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97|回复: 0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蔡礼旭老师主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3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蔡礼旭老师:《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53-104)》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九十七集)  2012/12/15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7-0097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我们接着看一百八十九句。在判断人的过程当中,容易判断错误的原因,这段话给我们一些重要的提醒。我们先把经文念一下:

  【任己则有不识之蔽。听受则有彼此之偏。所知者。以爱憎夺其平。所不知者。以人事乱其度。】

  我们在了解一个人的过程当中,进而要去推荐这个人才,『任己』就是听任自己的感觉、自己的好恶,『则有不识之蔽』,就是有不能明察人才的弊病。尤其刚认识,大家有没有感觉,好像刚认识的时候感情都特别好,然后相处一段时间,看到对方有哪些习惯,就对他比较有一些看法跟成见。所以认识人不能凭一次、二次的印象,还是要长期观察。包含从刚刚很多经句,观察他在面对很多境缘的时候,他有没有修养的表现、应对,这样比较准确。所以用人也不能用得太快,不能凭感觉,那很容易判断不准。大家有没有感觉,好像这一生认识的人,有些缘分很深,好像认识几天就好得不得了,就好像几十年的老友一样。但愈是这个感觉愈要冷静,因为那代表彼此缘分深的时候,更不容易看清楚对方的状况。所以,有一句话好像是说「恋爱中的男女智商最低。」人家说的,我是刚好有听过。但这一句话是提醒我们,整个都是一种情感,而不是很客观去判断的时候,确实是容易看错。所以,俗话又讲到「日久见人心」。还是有一段时间的观察,从他对父母、对家人、对同事、对领导,尤其要看什么?要看人前人后,领导前领导后,这些都是一样的恭敬、真诚,这才准。

  其实我们也都有好恶,谁对我们比较好,可能对他就有好感,就不一定能很客观去看他。上次跟大家提到,之前我跟长辈卢叔叔讲,某某人很好。他说,那是对你,你有看到他对别人像对你一样吗?我想想,我都没有去观察到,我马上就给他推荐这个人。告诉大家,推荐人要不要负责任?要。尤其你给人家介绍男朋友、女朋友,那责任很大!这种事我不干的。那是人家一辈子的幸福,你没有把握不要给人家乱推荐,到时候人家埋怨你一辈子就麻烦。而《大学》当中有一段话说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你喜欢这个人,你看他看得准吗?你讨厌这个人,看他看得准吗?都不准。我现在经历这些人事上的问题,这一路九年多的岁月,看到很多情境是什么?比方说人与人有一些合作上的不愉快、冲突了,然后两个人都卡住了。其实他们双方是互补,他身上的优点我没有,我身上的优点他比较缺乏,如果两个人互相欣赏,可能彼此做人做事的能力就提升上去了。但是在那个当下,就是硬看着对方的不好;甚至于这种情绪、这种对立又讲给别人听,又造成更多人之间的成见、对立。这是对自己的修身,还有对团体是最大的伤害。

  首先,修养自己要先把对立放下,跟一切人不对立,没有成见。这一生能遇到的人都是有缘的人,是透过这个缘分怎么样尽一分道义,利益对方。所以当我们跟对方有不愉快的时候,你看这个人心里就烦、就不高兴,这是练功夫最好的时候。所以,「夫子论为仁,亦曰先难」。从最难的人下手,才能让我们的烦恼根源去掉,这就是格物。格物才能致知,这个烦恼不去掉,智慧开不起来。心不清净,想到这个人,想到那件事,就烦,怎么清净?孔子说知人是智慧,可是人不自知怎么知人?人不时时护好自己的清净心,智慧就透不出来。自己每一天在那里思考,就很多连续剧一直在演,连作梦都睡不好觉。大家有没有经验,连作梦都跟人家吵架的,还是跟人家打架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作梦也是很好勘验自己修养的时候。

  所以,「烦恼起于爱憎」,这个得连根拔起;「爱憎起于分别」。只要有爱憎的心,看人就看不清楚;不要说看人,看自己都看不清楚。自己已经被烦恼控制住了,还啧啧有声觉得自己理直气壮的,所以烦恼起于爱憎。而且爱憎一起来,不只当下烦恼,以后的烦恼更多。为什么?你宠爱一个人,你不是用理智爱护他,你一宠爱他,假如是孩子就恃宠而骄。他以后就对你大不敬,你会很埋怨,小时候对他这么好,现在对我这样,气到吐血都有。所以这个烦恼不是当前的烦恼,以后才是大烦恼。然后你憎恨这个人、讨厌这个人,你又跟他对立,又跟他结梁子,以后又不好见面,以后又互相会有一些摩擦冲突,这些烦恼更不能减少。所以人这一生首先要先提醒自己,不要跟任何人结怨;仁者无敌,不要跟人家结怨。烦恼起于爱憎,爱憎起于分别。

  「故《信心铭》云:但莫憎爱,洞然明白」。传统文化是内学,从心地上下功夫,把好恶的心在一切人事境缘、物质境缘当中放下。吃的、穿的什么都好,随缘都好,都感恩,不生爱憎。你这一生遇到的同事、人群,人人是好人,所做的事情,事事是好事,用欢喜的心去接受,逆来顺受。这个平就不会分别,比较能平等对待,爱憎的心就慢慢调伏了。确实是人人是好人,看我们的心态。我们刚刚讲到的,那个我看了最生气的也是好人,他是大好人。为什么?因为他出现,把我们最严重的习气看到了。看到了,这一天没有白过。为什么?发现自己的过失,叫开悟。所以这个人让我们开悟了,他是不是大好人?我们有时候一天察觉不到一个问题,这些人一出现,最严重的马上知道,他让我们不蹉跎光阴!所以他是监考老师,他来给我们发考卷,让我们自知、不自欺,他在帮我们提升自己。请问大家有没有看过考生打监考老师的?写不出来,上去,气死我了,气死我了。而我们对任何一个人生气就是打监考老师!每一个人都是来成就我们道德修养的,没有一个不是。监考老师有的长得高,有的长得胖,有的顺境来,有的逆境来,都是来成就我们的。真的,这是真相,我们用这样的心态面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6 08: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