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30|回复: 2

[其它] 净公上人鉴定佛说十善业道经简注易解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7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鉴定佛说十善业道经简注易解

《佛说十善业道经》简注易解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259af20100yebc.html

   认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
                            《爱心》遍世界《善意》满人间
尊敬的同学们:
    大家好!这些年来,我们将爱送到全世界,肯定人性本善,人人皆有佛性。期望人人能学会自爱、爱人、爱家、爱国、爱世界、爱众生。爱,从心、从受。以真心感受为义。真诚心的感受就是爱。真诚包太虚仁爱周沙界,落实在世间,即是弟子规;落实在佛法,即是十善业道。
    故慈悲遍法界,善意满娑婆。亦即是十善业道遍法界,弟子规教满娑婆。
    爱就是十善业道的圆满落实,也是世界文明的遗产。
    爱就是弟子规的圆满落实,也是人类智慧经验的承传。
    爱就是真心、真性、真如、法性。
    爱就是本性、本善。纯净、纯善。
    爱就是真理、真谛、生命、永恒。
    爱就是神圣、上帝、真主、圣灵。
    爱孕育出宇宙万物,天地万物,无一不是从爱心而生而长。
    爱是万德万能万福的根源。
    一切佛圣所证所得,即是自爱,二种落实。
    一切佛圣所教所化,即是爱他,二种落实。
(十善业与弟子规的落实)
    一切圣贤的教化,就是真诚爱心弟子规十善业道生活规范的教育。
    三灾是果,三毒是因。
    水灾是果,贪欲是因。火灾是果,瞋恚是因。
    风灾是果,愚痴是因。地震是果,傲慢是因。
    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心平气和灾难自息
    真诚爱心,无毫分不善夹杂,人人上善、家家和乐,自然不起三灾诸难。
    三学(戒定慧)增上,仁爱礼让,天下和顺,国丰民安,兵戈无用,自然百福骈臻,千祥云集!这是圣贤仁爱教育的圆满效果。吾人真性的自然显发。
    愿我同伦特重十善业道及弟子规的认知与学习,务必百分之百的圆满落实。此乃化解一切灾难,化解一切冲突、对立、茅盾之根本修行大法!
    祝你
    诸恶莫作  岁岁平安    众善奉行  年年如意
                                               净公上人 敬献

                                《雍正皇帝上谕节要》

    雍正皇帝上谕  
    [谕]上谕。朕惟三教之觉民于海内也。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
    [解]我认为以儒、释、道这三种教育来教导全国人民,从理论上来说是一致的,教化众生的方法上也是并行而不相违背的。
    [谕]人惟不能豁然贯通。于是人各异心。心各异见。慕道者谓佛不如道之尊。向佛者谓道不如佛之大。而儒者又兼辟二者以为异端。怀挟私心。纷争角胜而不相下。
    [解]只因人们不能把儒、释、道三教之教义融会贯通,于是随顺各自不同的观点,各持己见。仰慕道家的人说佛教不如道家高深,学佛的人又说道家不如佛教博大。而儒家学者又把二者视为异端加以驳斥,从而生起门户之见,相互争论,比较高下,纠葛争执互不相让。
    [谕]朕以持三教之论。亦惟得其平而已矣。能得其平。则外略形迹之异。内证性理之同。而知三教初无异旨。无非欲人同归于善。
    [解]而我对儒释道三教的教义,也只是持平等态度对待而己。如能以平等心来看待,就不会计较外在表现形式的差异,而能领悟到三教所蕴含的心性理体是相同的。可见三教的出发点宗旨是无异的,无不是希望人人归向善处。
    [谕]夫佛氏之五戒十善。导人于善也。吾儒之五常百行。诱掖奖劝。有一不引人为善者哉。
    [解]佛教的五戒十善,教导人们要止恶修善,我们儒家的五常百行,也是在引导扶持,奖励劝勉,又有哪一样不是为了引导人们向善的呢?
    [谕]昔宋文帝。问侍中何尚之曰。六经本是济俗。若性灵真要。则以佛经为指南。如率土之民。皆淳此化。则吾坐致太平矣。
    [解]过去,宋文帝对侍中何尚之说:六经这些儒家典籍的根本是济世育人,端正社会风气;若对于心性的探究,了悟宇宙人生的真谛来说,则佛法经论可做为指南。如果全天下的人民都能以真诚心接受这种教化,我就可坐享太平了。
    [谕]何尚之对曰。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千室之邑。百人持十善。则百人和睦。持此风教。以周寰区。则编户亿千。仁人百万。而能行一善。则去一恶。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万刑息于国。洵乎可以垂拱坐致太平矣。
    [解]何尚之回答说:百户人家的乡村有十人能持五戒,就有十人真诚纯朴,千户人家的城市,有一百人能修十善,就有一百人和睦共处。持此良好的教化风气,遍及全国上下,则编户亿千之地,就会有百万仁人,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就能改善。而且,人能行一善,则离一恶,离一恶,则免用一刑,家免一刑,则国免万刑,确实可以垂手坐享太平了。
    [谕]斯言也。盖以劝善者。治天下之要道也。而佛教之化贪吝。诱贤良。其旨亦本于此。苟信而从之。洵可以型方训俗。而为致君泽民之大助。其任意诋毁。妄捏为杨墨之道之论者。皆未见颜色。失平之瞽说也。特谕。
    [解]宋文帝与何尚之的这一段对话,都在劝勉人们行善,这是治理天下的关键。佛教教化人们除去贪婪吝啬的心,引导人们做善良贤明的好人,其目的也是出于此。如能信从佛陀教育,依教奉行,确实可以规范社会,训导黎民百姓,改善风尚,从而成为国家领导人布施恩泽,造福人民的最大助力。它们(指三教)之间任意诋毁,妄加捏造对方为杨墨之道似的偏激言论,这都是没见到真理,失去公平的瞎说。特别诏告于天下。
                                                                     雍正十一年二月十五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7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十善业道经》

  唐于阗国三藏法师实叉难陀 译
佛陀教育网络学院学生注解
净公上人亲自鉴定
    此《十善业道经简注易解》,为佛陀教育网络学院九位学生,依据净公上人老和尚《十善业道经讲记》所作,并敬呈净公上人老和尚鉴定,已成此书,供养读者。(经文采用《大正藏》版本)
   
    经题
   佛说十善业道经
     [解]释迦牟尼佛为一切众生,宣讲有关修行十善业道的一部经典。本经是修学佛法的基础,如无此基础,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皆不能成就,十善业道修学圆满,就是无上菩提。本经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教化众生都在宣说修学基础的一部重要经典。
    人 题
    唐三藏法师实叉难陀译
    [解]三藏法师实叉难陀由西域于阗国来到中国,在唐朝武则天时代主持翻译本经。
   
    正释经文
    [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解]这部依据事实真相而说的经典,是我阿难亲自听释迦牟尼佛说的。那个时候,佛在娑竭罗龙宫中说法,与八千大比丘和三万二千大菩萨,同聚一会。
    [经]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解]这时,佛告诉龙王说:一切众生,因起心动念之不同,所造作的善与不善业也不相同,因此才感得六道生死轮回,辗转不休。
    [经]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
    [解]龙王,你看参加此法会的大比丘和大菩萨们,以及大海中众生的形状、肤色种类,是不是各个不同?这一切无不是由众生心之善与不善,所造身语意三业之不同而招致的。
    [经]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
    [解]然而众生心不是色法,无形无相,不可见不可取。人们所见所取者,只是由人们的虚妄心(六尘缘影的幻心)而生起的虚妄现象而已。诸法因缘和合而生,缘起性空,毕竟没有主宰,无我亦无我所。虽然众生各随着自己的业力,现出不同的形色、种类、境界,但是,事实上在这中间,并没有创造者,都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说,一切法不可思议。
    [经]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
    [解]真如自性随缘能现种种虚幻境界,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明了这一点,如法熏修善业,以修显性,因此感得身心世界及居住环境,皆是端正庄严,使一切见闻者,欢喜不厌。
    [经]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
    [解]龙王,你仔细观察佛圆满的身相,是由无量无边的福德而生,色相庄严殊胜,光明显曜,使一切大众隐蔽而不能显现。假使有无量亿大自在天的梵王,在佛光照耀之下,他们的光明福德,也完全会被掩蔽。如果有如教修行而得瞻仰如来微妙金色身,无不感到佛光的慈悲摄受。
    [经]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
    [解]龙王!你再看!与会的诸大菩萨,他们光明虽不及如来,但他们已经获得清净庄严的妙相,这一切都是由修集善业培植福德而感召的。
    [经]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
    [解]还有,具有威猛势力,能降伏魔怨,拥护佛法的天龙八部等众,以及社会各个阶层有威德有势力的领导人,也都是修习善业福德而感得的善果。
    [经]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麤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
    [解]龙王!你再看现今大海中一切众生,牠们的形象极其粗恶鄙陋,有的庞大威猛,有的卑微弱小。这些也都是由于牠们自己心中存有种种妄念,造作各种不善的身语意业,因此随着这许多不同的业因,而感受着不同的果报。
    [经]汝今当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
    [解]龙王!你应当如我以上所说的善因善果去修学,而且要帮助众生,了达因缘果报的道理,精勤修习十善业道。你更应当坚定这种正确的见解,心不动摇,不要再堕入执断执常的邪见之中。对于三宝、父母师长常存恭敬感恩之心,欢喜供养,并悲悯帮助世间一切苦难众生。如是修学,你们也会得到人天的尊敬和供养。
    [经]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
    [解]龙王!你应当知晓,菩萨有一个方法,能够断除六道十法界身心之苦。这一个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能于昼夜保持心善、念善、行为善,令所有善法,相续不断,念念增长,不容许毫分不善的念头夹杂于其中。这样久而久之,就能够远离一切恶法,成就圆满一切善法,便能常常得以亲近十方诸佛菩萨和一切圣贤了。
    [经]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
    [解]所说的善法,就是指人、天、声闻、辟支佛、菩萨乃至无上正等正觉,都是依照这个根本方法修行而得以成就的,所以称这个方法为善法。
    [经]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
    [解]这个法就是修行十善业道。是哪十善呢?就是身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口永离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等不善行为,并积极去放生护生,不占他人便宜,与人方便,言行端正,诚
实守信。意永离贪欲、瞋恚及邪知邪见。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7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刺史又问曰:“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

  师言:“使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惠能与诸人,移西方于刹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

  众皆顶礼云:“若此处见,何须更愿往生?愿和尚慈悲,便现西方,普令得见。”

  师言:“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贪欲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贪欲,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销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俱叹善哉。唱言:“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

  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

  师言:“吾与大众说无相颂。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依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颂曰:

“心平何劳持戒,  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  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  忍则众恶无諠,
 若能钻木出火,  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  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  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  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  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  西方只在目前。”

  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s://edu.hwadzan.tv/live/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s://edu.hwadzan.tv/live/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s://edu.hwadzan.tv/live/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s://edu.hwadzan.tv/live/amtb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因果教育弘化网 http://www.ganyingpian.com/
澳洲淨宗學院 http://new.jingzong.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0 23: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