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75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1-2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依《阿弥陀经》的人很多。《阿弥陀经》,祖师所传的修学方法不尽相同,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就不一样,依莲池的能往生,依蕅益的也能往生,没错。譬如说念佛,大声念佛能往生,小声念佛也能往生,心里念佛不出声还能往生。这一些,这种方法很多,有八万四千法门,要知道它的方向目标是一个。为什么佛设这么多法门?众生根性不一样,现前的环境(生活环境)不一样,喜爱不一样,所以说这么多法门给你选择。选择的空间非常之大,你一定会找到你喜欢的法门。喜欢的法门学起来就容易,成就也快、也可靠,这是慈悲。
所以佛《般若经》上讲得很清楚,佛没有定法可说,应机说法,众生有无量根机,佛说无量法门。契机契理,没有不成就的。对于不同的法门,不同的宗派,甚至于今天我们对于不同的宗教,我们都是以一个平等心看待,以一个慈悲心看待,以一个恭敬心看待,这才能行。不可以排斥,不可以毁谤,不可以批评。我常讲的,为什么不能批评?那都是圣人说的,你批评基督教,你想想看你的德能、你的学问能超过耶稣吗?你不能超过耶稣,你就不要批评他;你不能超过释迦牟尼佛,你就不要批评佛;你不能超过孔子,你就不要批评儒。批评是超过、高过他。如果你没有高过,那你批评就有罪过。你如果觉得他讲的东西,你有怀疑,你不能够理解,可以存疑,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准许你提出疑问来探讨,他一定有他的道理。这都是读书做学问基本的态度,这应该要有。
问:第二个问题说,是否可理解为本愿念佛法门只适合某些根机的众生,譬如只信佛力、不信自力的人?
答:这个比喻不必说,确确实实是不同根性。所以祖师提出这种方法,那你要有怀疑,你去探讨他在什么时候提出的?他在什么地方提出的?当时跟他修学的是哪一类众生?他一定契机契理。所以有很多东西(祖师的东西)适合于某个地区,适合于某种根性。佛的东西多半是比较普及一点,普及化、大众化,统统都有利益。
问:第三是如果别的任何法门不能救度他们,只有本愿念佛可度,不是也很好吗?
答:刚才我讲过,我把本愿法门概略的讲清楚,当然好,哪有不好的道理!哪个法门都好,显教密教、大乘小乘,没有一个法门不好;八万四千法门,平等的,不可以说这个好,那个不好,不可以说。只能说这个适合我的根性,我修学比较方便,那个法门对我有困难。但是我们要赞叹,我们不可以批评,没有资格批评。
我在一九九七年,三十年前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那次讲《楞严》,圣一法师,有很多法师天天都来听。圣一法师听了很欢喜,通知他的信徒都要来听我讲经,还邀请我到大屿山去访问。那时候他在宝林寺,宝莲寺后面小路,要走路,车不能到,大概走半个多小时到宝林寺,禅宗道场。那时候有四十多个人在禅堂里坐香,我看到非常欢喜。圣一法师要我跟大家讲开示,我就讲禅,口头禅,我虽然不是参禅的,我讲口头禅,赞叹禅。回来的时候在路上,有几个居士陪着我一起去的,在路上就问我:净公上人,你对禅那么赞叹,你为什么不参禅?你为什么念佛?来问我,我说禅高,禅跟密都高,我的根基不够,我对他们很羡慕、很赞叹,我学不到。我这种中...(●[净公上人]净公上人法语:会讲没有用,一定要做到!)
...有怀疑,你去探讨他在什么时候提出的?他在什么地方提出的?当时跟他修学的是哪一类众生?他一定契机契理。所以有很多东西(祖师的东西)适合于某个地区,适合于某种根性。佛的东西多半是比较普及一点,普及化、大众化,统统都有利益。
问:第三是如果别的任何法门不能救度他们,只有本愿念佛可度,不是也很好吗?
答:刚才我讲过,我把本愿法门概略的讲清楚,当然好,哪有不好的道理!哪个法门都好,显教密教、大乘小乘,没有一个法门不好;八万四千法门,平等的,不可以说这个好,那个不好,不可以说。只能说这个适合我的根性,我修学比较方便,那个法门对我有困难。但是我们要赞叹,我们不可以批评,没有资格批评。
我在一九九七年,三十年前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那次讲《楞严》,圣一法师,有很多法师天天都来听。圣一法师听了很欢喜,通知他的信徒都要来听我讲经,还邀请我到大屿山去访问。那时候他在宝林寺,宝莲寺后面小路,要走路,车不能到,大概走半个多小时到宝林寺,禅宗道场。那时候有四十多个人在禅堂里坐香,我看到非常欢喜。圣一法师要我跟大家讲开示,我就讲禅,口头禅,我虽然不是参禅的,我讲口头禅,赞叹禅。回来的时候在路上,有几个居士陪着我一起去的,在路上就问我:净公上人,你对禅那么赞叹,你为什么不参禅?你为什么念佛?来问我,我说禅高,禅跟密都高,我的根基不够,我对他们很羡慕、很赞叹,我学不到。我这种中下根性的人,念佛能往生,参禅我不会开悟,学密我也成不了佛,但是我走往生这个路子能成得了佛。所以我对于参禅的、对于学密的,我五体投地,我非常尊敬,他们的善根比我深厚。赞叹,这就正确。
你看看《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都说自己不行,自己能力很有限,只能学这个法门,别人无论在哪一方面都超过我,他们比我强,你到那里去参访。这个要学,自己谦虚,赞叹别人,这就对。绝对不能说到人家禅堂去,禅难,净土容易,那你就惹麻烦,是不是?人家跟这位法师,跟这位禅师已经十几、二十年,你到那里去把人家信念破坏,这罪过很重。所以是赞叹所修学的方法(禅的方法),赞叹道场,赞叹老师,他们的学生对老师信心更坚定、更坚固,他会有成就。人家请我们讲开示要懂得这个规矩。如果你说这禅不及净,净好,容易成就,禅难,你看这样搞法,那你就是要堕地狱,佛没有叫你这么说法,所以要懂。像这些基本的道理,我们在修学的时候老师都说过,无论到哪个道场,一定是赞法门,赞道场,赞领导的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