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039|回复: 0

[观世音菩萨] 人间天:三研《普门品》【177】∣激活恭敬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7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简单解释一下“一时”。
古印度的“一时”应该是多长时间呢?
“劫”是佛教里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名词,“劫”有一个解释叫做大时,也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段。
古印度把一天分为六个时间段:早、中、晚、初夜、中夜、后夜,这六个时,按现在的一天24小时计算,一时对应现在的4个小时。
严格来说,这句经文就不是我们理解得那么简单了:
一称念菩萨圣号,哪怕就念两句,也等于另一个人尽形寿四事供养62亿恒河沙菩萨的福德!
佛教里形容时间短的名词很多,比如弹指、一瞬、一刹那,这都是形容非常短的意思,一时肯定不在很短的范围内,但是也不算长,所以用了这个乃至。
乃至就是哪怕的意思,如十念必接里是乃至十念,哪怕就十念,这已经是很少的意思了。
哪怕我们一时对观音菩萨礼拜供养,就得了最低的福不唐捐,也得了正等如尽形寿供养62亿恒河沙菩萨之福,正等尽形寿供养62恒河法王子菩萨之利,正等供养10万亿如来佛陀之利,也可以正等供养62亿恒河沙如来功德。

普门品》提到的心态门槛是恭敬,我们能激活恭敬心,就可以把《普门品》里列举的诸多诵念菩萨的利益拿到。
《耳根圆通》里没提到心态门槛,也没有提到如何称念,只是说你称念就可以,但一定有门槛,只不过是没在附近的文字上表述。
《十一面观音神咒经》里,虽然没有表述心态门槛,但是前文提到“菩萨的名字难可得闻”,也依然是珍重、恭敬、稀有之意。
《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里强调了功德,也强调了“是故汝等勿生疑惑,常应供养,但常称名号!”等于供养62亿恒河沙如来的功德。
把这四部经文对应的内容做一个对比,发现门槛是有不同,提到的所获福利不同。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越至诚、越清净、越恒常、越信受,所获得的对等福德利益就会更多,这就应了古德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十分诚敬就不再限制于诚敬二字了,难得、难逢、稀有、珍贵,供养赞叹等等也都可以从诚敬度的不同而有差别。

古人说:“廉者不食嗟来之食”,“嗟”就是很不客气的意思:唉、嘿。
虽然嗟来之食也是可以算做施舍,可能也有怜悯心,但没有恭敬心,就会让人不愉快。
就像以前我帮助某同修为某困难地区发捐助的衣服,但是通电话后,对方说为了防疫传染病等情况,需要把衣服清洗干净,并且不接受内衣捐赠,这个理由我觉得可以理解,但是那位发起的同修就非常不愉快,因为几大包的衣服打包完毕,就准备发送了,想再去遴选和清洗,这已经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事情了,随后他说了一句我很难接受的话:“要饭的还嫌饭馊!”
就如《地藏经-布施功德较量品》里强调:
如果国王大姓们可以对最贫苦困难的人下心含笑、软言安慰、亲手布施。
对国王这类人说要恭敬贫民,这很难理解,但是如此注解就正是恭敬之意。

经文里提到勿生疑惑心,要恒常地诵念,这个常字在古印度是恒常的意思,对应常的就是无常了,我们能恒常地称念菩萨圣号,就不应该是念得很无常、念得很反复、念得稀碎。
现在也不特意强调这个常,因为大家时间很紧张,一天的事情又很多,能抽出一段时间念经也很不容易。
要想达到恒常诵念,如果这个标准一直刚性地悬在心里,就等于直接给我们一个否定信息:你虽然念了,但是没得到供养62亿恒河沙如来的功德!
因为没做到基础标准,当然就得不到对应的效果,很多人也在念,可是没去着力于解决心态、门槛等基础障碍问题,导致这个念的行为虽然形成,却只能得到最低的福不唐捐的保障。
这个情况的出现,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地狱门前僧道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1 17: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