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35|回复: 3

净公上人关于五根的讲记敬摘点滴2020112163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五根的讲记敬摘点滴


...离开心意识即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
  《解》慧根增长。能遮通别诸惑。发真无漏,名慧力。
  ‘遮’是‘止息’义,‘惑’是‘迷惑’,简言之,所有一切迷惑均不出此见思、尘沙、无明三大类。此三大类变现出无量的错误思想见解行为以至于不同苦乐的果报。唯有真实智慧才能止息这三大类烦恼。从小乘初果到大乘等觉菩萨都不能离开这五根五力修学的原理原则。
  《解》七菩提分。亦名七觉分。智慧观诸法时。善能简别真伪。不谬取诸虚伪法。名择法觉分。
  ‘菩提’梵语,‘觉’义。其作用是防止行者在修学过程中发生障碍。智慧由根力中产生,前面五根五力最后一个皆为智慧。如果无根无力即无法区分一切法之真妄。谈到真妄,包括很多,如是非、邪正、善恶、偏圆,均在其中,必须有真实智慧才能简别所要学的法门。对于自己的根性也要用智慧观察,不能感情用事。因为法未必能契合自己的根性。诸法包括世出世法,三十七道品中前面三科——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易懂易学。此处难懂,难学,因为我们没有真实智慧,一切诸法真妄邪正不易辨别,往往选错了法门,精力时间都浪费了。能早日回头还好,如执迷不悟,一生难有成就。若无智慧而真有善根福德者,亦能成就。有善根之人能信,有福德之人肯修,老实忠厚人容易成就。净宗自古至今念佛往生者,一大半以上均凭善根福德而能成就,心地真诚恭敬,听此法门相信圣言量,佛菩萨祖师大德不会骗人,‘老实’就是成功的密诀。说到知识份子就麻烦了。一定要把事情搞清楚否则他不能完全相信认真修学。佛当年在世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专为这些人建立信心,破迷开悟。由智慧观察世间,了解世法的真相,就不会浪费时间作些不相干的事情,无论造善业或造恶业都是造六道轮回之业。佛教我们断恶修善,此善非善恶之善。善恶是相对的,两边都离掉谓之真善。在日常生活之中有好事也有坏事。起念造作必落一边,纵然作一切善事,心中不要落印象,世间利益众生之事尽量去作,心中保持清净,作到三轮体空。学佛一切法门皆善,佛所说一切大小乘经典都能使人圆成佛道,理上说如此,而在事上个人根性不同。佛当年教化众生,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没有教科书,也无经本,在大会中随问随答。当机者听了就获益,根基厚薄与其得益深浅成正比例,如有幸值佛,亲聆法音,可能闻后开悟而证果。后世众生与佛的缘即差一等。佛灭后弟子们结集佛所说法成为经律论三藏,后世人读之,冷静思惟,自己的根性与佛所说的法门契合否?如自己没有选择法门的能力,佛特别慈悲教我们修念佛法门。佛在大集经中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等于给众生授记。佛在无量寿经中说,末法到最后一切经典灭尽,还保留无量寿经住世一百年,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是同一部经,无量寿经称为‘大本’,阿弥陀经称为‘小本’。非常适合于法灭尽时,只要肯修,一生即能成就。故称为‘当生成就’的佛法。古来祖师大德根据经文,由佛灭后分为五个时期,每个时期五百年。第一个五百年戒律坚固,第二禅定坚固,第三多闻坚固,正值我国隋唐时期乃佛法的黄金时代。大家均在理论上研究,著述甚多。第四塔庙坚固,真修行者少,只是盖庙。第五斗争坚固,在此时期多有斗争,所以蕅益大师叫我们‘随顺诸佛真实教诲’,‘诸佛’就是‘阿弥陀佛’,‘教诲’就是‘信愿持名’。不但阿弥陀佛,乃至本师释迦牟尼佛以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异口同音护持赞叹,普劝后世众生求生净土。
  我们要知道世法的真妄皆不可取,如不修善,与诸佛度生的本愿就有违背,我们断恶修善,认真努力去作,而一无所求,在佛法中专修念佛法门,可谓善于择法。
  《解》精进修诸道法时。善能觉了。不谬行于无益苦行。常勤心在真法中行。名精进觉分。
  ‘精’是纯而不杂,‘进’是不退,精进一定要在佛法净念上求觉了。大势至菩萨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真精进。六根门头,内外交通的管道,主要是意识,五根的作用是了别,无分别。第六意识起作用,分别善恶好丑,眼能见但不分别,心是定的。对外面六尘相当清楚是慧。不起心不动念是定。永远住在定慧中是真精进。定慧是一不是二,定慧平等,定是慧之体,慧是定之用。也可以说慧是定之体,定是慧之用。明白此事实而很难作到。我们如要分别执著就用念佛的方法,分别执著阿弥陀佛。功夫用的纯熟,再把阿弥陀佛去掉,以这句阿弥陀佛名号作手段,能达到理一心不乱,达到此种境界,仍然在念,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念佛只作个榜样是他受用,无念是自受用。念、不落空,无念、不落有,称之为‘中道’。这句佛号实在不可思议,佛说华严,最后是念佛。佛说法华最后也是念佛,乃至于性相各宗到最后仍是念佛,在中国最盛行的禅宗,禅门日诵,到晚上念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这是祖师们彻底的觉悟。凡是学佛不愿意求生净土的,祖师说,他的佛法没有搞通。‘善能觉了’是由修学工夫体验出来的,读经每读一遍都有一遍的悟处,而且愈悟愈深,此之谓善能觉了。不要修无益的苦行,例如不过中食,小乘人对此非常重视,午后可以饮糖水、牛奶等流质,其有沉淀者皆不可食。大乘法赞叹吃素,目的在培养慈悲,间接不杀生,况且现在的肉食带给我们许多疾病,在美国青菜还可以吃,农药少,台湾青菜看起来漂亮,但不是味道,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喷的农药太多。大陆的青菜味道确是不同。
  《解》若心得法喜。善能觉了此喜。不依颠倒之法而喜。住真法喜。名喜觉分。
  ‘法喜’在世间法中亦有,如论语第一句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说’字即法喜,法喜是由内心发出来的。以真诚恭敬心读经,觉有悟处,意味无穷,即是法喜。从前小学生入私塾,七、八岁读四书,到了七、八十岁仍然念的津津有味,因其确有领悟,即觉快乐,读书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大师说:‘不依颠倒之法而喜。’儒家的经典,与世俗书籍比是正,若与佛法比,佛法是正,儒家修学的目标不外修齐治平,不能出三界,小乘法与大乘法比,大乘法是正,大乘佛法与持名念佛比,持名念佛是纯正,超越一切大乘法门。如再修学其他法门就把精力时间浪费掉了。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会,今天遇到了,认真修学,愈学领悟愈深,愈学对往生西方世界信心愈真切。
  《解》若断除诸见烦恼之时。善能觉了。除诸虚伪。不损真正善根。名除觉分。
  此是七觉支的第四除觉分,与第五的舍觉分很接近,‘除’是对内的,‘舍’是对外的,如此区别,容易了解。‘诸见烦恼’即一般经论上所说的‘见思烦恼’,或称为见思惑。此为烦恼的总称,亦为三界六道之根源,见思烦恼若断掉,则六道轮回就没有了。永嘉大师证道歌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见思惑分见惑与思惑二种。见惑是(1)身见、(2)边见、(3)见取见、(4)戒禁取见、(5)邪见。思惑是(1)贪、(2)嗔、(3)痴、(4)慢、(5)疑。后面有详细解说、兹不赘述。
  净宗修学依弥陀经及无量寿经,弥陀经经文不太容易懂,幸有莲池大师的疏钞与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二种不朽之作,对我们修学有莫大的帮助。只要念佛工夫纯熟,禅宗的境界与效果我们也能得到,他们用参究的方法,非一般人所能作到,我们用一心专念的方法,人人可以作到。当断除诸见烦恼之时,非常善巧,除诸虚伪,并不损真正善根,世间法三善根即无贪、无嗔、无痴,假如把烦恼除掉,坏事当然不作,好事也不作了,就损害了真正善根,路子又走偏了。世出世法的断恶修善,天天要作,没有恶,故意作一点恶,没有善,故意作一点善,启发自己的觉悟,生活中还在表演,这就是善巧方便,无作是自利,作是利他。出世法的善根只有一条,就是精进。勇猛精进,无有疲厌,不损害真正的善根。‘除诸虚伪’,个人的名闻利养以及享受皆为虚伪,世间人断恶修善有目的,并不是无条件的。无利益他就不作。诸佛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悲能拔苦,慈能予乐,慈悲上加一个‘大’字即是无条件,一切有条件的都是虚伪...(●[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访问记)


...人师、佛、世尊。
  他在世间教化众生四十二劫,常常为诸天以及世间人民讲经说法。
  《注》
  (1)(无央数)无量无尽的数量,是形容极长的时间。
  (2)(世间自在王)‘世间’就是人事环境和物质环境。能在这两种环境中都得到圆满自在,所以称为世间自在王。
  (3)(如来)今佛如同古佛再来,所以称为如来。(以下是佛的十种通号,表现一切诸佛都具足这十种无尽的德能。)
  (4)(应供)‘应’应当,‘供’供养。佛是世间德行、学问最圆满的人,应当接受一切众生的供养。
  (5)(等正觉)平等、正确、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人。
  (6)(明行足)‘明’智慧,‘行’德行,‘足’具足。佛的智慧、德行都圆满具足,所以称为明行足。
  (7)(善逝)‘善’善巧。‘逝’远离妄想、烦恼、分别、执著。佛能善巧教化众生,而又不分别、不执著,所以称为善逝。
  (8)(世间解)佛对世间一切法的事理都能通达了解,所以称世间解。
  (9)(无上士)具有最圆满德行的知识分子。佛是具足圆满德行的知识分子。
  (10)(调御丈夫)‘调御’调伏制御。佛以大丈夫力,说种种法,能调御、制伏一切众生的烦恼,令得大涅槃。
  (11)(天人师)‘天’天界,‘人’人间。佛是天上、人间的模范老师,所以称天人师。
  (12)(佛)注见经题。
  (13)(世尊)具足上面十种智德,为世人所尊崇的,称为世尊,意思是世间所尊敬的导师(前十种德号是佛的别称,世尊是总称)。
  (14)(教授)教导、传授,也就是教化众生。
  有大国主名世饶王(1),闻佛说法,欢喜开解,寻发无上真正道意(2)。弃国捐王(3),行作沙门(4),号曰法藏。修菩萨道(5)。
  《解》当时有一位国王,名叫世饶王。常去听佛讲经说法,听了以后生大欢喜,而且对佛所说的道理都能明白、理解。于是发起无上的菩提心,舍弃他的王位,跟随世间自在王佛出家修行,法名叫法藏。常常修学菩萨觉悟成佛的方法。
  《注》
  (1)(世饶王)‘世’世间,‘饶’是丰饶。‘世饶王’形容这位国王治理政绩达到民富国强,所以有世饶王的美誉。
  (2)(寻发无上真正道意)‘寻发’随即发起。‘无上真正道意’就是无上的菩提心(要求成佛、普度众生的心)。
  (3)(弃国捐王)舍弃国家王位。‘弃’、‘捐’都是舍弃的意思。
  (4)(行作沙门)‘沙门’是古印度修行人的通称。含有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的意思。这里指出家修行的人。
  (5)(修菩萨道)菩萨所修学的一切法门,能令众生觉悟成佛的方法。
  高才勇哲(1),与世超异(2)。信解明记(3),悉皆第一。又有殊胜行愿(4),及念慧力(5)。增上其心(6),坚固不动。修行精进,无能踰(7)者。
  《解》法藏比丘的智慧、才能超过世间所有的人。信心、理解能力、记忆力(信、解、明、记)在同学当中都是第一。而且他有殊胜的行愿,具足念慧的力量,能增长他的信心、愿心、行心,使他坚固不退。这种精进修学没有人能超过他。
  《注》
  (1)(高才勇哲)‘高才’才德过人。‘勇’是大志大愿,有强烈的愿望帮助一切众生。‘哲’是对一切深广无际的道理都明白。这里赞叹法藏比丘高才勇哲、才德过人,他具有坚强的大志大愿帮助一切众生,并且对一切事理都通达明了。
  (2)(与世超异)超过世间所有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竹林寺有两位法师招待他。到这个讲堂见到文殊、普贤两位大菩萨,这两位菩萨正在说法,文殊、普贤两位菩萨正在说法。东面是普贤,西面是文殊,正在说法。那么他见到的有一万多菩萨在听,在听讲经,听文殊菩萨在讲经。那么他礼拜文殊、普贤之后,特别请教文殊菩萨,请他开示,这个末法时期,我...(●[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访问记)


...啊!
  极乐世界那个地方,一切的物质无不随心所欲,所以他不贪。真正做到了,有求必应,他还贪什么?那个世界这个贪心,只要你往生到那个世界,贪心不断,自然没有了。样样都如意,没有一样不如意的,你那个嗔恚心从什么地方生?嗔恚心难断啊!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嗔恚心不要断,自然就没有了。六时闻法,你开智慧啊!诸上善人聚会在一处,你那个愚痴不要断,自自然然也没有了,自然就变得聪明伶俐,智慧充满。所以这个三毒烦恼在西方极乐世界,要不了多少时间全都给你消除得干干净净,而且还不要费工夫去修,自自然然就没有了,这是那一个世界殊胜之处。
  从饮食这一点,因为食色是人之大欲啊!出家修道之人,色断掉了,但是饮食这个大欲没有办法断掉的,所以经里面特别提出这一条来给我们说明。那么还有意思呢?它表法上讲说‘平常日用事,头头是道。’那么这是我们把它写在这个地方。这个吃饭,经行就是饭后的散步。这个讲求健康长寿,所谓是饭后百步,这个经行就是吃饭之后散步。为什么用‘经’呢?这个‘经’的意思,一个就是‘经常’的意思,就是每一餐饭之后,都会去散散步。另外一个意思,这是念念不忘著修行,这是一个很寻常日用之事,头头是道。
  古人所谓‘运水搬柴’,这个运水、挑水、搬柴,像六祖大师在黄梅求学的时候,他每一天的生活,就是挑水、舂米、破柴,就是干这个,‘无非妙用,穿衣吃饭,尽是禅机。’我们懂不懂这个意思?如果能够体会到,这个里头有无量的快乐,有无量的法喜,法喜充满,无不是道,真正是万法皆如。
  又说,这莲池大师讲的,‘拈匙放箸’,‘匙’是调羹,吃饭的时候,拿起调羹,放下筷子,‘口口不离,举足动身,步步踏著。’诸位想想,你不离的是什么?踏著的是什么?这个里头尽是禅机,无非妙用啊!所以这个禅机与妙用都在日常生活之中。由此可知,整个的生活就是什么?就是禅机。整个的人生就是真如本性的妙用。这个地方如果醒悟了,天台大师所说的,‘百界千如,法法皆如,无有一法不如。’你才能够得到一点消息,这个是佛法真实的受用,也是学佛人常讲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末后一行经文,这是这一段的总结。‘舍利弗,极乐国度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个看得很清楚了。这一段经文里面有两桩事情,一个是大愿庄严,一个是大行庄严。所谓成就,就这一段经来讲,前面所说的天乐、天花,这个神足,这个饭食经行。这些,当然还有很多很多,这是略举几桩事情来说,无非都是阿弥陀佛他老人家功德之所庄严。
  那么说到‘愿’庄严的,这就是佛在因地所发四十八愿当中,有一愿他这么说:我做佛的时候,我佛国度当中的菩萨们,以香花,种种供养具,要想去供养他方诸佛;佛就讲,他在一顿饭的时间,这是很短,吃一顿饭的时间,他就可以遍至,就都达到了。这个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那么还有一愿说:我国中之人,想吃的时候,百味的饮食自然化现在面前。吃完之后,自然就化去了。如果不到这样一个境界,他就誓不成佛。那么阿弥陀佛现在成佛了,他成了佛,当然他的愿都满了。那么他说他这个国度里头,种种庄严,必定如他愿中所说的,不折不扣啊!这个就是愿力庄严世界。
  那么讲行庄严,也是说阿弥陀佛既然发愿之后,经上告诉我们,天雨妙花而散其土,所以果上;发愿的时候是修因,当时诸天都供养,都赞叹。那么现在佛已经成佛了,当然诸天的供养赞叹比以前修因的时候,一定更为殊胜,这是我们可以能够想像得到的。何况阿弥陀佛发愿之后,在这么长的时间当中,他不断地修行,实践他的大愿。他曾经参访过两百一十亿的佛国度,这也是了不起的一种成就,他成事供养。所以他成佛之后,他的国度当中有这样殊胜不思议的庄严境界。细说诸位可以参看弥陀经疏钞,疏钞演义,可以参看净土的经论,也可以参看大方广佛华严经。那么华严经,毗卢遮那佛的境界与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没有两样。
  底下一段经文,是就耳根对声尘上的享受来讲的,前面是五根五尘,我们可以说总说。现在细说。经文‘又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到这个地方这是经文里面的一段,诸位多看看。那么这一段是说明阿弥陀佛以他的神力,变化这一些鸟类。底下经文会给我们说明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那来这些鸟?鸟是畜生,这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那么这些鸟不但是我们娑婆世界这些众生所喜爱的;最难得的,它会说法,这个是太不可思议了。
  那么也许有人要问了,阿弥陀佛自己现身给我们说法不好吗?为什么变个鸟来给我们说法呢?诸位想想,佛要来给你说法了,你一定坐在那里恭恭敬敬地听,时间久了,你还会觉得很累,觉得佛在此地,我什么都不太方便。那佛变一个鸟,那你就很方便了,你躺在那儿听也可以,你坐著、站著、走著,一面欣赏一面听,这是得大自在啊!所以佛恒顺众生的喜爱,叫你无拘无束,二六时中,不住地,就是不停止地薰习大乘妙法,这个是这个意思。
  那么种种奇妙杂色,这是说种类之多,而且很美,叫你看不厌,叫你看不倦。经上所举出这个几种,是我们这个世界也有的,一说我们就明了。还有许许多多这些珍奇的,变化这些珍奇的鸟类,我们这个世界没有;没有,说出来,我们也不晓得,所以只举出几种我们常见的来说说。
  ‘舍利’,是梵语,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意思叫‘鹙鹭’,那么也有人说是‘春莺’,或者就是的,那么也未可知。‘迦陵频伽’翻成中国的意思,叫‘妙音’。那么讲到白鹤,鹤有很多种,那么是以白色的,纯白的,最为可贵。所以我们讲到鹤,大家都会想到白鹤。的确是很少见,在我们这个世间也是珍禽之一。那孔雀,大家看到比较上多,像一些大的动物园里面都有,色彩非常之美。尤其是孔雀开屏,羽毛展开来的时候,的确非常之美。鹦鹉是以红嘴、绿色的羽毛,为最珍贵。那么它很灵巧,能够学人的语言,会说话。那么,迦陵频伽,佛经里面讲,它的音声特别地好听,纵然是天人,这个音声都比不上它。更妙的是这个小鸟,还没有出壳,因为它是卵生的,还没有出壳的时候,叫的声音已经就非常之美了。所以在大论里面讲,迦陵频伽,这个它叫的声音超出一切的鸟音。那么它产在雪山,就是喜马拉雅山,这种鸟,我们很少见到。那么还有一种,那就是‘共命之鸟’,也是产在雪山,喜马拉雅山,那么这个鸟也是珍禽之一,它是一个身体两个头,连体的。经上说,它是两个神识,但是它共一个身体,两个神识共一个身体。那么在动物里头,像这种情形,除鸟之外,其他的也有;大家晓得两头蛇,它也是两头共一个身。
  那么这些年来,我们从报纸,从电视广播里看到,有所谓连体婴儿,这小孩、人,也有两个头共一个身体。那么这些都是神识是两个,他这个果报是一个。在鸟里面,我们视之为非常珍贵的,珍禽,我们去欣赏它。实在讲,业报不可思议。那么像这种业报,我们也能够想像得知。所以一个人,人在这个世界,人与人之相爱要理智,不可以沉迷在这种爱念之中。如果像长恨歌里面,这个唐明皇所说的,在天愿为比翼鸟,恐怕他跟杨贵妃死了以后,就变成共命鸟了。共命鸟多难过啊!两个神识共一个身体,这多难过呢?所谓是在地愿为连理枝,连理枝,这植物,还好一点。这个两个神识共一个身体的时候,谁也不自由,这个虽然是真情,可是他的果报,我们要多去想一想。
  那么鸟,因为稀有,所以为大家所欣赏,为大家所珍爱。阿弥陀佛随顺众生的爱好,变化这些珍奇之鸟,一方面可以满足你欣赏的愿望,一方面利用这些来作教学的工具,来教导一切大众。
  那么说到六时,这个里头有简单的解释,这个‘六时出音’,六时前面说过,‘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莲花化生’,所以他不要睡眠,也不需要夜晚躺在床上,一切大众如此;鸟,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它当然也不要睡觉,也无需要睡眠。那么由此可知,极乐世界这一些众鸟说法是不间断的,六时出音就是不间断的。换句话说,那个地方的熏习,完全是大乘佛法的熏习,一乘妙法的熏习,所以能成就得快呀!道理就是在此地。
  那么他...(●[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访问记)


...地方这是经文里面的一段,诸位多看看。那么这一段是说明阿弥陀佛以他的神力,变化这一些鸟类。底下经文会给我们说明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那来这些鸟?鸟是畜生,这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那么这些鸟不但是我们娑婆世界这些众生所喜爱的;最难得的,它会说法,这个是太不可思议了。
  那么也许有人要问了,阿弥陀佛自己现身给我们说法不好吗?为什么变个鸟来给我们说法呢?诸位想想,佛要来给你说法了,你一定坐在那里恭恭敬敬地听,时间久了,你还会觉得很累,觉得佛在此地,我什么都不太方便。那佛变一个鸟,那你就很方便了,你躺在那儿听也可以,你坐著、站著、走著,一面欣赏一面听,这是得大自在啊!所以佛恒顺众生的喜爱,叫你无拘无束,二六时中,不住地,就是不停止地薰习大乘妙法,这个是这个意思。
  那么种种奇妙杂色,这是说种类之多,而且很美,叫你看不厌,叫你看不倦。经上所举出这个几种,是我们这个世界也有的,一说我们就明了。还有许许多多这些珍奇的,变化这些珍奇的鸟类,我们这个世界没有;没有,说出来,我们也不晓得,所以只举出几种我们常见的来说说。
  ‘舍利’,是梵语,中国的意思叫‘鹙鹭’,那么也有人说是‘春莺’,或者就是的,那么也未可知。‘迦陵频伽’翻成中国的意思,叫‘妙音’。那么讲到白鹤,鹤有很多种,那么是以白色的,纯白的,最为可贵。所以我们讲到鹤,大家都会想到白鹤。的确是很少见,在我们这个世间也是珍禽之一。那孔雀,大家看到比较上多,像一些大的动物园里面都有,色彩非常之美。尤其是孔雀开屏,羽毛展开来的时候,的确非常之美。鹦鹉是以红嘴、绿色的羽毛,为最珍贵。那么它很灵巧,能够学人的语言,会说话。那么,迦陵频伽,佛经里面讲,它的音声特别地好听,纵然是天人,这个音声都比不上它。更妙的是这个小鸟,还没有出壳,因为它是卵生的,还没有出壳的时候,叫的声音已经就非常之美了。所以在大论里面讲,迦陵频伽,这个它叫的声音超出一切的鸟音。那么它产在雪山,就是喜马拉雅山,这种鸟,我们很少见到。那么还有一种,那就是‘共命之鸟’,也是产在雪山,喜马拉雅山,那么这个鸟也是珍禽之一,它是一个身体两个头,连体的。经上说,它是两个神识,但是它共一个身体,两个神识共一个身体。那么在动物里头,像这种情形,除鸟之外,其他的也有;大家晓得两头蛇,它也是两头共一个身。
  那么这些年来,我们从报纸,从电视广播里看到,有所谓连体婴儿,这小孩、人,也有两个头共一个身体。那么这些都是神识是两个,他这个果报是一个。在鸟里面,我们视之为非常珍贵的,珍禽,我们去欣赏它。实在讲,业报不可思议。那么像这种业报,我们也能够想像得知。所以一个人,人在这个世界,人与人之相爱要理智,不可以沉迷在这种爱念之中。如果像长恨歌里面,这个唐明皇所说的,在天愿为比翼鸟,恐怕他跟杨贵妃死了以后,就变成共命鸟了。共命鸟多难过啊!两个神识共一个身体,这多难过呢?所谓是在地愿为连理枝,连理枝,这植物,还好一点。这个两个神识共一个身体的时候,谁也不自由,这个虽然是真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8 18: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