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7964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6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才能把佛法介绍给大众。由此可知,戒律的范围非常广大,有在经文裡的,有不在经上的,都应该知道。不可以因为经上没有,就不遵守,那不是一个持戒的人,不是一个守法的人。
尤其要知道,戒律的精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什麽是恶?什麽是善?佛法讲善恶的定义,最低限度,凡是能利益众生的,就是善;凡是利益自己的,就是恶。初学的人听前面一句会点头,没问题,听后面一句,就不甘心。对自己有好处的都是恶。对自己没有好处,我还做什麽?佛为什麽要这样说,要知道佛法的深义。佛法的目的是教我们明心见性,教我们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现在为什麽不认识?为什麽迷惑颠倒?佛说,因为有两大障碍使我们迷失了自性。
《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什麽是妄想?贪、瞋、痴、慢是妄想。什麽是执着?我执、法执是病根。起心动念都为我,增长我执。我执要是不破,不要说成不了佛...(净公上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讲记《佛说大乘无量寿》)
...根本烦恼归纳起来,只有一个「贪悭」。为什麽会有「瞋恚」?贪不到才瞋恚,贪到手了当然就不瞋恚。布施就是断贪悭的。所以,贪心最毒,没有比这个更毒了。布施波罗蜜就专门治这个最毒的烦恼。我们要怎麽修?自己要深深的去反省、去检点,我在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中,对那一桩事最贪爱。最贪爱的,毒最深,就从这裡下手。如果我对于财最贪爱,我就先把财布施出去;我对于名最贪爱,我就先把名放弃。所以,要针对自己的病根来对治才有效,这是治病。布施从那裡做起,要怎麽做?诸位知道这个原则,就晓得应该怎样来修学这个重要的法门。
第二「持戒」。持戒在修学过程中是基础。「戒、定、慧」三学,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可见得戒学的重要,但是布施又是修行的前方便。为什麽?没有布施,你心性裡的毒素没洗乾淨,戒律没法子修。必须把心洗乾淨,戒律就很容易受持。持戒就是守法,真正欢喜守法,乐意守法。譬如,贪财的念头非常勐烈,想尽方法,投机取巧去贪财,你叫他守法不要贪财,他怎麽办得到?必定破戒,必定不能受持。贪财这个念头断了,他当然不会贪赃枉法,这个戒就能守得住。由此可知,布施波罗蜜不能修,就决定不可能持戒,绝对不会守法,一定投机取巧。现在我们在报纸、在电视天天看到犯法的,那些人聪不聪明?很聪明,鑽法律的漏洞来求名闻利养。是什麽在作祟?贪心作祟。因为有贪心,所以没有法子守法,明知故犯。所以,要能捨、能放下,「戒、定、慧」三学才能修得好。
心不清淨怎能持戒?没有戒那来的定?没有定那来的智慧?这样,你才能体会到,「布施波罗蜜」是修行最重要的一个课题。一切放下,应无所住,一切要捨,捨得乾乾淨淨。身心清淨才是法器,才有资格学佛。修学从持戒学起,也就是从守法学起。佛家的戒律也通世间的法律,佛家的戒律都是与自性相应的,与无漏善相应的。世间的法律是属于有漏善,有漏善跟无漏善并没有妨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世出世间的善法皆要修,世出世间的恶皆要捨离。
佛法的根本戒是五戒十善。实在讲「五戒」是属于戒,「十善」是善,不是戒。十善裡有「不杀生、不偷盗」,五戒裡也有「不杀生、不偷盗」。五戒裡的不杀生、不...(净公上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讲记《佛说大乘无量寿》)
...便。为什麽?没有布施,你心性裡的毒素没洗乾淨,戒律没法子修。必须把心洗乾淨,戒律就很容易受持。持戒就是守法,真正欢喜守法,乐意守法。譬如,贪财的念头非常勐烈,想尽方法,投机取巧去贪财,你叫他守法不要贪财,他怎麽办得到?必定破戒,必定不能受持。贪财这个念头断了,他当然不会贪赃枉法,这个戒就能守得住。由此可知,布施波罗蜜不能修,就决定不可能持戒,绝对不会守法,一定投机取巧。现在我们在报纸、在电视天天看到犯法的,那些人聪不聪明?很聪明,鑽法律的漏洞来求名闻利养。是什麽在作祟?贪心作祟。因为有贪心,所以没有法子守法,明知故犯。所以,要能捨、能放下,「戒、定、慧」三学才能修得好。
心不清淨怎能持戒?没有戒那来的定?没有定那来的智慧?这样,你才能体会到,「布施波罗蜜」是修行最重要的一个课题。一切放下,应无所住,一切要捨,捨得乾乾淨淨。身心清淨才是法器,才有资格学佛。修学从持戒学起,也就是从守法学起。佛家的戒律也通世间的法律,佛家的戒律都是与自性相应的,与无漏善相应的。世间的法律是属于有漏善,有漏善跟无漏善并没有妨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世出世间的善法皆要修,世出世间的恶皆要捨离。
佛法的根本戒是五戒十善。实在讲「五戒」是属于戒,「十善」是善,不是戒。十善裡有「不杀生、不偷盗」,五戒裡也有「不杀生、不偷盗」。五戒裡的不杀生、不偷盗是属于戒,十善裡的不杀生、不偷盗是属于善,不一样的。破戒有罪,破十善是过失,不能相提并论的。因为戒通无漏法,戒能证无漏果,善只能生天,不能出三界,不能证无漏果,这个不相同。换句话说,名字是一样,事也差不多,但是用心不一样。一个是持戒的心,一个是修善的心,两者大不相同。持戒的目的是要出三界,修善的目的是想得善的果报,这是「善」与「戒」的差别。世间法只有善,没有戒。在《观经》三福裡,第一福是世间福报,裡面有「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它是断恶修善,没有戒。第二福是二乘福,声闻、缘觉才有戒律,「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因为他希求超越三界。这裡非常明显的看出来,戒跟善不一样,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
真...(净公上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讲记《佛说大乘无量寿》)
...戒那来的定?没有定那来的智慧?这样,你才能体会到,「布施波罗蜜」是修行最重要的一个课题。一切放下,应无所住,一切要捨,捨得乾乾淨淨。身心清淨才是法器,才有资格学佛。修学从持戒学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