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99|回复: 2

[其它] 佛说众苦诸经集第一五一卷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5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由意炽盛。自大为苦。无尊卑意。朋友为苦。心不分离故。爱最为苦。味着无厌。贪嫉为苦。心不开解。无戒为苦。由变悔故。所见为苦。不见真谛故。然有一切结自色为苦。无所恃怙为苦。求果报苦。诸树草木及四大所成。共相系着起诸因缘。内四大苦若干变怪。诸阴持苦由自然故。诸入为苦。所依不离。境界为苦。招致外色。苦痛为苦。烧形体故。乐痛为苦由苦而生。无苦无乐为苦。由境界生。想最为苦。由众生有行。识最为苦。缘彼而生。老则为诸根羸劣。病最为苦。四大不随。死最为苦。更受异形。怨憎会为苦。共亲近心。所欲不...(第1345部~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五卷)


...此苦相生为长苦。无所堪任长为业苦。当筋力成办。有所悕望苦意无厌足。欲有所求不获为苦。不充悕望所护为苦。起若干方便欲使不失以护。渐渐磨灭为苦。若干众恼悉至。已得度彼岸。难有内外人共诤苦。亲族钱财皆散。忆彼难忘苦。不离爱欲。诸结使苦。欲最为苦。以未灭故。嗔恚为苦。罪行不灭故。痴最为苦。无照明故。憍慢为苦。由意炽盛。自大为苦。无尊卑意。朋友为苦。心不分离故。爱最为苦。味着无厌。贪嫉为苦。心不开解。无戒为苦。由变悔故。所见为苦。不见真谛故。然有一切结自色为苦。无所恃怙为苦。求果报苦。诸树草木及四大所成。共相系着起诸因缘。内四大苦若干变怪。诸阴持苦由自然故。诸入为苦。所依不离。境界为苦。招致外色。苦痛为苦。烧形体故。乐痛为苦由苦而生。无苦无乐为苦。由境界生。想最为苦。由众生有行。识最为苦。缘彼而生。老则为诸根羸劣。病最为苦。四大不随。死最为苦。更受异形。怨憎会为苦。共亲近心。所欲不得此最为苦。亦甚苦。取要言之。五盛阴苦常负重担于彼所趣处。地狱为苦烧炙身形。畜生为苦。各相食啖。饿鬼为苦饥渴逼形。人身为苦种种非行。天为苦福尽必落。随彼界堕三恶趣。欲界为苦爱欲缠络。色界无色界亦无有智。皆悉为苦。如是为三苦逼皆悉摄持。尔时以身意行故。或以一行而造苦。所造行皆悉为苦。如是众苦无有休息因缘不尽。当觉知色如是。愚者之所为。然须陀洹究尽其源。斯陀含少有不尽毛发之余。阿那含当除。至阿罗汉永尽无余。为世现照明。...(第1345部~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五卷)


...为苦。不见真谛故。然有一切结自色为苦。无所恃怙为苦。求果报苦。诸树草木及四大所成。共相系着起诸因缘。内四大苦若干变怪。诸阴持苦由自然故。诸入为苦。所依不离。境界为苦。招致外色。苦痛为苦。烧形体故。乐痛为苦由苦而生。无苦无乐为苦。由境界生。想最为苦。由众生有行。识最为苦。缘彼而生。老则为诸根羸劣。病最为苦。四大不随。死最为苦。更受异形。怨憎会为苦。共亲近心。所欲不得此最为苦。亦甚苦。取要言之。五盛阴苦常负重担于彼所趣处。地狱为苦烧炙身形。畜生为苦。各相食啖。饿鬼为苦饥渴逼形。人身为苦种种非行。天为苦福尽必落。随彼界堕三恶趣。欲界为苦爱欲缠络。色界无色界亦无有智。皆悉为苦。如是为三苦逼皆悉摄持。尔时以身意行故。或以一行而造苦。所造行皆悉为苦。如是众苦无有休息因缘不尽。当觉知色如是。愚者之所为。然须陀洹究尽其源。斯陀含少有不尽毛发之余。阿那含当除。至阿罗汉永尽无余。为世现照明。尔时世尊三耶三佛。为众生类作大覆护。便说此偈。  
  无数百众行  常造苦恼业
  以怀此色难  现在有此证
  彼实是无常  解本皆悉空
  自然法所立  常当自觉知  
  是时云何复生此苦。所谓自相境界。五根具足。若彼自相境界相应知回转。是故极清净。...(第1345部~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五卷)


...。饿鬼为苦饥渴逼形。人身为苦种种非行。天为苦福尽必落。随彼界堕三恶趣。欲界为苦爱欲缠络。色界无色界亦无有智。皆悉为苦。如是为三苦逼皆悉摄持。尔时以身意行故。或以一行而造苦。所造行皆悉为苦。如是众苦无有休息因缘不尽。当觉知色如是。愚者之所为。然须陀洹究尽其源。斯陀含少有不尽毛发之余。阿那含当除。至阿罗汉永尽无余。为世现照明。尔时世尊三耶三佛。为众生类作大覆护。便说此偈。  
  无数百众行  常造苦恼业
  以怀此色难  现在有此证
  彼实是无常  解本皆悉空
  自然法所立  常当自觉知  
  是时云何复生此苦。所谓自相境界。五根具足。若彼自相境界相应知回转。是故极清净。愚者所不觉。不与智慧相应。复有利根。愚者谓之盲冥。世尊与诸声闻本所造行。智慧善根自相合会相如所修。苦贤圣谛皆悉观察。云何当观此生死苦。知有苦贤圣谛悉无常牢持而不舍。皆悉同一起如是心。于苦而观苦。彼最为妙。于苦观空最初微妙等度彼处。苦观空时彼皆是分散之法。自然观察如是。于苦观无我。彼智信所成。最初有是顶法善长益。数数求方便等智功德无所悕望。三昧林不缺漏。外尘永尽亦无所著。以想思惟故除去尘埃。一切境界苦无所败坏。除去有爱亦无所畏亦无暴乱。颜色和悦自观境界。于彼现光于三世起大灯明。欲害彼结拔济恶趣。为彼众故无彼此心亦不懈怠。得甘露味分别彼章。等度生死故流转四境界。欲照明彼众生故。勤行苦行周穷一...(第1345部~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五卷)


...业
  以怀此色难  现在有此证
  彼实是无常  解本皆悉空
  自然法所立  常当自觉知  
  是时云何复生此苦。所谓自相境界。五根具足。若彼自相境界相应知回转。是故极清净。愚者所不觉。不与智慧相应。复有利根。愚者谓之盲冥。世尊与诸声闻本所造行。智慧善根自相合会相如所修。苦贤圣谛皆悉观察。云何当观此生死苦。知有苦贤圣谛悉无常牢持而不舍。皆悉同一起如是心。于苦而观苦。彼最为妙。于苦观空最初微妙等度彼处。苦观空时彼皆是分散之法。自然观察如是。于苦观无我。彼智信所成。最初有是顶法善长益。数数求方便等智功德无所悕望。三昧林不缺漏。外尘永尽亦无所著。以想思惟故除去尘埃。一切境界苦无所败坏。除去有爱亦无所畏亦无暴乱。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5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颜色和悦自观境界。于彼现光于三世起大灯明。欲害彼结拔济恶趣。为彼众故无彼此心亦不懈怠。得甘露味分别彼章。等度生死故流转四境界。欲照明彼众生故。勤行苦行周穷一切。亦无处所亦无颠倒。除去颠倒者甚深难可测。于是便说此偈。  
  若明有苦时  清净无量念
  无味极鲜明  人之所叹誉
  彼如是之智  音响相娱乐
  观佛十种力  护世众生类
  如有见禁戒  如来所长益
  执志如金刚  分别一切空
  若拔爱根本  亦无众苦恼
  当拜手息心  最胜无有比  
  当云何观察世尊。所谓有如是无漏智慧。彼观道场处所...(第1345部~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五卷)


...苦观无我。彼智信所成。最初有是顶法善长益。数数求方便等智功德无所悕望。三昧林不缺漏。外尘永尽亦无所著。以想思惟故除去尘埃。一切境界苦无所败坏。除去有爱亦无所畏亦无暴乱。颜色和悦自观境界。于彼现光于三世起大灯明。欲害彼结拔济恶趣。为彼众故无彼此心亦不懈怠。得甘露味分别彼章。等度生死故流转四境界。欲照明彼众生故。勤行苦行周穷一切。亦无处所亦无颠倒。除去颠倒者甚深难可测。于是便说此偈。  
  若明有苦时  清净无量念
  无味极鲜明  人之所叹誉
  彼如是之智  音响相娱乐
  观佛十种力  护世众生类
  如有见禁戒  如来所长益
  执志如金刚  分别一切空
  若拔爱根本  亦无众苦恼
  当拜手息心  最胜无有比  
  当云何观察世尊。所谓有如是无漏智慧。彼观道场处所亦见力势。为世故观世光明。于其中间所修苦行皆悉观察。彼。彼众生观慈悲心。欲使安隐彼无量勤苦。观如是苦行于异境界而自观察。于大众中观如来说微妙法。令分布义观其握法。若法眼清净亦观彼法身无有众生想。若复作是观。亦不言禁戒。曾闻尊者名优波斯。有弟子名钵摩迦。往诣摩鋀罗境界于彼止宿。彼到时着衣持钵。广说如契经。人未曾见不解彼威仪。便入淫女村中。彼淫女见此比丘。年少端正身无尘埃。见怀欢喜欲意炽盛。时彼比丘便入淫舍。观如是结使不欲造结。如是秽解脱法...(第1345部~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五卷)


...化比丘即说偈言。  
  欲我知汝本  意以思想生
  我不思想汝  则汝而不有
  心可则为欲  何必独五欲
  速可绝五欲  是乃为勇力
  无欲无所畏  恬惔无忧患
  欲除使结解  是为长出渊  
  佛说偈已现其光相。比丘见之惭愧悔过。五体投地为佛作礼。重为说法。欣然得解便得罗汉。一人行还见伴颜姿欣悦于常。即问其伴独何如斯。即如事说佛之大慈愍度如此。蒙世尊恩得免众苦。于是比丘重为说偈言。  
  昼夜念嗜欲  意走不念休
  见女欲污露  想灭则无忧  
  其伴比丘闻此偈已便自思惟。断欲灭想即得法眼。  
利养品第三十三  
  昔佛将诸弟子。至俱昙弥国美音精舍为诸天人神龙说法。时彼国王名曰优填。有大夫人执行仁爱显誉清洁。王珍其操每私恭敬。闻佛来化严驾共出。往至佛所为佛作礼却坐常位。佛为国王及夫人婇女说无常苦空。人所由生合会别离怨憎会苦。由福生天由恶入渊。国王夫人欢欣信解。各受五戒为清信士女。礼佛辞退还入宫中。时有婆罗门。名曰吉星。生一好女世间少比。至年十六无能诃者。悬金千两积九十日。募索智者有能诃此女为不端正者。以金与之无敢应者。女以长大应当嫁处念当与谁。若有端正如我女者以女与之。听闻沙门瞿昙释迦之种。姿容金色世所希有。当以此女往配与之。即便将至佛所为佛作礼。白佛言。我女好洁世间无双。年大应嫁世无匹偶。瞿昙端正可以为双。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5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故远将来...(第1346部~法句譬喻经四卷)


... 如得于佛等
  善心于有情  此心何不受
  将护于有情  后当得成佛
  见感尊重称  此善何不见
  无病复端严  快乐而长命
  富贵作轮王  斯皆从忍得  
菩提心精进波罗蜜多品第五  
  智者行忍辱  菩提住精进
  懈怠远离福  如离于风行
  精进力何解  彼要分别说
  懈怠不精进  如毒宜自观
  贪味于睡眠  谓快乐无事
  轮回苦可嫌  而从懈怠生
  烦恼之舍宅  懈怠力牵入
  已到无常门  云何今不知
  精进为自他  此行汝不见
  懈怠复睡眠  此如屠肆牛
  若此而不见  一切道皆断
  彼既无所得  云何乐睡眠
  若得于威仪  无常而忽至
  施为不可及  何以住懈怠
  精进而不修  安然若精进
  忽然趣无常  思惟而苦苦
  见彼焰魔门  苦恼复情急
  刹那而泪下  眷属不能救
  听闻地狱声  自念业热恼
  身住不净处  惊怖不能极
  地狱苦极恶  恶业何复作
  如鱼鼎中活  彼得如是怖
  地狱业作已  乃受汤火苦
  身糜烂苦恼  如何得清净
  魔王多苦人  捉人送无常
  无常苦可畏  此见懈怠果
  愚迷着睡眠  此过而不劣
  入于大苦河  复不得人身
  除乐最上法...(第1347部~菩提行经四卷)


... 此行汝不见
  懈怠复睡眠  此如屠肆牛
  若此而不见  一切道皆断
  彼既无所得  云何乐睡眠
  若得于威仪  无常而忽至
  施为不可及  何以住懈怠
  精进而不修  安然若精进
  忽然趣无常  思惟而苦苦
  见彼焰魔门  苦恼复情急
  刹那而泪下  眷属不能救
  听闻地狱声  自念业热恼
  身住不净处  惊怖不能极
  地狱苦极恶  恶业何复作
  如鱼鼎中活  彼得如是怖
  地狱业作已  乃受汤火苦
  身糜烂苦恼  如何得清净
  魔王多苦人  捉人送无常
  无常苦可畏  此见懈怠果
  愚迷着睡眠  此过而不劣
  入于大苦河  复不得人身
  除乐最上法  无边乐种子
  懈怠并戏笑  苦因汝何乐
  见负嗔力多  知彼自精进
  自他各所行  如自他平等
  我何得菩提  而无分别作
  以如来真实  实言正解脱
  彼蚊蚋虻蝇  及虫虾蚬等
  若获精进力  亦当得菩提
  彼我何生人  能知利不利
  恒知诸精进  何不得菩提
  或舍于手足  于此而生怖
  愚迷违师教  此利彼不知
  断坏及烧煮  无边皆拔出
  无数俱胝劫...(第1347部~菩提行经四卷)


...  垢腻之所持  恶性身裸露
  狂乱自痴迷  欲用行大地
  复持诸器仗  一心待自杀
  寒林枯骨形  见乃发恶声
  聚落枯骨动  迷人返爱乐
  不净乃如是  此苦为彼爱
  如彼那落中  无苦痛不受
  少年贪受乐  不求胜善力
  少年如不求  老至欲何作
  如彼日将落  为作困不就
  复如鹿兽群  至夜空还去
  锡杖钵随行  在路而困苦
  如犊随母行  无所畏亦尔
  若自为欲迷  自卖为仆从
  彼不得自在  亦复随业牵
  如女产林野  如战命难保
  迷者为欲诳  恃我感奴仆
  断欲者心净  于苦能审察
  见彼欲火烧  复若毒枪刺
  迷人求欲境  喜获妄守护
  无利事无边  清净皆破坏
  世间虚幻财  愚人忙忙贪
  轮回往来苦  解脱于何时
  如是贪欲味  欲者受不少
  喻牛牵重车  至彼口无草
  欲味与无草  见者人难得
  见已破知非  刹那觉希有
  而身为作此  一切时疲倦
  胜定业不修  必当堕地狱
  彼百俱胝劫  分受困不觉
  彼行大苦苦  不为求菩提
  无器仗毒火  无山崖冤等
  离欲者若此  说离地狱苦
  远离如是欲  生爱乐分别
  爱乐...(第1347部~菩提行经四卷)


...复若毒枪刺
  迷人求欲境  喜获妄守护
  无利事无边  清净皆破坏
  世间虚幻财  愚人忙忙贪
  轮回往来苦  解脱于何时
  如是贪欲味  欲者受不少
  喻牛牵重车  至彼口无草
  欲味与无草  见者人难得
  见已破知非  刹那觉希有
  而身为作此  一切时疲倦
  胜定业不修  必当堕地狱
  彼百俱胝劫  分受困不觉
  彼行大苦苦  不为求菩提
  无器仗毒火  无山崖冤等
  离欲者若此  说离地狱苦
  远离如是欲  生爱乐分别
  爱乐非空处  而诤善林地
  善财月光明  白檀凉香洁
  广宝楼阁间  行住甚适悦
  善林声不闹  清净风长扇
  彼处而寂静  思惟心爽利
  若处何可亲  空舍岩树下
  舍爱离烦恼  自在护根识
  是处主宰无  自在随行住
  欢喜爱快乐  何推帝释天
  观功德智慧  如是等诸法
  复正菩提心  消除...(第1347部~菩提行经四卷)


...有乞者终不言无。今在此止悉不持来。何处当得以相副称。所以迟疑思是事耳。婆罗门言。我今衰老气力空竭。从远方来乞求所须。汝从本来凡见乞者。曾不发言我无所有。今日何故发如是言。大仙。若能怜愍给施二奴我当还国。若不能者我必此死。尔时王子即作是念。我今当作何等方便发遣此人。尔时二子近在不远山中遨戏。复作是念。我今当为一切众生作不空因缘。即唤其子。子既至已。菩萨抱之。复作是念。我今二子生长深宫。身体柔软未经寒苦。如何一旦违离父母为他僮仆。复作是念。我今何缘计如是事。若不修行难行苦行。何缘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因缘我当行之。愿以此行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不舍此所爱二子。不求生天人中果报。转轮圣王帝释梵四天王。愿此功德悉与众生成无上道。尔时菩萨手执二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30 07: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