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65|回复: 1

[其它] [传道法师]法句经讲记(三十)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6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而有智慧的仁者却能安守静默?因为他是那样的确定,确定自己,也确定自己所做的一切;因此,他能够安心、坚定地向既定的目标前行。
9.普爱贤友 哀加众生 
常行慈心 所适者安
行,音(形)heng5喜停切
适,音(式)sek4时激切
能「普」遍「爱」敬「贤」善的「友」朋,与其交游以增广阅历见闻,又能以「哀」愍悲济的心「加」诸一切「众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解决他们的烦恼苦痛,并且「常行慈心」来给予众生利益安乐,哪怕只是『慈眼视众生』,都可以让受者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慰藉。这样富有慈悲和智慧之人,他「所」到(「适」,至、到)之处,定能得到众人诚挚的拥戴,并且随处得「安」稳快乐。
※※※※※※※※
古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3,结交贤良的益友,对个人心胸、气度、识见的扩大,的确有十分重大的影响。我们一个人的思想、见地,受到自己种种主客观因素所囿,其实有限得很。但是一般人总习惯由经验法则出发,而以自身经历过的来忖度一切;不知我们亲自经历过的,其实少得可怜!倘若纯以自身经验来看世间,那是以管窥天(还以为天就那么大而已),与真实不免是有所差距的!
有一首打油诗还满能够指出经验法则的谬误的,它说:『一驼出游自在身,二驼相逢话前因,三驼见面哈哈笑,世上原来无直人!』这虽是藉身不直来反讽心不直(无意奚落身心障碍者),却也提供了一个警讯:如果我们所结交的朋友,都是与自己层次相同的,那我们的世界大概就这么大而已,我们的思惟也大概就固定在这个范围而已,想有所突破、创新,还是比较不容易的。
『无友不如己者』4,这似乎有点太过现实、目高于顶的感觉,还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5,比较符合佛法等视众生的态度。有志性相投的良师益友为侣,不管共同为理想或各自为理想而努力,都是有福的,相信能对彼此的一切,发挥加乘的效果。反之,与臭味相合的损友为伍,彼此作负面的切磋,恐怕也会对彼此的堕落,产生加乘的效果吧!情本的凡夫,真当慎择贤友,并且善加守护与贤友之间的交谊才是!
但这对一般凡夫而言,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常我们所谓的好朋友,都是和我谈得来,认同我、赞美我、包容我;我受了委屈,会挺我,为我抱不平,至少也是站在我这边的。然而,这终究是情啊!情,是可以不论是非对错的,它可能很温馨,不过更可能引我们往错误的方向走!修学佛法,至少要摆脱得这个情,而让我们的理智抬头,以智化情、以智导行。友朋之间做到以佛法来互相鼓励、互相警策,这才是真正值得彼此珍惜、爱敬的贤友啊!
10.仁儒不邪 安止无忧 
上天卫之 智者乐慈
儒,音(孺)ju5入渠切
乐,音【藕】ngau7义效切
有「仁」慈悲愍的心,又讲究学问修养的人(「儒」,意指讲究学问修养者),他的言行举止「不」会偏「邪」怪诞,更不会处处突显自己、标榜自己,来压抑别人。所以与他共事、共处的人,都能如沐春风,而不会感到被侵逼压迫,那末他所在之处,便得「安」心住「止」而「无」有「忧」恼。
所谓『自助、人助,自助、天助』,此处的『天』、「上天」,都是指自然的法则。说「仁儒不邪,安止无忧」的仁者,因为自身慈心悲行的感召,自然能得到众人的协助和「卫」护「之」,而成办他的事业。慈悲,不是滥同情,也不是滥施舍;真正的慈悲,来自正观缘起无我、无人的智慧,所以唯有智者,能善别众生的烦恼苦,而给予有效、适当的济助;唯有「智者」,能好「乐」遍行一切利他的「慈」悲行,而不引生自己的烦恼苦。
※※※※※※※※
一般人常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挂在嘴边,来作为损人利己的挡箭牌,意思是说:这世间,自私自利的大有人在,又不只我一个,是『自古皆然,非今为烈』的,所以自己的恶心恶行,也就在这样冠冕堂皇的借口下,名不正、言却顺地合理化了。
我的老师对这句话,可不是作这样解释的。他的『别解』说:此处所谓『天』与『地』,是指天经地义的自然法则。意思是说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人,是最不懂得为自己,也最不懂得爱惜自己的,所以终将众叛亲离,自然而然地趣向孤寂灭绝。因为人家再怎么笨,吃你的亏、上你的当,也是一次、两次吧!但是人家受骗、上当之后,就不愿意再和你这种人为伍了,所以终究自取灭亡!反观那些乐于为人牺牲奉献的人,眼前看来,似乎吃了亏、被占了便宜,而实际上,他是赢得了尊重和友谊,所以他才是真正善于为自己的。这个别解,颇值得我们深思!
11.昼夜念慈 心无狭伐 
不害众生 是行无仇
昼,音tiu3地救切
狭,音(克)khek4去激切
伐,音(乏)hoat4喜罚切
不论白「昼」黑「夜」,若我们都能时刻常「念」如何「慈」悲利他,内「心」上「无」复与他诤胜(「狭」,取胜之意)、攻「伐」他人的思惟,自然就「不」会在言词上刻薄众生、在行为上伤「害众生」。坚持如「是」身语意「行」的仁者,因为「无」有嫉妒、瞋害的心,所以所到之处都不会树立「仇」敌。
※※※※※※※※
凡夫是很喜欢互相较劲,又很难得服输的。你有钱,我要比你有钱;你有地位,我要比你有地位;你有权势,我要比你有权势;你有才华,我要比你更有才华。……从小到大,从自己到自己所有的一切,什么都要和人比,而且什么都要比人强!激发他碌碌终生的原动力,居然只是那些他为自己设定好的假想敌们,而就可以完全不问自己所比的一切是否有意义,是否值得!人的愚蠢,有时候真的是匪夷所思!
记得高雄兴隆净寺住持心淳法师,有一次讲了一个真实的事例,还满发人深省的。他说以前他们寺里有一位学法女,某天就当着他的面,嚷嚷着说要去学插花,他心想:学插花庄严道场,也是好事一件啊!没想到那位女众还『补充说明』地说:等我把插花学好了,就可以取代某人,让大家都来看我插花,都称赞我插得比她好!……心淳法师叹了一口气说:如果你学插花的目的,只是为了胜过别人,为了让别人都来称赞你、不称赞她,
 楼主| 发表于 2020-12-6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你也不要去学了!我们现在就可以称赞你比她好!
『因地不直,果招纡曲』6啊!我们做任何事,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都应当好好检点自己发心的动机啊!假使我们这样说、这样做,是为了把别人给比下去,是为了彰显自己而得到名闻利养,是为了一切一切偏邪不正当的动机,我宁愿大家选择不说、不做。而凡有所说、有所作为,就一定是发诸自己真心诚意地希望众生离苦得乐,希望不伤害到众生。慢慢学着将心中那狭伐诤胜的杂质给去除、净化,让自己所想、所讲、所做的一切都很单纯,只是单纯的为他、利他。『始而勉强,终而自然』,相信这样的自己,会一天天离圣道近些!(待续)
【注释】:
1.《论语.雍也第六》。
2.请参见《妙心杂志》97期(2007.1.1出刊)释品题。
3.《礼记.学记》。
4.《论语.学而第一》。
5.《论语.述而第七》。
6.《楞严经》卷六(大正19.132下)。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7 17: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