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48|回复: 4

[其它话题] 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九十三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28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来源:http://ft.hwadzan.com/dv.php?sn=02-041-0093&lang=zh_CN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第九十三集)  2014/8/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09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一十九页第四行,科题「示教」。这一科是「授记佛护」,分为四个小科,第一个是「授记」,我们学过了,现在第二,「示教」。请看经文:
  【为教菩萨。作阿闍黎。】
  念老注解,这两句经文是唐译本的。『阿闍黎』是梵语,「译为教授」,翻译成中文意思是教授。「又译轨范师」,轨是轨道,范是模范,这个老师思想、言行都可以做学生的榜样,我们称为阿闍黎。所以,「乃轨范正行,为僧师范者之尊称」,为出家人典型、模范,印度人尊称为阿闍黎。这下面说,「今经承升灌顶阶而言,乃专指真言阿闍黎」,这部经从升灌顶阶,依这个来说,这是专门指密宗的,密宗的阿闍黎。「又称金刚阿闍黎,乃绍承金刚萨埵祖位,作传法灌顶者之称号。」金刚萨埵是普贤菩萨的化身,所以密宗对於文殊、普贤特别尊重。这是承传,世世代代承传祖位的,也作传法灌顶的称号。『教菩萨』,这一句里面含的意思就很多。谁教菩萨?这些菩萨全是法身菩萨,《华严经》上所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是感,常寂光土里面的如来他们有应。实报土的菩萨是感,常寂光的如来自然就有应,感应道交,现报身,也住在实报土里面,才能帮助实报土的菩萨早一天证得究竟圆满。
  极乐世界,我们在经典上看到,像华严会上文殊、普贤,大乘教无论是哪个宗派,没有不尊重的,没有不敬仰的。华藏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实报庄严土,这个里面有等觉菩萨,世尊在华严会上告诉我们,文殊、普贤率领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到西方极乐世界向阿弥陀佛学习。报土的菩萨有这个必要吗?那就显示出极乐世界的报土比十方世界的报土要殊胜,很可能在极乐世界成佛比较快速,没有障碍。如果没有这些好处,他们就没有必要到极乐世界去参学。所以极乐世界很热闹,除了每天十方世界去往生的,往生的人不计其数,太多了,除他们之外,还有一些大菩萨们,由文殊、普贤领队,到西方极乐世界参学的,这个人数也不可思议。我们能体会到,极乐世界的大道场,这个道场是法性土,法性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个世界里面没有时间跟空间,没有空间就是没有距离,没有时间就是没有先后,妙绝了!我们确确实实无法想像,奇妙的世界,这个里面有奇妙的事情发生,菩萨快速成佛。
  我们再看下文,「相应」。怎么相应?
  【常习相应无边诸行。成熟菩萨无边善根。】
  这是经文。我们再看注解,「相应者契合之义。如三密相应(三密是身口意)与境智相应等。密宗以三密相应之旨为主,为令众生身口意三业顿契如来三密,故即身成佛」。所以密宗也称为相应宗。三密是诸佛如来证得的,我们这边修学行吗?现在这个社会,整个地球,仿冒、假的太多了,什么都有假的,尤其是饮食,能吃到真的,这个人有大福报,绝大多数的人吃到的东西都是假的,连矿泉水都不干净。这什么原因?人的道德观念没有了。古时候人讲求生财有道,现在没有,现在生财缺德,哪来的道?我们的佛门怎么样?这我们自己知道。古大德常常告诉我们,礼乐没有,儒就没有;戒律没有,佛就没有;因果没有,道就没有。现在这个社会这三样都没有。
  这一次我们中元举办一个祭祖法会,五千人参加,用的是古礼,清朝的古礼,穿的礼服也是清朝的。民国成立之后没有制礼作乐,社会一片混乱。有礼有乐,这个社会就上轨道、就有秩序,这个在历史上记载叫大治之世。如果没有礼、没有乐就是乱世。民国成立到现在一百多年,乱世。春秋战国虽然乱,每个小国家还有礼乐,我们在《论语》、在《孟子》里面看到。春秋因为这些诸侯王、这些国君已经对於周天子不尊重了,不听周王的话,各自为政,所以礼有,逐渐变质了。中国这五千年的历史,任何一个朝代政权建立之后,不超过五年,制礼作乐,社会就上轨道了。只有这一次,一百多年没有礼乐。什么原因?知识分子认为中国传统这些制度,造成中国的贫穷、灾难,受尽屈辱,统统推到中国这些制度上。其实错了,中国制度好,没有认真去履行,问题出在这里,不是出在制度,我们把制度疏忽了,才造成今天这个结果,让整个民族丧失了自信心,才出这么大的乱子。孙中山先生说得好,这是个早年在外国留学的,中国、外国他都通,他都认真学过,他在《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四讲里头有一段话说,外国除了机器、科学技术比我们强,我们不如他,其他的没有一样东西能跟中国相比。说得好!跟汤恩比所说的完全一样。这个是英国人,一生专门研究文化史,他八十五岁过世,八十之后这是晚年,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8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赞叹,认为是全世界最好的文化,拯救当前以及未来的社会,他说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这是外国人讲的。我们中国人把自己传统的文化不要了,打倒孔家店,消灭佛法,说这是迷信,这是封建制度的遗物,应该连根拔掉。说这些话的人,干这些事的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大乘佛法毫无所知,他不认识,他没有看到过,看到今天儒释道的表面都是迷信、腐败。
  早年,我二十六岁的时候,方东美先生把佛教哲学介绍给我,我都非常怀疑,我说佛教是宗教、是迷信,它怎么会有哲学?老师告诉我,他说你年轻,你不懂,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相信他的话,他绝不会欺骗我,这是个好老师。曾经有一次告诉我,他说你要学佛,今天的佛教不在寺庙。我说在哪里?在经本。这个指示非常重要,如果我一看到佛教里头,这个出家人不像,不相应,我就会怀疑。老师先讲清楚了,两百年之前出家人都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专家学者,甚至於社会上达官、地方领导人,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都要向他们去请教,他们真有智慧。现在怎么样?这两百年来,出家人不学经教,有一些应酬的经典他会念,不是应酬的经典他们不看,看都不看,这些经典什么意思他不懂。这是方老师当时告诉我的,要我真正想学要学经典。那个时候经典非常缺乏,书店买不到,只有到寺庙,寺庙有藏经楼、有图书馆。有一部分可以借出来看的,有一部分不能借出,只能在他们的阅览室,那个时候没有复印,我们只有抄经,所以星期天的时间放假,多半的时间都在藏经楼里头抄经。现在,这六十年了,六十年的今天科技发达,印刷术特别发达。你说现在我想买一部《四库全书》,这书店,你给我印一套,他真的给你印一套,印一本书他都可以给你印。在从前不可能的,至少要印三百本,他成本才收得回来。三百本,那都很贵;通常是一千本,这价格就便宜了。他这一千本能不能卖得掉,这个书受不受人欢迎,他都考虑。我们如果委托他印一千套,他欢喜。所以早年我们印经,跟书店里面约定,你印一千套,我买三百套。大概卖三百套成本他就收回去了,他以后再卖一本,他就赚一本的钱,三百套可以收回成本。他怕销不掉,不敢印。
  所以我们看到相应这两个字,我们的身口意像不像佛陀?佛陀是我们的模范、是我们的典型,佛一生不妄语,换句话说,三皈、五戒、十善,佛在日常生活当中圆满表现出来了,有这个样子才能入佛门、才能皈依三宝。你看净业三福是我们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十六个字我们做到没有?如果没有做到,不能入佛门。你要想受三皈,做佛弟子,现在讲做个佛教徒,这四句没有,人家不给你授。现在这四个没有也都接受了,这不相应。我们为了挽救,为了补习,把这补出来,具体落实在《弟子规》,前面讲的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修十善业落实在《十善业道经》。我们用儒释道,《弟子规》是儒家的,《感应篇》是道家的,《十善业道经》是佛家的,这是入门的课程,要达到入门的标准,我们求授三皈,真正是佛弟子,这不是假的。
  佛弟子一生要抓住三皈,决定不能丢。我受三皈是在章嘉大师面前,我跟他三年,头一年没有,第二年才皈依,行皈依礼。大师告诉我,皈依,他用比喻说,就像你从台北到高雄坐火车,三皈是什么?就是这张车票,你要常常放在身上,你上车要检查,中途他也会查票,最后到站的时候要交回去。他说三皈就像车票一样,你从初发心到成佛圆满,一时一刻都不能够离开的,它是最高指导原则。皈依佛,佛是什么意思?觉悟,觉而不迷。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就是经典所说的。我们从邪知邪见回归到正知正见,用经典正知见修正我们的邪知见,与经典上讲的不相应叫邪知邪见,这重要!佛陀在世,佛为老师,请佛开导;佛不在世,法就是我们修行的依据。佛在世,三宝排的是佛第一,法第二;佛不在世,法摆在第一,佛是第二。泥塑木雕的佛像,只让我们景仰,看到佛像如同真佛在世,恭敬供养。僧是出家人,六根清净,一尘不染。
  今天我们看到出家人,不要批评他,他如法不如法他个人的事情,他有他的因果。我们见到出家人这个形象,就想到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要向他学习,这就对了。所以这个三条,觉、正、净叫自性三宝。真正皈依是皈依自性三宝,不是形像,形像是表法的,它的作用提醒我们,看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觉,看到经书就想到自性正,看到出家人就想到自性清净。这个好,没有这个提醒常常忘掉,所以三宝住世的功德就在这里。但是他对真正懂得经教,真正给修行人做了好榜样,起这个表法作用;如果是一般大众,就不起这个作用。一般大众,如果这个是出家人,非常守持戒律,他尊敬你,这是个好人,这不是坏人;如果不守戒律的话,他就毁谤。他毁谤造的这个业谁负责?这个出家人要负责。这个事麻烦可就大了,出家人不守清规,让这些人毁谤佛法,出家人造的什么罪业?灭法的罪业。灭佛法果报在无间地狱,阿鼻地狱,你说多可怕!所以出家不能随便。印光大师一生不敢给人剃度。为什么?他了解,我给你剃度了,将来你败坏佛法的家风,你堕地狱,剃度师要负责任,得背因果责任,你为什么收这个徒弟?收了之后你为什么不教他?收了之后你能教他,以身作则,他不遵守,他破戒,罪过是他的,老师没有责任。老师要没有做好榜样给他看,没有好好教他,老师要负责任。印光大师一生不敢给人剃度,他只收学生,你去学他会教你,他不给你剃度。印祖这种表法也是给我们看的,有很多人要跟我出家,要我给他剃度,我不敢,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好在我们讲经教学五十六年没中断,你不肯学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肯依照经教修学你是个好法师,你这一生,特别是净土法门,决定得生净土,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8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能生净土是无量功德。
  所以相应两个字非常重要,身语意起心动念像不像佛?佛是不起心不动念。佛与一切众生相应,善的众生相应,恶的众生也相应。统统给他纯正的表法,善的看到了,欢喜跟他学习;不善的看到了,提高他的警觉,让他生惭愧心、真正忏悔心。忏悔是改过,最重要的是后不再造,这叫真忏悔。忏悔之后还干,那就错了,那不是真忏悔,那是欺骗佛菩萨,这果报都非常不好,不能不知道。如来的意,身口意,意没有了,有阿赖耶才有意。如来转八识成四智,如来要是讲,譬如我们说起心动念,全是智慧,真实智慧。自性般若智慧注照遍法界虚空界,这个智慧是常寂光,常寂光是遍照法界。所以法身如来,梵语称为毗卢遮那,毗卢遮那的意思光明遍照,光明遍照就是法身。法身没有形相,不能说它无,为什么?它能现相,起作用它就现相,不起作用它就没相。所以无相无不相,无相是体,无不相是起作用。所以才有相应,不相应菩萨不知道,相应菩萨就知道,护念这些菩萨。所以,「为令众生身口意三业顿契如来三密,故即身成佛。故密宗亦称相应宗」。
  「此四句与前升灌顶阶二句,深表密净不二之旨」,这一句佛号含无量义,这是密。佛说得很清楚,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以下犹如隔罗望月。罗是很细的纱,好像是透明的,很细的纱,丝织品。隔著罗看月亮,看得清楚吗?看得清楚,但是总有一个,还是有一个障碍。我们今天戴眼镜看外面境界,还是隔一层玻璃,不是百分之百的见。真正完全没有障碍,大乘经上也说得很清楚,可以相信,佛常常讲八地以上,他见到真相。七地以下,圆教初住,这三十多位法身大士,他们看朦朦胧胧的,好像在烟雾当中。地位愈高就愈清楚一点,地位愈低见得就愈模糊,他见到,不是没见到。三乘菩萨,声闻、缘觉完全没见到。我们这里有个罗扇,看得见,但是隔一层,在古时候这个透明度是最高的。深表密净不二,这一句阿弥陀佛是神咒,跟密宗的神咒没有两样,神咒当中的神咒,显密圆融。「表会中诸大士为宏密乘,乃教导诸菩萨成为金刚阿闍黎」。我们有些人没到极乐世界他就证得这个果位,什么样的人?得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还没有到,理一心不乱到了,显密圆融。海贤老和尚给我们表法,做榜样,他就一句阿弥陀佛,九十二年不拐弯。不拐弯什么意思?一门深入。一句佛号念九十二年,昼夜不断,睡觉睡著念佛放下,醒过来接著就再念,念到理一心可以说昼夜不间断。他证得什么果位?当然是最高的果位,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是法身菩萨。法身里面,我们相信他所证得的是地上菩萨,不是三乘。三乘是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下面三十个位次叫三乘。他不是这个,他是登地的菩萨,有这么好的成就。教他没学过,他全知道;密他也没有学过,他也全知道。他确实有时候显了一点小神通,我们在他日常生活当中能看见,真得自在。所以,「本身恒常修习无量无边相应之行」,也就是用我们的话来说,老和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阿弥陀佛相应。
  『成熟菩萨无边善根』,「善根者,身口意三业之善,固不可拔」,这叫根。「又善能生妙果,出生余善,故谓之根。」这是善根的意思。大乘经教里头一般讲善根,就是身口意三善根。十善里面最后,不贪、不瞋、不痴叫三善根;反过来贪瞋痴叫三毒,世间所有一切不善法都是从这根生的,现在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贪瞋痴,后面还有两个,傲慢、怀疑。三毒是俱生烦恼,从哪来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时就形成,阿赖耶变现出来的。从阿赖耶变现出第七、第六、前五识,《金刚经》上说的我见,就是指的这个。这个难断,这个要断了就是法身大士,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没有到这个程度,他能破四相,《金刚经》前面所说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真正破了,须陀洹就开始,到阿罗汉就圆满。但是破四见没那么简单,破四见,圆教初住菩萨开始,到等觉圆满,连习气都断了。
  末那第七识,第七识是什么?四大烦恼常相随,第七识它的本质就是这四样东西。第一个我见,不是身见,他不执著身,他有我见。有我见就是一般人讲有灵魂,身体没有了,他还执著有个我。这个我有形状,无表色,它不是物质,它还是属於色法,有相当禅定功夫的人能看到。像有些人通灵,能看到鬼神,那个身都是属於我见,它不是身见。修行人称为灵性,一般人我们统称灵魂,他执著这个东西。从我见生我爱,我爱就是贪,所以三毒烦恼,贪的核心是什么?情执,比什么都重。有我爱就生出我慢,傲慢,慢是瞋恚的核心。最后一个是愚痴,我痴。我痴的核心是什么?是怀疑。所以佛说思惑是五个,贪、瞋、痴、慢、疑。要断三毒烦恼从哪里断?要从欲望上下手,欲望里面最严重的爱欲,要从这里下手;断瞋恚要从我慢下手,学谦虚;断愚痴从不怀疑,不怀疑是智慧。所以怀疑是痴的根,傲慢是瞋恚的根,爱是贪的根(贪欲的根),三毒烦恼。要把三毒烦恼的本质找出来,就是爱,就是慢,就是怀疑。所以圣教困难,圣贤教育、大乘佛法决定不能怀疑,有怀疑你怎么能进门?根本烦恼没有拔除。学习经典,我们自己包括在内,前面二、三十年对经教有没有怀疑?有,不懂的地方就怀疑。懂的地方未必真懂,自以为懂得,为什么?智慧没开,心没有摆平。
  圣教入门要真诚心、要清净心、要恭敬心,我们这三个都达不到标准,怎么能入得了门?我跟这三个老师,三个老师都很喜欢我。我有没有达到标准?我自己很清楚,没有。我跟大家谈论的时候说过,真诚、恭敬我只能打三十分,跟上一辈的比我不如,上一辈的至少可以打七十分,像方东美、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师),他们这些人从小受过传统文化的薰陶,父母、老师都是他们最好的榜样,我们没有,我们这一代生在战乱的时代。七七卢沟桥事变,八年抗战爆发,我十一岁。出生那个时代,从出生,满清亡国了,中国军阀割据,没有统一。那个时候我们太小不知道,好在生在乡下,乡下没有受到干扰,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8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交通不方便,人都很纯朴。所以我跟上一代比,上一代可以打七十分,我只能打三十分。那老师还收我,还特别照顾我,什么原因?比起学校的同学好多了,学校的同学大概只有三分、五分,我有三十分很不错了,是这么个道理。这就是还是算非常幸运,我们那个小地方是桐城派的根据地,这个小地方没有动乱,军阀割据的时候没有动乱,八年抗战日本人也没到这个地方,邻县到过,我们这个县没有,所以还保持一个安静的生活,战争当中所谓有惊无险。我们学佛能学多少与这个成正比例,就是你的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这个有多少,你就能得多少受用。
  我们修行,不能不重视身口意。心量要大,如果心量只想到自己名闻利养,这个人一生的成就非常有限,很小,纵然做了大官、发了大财,也是转眼成空。他能享受个几十年,寿命到了,那就是他福报尽了,一样也带不走,依旧在搞六道轮回。他造的业,不善的业比善的业多,来生三恶道去了,人天没有他的份。这个事实真相就是因果的真相,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我们可不走这个路子。起心动念想一切苦难众生,我们自己受苦,还有别人比我们受得更苦;我们有很多委屈,很多人比我们更委屈,在这个地方修忍辱波罗蜜。愈是逆境,愈是恶缘,我们感谢逆境、感谢恶缘,它逼迫我们,让我们求往生这个念头愈来愈坚定,它送我们往生。那好不好?好!对这些人不但没有怨恨,有感恩的心。所以海贤老和尚他的心目当中人人都是好人,看到什么人都欢喜,看到什么事都高兴。那是念头转过来了,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统统是自己的增上缘,全是好事,没有坏事。逆境、恶缘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没有丝毫留恋,多难得。谁有这个力量,能把我们这种贪瞋痴慢疑的根拔掉,还不就是逆境、恶缘吗?
  顺境、善缘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看看历史,自古至今这些大富大贵的人,那是一生得意,大富大贵,后来怎么样?唐太宗在历史上,好皇帝,明君,以《群书治要》治国,这个宝典我们现在看到了,他死了堕无间地狱。为什么会堕无间地狱?夺取政权的时候杀人太多。隋朝末年,隋炀帝,无道昏君,各地方的英雄好汉都起义,就是造反,夺取政权,李世民也参加了,他平定群雄,建立唐王朝。自己年轻,十六岁带兵打仗,常胜将军。他父亲在,请他爸爸做皇帝,唐朝开国的帝王,实际上国家是他打下来的。我们知道他二十七岁,父亲把皇帝位子让给他,父亲做太上皇。大概父亲对他很不满意,得天下这桩事情满意,最不满意的、令他伤心的,他把他哥哥、弟弟都杀掉,为了争权夺利,争取王位,哥哥是太子。玄武门事变,这是他父亲最伤心的事情,他父亲对於儿女非常爱护,所以那个皇帝,我们也相信他做九年皇帝做得很辛苦。
  李世民继位的时候二十七岁,国家安定,战争没有了,他讲求文治,自己读书不多,用什么方法来统治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大的幅员?唐朝的地图诸位展开来一看,非常可观,比现在中国还要大。所以他很聪明,要搜集古人的经验、古人的智慧,从三皇五帝到前面晋朝,这二千五百年古圣先王他们治国的智慧,治国的理念、方法、经验,这一类的著作流传给后世,去搜集,把它抄下来,有关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抄下来给他做参考,这就是《群书治要》。一共,一部一部去搜集,最后选出六十六种,从六十六种里面,唐太宗所需要的把它选出来,抄成一部《群书治要》,五十万字。他得到这部书手不释卷,一天到晚就学这个东西,让他朝廷文武官员一起学习,贞观之治就出现了。他附体,我们看到碟片,从地狱出来苦不堪言。
  我们找到这部书,《群书治要》。我找了三年,没有人知道。我在讲经的时候提出来,有善心的同学他们发现了,找到两部寄给我,我如获至宝。我一看到这两部书很完整,民国初年印的,大概九十年前,将近一百年,纸张很脆了,但是没有损坏,字很清楚。我交给书局给我印一万套,送给全世界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收藏,就不会再失传了。怎么失传的?唐朝亡国之后,日本的留学生把这个书带回去了,那个时候的本子手抄本。这些人识货,唐朝治国宝典带到日本,日本起了作用,所以日本也有一千年的长治久安就靠这个东西。为什么现在不要?接受西方物质文明,日本人也想走全盘西化,把中国这个东西疏忽了。日本自己没有文化,完全是中国的,饮食起居、礼节服装,统统都从中国学去的。它有一个非常好的优点,它能保存,千百年不改变,这个我们很佩服它,我们很赞叹。古老的建筑,寺院、宫殿都保持唐朝时候的风格,用的材料,这个殿堂柱子坏了,换一根柱子,一定用跟它同样的材料,依然保存到现在,同样的颜色,你再看古色古香。乡村,我在他们乡村住过两个星期,乡村人民的生活跟古代没有两样,好像回到唐宋时代,人民真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乡下卖菜,乡下人种的菜,洗了很干净,包装的一把一把,标上多少钱,放在一个小棚上,那里有个盒子装钱的,没有人管理,晚上他来收钱,来收摊。真是路不拾遗,货真价实,没有欺骗人的。都市里面就不一样,所谓是现代化,农村里头还保持一千多年以前那个样子。
  所以善,不贪、不瞋、不痴能生一切善法。我们还要加两句,不傲慢、不怀疑,这个很重要。贪瞋痴慢疑这五毒,所有一切的不善都从这里生起来的。五毒对应环境造成的灾难,佛经上讲得清楚,贪心感应的水灾,江河泛滥、海啸、海水上升,这个原因;瞋恚感得是火灾,火山爆发、气温上升,瞋恚;愚痴感得是风灾,强烈的这些风灾,像龙卷风、飓风,带来很大的灾难;傲慢感得是地震;怀疑感得的是山崩地陷,山崩的现象今天叫泥石流,地陷在古时候很少有,历史上有记载,偶然看到,现在到处都是,在中国、在外国大面积的地突然下去了,这是什么?怀疑。所以,「成熟菩萨无边善根」,这一句很重要,我们要学习。如果我们具足这个五善根,不贪、不瞋、不痴、不怀疑、不傲慢,我们身心健康,少病少恼,无病无烦恼,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8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居住的环境不会有灾难。这个要相信。一个人就起很大的作用,如果这个地区要有十几二十个真正修行人,这个地区就不会有灾难。善心、善行这种人就得到佛菩萨的护念,佛菩萨保佑。
  底下一段,「佛护」。
  【无量诸佛咸共护念。】
  这句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护念』,「保护忆念也」。佛菩萨保护,佛菩萨常常想著、常常念著,这个人有福,这个家庭有福,这个社区有福,这个地方有福。我们到这个世间来,短短几十年,有没有想到来干什么?为什么要来?我们没有答案,佛有答案,佛说了一句话,「人生酬业」。你为什么来?你过去造的业,现在酬偿你的业报,过去造的善你来享福,过去造的恶你来受罪。没有别的,因果报应,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生生世世。
  如果我们生起这个念头,要找它的原因,为什么?我对这个问题很早就想到,十四岁,我十四岁失学,念初中的时候,不能再上学,什么原因?缴不起学费,家里头贫穷。我自己找一份工作,自己要养活自己,那个时候我还记得,好像一个月大概只有十块钱的样子。十块钱就相当多了,除了自己生活费之外,我还能够剩个几块钱,非常节俭还能剩个三、四块钱供养母亲。每天有空闲的时候,我就坐在河边树下在那里想,我喜欢读书,如何叫天下这些孩童们不因家境清寒而失学,我想这个问题。想到了,只有国家来办学校,国家办公费的学校,进入这个学校,衣食住行国家承当,全国的人民不会因为家境清寒失学。这个费用从哪来?我就想到,国家可以徵收教育费,好像国家能规定,你的收入百分之十,不管你有没有小孩,要缴百分之十的教育费,这个费用完全供给学生,从小学到大学读书不要缴费用的,还管吃、管住。我前年访问斯里兰卡,在斯里兰卡看到了,没想到他们这个国家做到了,跟我想的一模一样,所以我对总统很佩服。我说你们国家开销,是不是教育费摆在第一?他说对的,比国防费用还高,教育摆在第一。真难得!所以这个国家虽然小,这个国家有前途。我帮助他们建一个佛教大学,还希望将来能再建一个宗教大学,团结全世界的宗教。所以国家确确实实要重视教育,你才有下一代,你才有优秀的人才出现,这是真正非常必要,什么样的开销都可以缩减一点,教育不可以。
  教育的目的,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到清朝末年,教育的目的是圣贤君子。培养什么人才?圣贤君子。圣贤君子为国家服务,都是国家,今天来说公务人员,各级领导、各级的干部。国家领导人圣人,地方政府领导人贤人,工作人员都是君子,这个国家能不强盛吗?达不到这个地位的,君子还达不到的,教他做好人,让他学一门职业(行业),古时候是学农、学工、学商,他将来自己可以营生,经营他自己的生活、他的家庭。这个就所谓是根性比较劣的,他学一点知识,生活上够用就可以了。有良好的品德,有理解力、有记忆力的这些人,帮助他们成君子、成贤人、成圣人。古时候的教育,它的目标非常明显。这个国家要护念,在过去是家庭护念。中国不是以人为本,是以家为本。中国这个家庭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因为教育是家庭负的,养老是家庭负的。年岁大了,退休,落叶归根,回到老家,真的是过天伦之乐。回来养老,家里面的子孙(晚辈)至少有七、八十人,多的时候一百多个,天天跟这些晚辈在一起玩,真的快乐。老人俱乐部就是祠堂,祠堂一年只用两次,平常都空著的,就是春秋祭祀在祠堂。祠堂是公共场所,小朋友在祠堂读书,学校设在祠堂,老人养老设在祠堂,所以老人跟小孩常常在一起。小朋友下课就到老人那里去,老人给他们讲故事,教导他们,把自己一生的经验传给他们,说不完的故事,这个家庭真有乐趣。所以大家庭有大家庭的好处。说不好的是什么?那就是规矩很大,没有自由。规矩为什么要大?没有规矩就乱了。所以中国人守法的精神是从家里学来的。从小就学规矩,小孩三岁就很懂得规矩,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正面的他喜欢,负面的他排斥,三岁就有这个能力。外国没有,外国儿童是一生的天堂,上学之后就是竞争,就入了战场,晚年是坟墓,真可怜。中国人是相反的,儿童一点自由都没有,一举一动都要守规矩,要养成守规矩,读书成就之后为国家服务,奉献给国家,奉献给社会,晚年回家养老,最快乐幸福的是在晚年。以家为中心,以家为荣,我生下来干什么?荣宗耀祖,光大门楣。目标在此地,向这个方向努力。
  竞争是平等的,齐头的竞争。我喜欢《周易》,一生在这里下功夫,可能这一门,当代的泰斗。那个人喜欢《尚书》,中国的学术广大无有边际,你看《四库全书》,你学一门,一生学一门,顶尖。结果怎么样?个个都是顶尖。这什么?嫉妒障碍没有了。我在早年就这个想法,这一部《大藏经》三千多部典籍,每个人专攻一样,有三千多个人就一部活《大藏经》。每个人都平等的,每个人都顶尖的,你是《无量寿经》顶尖,他是《金刚经》顶尖,他是《法华》顶尖,个个都顶尖。个个都第一,没有第二的。这个方法我介绍给星云法师,他没接受。上个月我在台湾保养身体,有个同学,出家的法师来看我,告诉我,星云法师现在很后悔,当时没有密切我们合作。那要密切合作,我有把握,至少能够培训二十到三十个讲经的法师,每个人的成就不会在我之下,我相信有很多超过我的,那他就佛光遍照全球了。
  缘分很不容易得到,很容易失掉。我们第一次的缘分佛光山,第二次的缘分,新加坡李木源居士,我在那里办一个培训班,弘法人才的培训班,短期做实验的。我跟李木源说,这个东西办好之后,大家相信了,我们办佛学院。没有想到,他对於培养人才热忱不足,我离开新加坡到澳洲。那时候新加坡生活水平太高,尤其是房地产,我们在那里无法立足,那个地方寸土寸金。我们只有到澳洲发展,澳洲地大人少,土地很便宜。我们在澳洲买个教堂,旁边还买了很多房子,花了多少钱?澳币一百多万。如果在新加坡,两千万都买不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7 21: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