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44|回复: 0

九九年早餐开示—修行重了生死(共一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20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九九年早餐开示》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九九年早餐开示—修行重了生死  (共一集)  1999/3/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20-014-0309



  佛法里面常说:「人命无常,国土危脆。」又告诉我们:「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一类警惕的话,几乎我们在每一部经论里面都看到。世尊苦口婆心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最值得警惕的是「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无非都是要我们认清事实真相,抓住这个希有难逢的机缘,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把这个大事了了。《法华经》上所讲:「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什么大事?生死事大。这一桩事情,可以说除了世尊之外,没有人能办。世间不乏聪明才智之士,他们有能力生到色界天、无色界天,没有办法超越三界,没有办法了生死。所以世尊出现于世,帮助我们解决这个大事。

  了脱轮回,超越十法界,作佛作祖,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办得到?佛在经典上跟我们讲得很明白,这个事情,人人可以办得到,问题是在你自己肯不肯办。正如同儒家所讲,「人人皆可作尧舜」,尧舜是我们中国古代大圣大贤,人人都可以做到。佛法也是如此,人人皆可作佛、作菩萨,问题在你愿不愿意做,这是真正关键之所在。如果你愿意做,你就做成;你不愿意做,诸佛如来都帮不上忙。怎么作法?孔夫子所讲的「克念作圣」,佛讲得更好、更清楚、更明白,念是妄念;换句话说,你能够克服妄念,你就是佛,你就是菩萨。在佛法里面所说的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是妄念。微细的妄念,佛家称作无明,称作妄想;粗重的妄念,称之为执着。既然晓得这是妄念,妄就不是真的。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他说「真心本有」,本有,我们决定可以恢复;「妄心本无」,本无,当然可以能够断掉,当然可以能够放下。应当断的你不断,应当放下的你不肯放下,这就没法子了。佛在经上千言万语,重复的教诲,提醒我们觉悟,帮助我们认识事实的真相,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脱离生死苦海,圆成佛道,这是一切诸佛的本愿。佛除了这桩事情之外,可以说是一无所求。

  但是我们看看,在上古的时代,这个地球上人少,没有像现在这么多人。中国对日本人抗战的时候,中国的人口才只四亿五千万人,四亿。满清末年,人口统计是四万万人。愈是往古时候去,人口愈少,地大人稀,人的心地淳厚善良。世尊教导弟子,在那样社会环境当中,还要选择阿兰若来修行。阿兰若是梵语,中国意思是寂静处。很安静的一个地方,很清净的地方来修行,才能够成就道业。古时候修行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里面,没有人去。那个时候交通不方便,你要想到寺庙里拜佛,走路去。从我的家乡到九华山要走三天,很辛苦。现在交通方便,三个小时,从前走三天。所以,道场选择在人迹不到的处所。凡夫没有不受环境影响的,能够不受环境影响,那个人就不是凡夫。既然是凡夫,受外面环境影响,这是理所当然,这一点都不希奇。选择修行环境建立道场,很重要!

  现代这个时代,说老实话,修人天福报容易,了生死、出三界难,太难了!那就是外界环境对我们的诱惑,比起古人增长了千倍万倍都不止。我们自己烦恼习气深重,怎么能够禁得起诱惑?这是事实,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今天在这个环境里修行,算是不错了。实在讲,没福报。纵然现在到深山里面去修行,交通便捷,观光旅游。今天中国大陆四大名山,已经变成观光点,还能修行吗?每天往来的客人,国内外来旅游参观的络绎不绝,每天都有几千人。我第一次到北京访问,佛协的同修们陪我参观雍和宫。雍和宫的住持接见我,告诉我:「每天平均来参观的五千人,星期假日两万人。」里面所有的出家人都要来接待,精疲力倦。我想,有时间赶快休息一下,哪有时间修行?这是现在的道场,我们要认识清楚。

  我们在这里学教,讲经弘法,给诸位说,人天福报。假如我们戒律持不好,这个福报到畜生道、饿鬼道享,还不是人天福报,鬼、畜福报,我们自己要清楚、要明了。所以在这个环境里面,能够克服自己的妄念,我们的功夫远远超过古人。古人要搬到今天这个环境里,他也不行。我们换一下,我们要是在古代的话,我们也有成就。这些理事,我们都要清楚。可是大家认真修,佛法里头常讲,「境随心转」、「心想事成」。真正希望了生死,把了生死当作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相信佛菩萨会给我们做增上缘,佛菩萨不会见死不救,一定会帮助我们。关键还是在我们自己,所谓是感应道交,我们自己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的理论,感应的方法,感应的事实,我们要清楚,而且要常常帮助别人,把这个理事介绍给别人,这个对于社会、对广大群众来说,他们是欢迎的。他们对于了生死,未必有这个念头,求人天福报,求现前的福报,他们的兴趣很浓。我们有智慧、有能力,应当帮助一切人的希求,帮助他满愿。佛度众生,应机说法,我们有观机的能力,也有应机的能力。

  我们活在这个世间是为一切众生,不是为自己。要是说为自己,那就是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成佛道,这是为自己。如果真的想了生死、成佛道,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必须放下。放下,要懂得放下的真谛,放下不是什么都不做,决不能错解名词的含义。你要是错解,「好,我一切都放下,什么事都不干。饭也不吃,水也不喝,统统放下了」,活活的饿死,饿死能成佛吗?放下是心里面的念头放下,恢复真正的清净心。事随缘,有缘就帮助众生,没有缘,不必攀缘,不要找事。缘成熟了,我们认真努力多多的修布施供养,我们尽心尽力为别人服务、为别人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8 18: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