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650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1-2-20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全世界人都看到。我这个想法、这个愿望,没有想到,威尔士大学校长成就我,我们跟他密切合作,这好事。
我们这些学生不要名闻利养,将来毕业出来之后,我跟学校建议签个合同,这些学生统统聘请做汉学院的教授、副教授、讲师,统统留住。将来我们的教授多了,能够有三、五十个人以上,我们扩大招生,我们对全世界扩大招生,最优秀的留在学校担任教授,培养后续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愈多愈好。希望将来有成千上万,全世界有这么多老师去教学,各地方的孔子书院有人去教,中国传统文化就变成人类的传统文化。我们要走这条路,欧洲一些汉学家给我们在铺路,他们讲得很多,有很多很好的著作,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在欧洲做,好!我相信三年,英国成功了就会影响欧洲,欧洲人都学了会影响全世界。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我说得很清楚,不是中国政治,不是中国军事,不是中国科技,也不是中国的经济贸易,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说简单一点,就是唐太宗搞的《群书治要》。希望《群书治要》能够翻成各种各国文字,大家都能看得懂,人人都能看得懂。为什么?它里头教你怎么样修身、怎样齐家、怎样治国、怎样达到世界大同,它讲这一套,讲得非常好。
唐太宗实验做成功了。我们希望就在这个基础上来培训老师,对老师的要求并不苛刻,是希望他做专家不做通家。这个六十五种古籍我们要把它发扬光大,做为古汉语系里头主要的教材。希望年轻的同学真正立大志愿,像张子所说的,「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平民可以做得到。就从教学上,这条路走到底,一生不改变。真正学孔老夫子,表现在外面,温良恭俭让;学释迦佛的存心,心里没有贪瞋痴慢疑五毒。起心动念是智慧,不是烦恼。汉学是培养,中国古时候讲圣贤君子,圣,好比是博士;贤是硕士;本科毕业的,君子,圣贤君子,这个地位很高。孔老夫子一生、孟夫子一生、老庄一生,没做过官,家并不富裕,都能成为大圣大贤,那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典型。
这个地方经文看起来就有味道了,这段经文,「重明自他二利与平等说法」,著重在说法、教学,干什么?我们就教老祖宗的这些留下来的智慧、教诲,教我们做圣人、做贤人、做君子。我们继承老祖宗古圣先贤的教诲,把它发扬光大,来拯救这个社会、来拯救国家、来拯救地球,我们干这些。所以因为游刹度生,刹是佛刹,菩萨周游一切诸佛刹土,都不离说法、教学。我们把说法两个字改成教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但说法不能离自觉」,自己没有觉悟,所说的法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一定要求自己开悟。这也是我们汉学院对同学们的要求,希望他们自觉;也就是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自见就是自觉。
我们有信心,我们相信,不怀疑,相信什么?无师自通,相信这个道理。因为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的一切经,没人教他。他虽然参学十二年,与这个不相干。所以十二年,他觉得不能解决问题,放弃了,不想学了,到菩提树下去入定。这一入定,开悟了。入定是什么?彻底放下,前面所讲的,有为法、无为法,世间法、出世间法,统统放下,成佛了,见性了。见性之后说出来的经典,没人教的。那我们要问问,孔子、老子,老师是谁?也没人教。庄子曾经说过一句话,「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是佛说的,他怎么也是这个境界?说这个话的人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於是我们就想到,在中国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周公都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们是同一个等级,跟释迦牟尼佛同一个等级。你看看他讲方法,方法是「大学」,理论是「中庸」,《四书》里头这两篇,是儒家儒学的总纲领、总原则,在佛法讲大总持法门。
首先标出来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是什么?明德就是自性,就是觉悟了,彻底觉悟。因为不觉悟,迷了,明德迷了,所以上头加个明,那个明是动词,我们要把明德恢复它的明,是这个意思。真正明明德,就是佛教里头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一个意思。我们凡夫要想恢复明德,从哪里学起?从格物致知学起。格物是什么意思?格物是放下,格是放下、格除、格斗,物是物欲,这个物欲就我们讲七情五欲,财色名食睡五种欲望,七情是喜怒哀乐爱恶欲。这就是我们在经上读的这些,教导我们要把它化解掉,要放下,彻底放下。
「舍离一切执著,成就无量功德,以无碍慧,解法如如。」无障碍的智慧,没有你不知道的,你才把东西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同学们真正走这个路子,要走开悟了,再讲四书五经,比古人讲得好。为什么?古人未必真开悟。是有开悟,没错,悟得不够彻底,不够究竟。你能够悟得比他深、比他广,你讲得比他透彻,叫一般人都能听懂。解法如如,就是无碍慧。无碍慧起作用,就是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你没有一样不知道,他来问,你就能解答,解法如如。「重明自利之行圆满。此四句以舍离执著为首者,因此实为入道之关键」。
我们把这个跟《大学》八目来对看。格物,放下;致知,智慧生。不放下、执著是烦恼,於一切法不能有执著,舍离一切执著,这一句重要。世出世间法都不执著,证阿罗汉果,如果是大乘,七信位菩萨,大乘圆教七信位菩萨,从初信到十信圆满,第七信。不能放下就没办法,永远不能开悟。开悟大小跟你放下多少有关系,愈能放下你的悟处就愈深,所以要放下。放下之后,智慧就现前,致知,致知就是智慧现前,就是自见,於一切法自己看出门道出来了,看得虽然不深,但是真的不是假的。有前面这个致知,意就诚了,真诚心就流出来,没有格物致知,你的真心出不来,你的心是妄心。妄心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你的心是这个东西。有格物致知的功夫,真心现前,诚意就是真心现前,真心现前,心就正了。所以诚意正心,心正了,人就正,那个人很像圣贤,他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跟圣贤模样差不多。修身,心正,然后身就修了,样样如法;身修之后,家就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