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44|回复: 2

[学佛交流] 佛经说人的善心所比恶心所少一倍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5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佛经说人的善心所比恶心所少一倍多

**

**十一个善心所及二十六个恶心所

**    根据佛经经典,每个人生下来就有诸多心所(即现在讲的人的心理组成因素),其中恶的比善的多一倍。这些心所是人俱生而来的,成为人们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种子)。所以,人们在现实中容易犯错,做错事。人只有经过努力修行,才能遏制恶心所,不让恶心所起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善心所作用,从而达到完善人格成佛的修行目的。

**《百法明门论》等佛教经典告诉我们,众生烦恼心所(即恶心所)有二十六种,善心所只有十一种,可见得恶心所比善心所多了一倍还超过。又何况恶习气胜过善习气,如果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没有修持功夫,「举止动念,无不是罪」,《地藏经》说的话是真实的。

**善心所十一个︰信、精进(勤)、惭、愧、无贪、无瞋、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

**不善心所二十六个︰根本烦恼六:贪、瞋、痴、慢、疑、恶见。

**随烦恼二十: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憍、无惭、无愧、掉举、惛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

**二十种随烦恼

**小乘俱舍论以一切之烦恼称为随烦恼,或对于六随眠之根本烦恼,而称其余之烦恼为随烦恼;大乘唯识家则谓根本烦恼以外之二十法为随烦恼。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四十载,二十种随烦恼即:

**(一) 忿随烦恼,忿,即暴怒之心。谓对现前一切违情之境,即发暴怒,恼乱其心。

**(二) 恨随烦恼,恨,即怨恨。谓由忿怒不舍,结诸怨恨,恼乱其心。

**(三) 覆随烦恼,覆,即隐覆。谓自作罪恶,不能忏悔,故意隐覆,惟恐人知,恼乱其心。

**(四) 恼随烦恼,恼,即热恼。谓外遇违情之境,热恼于心,不自安隐。

**(五) 嫉随烦恼,嫉,即嫉妒。谓持心不平,常怀嫉妒,恼乱于心。

**(六) 悭随烦恼,悭,即吝惜。谓于一切财法,贪求积蓄,不能惠施,常恐散失,恼乱于心。

**(七) 诳随烦恼,诳,即诡诈不实。谓语言虚诳,巧虑多谋,心不自安,而生恼乱。

**(八) 谄随烦恼,谓谄佞阿谀,心常愧赧,而不自安。

**(九) 害随烦恼,谓衔恨蓄怨,常欲损害于人,求快己意,恒恐不遂,恼乱其心。

**(十) 憍随烦恼,憍,即矜己慠他。谓心不谦下,常欲胜人,慠彼有德,恼乱其心。

**(十一) 无惭随烦恼,谓屏处为非,不知惭天以自悔改,恼乱其心。

**(十二) 无愧随烦恼,谓阴为不善,不知愧人以自悔改,恼乱其心。

**(十三) 掉举随烦恼,谓外境纷扰,身心动摇,不能摄伏,因而恼乱。

**(十四) 昏沉随烦恼,谓心神昏暗沉迷,而于诸法无所明了,恼乱其心。

**(十五) 不信随烦恼,谓邪见多疑,于正法不生信心,因而恼乱。

**(十六) 懈怠随烦恼,谓身心懒惰,于道业不能精进修习,因而恼乱。

**(十七) 放逸随烦恼,谓纵恣自逸,耽着欲境,不知检束,因而恼乱。

**(十八) 失念随烦恼,谓心逐邪妄,遗失正念,遂致沦坠,恼乱其心。

**(十九) 散乱随烦恼,散乱,指心常放逸。谓着诸缘境,令心流逸,恒不寂静,因而恼乱。

**(廿) 不正知随烦恼,谓于法邪解,远离正知,背觉合尘,以妄为真,恼乱其心。

**

**(愿人人亲近善知识,完善善根,消除无明业障,早日修成无上菩提正果)


发表于 2021-1-25 13:0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只有经过努力修行,才能遏制恶心所,不让恶心所起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善心所作用,从而达到完善人格成佛的修行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6 01: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