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06|回复: 4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三0八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共2084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0八卷)  2004/10/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308


  诸位同学,请看《华严经》,菩萨问明品第十。
  《纂要》一开头,「释此一品,亦有四门」,先介绍这一品的大意,这一共有四段,第一段「来意」。为什么经讲到这个地方,有菩萨问明这一品经?清凉大师告诉我们,「来意中,有通有别」,「通」是说「上来三品,已答十句生解所依」。
  前面我们读过「名号品」,名号品里面是讲佛的身、名差别不同。在三业里面来说,这是身业,也就是说,诸佛如来、菩萨声闻应化在世间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所以现的身形无量无边。不仅是六道,九法界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与佛感佛应,与菩萨感菩萨应,与声闻缘觉感,声闻缘觉就应,有感就应,感应道交。这个道理跟事实真相我们都要明了,在本经只是用佛来表法。其次「四圣谛品」,四圣谛品是言语,语业,身语意三业,语业,诸佛菩萨的言教周遍法界。前面一品「光明觉品」,光明觉品是意教,身语意,这是我们前面已经跟诸位同学在一起学习过了。
  毗卢遮那如来为我们示现,我们应当要认真努力的向佛学习。佛的身,佛的言语,佛的用心,光明觉是讲佛意,意里面用光明,光明是智慧。佛教导我们第一堂课就是三皈依,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我们都要认识清楚;佛是觉义,法是正义,僧是净义。所以佛法僧的内涵就是觉正净,觉正净都放光明。由此可知,光明觉从哪里来的?光明觉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只是我们,这不仅是六道,九法界众生迷失了本性。迷有浅深不同,所以苦乐也就不一样,迷得深,三途,那就苦!迷得浅,这四圣法界,我们非常羡慕他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称为天堂。他那个福报比诸天,我们讲三界二十八层天,比诸天还殊胜,诸天都不能跟他比,四圣法界。可以说是迷悟不同而有这些事。这三品经答前面的答问里面十句,这生解所依。
  「此下正答生解因果」,好!这一会是十信菩萨会,是修行证果的基础,你看你的信心依什么?信心所依是前面名号、四谛、光明觉,这是你生解的所依。下面这三品经给我们讲生解的因果,所以「菩萨问明品」接著后面「净行品」、「贤首品」,这个次第它一定要来。所以佛教导我们,我们从这些地方细心去观察,有层次,有先后,真的是教导我们循序渐进。
  我们接著看清凉大师的文,「生解因中,先答十住,住揽信成,将答所成,先辨能成」,这几句话很重要。住是十住菩萨,到初住才算是真正的解脱,不但脱离了六道,同时是脱离了十法界。脱离六道不是真的解脱,古大德常讲半个解脱,说什么人?说阿罗汉,阿罗汉只证到半个解脱,法身、般若都没有。可是对我们来讲那就很了不起。说他半个解脱,他在九法界里面没能超越,只超越六道超不出九法界,或者我们说十法界,都是一个意思。超越十法界,这才真正得到解脱,三个都得到,佛家讲的三德秘藏,三德就是法身、般若、解脱都得到了。生解因中,先答十住。十住我们才算是成就。
  过去中国禅宗里面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成佛不是究竟圆满的佛,天台大师所讲的六即佛里面的分证即佛,说明他不是假的,他是真的。虽然是真的,他是分证位不是圆满位。这个话也不好懂,什么叫分证?古大德有很好的比喻,古德用月亮,夜晚我们看月亮,天空当中的月亮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水里面的月亮不是真的,所谓是千江有水千江月,那是月亮的影子,不是真的。还有一种情形叫捏目所视,这《楞严经》上常讲的,我们用一个手指把这眼睛,一个眼睛用力按下去,你就会看到两个影子,你要看月亮的话,就看到两个月亮。月亮只有一个,怎么会有两个?当然这两个月亮一个是真的,一个是假的,这种现象我们好懂。所以古大德就用这个来做比喻,月比作佛。水中之月不是真佛,叫什么?名字即佛,名字佛;按著眼睛看到那个月亮,叫相似即佛,它比水中月要真实一点;真正的月亮,那叫真佛。
  好了,这真佛的意思我们懂得了。那为什么有究竟不究竟?我们晚上看月亮,如果初三、初四你看那个月牙,它是真的,它绝对不是假的,是真月;到初八、初九你看到是半个月亮,也是真的,那不是假的;到十五你看到满月,那也是真的。古德用这个比喻好!究竟佛果就是指的满月,圆满佛,究竟圆满佛。初二、初三那个月牙也是真月不是假的,它不圆满。在《华严经》上,什么时候这个月亮露个月牙?初住菩萨。初住菩萨是一个月牙刚刚显示出来,从二住光又亮一点、大一点了,三住、四住到十住,十个位次,再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这个位次增高一层,这光明就大一层,到第四十二个位次才真正叫圆满,第四十二个位次这叫满月。第四十一这等觉菩萨,非常接近圆满,不是真的圆满,接近圆满,不是真的;真的圆满是妙觉位。
  由此可知,真正我们讲成佛,从初住到究竟都是真佛,明心见性。明心见性,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初一是看不到,看不到月亮,初二就看到一点月牙,很细很细的月牙,那就像初住菩萨,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大乘圆教里面所说的。通常我们在习惯上讲,只把究竟,就是十五的月亮称为月亮,十四以前不叫月亮吗?也叫月亮。但是我们一般在佛学里面,我们只称究竟圆满的称他作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证得究竟圆满的不称他作佛,称他作什么?法身菩萨。诸位要知道,法身菩萨就是佛,不是圆满佛,真的是佛。所以天台大师讲六即佛,法身菩萨是分证即佛,为什么叫分证?他有四十一个阶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四十个阶级,上面是等觉,四十一个阶级,这四十一个阶级叫分证即佛,那是真的不是假的。
  这个地方说到的就是要讲到十住,十住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住,这个住讲初住,初住从哪里来的?清凉大师在这里说得好,「住揽信成」。《金刚经》很多同修都念得很熟,《金刚经》里面给我们讲「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生实相那就是初住,就入住,实相是真实智慧。所以住确确实实是从信成就的,信心圆满成就,这就是初住位。所以这个信不简单、不容易。说到这个地方我们才真正明了信佛难,什么人信佛?初住以上的法身大士,才叫信佛,也就是说信心要生实相,那个信才叫圆满;没有生实相,不能叫成就、不能叫圆满。
  我也曾经跟诸位同学报告过多次,我出家受戒,我学佛七年出家,又过了两年才去受戒;我一出家就教佛学院,就讲经。受了戒之后,这是照一般的规矩,先去对老师致谢,我的老师是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受了戒之后,首先去看他,他一看到我,老远就指著我:你要信佛,你要信佛!叫了好几声,声音很洪亮。我走到他面前,他叫我坐下,我也感到非常茫然,怎么会叫我信佛?我要不信佛,我怎么会跟他学佛?我要不信佛,我怎么会出家?怎么会去受戒?他跟我说:信这个字不是那么简单的。直截了当告诉我,有很多出家的大德到老到死还不信佛,这个话我听到,愈听愈不明了。
  他告诉我,这个信后面有解,解后头有行,行后头有证。信必定具足解行证才叫真信,缺少一条,信没成就。要《金刚经》的标准,你信心不清净,没生实相,生实相是证。证什么?证初住,就是宗门所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在教下里面讲大开圆解,在净土宗里面讲理一心不乱。你看各宗所用的名相不一样,同一桩事情,都是初住这个位次,到这个地方才叫真信。所以李老师跟我讲你要信佛,那个信的标准就是这个,用这个标准。当然我们自己要勉励自己,要信!我们距离这个信的标准差得很远。
  所以学佛不能不懂、不能不清楚,你信了之后一定要解,信要是不解,那你就是迷信。现在社会大众看到我们学佛的人都说我们迷信,有很多人看到这种状况感觉得很沮丧来告诉我,我的回答是不必。为什么?他讲得对,他没有讲错,我们真的是迷信。为什么是迷信?我们对佛了解得不够,甚至於还有很多对佛完全不了解。我们要认识佛,要了解佛,经书这么多,从哪里下手最好?你要想真正了解,最好下手的经典无过於《大方广佛华严经》。这话不是我说的,民国初年弘一大师说的,我在他《讲演录》里面读到的。他把佛法介绍给知识分子,尤其是那个时代的大学生,他介绍佛法,告诉大家最好从《华严》下手,同时介绍清凉大师的《疏钞》,高等知识分子从这里入门。弘一大师说得不错,说得非常好。
  但是在今天,今天时代变了,今天要从《华严经》下手不容易,为什么?弘一大师距离我们现在差不多有六、七十年了。六、七十年之前在中国的社会,中文的基础还行,也就是说读《华严经》、读清凉大师的《疏钞》还没有问题。现在学校里头国文的水平,真正叫做一落千丈!现在《华严经》、清凉大师的注解看不懂!这都是事实。
  我喜欢读书,也喜欢收集书籍,民国初年、民国十几年小学生的模范作文,我早年的时候收集了有六、七本,就是有中级的、有高级的。大概好像是每一套是三册,中级有三册,高级有三册。这么多年来搬家搬的次数太多了,这书都搬不见了,现在还剩下两本,我都当宝贝看待。高小的,高等小学的模范作文我还有两册,以前不过是十一、二岁小朋友念的,他们能够写得出这种文章。现在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不但写不出,还看不懂,读他们的文章还要去查字典,还要去查参考资料。这就是说明现在大学中文系的水平比不上七十年前小学,这是事实。所以那个时候的大学生,不要说是一般的中文基础,文言文的基础够,弘一大师讲的话行,没有问题。
  现在要问,我们现在学佛从哪里入门?不能不听讲。从前讲经不像我这么麻烦,讲解经教是点到为止。李老师讲《华严经》,我也听了不少次,每一堂课,他一堂课是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他有台语翻译,所以两个小时实际上只有一个小时。咱们经文讲多少?至少讲两页。我们用的经本一页是十行,一行二十个字,这叫一页,最少要讲这么多。多的呢?多的是讲四页,也就是说,他每一个小时要讲二十行到四十行,速度快,当然都是点到为止。所以有大乘佛法根底的人听起来很受用,如果没有大乘根基的人,你听不懂,不知道他在讲些什么。所以不像我这样的。那我生在这个时代,没法子,佛法的弘扬、教学著重在契机契理,机就是现前大众的程度,现前大众理解的能力,那你就不能不浅说、不能不细说。浅说细说,这时间就很长。所以我们现在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往往只能讲一句偈,或者是一首偈;如果这一句偈里面意思很深很广,这一句经文有的时候讲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这是我们过去常常讲过的。不这样讲听不懂,听了也没有味道,所以只好细说,多用一点时间,希望真正能够理解。信是从解生的,你不能够理解,你的信心怎么能建立?
  在这一会,这是十信菩萨会,你看前面三品经,名号品、四谛品(四谛是言教,说法)、光明觉品,看佛的大慈大悲,看到佛的悲心、悲愿,真的是全心全力帮助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苦难众生。苦难众生就是没觉悟的众生,这没觉悟的众生包括了九法界。所以这是住揽信成,信必定先求解,把诸法实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信心才建立,对於佛在经教里面所说的不会怀疑,遇到任何挫折、任何障难,你也不会动摇。这个时候你有智慧,你会安安稳稳的度过。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也说过多次,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唯有真实智慧能解决问题。所以古今中外圣学、圣教都是以求智慧为修学的目标。
  佛法修学总的目标,就是经上常常念到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佛法的总目标,这句是梵语音译的,它的意思是可以翻译,不是不能翻译,为什么不翻,用原来的原文这个音译?叫尊重不翻。因为这句是学佛人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们学佛学什么?就学这句。这句的意思是可以翻,「无上正等正觉」,觉是觉悟,正确的觉悟,绝对没有一丝毫差错。所以这句话里头自然它就有三个层次,正觉,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这三个层次。
  我们从下面说起,正觉,这就是信成就,信心成就,正觉。正觉是阿罗汉、辟支佛、四圣法界里面的菩萨,这没有出十法界。十法界最上面叫四圣法界,这里面的菩萨、声闻、缘觉都属於正觉。第二是菩萨,菩萨是正等正觉,这个菩萨不是四圣法界,四圣法界里面只有正觉没有正等正觉,同学们要留意。所以正等正觉是从圆教初住到等觉菩萨,都是属於正等正觉。等,等於佛,就是等於究竟圆满佛,他不是,他还没有证得究竟圆满,所以这个地位是分证位。到最后是无上,再没有了,没有在他上面,无上正等正觉,这是究竟圆满的佛果。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正等正觉,我们要搞清楚。所以正觉是相似佛,天台大师说的是相似佛,正等正觉是分证佛,究竟觉那是圆满的佛,这我们不能不懂。我们学佛要循序渐进。
  你真的要想学,真想成就,你就懂得怎么个学法。从哪里学?从经教下手。这是一门大学问,不读书怎么行!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我们看他老人家一生的事迹,他十九岁出家,舍弃王位、舍弃荣华富贵出家去了。出家参学修道,寻师访友。当时在印度几乎所有的学者专家,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讲,著名的学者专家他都去参访过,这为我们做示现,增长后学的信心。释迦牟尼佛表演的这种成就,不是天生的。其实他是天生的,他要这样表演给我们看,让我们才有信心向他学习。到处去寻师访友、去参学。学了之后,觉得这个不究竟。诸位要晓得,他十九岁那一年出家,三十成道,十九到三十是刚刚好十二年,知道印度这些学者专家他们所学的都不究竟,不是真正的智慧,他这才舍弃了。在菩提树下入定,这时间开悟,这很重要很重要!
  入定是什么意思?我们今天讲的「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正好是《金刚经》上所讲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生实相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示现了圆满智慧现前,圆满的智慧,佛在大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句话要记住,《华严经》上说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不是诸佛他有别人没有,一切众生都有;都有,你的智慧德相为什么不能现前?佛说「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够现前」。就这么一句话,一语道破,凡夫跟佛差别就差别在这里。换句话说,只要你能够像世尊一样把万缘放下,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你的智慧德能就现前,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我们看了要能体会到,要知道如何去学习。
  世间人常讲,这也是哲学里面的术语,知难行易、知易行难,有这两种说法。知易行难,这是讲我们六道凡夫,知易行难;菩萨知难行易。对哪个菩萨讲?对四十一位法身菩萨讲,知难行易。对我们现在人讲,知易行难。我们天天读经,天天在听讲,听多了也就懂得了,可是怎么样?做不到。不要说别的,三皈依你能做到吗?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你能不能做到?佛教给我们最基本修持的教诲,五戒十善,你能做到吗?白居易的故事,白居易做杭州太守,有一个修禅的大德他在树上搭了个小屋,他住在树上,所以人家就叫他鸟窠禅师,修苦行。白居易走到那里看到他就问他:什么是佛法?鸟窠禅师说了四句话,这四句话都是佛经上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白居易听了笑笑,这个三岁小孩都会说。鸟窠禅师回他一句话,「三岁小孩说得」,他会说,「八十老翁行不得」,八十岁老翁还做不到。白居易听了点头,对!这是什么?知易行难,对凡夫。
  所以释迦牟尼佛非常慈悲,灭度一千多年以后又到中国来化身,就是天台山的智者大师,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应化再来的。智者大师给我们示现,这修学的水平就降低了,没那么高。那么高的标准,像《华严》这个标准,我们可以理解,做不到!信解后头没有行证,做不到。我们学智者大师的,在今天还行,还能够做到,所以我们要重视智者大师的示现。现在时间到了,下个小时我们要把智者大师的示现,给诸位做个报告,我们今天从哪里下手。
  
  诸位同学,接著跟诸位报告智者大师在中国的示现,这个意义非常重大。佛菩萨知道末法时期众生的根性退后了,所以像世尊当年所说的这些修学方法,现代人确确实实做不到,所以就开方便之门,这个方便之门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智者是天台宗的祖师,天台能成为一个宗派,是在他老人家一生成就的,可是他到最后是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往生的时候,他的学生们(我们今天讲这徒子徒孙)向他老人家请教,因为极乐世界大师常说,他有《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所以天台宗对於净土信仰,而且世世代代学天台的祖师大德,几乎最后都是念佛往生净土,这与智者大师的关系非常之大。学生问他生到极乐世界是什么样的品位?他告诉大家,他说他是因为领众,就是现在讲的做住持,要负责道场行政的事务,操心,所以只有五品位往生。换句话说,如果不领众他的品位会更高。这是舍己为人,牺牲自己的高品位来照顾大众,这是大慈大悲。五品位往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凡圣同居土的往生。什么叫五品位?这个很重要。我在访问日本的时候,我都劝日本的出家人,因为他们对智者大师、对善导大师非常崇敬,所以我就特别劝他,我们要学这两位大师,特别要学智者大师的五品往生。
  五品基本的条件是「解同佛解」。换句话说,大乘教里面自古以来无不推崇《华严》、《法华》,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部经在中国佛教称之为一乘大法。所谓一乘法讲成佛之道,这一乘经在大乘之上,大乘是讲菩萨法,一乘是讲成佛之法。智者一生弘扬《法华》,所以见解跟佛没有两样,不一样的是什么?不一样是烦恼不能断,这是事实。五品位没断烦恼,所以往生极乐世界是生凡圣同居土。这是我们在现前这个阶段应当要学的。我们天天读《华严》,跟大家在一起学《华严》,我们的见解跟佛相同,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这就讲修行,行是思想行为。
  「修行」这两个字意思一定要懂得,思想见解是意业的行为,言语是口业的行为,身体动作是身业的行为。行为再多,总出不了身口意这三大类,所以这三大类就包括你所有的行为。你的行为有错误,要把错误修正过来,这叫修行,一定要懂这个意思。修行是修正错误的行为。什么行为是错误?什么行为是正确?那就是经论做标准。经论里面说得最多的、最常说的,三皈、五戒、十善、六和、六度、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常讲的。我们净宗学会就是用这个做为修行的标准。
  基础的基础是五戒十善,五戒十善你能做得到吗?做不到要做,尽心尽力的去做,这就好。不能做到满分,打分数一样,一百分是满分,我做不到,我能够做到五十分、四十分也不错,总得要做。而且要希望自己年年能够把分数向上提升,这就对了。不可以不做,不做不能往生,这要知道,一定要去做。做,怎么个做法?大师教得好,教的我们一点压力都没有,随缘,你看看这个用心慈悲到极处!随缘随分去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解跟行才会相应。
  所以五品第一个是「随缘」。随缘要随善缘,要随佛缘,不能随恶缘,不能随世俗,这个要懂,这不可以有差错;第二个「读诵」,第三个「演说」,我们要做!天天要读经,修净宗的,每天用《无量寿经》或者用《弥陀经》做为我们的课诵,天天要读。《华严》、《法华》太长了,怕的是你没有时间,现在大家工作都非常繁忙,没有那么长的时间来读经,我们只选小部的,《无量寿经》分量恰好,很适中。读经,读善书,不要去看杂志、不要去看报纸,你把看杂志、看报纸那个时间用来读经,或者用来读善书。
  近代,这靠我们最近,还不到一百年,印光大师,这许多人都知道,他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印祖是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他一生最重要的教诲三本书,这里面就有净土。三本书里面,第一本《安士全书》,你看在《文钞》里头极力赞叹,认为对於因果、理论、事相说得最清楚,说得最透彻,文字、文章之好第一等。前清周梦颜居士编的,我们可以常常读。
  这一本书里头一共有四篇,第一篇是《文昌帝君阴骘文》,是讲因果的,讲因果报应的。《阴骘文》不长,只有七百多个字,注解注得非常丰富,差不多都是用儒释道三家的教义来解释,来做注解,注得真好。第二篇《万善先资》,所有宗教里头讲到戒律,第一个总是教你戒杀,第二个教你戒淫,总是把这两个摆在前面,重戒!《万善先资》就是劝戒杀。第三《欲海回狂》是要戒淫。这是恶业两个最重的,特别详细来发挥。最后一篇是《西归直指》,就是劝你念佛求生西方。这本书好,非常非常之好。另外有两样可以说是辅助的,一个是《了凡四训》,《了凡四训》说明因果报应的理论与事实真相,非常非常之好。另外一种《太上感应篇汇编》,细说善恶因果。印祖这三本书可以救现在的劫难,我们要认真努力去读。所以你能够常常读这三种书,或者加一部《弥陀经》,或者加一部《无量寿经》,决定求生净土。我们讲《华严》也好,讲《法华》,讲一切大乘经可以听,不要在这上下功夫,听听就好了。真正下功夫要在净土、要在因果,我们得真实的利益,这就没错。
  法师既然教我们不要深入这些大经,你为什么要讲?我在讲经的因缘时讲过,我不是想讲这部经,不是的。你要问我真正想讲什么经?我跟诸位说,我真正想讲的就是《阿弥陀经》,我最喜欢的是蕅益大师的《要解》,莲池大师的《疏钞》。我讲《华严》是三位大德启请的,第一位是台湾台南的开心法师,他已经往生了。早年每次他来看我都劝我要讲《华严经》,他说:法师,这个经你要是不讲,以后没人讲了。劝我不止十次。我也没有答应他,不敢答应。印象很深,他的慈悲心很切,我很感激他。第二位劝我讲这个经的是北京黄念祖老居士。第三位是我们华藏图书馆的馆长,往生之前要求我把《华严经》讲一遍,留一套录音带或者是录相带,留给后人做参考,我才答应。三个人启请,要不然我不会在这个经上用这么多的时间。所以这个诸位要晓得。
  但是讲这个经对我自己有很大的利益,真的提升自己的境界,烦恼轻智慧长。所以这个经我讲,诸位可以听,不要在这上面用功,能听多少就算多少,不必去研究,不必去在这上下功夫;应当在净宗下功夫,应当在因果上下功夫,我们这一生决定能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听《华严经》很容易,谁跟你讲?毗卢遮那佛给你讲,文殊、普贤菩萨给你讲。所以现在我们知道有这部大经,到极乐世界再去学,在此地我们不学,这样就好。在此地决定要取净土,要学智者大师,所以要读诵。你能够读印光大师给你讲的这三本书,那我跟你介绍的就是夏莲居老居士的《无量寿经》会集本跟《阿弥陀经》,我劝你读这两样,这就够了,读诵。
  第三「演说」。演是表演,我学多少我做多少,我做出样子给人看,那叫演。人生如戏,天天在演戏,演给别人看的,给社会大众做一个好的样子。这些年来,我在许多国家地区跟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往来,我提倡的是「仁慈博爱」。如果能说,大家能接受,我就说中国的伦理道德,特别是道德的十二个德目,我们中国人讲八德。八德怎么会变成十二个?八德有两种讲法,这里面有重复的,去掉重复的,十二个字,我们讲这些。这就是我们要表演的,我们要做给别人看的。
  这十二个德目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代代相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才说两种。四种问里面,最后一种叫「利乐有情问」,这里面所问的全是利乐有情,不是自己不懂。我问你答,我们两个在唱戏、唱双簧,让听众听了觉悟、明白,这是佛菩萨的善巧方便,慈悲到极处。文殊菩萨哪有不懂这个道理的。我们凡夫不懂是真的,二乘不懂,权教菩萨不懂,所以这才麻烦他来代我们问。我们问不出来,不懂也不会问,他来代我们,所以这是利乐有情问。
  佛门里面有句谚语说,「一佛出世,千佛拥护」。这话什么意思?佛出现在这个世间,决定是有感他来应的,感应道交。释迦他跟这个世间有缘,这个世间众生有感,他来示现作佛,示现作佛,不错,来帮助众生。可是他还要有些协助的人,如果没有人帮助他,他一个人唱独角戏唱不出来;舞台表演,一个主角还要很多配角,还有许许多多跑龙套,甚至於文武场,很多人来配合这一台戏才能唱得出来。所以一尊佛出世就有千佛拥护。「千」不是数目字,你要把它限定一千个人,那你就错了。这个千是表示多,许许多多佛菩萨都来协助。这个协助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原因是什么?协助的人跟释迦牟尼佛有缘,所以释迦佛到哪里去示现,他们这帮人统统都来了,自自然然形成了一个团体。
  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你就应当时时刻刻想到与一切众生结善缘,为什么?结善缘,到你将来成佛,你到哪里去应化,你帮助的人很多,你示现作佛,他们示现作菩萨,示现作声闻、作缘觉,还有示现作比丘,示现作护法,你这个戏才唱得热闹,唱得圆满。千万不要给人作冤家,不要跟人结恶缘。恶缘有没有?有,世尊当年在世,僧团里面六群比丘,提婆达多,那就是过去生中结的恶缘。可是你要记住,这个恶缘早就化解了,所以他们来示现作恶、示现的种种不善,都是促成释迦牟尼佛的教诲。诸位如果细细去读戒律,《戒经》每条戒制戒的因缘,这差不多都是六群比丘示现的。他们示现杀害众生,有人向释迦牟尼佛报告,佛才制这条不杀生;有人示现偷盗,佛晓得了,才制不偷盗的戒。所以佛制定这些戒律不是凭空想像的,确实当时弟子当中犯这么多错误,这些错误应当怎样纠正,不是想像的,是事实,这些都叫大权示现。他们不是凡人,他们都是古佛再来、菩萨再来,故意装这个样子,像唱戏一样,戏台上有演正派的,有演反派的,正派、反派都是教化众生。
  所以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与一切大众相处,总是记住一个原则,与一切众生结善缘不结恶缘。可是这个恶缘,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你也决定免不了,免不了怎么办?冤家宜解不宜结,这是真理。怎样把这个怨结解除?从自己内心解除,不在对方。你要在对方解除,永远不能解除。所以我们在讲经的时候常常劝勉同学,从自己内心里面,要把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对立的念头消除,永远不跟一切人事物对立,你才能够把怨结化解。这个人我对他化解了,他对我没有化解,不要紧,将来你作佛,他就是提婆达多一类的。以大慈悲心、大智慧心摄受他,来感化他,将来你成佛的时候,他也能助你一臂之力。他们这些人在僧团里面就示现像提婆达多的身分,像六群比丘的身分,唱这台戏也需要唱反派的,没有反派不能够衬托正派。统统都是有因缘的,绝对没有一桩事情说是没有前因,突发的,没有,绝对没有。诸佛菩萨在九法界示现也离不开因缘果报,这是真理,这是事实。所以不能够不知道。
  此地的发问,确实这个难不是菩萨不懂,菩萨比谁都懂得清楚。文殊师利菩萨问的,我们凡夫不懂,前面跟诸位说了,小乘不懂,缘觉也不懂,没有大彻大悟的菩萨(就是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也不懂,这真难!文殊菩萨代我们问出来,十首菩萨来回答,为什么要回答?他们正在修学这个课程,让他们来答是最好。其实十首菩萨又何尝不是如来的化身?不可思议,境界不可思议!慈悲到极处,帮助我们,度我们的。我们现在时间到了,这一堂课就讲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7 21: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