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18|回复: 2

[其它话题] 净公上人讲众戒集第二一六卷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6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讲众戒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讲众戒集第二一六卷







...道」是成佛之道;「教」是教学。把成佛之道教给我们,目的是教我们永远脱离六道轮迴,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才是『惠以真实之利』,是给一切众生最真实的利益。最真实的利益,就是这部《无量寿经》,教我们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往生不退成佛的大道。

『难值难见』。「值」是遇到。你不容易遇到,也不容易见到。这是经上常讲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的机会非常的淼小,佛在经上这样说,而且说了很多遍,诸位同修都很熟悉。佛说的话是真的吗?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很冷静的想一想,我们天天打妄念,起心动念,我们的念头是善念多,还是恶念多?是善念有力量,还是恶念有力量?你从这裡观察、反省,就晓得了。善念是三善道之因,五戒十善生三善道;贪瞋痴慢生三恶道。我们一起念,那个念头多?贪念生饿鬼道;瞋恚生地狱道。一切善恶、真假、邪正都分不清楚,那就是愚痴。现在的人愚痴的多,邪正分不清楚,把邪法当作正法,把正法看作邪法,这是畜生道的业因。所以,我们起心动念到底是那一道的业因多,那一道的业因有力量,就晓得佛讲的话一点都不错。我们一天起几个善念,起几个恶念?《唯识论》裡讲:「善心所」只有十一个;「恶心所」有二十六个。换句话说,与生俱来的烦恼,恶就多过善。何况现在外面种种的诱惑,人不起恶念,不造恶,那是佛菩萨再来。不是佛菩萨再来,就做不到!

从这些地方去观察,相信佛讲的话真实不虚。这是说明人身为什麽难得。得到人身,我...(净公上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讲记《佛说大乘无量寿》)


...不是普通的觉悟,是究竟圆满彻底的觉悟。换句话说,就是教一切众生平等成佛。这个法门不可思议!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只有这个法门特别殊胜。我们在发起序裡看到放光现瑞的情形,使他的侍者阿难都觉得惊奇,从来没有见过。平等成佛的方法就是「信、愿、持名」,这是世尊乃至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广大圆满的「惠以众生真实之利」,显示念佛法门真正不可思议。我们能遇到,这是多大的福分!没有福的人遇不到。

莲池大师在《疏钞》裡也说,「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三祇」是三大阿僧祇劫。通常佛在一般经论上说,凡夫修行成佛要这麽长的时间。但是三大阿僧祇劫从什麽时候算起,是不是从我们受三皈五戒算起?不是的。你受三皈、五戒、菩萨戒,都不作数,要从证得小乘须陀洹果那一天算起。你没有证得初果,圆教没有证得初信位,都不算。实在讲,我们每一位同修过去生中,已经修行无量阿僧祇劫,到今天还没有成佛,还是这个样子,是什麽原因?皆因生生世世都没有证得初果。换句话说,凡遇考试,都不及格,年年留级,这很麻烦!虽然是在学,考试都不及格,全部不算。念佛法门就特别,它只要用一念,就是信、愿、持名,一向专念,我们这一生就成佛,就成就了,超越一般人修行三大阿僧祇劫。所以,这真的是难信之法,确实不容易让人相信。

「齐诸圣于片言」。「诸圣」是指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是指普通的圣人,不是小乘四果四向。讲的是大圣,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的大菩...(净公上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讲记《佛说大乘无量寿》)


...」;不认识真相是「迷」,迷惑颠倒。真相搞清楚,就称为大澈大悟。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他们知道事实真相,我们迷失了真相。不同的地方就在此。

我们迷得太久了!无始劫来一直到今天都在迷惑颠倒。要怎样才能觉悟?迷是迷自性,悟还是悟自性。别人能不能帮忙?老实说,帮不上忙。所谓「解铃还需繫铃人」,自己迷了,还得自己悟才行。佛虽然悟了,不能帮助我悟;菩萨觉悟了,也不能帮助我悟。佛菩萨能帮得上忙的,只是把前因后果说出来,这就是「理」。把觉悟的方法告诉我们,方法是他开悟的经验,把他的经验告诉我们,提供我们作参考。我们依他的经验、方法修学,也能像他们一样大澈大悟。这些理论,经上讲得很多。

方法就是「戒、定、慧」。这是决定没有办法改变的,若想用其他方法代替,绝不可能。戒是什麽?我在讲席中常常提示同修们,戒就是「守规矩」。能守规矩,心才能得定,心才定得住。不守规矩,心裡胡思乱想,七上八下,定不下来。戒是戒律。佛为我们制定的戒条是「根本戒」,一定要遵守。根本戒只有五条,在家、出家、男女老少只要学佛,一定要遵守的。五戒、菩萨戒、比丘戒都是以五戒作基础,所以五戒是根本戒。真正详细跟大家讲解五戒的机会不多;讲经的机会很多,大家常常能听到。

我讲经讲了三十三年,讲戒好像只有两次。一次讲《梵网经》,另外一次讲《在家律要》,裡面一部分是《璎珞戒》的戒本,就是在家同修所受的菩萨戒,六重二十八轻。为什麽讲戒的人少?说实在话,讲经津津有味、有说有笑!讲戒讲到自己没做到的地方,惭愧!讲不出来,不好意思讲,乾脆不讲了。不讲行吗?不行!因为要从这个地方学起。三皈依,我们讲得很多,讲得很详细。五戒也要细讲,每一条戒律,包括的范围非常深广。五戒,前四条:杀、盗、淫、妄是属于「性罪」。什麽是性罪?也就是盖覆自己的本性,使本性的光明、德用不能现前,原因是这四大障碍。酒是「遮戒」,不是性戒。本身没有罪,是你喝醉犯了前面四条戒才有罪,不犯前面四条戒,
 楼主| 发表于 2020-12-6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则没有罪。佛家把酒列入根本大戒,是因为酒醉之后迷惑颠倒,自己不能控制,决定破戒。所以,戒酒是防患,本身没有过失。前面四条,受戒,犯了是有罪的;...(净公上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讲记《佛说大乘无量寿》)


...定、慧」。这是决定没有办法改变的,若想用其他方法代替,绝不可能。戒是什麽?我在讲席中常常提示同修们,戒就是「守规矩」。能守规矩,心才能得定,心才定得住。不守规矩,心裡胡思乱想,七上八下,定不下来。戒是戒律。佛为我们制定的戒条是「根本戒」,一定要遵守。根本戒只有五条,在家、出家、男女老少只要学佛,一定要遵守的。五戒、菩萨戒、比丘戒都是以五戒作基础,所以五戒是根本戒。真正详细跟大家讲解五戒的机会不多;讲经的机会很多,大家常常能听到。

我讲经讲了三十三年,讲戒好像只有两次。一次讲《梵网经》,另外一次讲《在家律要》,裡面一部分是《璎珞戒》的戒本,就是在家同修所受的菩萨戒,六重二十八轻。为什麽讲戒的人少?说实在话,讲经津津有味、有说有笑!讲戒讲到自己没做到的地方,惭愧!讲不出来,不好意思讲,乾脆不讲了。不讲行吗?不行!因为要从这个地方学起。三皈依,我们讲得很多,讲得很详细。五戒也要细讲,每一条戒律,包括的范围非常深广。五戒,前四条:杀、盗、淫、妄是属于「性罪」。什麽是性罪?也就是盖覆自己的本性,使本性的光明、德用不能现前,原因是这四大障碍。酒是「遮戒」,不是性戒。本身没有罪,是你喝醉犯了前面四条戒才有罪,不犯前面四条戒,则没有罪。佛家把酒列入根本大戒,是因为酒醉之后迷惑颠倒,自己不能控制,决定破戒。所以,戒酒是防患,本身没有过失。前面四条,受戒,犯了是有罪的;不受戒,犯了还是有罪的。不能说,不受戒犯了就没罪,没这个道理。受不受戒,犯了都有罪。

第一是不杀生。不杀生包括不杀所有一切动物,这是培养自己的慈悲心、清淨心,因为杀害生命,就具足贪、瞋、痴三毒。譬如杀猪、杀羊、杀鸡、杀鸭,是不是瞋恨心?不是的。跟牠无冤无仇,不是因瞋恨杀牠,是要吃牠的肉,是贪心而杀的,所以贪也犯杀戒,喜欢到极处就要把牠吃掉。贪与瞋都带着愚痴,愚痴是煳涂。他要是真正明白事实真相,贪心也没有,瞋恨心也没有。不但杀生,杀、盗、淫、妄四条戒,都是以贪、瞋、痴为根本。贪、瞋、痴是「三毒烦恼」,所有的恶业都是从这裡发生的。所以,不但不杀生,连恼害众生,菩萨都不会做。换句话说,使众生生烦恼,...(净公上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讲记《佛说大乘无量寿》)


...实在话,讲经津津有味、有说有笑!讲戒讲到自己没做到的地方,惭愧!讲不出来,不好意思讲,乾脆不讲了。不讲行吗?不行!因为要从这个地方学起。三皈依,我们讲得很多,讲得很详细。五戒也要细讲,每一条戒律,包括的范围非常深广。五戒,前四条:杀、盗、淫、妄是属于「性罪」。什麽是性罪?也就是盖覆自己的本性,使本性的光明、德用不能现前,原因是这四大障碍。酒是「遮戒」,不是性戒。本身没有罪,是你喝醉犯了前面四条戒才有罪,不犯前面四条戒,则没有罪。佛家把酒列入根本大戒,是因为酒醉之后迷惑颠倒,自己不能控制,决定破戒。所以,戒酒是防患,本身没有过失。前面四条,受戒,犯了是有罪的;不受戒,犯了还是有罪的。不能说,不受戒犯了就没罪,没这个道理。受不受戒,犯了都有罪。

第一是不杀生。不杀生包括不杀所有一切动物,这是培养自己的慈悲心、清淨心,因为杀害生命,就具足贪、瞋、痴三毒。譬如杀猪、杀羊、杀鸡、杀鸭,是不是瞋恨心?不是的。跟牠无冤无仇,不是因瞋恨杀牠,是要吃牠的肉,是贪心而杀的,所以贪也犯杀戒,喜欢到极处就要把牠吃掉。贪与瞋都带着愚痴,愚痴是煳涂。他要是真正明白事实真相,贪心也没有,瞋恨心也没有。不但杀生,杀、盗、淫、妄四条戒,都是以贪、瞋、痴为根本。贪、瞋、痴是「三毒烦恼」,所有的恶业都是从这裡发生的。所以,不但不杀生,连恼害众生,菩萨都不会做。换句话说,使众生生烦恼,都是菩萨的过失,绝对不可以。众生喜欢菩萨,菩萨为他讲经说法;众生不喜欢菩萨,菩萨就悄悄的离开。为什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菩萨度众生不急在一时,机缘没有成熟,反而增长他的罪业,不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一定等他善根、福德成熟,菩萨示现为他作圆满的增上缘,三个条件就具足了。所以,菩萨出现是慈悲,不出现也是慈悲。菩萨心清淨、平等。

戒律有三大类,律仪戒是佛制定的,有经文依据。饶益有情戒,只要对众生有利益的,能保障社会大众安全的,像国家法律、一切规...(净公上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讲记《佛说大乘无量寿》)


...吃掉。贪与瞋都带着愚痴,愚痴是煳涂。他要是真正明白事实真相,贪心也没有,瞋恨心也没有。不但杀生,杀、盗、淫、妄四条戒,都是以贪、瞋、痴为根本。贪、瞋、痴是「三毒烦恼」,所有的恶业都是从这裡发生的。所以,不但不杀生,连恼害众生,菩萨都不会做。换句话说,使众生生烦恼,都是菩萨的过失,绝对不可以。众生喜欢菩萨,菩萨为他讲经说法;众生不喜欢菩萨,菩萨就悄悄的离开。为什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菩萨度众生不急在一时,机缘没有成熟,反而增长他的罪业,不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一定等他善根、福德成熟,菩萨示现为他作圆满的增上缘,三个条件就具足了。所以,菩萨出现是慈悲,不出现也是慈悲。菩萨心清淨、平等。

戒律有三大类,律仪戒是佛制定的,有经文依据。饶益有情戒,只要对众生有利益的,能保障社会大众安全的,像国家法律、一切规章、风俗习惯、道德观念,这是佛经裡没有的,我们都要遵守。这些法律,每个时代不同,每个地区也不同。台湾的法律跟美国的法律不一样。到那个地区,就要遵守当地的法令规章,遵守当地的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才能跟人家和睦相处,
 楼主| 发表于 2020-12-6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才能把佛法介绍给大众。由此可知,戒律的范围非常广大,有在经文裡的,有不在经上的,都应该知道。不可以因为经上没有,就不遵守,那不是一个持戒的人,不是一个守法的人。

尤其要知道,戒律的精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什麽是恶?什麽是善?佛法讲善恶的定义,最低限度,凡是能利益众生的,就是善;凡是利益自己的,就是恶。初学的人听前面一句会点头,没问题,听后面一句,就不甘心。对自己有好处的都是恶。对自己没有好处,我还做什麽?佛为什麽要这样说,要知道佛法的深义。佛法的目的是教我们明心见性,教我们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现在为什麽不认识?为什麽迷惑颠倒?佛说,因为有两大障碍使我们迷失了自性。

《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什麽是妄想?贪、瞋、痴、慢是妄想。什麽是执着?我执、法执是病根。起心动念都为我,增长我执。我执要是不破,不要说成不了佛...(净公上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讲记《佛说大乘无量寿》)


...根本烦恼归纳起来,只有一个「贪悭」。为什麽会有「瞋恚」?贪不到才瞋恚,贪到手了当然就不瞋恚。布施就是断贪悭的。所以,贪心最毒,没有比这个更毒了。布施波罗蜜就专门治这个最毒的烦恼。我们要怎麽修?自己要深深的去反省、去检点,我在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中,对那一桩事最贪爱。最贪爱的,毒最深,就从这裡下手。如果我对于财最贪爱,我就先把财布施出去;我对于名最贪爱,我就先把名放弃。所以,要针对自己的病根来对治才有效,这是治病。布施从那裡做起,要怎麽做?诸位知道这个原则,就晓得应该怎样来修学这个重要的法门。

第二「持戒」。持戒在修学过程中是基础。「戒、定、慧」三学,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可见得戒学的重要,但是布施又是修行的前方便。为什麽?没有布施,你心性裡的毒素没洗乾淨,戒律没法子修。必须把心洗乾淨,戒律就很容易受持。持戒就是守法,真正欢喜守法,乐意守法。譬如,贪财的念头非常勐烈,想尽方法,投机取巧去贪财,你叫他守法不要贪财,他怎麽办得到?必定破戒,必定不能受持。贪财这个念头断了,他当然不会贪赃枉法,这个戒就能守得住。由此可知,布施波罗蜜不能修,就决定不可能持戒,绝对不会守法,一定投机取巧。现在我们在报纸、在电视天天看到犯法的,那些人聪不聪明?很聪明,鑽法律的漏洞来求名闻利养。是什麽在作祟?贪心作祟。因为有贪心,所以没有法子守法,明知故犯。所以,要能捨、能放下,「戒、定、慧」三学才能修得好。

心不清淨怎能持戒?没有戒那来的定?没有定那来的智慧?这样,你才能体会到,「布施波罗蜜」是修行最重要的一个课题。一切放下,应无所住,一切要捨,捨得乾乾淨淨。身心清淨才是法器,才有资格学佛。修学从持戒学起,也就是从守法学起。佛家的戒律也通世间的法律,佛家的戒律都是与自性相应的,与无漏善相应的。世间的法律是属于有漏善,有漏善跟无漏善并没有妨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世出世间的善法皆要修,世出世间的恶皆要捨离。

佛法的根本戒是五戒十善。实在讲「五戒」是属于戒,「十善」是善,不是戒。十善裡有「不杀生、不偷盗」,五戒裡也有「不杀生、不偷盗」。五戒裡的不杀生、不...(净公上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讲记《佛说大乘无量寿》)


...便。为什麽?没有布施,你心性裡的毒素没洗乾淨,戒律没法子修。必须把心洗乾淨,戒律就很容易受持。持戒就是守法,真正欢喜守法,乐意守法。譬如,贪财的念头非常勐烈,想尽方法,投机取巧去贪财,你叫他守法不要贪财,他怎麽办得到?必定破戒,必定不能受持。贪财这个念头断了,他当然不会贪赃枉法,这个戒就能守得住。由此可知,布施波罗蜜不能修,就决定不可能持戒,绝对不会守法,一定投机取巧。现在我们在报纸、在电视天天看到犯法的,那些人聪不聪明?很聪明,鑽法律的漏洞来求名闻利养。是什麽在作祟?贪心作祟。因为有贪心,所以没有法子守法,明知故犯。所以,要能捨、能放下,「戒、定、慧」三学才能修得好。

心不清淨怎能持戒?没有戒那来的定?没有定那来的智慧?这样,你才能体会到,「布施波罗蜜」是修行最重要的一个课题。一切放下,应无所住,一切要捨,捨得乾乾淨淨。身心清淨才是法器,才有资格学佛。修学从持戒学起,也就是从守法学起。佛家的戒律也通世间的法律,佛家的戒律都是与自性相应的,与无漏善相应的。世间的法律是属于有漏善,有漏善跟无漏善并没有妨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世出世间的善法皆要修,世出世间的恶皆要捨离。

佛法的根本戒是五戒十善。实在讲「五戒」是属于戒,「十善」是善,不是戒。十善裡有「不杀生、不偷盗」,五戒裡也有「不杀生、不偷盗」。五戒裡的不杀生、不偷盗是属于戒,十善裡的不杀生、不偷盗是属于善,不一样的。破戒有罪,破十善是过失,不能相提并论的。因为戒通无漏法,戒能证无漏果,善只能生天,不能出三界,不能证无漏果,这个不相同。换句话说,名字是一样,事也差不多,但是用心不一样。一个是持戒的心,一个是修善的心,两者大不相同。持戒的目的是要出三界,修善的目的是想得善的果报,这是「善」与「戒」的差别。世间法只有善,没有戒。在《观经》三福裡,第一福是世间福报,裡面有「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它是断恶修善,没有戒。第二福是二乘福,声闻、缘觉才有戒律,「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因为他希求超越三界。这裡非常明显的看出来,戒跟善不一样,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

真...(净公上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讲记《佛说大乘无量寿》)


...戒那来的定?没有定那来的智慧?这样,你才能体会到,「布施波罗蜜」是修行最重要的一个课题。一切放下,应无所住,一切要捨,捨得乾乾淨淨。身心清淨才是法器,才有资格学佛。修学从持戒学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7 17: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