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91|回复: 6

[其它话题]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三)第四集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0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三)第四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三)  (第四集)  2000/2/27  香港九龙  档名:12-031-0004
  请看讲义。昨天我们讲到善财童子请教的十一个问题,这十一个问题问得非常圆满,把我们学佛重要的次第、程序都说出来了。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满菩提,这十一个问题很值得我们做修学的参考。昨天给同学们介绍到第十一句:
  【应云何令普贤行速得圆满。】
  『普贤行』要细说,就是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圆满』的意思,是这一部经里面所说的道理、方法、境界,如何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要不能落实,那就不叫圆满。如何落实?换句话说,菩萨的意思是要我们过佛菩萨的生活,那就是转凡成圣,这才是真正的究竟圆满。如何『速』?速是很快的得到圆满,这就一定要依教奉行。世尊在一切经里面常常叮咛嘱咐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如果我们把世尊这一句的教训真的做到了,你就能够速得圆满。这句话的意义很深很广。受持,受是接受,佛跟我们所说的,我们是不是真的懂得、真的明白、真的相信,认真努力去学习,这叫受,我们真的接受过来了。持,要有恒心、要有耐心,不是做一天、两天,永远这样做下去,持之不失,不能够失掉。天天做出一个好样子给一切众生看,这就是自行化他,这才能到圆满。
  昨天跟诸位提过「礼敬诸佛」,这个东西绝对不是天天念念而已,我们对於一切众生那个恭敬心怎么能生得起来?现在是真难,为什么?对父母不恭敬,对老师就更不必说了。从前讲恭敬心好讲,为什么?人都尊敬父母、都尊敬师长,提到你要尊敬父母师长,大家有概念。今天人说尊敬父母师长,父母理都不理他,你说怎么办?一生当中,心目当中有没有恭敬?没有恭敬。实在讲连佛菩萨也没有看在眼里,都是自己以为了不起,自己以为比佛陀大,你说这有什么法子!这是今天学佛难,太难太难了。
  今天这个世间人业障重,所以招来天灾人祸。基督教说世界末日,他们来告诉我,我点头。问我相不相信?我相信。我凭什么相信?观察世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敬父母、不敬师长,灾难就来了。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教学,教什么?就是「孝敬」这两个字而已。诸佛菩萨教人也是孝敬两个字。为什么要孝?众生跟我是一体,一个人能够自己尊重自己、自己爱护自己,就应当尊重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为什么?一切众生是自己。这个事实真相谁知道?佛菩萨知道,法身大士知道。但是我们距离证得法身那是相当的遥远,既不能证得清净法身,又不相信佛菩萨的教诲,那只有造业受报,辗转轮回,就干这一套。佛在经上常常感叹的「可怜悯者」,真正可怜悯!可是我们这些愚痴恶劣的众生,佛菩萨依旧是慈悲,并没有舍弃我们,还是为我们做种种示现、种种教诲,总是希望我们有一天省悟过来,回头是岸。
  我们修行从哪里下手?从恭敬下手。你能做得到吗?你们在佛经,佛门里面常常有忏,展开忏本第一句话「一心恭敬」,口里头念,你有没有做到一切恭敬?常常看到这些字样,天天念,滑口而过,无动於衷,这怎么办?我今年难得在澳洲跟同修们一起过农历年,我们请当地的老人跟我们一起过年,我们请了八十五个人,这也留著有录相带在此地,诸位将来都可以看到。八十多位外国人,全部都是基督教徒,他们也怀疑我们为什么要请他。我在致词当中,我们请他们是敬老尊贤,我们没有别的用意,我们尊敬老人、爱护老人、供养老人,大家欢欢喜喜聚会一堂。
  他们走了以后,我告诉我们净宗学会的同修,我说台湾人、日本人不会做人。布里斯本这个城市台湾移民很多,黄金海岸日本人移民很多,当地的人对我们侧目而视,因为移民过去的都有身分、有地位、有财富,在那边住的房子比当地人好,开著高级的轿车,当地人看了心里难过,不平!这个事情古今中外都一样,中国谚语常说,「一家饱暖千家怨」,这一个地区人家生活都很平凡,你一个人像暴发户一样,人家心里头怎么会平?一有种族动乱,你们头一个倒楣。你们看看印尼的动乱,华侨倒楣。所以我说不会做人。
  会做的人,做人应该怎样?应当我们居住在这个地方,得当地人的欢喜心。如何令当地人生欢喜心?你再有钱、再有身分、再有地位,你的生活要跟他差不多、接近、平等,大家看起来心就平了。住的房子,我们大家一样,当地人住的房子,一栋房子差不多十几万,我们台湾人、日本人住的房子,大概总是一、两百万,最高级的房子我去看过,五百万,你说人怎么能平,心怎么能平?我们居住一样,开的车子也一样,他就欢喜了。再有力量应当多做社会福利事业,帮助对方、帮助贫困的人,这一个地方的人感恩。遇到有什么困难,他不会害你,他来帮助你。我们住在这个地区,跟邻近地区的这些人处不好,你就错了,做人第一!佛菩萨教我们这些大道理、教我们这些方法,岂不是都是教我们做人?舍己为人,你才能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社会大众的敬仰,社会大众爱护你。这个道理古今中外都相同,没有例外。从内心里面尊敬一切大众,称赞、供养,我们在这个社会才有立足之处。
  「忏除业障」,这是弘法利生,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一切众生都有业障,我没有业障,佛菩萨哪有业障?也要装作有业障,也用种种方法去忏除,表演给大众看,给那些业障众生看,让这些众生看到之后,他觉悟了。他要改过,我也应当改过,他行善,我也应当行善;做给别人看,做个好样子给别人看。后面「随喜功德」、「请转*轮」、「请佛住世」,普贤十愿实际上这七条是愿,每一条里面意义深广无尽,没有边际。后面三愿,给诸位说是回向。「恒顺众生」是回向众生。回向是什么意思?是把自己修学的成果,奉献给我们这个目标、方向。恒顺众生,我修学一切成果,今天讲的归於众生,这个成果不是我自己享受,成果给一切众生;宗教里面讲「荣耀归於上帝」,
 楼主| 发表于 2021-2-10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佛家讲「荣耀归於众生」。「常随佛学」是回向菩提。「普皆回向」是回向法性,就是实际。常常讲回向三处:众生、菩提、实际,普皆回向是回向实际,就是回向自性。所以后面三愿是回向,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修行,为什么要这样做,后面三个把目标、目的显示出来了;一切为众生,一切为菩提,一切归自性。这个样子我们在佛法修学,才真正获得大圆满、究竟圆满。
  我们不能不懂这个意思,善财问的这十一句我们要能够体会到,善财童子的智慧、善财童子的学问、善财童子的德行,这一问就晓得了。实际上我们明了,善财是不是凡夫?如果是凡夫问不出。我们见文殊菩萨能问得出这十一个问题吗?於是我们明白善财是佛菩萨示现的,文殊菩萨也是诸佛如来示现的,两个唱双簧,一问一答是让我们听,表演给我们看,不是凡夫,凡夫哪里问得出这么深的意思。所以《华严经》自始至终全是诸佛如来慈悲示现,应以什么身得度示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法得度就说什么法,我们在《华严》里面统统都看出来了。我把这十一句问的意思跟诸位说出来,完全落实在我们现前的知见,以我们修学的这种程度,我们今天修学的环境,我跟诸位的解释,大家能听得懂、能明了,知道我们从哪个地方下手。
  儒家教学也是从礼敬下手,《礼记》第一句,「曲礼曰,毋不敬」。世出世间圣人,从迹象上来说,孔老夫子跟释迦牟尼佛没有见过面,没有通过信,没有往来,两个人的见解、思想、教育学生的理念方法完全相同,正是谚语所谓「英雄所见,大略相同」。这不是大略相同,完全相同,都是从恭敬下手。礼称为「曲礼」,这个意思好,「曲」是什么?委屈。自己要肯受委屈,才能谈得上礼;自己不肯受委屈,礼就没有了。「礼」是什么?礼是委曲求全。你看看孔老夫子一生、释迦牟尼佛一生,是不是委屈自己?世间人所争取的名闻利养,他们都舍去了,不是没有能力争,他们有能力、有学问可以争,不争,忍让,这就是委屈自己,给世间人做一个好榜样。所以礼称为曲礼道理就在此地。我们看看诸佛如来、菩萨,乃至声闻大众,哪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不委屈自己求全,全是什么意思?求社会安定,求世界和平,求一切众生幸福,这是全的意思,不为自己。自己如果不能够放弃自己的利益、名闻利养,要想求得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就做不到,必须自己放弃,你才能够成就别人。我们今天学佛,为什么不能成就?不肯放弃自己的名闻利养,於是就不能放下贪瞋痴慢。虽然学佛,虽然出家,依旧造业,别人不说,我们自己心里要明了,要认真反省。佛常常警惕我们地狱恐怖、三途可畏,慈悲到了极处,提醒我们。我们的毛病习气如果还不能够改,辜负了佛陀的教诲,转眼一失人身,三途果报现前,到那个时候后悔晚了。
  我把这段的大意说明了,清凉大师他在注解里面为我们讲的这几句,我也要给诸位做一个简单的报告,免得将来诸位看到清凉大师的注解:法师,你讲的跟他不一样!我讲的是现实,就现实来说的;他讲的是法身大士,那个境界高。清凉对这十一句的解释,第一句「云何起菩萨行」,是十住菩萨,法身大士。初住菩萨,在大乘经里面讲是初发心的菩萨。我们不能算是初发心,初发心是初发菩提心,所以菩提心一发你就是初住菩萨。我们的菩提心没有发出来,菩提心是真心,我们今天用的心是妄心不是用真心,菩萨用真心。菩提心,《大乘起信论》,你们想想「大乘起信」,这是入门,跟你讲的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三心圆发。三心是什么意思?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上也讲菩提心,《观经》上所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我们把这两个讲法合起来看,意思就比较明显,就能够体会到。
  至诚心是菩提心的体,深心、大悲心是菩提心的作用,深心是自受用,回向发愿心是他受用,就是说你用什么心对自己,用什么心对别人。经论两种讲法都不好懂,我把它变成这上联写的也是菩提心。什么是直心、什么是至诚心?真诚。真诚是体,我们要用这个心,用这个心跟诸佛菩萨用的心是一个心。诸佛菩萨用真诚心,十法界里面的众生都是用虚妄心,不用真诚心,这是体。下面四句,清净心、平等心就是深心,自受用。用什么心对待自己?清净、平等对自己;用什么心对待别人?正觉、慈悲。正觉、慈悲就是大悲心,就是回向发愿心。我这个说法大家好懂。我们要常存此心,这十个字诸位做到了,你就不是凡夫,你是初住菩萨。你真正做到,完全做到,恭喜你,你是发心住的菩萨,你不但超越六道,你已经超越十法界。所以三心圆发,圆满的发了。
  第二句「云何行菩萨行」。这是十行,正行。你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所表现的决定是圆满的六波罗蜜。我们将六波罗蜜写成下联。看破,看破是般若波罗蜜,放下是布施波罗蜜,自在随缘是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所以我们要讲六波罗蜜也不好懂,这样用的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是究竟圆满的般若波罗蜜,你这一生决定成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是法身大士的正行。
  第三句清凉大师讲的是十回向的菩萨,广大圆满,「应云何满菩萨行」,清凉讲得高,完全随顺华严境界来讲,我们要懂得。我跟诸位讲的是随顺我们现前实际生活环境来讲,我们都能得受用。但是,清凉讲的我们一定要懂得、要知道。十回向的大义就是十住的菩提心,十行的菩萨行,全是为众生不是为自己。我们今天讲为社会、为国家、为众生、为世界,所以才发菩提心,才修菩萨行。我们在这边讲演的总题目八个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就是「大方广佛华严」。
  第四句、第五句、第六句都是讲初地菩萨,这登地了。前面三句是三贤位,第四句以后这登地了。第四句是初地,初地开始「净二障」,烦恼障跟所知障到这个时候才真正得清净。我们今天虽然是破二障,不干不净。菩萨要到初地,圆教初地二障清净;换句话说,微细的烦恼都不生,见思烦恼、尘沙烦恼,
 楼主| 发表于 2021-2-10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微细的烦恼都不生;我们换句话说,分别执著完全断尽,到初地的境界。
  第五句「云何转菩萨行」,转劣向胜,转尘出世,这句话什么意思?妄想分别执著尽了。所谓世间、出世间界限在哪里?没有界限。你有妄想分别执著叫世间,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叫出世间,换个名词而已。到这个时候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了,所以这个时候才真正超出世间。
  第六句「深入菩萨行」,这是证入真如才叫深。我们晓得明心见性,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古人用月亮做比喻,初住菩萨见的真性,像初二、初三的月牙。无明分分破,像月亮一天一天光明增大,四十一品无明已经破掉三十品,差不多应该是什么时候的月亮?大概是初十、十一的月亮,应该是这个,月光相当的盛。祖师判这时候才真正证得真如。四、五、六都是讲初地。
  第七句是讲二地、三地、四地。第七句「出生菩萨行」,世出世行圆融自在。这话怎么讲?佛菩萨示现在世间生活、工作,跟我们一般凡人没有两样。我们吃饭,佛菩萨也吃饭;我们穿衣,佛菩萨也穿衣;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交际应酬,佛菩萨亦复如是,没有两样,这叫世间。即世间出世间,并不是世间法之外还有一个出世间法,那你就错了。世间出世间要是二法就不是佛法了,佛法是不二法。什么叫「即世间出世间」?佛菩萨不著相,佛菩萨不分别、不执著,不分别、不执著叫做出世间。佛菩萨吃饭不著吃饭的相,什么叫不著吃饭的相?我们吃饭讲求色香味,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著相,你在世间。佛菩萨是好坏平等,他没有分别,没有分别就超越世间。我们穿衣服、干什么都要选择,佛菩萨没有选择,一切随缘什么都好,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叫出世间。世间跟出世间是一桩事,用心不一样。我们穿衣吃饭、衣食住行,我们里面有贪瞋痴慢,有分别执著。他们跟我们一样,他们在生活当中没有分别执著、没有贪瞋痴慢;换句话说,他永远保持著清净平等觉,这叫出世间。二地、三地、四地,这才到究竟,连痕迹都不落。
  第八句观察性相。五地、六地对於世出世法清净,真正清净了,《金刚经》上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圆满称性的般若智慧现前。所以六地菩萨叫现前地,什么现前?真实般若智慧现前。第九句「增广菩萨行」,这是讲七地,古大德说「功用行满,得增广故」,这是七地菩萨。七地叫远行地,增广令多,功用圆满。
  第十句是圆满成就获得了,这是讲八地、九地、十地,「无功用行,任运成故」,这话不好懂。从前李炳南老居士跟我讲这一句,他用比喻,让我们从比喻当中去体会。七地以前还用功,他比喻我们坐船,在内地可以常常看见划船,我们划船要用力划,船才往前进,这就是七地以前的菩萨,修行还要用功;到八地、九地,不用功,不需要用这个,好比船快要到岸,你们想想船快要到岸,那时候划船的桨放下了,用什么?用竹竿撑船,船自己往前进。这还不是无功用行,无功用行是什么?船快要接近岸,竹竿也放下了,船慢慢的自自然然往前面,往岸边上靠,这一段时间就彷佛是菩萨无功用行。所以到最高级的修行,连修行的念头都没有。这是讲八地、九地、十地,他们用功的方法是这样的,没有一个念头我要用功、我要精进。有这个念头,不行!你还是在七地以前,七地以后这个念头没有了,但是他真精进。
  十一句是讲等觉,从十地法云地,再往前进一步等觉菩萨。等觉菩萨,普贤行愿得大圆满,这就是圆满成佛。无论横说竖说,善财童子的问义如是。从他的发问,我们体会他的学问、他的德行,如果行持、学问达不到这个水平,问不出来。所以从他的发问我们明了善财不是凡夫,是诸佛如来化现,这哪里是凡夫能问得出来。这一段经文,我跟诸位介绍到此地。我们再看底下第三段,善财问,提出问题,当然文殊菩萨要答覆。答覆的文很长,我们也把它归纳为四条,这是最重要的开示,我们听了之后要用心的学习。请看经文第三小段:
  【文殊答中,先教其求行,再教其近友。二处皆赞发菩提心。】
  这一句非常重要。大乘的修学是以菩提心为中心,菩提心不发就不是大乘菩萨,大乘菩萨一定要发菩提心。净宗念佛法门是大乘法,佛在《观经》里面跟我们讲三种菩提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如果不发这三种心,念佛就不能往生净土。可是这个事情麻烦,这三心怎么发法?如果不会发,我们念佛都不能往生。可是我们看看许许多多不认识字的、没有念过书的老太婆、老阿公,念了几年佛,站著往生,坐著往生,告诉我们他看到阿弥陀佛、西方三圣来接引他往生。他也没有学过经,问他什么叫菩提心他不知道,他为什么能往生?我们看了大惑不解、疑虑重重。念佛往生到底要不要发菩提心?菩提心怎么发法?这个问题,到蕅益大师《弥陀经要解》里面给我们提出了答案。印光大师对於蕅益大师这个说法赞叹备至,蕅益大师怎么说法?
  一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心想见阿弥陀佛,这个心叫无上菩提心。印光大师说这个讲法是古来祖师大德都没说过的,蕅益大师说出来了。他称赞《弥陀经要解》,即使诸佛如来再来,给《阿弥陀经》做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这是赞叹到顶头了。我往年在新加坡讲经,演培法师来问过我,就问这个问题。他说:印光大师对蕅益大师的赞叹,是不是太过分了?他问我。我的答覆,我说:印祖赞叹得不过分,赞叹得恰到好处,我们要深信不疑。我们知道印光大师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亲口这样赞叹,那么蕅益大师是什么人?他要不是阿弥陀佛再来,那笃定是观音菩萨再来,否则的话,当不起大势至菩萨这么赞叹。所以我们要相信,我们这才明白为什么没有念过书、没有学过教的这些人,人家教他们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死心塌地念念求生西方,原来这三心他发了他自己都不知道,我们这算找到答案了。仔细想一想蕅益大师讲的话有没有道理?有道理,太有道理了。
  一心向往净土、一心希求见佛,
 楼主| 发表于 2021-2-10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是无上菩提心是什么心?一心希求就是至诚心;向往,深心、大悲心具足了。於是我们不要去解释什么叫至诚心,什么叫直心、深心,讲半天也讲不清楚,蕅益大师这个讲法太好了,我们一听就懂了。但是这个里头,有人念佛往生,有人念佛还不能往生,什么原因?还是发心的问题。凡是念佛真的往生,他一心没有杂念。凡是念佛不能往生,他还有牵挂,儿女私情没有放下,家里财产没有放下,拉里拉杂事情没放下。这就是什么?夹杂。
  《西方确指》那个小册子,觉明妙行菩萨告诉我们,修学净土最怕的是夹杂,一夹杂我们就不能成就;不但世俗的事情不能夹杂,佛法也不能夹杂。有人修净土,对净土怀疑,怕修这一门不能成就,多修几个法门,以为自己功德就大了。其实错了,多修几个法门,夹杂,一个法门都不能成就。所以祖师教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才有成功的指望,这是真实教诲。有的人又修净又修禅,禅净双修,这好比是两条腿踏两条船,很危险,这两条船永远保持并拢,你不会掉到水里面去;如果船稍稍分离,你就掉到水里淹死了。还有一些人,这两门还不够,还加个密,禅净密三修,这麻烦可大了,到最后,哪一门都不能成就。
  「禅净双修」是永明延寿大师提倡的。你要晓得,永明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第六代祖师,净宗的六祖,他为什么要提这个法门?他那个时代修禅的人多,修禅的风气很盛,大家轻视净土。所以他老人家,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示现禅宗大德,在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表演示现给人看大彻大悟之后回过头来专修净土。你想这是什么意思?无非是做样子,把那些学禅的人带到净土来。知道那些学禅的人不能成就,但是你要叫他放弃禅修净土,他不甘心、不情愿,所以提倡禅净双修。意思就是说,实际上很清楚的知道你那一个法门不能成就,你再兼修净土,你在净土有成就。人家用心良苦,我们要懂得。永明大师遇到我们,决定教给我们专修净土,那是劝学禅的,要懂这个意思。所以要晓得他那些话对什么人讲的,我们专修专弘,决定正确,才能成就。这是先把发心这桩事情,大致上我们搞清楚了。
  菩萨教人,『先教其求行』,这是先决条件。你学了不肯行,你怎么办?你亲近善知识得不到利益;你要肯干,你亲近善知识才得利益。我们自己不能发心真正干,真正想学好,真正想改过、改习气、改毛病,遇到善知识也等於零。我学佛,我跟诸位同修讲过多次,我很幸运遇到真善知识,没有走冤枉路。我的这些老师都是当代第一流的善知识。他的学生很多,为什么亲近学生那么多,成就的人不多?我们同样追随一个老师,为什么有成就、有不成就的?在乎你肯不肯干,你能不能依教奉行,你能依教奉行,你就有成就。相信老师的话,老师不欺骗我们,老师教我的一定有好处。我亲近老师那个时候我的生活非常贫困,我连一分钱的供养能力都没有,只有以恭敬心供养老师,依教奉行供养老师,除这个之外我没有能力。老师对我照顾备至。我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教我看破、放下,我听话、我真干,我跟他老人家三年,在这个地方扎根。又要拿这个地方几句话来说「先教其求行」,这是我遇到章嘉大师;「再教亲近善友」,是章嘉大师圆寂之后,我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我要没有章嘉大师三年的基础,到台中亲近李老师也不会有成就。所以要听话、要真干,老师才真肯教你。求行、亲近善知识都要用真心,菩提心是真心,我们才能得力,这是文殊对善财童子开示先决的条件。然后我们将他十一个问题,在答覆里面归纳为四条,第一条:
  【了性无取,即寂起悲,则众魔为侍,不溺实际,故魔不能坏。】
  『了性』用禅宗的话来说是明心见性,「了」是明了,「性」是法性。法性空寂,空寂不是空无,这个空是有。为什么?能现诸相,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性变现的相分;能变是性、是自性,所变是万象。这桩事情难懂,佛常常用比喻来说,我们同学们,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作梦醒了以后,「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有没有现相?有,梦里头好热闹,有许多人物,有山河大地。梦从哪里来的?我们现在晓得梦是从意识心里头变现出来的。能现梦境的是心,所现的是境界相。能变的那个心不变,为什么?它没有相,但是它能现相。所以你每天晚上作梦,梦不一样,不是天天作梦都是一个梦,可见得相常常变。佛家讲常常变的那就是假相,就不是真相。性,它能现,它没有相,没有相是真的,叫真空;现相,这个相叫妙有,也叫假有。什么叫妙有?有而非有,非有而有,这叫妙。梦中是这个境界,我们现前这个境界跟梦中境界无二无别。梦中境界是第六意识变现的,我们现前这个境界,佛讲是阿赖耶识变现的。这个诸位要学佛家唯识经论,讲得就很透彻。
  十法界依正庄严,阿赖耶变现的,不是真的,相是假的。你真正懂得了,佛在《般若经》,《金刚经》大家念得很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是真懂得、真的觉悟、真的明白,你对於一切境界相不执著;不但对於一切境界相不执著,对於自己的身相也不执著。为什么不执著?因为你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六百卷《大般若》里头所说的,我们把它总结两句话「无所有,不可得」。六百卷《大般若》释迦牟尼佛讲了二十二年,给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最后的结论是「无所有,不可得」。
  所以《金刚经》做了一个总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给我们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心是什么?能得,外面境界相是所得。能得、所得都不可得,你取舍的念头没有了,所以「了性无取」,你就彻底放下了。放下之后,日子怎么过?自在随缘,随缘自在。我们今天不知道事实真相,在境界相里面虚妄生起,以为妄相是真的,在这里面生贪瞋痴慢、生起得失的念头,错了!这个招来许许多多的苦报、许多痛苦。了解真相,一切放下了,得大自在。所以你真了解明白了,
 楼主| 发表于 2021-2-10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过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是得大自在。
  诸位《般若心经》念得很熟,有很多人每天早晚课都念《心经》,《心经》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观,我们此地讲的观察,智慧!他观察宇宙人生的真相,通达明白了,所以得大自在。我们今天没有观,我们今天用什么?用想,一想就错了,愈想愈离谱。菩萨不用想,菩萨没有想,没有分别、没有妄想、没有执著,菩萨用观,观是智慧。我们用错了心,真心是观照,样样明了、样样通达,我们凡夫不会用观,用妄想,什么都去想,愈想愈糟糕,愈想愈离谱。这是凡夫用心跟佛菩萨不一样,佛菩萨用真心,我们用妄心。真心是观照,「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什么?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一切有为法」,一切有为法就是五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心经》里面讲「五蕴皆空」,你就得大自在,你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你过的是佛菩萨生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帮助一切众生,给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什么榜样?觉悟的榜样;也就是说,断恶修善的榜样,破迷开悟的榜样,转凡为圣的榜样,做给众生看。生活如是,工作如是,处事待人接物无一不如是,过佛华严的生活。
  「了性无取」,无取,我们在世间随缘,决定没有执著,决定没有分别。世间人妄想分别执著,有财不敢舍,舍的时候明天生活怎么办,这很现实,不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财你命里头有的,你统统把它舍掉了,明天自然就来了;不但来了,还来有多的,好像有利息一样,愈施愈多,他不懂,他不敢。真正通达明了他就敢做,做得很快乐。我们个人做,个人财用不缺乏。你们看看我们现在三个样子:许哲居士你们看到了,李木源居士你们看到了,我,你们也看到了。有多少舍多少,这里舍去,那里又来了。我没有求,我不化缘,一生不化缘,一生不伸手问人家要一分钱,自自然然来的,来得太多了,我都没有办法用,愈施愈多。
  团体,你们看到新加坡居士林,居士林的供斋,诸位去过新加坡都知道,居士林供斋是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白天三餐,有两道点心,上午有一道点心,下午有一道点心,晚上面包、点心、饮料、咖啡、牛奶、茶,热的,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每天吃饭的人最少也有一千多人。星期假日,如果我们举办一些活动,三、四千人吃饭,一分钱不收。而且这个菜色,我们每个星期都检讨、都要改进,希望人到这里来吃了之后,他还想来吃;如果吃了之后不想来吃,我们就失败了。所以我们的菜色比新加坡素菜馆做得还好。十几道菜自助餐,大的节日二十多道菜。其他宗教到我们这里来访问,我们一起吃饭,他们都吓到了:你们的钱从哪里来的?不敢想像。李木源居士告诉他们:我们有老板。老板是谁?老板是阿弥陀佛。佛力加持,这么大的布施,居士林没有买过米、没有买过菜、没有买过油,所有一切吃的东西,因为大家晓得这个地方是无条件布施供养一切大众,信徒们想修福的都来了,送米、送油、送菜,样样东西都往这里送,送到我们吃不完。诸位晓得吃不完,这个东西不能收藏,收藏它要坏。我们吃不完的,我们就用小卡车,几乎天天送,送给新加坡的老人院、送给新加坡的孤儿院。我们吃不完往外送,愈布施愈多,你明白这个道理,这一般人不敢做,要晓得愈做愈多,证明佛在经上讲的话一点都不错,我们都把佛的教诲兑现了。
  『即寂起悲』,「寂」是清净心,心地真诚、清净、平等,寂是这个意思。「悲」是什么?慈悲,你的慈悲心就生起来,自自然然生起来。「了性无取」是智慧,智慧现前,慈悲心生起来了。慈悲心是从禅定、智慧里面生的,这是真实的慈悲,你就真正肯发心为世间人做榜样,做样子给世间人看。这个时候,此地举一个比喻『众魔为侍』。「侍」是什么?你周边的人,跟你往来的人是些什么人?凡夫。此地的魔是讲凡夫。魔是什么意思?烦恼折磨你,叫做魔。这个魔本来下面是个石头,「石」字,折磨的磨,把石头去掉换成一个「鬼」,是梁武帝改的。梁武帝说:折磨很痛苦,就像遇到鬼一样。所以这个字是梁武帝造的。中国以前古老的经,翻的魔不是用这个字,梁武帝以后改成这个字。魔是烦恼,我们习气很重、烦恼很重、自尊心很强、脾气很大、轻慢别人,都是魔。
  这就是说菩萨示现行菩萨道,周边环境、协助你的这些人,他们不是菩萨,他们是凡夫,他们还有严重的烦恼习气,这些人做侍者,围绕在你周边,你怎么样?『不溺实际』,你不会堕落,你不会因他们生烦恼,所以『魔不能坏』,魔可以帮助你,魔不能破坏你。可见得,魔怕不怕?不怕。自己要有定、要有慧,自己有定慧不怕魔障。魔也可以帮我的忙,也可以帮我们弘法利生,当然在帮我们弘法利生,他也会有一些障碍,甚至於也会造一些破坏的事情,妨碍不大;只要自己坚持不会堕落,魔就不会造成重大的伤害。文殊菩萨教诲善财童子,实际上是教我们。我们现在在世间修行,周边环境都是折磨、都是障碍,特别是这个时代,法弱魔强,你要找一个没有魔障这样的环境去修行,到哪里去找?找不到。你找到一个深山岩洞里面去修行,跟社会完全脱离,深山岩洞里还有鬼神找麻烦,还有野兽找麻烦;换句话说,魔障是不容易脱离。你要有能力降伏魔障,降伏魔障是定慧,你有定慧,你不会受到他的障碍。这是第一条。第二条:
  【为物发心,德不可量,故偏赞福。有智之福,映蔽余福,为福威光。】
  这条很重要我们要记住,好好的学习。我们发心,决定不为自己,为自己就错了。为自己魔可以害你,魔就得其便,他真的能够障碍你。我不为自己,我为众生,我为菩提,魔就没办法了。魔能够伤害你的是什么?破坏你的名闻利养。你把名闻利养统统都放下了,他还有什么方法破坏你?他来害你的命,我命也不要了,他就没有法子了。我爱惜这个命,魔能够害你,你还有把柄在他手上,我命都不要了,魔就没有把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试问问,魔还对你有什么办法?没有办法了。魔到没有办法的时候,他也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21-2-10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过头来护持你,来帮助你;换句话说,害不了的时候,帮助你,就不害你了。你要有丝毫的贪著,魔就得其便。
  你们看《西游记》,孙悟空本事很大。孙悟空那么大的本事,上了观世音菩萨的当,观世音菩萨给他个紧箍咒,搞得他一身都不自在。他为什么会上当?孙悟空好名,也就是喜欢戴高帽子,这是个毛病,观世音菩萨抓住这个小辫子,他就吃亏了。如果孙悟空彻底放下,名闻利养统统都放下了,观音菩萨对他也无可奈何,没有他办法。所以只要有一丝毫的嗜好,就被人家抓住,人家就可以利用你,就可以控制你,你就不得自在,你就受别人要胁。彻底放下。
  我们弘法利生别人要障碍,我们没有弘法利生这个念头,有缘就做,没有缘就不做,做也欢喜,不做也欢喜,他就不能障碍了。你障碍,於我没有关系,障碍众生闻法得度的机缘,对我没有关系。说实在话,你真正障碍破坏,对我来讲只有好处,我不必那么辛苦,不必那么劳累了,我很感激你。你不障碍,我很辛苦,我天天有这么多工作,你障碍我的时候,我得自在,我不需要这么劳累。那些障碍的人要是了解这个事情,他就不障碍了。为什么?障碍,你得利益、你得自在,我没有害你,害了许多群众,害了大家。他想想这个事情就不值得做。如果我们求名求利这个小辫子被他抓住,他来破坏道场,破坏你得到名利。所以发心一定要为一切众生,为佛法久住世间,正法久住,为这个。为一切众生得佛法真实利益,为这个发心,发心广大圆满。我们住在这个世间,生活在这个世间,穿衣吃饭是为众生,不为自己。饮食起居、穿衣吃饭,不是为这个身体吗?没错,这个身体是为众生服务的。所以饮食起居都为众生,决不是为自己享受,要这样发心。
  『德不可量』。「德」是功德,功德无量无边。所以人不可以为自己,为自己是凡夫,你没有功德。为众生、为佛法,四众同修都要学习。菩萨有在家菩萨、出家菩萨,在中国诸位习惯上见到的四大菩萨,你看四大菩萨的形相,地藏菩萨示现出家相,观音、文殊、普贤都示现在家相,没有剃头,都是有长头发。这是为我们示现出家、在家的菩萨要密切合作,都是为众生,都不是为自己,功德不可称量。所以文殊菩萨开示善财童子,「偏赞福德」,赞叹如教修行福德无量无边,不可称量。你要真正懂得、真正明了了,何必为自己。为自己,只不过是得世间很小的福报,这个福报一生享完就没有了,享尽了。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不为自己,为众生,这个福报无量无边。道理在哪里?道理在心量。一切法从心想生,为自己心量很小,修再大的福,得的果很小。为什么?果报不会超过你的心量。你的心量,为自己求福,为你一家人求福;你修桥铺路,你造寺庙,帮助三宝,你所得的福报,还是不能超过你的心量,小!如果你为一切众生,你的心量大,布施一文钱的功德都不可思议。量大福大,量小怎么修福都小,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的心量要大。佛菩萨福报为什么那么大?人家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他一点点的修积,福报就不可思议。《华严》给我们讲这个道理,给我们讲这些事实真相。
  如果修福里面又有智慧,『有智之福,映蔽余福』,那是其他一切福报都不能够相比的。世出世间的修学,如果福德里头没有智,这个福报不能称究竟、不能称圆满、不能称大。所以在菩萨行里面,一定不能离开般若波罗蜜,般若是智。布施里面有智,持戒里面有智,忍辱、精进、禅定里面都有智,这个福德就大了。没有智慧的福德,我们看看世间人所修的,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世间人修福德,它里头没有般若波罗蜜。所以他的果报,佛家讲是有漏的福报,还是随业受报。如果他一生修的是善业,福报在人天;如果他造作恶业,福报在三途。三途里面除了地狱,那是极苦的环境,里面没有福,畜生里头有福,鬼道里头有福。鬼道里面作鬼王,甚至於小的山神、土地,这是福报小的,初一、十五都有人拜拜、都有人祭祀,那是鬼道里享福。畜生道里面享福,你们诸位同修常常看见养的这些宠物,一家人都爱护它、都照顾它,畜生道有福报。那一家人的爱心照顾,比照顾一个人还周到,照顾人没有照顾畜生那么周到,那个畜生有福报,前世修的。畜生里头有享福的,这什么原因?修福里头没有智慧。如果有智慧,他所修的超过任何的福报,「映蔽余福」。
  『为福威光』。这是我们中国谚语里面所讲的「福至心灵」,那是修福里面有慧,福报现前,智慧也开了。「光」是开智慧,智慧开了。智慧开了的时候,超越六道,这个果报不是在人天,小的果报在四圣法界,大的果报在一真法界。这个地方讲的是大的果报,前面这十一问清凉都把它配在圆教三贤十圣。由此可知,他们所修的五戒、十善、六度,都是用真实菩提心,圆满的智慧,所以他的福报不可思议。这是「为福威光」,威是威德,光是智慧光明。福里面到威德光明,这个福报就深了,所以不是世间。这个世间福报最大的,佛在经典跟我们讲的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这是世间得大福报的,我们人间帝王比不上。在中国历代帝王福报最大的,大家晓得干隆皇帝福报最大,可以说历代帝王没有人能够比,做六十年皇帝,还做四年太上皇,五代同堂。所以他自称「古稀天子」,自古以来稀有的天子;「十全老人」。人间圆满的福报,可是比不上天王。六道里面福报最大的是摩醯首罗天王,但是比不上菩萨,菩萨修的福报里面有圆满的智慧、圆满的菩提心,所以菩萨所修的福报到哪里享受?一真法界。《华严经》讲华藏世界,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为福威光」。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介绍到此地。下面经文,下一次再跟诸位同学在一起学习。好,谢谢大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
 楼主| 发表于 2021-2-10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6 20: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