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27|回复: 0

无垢净光:水莲-因果启示录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20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就如同一首偈子所说的: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因此,虽然在经过了五百世那么长远的时间,但当“因缘会遇时”,看似轻微的嘲笑果报,最终还是报到自己身上来,让自己堕落为猿猴之身。
  这个故事,也极其符合因果律的另一项重要的法则,那就是因果律的回向性:“你常怎么做,你就会如你所做的那样。”
  也可以将之延伸为:“你常怎么说,你就会如你所说的那样。”因此,根据这个佛陀所说的故事,我们也可以说,如果“你常嘲笑别人成什么,你就会成为你所嘲笑的那样。”
  虽然,因果律,可以几个大原则来解释,但因果现象,毕竟是极其错综复杂,绝对不是可以用单因单果来含摄的。
  因为以这个故事来说,这位年轻的比丘,当然不太可能只因为单纯的一次嘲笑,就得到了堕落为猿猴的报应,因为,由他恶意嘲笑别人的姿势像猿猴这一行为看来,我们可以说,在他的人格特质里,早就存有嘲笑轻视别人的倾向,而他当然的,也习惯性的常常这么做。
  我们甚至可以想像,一个有这种内在倾向或特质的人,当在嘲笑别人时,是如何的“享受”在自己嘲笑别人的行为里,而有一点,不能予以忽视的是,如果他的身分,不是应守清净戒律的比丘,而那个被他恶意嘲笑的对象,也不是一个有德性的老比丘的话,那么,报应应当不至如此严重。
  从以上的分析知道,这位年轻的比丘,因为平素即有轻视嘲笑别人的习惯,而被他嘲笑的对象竟是个有德性的老比丘,且他的嘲笑是恶意的,因此,虽然在某个时空场合,不经意的造作了这么一个,看似无伤大雅的“业”,但当“因缘会遇时”,果报成熟了,他的嘲笑,终于“回向”他自己,让他也尝到了身受嘲笑的滋味!
  ●一个不好好说话的人●
  有时,一个人可以说话,且可以好好的说话,顺意的说出他想说的话,从某个角度来看,毋宁是一种福气,因为对一个已经丧失说话能力,或说话困难痛苦的人来说,能够畅意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无异是一种奢求,这一点,对“身在福中”而能够正常开口说话的人来说,除非“用心”,不然是难以体会这种“福气”的。
  水莲斋主,告诉我们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五十多岁的传统妇人,经人介绍而来。
  “你很难想像,竟然有人连说话都那么痛苦吃力!”水莲斋主感叹的说道,话语中流露着一种悲悯。
  她说,当这妇人开口说话时,声音好像“哽”在喉咙里,话语要出却出不来的样子,往往一句话要很辛苦很吃力的才能说出来,而当在说话时,不只呼吸急促的喘动着,而且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她脸上痛苦扭动的表情。
  当这妇人费力的、断断续续的从喉间“挤”出发音扭曲的叙述后,才知道,原来,她罹患说话困难的症状,已经有两三年之久了,开始时较轻微,到后来愈来愈严重,严重到不止话说不大出来,而且说话时也因严重的气喘,而带动着胸腹中一种被挤压而连带全身的痛苦,虽然看遍中西医,仍然找不出真正的病因。
  我们可以想像,当一个人有话想说,却挣扎的难以说出口的苦楚,而这种痛苦,却是生理的不能,而不是心理的不愿。
  我们也可以想像,她对能够自由说话的渴望。
  曾经,她也和一般人一样,能够尽情的说她想说的话,只是,我们无法知道,当万一有一天,她终于可以恢复她自由说话的能力时,她是否仍会尽情的说她想说的话,还是,她会记起能够说话是一种“福气”,因而,从此谨慎的说话,好好的说话?
  水莲斋主说,这妇人罹患说话困难的症状,肇因于前世“不好好说话”的业报。
  在前世,这妇人是一男子,但口德极差,稍不如意即破口骂人,而且喜欢在背后说人是非,至于挑拨离间更是能事,终其一生,以恨、嫉妒的心胸,善说话的嘴巴,不知造下多少的“口业”,更甚的是,竭尽阻碍别人在佛教上提升心灵之能事。
  至于这妇人,为何刚好在这段时间,而不是在其它时间遭受口业之“果报”的问题,水莲斋主说,一项“果报”的成熟,极其错综复杂,只能以“因缘际会”来解释,因为一项“果报”是否成熟,牵涉到极其广泛复杂的因素,大体上,和所造业力的大小,对别人影响的程度,或是当事人今生的心态、习性或所谓的福报等各项因素都有关联,并没有一定的定则。
  由以上故事,其因与果间的相关性质,我们可以归纳得知,因果律还有一重要的法则,那就是因果律的同质性:“因和果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因的性质和果的性质在属性上是相同的,广泛的来说,种“善”因就会得“善”果,善因和善果在属性上都是“善”的、正面的,因此因和果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种“恶”因就会得“恶”果,恶因和恶果在属性上都是“恶”的、负面的,因此因和果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因此,以因果律的“同质性”来看,凡是和“言语”有关的“口业”,如一个人以“中伤、挑拨、毁谤、辱骂”等负面的情绪言语,造作了相关的业因后,其所受的果报,也就常常的显现在和“口”或“言语”有关的疾病上,或是同等的,也被“中伤、挑拨、毁谤、辱骂”等负面的情绪言语所伤害或困扰。
  当然,如果有人在前世造了和这位中年妇女相同的口业,并不一定会在今世得到相同的症状,但大体来说,皆会显现在和“口”或“言语”相关的疾病上,或是常常会陷入被“中伤、挑拨、毁谤、辱骂”等等的人际关系困境中。
  ●佛陀的业报●
  因果律可以说是宇宙间一种最佳的“道德公正律”,不止一般人无法逃离因果的大罗网,连解脱的圣者如佛陀也无法逃离因果的业报。
  当有一天,佛陀在精舍中,正为弟子说法开示时,突然从精舍外走进一位怀孕的少女,她走到佛陀的面前,直指着佛陀说道:
  “沙门!你害得我好苦啊!你让我怀孕,却恶意的离弃我,我到处找你都找不着,原来你却躲在这里逍遥享福,现在,你总算给我找着了,你说,你将要如何安置我呢?”
  原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8 22: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