中。不堪委任而委任之。堪委任者而不委任。堪驱役者而不驱役。不堪役者乃驱役之。应赏赉者而刑罚之。应刑罚者而赏赉之。又于群臣不善安处先王仪则。由此群臣处大朝会。余论未终发言间绝。不敬不惮而兴谏诤。不如旨教而善奉行。不正安住王之教命。如是名王所作不思不顺仪则。
  云何名王不顾善法。谓有国王。不信他世亦不晓悟。由于他世不信不悟。便于当来善不善业爱非爱果不能信解。不信解故无有羞耻。随情造作身语意业三种恶行。不能时时布施修福受斋学戒。如是名王不顾善法。云何名王不知差别忘所作恩。谓有国王。于诸大臣辅相国师及群官等。其心颠倒不善了知忠信技艺智慧差别。以不知故。非忠信所生忠信想。于忠信所非忠信想。无技艺所生技艺想。有技艺所无技艺想。于恶慧所生善慧想。于善慧所生恶慧想。彼由如是心颠倒故。于非忠信无有技艺恶慧臣所敬重爱养。忠信技艺善慧臣所反生轻贱。又诸臣等年耆衰迈。曾于长夜供奉侍卫。知其无势无力无勇。遂不敬爱不赐爵禄不酬其赏。设被陵蔑舍而不问。如是名王不知差别忘所作恩。
  云何名王一向纵任专行放逸。谓有国王。于妙五欲一向沉没。耽着嬉戏爱乐受行。不能时时勖励方便作所应作劳赉群臣。如是名王一向纵任专行放逸。若有国王成就如是九种过失。虽有大府库有大辅佐有大军众而不可归仰。大王当知。此九过失。是王自性之过失也。
  云何名为王之功德。大王当知。王功德者。略有九种。王若成就如是功德。虽无大府库无大辅佐无大军众而可归仰。何等为九。一得大自在。二性不暴恶。三愤发轻微。四恩惠猛利。五受正直言。六所作谛思善顺仪则。七顾恋善法。八善知差别知所作恩。九不自纵任不行放逸。
  云何名王得大自在。谓有国王。自随所欲作所应作劳赉群臣。于妙五欲欢娱游戏。于诸大臣辅相国师群臣等。所凡出教命宣布无碍。如是名王得大自在。
  云何名王性不暴恶。谓有国王。诸群臣等随于何处。虽行增上不如意事。性能容忍不现摈黜。不发。言亦不咆勃。广说乃至不生愤发亦不对面。亦不背面而作前事。亦不内意秘匿忿缠。亦不长夜蓄恶愤心相续不舍。不现暴恶不背暴恶。不匿暴恶不久暴恶。如是名王性不暴恶。
  云何名王愤发轻微。谓有国王。诸群臣等虽有大愆有大违越。而不一切削其封禄夺其妻妾。不以重罚而刑罚之。随过轻重而行黜罚。如是名王愤发轻微。
  云何名王恩惠猛利。谓有国王诸群臣等。正直现前供奉侍卫。
 楼主| 发表于 2021-2-21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心清净其心调顺。于时时中以正圆满软言慰喻。具足颁锡爵禄勋庸而不令彼损耗稽留劬劳怨恨。易可供奉不难承事。如是名王恩惠猛利。
  云何名王受正直言。谓有国王。诸群臣等实有聪睿无聪睿慢。无浊无偏善闲宪式。情无违叛乐修善法。听受信用如是辈人所进言议。由此因缘国务财宝。名称善法皆悉增盛。如是名王受正直言。
  云何名王所作谛思善顺仪则。谓有国王性能究察能审究察。性能思择能审思择。诸群臣等于彼彼务机密事中。不堪委任而不委任。堪委任者而委任之。不堪役者而不驱役。堪驱役者乃驱役之。应赏赉者而正赏赉。应刑罚者而正刑罚。凡有所为审思审择。然后方作而不卒暴。又于群臣能善安处先王仪则。由此群臣虽处宴会终不发言间绝余论。要待言终恭敬畏惮而兴谏诤。如其旨教而善奉行。能正安住王之教命。如是名王所作谛思善顺仪则。
  云何名王顾恋善法。谓有国王信知他世。由信善故。便于当来净不净业爱非爱果能善信解。由信解故具足惭耻而不纵情作身语意三种恶行。时时思择布施修福受斋学戒。如是名王顾恋善法。
  云何名王善知差别知所作恩。谓有国王于诸大臣辅相国师及群臣等。心无颠倒能善了知忠信技艺智慧差别。若诸群臣忠信技艺及与智慧。若有若无并如实知。于其无者轻而远之。于其有者敬而爱之而正摄受。又诸臣等年耆衰迈。曾于长夜供奉侍卫。虽知无势无力无勇。然念昔恩转怀敬爱而不轻贱。爵禄勋庸分赏无替。如是名王善知差别知所作恩。云何名王不自纵任不行放逸。谓有国王。于妙五欲而不沉没。耽着嬉戏爱乐受行。能于时时勖励方便作所应作劳赉群臣。如是名王不自纵任不行放逸。若王成就如是功德。虽无大府库无大辅佐无大军众而可归仰。大王当知。如是九种王之功德。是王自性之功德也。
  云何名为王衰损门。大王当知。王衰损门略有五种。一不善观察而摄群臣。二虽善观察而摄群臣。无恩妙行纵有非时。三专行放逸不思机务。四专行放逸不守府库。五专行放逸不修法行。如是五种。皆悉名为王衰损门。云何名王不善观察而摄群臣。谓有国王。于群臣等不能究察不审究察。不能思择不审思择。忠信技艺智慧差别。摄为亲侍加以宠爱。厚赐爵禄重赏勋庸。最机密处而相委任。数以软言现为慰喻然此群臣所付财宝多有损费。若遇怨敌恶友军阵。彼先退败。恐惧破散为他所胜。迟留人后奔北无恋。矫行恶策动亏王政。如是名王不善观察而摄群臣。云何名王虽善观察而摄群臣。无恩妙行纵有非时谓有国王。虽于群臣性能究察能审究察。性能思择能审思择。忠信技艺智慧差别。摄为亲侍而不宠爱。不如其量具赐爵禄。最机密处亦不委任。不数软言现相慰喻。彼于一时王遇怨敌恶友军阵。广说乃至大怖畏事命难现前。尔时于臣方行宠爱。广说乃至数以软言而相慰喻。时群臣等共相谓曰。王于今者危迫因缘。方于我等暂行妙行非长久心。知此事已。虽有忠信技艺智慧隐而不现。如是名王虽善观察而摄群臣无恩妙行纵有非时。
  云何名王专行放逸不思机务。谓有国王。于应和好所作所成机务等事。而不时时独处空闲。或与智者共正思惟。称量观察和好方便。如是于应乖绝所作所成机务等事。于应惠施所作所成机务等事。于应军阵所作所成机务等事。于应摄受大力朋党所作所成机务等事。皆不时时独处空闲。或与智者共正思惟。称量观察乖绝方便。乃至摄受强党方便。如是名王专行放逸不思机务。
  云何名王专行放逸不守府库。谓有国王。寡营事业。拙营事业。不持事业不观事业。不禁王门。不禁宫门。不禁府库。或于俳优技乐笑弄倡逸等所。或复耽乐博弈戏等。非量损费所有财宝。如是名王专行放逸不守府库。云何名王专行放逸不修法行。谓有国王。于世所知柔和淳质。聪慧辩才得理解脱。巧便无害乐无害法。所有沙门若婆罗门不能数往礼敬咨询。云何为善。云何不善。云何有罪。云何无罪。作何等业能致吉祥远离诸恶。设得闻已亦不勖励如说修行。不能时时惠施树福受斋学戒。如是名王专行放逸不修法行。若有国王。成就如是五衰损门。当知此王退失现法后法义利。谓前四门退现法利。最后一门退后法利。
  云何名为王方便门。大王当知。王方便门略有五种。何等为五。一善观察摄受群臣。二能以时行恩妙行。三无放逸专思机务。四无放逸善守府库。五无放逸专修法行。
  云何名王能善观察摄受群臣。谓有国王。于群臣等性能究察能审究察性。能思择能审思择。忠信技艺智慧差别摄为亲侍。如是名王能善观察摄受群臣。
  云何名王能善以时行恩妙行。谓有国王。于诸群臣善观察已。摄为亲侍加以宠爱。随其度量厚赐爵录重赏勋庸。最机密处而相委任。数以软言现相慰喻。彼于一时王遇怨敌恶友军阵大怖畏事命难现前。即便罄竭显示忠信技艺智慧。如是名王能善以时行恩妙行。
  云何名王无有放逸专思机务。谓有国王。于应和好所作所成机务等事。能于时时独处空闲。或与智者共正思惟。称量观察和好方便。如是于应乖绝所作所成机务等事。于应惠施所作所成机务等事。于应军阵所作所成机务等事。于应摄受大力朋党所作所成机务等事。皆能时时独处空闲。或与智者共正思惟。称量观察乖绝方便。乃至摄受强党方便。如是名王无有放逸专思机务。
  云何名王无有放逸善守府库。谓有国王。广营事业。巧营事业。善持事业。善观事业。善禁王门。善禁宫门。善禁府库。又于俳优技乐笑弄倡逸等所。不以非量而费财宝。亦不耽乐博弈戏等。如是名王无有放逸善守府库。云何名王无有放逸专修法行。谓有国王于世所知柔和淳质。聪慧辩才得理解脱。巧便无害乐无害法。所有沙门若婆罗门而能数往礼敬咨问。云何为善。云何不善。何等有罪。何等无罪。作何等业能致吉祥远离诸恶。既得闻已善能勖励如说修行。亦能时时惠施树福受斋学戒。如是名王无有放逸专修法行。若有国王。成就如是五方便门。当知此王不退现法后法义利。略前四门不退现法所有义利。最后一门不退后法所有义利。
 楼主| 发表于 2021-2-21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云何名为王可爱法。大王当知。略有五种诸王可爱可乐可欣可意之法。何等为五。一世所敬爱。二自在增上。三能摧怨敌。四善摄养身。五能往善趣。如是五种是王可爱可乐可欣可意之法。
  云何能引王可爱法。大王当知。略有五种能引诸王可爱之法。何等为五。一恩养世间。二英勇具足。三善权方便。四正受境界。五勤修法行。
  云何名王恩养世间。谓有国王。性本知足。于财宝门为性谨慎不邪贪着。如其所应积集财宝不广营求。又有国王。性无贪吝。成就无贪白净之法。以自所有库藏珍财。随力随能给施一切贫穷孤露。又有国王。柔和忍辱。多以软言晓喻国界。于时时间随其所应颁赏爵禄。终不以彼非所能业恶业重业役任群臣。诸有违犯可矜恕罪。即便矜恕。诸有违犯不可恕罪。以实以时如理治罚。如是名王以正化法恩养世间。由王受行如是恩养世间法故。遂感世间之所敬爱。
  云何名王英勇具足。谓有国王。计策无惰武略圆满。未降伏者而降伏之。已降伏者而摄护之。广营事业如前。乃至。不甚耽乐博弈戏等。又善观察应与不应勤于僚庶。应刑罚者正刑罚之。应摄养者正摄养之。如是名王英勇具足。由王受行如是英勇具足法故。遂能感得自在增上。
  云何名王善权方便。谓有国王。于应和好所作所成机务等事。如前乃至于应摄受大力朋党所作所成机务等事。能正了知和好方便。乃至摄受强党方便。如是名王善权方便。由王受行如是善权方便法故。遂能摧伏所有怨敌。
  云何名王正受境界。谓有国王善能筹量府库增减。不奢不吝平等自处清正受用。众杂受用胜妙受用。随其时候所宜受用。与诸臣佐亲属受用。在于胜处而为受用。奏诸伎乐而为受用。无有[億-音+(夫*夫)]失而为受用。无[億-音+(夫*夫)]失者。谓疾恼时应食所宜。避所不宜于康豫时。消已方食若食未消。或食而利。皆不应食。应共食者。正现在前不应独食。精妙上味诡摈余人。如是名王正受境界。由王受行如是正受境界法故。遂能善巧摄养自身。
  云何名王勤修法行。谓有国王。具足净信戒闻舍慧。
  云何名王具足净信。谓有国王。信解他世信解当来净不净业及爱非爱果与异熟。如是名王具足净信。
  云何名王具足净戒。谓有国王。远离杀生及不与取淫欲邪行妄语饮酒诸放逸处。如是名王具足净戒。
  云何名王具足净闻。谓有国王。于现法义于后法义及于现法后法等义众妙法门。善听善受习诵通利。专意研究善见善达。如是名王具足净闻。云何名王具足净舍。谓有国王。虽在悭垢所缠众中心恒清净。远离悭垢而处居家。常行弃舍舒手乐施。好兴祠福惠舍圆满。于布施时常乐平等。如是名王具足净舍。
  云何名王具足净慧。谓有国王。如实了知善不善法。有罪无罪。修与不修。胜劣黑白。于广分别诸缘生法。亦如实知。纵令失念生恶贪欲嗔恚忿恨覆恼悭嫉幻诳谄曲无惭无愧恶欲恶见。而心觉悟并不坚住。如是名王具足净慧。如是名王勤修法行。由王受行此法行故能往善趣。如是五种能引发王可爱之法。能引诸王现法后法所有利益。谓初四种能引发王现法利益。最后一种能引发王后法利益。
  复次大王当知。我已略说王之过失。王之功德。王衰损门。王方便门。王可爱法及能引发王可爱法。是故大王。应当修学。王之过失宜当远离。王之功德宜当修习。王衰损门宜当远离。王方便门宜当修学。王可爱法宜当希慕。能引发王可爱之法宜当受行。大王。若能如是修学。当获一切利益安乐。
  复次依行差别建立三士。谓下中上。无自利行无利他行名为下士。有自利行无利他行有利他行无自利行名为中士。有自利行有利他行名为上士。
  复有四种补特伽罗。或有行恶而非乐恶。或有乐恶而非行恶。或有行恶亦复乐恶。或非行恶亦非乐恶。若信诸恶能感当来非爱果报。由失念故。或放逸故。近恶友故。造作恶行是名行恶而非乐恶。若先世来串习恶故。喜乐诸恶恶欲所牵。彼由亲近善丈夫故。闻正法故。如理作意为依止故。见诸恶行能感当来非爱果报。自勉自励远离诸恶。是名乐恶而非行恶。若性乐恶而不远离。是名行恶亦复乐恶。若有为性不乐诸恶亦能远离。名非行恶亦非乐恶。此中行恶亦乐恶者是名下士。若有行恶而非乐恶。或有乐恶而非行恶是名中士。若非行恶亦非乐恶是名上士。
  复有三士一重受欲。二重事务。三重正法。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后名上士。
  复有三种补特伽罗。一以非事为自事。二以自事为自事。三以他事为自事。若行恶行以自存活。名以非事为自事。若怖恶行修行善行。名以自事为自事。若诸菩萨以他事为自事等。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后名上士。
  又诸国王有三圆满。谓果报圆满。士用圆满。功德圆满。若诸国王生富贵家。长寿少病有大宗叶。成就俱生。聪利之慧。是王名为果报圆满。若诸国王善权方便所摄持故。恒常成就圆满英勇。是王名为士用圆满。若诸国王任持正法。名为法王安住正法。名为大王。与内宫王子群臣英杰豪贵国人共修惠施。树福受斋坚持禁戒。是王名为功德圆满。果报圆满者。受用先世净业果报。士用圆满者。受用现法可爱之果。功德圆满者。亦于当来受用圆满净业果报。若有国王三种圆满皆不具足。名为下士。若有果报圆满或士用圆满或俱圆满。名为中士。若三圆满无不具足。名为上士。复有三臣。一有忠信无伎能智慧。二有忠信伎能无智慧。三具忠信伎能智慧。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后名上士。若不忠信无有伎能亦无智慧。当知此臣下中之下。
  又有四语。一非爱似爱。二爱似非爱。三非爱似非爱。四爱似爱。诸有语言辞句善顺。然非所宜。是名初语。或有语言辞句勃逆。然是所宜。是第二语。或有语言辞句勃逆。亦非所宜。是第三语。或有语言辞句善顺。亦是所宜。是第四语。若有宣说非爱似非爱。非爱似爱语者。是下士。若有宣说爱似非爱语者。是中士。若有宣说爱似爱语者。是上士。
  复有三种。受诸欲者。或有受欲。非法猛浪积集财宝不能安乐。
 楼主| 发表于 2021-2-21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养己身及与妻子广说乃至不于沙门婆罗门所修殖福田。或有受欲。以法或非法猛浪或非积集财宝能以安乐。正养己身妻子眷属及知友等。不于沙门婆罗门所修殖福田。或有受欲。一向以法及不猛浪积集财宝能以安乐。正养己身。广说乃至能于沙门婆罗门所修殖福田。此三种中。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后名上士。
  复有三人。一者有人。贪染而食爱着饕餮。乃至耽湎不见过患。不知出离。二者有人。思择而食不染不着亦不饕餮。吞吸迷闷坚住耽湎。深见过患善知出离。而于此食未断未知。三者有人。思择而食不生贪染。广说乃至深见过患善知出离。又于此食已断已知。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后名上士。复依施物说有三人。一者有人。所施之物但具妙香不具美妙味之与触。二者有人。所施之物具妙香味而无妙触。三者有人所施之物具足美妙香味与触。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后名上士。
  又依施田说有三人。一者有人。于爱于恩而行惠施。二者有人。于贫苦田而行惠施。三者有人。于具功德最胜福田而行惠施。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后名上士。复有差别。施于所爱名为下士。施于有恩名为中士。施于贫苦具德胜田名为上士。
  又依施心说有三人。一者有人。将欲惠施先心欢喜。正惠施时心不清净。惠施已后寻复追悔。二者有人。先心欢喜。施时心净。施已追悔。三者有人先心欢喜。施时心净。施已无悔。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后名上士。
  复于受持戒福业事建立三人。一者有人。但离一分非一切时。常能远离。唯自远离。不劝他离亦不赞美。见同法者心不欢喜是名下士。二者有人。离一切分一切时离。唯自远离不劝他人亦不赞美。见同法者心不欢喜。是名中士。三者有人。一切俱现。是名上士。
  又于受持禁戒处所建立三人。一者有人。住恶说法毗奈耶中受持禁戒。二者有人。住善说法毗奈耶中受持禁戒而有缺漏。三者有人。即住于此受持禁戒而不缺漏。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后名上士。
  又于受持戒心建立三人。一者有人。为活命故受持禁戒。二者有人。为生天故受持禁戒。三者有人。为涅槃故受持禁戒。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后名上士。
  又于受持别解脱律仪说有三人。一者有人。唯能受持近住律仪。二者有人。亦能受持近事律仪。三者有人。亦能受持苾刍律仪。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后名上士。
  又于受持苾刍律仪说有三人。一者有人。唯能成就受具足支。无受随法诸学处支。亦无随护他人心支。亦无随护如先所受诸学处支。二者有人。成前三支。无后一支。三者有人。具成四支。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后名上士。又有三人。一者有人。唯成就别解脱律仪。二者有人。成别解脱静虑律仪。三者有人。成别解脱静虑无漏三种律仪。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后名上士。又有三人。一者有人。唯能成就非律仪非不律仪摄所受戒律仪。二者有人。亦能成就声闻等相应所受戒律仪。三者有人。亦能成就菩提萨埵所受戒律仪。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后名上士。
  复依修习思惟方便建立三人。一者有人。唯得励力运转思惟。二者有人。有间运转设得无间要作功用方能运转。三者有人。已得成就任运思惟。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后名上士。又依已得修差别故建立三人。一者有人。已得内心奢摩他定未得增上慧法毗钵舍那。二者有人。已得增上慧法毗钵舍那未得内心奢摩他定。三者有人。俱得二种。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后名上士。
  又有三人。一者有人。已得有寻有伺三摩地。二者有人。已得无寻唯伺三摩地。三者有人。已得无寻无伺三摩地。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后名上士。
  又依住修差别建立三人。一者有人。住染污静虑。二者有人。住世间清净静虑。三者有人。住无漏静虑。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后名上士。



普贤菩萨名,诸佛第一子,我善根回向,愿悉与彼同。
身口意清净,自在庄严刹,逮成等正觉,皆悉同普贤。
如文殊师利,普贤菩萨行,我所有善根,回向亦如是。
三世诸如来,所叹回向道,我回向善根,成满普贤行。
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6 23: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