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55|回复: 3

[其它]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三二五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8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共2084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二五卷)  2000/6/2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25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摩睺罗伽王偈颂,第二首:
  【一切众生居有海,诸恶业惑自缠覆,示彼所行寂静法,离尘威音能善了。】
  在长行里面,净威音摩睺罗伽王他所修学的法门是,「得使一切众生除烦恼得清凉悦乐」,从这个地方契入如来境界。从这些地方观察,我们才真正的体会得,「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任何一个法门都能够成无上道,关键在深入,你入得浅就达不到目标,必须要深入。我们在《华严经》上得到很大的启示,我们看到所有这些菩萨们修的法门各个不相同,但是都成无上道。同时在这个地方我们也能够认识到,经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任何一个法门必定是圆满含摄一切法门,这个法门才是真实的。如果这一门是非常窄小的,不是圆融的,不能包含的,这个法门不是佛法,佛法一定是广大遍融。因此无论修哪一个法门,你一门深入,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必定皆是圆满的善法,这是佛法的特质,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偈颂是菩萨修学的报告,也是将他的修学总结提供给我们做参考,让我们有学习的一个门路。
  前面两句,『一切众生居有海,诸恶业惑自缠覆』,这是偏指六道众生。十方世界诸佛刹土都有六道,没有六道的不多,有六道的占大多数。六道是怎么形成的?是众生迷失了自性,生起妄想分别执著,这样变现出来的,所以六道是唯识所变。佛称六道为三有,海是比喻,比喻广大。欲界有,你心里面有贪图享受五欲六尘之事,这就是欲界有。能够把欲舍掉,不再贪图财色名食睡,那你就超越欲界。往上面去色界,他还有色相,但是他们没有情欲,有色相,叫色界有。色界就是常讲的四禅天,四禅天的天人财断了,决定没有占有财富的念头,这个念头没有了,他舍尽了,他也不需要饮食了。诸位要晓得,财、色、名、食、睡,这叫五欲,我们凡夫五种欲望,这五种欲望统统都断,都没有了,这个人就不在欲界,他的心清净,他们修禅定,佛经上常讲他们是禅悦为食,他们没有睡眠、没有饮食。四禅一共有十八层天,这是高级的天界,不是普通的天界。普通我们供天神,还要供饮食,那是欲界天神,色界天神不需要。再往上面去无色界,这是最高的,修四空定,他连色相也舍掉了,他不要身体,他也无需要居住的环境;身体都没有了,还要什么居住环境?但是都是属於六道轮回之内,没有超越。
  佛讲欲界有,有业因果报;色界有,也有他的业因果报,他修四禅;无色界他修四空定,感得无色界的果报;这叫三界有,坏就坏在这个「有」字。到无色界天,虽然身不要,居住环境的色相也不要,我们现在一般人称为灵界,可是他还是有,还是有个执著。佛法讲欲界、色界著有,无色界著空,空有两边的情执没有完全断掉,他就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这是世间大圣大贤修行,不能得究竟果报的原因,我们要懂得、要了解这些事实真相。这一句是提纲,下面一句给我们做具体的说明,为什么他居有海,他不能够出离。
  「诸恶业惑自缠覆」,不是别人造的六道轮回,叫他去受苦,他自己造的。首先迷惑,不了解事实真相,这就是迷。迷了之后妄动,妄动就是业,与事实真相完全相违背。你的思想见解行为都与事实真相相违背,这就是恶业;与事实真相相应的,这是净业。净业里面,如果你有执著,有分别执著,我们称为善业,离妄想分别执著,我们就称作净业。由此可知,最大的麻烦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妄想总以为自己想法是正确的。这个观念不容易改掉,学佛学了几十年,还是自己的想法正确的,改不过来。说得是容易,做起来是真难!
  为什么改不过来?我们在讲席当中不只提过一次,提过很多次,第一个对於教理不透彻,佛所讲的意思不懂。开经偈里面教我们,「愿解如来真实义」,而我们怎样?我们是曲解如来真实义,误会如来真实义。你为什么会把他的意思体会错了?因为自己有烦恼、有障碍。佛法不难懂,佛法没有深度,今天这么深、这么难懂,不是别的,自己业障太重了。除掉业障,佛法就表现在我们眼前,眼前的生活,待人接物,就是无上菩提。什么时候我们才真正能省悟过来?诸佛菩萨、祖师大德苦口婆心教导我们断烦恼,要断见思烦恼,要断尘沙烦恼。这两种烦恼,就是此地讲的「诸恶业」。
  见思烦恼里面,第一个身见。身见就是我执,我执的根是身见,都把这个身看作身是我,著了我相。我是个人,著了人相。著了我相,起贡高我慢,在一切人里面我总比别人高,生烦恼了。执著我是人相,对於其他一切的万物在这里生傲慢,人总比畜生高。畜生,人应该吃畜生,错了!畜生造的业障比我们重,它堕到那一类去了,我们应不应该吃它?不应该!我们吃畜生跟人吃人是一个意思,人也是动物。
  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你的心才能够静下来,才不会打妄想,智慧就现前。只有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人才会回头,才会真正的断恶修善。要不是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我们断恶行善是什么样的心态?还是一个不善的心态,依旧是贪心。我行善有善报,贪图善报去行善,没有离开贪心。为什么修布施?布施有福报;布施没有福报,就不肯修了。由此可知,修布施不是你的本意,不是你的善心去布施,贪心去布施。有不少人说,佛氏门中舍一得万报,这个话是什么意思?一本万利,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佛门里面来,布施一块钱,明天就得一万块。什么心来布施?贪心来布施的。如果明天没有一万块钱回报,今天就不肯布施了。虽然行善,夹杂著极不善。布施决定有果报,但是佛菩萨布施决不是为贪图福报而行布施的,不是的,布施只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果报愈多,布施就愈多,决定没有贪图享受。如果自己贪图享受,享受有多余的再拿去布施,这就是善里头夹杂不善。夹杂著不善,这个福报出不了三界,总是「居有海」,不能脱离轮回。唯有不夹杂丝毫不善,这个人出离轮回了,才能够永脱轮回。
  我们要怎样摆脱一切诸恶业?早晨讲《十善业道经》这一段经文,不就是说这么一桩事情吗?佛讲得好,佛讲的话我们仔细想想非常有道理,如果不依照佛的教诲去做,我们的恶业永远断不了。佛教给我们昼夜思惟善法,所以我们自己要想一想,我们这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多少时间把善法这个念头断掉?断掉善法的念头,必定就起恶法的念头。起念是自私自利,起念是名闻利养,起念是贪瞋痴慢,这些念头是轮回业。所以我们自己要认真的反省一下,就感觉得非常恐怖,我们昼夜不停在造轮回业,我们没有修善业。动一个善念,做一点善事,真叫露水道心!
  凡夫睡觉都会作梦,你梦里头梦的什么境界?你是梦的在作恶,还是梦的在行善?如果梦中也行善,你才是昼夜没有间断。清醒的时候能够记得佛的教诲行善,梦中还作恶不行,你还是夹杂不善在其中。佛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梦也是心想生。梦中境界是阿赖耶里面种子起现行,是善的种子,还是恶的种子?你作梦是梦到诸佛菩萨,梦到诸上善人,还是在梦中继续不断在搞贪瞋痴慢?从这些地方检点,就晓得自己修行的功夫。我修行功夫到底怎么样?自己清楚,不必要向别人请教。别人也未必真的了解你,自己了解自己,比什么人都清楚。
  人一定要自求多福,诸佛菩萨对我们的帮助,就是第三句所说的,『示彼所行寂静法』。「彼」,在此地是双关语,「示」就是教导。为什么不用「教」?示比教意思更广更深,做出榜样给他看。示有身教,不仅是言教,包括著身教,包括著意教,意是念念不间断。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是善心,这是善念,昼夜都不间断。善心善念一定要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利用身体这个工具展现出来,做出来给人看,这是善行。善心善行要真正做到诸佛菩萨的水平,关键在「寂静」。我修财布施,绝不希望得财富的果报,这心是寂静的;我修法布施,也不希望得聪明智慧果报,没有希求;我修无畏布施,也不希望得健康长寿的果报。念念之中修三种布施,这三种布施把一切诸佛的教诲全部都包括了,修这三种布施的人就是行菩萨道。你们看看佛在所有一切经论里面教菩萨,菩萨的心是什么?常存施心。布施,要用现在的话来讲,现在的话来讲,常存利益众生的心,帮助众生的心,总的说起来,为一切众生服务的心,这叫布施。服务的范围包罗万象,无所不包,一样都不漏,这是菩萨法,这是佛法。
  为一切众生服务,要懂得几个原则,后面五条是原则。第一要守法,持戒就是守法,决定要守规矩,不能够随自己意思去造作,不可以的。我们想办一个净宗学会,办净宗学会干什么?为社会大众服务。可是你要办一个净宗学会,一定要得当地政府的许可,当地政府法令不准你办,你去办了,这个不可以的。「是好事,他不让我做」,对的,没错,缘不成熟。缘不成熟做,那就是勉强,勉强做好不好?不好!不好在哪里?你把守法的概念破坏了,让社会大众说,「学佛的人可以不守法」,这一个恶业,你什么样的善业都不能够抵消。
  我们在这个社会上表演给大家看的守法,再好的事情法令规章不许可,我们都不做。对社会有利益、对国家有利益、对全世界有利益,法令不许可我们就不做,这是什么?教导社会大众一定要守法,人人都守法,天下太平了,所以不可以犯法。这是好事,国家有一些立法的人、执法的人,慢慢让他们了解,让他们懂得,他们欢喜护持,这个善法就畅通无阻了。看到我们这些人都很守规矩、都守法,我们所有的要求,他就会很同意,会批准;我们不守法的话,他就会严格禁止,不准你做。所以你一个会成立不守法,你就让世间许许多多的会都受到障碍,你说你做得对还是不对?我们这一个会得不到批准,我们不做,我们守法,让这些立法的人、执行法律的人看到之后,这是一群守法的人、是一群好人,他们做的事情一定是好事,将来以后提出来,就很容易批准了。利不是在眼前,眼光看远一点。教导世间所有一切众生守法,教导一切众生都能够舍己为人,为社会、为群众、为众生服务,一定要守法。
  忍辱是耐心,决定有耐心。精进是求进步,有机会我们要服务社会、服务众生;没有机会,修养自己。中国古德教人,进则兼善天下,为社会大众服务;退是没有机会,独善其身。我们看到历史里面传记,传记里头有一部分叫「隐逸志」,我从前读历史看这一篇都觉得很奇怪,这些人有道德、有学问、有能力,但是一生没有替国家做一点事情,写历史的人为什么要跟他立传?从前年轻不懂得,觉得没道理,以后学佛之后才知道有大道理。他们有能力、有知识、有智慧,可以跟人争,他不争,他独善其身。这种表演示现给天下人看,教人什么?与人无争,於世无求。有能力的人,能够做到无争无求,天下太平。他有大功德,他有大贡献,我们没有看到。这个功德是隐而不显,他确实是功德,是世界和平、社会安定的根本。他们的功德是埋在地下,没有智慧的人看不出来。所以独善其身是很大的贡献。
  佛教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随缘就是独善其身,攀缘那就是今天社会上讲的竞争。竞争不得了,争到最后打得头破血流,彼此不相让,这还得了吗?这个社会永远在动荡不安。唯有不争不求,社会才永远安定。人人明白这个道理,有机会,我出来为大众服务;没有机会,独善其身,修心养性。无论是进,无论是退,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质上对社会、对众生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二十五史里头隐逸传,这才真正有意义,写历史的人有智慧,那都不是普通人。
  禅定是胸有主宰,不会受外面境界动摇。我们今天学净土法门,依靠《无量寿经》会集本,有一些人提出反对的意思,说会集是不如法的,不能用会集本,应当用原译本,我们听了之后,信心就动摇了,没有禅定!如果有禅定,决定不会动摇。尤其我们在初学,我们初学有作学生的好态度,我有老师,听到别人这些谣言,我回去问老师,请教老师,老师会替我解释,我不会轻听谣言。我要听老师,老师有义务、有责任教导我,外面这些流言他不负责任的。类似这个例子太多太多了。
  最后一条是智慧。智慧就是你有能力辨别是非、辨别邪正、辨别善恶、辨别利害,你有这个能力。刚才说了,没有这个能力的时候,要请老师帮忙。我们亲近老师,也会听到有人对老师的批评,恶意的批评,毁谤侮辱。我们做学生的人,听到这些话怎么样?立刻要避开。这就像我们做儿女的,有人在我们面前批评我们的父母,恶言相向,我们不必跟他计较,立刻避开,这是作学生之道!避开之后,再请教老师,老师会给我解释。
  我过去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那个时候老居士也有七十多岁了,毁谤谣言很多,都是来自佛门的。他在台湾人人都称他叫四宝,佛法三宝多了个四宝,四宝是骂人的。老师有的时候给我们讲解、给我们说明,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这些现象多半都是来自嫉妒障碍,这是人之常情。人的烦恼,看到你好、我不好,就嫉妒,无根的谣言就起来了;你有点小过失,一定把你渲染变成大过失;没有过失,也想办法造谣生事,说你有过失。我们学生要有智慧,不能上当。我们亲近一个善知识,好不容易遇到,听到几句闲言闲语,我们信心就失掉了,定慧没有,没有定慧,这个道业怎么会成就?尤其是亲近一个老师,到最后叛逆,这在中国是一个非常不道德的行为,背师叛道。在古时候背师叛道,这个人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谁都瞧不起他。是自己把自己毁掉了,造作的罪业都在三途果报。过去我们将《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我讲过三遍,特别提醒大家不能造口业,不能毁谤三宝,不能破和合僧。尤其是师徒之间,师生之间挑拨间离,这堕阿鼻地狱。尤其是正法,这还得了吗?这不是毁谤两个人,它的影响是伤害一切众生法身慧命,这个罪过多大,这个罪过没有办法弥补,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
  世间事谚语说得好,不如意事常八九,哪里能够令你满意的?为什么这一切事你不能满意?你没有回过头来想想,这是「诸恶业惑自缠覆」。可是众生不知道是这个想法,没这个想法,不以为是自己的过失,统统推到别人,都是别人的不是,都是别人的过失,一切众生对不起他,老天爷对不起他,诸佛菩萨、众神都对不起他。好了,最后他堕阿鼻地狱,为什么?「诸恶业惑自缠覆」,不了解因果的道理,不了解因果事实真相。《坛经》惠能大师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外头人有没有过失?没有。天地鬼神、诸佛菩萨都没有过失,所有过失都在自己,这叫回头了。你说那个人不好、那个人可恶,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喜欢他?要是他真的可恶,不应该有一个人喜欢他,为什么喜欢他的人还不少?所以自己从这个地方,要回头好好的去想一想。善恶的标准不在外面,是在我们自己起心动念之处。
  中国二十四孝头一个是舜王,舜王的父亲、舜王的继母,跟他继母所生的弟弟,我们在书本里看到记载,都不是好人,这一家三个人都讨厌舜,讨厌到什么程度?讨厌到处心积虑要把他谋害掉,要把他害死。多少次严重的大难,舜有智慧,都避免逃过了。他自己觉得,他的父亲、继母、继母弟弟都是好人,不是坏人。错在哪里?错在自己,自己为什么不能得他们的欢喜心。天天反省,天天检讨,天天改过,三年之后,他的父亲、继母、弟弟全被感化了。这是我们的好榜样,他做对了,他没有怨天尤人,他没有说别人不好。甚至於社会大众看到都看不过去,「你这个父亲、母亲不好,怎么这样对待你」,他不以为然,你们都说错了,都看错了,我的父母、弟弟是好人,我自己做得不好。孝感天地!这是真正有智慧,这在佛法里面讲,这是行菩萨道。那个时候佛教虽然没有传到中国来,舜的起心动念、一切行为纯善,那个心行就是佛菩萨的心行。佛经传到中国来之后,我们仔细对对看,舜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哪一点不具足如来的教法?圆满具足,学佛应当要这个学法。舜感动了一家,一家纯善;由一家,感动了他的邻里乡党,他居住这个村庄都向他学习,一个村庄都善;以后感动了全国,尧王把两个女儿嫁给他,把王位让给他。这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应当学习。
  不但是菩萨,阿罗汉的心里面,都没有一点不善夹杂。见思烦恼断掉,才证阿罗汉果。见思烦恼,那就是我们今天讲,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统统都断了。即使小乘须陀洹果,这初果,大乘初信位的菩萨,我们读《华严经》,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十信位的初信位,初信跟小乘初果见惑断了,思惑犹存。这个意思就是说,自私自利的念头淡薄了,名闻利养的念头已经完全没有了,贪瞋痴慢那个念头还有,小乘须陀洹。他要把贪瞋痴慢断掉,他就证阿罗汉果了,这在佛法里叫「寂静法」,寂静是禅定。
  大小乘佛法,显教密教,总依戒定慧三学。戒,守规矩、守法,特别是要遵守如来教诫。如来教诫里面,根本的根本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是佛法的根本法,孝亲尊师是佛法。不孝父母,背师叛道,这是大逆不道之法,这是堕阿鼻地狱的。我们跟定这个老师,终身尊敬,决定遵守老师的教诫。违背老师教诫,我怎么能对得起老师?今天这个世间对於孝亲尊师很不尊重,我们说这些很多人听到都莫名其妙,不知道我们在讲什么,可是我们还是要讲,我们还是要做。为什么?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正道,是世界和平之道,社会安定之道,人民幸福之道,这是基础,要从自己做起,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从自己来提倡。
  我们的教室,我把老师的照片都挂在一起,我们一起上课。老师指导我们,如果没有护持,我们也不能成就。过去韩瑛居士护持我们三十年,使我们有讲台、有听众,三十年不间断,我们才有成就,护法这个功德无量无边。我们讲堂,你在居士林、在净宗学会,你处处都看到我们供养老师、供养韩瑛居士的照片,你都能看到。我们要落实知恩报恩,所有的同修同学,对我们点点滴滴的恩惠,我们永远不忘,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报答?认真努力修学,我们有真实的成就,这才叫真正报答。如果天天只是嘴皮上讲感恩,自己的智慧德行不能向上提升,这不是报答。在这个社会,在这个世间,我们在传播净宗,提倡念佛,提倡行善,影响愈大,这面愈大,影响的时间愈久,这是我们具体报答深恩的落实,有智慧的人懂得。
  可是好事多磨,有一些嫉妒障碍是决定免不了的。嫉妒从哪里来的?佛经上一句话说得好,「不耐他荣」。看到别人荣华富贵,他心里很难过,於是想方法来破坏,想方法来障碍,我们要认识、要认清楚,才不至於受到他的伤害,不至於遭他破坏。我们要以纯善的心、纯善的行为,护持正法。在护持正法里头,最重要的是护持自己的寂静法,我们常讲清净心,这比什么都重要。有善行最重要的有清净心,这样才能够超越,超越尘世,超越六道,尘世是讲红尘世间。
  离尘威音王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从他的示范教导之中,我们有了体悟,我们明白了,知道自己应该怎么作法。在这个地方必须跟诸位特别提示的,这个提示是太多次了,《华严》教学中心的目标,是让我们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真相是什么?星期天晚上你们听了巴哈依的报告,巴哈依教说地球是一个国,世间所有的人都是他的国民,地球是一个国。佛教不是这个说法,佛教说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比他大。他地球是一个国,那个星球是个国,两个国还会打仗,星际战争。佛法没有,佛法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一体。我们穿这个衣服就代表这个意思,这个衣服许多格,这一格代表一个族群、一个国土、一个文化、一个宗教,无量无边的国土、族群、宗教合在一个身,一体。这才是真正福田,常常讲福田衣,这福田什么意思说不出来。
  《华严》教导我们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昨天晚上我听到,天主教打电话给居士林,希望居士林帮助它一点医药,居士林有个中医义诊所,帮助一点医药,他们要带到非洲,去帮助这一些贫病的苦难人。我今天就跟他联系,我准备送一笔钱,给他买医药带去。我们不分宗教,哪一个人做好事就是我们自己做好事一样,没有分别,没有界限,全心全力去做。他们有个主教要来拜访,我让他跟李居士联络,我们约定时间见一次面。所以现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是各个宗教聚会的场所,不是一个宗教,所有宗教都在那边活动。你们在二楼吃饭,常常看到有其他宗教的人也在那边吃饭,这是个好现象。有很多人问,我们为什么这么做?我们落实《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是教我们拓开心量,包容一切,认识一切是一,这个一就是佛家讲的清净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
  我们这个衣代表的是,包在身上,这个身就是法身。这里头一格一格就是代表一切,一切是一个身,一个身就是一切,这叫佛知佛见。《法华经》上说「入佛知见」,什么是佛知见?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就是自己,这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如果说是如同我们父母兄弟,还是隔一层,就是自己,自己哪有不照顾自己的道理?自己在现在社会,有不照顾父母的,有不照顾兄弟的,但是没有不照顾自己的。佛告诉我们所有一切众生是自己,这个话说的是真话,这叫事实真相,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学著爱护一切众生,学著帮助一切众生,学著代一切众生受苦受难。我们今天有福报,还过简单生活,不过富裕的生活,把这些多余的财力去帮助苦难的人,就是代苦难人受苦,这就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我们出去旅行,我们可以坐头等舱,我们不坐头等舱,坐经济舱,把这个钱省下来,帮助苦难的人,这也是代众生受苦。自己懂得节俭,就是代众生受苦。
  行善、积德、修福,必须要有智慧,你才能真正做到;否则的话,善业里头夹杂不善。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劝我们的同学,尽量为常住节省,这是我们今天修福报。爱护常住物,决定不浪费。而浪费最普遍的现象打电话,你要知道打电话是要付费用的,费用是常住付的,你能够长话短说,你就修福了;能够不说的,不说最好,心地清净。最忌讳的,打电话聊天,一说说半个钟点、说一个钟点,造罪业!那是造业,是折福。十方常住,四众弟子的供养,不是供养你聊天的,是供养你修道的。所以说是没有人提醒,不知不觉每天造许许多多重罪,都不知道。如果在电话里面,说是非长短,那个业就更重了。这里头夹杂著妄语、夹杂著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夹杂著绮语,花言巧语,果报在拔舌地狱!经有明训,我们不能不谨慎。
  学佛的人,也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人群。真正修道人,见到一切人,合掌就一句话:阿弥陀佛。把这一句佛号送给对方,落在他八识心田,这是无比殊胜的供养,真实供养,几个人懂得?我们看到许多文字记载,过去像印光法师、虚云老和尚、弘一法师,跟人见面就合掌「阿弥陀佛」,没有第二句话。别人向他提出问题,答覆都非常简单扼要,没有废话。正是觉明妙行菩萨所说的,「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这个意思就是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许汝法身活」,这一句话就是肯定你往生不退成佛。这些都是最真实的教诲,我们为什么不奉行?
  真正修行,决不是在口头上,在起心动念之处。口头上说尽了好话,心行不善,不能出离六道,也不能避免三恶道,这些事实真相必须要明了。果报可畏,恶道容易进去,不容易出来。不仅是佛说,世间圣人说得就很多很多。我们得人身、遇佛法,好不容易!聪明人,觉悟的人,一定知道珍惜这个缘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7 20: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