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42|回复: 13

[其它] 净公上人《佛学十四讲》讲记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30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这个觉不是我们普通说的觉悟,这都是我们中国文化概念里面所没有的。
  先讲「智者」的含义。智,包括三类: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些都是佛学术语。第一个意思是「一切智」,用现代哲学名词来讲,就是正确的了解宇宙的本体;这样的智慧,在佛法里称为一切智。一切智,括弧里面就是简单的注解,「知法总相」。「法」这一个字在佛学里是一个代名词,是整个宇宙人生的总代名词;宇宙人生一切的理论、一切的现象、一切的过程,一切的一切,大到整个宇宙,小到一微尘,我们今天所讲的原子、基本粒子,皆称为「法」,所以法是宇宙万有的总代名词。「总相」就是共同的现象,无论哪一法都不例外,都有共同的现象,这个相我们就称为总相。每一个法不相同,我们就称为别相,差别的现象。佛法讲「缘生性空」,性空就是总相,缘生就是别相。
  总相相当於现代哲学所探讨宇宙的本体,别相相当於哲学所讲的现象。本体是什麽样子?本体是空相,佛法讲空寂;但是这个空不是当作「无」讲,空不是什麽都没有。佛法里面讲空,空里头有;空不是无,空是有。那奇怪了,有怎麽能说空?说空是因为我们眼睛看不见,耳朵也听不见,我们没有办法接触到,但是真的存在。譬如电波,我们拿个无线电收音机,频道一对马上就有声音,电波充遍空间,我们看不到。电波在哪里?抓也抓不到,但它确实有。所以佛法讲空,它有,它不是无。《心经》里面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法的总相是「万法皆空」,无有一法不空。从本体上讲,一切法都是空的,现代科学家也似乎体会到这个意思,但是没有佛法说得那麽样的精深博大。现代科学家承认,一切的物质都是基本粒子组合,组合的方程式不一样才有种种元素,有元素再加上不同的方程式,所以才有宇宙万有、森罗万象。追根究柢都是同一个物质—基本粒子;这个东西,科学家发现这是最小的物质,所有东西全是它组合的。它从哪里来的?它的究竟又如何?科学家不懂。佛法里说得更深,这个基本物质从哪里来的?从见分变现出来的,这就是精神跟物质是同一体。唯识里面讲「见相同源」,见分跟相分都是从自证分变现出来的,同一个本体;自证分就是自性,见分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精神世界,相分就是物质的世界。
  佛法讲物质,它是讲四大:地、水、火、风,四大就是说明物质有四种特性,所以它才能够变现万法,变现十法界依正庄严。「地大」,它是一个物质,虽然很小,它还是有体积,地是有体积的物体,所以地是代表它是一个物体。「火大」代表它有温度、能量,「水大」代表它有湿度;我们现在讲带阳电、带阴电,佛经讲火大、水大。「风大」,它是动的,不是静止的。最基本的物质有四种特性。
  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物象没有不变的、没有不动的,一切物象都是在那里变化、变动。为什麽?因为它组成的基本粒子是个动相。从这上面来看,一切法是空相,万法皆空,这是讲分析空。科学家今天所观察出来是一种分析空,分析到最後都是一个基本粒子。佛法更深入去观察,基本粒子是从哪里来的?从法性里面无中而有。无中能有,有又能归於无,所以空有不二,空有是一不是二。换句话说,精神能够变物质,物质又可以化为精神。决不是今天所讲的质能互变的质与能,那是物质之能,不是真如本性之能、精神之能;精神之能可以能够变成质能,质能可以变为物质。这一层,科学家还没有发现,相信科学不断的进步,一定能够发现这个原理。所以从一切法的本体去观察,它是一个空相。
  如果真正了解一切法的空相,有什麽好处?好处太多,你的烦恼没有了,你的分别、执著没有了,心能够在境界里呈现出清净平等。佛的心是清净的、平等的,他从哪里得来的?他知法总相。怎麽会得清净?一切法里,他不执著、不分别,他晓得一切法原来是一样,没有两样。一切境界没有好丑,同是基本粒子造成的,造成的原料是一样,所以一切法无有一法不平等,平等心从这里起的;心平等,当然就清净。这是第一种智慧,这一种智慧,阿罗汉就得到了。佛法所追求的是「无上正等正觉」,一切智现前叫做「正觉」,真正觉悟,正确的觉悟。对於宇宙人生不迷,正确的认识,称之为正觉。
  这个正觉并不圆满,为什麽?只知道一切法的总相,晓得一切法是平等的、是空寂的,但是不知道现象怎麽来的。晓得皆是基本粒子组成,没错!基本粒子怎麽会组成这麽多东西?十法界依正庄严、森罗万象怎麽来的?这就讲现象,这个学问又高一层。能够正确明了宇宙万象的智慧,称为「道种智」。道种智:「种」就是种类;在宇宙之间,无论是动物、植物、矿物,种类无量无边。这麽多的种类怎麽来的?一般人想不出来,以为一定有个神在那里制造。神造万物,神就太忙了,一天到晚忙著制造,造了这些人後来又反对祂,这不是自己找麻烦吗?这些宗教家们找不到答案,就想出一个神来制造。神是从哪儿来的?是人心里变现出来的。上帝能造万物,什麽人造上帝?我们大家造了上帝。我们要是不承认祂是神、是上帝,祂也无可奈何。所以不是上帝制造的。「道」就是道理、程序。什麽道理,怎麽样一个过程,会演变到现在的森罗万象?这个学问就相当复杂,这种智慧就是道种智,这是菩萨的智慧。道种智现前就叫做「正等正觉」,比正觉要高一层,他不但知道宇宙的本体,还晓得一切现象发展的过程。知法总相就是理体上的认识,「知法别相」就是现象的认识。
  第三种智慧,这是最圆满、最究竟。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圆满的明了,没有一丝毫的迷惑,也没有一丝毫的差误,这样的智慧称为「一切种智」;一切就是前面所讲的一切智,种智就是道种智。我们讲本体跟现象是分开来说,其实本体跟现象是一桩事情。如果拿《心经》上的话来说,一切智就是「空」,道种智就是「色」,一切种智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原来是一不是二。假如诸位能够发现到一,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就入门;佛法的门称为不二法门,你就入不二法门。你晓得总别不二,这就入了佛门;如果总别是二,你就无法入门。这是说性相不二,性相一如,这是起用当中的正知正见,就是我们讲的佛知佛见,《法华经》里面所说的「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个智慧现前,这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唯有佛圆满证得。
  三种智有密切的关系,是一而三、三而一。罗汉偏在一切智,菩萨偏在道种智,唯有佛才圆满。我们学佛最聪明的修学法,知见要圆不要偏;主观就偏,客观就圆。诸佛如来没有丝毫主观观念,他是圆融自在,阿罗汉有他的主观观念,菩萨也有一些主观观念,所以他不圆。这是说明我们如果想学聪明,就要学客观,不要有主观观念存在,才能够成就圆满的智慧。
  这三种智,从什麽地方得到?从一心当中得到。行门里面,直截了当求无上正等正觉的,就是《弥陀经》使用的方法—一心不乱。在中国,无论哪一宗、哪一派,没有不念佛,包括禅宗;禅宗的课诵本晚上都念《弥陀经》,都念阿弥陀佛。《华严经》里修行的方法有两千多种,可以说是相当之多,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念佛法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自始至终就是修念佛法门;而普贤菩萨导归极乐,显示出无论哪个法门,可以成就正觉,可以成就正等正觉,但是不能成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要成无上正等正觉,一定要修念佛法门。念佛法门代表一心不乱,唯有一心不乱才能达到一切种智。所以念佛法门是修学一切种智的方法、手段,实实在在不可思议。
  「觉者」,这是讲智慧的作用。智是体,觉是用。有体就有用,如果没有作用,这个体要是得来也没有意义、没有价值。这个作用就是佛法里面讲的解脱;如果用三德(法身、般若、解脱)来说,佛(佛性)就是法身,智者就是般若,觉者就是解脱;解脱就是得大自在。作用又分两方面:一个是对於本身,一个是对於环境;对本身的是「觉察」,对环境的是「觉悟」。这里有两个专有名词,第一个是「烦恼障」,第二个是「所知障」。烦恼本身就是障碍。所知本身不是障碍,所知是我们应该要知道的,但是所知现在变成不知,这里面必定有一种障碍,障碍所知,我们称它为所知障。这两个名词的含义一定要清楚。
  「烦恼障」:烦恼障就是见思烦恼的总称。「见」是见解,「思」是思想,见解跟思想错误,会带来许许多多的烦恼。见思烦恼里,以「我见」为第一。《唯识论》说了一百二十八根本烦恼,以及等流与随烦恼,数目繁多。《百法明门论》把它归纳为二十六个,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可是诸位要记住,这是归纳为大类,每一类里面包含的头数是说不清楚的,烦恼无量无边。
  我们要想断烦恼,这烦恼像树一样,无量无边是枝叶,能够找到它的根本,从根本上断就容易。烦恼障的根本是「我执」。有我才有烦恼,如果没有我,烦恼就没处落脚。烦恼障的根源是我执,所知障的根源是法执,这两种执著要是破了,这两种障碍就没有了,这才能明心见性,成佛作祖。种种烦恼,它能够扰乱我们的身心,能够障碍涅盘。涅盘是梵语,通常翻作圆寂;圆是功德圆满,寂是清净寂灭。我们的真如本性(佛性、自性、清净心),确确实实是圆满功德、是清净寂灭,就像六祖所说的「本来清净,本来具足」。现在我们的心不清净,不清净是因为你有烦恼;你有烦恼才不清净,有烦恼才不自在,有烦恼才有无量无边的苦报。所以学佛,首先就要断烦恼。
  学佛最低的限度要能够改造命运,要能够转业,这是最起码的;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我们就白学。像袁了凡,确确实实把自己的命运改过来。在台湾,许多学佛的人,後半生的命运都是自己学佛当中改造的。李炳南老师今年九十六岁,他说他的寿命没有这麽长,顶多也不过六十九岁而已,今年九十六岁,自己修得来的。我在没有学佛之前,有很多人给我看相算命,说我过不了四十五岁,我今年五十九岁(注:民国七十五年),也是修得来的。这就是学佛最起码的好处,我们已经得到了。如果连这一点都不能转,学佛就没有效果,没有成绩可言。
  转业从哪里转?就是转这两种障碍。这两种障碍都要靠智慧—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智慧能破障。这两种障,障智慧,障碍我们的清净心,障碍我们圆满的功德,障碍的结果就变现出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谁造的?烦恼障造的,烦恼障要是打破,六道轮回就没有了。阿罗汉用禅定的功夫成就第九定;六道里面有四禅八定,没有第九定,第九定超越六道;第九定将我执破了,烦恼障断了,就没有六道轮回,所以阿罗汉没有六道轮回。这就说明六道轮回是自己造作的,自作自受,决定不可以怨天尤人。到後面第五讲讲到十二因缘,再告诉诸位轮回是怎麽一桩事情。烦恼能够发动业力,使你在轮回里面生生不息,在这里面轮转。烦恼的性质是束缚,使你不自在,束缚这一些有情的众生。这个束缚是无形的,譬如你烦恼了,心里牵肠挂肚的事情很多,就不自在。只要有烦恼,你就没有办法离开轮回生死。烦恼障涅盘、障生空(人我空)。
  「所知障」:所知障是以法执为根本。世出世间一切法,你对它起执著,这也是麻烦事情。它的头数有多少?跟烦恼障一样,无量无边。所知障把我们本来所知的境界变成无知。佛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的智慧跟佛一样大,佛是无所不知,我们原本也是无所不知,现在我们是将本能失掉,无所不知变成一无所知,学都学不会,糟糕不糟糕!为什麽会失掉?这当中有一个障碍,这个障碍就是「法执」,对一切法起分别、执著,所以就变成障碍,把我们的一切智丧失掉。
  也许我们听了会怀疑,凡是知识一定要学习才会知道,那不学就会知道吗?真正的智慧不要学。佛经里常说「无师智」,师就是学习,不要学习;「自然智」,也不需要修学,自然就知道。这个话说起来你不相信,不是你常识能想像得到,你在一生当中也没见过这样的人,你当然不相信!可是这事情是真实的。《六祖坛经》记载,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祖大师没念过书,不认识字,也没有到外面参学过。他善根深厚,卖柴的时候,听人家念《金刚经》,听了几句就开悟。我们读了几百遍、几千遍都不开悟,他是人,我也是人,为什麽他能,我不能?他听经的时候没有我执、没有法执,所以一听就开悟。我们今天听经、读诵,有我执、有法执,统统是障碍,障碍很严重,当然开悟不了。所以要晓得,佛法是破执著的。如果一切不执著,一听就开悟,一看就开悟,悟了以後的境界就变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多少人向六祖请教,问经典里面道理,六祖说:「我不认识字,你念来我听听。」他就念一遍,念了之後,六祖就为他讲解;他没学过,意思完全明了。因为没有障碍,所以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都变成智慧,这是无师智、自然智。
  心要清净,心里不能有一点点东西,有一点点就是障碍,不是烦恼障就是所知障。所知障能障菩提(觉性),使你对於一切法不觉,迷惑了。烦恼障起来的时候,一定带著所知障;所知障起来的时候,不一定带著烦恼障。这两种障碍,虽然说一个障涅盘,一个障菩提,其实严格的讲,烦恼障涅盘也障菩提,所知障障菩提也障涅盘。我们只能够说,哪一种障对某一方面障得多一点,其实都是障碍。
  「觉察」:觉察是「对烦恼障」。对是对治,烦恼障是病,觉察就是药,拿这个药来治这个病。觉就是觉悟,察就是观察,我们现在所讲的反省,做反省、省察的功夫。如果不能够深深的去反省,我们在境界里常常迷惑,起无量的烦恼。下面两句是比喻,比喻烦恼障的害处,「侵害如贼,觉贼无能」。贼是小偷,混到这里来,我们的财物要受损失;就好比烦恼障起来之後,我们真性里面的功德不能够现前,清净心不能现前。心本来是清净的,蒙上这一层烦恼,心就显得不清净,觉了就能够恢复。觉贼无能:你若觉察,贼就发挥不了作用,能力使不出来。所以烦恼不怕,就怕觉迟,你要觉悟得快。
  怎麽觉法?这就是我们修学关键所在。首先要晓得烦恼的形相,要认识它。烦恼的形相,大经大论里有很长的文字讨论,简而言之,中国人所讲七情五欲就是烦恼的相,七情是喜、怒、哀、乐、爱、恶、欲。如果我们读《唯识论》、《百法明门论》,对於烦恼的形相就有一个概略的了解。然後这些形相一现前,我们自己立刻就觉悟到,我烦恼起来了;只要你一觉悟,烦恼就不起作用,就转变了。还有一个最简单区别的方法,我们的心是清净光明的,如果在一切物质环境、人事环境里面,我们这个心不清净、不光明,这就有烦恼,就有障碍,这个时候一定要提起观照;这一观照,烦恼就没有了。
  什麽是观照?怎麽观照法?我告诉诸位,一句「阿弥陀佛」就是观照,就是观照的方法。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南无」是皈依,「阿」是无,「弥陀」翻作量,「佛」是觉,这一句名号翻成中文意思是「皈依无量觉」。我样样都要觉悟,岂不是这一句佛号帮助你回头;从不觉喊回来,你要依觉,不能依烦恼。譬如我们遇到一个顺心的境界起了贪心,你立刻就觉察到贪心是烦恼,清净心里没有贪爱;贪心才起来,南无阿弥陀佛,从贪欲里回头。贪是不觉、是烦恼、是迷,从这里回头,依觉;觉心清净,不生烦恼。这个佛号就管用,念念将我们从烦恼里唤回来。只要一把佛号忘掉,烦恼就起作用,一个接一个来,烦恼就增长、相续。
  所以念佛是断烦恼的功夫,念佛要这样的念法,才能够得一心不乱,因为这种念法,念到有相当功夫,烦恼不起现行。虽有烦恼,你念佛功夫念得很好,佛号完全把烦恼降伏住,这就是「功夫成片」,净宗讲带业往生就是这种程度,决定往生。没有往生之前,我们身心很自在,因为一天到晚没烦恼,没有烦恼就快快乐乐,很自在。功夫再深一点,把烦恼念断,烦恼障整个破掉,没有我执,就得念佛三昧,就叫做「事一心不乱」。如果功夫再深,连所知障也破掉,那就得「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成佛(分证佛),因为理一心不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可见得这一句佛号妙不可言。
  有很多念佛的人迷信,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以为阿弥陀佛会保佑他,没想到阿弥陀佛没理他!怎麽晓得没功夫?纵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脾气还挺大的,你得罪他,他生气好几天,你赞叹他几句,他欢喜好几天,这怎麽行!这就是烦恼一点都没断,烦恼还是常常起现行,佛号压不住烦恼,不能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没说你一天念多少声佛号,我就来接引你,查遍净土经论没这个说法。人家的条件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哪怕一生就念了一声佛号,这一声佛号就念到一心不乱,可以往生;一天念十万声佛号,没有念到一心不乱,去不了。《弥陀经》上讲得清清楚楚,往生的标准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破烦恼障就一心不乱,破所知障就心不颠倒。净土法门与教义完全相应,不能够通达教义,这一句阿弥陀佛念不好。所以无量法门都是要破二障,净土法门念阿弥陀佛不例外,也是要破二障。
  马鸣菩萨告诉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有当然可以恢复,本无当然可以断掉,我们一定要相信,这叫做自信,信自己。佛法里面讲信心,信解行证,第一个就要相信自己,然後相信诸佛菩萨能够为我们做增上缘,能够帮我们的忙,帮助我们自信,帮助我们自悟,帮助我们自修自证。一切要依靠自己,不依靠自己,别人是帮不上忙的。
  「觉悟」:觉悟是对治「所知障」。这里也有一个比喻,「昏昧如睡,觉即分明」。我们睡著了,什麽都不知道,可是醒来之後又恢复了。这个意思就是说明,我们在一切境界里面起了分别、执著、妄想,对於外面环境的真相就不能够认识,好比睡著了;如果我们在一切境界里面没有分别、执著、妄想,我们的能力又恢复,就好比又清醒了。可是分别、执著说来容易,要想真正把它断除,的确不容易。所以初学一定要在定功上下手,那就是一定要修禅定。可是修禅定之前,一定要修戒律,戒律帮助你禅定。我们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太深,习气就是烦恼,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烦恼太重一定要依戒条勉强来修学,来约束自己,把恶业先断除;恶业断除之後,善业也不执著才能得定,你的心才能恢复到清净。清净心里面自然就生智慧,智慧现前就能够破除二障,恢复我们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大智大觉,这就是成佛。
  下面有三句,「自行、化他、行满」。自行是自己学习,依照理论方法来修行。化他是教化众生;教学相长,教化众生就是帮助自己觉悟,不肯发心帮助别人,自己就没有办法圆满的觉悟。行满就是自行化他圆满。如果只有自行,不肯化他,这是小乘;像阿罗汉不肯主动化他,他一定要你去向他请教,他不主动教你。菩萨就不一样,菩萨作众生不请之友,众生不请他,他上门来教你;自行又能兼之以化他,则是大乘的菩萨。自行化他圆满,那就是佛。
  乙、二障略举
  这一段是讲觉悟的内容,也就是整个佛法的内容。佛法的内容就是现在哲学里所讲的两个大范围:一个是人生观,一个是宇宙观。佛法不是哲学;哲学里面所研究,它有对象,它是相对的,有能、有所;佛法里面没有能所,是自己研究自己,所以它不是哲学,不是研究别人,是研究自己。佛法里面讲的人生观,只讲自己,不讲别人。宇宙观就是环境,有人事环境、物质环境,别人是我们自己宇宙观里的人事环境。
  「人生观」:佛法里讲人生只是讲我们本身,本身以外是环境,属於宇宙。这就是觉用里面第一项所讲的觉察,我们要觉察「本身烦恼」。说到烦恼,这里头有因有果,过去、未来我们不说,只讲现前容易觉察、容易理解的。「当前所受」:所受的是果报,就是我们现前在生活里面种种的感受,这是我们应当要觉察到。感受的、所受的也是太多,此地只略举三条:第一个是「众苦」,我们现在所感受的是苦,身也苦、心也苦,这是果报。第二个是「不自由」,我们想想是不是不自由?第三个是「不平等」。这三条是非常明显,显而易见。底下讲,这是应觉之一,学佛一定要时时提醒这个觉心,不能让它昏迷。庄子说:「智人用心如镜,不将不迎。」这跟佛法里面所说的观照,功夫是相同的,这就是觉的意思。我们要觉悟,我们现前的果报为什麽这麽苦?有这个苦果,当然有造成苦果的因素,我们进一步要去找,有果必有因。
  「当前所造」,这就是因。此地也是略举三条,是针对前面三种苦果而说的。第一个是「苦因」。你现在所造的都是苦因,既然造因,哪有不受果报的道理?苦因是迷惑造业。我们现在对於自己迷惑,不认识自己,对环境也迷惑,迷惑之後就妄动,妄动就是造业。造作的时候称为事,结果称之为业;像你们在学校念书,把所有的学分学完,毕业了,就叫做业。六道轮回这些因果报应,业力在主宰,业力在推动,这业力是自己制造的,自作自受,你能怪谁?正因为是自作自受的,所以自己可以改变。我自己造的,别人不能帮我改;所以佛菩萨没办法替你改。业是我们自己造的,果报还是自己受,这才是一个正理。所以你造苦因就得苦果。
  第二是「缚具」。你有许多束缚的工具,你就不自由。缚具是什麽?浅而言之,烦恼、牵挂。你心里有很多牵挂就不自由,没有牵挂得大自在,一个人要学无牵无挂。某人福报很大,福报就是缚具,有福报就不自由,没有福报、没有牵挂就自由。
  我出家受戒的时候,道场里有一位法师给我们讲一个故事,他是江苏人,他说他们寺庙附近有一个人家很有钱,他的父亲在外面要饭;大概最初家境也不很好,父亲常常在外面要饭。以後儿子发了财,总觉得父亲在外面要饭,自己很没有面子,想尽方法把老头子找回来,供给他衣食,养尊处优。他过不惯,住了几天,又偷偷的跑出去要饭。人家问他为什麽?我这个自由自在。被儿子关在笼子养,不自在;回到家里,总觉得人家伺候著,不自在。他说:我一天到晚,走到哪里玩到哪里,肚子饿了,向人家讨点饭吃,晚上睡觉,走到哪里睡到哪里,好自在。这真想得开,真是看得破、放得下,自在!所以要晓得,有家,家就是缚具,你有了家就有牵挂,就不自由。我学佛从来没有动一个念头,将来要搞一个道场。为什麽?那就是一个缚具,有了道场就不自由,就有牵挂、有约束。像虚云老和尚,他老人家一生到处建庙,到处修庙,建好了马上请一个人作住持;他移交了,他得大自在,所有道场始终没有变成缚具。
  第三是「分别业」。有分别心就不平等,如果你在一切法里都没有分别,万法平等。分别就是两种执著—我执、法执,偏见偏爱,造成不平等。
  凡事都有因果,果报要觉悟,修因更要觉悟。如果我们不造因,当然就没有果报;造了业因,後来必定感果。经上常说:「众生畏果,菩萨畏因。」众生造作的时候,糊里糊涂不知道,果报现前时害怕。菩萨不怕果报现前,晓得没法子,只好逆来顺受。菩萨怕造恶因,所以菩萨绝不造恶业,这就是觉悟的人。人生观这一小段,是对於本身的觉察,也就是人生的觉察。
  「宇宙观」,对环境的觉悟。「环境所知」:这是讲所知障,前面是烦恼障;所知障是对环境说的。环境,我们一般叫宇宙观;观就是觉悟,宇指空间,宙指时间,整个时空里面所包括的一切现象。分为两大类:「森罗万象」是讲物质环境;「人情事理」是讲人事环境。
  在物质环境里面,略举三条。第一是「恶难遣」。恶劣的环境,不好的环境,我们总想离开它,能不能离得开?不容易。为什麽?这里头有因果。有福的人,不管到哪个地方,福报都是现成的;造作罪业的人,不管到哪个环境都要受罪。这个事情总脱不了因果的定律,我们一定要明了。环境恶劣,真正觉悟的人知道是自作自受,他逆来顺受,不求离开,在这里面断恶修善、改造业因。因改了,果报自然就转变,这才是正理,才是一个真正改造命运的途径。
  第二是「好难求」。谁都要好,可是好毕竟是不容易求得的。佛门里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求,要懂得理论方法,如理如法的求才能够得到,才能够有求必应;如果不懂得理论方法,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盲修瞎练求不到。佛法绝不迷信;世间有不少发财的人,天天拜神,认为他是拜神而发财的,神保佑他,赐给他财富,所以他要去报答神明,这是迷信。实在说,他命里头该那个时候发财,他在那时候拜神凑巧碰上;这个神也很走运,所以他常常去供养祂。这是碰巧碰上,不是神给他的;如果是神给他的,每一个人去拜神,神应该都给他。譬如你命里没有财,到神那里去拜一拜,告诉神:他发了一千万的财,只供养你一百万,我发一千万,供养你三百万;那这个神应该马上就把财给你,结果你还是发不了财。可见得你发财是前世修财布施的因,这一生得的果报,不是神给你的。儒家云:「聪明正直谓之神。」神不会受贿赂,不会受你巴结。如理如法的修学,福报是可以求得,功名富贵也可以求得,甚至於健康长寿也可以求得。诸位好好的去念《了凡四训》,我的朋友当中,有人依照这个理论方法来修学,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的环境。
  第三是「得易逝」。恶的环境,我们很厌恶,希望离开;好的,希望能够得到。可是得到之後又很容易丢掉,因此凡是得到的人,无不是患得患失。得到不容易,又怕它丢掉,这里面就生烦恼,这就苦了。没有钱的时候想发财,很苦;发了财之後,又怕台币贬值,又怕灾难;患得患失,苦不堪言。这是讲物质环境上,我们应该要觉悟的。其实,最麻烦的不是物质环境,而是人事环境。处事难,处人更难,更不容易。
  「人情事理」,列举三条。第一是「情多异」。情绪非常不稳定,变化太大,早晨跟你很好,晚上就闹翻了;这个事情很麻烦,但是现在这个社会非常的普遍。人与人相处难啊!
  第二是「事多变」。事情多变化,为什麽?没有原理原则可寻,这个事情麻烦;当然这个与教育有关系。中国古代,人情事理它有个范围,绝大多数不出这个范围,这个范围就是我们中国固有文化的道统—五伦八德,人人都能够遵守,所以国家能够长治久安。翻开中国历史,跟全世界每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比较,我们安定的时候多,那就是我们有一个道德的范围,大家都愿意遵守,都尊重。中国自古以来,治国是礼治,不是法治;自古以来中国人讲礼,现在变成最不讲礼的民族。在我们中国,人与人之间没有礼貌,远不如外国人。我们在外国,不相识的外国人在马路上碰到,他跟你笑笑,跟你点点头,很客气。到商店里买东西,觉得不好退回去,人家笑嘻嘻的接受,钱马上退给你。不像我们这里,你买了东西退回去,面孔板得好难看,甚至於他还不肯退货。外国人非常有礼貌,中国曾是礼义之邦,现在把礼义都丧失掉了,这真正值得我们反省。从前它是有一个范围、有一个原则,总不会超出太多,现在礼乐都崩溃,都没有了,没有原则可寻。从前的读书人,能够判断十年、二十年之後的事情;现在,今天都不能料定明天出什麽事情,都预料不到,事情变化莫测,变化太大了。但是情与事都是现象,里头一定有个道理。
  第三是「理多秘」。这个秘不是秘密,是深秘,有很深的道理。必须要很深的智慧,才能够看破这些道理,然後才能应付得了多变异的人情事故。
  丙、宇宙人生范围
  宇宙人生范围,实际上就是觉之范围。前面一段是觉之内容,这一段讲觉之范围,这个范围太大了。「空间十方,时间三际」,除这个地球,太空里有无量无边的星球,有无量无边的世界,都是我们智觉的范围。
  先说空间,空间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方皆有生」:有生,不是说十方都有外星人,其他星球也许有比我们还高明的生物,不是讲这个,说这个与我们的关系毕竟不太密切。佛法讲方皆有生,是有我们自己,意思就是我们这一世在地球上出现,说不定来世我们到别的星球去投胎,这麽一来十方世界与我们关系太密切了。譬如说我们现在在台湾,也许过几年移民到美国,那个地方变成我们生活的环境,可见那个地方与我们关系密切。我们念阿弥陀佛修净土法门,希望将来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不在地球上,西方极乐世界也不在我们银河系里,而是距离我们这个银河系非常遥远的一个星系,经典里面佛给我们介绍得很清楚。这样遥远的星系,我们怎麽能达到?这里面就妙极了。殊不知灵魂的速度太大了,比光速、电速大得太多。光的速度一秒钟才三十万公里,很有限,速度太小了,而我们灵魂的速度,一刹那、一弹指就能周遍法界,光速、电的速度怎麽能跟它相比?没法子相比。「方皆有生」,十方世界都是我们生活的环境。
  「互为依缘」:十方世界是互为依缘的。底下举个例子,譬如「国际动态」,虽然距离我们很远,某个地方发生事情,一定影响我们的政治、经济,可见得全世界每一个地区的动态,与我们都是息息相关。底下是比喻。「风向气压」:冬天天气冷,与西伯利亚来的高气压有关系;台风亦是从其他地方生起,而吹至台湾来的。「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多的时候,会影响我们的磁场,影响我们的通讯,太阳距离我们虽然这麽远,星球与星球当中有影响。「推之无尽」,空间是无尽的,世界是无尽的。这是「觉之空间」,可见得这范围之大。
  「时间三际」:在时间上讲有过去、现在、未来。「三皆有生」,这个生跟前面那个生是一样的意思,过去世有自己,现在、未来世还有自己。有一些人想不开去自杀,以为这样就自了,给诸位说,死了就不得了。这一世苦,去自杀,四十九天投胎再来更苦,苦上再加苦,永远没完没了,这个事情可怕。佛常常赞叹:「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为什麽赞叹人身?人最容易觉悟,人修学佛法最容易成就。你得人身这是大好的一个机会,不在得人身这个阶段求解脱,求了生死、出三界,糊里糊涂自杀,真是冤枉。所以道业没有成就之前,决定不能死,死不得也!这个很重要很重要。
  「生各环境」:我们的生命,一生一生环境不一样。每一个星球情况不相同,我们认为那个星球是死寂的,也许那个星球里面有很多众生,我们肉眼看不到。譬如说,我们地球是五趣杂居地,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地狱、有饿鬼,但是我们见不到,绝对不能说见不到就没有,这个太武断了;见不到可以存疑,这是做学问的态度。
  可是鬼这个事情真有,许许多多人遇到过。我初学佛的时候,朱镜宙老居士对我帮忙很多,他告诉我他学佛的因缘就是因为见到鬼,他才相信。其实他在年轻的时候,这一些传说他听了很多,但是他都不相信;他非常的执著,一定要自己见到才相信,果然他真的见到。抗战期间,他那时是公务员,晚上跟朋友一起玩,玩得很晚才回去。当时重庆那个地方路很暗,虽然有路灯,都是二十烛光,好远才一个,若有若无。他在路上遇到一个女人,走在他前面没多远,走了半个小时他忽然想起来,半夜怎麽会有一个女人出来?这个念头一起来,他就寒毛直竖,吓得一身冷汗,再仔细一看,前面这个女人有上半身没有下半身,吓得他全身发抖。他遇到这麽一桩事情,他就学佛了,他学佛的因缘是这麽来的。学佛之後,他讲那个鬼大概是观世音菩萨变化的,菩萨示现这个样子来度他,要不然他不会学佛。那个时候我初学,他讲这些故事讲得很多很多,说明这事千真万确,确实是有。这是讲凡圣同居土,人见不到鬼,鬼也见不到人。
  我们由此就可以体会到,也许有的星球很适合於某种众生居住,例如太阳,温度很高,是一个火球,也许有众生适合那个温度,到我们这儿都冻死了,很有可能的;不能说这个星球上没有有情众生,有许多有情的众生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有出家人来问我:「法师,现在美国人登陆月球,发现月球上什麽都没有,我们以後还要不要念月光菩萨?」菩萨住在月球里,凡人见不到。正如同菩萨住在我们这个地方,我们肉眼凡夫见不到,只有少数有特别因缘的人见到。《慈悲三昧水忏》里面,悟达国师见迦诺迦尊者,他有这个缘分,他见到了,别人见不到。古时候确实有不少人见到佛菩萨、罗汉的道场,确实在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要相信,这是相信圣言量,这些人不会欺骗我们,像悟达国师他不会骗人的。佛法最重视的就是戒妄语,如果他用这种手段来弘法,纵然是好心,他也犯了戒,这个罪过就太大,这是破根本大戒。
  在《聊斋》、《子不语》、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所记的那些神怪的故事,在我看起来寓言很少,十之八九是真实的。这些事情,现代的知识分子比较难以接受,但是你们也很好奇,如果发现有一点点小神通的人,往往你就上当。如果你真正想见鬼,跟鬼打交道,我告诉诸位,只要用三年功夫就可以跟鬼往来。可是你要晓得,往来之後决定没好处,对你自己本身不利。我在过去有一个老同参,我在台中学讲经,他就跟我说:「现代人劣根性很重,你把嘴皮讲破了,他都不相信,学这个没有意思。」我说:「那怎麽办?」他说:「我学神通,神通学会,一现神通,他就相信。」他这个想法也很难得,於是他就去修神通。修了三年,神通没有,得鬼通,跟鬼道天天往来。他告诉我,他能够看到鬼,说我们平常都市里,下午五点钟以後街上就有鬼往来,不过数目不多,到八、九点钟的时候满街都是,鬼都出来了,很热闹。他在鬼里头也有认识一些人,他是个出家人,很奇妙的他说找到一个女鬼,是他前世的太太,所以我们到他那儿去参观,他在旁边供了一个牌位,牌位上供了女人的化妆品。这是前生的太太找来了,跟他在一块住了一个多月,鬼通。我就跟他讲:「你能够见到鬼,我没看到,我还是不相信!你还是不能度化众生。」
  我们那个时候同参三个人,三个人同年,三个人都短命;算命的说,三个人都过不了四十五岁,所以我们那个时候学佛很精进。两位同参都是四十五岁那年走的,眼看轮到我了。我那一年在基隆大觉寺讲《楞严经》,讲了三卷,就害了一场大病。我想时间到了,所以不看医生,也不吃药,我想那都没用,一心一意念佛求往生。可是过了一个月之後病好了,一直到现在没生过病。我没有求长寿,这都是这一生修来的,确确实实能转变命运。修神通的确不难,但是没有什麽用处,不但不能帮助你定慧,连转眼前的业力都做不到。所以佛在一切经论上,处处教诫我们不要修神通,你自己定慧成就之後,神通是本能,自然会现前,不要修,到时候你的本能就恢复。
  这是说出我们这个世间,有一些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有情众生存在,他方世界其他的星球当然有可能。我们只可以说,与我们人类,或者与我们地球上不相同类的这种生物,在许多星球上没有;但是除这个不相同类之外,另外我们肉眼不能够见到的众生,不能说没有。世界无边,每一个世界是我们居住的环境,过去、现在、未来都有我们自己的生命。
  底下是比喻,「古今政治风俗」,虽然不相同,它有密切的关系。「六道身寿依报」,六道里面每一道的身形、寿命、生活环境,状况也各个不相同,我们到後面再来讨论。「澈之无穷」,就是「觉之时间」。
  从这一个讲表来观察,我们就晓得佛法里面绝对没有迷信,佛法是破迷开悟的。苦,是迷才有苦;乐,一定要觉悟之後才能够获得。佛法的修学完全在自觉,觉他也是自觉,自觉圆满这叫成佛,所以成佛就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学佛跟佛学是不相同的。佛学可以说是学术、是哲学;但是学佛就不一样,学佛是要学作佛,要学成佛。目标完全不相同,修学的方法当然也不一样。如果把它当作一门世间学问来研究,目的不是成佛,目的也不是求无上正等正觉,可以拿世间的方法来研究它。依照欧阳竟无大师的说法,如果是「佛学」,那是邪知邪见,若是「宗教」,那是完全迷信,所以他说,佛法就是佛法,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也不是哲学。他这个见解、这个说法,很合道理,值得我们深思。全世界佛法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在这个世间,我们要有能力辨别。我们要学什麽?是学宗教的佛法,还是学学术的佛法,还是学佛法的佛法,这是一定要辨别清楚的。佛祖代代相传是佛法的佛法,至於学术、宗教的佛法都是变质的,都是将佛法误解,也都是迷惑了纯正的佛法,修学那个浪费时间精力,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一无成就,这是我们应当警觉的。
  眼前的祸福,佛法里给我们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也告诉我们,「吉莫吉於知足」,知足的人处处吉祥如意;「苦莫苦於多怨」,多怨是不知足,不知足就苦。「福在积善,祸在积怨」,所以我们与一切人,千万不要结冤仇,古人教给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冤仇积多了,一定是祸害。所以要修善、要断恶,心胸要扩大,要能够原谅人,要能够容忍,才能成就自己定慧,成就自己的福慧双修。

◎第二讲 研究佛学须先略知别相
  第一讲介绍佛教定义,认识佛教。第二讲要讨论研究的方法,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佛法有性、相两宗,也就是总相与别相,也称为空、有两门,这两门都可以下手;但是空门下手,不是一般人能够办得到。古今的学者告诉我们,性宗入门必定要具足上根利智,就是最聪明的人;这个聪明不指世间的聪明智慧,因为世间的聪明智慧是障碍。真正所指的是心地清净、具足诚敬之人,这是学佛的上根,这样的人才可以从空宗下手。如果是喜欢研究、喜欢动脑筋的人,不宜从空宗下手,因为空宗不需要动念头,不起心、不动念,你喜欢起心动念当然就不相应。也有办法,就是从有宗入门,有宗就是别相,从别相入门。佛法博大精深,总持法门就是性相两宗而己。李老师在此地,给我们提出一个入门的途径,就是从有门。「研究佛学须先略知别相」,这是从别相下手。修学实在说态度重於方法,这是我们应当要注意的。态度就是诚敬,印光大师说:「一分诚敬就有一分收获,十分诚敬一定有十分的收获。」可见得诚敬是入佛门的关键。有诚敬的态度,再加上良好的方法,我相信我们修学佛法不会有太大的障碍。
  甲、佛学难解
  「佛学难解」,这是事实。为什麽难解?先从它本身的内容去观察,它的内容是整个宇宙人生,宇宙人生本来就复杂,所以说「复杂宇宙,复杂人生」。复杂的宇宙人生简直是无有穷尽,以有尽的言说(言说有限度、有范围),要去探讨无尽的事理,实在是太难。所以底下讲:「复杂即难说,难说自难解。」因为它太复杂,所以要将这些复杂事情说明白,不是一件容易事情。说都说不明白,你怎麽会听懂?虽有困难,这个事情还是要解决。「说听有方便」,这就是要求善巧方便,善巧方便就是最好的教学法。用最好的、很巧妙的方便法,教我们初学从「信」、「解」入门。「信」要「依总相」,「解」要「从别相」。我们现前每一位同学,都可以从这个地方入门。
  为什麽说「信依总相」?总相非常的难解,我们要信它。凭什麽信它?凭圣言量信它。这是佛说的,佛以他的人格来作保证,他不会欺骗我们,这个事情是事实,只有他知道,我们现在境界还不到。譬如说,佛跟我们讲「万法皆空,万法皆如」,我们听了之後,的确没有法子体会得到。佛给我们讲「不生不灭」,我们眼看一切现象都是生灭法,怎麽会不生不灭?这种甚深之理与真实的事相,有待我们逐渐提高自己的境界,到时候自然就明了;可是还要靠自己在解行上去努力。
  古德给我们提示,学佛有四个层次,那就是信、解、行、证,分成这四个阶段。首先要建立信心,因为信心不建立就会怀疑,你就不肯去研究,或者研究就会懈怠放逸、不认真。无论做什麽事情,如果对这个事情有怀疑,没有坚定的信心,这个事情就注定要失败,不会成功。无论大事小事,这个事情要做得很圆满、很成功,必定是具足充分的信心。佛在《华严》上说,「信为道元功德母」,信是大道的根源,是一切功德之母,无量无边的功德从信心而生的。信能生功德,好比是功德的母亲一样,它能生。这个比喻,比喻得非常好。
  信心的建立,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我们现前所说的信佛,信仰三宝,都是属於迷信。信是信了,三宝、佛法究竟是什麽?还不晓得。不晓得就是迷!但是你能够信它,这个不容易。所以这种迷信是有条件的,不是没有条件的,有哪些条件?第一个我们相信佛是具有很大智慧的人,具足很高的德行,他不骗我们,他能够教我们,我们将来也能跟他一样的成就,我们相信这个,这就是有条件的迷信,不是无条件的。其次,佛教传到中国也有一千多年,这一千多年当中有许多聪明智慧的人,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都有成就,这些人都是我们的见证。我们看到这麽多人修行,这麽多人成就,信心是由这些条件促成的,我们对他有信心。这个信的确是迷信的,有条件的迷信。
  有条件的迷信,也可以称为强信;勉强的相信,不能称为正信。什麽叫正信?这个信仰的产生,不是依赖於释迦牟尼佛的人格,也不是历代这些高僧大德的成就,是对它的理论产生了信仰,明白这个道理,这个道理是真的不是假的,这种信才叫做正信。正信从理解产生,对於佛法有研究,确实明白它的道理,这个信心生起来,这是正信。这还不是真信,真正的相信是什麽?这个事情见到了,明心见性,我也见了性;见了性,这是真信,不是假的。解悟,正信现前;证悟,真信现前。信心从我们现在开始是强信,一直到成佛,真信才圆满。我们学佛无非就是修信心而已,建立真正的自信心。
  求解非常重要,求解有两个途径:一个是读诵;一个是听讲。这里面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关键,我们一定要牢牢的记住,那就是要有一个好老师来指导,这是我们成败关键所在。古今中外不管是佛法、世间法,他之所以有成就,一定有个高明的老师指导他。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一开端就说明一定要接受明师教诫。这个「明」不是有名气的名,名气大了,知名度高,也未见得有真正的学问;这个「明」是光明的明,就是一定要有一个明心见性的老师。这个老师是过来人,唯有过来人指导,我们才不会错;路他走过,而且他走通了,他走到了,可见得他没有迷路,他指我们这路子,决定不会错。如果你找到一个老师,他自己走这个路没走到,自己迷了路,你再找他,他指你的路子,也是一条迷途。所以一定要找高明的善知识去亲近他,这就是所谓的师承,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点非常重要。
  乙、诸法三分
  这一段提示我们研究的方法。「诸法三分」:诸法是指宇宙人生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这是教我们在一切法里面观察,要面面俱到,不能只看一面,看一面就会发生误会,如果面面都看到就圆融。「三分」:大到整个宇宙,小至一微尘,都有这三个部分,那就是体、相、用。它的本体、它的相状,以及它的作用,这三桩事情是一而三,三而一;三方面都能正确的理解,才将这个法看透,得到它的真相。
  第一是讲「体」。体里面有性体、有质体;性体是真的,不生不灭,质体是有生有灭。性体是空寂的,那就是总相,万法皆空;这里面没有生灭相,而且是常恒的,所以没有断灭相。不但没有断灭相,也没有相续相,如果有相续相,相续就是生灭,就不是真常,真常里面没有相续相,这是讲本性。本性,佛经上常常讲「法尔如是」,法尔就是自然的意思,自然而然,本来就是这样,这是什麽都加不上;如果你在这个地方起了一念疑情,这一念疑情就叫做无明。所以这个境界,佛经里面常讲「不可思议」,思是思惟想像,议是言说议论,不能够思议,一思就是无明,一议就是戏论,戏论就是开玩笑。这是讲到纯真无妄,是体空,是真空。
  性体「空而无质」,质是物质,它没有质。此地举了两个比喻:如花之香、如镜之光。比喻只能比个彷佛,没有法子比到恰好,没有东西能比喻真如本性,没法子比的。这两个比喻说出空的意思,但是空不是无,空是有。「如花之香」:香是六尘之一,香怎麽能比?实在是不能比,但是无可奈何,拿这个来做比喻。香是一种气味,可以远闻。花有香气,我们很远的地方就闻到花香,但是花并没有来,香的气味你闻到了,你看不到,你也捉不到它,确实有花香。这比喻空的意思。「如镜之光」:镜有光明,有光明它才能照。镜子是一个物体,有形相,它能照;「光」是没有迹象,再远的距离它也能照,都照在里面。这是实在不得已,用这两个比喻。我们在讲席中,常常用电波来做比喻,更容易体会。电波遍满空间,我们眼不能见,耳不能听,手也摸不到它,心里头也无法想像,它确实存在,无处而不在。可见得「空」是有,空不是无。
  但是我们无论用什麽方法来说明,质的空不能变成有。性空,它能变成物质,这个太妙了!其实我们现代的科学家也相当聪明,发现质可以变成能量,能可以变成质,质与能可以互相转变。那是「体」里头第二个意思,就是「质」,质体,质与能可以互相转变。我们以《心经》的话来说,质就是色相,能量是空寂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很容易能体会得到。可是质与能是一桩事情,这个质能从哪里来的?质能的本体是什麽?再往上追究一层,质能的本体就是性能,就是本性,科学家到现在还没发现这个问题。性能是活的;质能不是活的,所以它是物质。唯识里面讲,质能属於相分,性能属於见分,见相同源,前面也说过,见分与相分是相当不容易辨别的。性体是形而上,质体是形而下。
  「析之本无」,质体也是空的,你要是把它分析分析,它就不存在了。性是当体即空,「万法皆空」,这是从性体上说的。又说「缘生无性」,缘生无性的性,不是此地性体之性,而是质体,缘生无性就是说缘生性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是《中观论》上所讲。因缘生法,这一法是许许多多条件集合,离开这些条件,这个物体就不存在;所以它是许许多多条件凑合而现的假相,是暂有的现象,不是永存的相,只是暂时有的相。
  我们在质体上下手。佛经里面常说质体「双持性相,轨生物解」,双就是讲性与相,持是保持,它能够将性相集合在一起,就是见分跟相分集合在一起。特别是在有情分上,像我们这个人身,身是质体,这个肉身是物质,许许多多细胞组织成的;今天研究电子,里面有软体、有硬体,我们这个人身就是软体、硬体组合的,就是这麽回事情!这里面有相、有性,我们的精神就是性体,六根的根性就是性体,我们这个色身就是质体,可见得的确双持性相。这个组织是有条不紊,虽然复杂,它有条理。因为它有条理、有规则,所以就能够理解。不但我们人可以理解,诸天也能理解,甚至於饿鬼、畜生也能理解,九法界有情的众生都能够理解它。佛经里面的本体有两种:一种是性体,一种是质体,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
  质体是分析空,一分析它本来没有,本来没有,现在它有了,虽有还是没有,有跟无是一不是二。譬如我们看一栋房子,这个房子是砖造的,迷人一看,喔!这是栋房子。他的看法有没有错?也不能算错。建筑师到那里去看,他没有看到房子,他只看到这个地方多少砖、多少瓦、多少钢筋、多少水泥。他有没有看错?也没看错。他的看法比我们一般人就看得深入,我们一般人只能看到外表,他将屋子里头都看透了,他看到砖头、瓦块、钢筋、水泥是真的,房子是假的。懂不懂这个意思?这是排列组合的。拆开来还是那麽多砖头,还是那麽多瓦块,可见得房子这个相是假的,假有。再看砖头、瓦块也不是真的,是许多分子、原子、电子组合的。看到最後,一切万法无非是一些原子、电子、基本粒子而已,除这些东西,什麽都没有,这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所以不是说把房子拆掉之後,你才晓得,喔!没有了,建筑起来的时候一看就没有,当体即空,这个观察才能观察到它的真实相。
  观察到真实相的好处太多,不会在妄相里面起分别、执著;换句话说,不会在妄相里面去造业、去打妄想,你的心就清净。晓得一切法是平等相,一切法俱不可得,你的心清净。清净心就生智慧,智慧心见一切境界相就叫做「观照」。我们现在见色闻声不是观照,因为我们里头有分别、有执著;离开了分别、执著,见闻觉知皆是观照。所以观照的心,是用真心;失去观照的心,是用意识心,就是分别执著心。「观」是观察,根尘相接触称为观;「照」是明了,一接触就明了,没有通过思惟,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心意识。
  底下是比喻:「丝非布质,布非衣质。」说明分析空。「丝非布质」:质就是我们讲的质料、体质。丝可以织布。这块布什麽质料?丝织品,可以这麽说法。如果说布的质料就是丝织品,能不能讲得通?讲不通,还有棉、麻、尼龙,很多种质料都可以做布。这个意思就是古人所讲的「白马非马」,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你说白马是马,黑马就不是马了。「布非衣质」:我们这个衣服什麽质料?布的,布衣。如果说衣的质料就是布,这也讲不通,还有皮衣、毛衣,所以衣的质料不只布一种。丝除了做布之外,还可以做其他东西;布除了做衣服之外,也有许许多多的用途,它不是仅有一个用途。
  仔细分析,一切法本来就不是一个定法。所以这种有,佛家称之为「妙有」,妙有是无有而有、有而无有,就是这个意思它才妙。真空跟妙有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所以「真空不空,妙有非有」,这就是一。一,就开悟,就入进去;二就是障碍,就不会开悟。这对我们修行人是一个很大的启示,你要想入门,一门才能开悟,你要学二门,这一生就别指望开悟。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只容许一门才能悟入。为什麽要开那麽多门?每一个人根性不相同,喜欢从哪个门入,门门都能入得进来。最怕的是搞两门、三门,你自己怀疑这一门不行,那一门大概还可以,那就糟糕。一悟一切悟,这是绝对正确的。譬如我们讲堂,四周围开十个门,无论从哪一个门进来,进来之後等於都进来了,一切都悟入,随便从哪一个门进来都一样。如果同时走两个门,你能进得来吗?
  古来的大德最初学得很多,到後来都放弃,只留一门,他悟入了。为什麽最初学很多?最初不了解,在摸路、在探索,到最後一门深入,这才能成就。我自己过去也是如此,虽然有个好老师指导,自己还是摸索二十年,才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於是才把一切经论舍掉,晓得搞这些东西决定害了自己,所以在一切法门里面选一门。我选念佛法门,为什麽选这个法门?当年李老师劝我修念佛法门,我也念过《印光大师文钞》,我对他很赞叹,也信,但是不是真信。不是真信就不肯真修,还要搞别的大经大论,到以後发现这是真的,一切法门里面念佛法门确实高明。怎麽发现的?在《华严经》上发现的。如果不读《华严》,不讲《华严》,我对於净土不能产生真正的信心。华严会上,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也是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善财童子修的也是念佛法门;《华严》到最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在华严会上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了,对於净土才产生真正的信心,这才把所有经论舍掉,专门讲净土法门。
  一门深入,其他的经论可不可以看?可以看,可以听,要把力量会归在一门上。这一门是主修,与这一门有关系的可以参考,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到处去听,到处去请教,但是都是充实这一门,真正是一门深入;帮助深入,这个可以。如果一听心就动摇,那不能听,没有资格听。譬如学净土,佛念得已经不错,听禅师讲禅,不错!也去参禅,那就坏了,那就没有资格去听。听了,把禅的道理帮助念佛,这就对;藉它的道理帮助念佛,帮助达到理一心不乱,提高自己境界,决定不参禅,这才对。无论什麽法门,全都帮助念佛法门,这样才能入得深,才能够悟得透彻。今天想学这个,明天想学那个,一辈子都不能成就。
  从体上用功夫属於性宗,无论是性体或者是质体,都是属於空宗,一个是当体即空,一个是分析空。相上下手的则是有宗,别相就是在相上用功夫。
  「相」是讲「现象」。相是「暂起幻有」,是暂时现起,是假有不是真有,你要是把这东西当作真有,就看错了!晓得是假有,假有可以享受,不可以执著,享受就得乐,执著就有苦。受用是对的,决定不执著,才能做到受用自在。为什麽不执著?因为它是假的。假的怎麽可以受用?那我要问你,你们常常看戏,戏是真的还是假的?假的。假的,为什麽你要看?看得很开心。这不是受用吗?戏里头这些人物事情,你并没有把它当真,所以你不烦恼,看了很快乐。人生就是在演戏,都是假戏!你要是不当真,怎麽会不快乐?你要是当真,那一天到晚就生气了,你就不快乐。这个地球一切森罗万象都是假的,就好像戏台上表演一样,一下就过去了,你要是把它当真,那是迷惑颠倒。明白「相」是「暂起幻有」,人生就有乐趣。知道这一切是假相,千万不能当真,在这里面成就自己的定慧;如果你当真,成就你自己的惑业苦报。可见得观念差一点点,结果就不相同。观念一错就迷,就把暂起幻有的假相当作真的,他就迷惑、造业、受报。所以佛菩萨在九法界、在六道里面,游戏神通,自在!真正快乐!他这个自在快乐从哪里得来?就是晓得一切都是假的,他一样也不执著,一切受用现成,一切受用自在。
  底下是比喻。「氢氧化水」:水是假的,不是真的,是氢氧化合物。「土石积山」:山也是假的,不过是土石堆砌起来的而已,把土石拿掉就没有山,可见得山不是真的。这是比喻所有的现象都不是真实的,都是暂时而有的。
  《法华经》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这两句话不好懂,这两句话说的是真相。这两句话就是说世间一切法不生不灭,入了这个境界,就是证得无生法忍。譬如这间房子把它盖好,这个房屋生了;拆掉,这个房屋灭了,它是有生有灭。为什麽有生有灭?因为你著了相,著了这个假相,觉得这个假相有生有灭。而觉悟的人,他没有著这个假相,他只看到砖头瓦块,堆起来是砖头瓦块,拆掉之後还是砖头瓦块;不生不灭,他看到的是不生不灭。《法华经》里面讲,「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这是实相、真实相;其他一切组合是幻相、假相。既然是假的,哪有生灭可言?本来不生,什麽时候有灭?这个意思更深一层了。虽然现的是假相,假相有作用,起相它就有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它的作用认识清楚。
  「用」是「力量」,「能变现状」;力就是能变化。「水与气冰,功各不同」,水在零度之下结成冰,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度加高变成水蒸气,它是一个东西三种形态,三种相不一样,气体、液体、固体;相不一样,作用就不相同。蒸气可以推动火车、推动轮船,可以把它当作动力来利用;水,渴了可以解渴,水蒸气不能解渴;冰块它可以有障碍,水蒸气没有障碍。「相」不相同,作用也就有变化,各有各的作用。总起来讲,就能够看出来,佛法里面讲「万法无常」,一切法确实是无常的,无常里面你要想求得一个天长地久,那是痴人说梦,没有那回事情。
  这是教我们,对於任何一法都要从体相用三方面观察。三方面观察到了,才真正觉悟—万法皆空、万法无常、缘生无性,佛法里面常常讲的这三句,你就真正明白,真正开悟了。悟入就是智慧,智慧能断烦恼、能破无明,就能帮助你离苦得乐。
  丙、生起三由
  体相用里面,特别从相上下手,研究差别的现象怎麽来的?「生起三由」:现象的发生有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就是「因、缘、果」。这一段就是体相用三分里面「相」的注解,就是对於相的深入观察;它有因、有缘、有结果,结果就是这个相(幻相)形成。
  佛法里面平常讲因果,把当中「缘」省略了。因如果没有缘,不会结果,一定要有缘才会结果。佛法的修证,或者再讲浅一点,改造命运,可能吗?可能。有什麽理论依据?就是依据缘。因已经造了,没有法子,不能改,可是因要是没有缘不能结果,如果你能把缘控制住,就能控制结果。我过去造恶因,晓得恶因一定会感恶果,但是没有缘,它不会结果。我把缘控制,不让它有缘,虽有恶因,它不会结果。我造善因,想得善果,我把善因再加上善缘,善的果报一定现前。佛法讲改造命运,理论依据就在缘上。所以佛法不讲因生法,讲缘生法,特别强调缘。
  「因」,是「动机」、是「造作」,这两种都是亲因缘。在佛学术语里面讲,这个因是种子(唯识论上称动机为种子)、是现行。种子就是习气,我们每一个人阿赖耶识里面,都含藏有十法界的习气,佛、菩萨、声闻、缘觉、天、人、修罗、饿鬼、地狱、畜生都有。十法界的种子统统具足,种子具足就是因具足,十法界无论哪一界的果报都有可能,你要到哪一道就看缘。人能不能成佛?当然能成佛。为什麽能成佛?因为你有佛的种子,你有成佛的因。你现在为什麽不能成佛?你没有成佛的缘,你缺少助缘,所以你不能成就,道理在此地。
  「造作」就是现行,就是我们现前一切造作,这个造作又在阿赖耶识里落下种子,所以现行也是亲因缘。因,有过去跟现在;动机是讲过去的因,造作是现在的因。现行,一现九隐。我们不是十法界的种子都有吗?现在我们得的是人身,在十法界里面我们是人法界这一个种子现行,其他九法界的种子在,并没有消失,但是它不起作用。一个法界现,九个法界隐;九个法界不现,只现这一个法界。这种情形就叫做业报身,业报。如果能把业报转变成智慧,那就得大自在。怎麽自在法?就可以同时在十法界都现身,像那些佛与大菩萨无时无处不现身,我们讲分身,得自在了。可惜我们现在没能做到,真正能做到,那就像我们念《华严经》、念《梵网经》:「千百亿化身」,这多自在!就不会感觉到很苦,分身无术。「因」是亲因缘,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素。
  「缘」,就是讲机会。缘里面包括有三种。第一种是「所缘缘」:就是所缘之缘,所缘就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今天念佛,希望成佛,希望成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我们所缘的。我们现在为什麽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你现在所缘的不只这一样,好多好多,还有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都是你所缘的。比较起来,恐怕名闻利养所缘的心还特别强,求无上菩提的心只用个一分、两分而已,不甚强烈,心里是希望,现在不得到还不要紧,还不想急著得到,所以菩提这个所缘缘的缘力量薄弱。但是你对於烦恼的所缘缘很浓厚,缘贪瞋痴慢,这个力量太强了。无上菩提跟贪瞋痴慢,你阿赖耶识的种子都具足,但是你现在想要无上菩提的心念不强,在时间上来讲很短暂。现在在讲堂里面心里想,我要求无上菩提,下了课马上就求贪瞋痴慢去了,这不行。一天二十四小时,想到无上菩提只有几分钟,想到贪瞋痴慢几十个钟点,那怎麽行?当然贪瞋痴慢作主,因为它的时间太长,力量太强大了。
  所缘缘非常的重要,就是你有了期望。有期望,还得要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无间缘」;无间缘是你这个期望不能间断。我们对於无上菩提常常间断,所以不能成就;不是不想成佛,成佛这个念头常常会被打断。就拿念佛来说,不是不想念佛,佛号常常间断,不能够二六时中相续不断,没有这个条件,纵然想念佛也是空的。可是你的贪瞋痴慢是从来不间断,所以你想想,後来有什麽果报?这是成败关键的所在。
  亲因缘(因)、所缘缘、无间缘都是自己本身具备的,外面的条件就是「增上缘」。诸佛菩萨帮助我们,是属於增上缘。亲因缘是每个人具足的。所缘缘跟无间缘如果自己不具足,佛菩萨帮不上忙;你自己真正具足这两个条件,佛菩萨就帮上忙。我们现在,佛法里头这两种缘有,但是不足;烦恼习气,这两种缘很具足。外面境界,你六根一接触就起贪心,就起瞋恚心,因为因缘具足。外面境界帮助你贪、帮助你愚痴、帮助你瞋恚、帮助你造业,这是增上缘,都帮上忙。佛菩萨帮不上忙,因为你所缘缘跟无间缘力量不足,太薄弱。
  因加上缘,後面就有「果报」,果报是「结成、起相」。经论上告诉我们,一切法可以归纳为色、心两大类。心法(包括一切心理现象),一定要具足四种缘才会起相,那就是亲因缘(因)、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如果是色法,就是讲物质,植物与矿物,不需要所缘缘跟无间缘,它只要两种:一个是亲因缘,一个是增上缘,它就结果。
  下面是以植物来作比喻。植物只有两种缘,不具足四缘。「如种下地」:种是种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以瓜来说,瓜子是它的亲因缘,这是长成瓜最重要的一个条件。瓜子能不能结成瓜?它必须得到缘,如果得不到缘,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结成瓜。我们把瓜子装在玻璃瓶里,装上一百年它也不会长成瓜,那就是缘不具足,虽有种子而没有缘。它的增上缘「如日水肥」,要土壤、肥料、水分、阳光,这些条件具足,它一定能长得很好,才能成熟,才能结果。「常暂不同」:种子成长时间长短不一样。瓜,三、四个月就长成,就结果,桃李树要三年才能结果,这就是时间有长短不一样。增上缘有「强弱之判」,土壤有种种不相同,质地不一样,阳光充不充足,水分够不够,对於它的生长有密切关系,所以结果「迟早有时」。同一棵树,每一个枝条它所得的增上缘都不一样,有的偏在阳光那边,它的花开得好,果实先熟;背著阳光这边,它结的果就比较小,它熟得比较晚。这全是缘的充足与否,所以果报不相同。
  如果是在有情众生(动物),除增上缘之外,所缘缘跟无间缘是决定的因素。这就是在别相上给我们透出一点修学的消息,让我们在这下功夫。人生如是,不出因果定律,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必定得恶报;因是自己造的,果报当然要自己受。我们一切的际遇,自作自受,不能够怨天尤人;怨天尤人自己又造重罪了,後来的苦报,那是不堪想像。转业的方法,就是控制缘;缘要是控制住,境界就转变,果报就转了。
  末後两句:「有因同果异,有果同因异。」这也是普遍所见到的现象,特别是在有情分上,无情不会,无情是种瓜一定得瓜,瓜不会长成豆,稻的种子也不会结成瓜,可是在有情分上就不一样。譬如你们同学在一个班上念书,同一个学系,现在你们因相同;毕业之後到社会上,各人有各人的事业,发展到最後不一定能相同,这是因同果异。为什麽会果异?缘不相同。每一个人的际遇不一样,将来在社会上,种种因缘不相同。也有果同的,譬如政府里面的部长,都是部长阶级,可说是果相同,但他因不相同,这是什麽原因?这些部长并不是都念政治,并不是都念同一个学校,这里头也是缘,可见得缘占决定的因素。所以佛法说缘生论,要我们特别重视缘,缘能够改变因果。
  对於一切现象一定要懂得这样来观察,就不会迷惑。
  丁、法有两端
  「法有两端」:一切法不外乎「事」、「理」,事理是一不是二。「事」是「迹象」、是「行动」,迹象就是现象,行动就是力用,就是三分里面的相与用。相与用都是属於事,理是讲体,还是三分里面的理体、事相、事用。事属於科学,理属於哲学,理事不二,圆融无碍。经典里面「有时说理」,有些经论偏重在理论上,像《金刚经》、《百法明门论》、《般若心经》,都是偏重在理上。读这些经典,明白这个道理,要把这个理会归在事相上就有用处,从理要悟到事,这就圆融。「事成於理」,一切事都有理论的依据。
  「无理事不能通,不可滞事昧理」,这是很重要的求学态度。有一些念佛的人心里想,念佛只要老实念佛就可以,何必还要研究这些教理?那就错了,就滞事昧理。他不晓得,如果不懂得念佛的理论,这一句佛号念不好,念久了没有感应,他觉得不灵,就懈怠、退转,一定要懂得它的道理。所以佛说那一些偏重在理论上的经,有它的用意。
  「理」是讲「义趣」,义就是道理,趣是讲它的趣向、归趣;这是「解说」,讲堂里面的教学。「有时说事」,像《弥陀经》说的是事,《地藏菩萨本愿经》也说的是事。在知识分子来说,凡是说理的经容易接受,认为满有道理,说事的经不容易接受,认为都是迷信。「理依於事」,理事是分不开的。
  一切经可以分为理事这两大类,讲理的经好讲,疑问少,讲得有兴趣;讲事的经难讲,讲事的经一定要说出一番道理,这个事人家才会相信,这个不容易。说理的经,一定要把理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能够显现出来,这个理才不致於落空;理与事要相应。有理有事的经也不少,像《华严经》,说理也说事,理事圆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样的经是非常完整的经典,既不偏於理,也不偏於事。莲池大师注解《弥陀经》,就是「有时说理」,这部经是说事,他就说理,他要不说理,事没人相信,理说得很透彻,事人家就相信。
  「无事理何所立,不可执理废事。」执理废事是病,这个病比滞事昧理这个病还要严重。因为执理废事容易落在狂慧,堕落在恶取空并不了解佛法的真实义,它的方向走偏差,错误了,反而不如滞事昧理。滞事昧理,他执著一端,执著念佛,纵然不能往生,来生还得福报;如果执理昧事,来生必定堕落,连福报都得不到。但是佛法的修学一定要圆融,要懂得理事无碍,事事也是无碍,原本就是无碍,如果觉得有障碍,那是本身出了毛病,一定要把毛病找出来,把毛病改掉,你才有门路可入,才能真正达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就得大自在。这个无碍的法界,在净土里面是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如果你还没有往生,现在在这个世间得大自在,游戏神通,与诸佛大菩萨住世无二无别,这一种受用(享受)真正不可思议!
  这个表介绍完,我们做一个总结。表里面提出八个项目:体、相、用、因、缘、果、事、理,这就说明无论观察哪一法,你要观察到八个方面,八面玲珑才能得到真相,缺少一面都是迷惑,不能得其真相。可见得学佛并不盲目,学佛人对於一切法的观察确实相当的细密。八面观察也不过是看一个外表而已,略知,还谈不上深度。如果是深一层观察,这八面,每一面里头都有八面。单单说体,体里面有体之体、体之相、体之用、体之因、体之缘、体之果、体之事、体之理,每一条里头都有八条,六十四面。六十四面观察,才算足有一点深度,还不太深。再深一层观察,这六十四面,每一面里头又有八面,五百一十二面,算不算最深?不算,其深无底。佛观察这个世间真是不可思议,我们怎能比得上?我们连一个表层都没有顾及到,只看到一面、两面,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所以佛说我们邪知邪见。连表层的八面都没看清楚,怎麽能说自己有智慧?从这里你就能体会到,佛菩萨智慧之大,不可思议,我们不能不佩服!学佛特别贵重全体圆融,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面面观察到就是全体圆融,这是真正开智慧。如果是圆解初开,智慧现前,这个时候的境界,如同佛在经论里面常常告诉我们,「不起於见,不著於相」,实际上就是《金刚经》上所讲「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起於见」就是如如不动。不生知解,不著一切相,心行处灭,言语道断,这个时候的境界就是实相现前,也就是一真法界现前,也就是实报庄严土现前,或者说清净法身现前。佛跟我们讲的,真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世尊说法的本意,就是在破我们现前的执著—人我执、法我执。人我执演变成烦恼障,法我执演变成所知障,这两种障碍使我们的清净心不能现前,使我们的法身、般若都不能现前,这是病根的根源。没有这两种执著,真性就现前。所以情执如果不断,再要执著言说、名字相,又生了疑惑,又起了错误的解释,就是又起了邪见,那是病上加病。这是我们学佛一定要注意到的,不要学成病上加病,一定学了之後,那个病要减轻。要晓得听佛法是破执著,是把我们妄想分别从心地里清除,可不能增加!

◎第三讲 消除几种误会
  凡是误会都是学佛的障碍,这里面略举的几种,范围非常广大,而且很普遍。误会不消除,不但信心不能建立,对於修学必定也是茫然而无所适从,所以必须将它消除。李老师当年编这个教材的时候,这几种误会是最普遍的,二十年後的今天,这些误会依然存在。
  甲、误会
  首先要解释,什麽是误会?第一种是「我假理想」,就是个人的假想、想像,以为是某一种情况,这是不可靠的。佛在经典里告诉我们,没有证到阿罗汉之前,决定不能相信自己的理想,为什麽?都是妄想。理想应该是有道理的、如理的;上面有一个「假」字,假理想,不是真理想。真的理想,那就好了,是正知正见;就怕把妄想当作理想,这是误会。第二种是「听信妄谈」,这是误会的来源,道听途说,现在也非常普遍。真正的佛法是什麽样子?不知道。凭自己的想像是想不出来的。
  下面用比喻来说明。「未见而言」,这个不可靠,这就是我假理想。「见蛇为龙」,这是误会,发生错觉。「未究其理」,对这个理没有深入究竟,只走粗粗的浅尝,就以为是如是。这三类「自非其真」。佛法许可你研究,希望你研究,佛法不怕怀疑、不怕问,要破疑开悟。可是问,要问明白人,如果问的那个人也是未见而言,或者未究其理,那就糟糕,你要是听信他的话,误会就更深。现在佛教出的书、杂志,可以说太多太多,当然有些可以看,有些看了会增长你的误会,这都是要注意的。正是《楞严经》上所说:「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一般人无法辨别,以致产生许多误会。
  丙、迷信属他
  佛法不迷信,佛法是正信。「迷信属他」,他迷佛不迷,这是说佛以外都是迷信。什麽是迷信?第一、「无谓有」:本来没有的事情,他以为有,这是迷信。如「渴鹿阳焰」,阳焰是地上的一种气,远看好像是水一样,大陆中原地带常见的现象;鹿是畜生,牠没有知识,口渴了想喝水,看到阳焰以为是水,阳焰就在牠面前不多远,可是走到前面,还在前面,永远也找不到水。根本没有水,牠误会以为有水。这是迷信,这是举一个例子来说。第二、「有谓无」:确实是有,但是他认为没有。「近视斥星」,这是比喻。近视的人没见过天上的星星,天上有星星,他因为近视看不到。看到太阳,他承认有;月亮在满月的时候,那个光也不小,大概是有;星星没有,他没见到。确实有的,他不相信,他说没有,这也是一种迷信。第三、「偏陋执」:偏是偏见,陋执是执著;偏见的固执。往往见事情只见一边,见事、见理都不圆满,他坚固执著一端,这也是迷信。举个比喻,「轿付前价」。从前有钱的人出门坐轿子,轿子是两个人抬的,抬到目的地,他付钱给前面的人,後头的人来问他要钱,他不给,他说:「我只看到他抬我,没有看到你。」这就是固执,他没有看到後面抬轿的人,他就不给他钱。这是举比喻来说,这些都是迷信。
  从前编这个表的时候,是破除迷信,消除对於佛法这种误会,是劝我们学佛。现在我在此地讲,意思跟以前不一样。现在你们入门了,进到佛门来,还有迷信;这个迷信若不破除,对於你修学是一大障碍,这个迷信的破除,比已往那个迷信破除更难。真如本性真有,一切万法当体皆空,你不能认识清楚,迷信!你把这一切事相都认为是有,在这里面起心动念、得失取舍,都是迷信。还有一种执著,修学先入为主造成了成见,这就是偏陋执。法门无量无边,我们以什麽样的慧眼去选择,使我们这一生短短几十年真正有成就?那是要正信,迷信是做不到的。迷信的人纵然学佛,一生往往空过。李老师说:台中莲社莲友二十万人,真正能往生恐怕三、四个而已,不容易!原因在哪里?迷信,不是正信。
  「正信属佛」。佛经是世尊从真如本性流露出来的言语文字,不是从心意识里流出来的,所以完全是现量的境界。底下讲:「现量」、「比量」、「圣言量」,这是讲佛说法的善巧。其实佛的境界,完全是现量,没有比量;菩萨以下的说法就要用三量。而菩萨当中,见了性的菩萨,大多数也是现量;没有见性的菩萨,尤其是像我们现在在凡夫位,我们看佛法、讨论佛法,是要根据这三个条件。「现量」是眼前的事实道理,大家都承认的,为一般人公认的。「比量」是正确的推理,也能够为大家所公认的;例如见烟知火,推理得之。「圣言量」:这个理太高深了,不是现前境界,也没有办法用比量来推测,那只有引用佛菩萨的教诫;佛菩萨是圣人,不会妄语、不会欺骗我们,所以我们相信佛菩萨的圣言。
  可是这三量,一定要有理智加以辨别。无论在中国、在外国,我常常听说,某个人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某个人是释迦牟尼佛化身来的,又是这个菩萨、那个菩萨,好多好多!你一听,赶快去亲近他。给诸位说,这决定是胡造谣言,骗那些愚痴、没有知识、迷信的人。你要是跟他去,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愚痴、无知、迷信的人。佛菩萨会不会到我们这个世间来?会。经典上说得很清楚,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绝对不会暴露身分,如果身分暴露,他马上就走。中国古代有很多例子,身分一露,马上就走,那是真的;他要是不走,决定是假的不是真的。
  以前章嘉大师告诉我,满清亡国就是亡在扶鸾,因为慈禧太后与王公大臣都相信这一套,国家大策谁也不敢拿主意,怎麽办?扶鸾,完全听命於鬼神,所以满清亡国。《左传》云:「国将亡,听於神;国将兴,听於民。」听命於鬼神、妖魔鬼怪,国家将亡;如呆能听老百姓的意见,这个国家一定兴旺。
  学佛的人怎麽可以听信鬼神?佛是教我们信自己的自性。佛教导我们修自己的清净心,三皈依—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修这个才能成就。佛来了,我给他磕头作揖,求他赐予我什麽,都是假的。他给你摩个顶,你就开智慧?我不相信!假如他摩个顶就开智慧,佛大慈大悲,一天到晚伸出千手摩一下大家的头顶,不都开智慧了,你还要修个什麽?不要修了!迷信,千万不要被人骗了。佛法是理性的,不是感情的;是理智的,不是迷惑颠倒的。经典里面佛摩顶表示一种安慰、亲切的意思,大人对小孩摩顶表示爱护,千万不要搞错。
  佛门里确实存在严重的迷信,尤其是密宗这些神咒。神咒在从前是非常灵验,呼风唤雨,役使鬼神,《高僧传》里记载这些神僧确实有这个能力。我学佛这麽多年,我不念咒,我怀疑念咒不灵。咒是佛菩萨或鬼神的言语,必须要口传;把它翻成中国字,照这个字去念,他听不懂,我不相信他能听懂。你不懂,他也不懂,白念了。西藏喇嘛来传授,靠得住吗?我不相信,因为释迦牟尼佛距离我们现在三千年,三千年来一个传一个,音早就变了,而且每一个人还带著地方的方言,所以传到三千年後的今天,我不相信这个咒子会灵验。这些东西很迷人的,因为人都好奇,都喜欢自己有点神通,别人所没有的,去学。李老师过去在大陆上,也像你们一样很好奇,他学东西认真,修学的态度确实是令人敬佩。他告诉我,他学了二百多个咒,而且都是跟西藏、西康这些活佛大喇嘛学的,学了八年,因为不灵,放弃了。有一次他在讲堂跟我们讲,他在密法里学过隐身咒,这咒一念别人就看不见。他把这个咒子一念,看见没有?我们都看见他了。不行!这太难了。以後他遇到印光法师,跟印光法师学念佛法门;他今天得成就,是从念佛法门成就的。他学过八年的密不灵,参过八年的禅没有得定,所以他说:走了好多冤枉路!
  佛陀教我们四依法:「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依义不依语」,不执著言说、文字,要体会经典里所讲的道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与真如本性相应的是了义;讲世间祸福吉凶的是不了义,那是小道,没有办法超越生死轮回,只能得一点人天福报。「依智不依识」,智是智慧、理智,识是感情,要理智不要依感情,这非常重要。
  丁、消极两属
  有人说学佛是消极,李老师告诉我们:消极彼此都有,他说我们消极,他自己又何尝积极?
  「善消极属於他」,那些人说学佛的人消极,他自己对於善事不肯做,不肯做就是消极。「进德修业,济困扶危,为众牺牲」,这都是好事,他不肯做,可见得他消极。「恶消极属於佛」,学佛的人也消极,哪些地方消极?「纵慾享受,营私害公,争名夺利」,学佛人都不要,这消极。他看到我们这一些方面是消极,好像在社会上没有进取心,不跟人争名夺利。「恶积极属於他」:「身杀盗淫」,「口四种恶」就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贪瞋痴」,这是十恶业。世问人积极在造,这是恶的积极。
  「善积极属於佛」—「离欲出家,庄严地狱,不舍一人,带果行因」,这是积极到极处。「离欲出家」,我们看到这一条,学佛要不要出家?学佛一定要出家,不出家决定不行;家是累赘,是烦恼的根源。可是这个家,不是家庭之家,那个家出了没用处;你出了自己的家,到寺庙变成大家,小家换成大家,更糟糕了!出什麽家?出五欲之家—财、色、名、食、睡,离开五欲就是出家;出三界之家,出生死之家。
  出家有四种。一、「身在家心出家」:大乘菩萨居士是心出身不出。你现在有家庭,身在家庭,心超越了,这是真出家。二、「身出心不出」:如果身出家,住在寺庙里,心还是贪图世间名闻利养,那就糟糕了。三、「身心俱出」:就是我们现在讲出家人,这是非常难得。可是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决不是说剃了头、受了戒,就是出家;家是出了没错,出了家以後多半都入了魔王的圈套。出了家之後很容易堕地狱,为什麽?出家之後,把佛教的形象败坏,这个罪多大,不得了!出家众是代表佛陀续佛慧命、弘法利生,是代佛住持佛法,教化众生,如果没有把这个责任肩负起,没有把这个事情做好,护法神不会饶恕你。出家好不好?当然好。真正如理如法的修行,把这个责任真正肩负起来,尽心尽力去做,福报非常之大,诸佛护念,龙天拥护。如果没做好,就非常的麻烦,罪过无量无边。因此,出家这个事情不能劝,真正明理之後,他自己发心。四、「身心俱不出家」。
  从前出家不像现在这麽容易,以前是经过帝王的考试。出家除了要考进士课程之外,还要考三藏经典,所以出家人为社会大众所尊敬。考试及格,皇帝发给文凭准许你出家,这文凭就是「度牒」。皇帝发度牒给你,就是承认你有资格做他的老师、有资格做全国老百姓的老师,所以度牒决不是轻易发的。从前出家人有这麽高的素质,才能够将如来正法流传到今天。所以一定要晓得出家的意义,真正发心出家弘法利生,是无量无边的功德。
  「庄严地狱」:地狱是没人愿意去的,菩萨愿意去。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入地狱救度那些苦难的众生。到地狱里面说法度众生,这是庄严地狱。「不舍一人」:一个人发心,度你一个,多人发心,度多人,一个人都不舍弃。「带果行因」:这就是倒驾慈航。他圆满菩提成了佛,退居到菩萨地位上,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念念不舍众生。因就是菩萨道,从如来果位上,再退回菩萨地位来教化众生。像我们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他早就成佛,在西方极乐世界他是等觉菩萨的地位,在华严会上他是第七回向的地位,在楞严会上他是圆教初住的地位,这都是带果行因。肯贬低自己的地位来帮助众生,这是积极。
  戊、他尚神权
  神权在佛法里决定没有。佛法相信有神,譬如此地讲的天帝、神鬼,佛法相信祂确实有。可是祂也是凡夫,祂的福报比人大,也有一点小神通,不足以信畏。所以佛法对鬼神,跟孔子一样,敬而远之。我们对祂尊敬,可不能学祂,学祂就错误。一般宗教认为「天帝」是「造物主」。前天,有两位美国人提到上帝是造物主,问我看法如何?我说我同意,上帝这个造物主造天堂就像华盛顿造美国,像孙中山先生造中华民国,这个意思、这个看法就对了。如果你说这一切万物都是祂一个一个做出来的,那祂太无聊了,做出这个干什麽?做出之後又不听话,又要背叛祂,那祂就太颠倒了。所以造物主这个概念要搞清楚。真正造物,佛法讲是「心」,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就好像我们作梦,梦中境界是我们心造的。宇宙森罗万象、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我们真如本性变现之物。天主教这些年来开放,现在他们讲上帝意思不一样了,他说上帝就是佛教讲的真如本性。这就是尽量吸收佛教的教义,改变他们的思想,充实他们的教义;因为科学越发达,它的教义有很多的困难。
  「神鬼司赏罚」:像我们讲十殿阎王,他是不是真管?也得有因缘。譬如刑警队管惩罚,你不犯罪,他不敢加给你刑罚,要犯罪他才能判你罪。由此可知,善恶还是自己做的,他在当中得其便,他有这个权势;你做善,他赏你;你造恶,他惩罚你;你善恶都不做,他对你一点办法都没有。「神」是鬼道里面的官吏而已,城隍是鬼道里的县市长,土地公就是鬼道里的乡镇长、邻里长,就是这一类的,管的是鬼,是鬼里面有福德、有地位的,他退休後跟普通的鬼没有两样。所以对鬼神决定不能迷信。「伪教」:像过去白莲教之类,不是正统的宗教,假借神仙这些名义驾乩扶鸾。这都是崇尚神权,一切听命於神。受这些鬼神摆布,这是愚痴。
  他尚神权,佛法与这个恰恰相反,「佛尚自权」。底下是简单说明,「万法心造,自转因果,唯我独尊」。释迦牟尼佛出生时所示现的相,「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有些外教的人看到这一段经文很不舒服,他说佛教未免太自尊自大,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那其余的人都瞧不起了?这是莫大的误会。这个「我」不是指我这个人身,这个我是指自性,指真如本性。这个我是讲真我不是假我,是指大我不是指小我,小我有什麽好尊贵的?这是一定要搞清楚。唯有真性独尊,因为真性能现万法。在唯识里面排在第一位,唯我独尊的是第八识,因为第八识以下都是第八识变的,第八识是能变,其余是所变,能变是尊;可是第八识比起真如本性,那又要差一截。真性才是真我,才是真正的独尊。
  己、忽略现实属他
  「忽略现实属他」:佛法是最讲现实,绝对不会忽略现实。底下有几个比喻。现实,一个是「所求」,一个是「所得」。所求的,举了个比喻,「刀头舐蜜」;蜂蜜是甜的,但是这个蜜是涂在刀刃上,你要是舌头去舐,甜味是尝到,可是舌头也去了一半。这是忽略现实。所得的,是「昧机畏果」,昧著良心得到以上所求的,可是心不安,怕果报。底下一个假设的比喻,「火烘牡丹」。牡丹花开得很美,称为富贵花,火烘牡丹,确实有这个事情。唐朝武则天时代,有一些人想讨好皇帝,把牡丹放到温室培养,牡丹开花大概是在三月间,如果正月初一就能看到牡丹花这是吉事;他们就用人工的方法培养,使它在正月开花。但是这个花只开一次,如果让它自然生长,年年都开花;人工的方法逼它提前开花,它只开一次,以後不会再开花。这是忽略现实。
  「始终真乐属佛」:「四正勤法」,是最讲求现实的;正是正当,勤是精进。已经有的恶,从今天起把它断掉;还没有起的恶念,决定不起;已经行的善,要让这个善增长;没有行的善,要赶快发心去修;这是四正勤。「知果畏因」:对於因缘果报的道理,认识得很清楚、很透彻,所以他造因非常谨慎。「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身心充满种种功德、法喜,这是真乐,这才是现实。怎麽可以说学佛的人忽略现实呢?
  庚、不合科学属他
  「不合科学属他」,这里提出几个问题。「人生何为」: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干什麽的?答不上来,这是迷惑。「宇宙何关」:宇宙、社会、一切人事,与我们有什麽关系?有人说没有关系,说有关也是说得不恳切,这就是「颠倒」,不得事实。「佛学为何」:佛学是什麽?他「未见」,不明了佛学是什麽。每一个问题有正确的答案,这是科学。「统系属佛」:统系就是科学的精神,佛法是有系统的学术。底下也正是解答这三个问题。
  「人生酬业」:这个答案非常正确。你来到这个世间干什麽?你过去世造业,这个时候来酬偿业报。佛经里说,子女跟父母是四种因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没有这四种因缘不会来。人与人之间也是这四桩事情,看到那个人不顺眼,那是报怨;看到那个人很喜欢,这是报恩。这里头也有讨债、还债的,都有这些关系,比较少;父母兄弟一家人,债务就比较多一点,麻烦一点。所以,人生就是为了这事情来的。这是认识人生。
  「真妄觉迷」:这是讲认识宇宙。真的是本性,妄的是现象。你要是觉悟,就是真的不变随缘,这就是佛,他不变,能一切随缘,自在!这是觉悟到真的,我们讲无上正等正觉。菩萨虽然觉,妄没断;菩萨称为「觉有情」,觉悟的有情众生,他情没断。菩萨随缘不变,菩萨在随缘当中学不变,随缘当中学如如不动、不取於相。所以佛、菩萨是觉,凡夫跟罗汉是迷。阿罗汉对於妄相不迷,他真性迷,所以阿罗汉没见性;他的态度是不变不随缘,阿罗汉住在第九定中,大定当中,他不随缘、不度众生。凡夫真妄皆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2 07: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