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36|回复: 9

[其它] 佛光教科书第十二册佛教作品选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7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佛光教科书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佛光教科书 第十二册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一课 十劝(南朝梁.善慧)

    第一课 十劝(南朝梁.善慧)

    劝君一:专心常念波罗蜜,勤修六度向菩提,五浊三涂自然出。

    劝君二:夫人出世莫求利,纵然求得暂时间,须臾不久归蒿里。

    劝君三:人身难得大须惭,昼夜六时常念佛,勤修三宝向伽蓝。

    劝君四:努力经营修善事,莫言少壮好光容,未委前程是何处?

    劝君五:寻思地狱真成苦,眼前富贵逞容仪,须臾不久还归土。

    劝君六:第一莫吃众生肉,若非菩萨化身来,便是前生亲眷属。

    劝君七:万事无过须的实,朝三暮四不为人,此理安身终不吉。

    劝君八:吃肉之人真罗刹,今身若也杀他身,来生还被他身杀。

    劝君九:天堂地狱分明有,莫将酒肉劝僧人,五百生中无脚手。

    劝君十:相劝修行须在急,一朝命尽入黄泉,父娘妻子徒劳泣。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二课 四相诗(南朝梁.善慧)

    第二课 四相诗(南朝梁.善慧)

    一、生相

    识托浮泡起,生从爱欲来,

    昔时曾长大,今日复婴孩。

    星眼随人转,朱唇向乳开,

    为迷真法性,还却受轮回

    二、老相

    览镜容颜改,登阶气力衰,

    咄哉今已老,趋拜礼还亏。

    身似临崖树,心同念水龟,

    尚犹耽有漏,不肯学无为。

    三、病相

    忽染沈痾疾,因成卧病人,

    妻儿愁不语,朋友厌相亲。  

    楚痛抽千脉,呻吟彻四邻,

    不知前路险,犹尚恣贪瞋。

    四、死相

    精魄辞生路,游魂入死关,

    只闻千万去,不见一人还。

    宝马空嘶立,庭花永绝攀,

    早求无上道,应免四方山。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三课 信心铭(隋.僧璨)

    第三课 信心铭(隋.僧璨)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勿追寻。纔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随境灭,境逐能沈。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像。不见精麤,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心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沈惛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趣一乘,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著。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妄自斟酌。

    梦幻空华,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眠,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启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尽净,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然,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小同大,妄绝境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虑不毕?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四课 大乘起信论义记序(唐·法藏)

    第四课 大乘起信论义记序(唐·法藏)

    夫真心寥廓,绝言象于筌蹄;冲漠希夷,亡境智于能所。非生非灭,四相之所不迁;无去无来,三际莫之能易。但以无住为性,随派分岐;逐迷悟而升沈,任因缘而起灭。虽复繁兴鼓跃,未始动于心源;静谧虚凝,未尝乖于业果。故使不变性而缘起,染净恒殊;不舍缘而即真,凡圣致一。其犹波无异湿之动,故即水以辨于波;水无异动之湿,故即波以明于水。是以动静交彻,真俗双融;生死涅槃,夷齐同贯。但以如来在世,根熟易调;一秉尊言,无不悬契。大师没后,异执纷纶,或趣邪途,或奔小径,遂使宅中宝藏匿济,乏于孤穷;衣内明珠弗解,贫于佣作。加以大乘深旨,沈贝叶而不寻;群有盲徒,驰异路而莫返。爰有大士,厥号马鸣,慨此颓纲,悼斯沦溺。将欲启深经之妙旨,再曜昏衢;斥邪见之颠眸,令归正趣。使还源可即,返本非遥。造广论于当时,遐益群品。既文多义邈,非浅识所闚。悲末叶之迷伦,又造斯论。可谓义丰文约,解行俱兼。中下之流,因兹悟入者矣。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五课 三藏圣教序(唐·李世民)

    第五课 三藏圣教序(唐·李世民)

    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然而天地包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像显可征,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宏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昔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当常现常之世,民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归真,迁仪越世,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于是微言广被,拯含类于三途;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然而真教难仰,莫能一其旨归,曲学易遵,邪正于焉纷纠。所以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沿时而隆替。

    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包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思欲分条析理,广彼前闻,截伪续真,开兹后学。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策孤征。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砂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诚重劳轻,求深愿达,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穷历道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鹿苑鹫峰,瞻奇仰异。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一乘五律之道,驰骤于心田;八藏三箧之文,波涛于口海。

    爰自所历之国,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胜业。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陲;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湿火宅之乾焰,共拔迷途;朗爱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升坠之端,惟人所托。譬夫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花;莲出渌波,飞尘不能污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况乎人伦有识,不缘庆而求庆!方冀兹经流施,将日月而无穷;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六课 无相颂(唐·六祖惠能)

    第六课 无相颂(唐·六祖惠能)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諠。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能,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七课 永嘉证道歌(唐·永嘉玄觉)

    第七课 永嘉证道歌(唐·永嘉玄觉)

    君不见: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比来尘境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

    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

    决定说,表真乘,有人不肯任情征。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净五眼,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调古神清风自高,貌悴骨刚人不顾。

    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即心藏无价珍。

    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机终不吝。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六通心地印。

    上士一决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

    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

    观恶言,是功德,此则成吾善知识。不因讪谤起冤亲,何表无生慈忍力?

    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非但我今独达了,河沙诸佛体皆同。

    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

    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干。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

    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

    入深山,住兰若,岑崟幽邃长松下。优游静坐野僧家,阒寂安居实萧洒。

    觉即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

    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

    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

    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佛性戒珠心地印,雾露云霞体上衣。

    降龙钵,解虎锡,两股金环鸣历历。不是标形虚事持,如来宝杖亲踪迹。

    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

    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明非内外。

    豁达空,拨因果,漭漭荡荡招殃祸。弃有著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

    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学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认贼将为子。

    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

    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非但能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胆。

    震法雷,击法鼓,布慈云兮洒甘露。龙象蹴踏润无边,三乘五性皆醒悟。

    雪山肥腻更无杂,纯出醍醐我常纳。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还共如来合。

    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业。弹指圆成八万门,刹那灭却阿鼻业。

    一切数句非数句,与吾灵觉何交涉?不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勿涯岸。

    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则知君不可见。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

    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有人问我解何宗,报道摩诃般若力。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或是或非人不识,逆行顺行天莫测。吾早曾经多劫修,不是等闲相诳惑。

    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

    法东流,入此土,菩提达摩为初祖。六代传衣天下闻,后人得道无穷数。

    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二十空门元不著,一性如来体共同。

    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亡性即真。

    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怨害。

    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作在心,殃在身,不须怨诉更尤人。

    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珐輪。旃檀林,无杂树,郁密森沈师子住。

    境静林间独自游,走兽飞禽皆远去。狮子儿,众随后,三岁即能大哮吼。

    若是野干逐法王,百年妖怪虚开口。圆顿教,勿人情,有疑不决直须争。

    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千里。

    是即龙女顿成佛,非即善星生陷坠。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

    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却被如来苦诃责,数他珍宝有何益?

    从来蹭蹬觉虚行,多年枉作风尘客。种性邪,错知解,不达如来圆顿制。

    二乘精进没道心,外道聪明无智慧。亦愚痴,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实解。

    执指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虚捏怪。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饥逢王膳不能餐,病遇医王争得瘥?

    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勇施犯重悟无生,早时成佛于今在。

    师子吼,无畏说,深嗟懵懂顽皮靼。只知犯重障菩提,不见如来开秘诀。

    有二比丘犯淫杀,波离萤光增罪结。维摩大士顿除疑,犹如赫日销霜雪。

    不思议,解脱力,此即成吾善知识。四事供养敢辞劳,万两黄金亦销得。

    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法中王,最高胜,河沙如来同共证。

    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应。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来亦无佛。

    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终不失。

    日可冷,月可热,众魔不能坏真说。象驾峥嵘谩进途,谁见螗蜋能拒辙?

    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莫将管见谤苍苍,未了吾今为君决。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八课 辞北堂书(唐·洞山良价)

    第八课 辞北堂书(唐·洞山良价)

    伏闻诸佛出世,皆从父母而受身;万汇兴生,尽假天地而覆载。故非父母而不生,无天地而不长,尽沾养育之恩,俱受覆载之德。嗟夫!一切含识,万象形仪,皆属无常,未离生灭。虽则乳哺情至,养育恩深,若把世赂供资,终难报答,作血食侍养,安得久长?故《孝经》云:「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不孝也。」相牵沈没,永入轮回。

    欲报罔极深恩,莫若出家功德。载生死之爱河,越烦恼之苦海,报千生之父母,答万劫之慈亲。三有四恩,无不报矣。故经云:「一子出家,九族生天。」

    良价舍今世之身命,誓不还家;将永劫之根尘,顿明般若。伏惟父母心开喜舍,意莫攀缘,学净饭之国王,效摩耶之圣后,他时异日,佛会相逢。此日今时,且相离别,良非遽违甘旨,盖时不待人。故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时度此身?」伏冀尊怀莫相寄忆!

    颂

    未了心源度数春,翻嗟浮世谩逡巡。几人得道空门里,独我淹留在世尘。

    谨具尺书辞眷爱,愿明大法报慈亲。不须洒泪频相忆,譬似当初无我身。

    岩下白云常作伴,峰前碧障以为邻。免干世上名与利,永别人间爱与憎。

    祖意直教言下晓,玄微须透句中真。合门亲戚要相见,直待当来证果因。

    后寄北堂书

    良价自离甘旨,杖锡南游,星霜已换于十秋,岐路俄经于万里。伏惟娘子收心慕道,摄意归空,休怀离别之情,莫作倚门之望。家中家事,但且随时,转有转多,日增烦恼。阿兄勤行孝顺,须求水里之鱼;小弟竭力奉承,亦泣霜中之笋。夫人居世上,修己行孝,以合天心;僧有空门,慕道参禅,而报慈德。今则千山万水,杳隔二途。一纸八行,聊伸寸意。

    颂

    不求名利不求儒,愿乐空门舍俗徒。烦恼尽时愁火灭,恩情断处爱河枯。

    六根戒定香风引,一念无生慧力扶。为报北堂休怅望,譬如死了譬如无。

    附娘回书

    吾与汝夙有因缘,始结母子恩爱情分。自从怀孕,祷神佛:「愿生男儿!」胞胎月满,性命丝悬。得遂愿心,如珠宝惜,粪秽不嫌于臭恶,乳哺不倦于辛勤。稍自成人,遂令习学。或暂逾时不归,便作倚门之望。来书坚要出家,父亡母老,兄薄弟寒,吾何依赖?子有抛娘之意,娘无舍子之心。一自汝住他方,日夜常洒悲泪。苦哉!苦哉!今既誓不还乡,即得从汝志,不敢望汝如王祥卧冰、丁兰刻木,但如目连尊者度我,下脱沈沦,上登佛果;如其不然,幽谴有在,切宜体悉!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九课 是非歌(宋·汾阳无德)

    第九课 是非歌(宋·汾阳无德)

    出家学道总须知,在众丛林切莫亏。尊幼古今诠有德,勿同愚辈是兼非。

    闻说好,心便喜;闻说恶,恨不死。好恶都来只自心,刚向其中觅道理。

    世间人,多无智,不解思量是非起。大智之人看着伊,自己容身入无地。

    子路曾遭渔父呵,夫子惭颜足忘履。舍利尊,第一记,亦被愚夫亲正指。

    如来慈眼视众生,了达古今明本际。看周秦,及汉魏,败国亡家皆总是。

    历劫是非地狱因,闻说是非须审细。我闻说,心不起,只个是非便亲旨。

    些子浮言尚不销,问甚西来祖师意。要分明,辨根带,晓个是非真有地。

    更有人来说是非,向道余今识得你。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十课 十牛图颂(宋.廓庵师远)

    第十课 十牛图颂(宋.廓庵师远)

    一、寻牛

    忙忙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

    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二、见迹

    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

    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

    三、见牛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鹂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

    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四、得牛

    竭尽神通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

    有时纔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

    五、牧牛

    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

    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拘自逐人。

    六、骑牛归家

    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

    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七、忘牛存人

    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

    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八、人牛俱忘

    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辽阔信难通。

    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九、返本还源

    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

    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十、入廛垂手

    露胸跣足入廛来,抹上涂灰笑满腮。

    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十一课 西斋净土诗(选录)(元·梵琦楚石)

    第十一课 西斋净土诗(选录)(元·梵琦楚石)

    却望金莲宝界遥,楼台一一倚云霄,黄莺韵美春长在,玉树枝柔岁不凋。

    流水有声随岸转,好华无数逐风飘,野人自选归来日,何待诸贤折简招?

    放下身心佛现前,寻常盈耳法音宣,风柯但奏无生曲,日观长开不夜天。

    行趁玉阶云冉冉,坐依珠树月娟娟,凡夫到此皆成圣,不历僧只道果圆。

    纸画木雕泥塑成,现成真佛甚分明,皈依不是他家事,福德还从自己生。

    万树华开因地暖,千江月现为波清,朝参暮礼常如此,在处皆通极乐城。

    念佛功深罪自除,身归极乐国中居,丛林草木璚瑶接,大地山河锦绣舒。

    香界来从移步后,宝莲结自放华初,玉毫炳焕黄金面,天上人间总不如。

    天人莫不证神通,一一黄金色相同,散众妙华为佛事,尽尘沙界起香风。

    身光触体成柔软,乐具流音说苦空,却倚雕栏望宝树,无边佛国在其中。

    净土真为不死乡,云霞影里望残阳,珠楼玉殿空为体,翠树金华密作行。

    款款好风摇菡萏,依依流水带鸳鸯,分明记得无生曲,便请知音和一场。

    几回梦到法王家,来去分明路不差,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宝盖似云霞。

    鸳鸯对浴金池水,鹦鹉双衔玉树华,睡美不知谁唤醒,一鑪香散夕阳斜。

    遥指家乡落日边,一条归路直如弦,空中韵奏般般乐,水上华开朵朵莲。

    杂树枝茎成百宝,群居服食胜诸天,吾师有愿当垂接,不枉翘勤五十年。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华开,称身璎珞随心现,盈器酥酡逐念来。

    金殿有光吞日月,玉楼无地著尘埃,法王为我谈真谛,直得虚空笑满腮。

    珠王宫殿玉园林,坐卧经行地是金,舍利时时宣妙响,频伽历历奏佛音。

    返闻顿悟无生理,常住周圆不动心,触目皆为清净土,来从旷劫到如今。

    曾于净土结因缘,二六时中现在前,每到黄昏增善念,遥随白日下长天。

    如来宝手亲摩顶,大士金躯拟拍肩,不借胞胎成幻质,吾家自有玉池莲。

    土净令人道果圆,娑婆性习一时迁,鱼离密网游沧海,鴈避虚弓入远天。

    来往轮回从此息,死生烦恼莫能缠,无心即是真清泰,有染如何望宝莲?

    金银宫阙彩云端,念佛人居眼界宽,宝树交加非一色,灵禽倡和有千般。

    酥酡自注琉璃碗,甘露长凝翡翠盘,不似雪山多药味,众生无福变成酸。

    不向娑婆界上行,要来安养国中生,此非念佛工夫到,安得超凡愿力成?

    香雾入天浮盖影,暖风吹树作琴声,分明识得真如意,肯认摩尼作水晶。

    佛陀设教在娑婆,无奈众生浊恶何!欲向涅槃开秘藏,须从净土指弥陀。

    白云半掩青山色,红日初生碧海波,旷大劫来曾未悟,东西谁道没淆讹?

    日夜思归未得归,天涯客子梦魂飞,觉来何处鴈声过,望断故乡书信稀。

    几度开窗看落月,一生倚槛送斜晖,黄金沼内如船蕅,想见华开数十围。

    曾闻白鹤是仙禽,日日飞来送好音,便欲寄书诸善友,定应知我一生心。

    长思乐土终归去,肯执莲台远访临,百岁真成弹指顷,娑婆只恐世缘深。

    一寸光阴一寸金,劝君念佛早回心,直饶凤阁龙楼贵,难免鸡皮鹤发侵。

    鼎内香烟初未散,空中法驾已遥临,尘尘刹刹虽清净,独有弥陀愿力深。

    故乡别早话归迟,何待君言我自知,客路穉竮无一好,人生惆怅不多时。

    苍颜历历悲明镜,白发毵毵愧黑丝,载读南屏安养赋,屋梁落月见丰姿。

    即心即佛断千差,名教名禅共一家,果证无边身相好,光流不可说河沙。

    余方妙丽终难并,本愿精深岂易夸?大抵熏修须及早,临终免被业缘遮。

    百亿劫中生死罪,纔称名号尽消除,迷时妄想同春梦,我佛真身等太虚。

    宫殿水晶千柱匝,园林云锦万华舒,痴心不是分高下,上上金台始可居。

    五浊煎熬道未成,群贤修习誓非轻,光中每出弥陀影,梦里亲书普慧名。

    绣佛虽斋防退失,火车已现急求生,临风莫洒杨朱泪,就我西方径路行。

    水若澄清月始临,金容佛影现吾心,春风不易回枯木,磁石应难受曲鍼。

    未得往生缘障重,必期成就用功深,譬如九转丹砂力,一点能令铁化金。

    朝朝暮暮道心中,岁岁年年佛事同,一往进修安乐界,六时朝礼法王宫。

    方袍不厌香烟黑,坐具何妨手汗红?如此出家今有几,灼然认得主人公。

    千经万论不虚标,共指西方路一条,念念刮磨心垢净,时时防护道芽焦。

    栖莲静觉身安稳,得果轰传地动摇,谩费工夫推甲子,娑婆大劫只崇朝。

    西望红霞白日轮,仰观宝座紫金身,一方土净方方净,十念心真念念真。

    生极乐城终不退,尽虚空界了无尘,向来苦海浮还没,何幸今为彼岸人!

    娑婆生者极愚痴,众苦萦缠不解思,在世更无清净业,临终那有出离时?

    百千经里寻常劝,万亿人中一二知,珍重大仙金色臂,早来携我入华池。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十二课 七笔勾(明·袾宏)

    第十二课 七笔勾(明·袾宏)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烦恼尽而众生空,斯则不度而自度矣,是相与而无也。然举世之人,莫不有我;有我者,皆以烦恼;烦恼用事,非真心也。然烦恼者,情也。若断烦恼,而以烦恼之心断之,是借贼兵而齎盗粮也。以情入情,如以火投火,名曰益多,求欲断之,不可得也,故不得不学法门耳。

    法门者,乃出情之法,为消烦恼之具,所谓空法也。空法者,佛之心也;所明之事,佛之行也。学佛者,以吾人之心,体佛之心;以日用之事,效佛之行。是以自心之佛心,学自心之佛行,断自心之烦恼,度自心之众生,则如汤消冰,不劳余力矣。

    是则四愿固难,若返求之,吾心中无不具足,自不假于外也。若知不假于外,则吾人现前此身是有我也。近而一家之兄弟、妻、奴,远而天下、国家、生民、物类,皆众生也。返求自心现前日用,若以烦恼之心而为之,然于自身六凿相攘,况家齐而国治、天下平乎?苟即此一念现前,以空法而用事,则念念烦恼转为智光,照了众生,同归自性,则与佛同体。此则烦恼空而众生尽;众生尽而佛道成,民胞物与,浩然大均,又岂愿为徒设哉!

    由是观之,出世之法,在即世而成。吾人自今已往,凡所作为,无论致君泽民,未尝一事一行不出四弘誓愿,无非成佛之行。岂特为操虚尚事,耳目寄兴而已哉?某以此见志,其有得于此乎!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十七课 宝王三昧论(明.妙叶)

    第十七课 宝王三昧论(明.妙叶)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易生。

    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

    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

    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

    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

    六、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则亏损道义。

    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

    八、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九、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亦动。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怨恨滋生。

    是故圣人设化,以病苦为良药,以患难为逍遥,以遮障为解脱,以群魔为法侣,以留难为成就,以敞交为资粮,以逆人为园林,以布德为弃屣,以疏利为富贵,以屈抑为行门。如是居碍反通,求通反碍。是以如来于障碍中得菩提道,至若鸯崛魔罗之辈、提婆达多之徒皆来作逆,而我佛悉与记别,化令成佛。岂非彼逆乃吾之顺也,彼坏乃我之成也?而今时世俗学道之人,若不先居于碍,则障碍至时,不能排遣,使法王大宝由兹而失,可不惜哉!可不惜哉!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十八课 赞僧诗(清·顺治)

    第十八课 赞僧诗(清·顺治)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胡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这回,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不如不来又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日清闲谁得知?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忧无虑得安宜,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夙世种菩提,个个都是真罗汉,披搭如来三等衣。

    金乌玉兔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开九州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得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与万秋。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十九课 五十生日感言(太虚)

    第十九课 五十生日感言(民国·太虚)

    我生不辰罹百忧,哀愤所激多愆尤,舍家已久亲族绝,所难忘者恩未酬。

    每逢母难思我母,我母之母德罕俦!出家入僧缘更广,师友徒属麻竹稠。

    经历教难图救济,欲整僧制途何修?况今国土遭残破,戮辱民胞血泪流!

    举世魔焰互煎迫,纷纷灾祸增烦愁。曾宣佛法走全国,亦曾行化环地球。

    国难世难纷交错,率诸佛子佛国游。佛子心力俱勇锐,能轻富贵如云浮。

    恂恂儒雅谭居士,中印文化融合谋。遇我生日祝我寿,我寿如海腾一沤。

    愿令一沤撄众苦,宗亲国族咸遂求,世人亦皆止争杀,慈眼相向凶器丢,

    沤灭海净普安乐,佛光常照寰宇周!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二十课 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第二十课 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一、愿()人民,信仰坚固,确实信行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德,相待以诚,相接以礼,表里如一,心口相应,团结一致,永远不渝。

    二、愿()人民,刻苦自励,克勤克俭,富者济人以财,智者济人以道。财不令藏于地,学不令私于身,营共同之事业,成共同之社会。

    三、愿()人民,爱护国家,服务公众,实行主义,守法奉公,俾约法能行,宪法早布,国基巩固,政治修明。

    四、愿青年男子,回心转意,进德修业,坚其意志,强其身体,修其言行,广其智识,力矫浮佻之时弊,作真实之功夫,养成耐劳苦,守纪律之性行,俾在家为克家之子弟,在社会为有用之人才,在国家为忠实之人民,然后方能为国为民,担当大事。

    五、愿青年女子,一齐觉悟,特宜养其慈爱和平之纯德,治家教子之常识,为妻为母,保育后代。民族之生存发展责任,端在于女性同胞,尽其天赋之职责,发挥其自然之良能,俾社会受慈育之恩,万代沾祥和之德,方为爱国爱民,爱护人类,爱护国家之正道。

    六、愿一切壮年人民,努力修为,不贻少年老年以忧患辛苦之境遇。在官者廉洁奉公,营业者诚实任事,刻苦耐劳,勇猛精进,上承先德,下启后人。

    七、愿中国国民党全体同志,亲爱精诚,团结一致,抛弃嫌怨,互相扶持。念先烈创业之艰难,知国民责善之殷重,虚心平气,矢信矢忠,奉行主义,努力建设。纳全国之忠言,容全国之人才,以尽其救国之责,成其建国之功。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愿国民政府,上自主席,下迄僚属,中央地方文武官吏,履行誓言,奉行法令,廉洁勤慎,爱国如家,体总理天下为公之心,继先烈舍身救国之志,于权利则尽量忍让,于责任则奋勇承担。忠于国家,爱护人民,容纳贤能,接受忠告,提携后进,尊重前贤,共济时艰,同成大业。

    九、愿全国同胞,汉满蒙回藏以及回疆,乃至西南诸省山间民族,共存天下为公之大心,同发团结国族之大愿。以三民主义为依归,则共信斯立;以忠信笃敬律言行,则互信以固。分多润寡,人人存乎慈悲;截长补短,事事行于方便。同心同德,并育并行,复兴富强安乐之中华,有志竟成;造成尽善尽美之(),后来居上。

    十、愿世界各国政府人民,共立互助之志,同弃凌暴之心,扶持弱小之民族,建立共守之法治,继绝举废,治乱扶危,厚往薄来,协和共济。

    十一、愿佛教大众,彻底觉悟,发大乘心,行普度事,勿作自了之人,勿泥文字之迹,勿迷于外道邪魔而自犯毗尼,勿惑于世俗财位而妄为趋附,勿迷于鬼神而遗弃众生,勿迷于成规而阻碍进步。勇猛精进,自觉觉人;悲智双运,财法兼施。布十善于俗界,行六度于道门,持戒则如山岳之坚,度生则如河海之广。恢复固有之教义,则本体自是金刚;善用世间之科学,则法器悉为轮宝。然后释迦教义,根基巩固,枝叶繁荣,珐輪常转,佛日增辉。

    十二、愿大慈大悲药师世尊,运无缘慈,施无畏法,愍念众生,普垂加被,使人人觉悟,共发至诚,忏既往之夙业,种当来之善果。一切烦恼灾障消除无余,村城国邑布满佛号经声,大地山河尽成琉璃世界。千秋万世,善业昭垂;四海五洲,仁风永被。中华巩固,()万年;万邦协和,正法永住。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二十一课 慈航法师遗偈(慈航)

    第二十一课 慈航法师遗偈(慈航)

    奉劝一切徒众,时时反省为要。

    每日动念行为,检点功过多少。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

    如果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法性本来空寂,因果丝毫不少。

    自作还是自受,谁也替你不了。

    空花水月道场,处处时时建好。

    望尔广结善缘,自度度他宜早。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二十二课 佛光大藏经编修缘起(星云)

    第二十二课 佛光大藏经编修缘起(星云)

    夫佛法者,自内容教义观之,固有其根本上不变之价值;然若于研究信解论之,则应有契合时代之方法与权巧,方能古今融会贯通也。

    基于此一原因,吾人期盼此愿望之实现,故于民国五十六年(一九六七)佛光山开山以来,即未尝一日稍怠,朝此目标迈进。其中《佛光大藏经》之编印付梓,乃在此机缘下诞生于世矣。

    我如来一代时教,自汉时东来中土,历朝大德,译著典籍,代有所出。宋元明清各版藏经之搜集编印,既保存圣言经教,亦提供为学者研究与发扬之据也。然各版所刊,未将三藏分段标点,致令今人望经兴歎。既感佛典深奥,非初学之所能解,且编排古板,虽信学有心,奈苦钻而莫能入。佛光山诸有志者,有鉴于此,乃于民国六十六年(一九七七)成立「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以星云主其事,集学者数十人,经年累月,采各版藏经,冀望作文字之校勘、全经之考订,以及经文之分段、逐句之标点,甚而名相之释义、经题之解说,并有经后之索引、诸家之专文。吾人本怀,乃期编纂一部现代人人能读,读而易解,解而能信,信而易行之佛教圣典,唯其如此,方能助长佛法之延续与流传也。

    《佛光大藏经》之编纂新修,拟分以下类别:

    1.阿含藏   2.般若藏   3.禅藏    4.净土藏

    5.法华藏   6.华严藏   7.唯识藏   8.秘密藏

    9.声闻藏   10.律藏    11.本缘藏   12.史传藏

    13.图象藏   14.仪志藏   15.艺文藏   16.杂藏

    自清代集《龙藏》三百余年来,今有此修藏之举,星云等不自量力,为我中华文化,续佛慧命,点无尽之灯,开般若之华,让佛光普照寰宇,使法水长流九州。今以愚诚,祈各方大德襄之、教之!不胜馨香企盼之至!

    佛历二五二七年(一九八三)八月 星云序于佛光山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二十三课 佛光菜根谭(节录)(星云)

    第二十三课 佛光菜根谭(节录)(星云)  

    一    录自〈教育教理教用篇〉

    凡事皆有利弊,只要懂得权衡之道,

    往大处着眼,枯石朽木也能入药;

    凡人皆有长短,只要懂得用人之道,

    取彼之所长,破铜烂铁也能成钢。

    二    录自〈励志修行证悟篇〉

    心中要有根,才能开花结果;

    心中要有愿,才能成就事业;

    心中要有理,才能走遍天下;

    心中要有主,才能立处皆真;

    心中要有德,才能涵容万物;

    心中要有道,才能拥有一切。

    三    录自〈社会人群政治篇〉

    一修人我不计较,二修彼此不比较,

    三修处事有礼貌,四修见人要微笑,

    五修吃亏不要紧,六修待人要厚道,

    七修心内无烦恼,八修口中多说好,

    九修所交皆君子,十修大家成佛道。

    若是人人能十修,佛国净土乐逍遥。

    四    录自〈励志修行证悟篇〉

    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

    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五    录自〈励志修行证悟篇〉

    改心换性是改变命运的药剂;

    回头转身是开创命运的良方。

    六    录自〈教育教理教用篇〉

    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给,有无限的妙用。

    懂得包容,懂得和平,懂得谦让,懂得尊重;

    懂,有无限的妙义。

    七    录自〈励志修行证悟篇〉

    学习提得起,放得下,可以扩大自己的胸襟;

    能够看得远,行得正,可以提升自己的人生。

    八    录自〈做人处事结缘篇〉

    生活就像翘翘板,不是上,便是下;

    做人就像度量衡,不是高,便是低。

    九    录自〈励志修行证悟篇〉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忏悔不只是身体的礼拜,而是内心的自省;

    忏悔不只是一时的告白,而是一生的除垢。

    十    录自〈贪瞋感情是非篇〉

    脾气要变成志气,意气要变成才气,

    怨气要变成和气,生气要变成争气。

    十一    录自〈社会人群政治篇〉

    不杀生而护生,自然长寿;

    不偷盗而布施,自然富贵;

    不邪淫而尊重,自然和谐;

    不妄语而守信,自然誉好;

    不吸毒而正常,自然健康。

    十二    录自〈慈悲智慧忍耐篇〉

    不怀恨、不怨尤,就会少烦少恼;

    不计较、不比较,必然多助多缘。

    十三    录自〈教育教理教用篇〉

    「学习吃亏」能养德,「人我互调」能慈悲,

    「当然如此」能自在,「享有就好」能常乐。

    十四    录自〈慈悲智慧忍耐篇〉

    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何等清闲!

    忍几句,无忧自在;耐得住,快乐逍遥。

    十五    录自〈做人处事结缘篇〉

    忍耐是做人第一法,礼貌是处事第一法,

    谦虚是保身第一法,宽容是用心第一法。

    十六    录自〈教育教理教用篇〉

    我与大众要融和共处,

    我与金钱要能知善用,

    我与衣食要惜福不奢,

    我与身心要净化庄严,

    我与感情要无私升华,

    我与自然要同体共尊。

    十七    录自〈励志修行证悟篇〉

    与人为善说好话,从善如流做好人,

    心甘情愿行好事,皆大欢喜存好心。

    十八    录自〈慈悲智慧忍耐篇〉

    忍一句,祸根从此无生处;

    饶一著,切莫与人争强弱;

    耐一时,火坑变作白莲池;

    退一步,便是人间修行路。

    十九    录自〈社会人群政治篇〉

    不要无情的拒绝,要有代替的拒绝;

    不要无礼的拒绝,要有方便的拒绝;

    不要生硬的拒绝,要有艺术的拒绝;

    不要愤怒的拒绝,要有笑容的拒绝。

    二十    录自〈贪瞋感情是非篇〉

    人在四大不调时,身体就有病;

    遇到不如意的事,心里就有病;

    恶口伤人或妄语,口中就有病;

    摆出脸色给人看,脸上就有病。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二十四课 文选

    第二十四课 文选

    一、燕诗示刘叟    唐·白居易

    叟有爱子,背叟逃去,叟甚悲念之。叟少年时亦尝如此,故作燕诗以谕之。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弊,心力不知疲,须臾千往来,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日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声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白居易(七七二-八四六),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贞元进士,官至校书郎、赞善大夫。后因作〈赏花〉及〈新井诗〉叙述世人的浮华与谗佞,得罪权贵,被贬,最后卒于洛阳香山。其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中年归佛,亲近高僧,从受净戒,修习禅法。其奉佛的虔笃及其佛教思想,可由其遗编中看出。据其晚年自撰的醉吟先生〈墓志铭〉载,生平的志行概为「外以儒行修其身,内以释教治其心,旁以山水风月歌诗琴酒乐其志」。太和六年(八三二)重修洛阳香山寺,并与洛阳佛光寺如满禅师结香火社以修佛事,发愿往生西方,不怠不惰,以迄终年。著有《白氏长庆集》等。

    二、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

    .李绅,唐朝江苏无锡人。字公垂。为人短小精悍,尤有诗名。举进士第,擢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共号「三俊」。受穆宗召为「右拾遗」,武宗时,迁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著有《追昔游集》。

    三、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七七二-八四二),唐朝河北中山人。字梦得。自称刘郎。因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以进士官至集贤殿学士。工文章,尤精于诗。曾撰〈大监禅师碑〉(六祖惠能禅师)、〈毗卢遮那佛华严世界图赞序〉。著有《刘宾客文集》、《刘宾客外集》。

    四、垂训诗    唐·元真禅师

    行藏虚实自家知,祸福因由更问谁?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闲中检点平生事,静坐思量日所为,

    常把一心行正道,自然天地不相亏。

    .元真,即唐朝洪州上蓝院(开元寺)令超禅师。

    五、传心偈    唐·裴休

    心不可传,以契为传;心不可见,以无为见。

    契亦无契,无亦无无。化城不住,述额有珠。

    珠是强名,城岂有形?即心即佛,佛即无生。

    直下便是,勿求勿营。使佛觅佛,倍费功程。

    随法生解,即落魔界;凡圣不分,乃离见闻。

    无心似镜,与物无竞;无念似空,无物不容。

    三乘外法,历劫希逢,若能如是,是出世雄。

    .裴休,唐代河南河源人,字公美。为宣宗时宰相,曾师事沩山灵佑、宗密、黄檗希运等禅师。又奏请建寺,并施自宅为寺,亲送爱子出家。晚年斋居诵经,世人美称为「河东居士」。编撰有黄檗禅师与其弟子间问答的《传心法要》、《宛陵录》等。

    六、道不在语言文字    宋·罗大经

    绘雪者不能绘其清,绘月者不能绘其明,绘花者不能绘其馨,绘泉者不能绘其声,绘人者不能绘其情,然则言语文字固不足以尽道也。

    .罗大经,宋朝江西卢陵人。字景纶。官至容州法曹掾。著有《鹤林玉露》。

    七、门铭    宋·吕夷简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者盘盂几杖,规戒存焉!今为门铭,窃类于此。

    忠以事君,孝以养亲。宽以容众,谨以修身。

    清以轨俗,诚以教民。谦以处贵,乐以安贫。

    勤以积学,静以澂神。敏以给用,直以全真。

    约以奉己,广以施人。重以临下,恭以待宾。

    贯之以道,总之以仁。在家为子,在邦为臣。

    斯言必践,盛德聿新。勒铭于门,永代书绅。

    .吕夷简,宋朝安徽寿州人。字坦夫。进士及第,官至刑部郎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殿大学士、太尉。封许国公,卒谥文靖。曾奉诏撰辑《大藏经目录》及《景佑新修法宝录》。

    八、仁寿堂说    元·吴澄

    仁者寿,天地生物之心曰仁,惟天地之寿最久。圣人之仁如天地,亦惟圣人之寿最久。夫人之全德固未易全,然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一而非仁者。得其一,亦可谓仁,亦可得寿矣!予尝执此,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洪者寿,貌之长厚者寿,言之肫恳者寿。盖温和也、慈良也、宽洪也、长厚也、肫恳也,皆仁之一端也。合杨杜翁,年八十有二,一乡称善人,名所居之堂为仁寿,予虽不识翁之面,其必温和者与,慈良者与,宽洪而长厚,且肫恳者与!五者有其一,已宜寿,况有其二、三、四、五者乎!今年秋,识翁之子于京师,获见时贤所赠仁寿堂记,于是推仁者寿之理而为之说。

    .吴澄,元朝江西崇仁人。字幼清。官累至国子监、翰林学士。曾总修英宗实录,勤于讲学,四方负笈者千数百人。卒谥文正。于《易经》、《尚书》、《春秋》、《礼记》等各有纂言,著〈学基〉、〈学统〉二篇。

    九、一世歌    明·唐寅

    人生七十古来稀,前除幼年后除老,

    中间光景不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

    过了中秋月不明,过了清明花不好。

    花前月下且高歌,急须满把金樽倒。

    世上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

    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

    春夏秋冬捻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

    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

    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

    .唐寅(一四七○-一五二三),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明代书画家。江苏吴县人。与徐祯卿、祝允明、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曾举乡士第一,进士解元。画名甚高。又长于诗文,有《六如居士全集》传世。

    十、本箴    明·王锡爵

    孝弟为立身之本,忠恕为存心之本,立志为进修之本,读书为起家之本,严肃为正家之本,勤俭为保家之本,寡慾为养身之本,慎言为远害之本,节欲为却病之本,清谨为当官之本,谨厚为待人之本,择友为取益之本,虚心为受教之本,自修为止谤之本,凝重为受福之本,一经为教子之本,积善为裕后之本,方便为处事之本,权宜为应变之本,胆略为任事之本,实胜为得名之本,圣贤以心地为本,君子专力于务本。

    .王锡爵,明朝江苏太沧人。字元驭,号荆石。嘉靖年间进士,万历初掌翰林院,累官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卒谥文肃。著有《王文肃集》及疏草。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二十五课 诗选

    第二十五课 诗选

    一、平等实性    南朝·善慧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二、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三、夜归鹿门山歌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唐朝诗人。少好节义,隐居鹿门山,考进士不中,失意而归。曾于太学赋诗,一坐叹服。其诗属于自然一派,有《孟浩然集》。

    四、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渔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五、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唐·王维

    龙锺一老翁,徐步谒禅宫,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王维(六九九-七五九),唐代太原祁(山西)人。字摩诘。生时,其母梦维摩诘入室,故以为名。开元进士,玄宗时官至尚书右丞,世称为王右丞。归隐后,时与高僧共游,与处士裴迪等日谈经典,不觉倦乏。曾皈依荷泽神会禅师,并从之参禅。工诗,颇具禅味。又善书画,开创山水田园诗派,苏东坡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

    六、过香积寺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月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七、对酒    唐·李白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李白(七○一-七六二),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亦称为李太白。个性率真豪放,嗜酒好游。玄宗时曾为翰林供奉,后因得罪权贵,遭排挤,最后病死当涂。其诗高妙清逸,世称为诗仙。与杜甫齐名,时人号称「李杜」。著有《李太白集》。

    八、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九、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长卿,字文房。唐朝诗人。玄宗开元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因个性刚直而冒犯皇上,两度迁谪,贬为隋州刺史。其诗风格温雅流畅,冠绝于当世,誉为「五言长城」。著《刘随州集》。

    十、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七一二-七七○),唐代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或杜陵野客。有诗圣之称。官左拾遗、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故亦称为杜工部。或称为杜陵布衣、老杜。中年辞官过著流离的生活,诗中不仅慨叹自己怀才不遇,亦反映出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安史乱世的史实,故有「诗史」之称。著有《杜工部集》。

    十一、观幻   唐·白居易

    有起皆因灭,无睽不暂同,从欢终作戚,转苦又成空。

    次第花生眼,须臾烛过风,更无寻觅处,鸟迹印空中。

    十二、僧院花    唐·白居易

    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

    十三、与浩初上人同看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七七三-八一九),字子厚。唐代河东(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德宗贞元时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深寄其心于佛教,与诸禅师交游,胸中虑慨悉化为文,以〈贞符〉一篇最著名,一时南方诸大德的碑铭多出于其手。又尝作〈东海若〉,阐释净土法门。元和十年(八一五)被召还京师。三月出任柳州刺史,故亦称为「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文集有《柳河东集》、《龙城录》等。

    十四、鱼鼓颂    唐·从谂

    四大由来造化工,有声全贵里头空。莫嫌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

    .从谂(七七八-八九七),唐代禅僧。曹州郝乡(一说青州临淄)人。参南泉普愿得悟。住赵州城东观音院,因称赵州从谂。卒谥「真际大师」。其问答、示众等公案,如「狗子佛性」、「至道无难」等语,俱脍炙人口。著有《真际大师语录》。

    十五、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八○三-八五二),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擅写抒情、咏史小诗,多清丽生动。为人刚直有奇节,曾指时弊,深忧藩镇、吐番的骄纵,诗文多借古讽今,寓意深远。又长于近体诗,尤以七绝为著,后人称其为「小杜」,以别于杜甫。著有《樊川集》,代表作品有〈阿房宫赋〉、〈泊秦淮〉等。

    十六、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唐代博陵人。字殷功。独游都城南,见庄居桃花绕宅,叩门求饮,有女子启门,问姓名,以杯水至,意属殊厚。来岁清明日,复往寻之,则门已锁,因此题诗左扉而去。后数日复至,闻其老父哭声,则女竟读诗绝食而死,崔护入内哭之,女复活,遂妻之。

    十七、访药山禅师    唐·李翱

    链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唐代儒者。字习之。为药山惟俨的弟子。历任国子监博士兼国史修撰、户部尚书等职。与韩愈交往甚深,其对佛教的态度,初主张排佛,后与禅僧来往密切,思想深受禅学影响。著有《复性书》等。

    十八、自性    唐·张拙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张拙,唐末五代人。曾举秀才。因禅月大师贯休的指示,拜谒石霜庆诸禅师,庆诸问:「秀才何姓?」曰:「姓张名拙。」庆诸云:「觅巧了不可得,拙自何来?」于是豁然省悟,而作此诗。

    十九、山居诗    宋·永明延寿

    忙处须闲淡处浓,世情疏后道情通。

    了然得旨青冥外,兀尔虚心罔象中。

    泉细石根飞不尽,云蒙山脚出无穷。

    樵夫钓客虽闲散,未必真栖与我同。

    .永明延寿大师(九○五-九七五),宋代僧。净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赐号「智觉禅师」。临安府余杭(浙江杭县)人。为德韶国师法嗣,至雪窦山传法,并复兴杭州灵隐寺。

    应吴越王钱俶之请,迁永明大道场,接化大众,世称永明大师。师倡禅净双修,又曾召集慈恩、贤首、天台各宗僧人,辑录印度、中国圣贤二百人之著书,而成《宗镜录》,并调和各宗派间的分歧。高丽王因见此书,派遣三十六位僧侣前来学法。

    二十、西来意颂诗    宋·善昭

    庭前柏树地中生,不假牛犁岭上耕。正示西来种千路,郁密稠林是眼睛。

    .善昭大师(九四七-一○二四),宋代临济宗僧。曾参访七十一位硕德尊宿,至汝州首山参省念禅师而大悟,嗣其法。后住汾阳太子院,广说宗要,以三句四句、三诀、十八唱等机用接化学人,足不出户达三十年,道俗益重,不敢直呼其名,而以「汾阳」称之。谥号「无德禅师」。有《汾阳无德禅师语录》等传世。

    二一、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仁宗时进士,神宗时为相,锐行新法,因反对者众,未能成功。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诗文俱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格高峻。遗有《临川集》等。

    二二、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一○三六-一一○一),北宋四川眉山人。字子瞻。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因上书痛陈王安石新法不便,得罪安石,被连贬数州。在黄州时,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卒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工诗词,擅书画。其诗气势雄浑,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著有《东坡全集》、《东坡词》等。

    二三、庐山烟雨    宋·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二四、庐山东林寺偈     宋·苏轼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二五、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六、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宋·苏轼

    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何处低头不见我?四方同此水中天。

    二七、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一○),南宋诗人。亦工词。字务观,自号放翁。孝宗时,赐进士出身,官至宝章阁待制。一生创作诗歌丰富,今存九千多首,怀有崇高的政治抱负,关心民生疾苦。才气纵横超逸,风格雄浑豪放,匡复中原之志溢于诗词,有「爱国诗人」之称。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放翁词》等。

    二八、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监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一一三○-一二○○),南宋理学家。字元晦,后改字仲晦,晚号晦翁,又号晦菴、紫阳。曾讲学于建阳考亭,因号考亭。年轻时,尝读诵大慧宗杲、沩山灵佑、永明延寿等禅师的著作,并广研经典,据传朱氏亦参禅打坐,可见其学说深受佛教的影响。晚筑草堂于云谷山,又号云谷老人。累官宝文阁待制。卒谥文,后世尊称朱子或朱文公。宝庆中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徽国公。集宋代理学的大成。所注四书,明清科举奉为程准。

    二九、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

    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歎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宋瑞、履善,号文山。江西吉安人。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德佑初,元兵入侵,抗元师,宋亡,终不屈,遂被杀。临刑,作〈正气歌〉以见志。其诗词和散文,直抒胸臆,沈郁悲壮,表现忠贞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著《文山诗集》、《指南录》、《吟啸集》。

    三十、劝修行    宋·同安常察

    披毛戴角世间来,优钵罗花火里开,烦恼海中为雨露,无明山上作云雷。

    .同安常察,宋初禅师。嗣法于九峰道虔。住洪州凤栖山的同安院。今有〈同安常察禅师十玄谈〉行世。

    三一、修行一得    元·耶律楚材

    从征万里走风沙,南北东西总是家,落得胸中空索索,凝然心是白莲花。

    .耶律楚材(一一九○-一二四四),字晋卿,法名从源,号湛然居士,又号玉泉老人。辽宗室。宿负奇志,以天下为己任。从万松行秀参禅,得其心法。后随元太袓征战定燕,召为相,历事两朝,凡蒙古陋风,悉为改革。卒赠广宁王,谥文正。著有《湛然居士文集》。

    三二、民权白云寺    清·佛定

    佛在西天法东流,光明普照四部洲,有佛出世龙天喜,无僧说法鬼神愁。

    .佛定禅师,清康熙年间曾将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的民权县白云寺扩建,使殿宇达五千余间。

    三三、句容慧居寺    清·雍正

    即心即佛是非是,非佛非心非是非,试把是非皆坐断,管他心佛作何依。

    .清世宗雍正(一六八七-一七三五),为清朝第五任皇帝,姓爱新觉罗,名胤祯。康熙皇帝的四子。在位期间,治法严峻,为其后之高宗乾隆年间奠定繁荣的基础。帝曾参礼禅僧迦陵性音而大悟,自号圆明居士。撰有《御选语录》、《拣魔辨异录》。帝提倡念佛,对近世佛教的影响甚大。

    三四、题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一六九三-一七六五),清朝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少颖悟。乾隆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循吏之称。为人疏宕不羁,有狂名,而天性纯厚。工书,笔势疏放挺秀。擅写兰竹,富秀逸韵致。诗文豪放,为「扬州八怪」之一。著有《板桥全集》。

    三五、寄调筝人    民国·曼殊

    禅心一任蛾眉妒,佛说原来怨是亲,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瞋。

    .苏曼殊(一八八四-一九一八),名玄瑛,字子穀。广东中山人。生于日本横滨。一九○三年回国。二十岁出家为僧,曼殊为其僧号,曾参加过南社,与章炳麟、柳亚子等交往。任上海《国民日报》等报刊编辑。以诗僧自喻,擅长诗文绘画。曾习英文。四处云游,居无定所。足迹遍及爪哇、印度、泰国、吉隆坡等东南亚一带。今有《苏曼殊全集》行世。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二十六课 悟道诗

    第二十六课 悟道诗

    一、唐·寒山    《寒山诗》

    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心中无一事,水清众兽现。

    心若不妄起,永劫无改变;若能如是知,是知无背面。

    .寒山,居浙江天台始丰县西四十公里的寒岩幽窟中,因不详其姓氏,故以「寒山」称之,又称寒山子或贫子。寒山常至国清寺,有僧名拾得,与寒山交友。传说其为文殊菩萨之化身,与丰干(弥陀化身)、拾得(普贤化身)号称「三圣」。又以三者皆隐栖天台山国清寺,故亦称「国清三隐」。

    二、唐·庞蕴    《联灯会要》卷六

    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7-2 08: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