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79|回复: 4

[其它] 大方广圆觉经(第十九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8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方广圆觉经   (第十九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9-08-19


  请看经 文第三十七面,经 文从这个地方正宗分的开始,说到最重要的部分了。
  经 【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这是佛答覆文殊师利菩萨所问的第一个问题,也就是说成佛之道。『一切如来』是指过去、现在、未来,过去、现在那是已经 成佛了。你要问:他们在『因地』怎么修成的?佛就告诉你:『皆』,都是这样的,没有例外的,都是『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圆照清净觉相」这一句,「断无明,成佛道」那是说的果,因就是这一句,至於未来的菩萨要修成佛道当然也不例外。
  我们得要明了什么叫「圆照」,什么叫「清净觉相」,这是问题关键的所在。《般若经 》里面常常讲观照,我们在《般若经 》里面依古大德说了三个层次,就是从观照到照住、照见,即使到照见还没有到圆照,「圆照」是圆满的照见。照的是什么?这个诸位要晓得。换句话说,从开始修观照的时候,因地心与果地觉就要相应,既然讲到果地是清净觉相,我们一开始观照就要照「清净觉相」,那你因地心与果地觉就完全相应,这也就是平常我们常常提醒同修们要修清净心,「清净觉相」就是清净心。注子里面讲:
  讲义【圆照,是能照之智。】
  这是般若智慧。般若智慧虽然在理论上讲,我们每个人都具足,这个东西不是外来的,是自己本性里面本具的功德,但是如果没有修德,我们本性里面本具的般若智慧不能现前,不能现前的原因就是被无明烦恼障碍住。在初修的时候,就是刚刚学的时候,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现前应当要做的,那就是古人所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就是观照,念就是无明,不怕无明烦恼起来,无明烦恼一定要起来,如果无明烦恼不起来,那你就是已经 成了佛,你就不是凡夫。既然是凡夫,当然是有无明、有烦恼。但是起来的时候不怕,怕的是什么?被烦恼所转,这是可怕的事情,所谓愈迷愈深,怕这一点。所以,佛教给我们要提起觉照的功夫。
  觉照,在最初的修学就是要常常记住佛给我们讲的道理、教训,当我们烦恼一现前,想想佛讲的道理,你能够一想心就平和了。我昨天遇到一个同学,他给我说,他常常烦恼起现行(他学佛才一年多),他就念两遍《心经 》,这个心就清净多了。这是初学人用功得力的处所。他就问我般若的修学方法,我就给他讲《心经 》恐怕不行,你念《心经 》对治烦恼好,你要晓得了解般若的道理,从《心经 》上下手很难,为什么?《心经 》太深!不要看到那只有二百六十个字,以为很容易学,那就错了。《心经 》是六百卷《大般若经 》的精华,换句话说,你不通《大般若经 》,《心经 》的道理你怎么会懂?所以我就劝他研究《金刚经 》,研究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 讲义》,花个二、三年时间把《金刚经 讲义》搞透彻,《心经 》才会有味道,否则的话,研究《心经 》都是囫囵吞枣,含糊笼统。周止庵居士的《心经 诠注》他也没有看过,《心经 诠注》相当深,比《金刚经 讲义》还要难懂,所以要想学般若,得从这两本注解下手。一定要常常提起观照的功夫,观照是智慧。
  讲义【觉相,是所照之理。】
  「觉相」就是所照之理。佛经 里面所讲的这些道理,有原理,一切法的根本道理那是原理,有一切事的差别的事理,我们都要懂。刚刚初学还是用的第六意识,换句话说,常常把佛所讲的这些道理孕育在我们脑海里面,心里面常常想著佛所讲的这些道理,愈是了义的道理愈好,这是愈接近根本,愈接近真如本性。这些了义经 所讲的道理,我们现在图书馆选的这些经 典,在这里跟大家研究,给诸位讲解,全都属於了义经 ,所讲的纵然讲事相上差别的道理,都与原理相应。所以要常常想到,在一切境界里时时刻刻能提得起,这就是观照,换句话说,所谓观照是常常能想得起来,不至於把它忘掉,时时刻刻都能想起。这种功夫当然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会断,断断续续,观照的相就是这样。功夫用到不中断,那就得定,就叫照住;换句话说,你心里面想著这些宇宙人生真正的道理不会失掉,常常现在你自己心里面不会失去,这就叫照住。也就是说念兹在兹,念念都在心里,换句话说,心就常常在道,没有离开道。
  这个境界还是用的第六意识,这是理一定要明了,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要不明了就很难了。没有理,只有识,识里面不开智慧,识可以得定,很难开智慧。譬如念阿弥陀佛,我一有烦恼,南无阿弥陀佛,行了,用这一句阿弥陀佛把烦恼打断,把这个念头转到佛号上来,这个未尝不是一个办法。不过,你要是不懂道理,只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把一切妄念归到一念,可以叫你心得定,不开智慧。不开智慧的弊病,怕的是增长无明,什么事理不懂,还是糊里糊涂的,可是烦恼确实能压得住。念佛人有的时候念得很久,念了几十年,退心了,原因在什么地方?就是不明理,念久了这一句佛号念得枯燥无味,他就退心。如果他明白这个道理,他愈念愈有心得,愈念智慧愈增长,他怎么会退心?只有更精进,不会退转的。
  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里面所含的道理有多少?整个《大藏经 》,要以这句佛号来说,那就像《金刚经 》上讲的比喻,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算数比喻没有办法说的。所以十方诸佛教人用观照的功夫,第一个办法就是教你念佛,念佛号晓得这一句佛号里头的含义,这个很重要。我们简单的说,从纲领上讲,「阿弥陀佛」意思是无量觉,一切法中无有一法不觉,这是阿弥陀佛的意思。觉就是般若智慧起作用。所以二六时中,我们阿弥陀佛这个佛号不中断,像古大德一天十万声佛号,那是念念唤起自己觉而不迷,这个佛号是唤醒自己,同时也唤醒别人。别的人懂佛法的,一听「南无阿弥陀佛」,他一听就把迷惑颠倒唤醒,就晓得我要处处觉悟,一切法当中不可以迷惑颠倒,这是讲照住,这是从第一个层次到第二个层次。必须明理,才能将第二个层次提升到第三个层次,照见。
  照住里面得根本智,根本智就是禅定;因定开慧,从定里面开智慧,开的智慧就叫做后得智。为什么?因为定是先得到的,所以禅定叫根本智。《般若经 》里面讲「般若无知」,那个无知就是根本智,那完全是清净心,清净代表的是根本智。「觉相」是后得智,对於一切法,没有一法不了然,一切法通达明了。因此,学佛是法法都要通达,法法都要圆融。学通达了,那就一切都必须学。一切都要学,这是佛法教学的本意,可是在修学过程当中,有教学的技巧,那就是初学的人要一门深入,才能把你修学的基础奠好。
  初学的期限,中国儒家是七年,所以七年小乘,九年大乘,这是中国过去儒家的教学所谓十年寒窗。学佛决不是从童蒙学起,那是极少数的。古时候也有六、七岁就出家作小沙弥,那是从童蒙学起,那很少,大多数都是成年以后出家。在古代,十七、八岁出家的很多,因此他在世间的教育,童蒙已经 奠定基础。佛法的基础教育一般定的是五年,可是这个不是一个固定的,它毕竟不像现在教育制度是一定的,佛法是不一定的,伸缩性很大,根性利的人也许一、二年就够,根性钝的人搞二、三十年还不行,实际上它是因人而异。
  一定要一门深入!这个一门,教是一门,你学经 典学一样东西;行也是一门,就是你修行。修行,总原则来说就是「圆照」,这个圆照包括了八万四千法门,为什么?哪一门不是圆照?门门都是!如果不是门门都是,那怎么门门都能成佛?像本经 后面讲的二十五轮,那就是二十五种不同的方法;《楞严经 》里面有二十五圆通,也是以二十五种不同的方法来修学,这都是代表八万四千法门,也是代表无量法门。无量法门,门门平等,无有高下,那就是门门都是圆照。所以你修行要修一门,不能修两门,两门就不圆了。
  还有,道场是一个,老师是一个,这样才能成就。你要不相信,我们同学们几乎都有经 验,多参访几个老师、师父,每个师父指的路都不一样,这个人说这个好,那个人说我这个比他还要好,试问问你走哪个路好?你无所适从!经 典那么多,这边说《华严》好,经 中之王;那个说《华严》太罗嗦,《法华》好,那你怎么办?真的门门都好,结果你也这样去学,学了一辈子,一样东西都学不成。所以真正求学讲师承,一个老师!你要是不肯听话,不肯接受,老师就不教你了;你肯接受,老师就教你。譬如我们讲经 ,欢迎你来听,可是讲到教学那就不一样。教学,学生是百分之百的服从,这个学生是好学生,老师对学生要负绝对的责任。跟我们平常讲经 的场合不一样,讲经 是讲的人对你听的人不负责任,你听多少那是你自己的,你喜欢来就来,你不喜欢来可以不来。作学生就不行,作学生不来不行,一定要来,不能缺课的。你根本智没有得到之前,没有资格参学,外面有别的法师长者在讲佛法,我去听听可不可以?不可以,没有资格。根本智没有得到之前,不能学第二部经 。你们要问:原因在哪里?你一听会受他的影响,对你自己修学就有伤害,道理在此地。
  你如果真正肯学、肯听话,最高明的老师选学生他就要这种学生;他不见得要你很聪明伶俐、基础很好,好的老师不选这些。所以在今天这个社会,求学难!无论世出世间法都难,特别是佛法。为什么讲求的是一门?唯有一门,你才能照得住!由照住到照见还要相当一段的时间。简单的讲,照住是你烦恼障伏住,伏住是不是根本智就得到?未必,根本智没得到。根本智要到什么时候得到?要到所知障也伏住,根本智就得到了。这里讲「永断无明」,永断无明是圆照。到你照见的时候,你是分断无明。佛法里面讲无明有四十一品,你断一品、断二品,分断,没有完全断,完全断就是永断,那就圆照了。由此可知,从初住菩萨到等觉菩萨这四十一个位次都是分断无明,都是在照见这个位置上。我们念《心经 》「照见五蕴皆空」,从圆教初住到等觉都是照见。到如来果地那就是圆照,圆照是指如来果地的境界。
  希望同修们,在一生当中能够成就佛道!佛法不容易遇到,开经 偈讲「百千万劫难遭遇」,遇到了要是没有成就,多可惜!这个是属於因缘,这个因缘难得!不要把它看得太轻易。你们想想,今天全世界四十多亿人,在一生当中遇到佛法的有几个?台湾佛教算很兴盛,信佛的人很多,皈依、受戒的很多,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有几个遇到真正的佛法?你要仔细想一想就晓得不容易,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所欠缺的是善根福德,善根是信解,我们对佛法能不能正确的理解,我们能不能真正的相信?果然懂了,很正确的理解,没有发生错误,我们又肯相信,那你是具足了善根,福德就是刚才讲的一门深入。
  到你照见的时候,就具有资格博学多闻,可以离开老师。你这个照见,才照见老师就把你赶出去,绝对不会再把你留在身边,为什么?你已经 有资格去参学,有资格去博学多闻,那你就出去,像善财童子一样五十三参。为什么?你自己有主宰,有定有慧,无论接触什么样的境界,无论接触什么样的宗教学术思想,它是正、是邪、是是、是非,你一看一听心里都明了,你转它的境界,它不会转你。你有这个本事,老师就请你出去,不再留你;你没有这个能力,那你就乖乖的跟老师学,还要听一个老师的。由此可知,这一个老师难,你要是碰到了,你就很容易成就,这个是机缘。所以好老师,古德常讲可遇不可求,你到哪里去找!能找到这个明眼人来给你指路,这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之一,不容易遇到。你遇到一个老师,那个老师自己根本就是不通,迷惑颠倒的,好,你也就跟他一个,跟一辈子,好了,他迷,你也迷一辈子,那就可惜!
  真正好老师,给诸位说,他不会撒广告,不会到外面去宣传「我是好老师,我是佛法当中什么第一者」,绝对不会。愈是遇到真正善知识,你去问他,「我不通,我什么都不知道」。他说这个话是不是谦虚?不是的,真的不知道。八万四千佛法里头,他只晓得一门,他怎么是谦虚,不谦虚!像你们读《四十华严》五十三位善知识,每一个善知识都说,我只晓得这个法门,其余的我都不知道,你去另请高明,那不是谦虚,那是真的。
  善知识到哪里去找?实在不得已,我在各处讲经 ,我都奉劝大众,实在找不到怎么办?现代人不太可靠,都是做自我宣传,我们怎么办?还有个方法,找古人,古人所谓是私淑弟子。譬如圆瑛法师不在了,圆瑛法师的著作在,我们今天念这个《讲义》是圆瑛法师的,我们就可以依他为老师。刚才讲了,一个老师!教是他一个人。换句话说,凡是圆瑛法师的东西我就可以看,不是圆瑛法师的东西不看,不看第二家的东西。老师虽然不在了,你要守住这个原则,你做他一个人的学生。他的著作有二、三十种,你只能选一种,专修。老师所说的,你都可以看,可是你学只能学一样,你要晓得这个道理。学到你能照见了,才可以看诸子百家,才看你老师以外的千经 万论,各家的注疏、各家的论典。不走这个路子,你要想这一生当中成功,太难太难,简直就是不可能。
  你要是选古人,像蕅益大师、莲池大师,他们都有全集,很容易找得到。一个人,一部经 ,努力用十年工夫。行门里面念佛就好。圆瑛法师是念佛的,他的书房叫做「三求堂」,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他二十五岁就在《楞严》下功夫,他也办佛学院专门讲《楞严经 》。大师虽然一生讲了三十多部经 ,但是他是以一部为主,他主修的是《楞严经 》。这些都值得我们效法。
  再古一点的,可以学智者大师法华宗,可以学清凉华严宗,可以学宗密圆觉宗。《圆觉经 》,宗密大师是这部经 的祖师,不过宗密大师的注疏太深,所以你们学《圆觉经 》从圆瑛法师下手,他这个东西浅,他距离我们近,我们看起来容易懂。你专门研究一部经 ,譬如《圆觉经 》,先把圆瑛法师的注解研究十年,再把宗密大师的注解研究十年,那你就是现在在我们地球上的圆觉菩萨,二十年工夫你就是圆觉菩萨,谁能比得上你!你要没有二十年的功力,那不行,那没有用处的。你们自己想想看,二十年学二十部经 ,还是学一部经 好?学二十部经 ,样样都懂一点皮毛,是样样都不精,没有一样东西能出人头地拿得出来。在行门上来讲,二十样东西是心分散了,分散就照不住,换句话说,你依然还是生死凡夫,你这一生想求生净土没有办法。为什么?你照不住,换句话说,功夫不能成片,带业往生都没有把握,这个问题很严重!
  我给大家说的都是真实话,我自己是个过来人,我到台湾来求学,总算很幸运遇到好老师,我是一个老师教的。这种机缘相当不容易,希望诸位要珍惜。今人找不到,找古人,找古人这很可靠的。今人哪个是善知识我们不认识,我们找古人,这是个好办法,做古人的私淑弟子。古来有例子,孟夫子师法孔子,那个时候孔子已经 死了,已经 不在世间,孔老夫子的著作留在世间,孟子就依靠孔老夫子的著作来学习,所以他是孔夫子的私淑弟子,他学孔子。唐宋八大家里面第一个是韩愈,这是我们中国的大文豪,韩愈的老师是谁?司马迁,做《史记》的。司马迁是汉朝人,韩愈是唐朝人,已经 死了好几百年。韩愈就是学《史记》,他学成了,学一样东西。司马迁是学左丘明的《左传》,也是私淑弟子,都不是当代,不是直接教的。在佛门里面,蕅益大师是私淑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出家学佛的时候,莲池大师过世了,他没有能亲近得到,莲池大师的著作流传在世间,他就依照《莲池大师全集》来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好榜样。
  「圆照」二个字,包括的范围非常之大。求的什么?一个是清净心。「觉相」是智慧相,所谓智慧相就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就是觉相。三皈依所学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是觉相。大乘佛法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学的什么?「圆照清净觉相」,就是这六个字,八万四千法门所修的就是圆照清净觉相。
  《圆觉经 》的好处,经 文只有二卷,只有一万多字(比《金刚经 》多一倍),所说的理论非常圆满,真正是言简易赅。所以这部经 对今天这个时代的人可以说最适合,为什么?今天这个世界的人最怕麻烦,一看到经 太大,看到都害怕,看到《圆觉经 》薄薄的一本,他看到很喜欢,它的好处就在此地。实在讲,《楞严经 》今天一般人都不敢选,太大了,《华严经 》更大,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看民国以来有几个道场讲《华严》?有哪个人把《华严经 》从头到尾讲圆满?几乎都不可能。
  底下这四个字很重要,『永断无明』。无明里面包括我执与法执,所谓根本无明、枝末无明。「无明」怎么能断得了?要靠圆照的功夫,清净觉相现前,无明就断了。清净现前,枝末无明就断了;觉相现前,根本无明就断了。我们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乱,清净心现前,见思烦恼断了;念到理一心不乱,清净觉相现前,根本无明断了一品,刚才说了,四十一品无明断一品,这到理一心不乱,这是修学的成绩。
  我一再的提醒同修,早晚功课就是考试。你们念书每个月有月考,老师严格一点每周还有周考,更严格一点天天都要随堂考试。我们这个早晚功课就是随堂考试,早晨提醒自己!课诵的中心,就是最主要的部分是在三皈。只要是佛门的修行,功课虽然大家不一样,但是都有三皈依,三皈是共同的功课。大小乘十个宗派,不管哪个宗派,没有不念三皈的,你就晓得三皈是共同功课,共同功课就是最重要的功课,其余的不管你怎么换,为什么?你们个人修习的不一样,但是三皈是共同的。三皈是什么?就是「清净觉相」。皈依佛,佛者觉也,觉而不迷;皈依法,法是正,正而不邪;皈依僧,僧是清净,净而不染,这是共同科目,我们就是学的这个。所以早课提醒你,「我今天一天要记住,在一切境界里不能迷惑颠倒,不能起邪知邪见,不能被境界染污」,提醒自己!晚课就检点,「我今天有没有迷惑颠倒?有没有起邪知邪见?有没有被外境染污?」这叫做真正做功课,这是真修行。
  绝对不是把课诵早晨念一遍给佛菩萨听,晚上再念一遍给佛菩萨听,我是你的好徒弟,你教我念的我一堂都不缺,那有什么用处?佛菩萨泥塑木雕,我们这是瓷做的,你念给它,它听不见。不是念给它听的,诸位要懂这个意思。我们师法诸佛菩萨,以他做老师,他不在了,我们塑个像做代表,见到这个像就如同见到老师一样,是我们自己恭敬心有一个表示,我们对他来表我们的恭敬心,恭敬心就是真诚的心。我们真学,我们真修,一直到你圆照了,无明永断了,『方成佛道』,那就成佛了,这个佛是圆满的佛。
  注解诸位自己去看,自己去研究。修学,我们今天还是缺乏殊胜的机缘(机会),要是有一个很理想的环境,是要怎样?是要共同来研究讨论,那是真正修学道场。而不是像现在我们在此地这种的法会,这样的法会是我在这里讲,你们在那里听,刚才讲了,我讲的只管讲,你们听的只管听,这个功德利益谈不上。真正的修学,这也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是用一种研究讨论会的方式,那个功德利益就大,而不是在讲台讲解的方式,那就大大的不一样。
  我举例子给诸位说,我们大家都师法圆瑛法师,我们拿到圆瑛法师的《讲义》,就如同圆瑛法师来给我们讲经 一样。我看了《讲义》,法师对我讲了,我在里面懂得多少,我听了我能悟出多少,我懂得多少,你听了你悟多少,你懂得多少,我们大家聚会在一堂就是交换心得感想,这是真正参学。书本你们每一位同学都有,我们这个图书馆跟别的讲堂不一样,别的讲堂你们同学去听讲,你未必有书,他那个讲堂是借用经 书,你不能带走,我们这个讲堂书本都送给大家。送给你就是希望你常常去研究,你来听讲,你在家里已经 把《讲义》看过几遍了,你来听的时候自然不一样。你们都看过好多遍才到这儿来听,你们在这里面所看到的一些道理,所体悟的一些东西,我在此地跟诸位讲这一遍,你可以印证一下,我在这里所讲的,哪些地方你也见到、也体会到,哪些地方你没有体会到,也没有见到,哪些地方你见到,我还没有说到。学东西要这样才会有进步,所以教学不需要佛学院,天天都在学习,哪一天不是在学习?确实我们所有经 典注疏大家统统都有。
  我过去在台中学《楞严》,老师一个星期讲一次,我们总会用三、四天的时间去看古人这些注解,做成笔记,换句话说,我们去听,自己是有充分准备去听的,不是一无所知到那里去听的。听听老师所讲的,跟我们自己看注疏里面所领悟的东西一样不一样?我们在这里头去揣摩,在这里面去留意。哪些地方我们所体会到的,老师也讲到了,哪些地方我们觉得体会到的东西,老师没讲出来!还有老师所讲出来的东西,有一部分我们没有体会到!假如自己所体会的意思跟老师所讲的互相矛盾,有抵触,到底是我的见解正确还是老师的见解正确?这些事情常常发生,或者当场我们提出来发问,或者下课之后我们再去请教老师,说明我的悟处跟你的讲法不一样,这才叫做学习。
  过去我们在一开经 的时候也就提倡,希望每一样东西大家报名来参加,也跟诸位说了,报名参加哪一部经 ,修学哪一部经 的,参加的人坐在前面二、三排,后面算是旁听的,前面要提出问题来发问,研究讨论的,都讲过了,你们都不干,有什么办法?从来没有一个人发问。大概你们都像孔老夫子教学生,颜回一样,各个都不问,各个都是颜回,大概各个都通达了。不通达一定有疑问,一切都通达那就没有疑问了,看到好像很愚,也许是大智若愚。这个经 的意思的确是很深,很有趣味。
  ◎庚二、明无明本空
  底下第二段「明无明本空」。因为一开端就给诸位说,永断无明;如果无明要是真有,就断不了。这个意思,你们在《大乘起信论》、《楞严经 》里面知道不少。《起信论》里面讲,无明叫不觉,清净觉相叫本觉,「本觉本有,不觉本无」,就是无明本空!诸位想一想,烦恼是从无明里面生的,生死是从烦恼里面生的,无明本空,哪里还有什么烦恼!烦恼就本无,烦恼本无,哪来的生死?由此可知,如果把无明永断,什么叫永断?就是真正明了无明本空,无明就没有了。哪里有个什么断不断?你要真正有个「断无明」,有无明可断,那你就是无明,「断无明」这一念就是无明。由此可知,照见是什么意思?就是照见无明本空!是你智慧照见。无明本空,烦恼是假的,烦恼也没有,生死也没有,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自己怎么会不得清净自在?所得的结果是不生不灭。
  《金刚经 》里面,讲如来的三身:法身、报身、应身。六祖大师《坛经 》里面,法报应三身就在肉身上,一而三、三而一。我们这个肉身,理体上讲是法身;智慧上面来说是报身,报身是智慧身;从作用上来讲,是应化身。三身是一身,不是一个人变成三个身体,没有这个道理,所以六祖大师在《坛经 》里面给我们说,「一体三身佛」。我们哪一个人不是一体三身佛?只是你迷惑颠倒你没照见,你没有照、你没有见道,如果你有觉照,见道了,你这个身原来就是三身,跟十方诸佛所证的三身无二无别,那你不就是永断无明成佛道了吗?学佛的目的是在此地。
  底下一段经 文要跟我们说明什么叫无明,把「无明」的性质要搞清楚。虽然给你讲清楚了,可是你还没见道。给你讲清楚是什么意思?你自己清楚之后,你要相信!你理解,你相信,你会有自信心。你相信自己能够照见,建立这个信心,这个信心是修行成佛的本修因,就是根本的修因,有因才有果。佛给我们说出这个事实的真相,用意就在此地。今天就讲到这里。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7 00: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