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75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0-31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在这两个字,真信、真愿,你就有机会见佛,你具足见佛的根本条件。想见佛而不具足信愿,很难满愿,你见不到。
「此外更有懈慢国,或称懈慢界」,这个不在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之外,我们在前面也学到过,「在此土至极乐国之中途」。「染着其国土之快乐,而起懈怠骄慢之心,不更进而生于极乐,故称为懈慢国」。有这么一个世界,这个世界谁去往生?都是修了大福报的人到这里去。为什么会生在这个地方?对极乐世界有怀疑,半信半疑,中途看到这个世界,以为就是极乐世界,不想再离开,这就错了。「如《菩萨处胎经》曰:西方去此阎浮提十二亿那由他,有懈慢界,国土快乐。前后发意众生,欲生阿弥陀佛国者,皆深染着懈慢国土,不能前进生阿弥陀佛国。亿千万众,时有一人,能生阿弥陀佛国。何以故?皆由懈慢执心不牢固。准上经义,懈慢国亦属边地疑城之类」。这一类它不在极乐世界,不像前面说的,前面说的疑城、边地,实际上它在七宝池中,它真的在极乐世界。这个懈慢国不是的,不在极乐世界,是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我们一看就晓得,修大福报的人,他们的享受肯定超过欲界诸天,甚至于色界诸天,他进入这个地方他就不想离开了。你看深染着,甚深染着,不想再往生极乐世界,到那个地方都被这个境界所迷了。亿千万众里面可能有这么一个人,他离开了,他到极乐世界去了。原本的目标都是极乐世界,没想到全都堕落在这里头。
这些都是告诉我们事实真相,往生之难!净宗确实难信易行,怕的是,最怕的是信心不足,还带着有疑惑。我们这个世间人所谓高名厚利,这种巨大的诱惑力量往往让你变节,你守不住了。往生亦如是,这个境界现前,你能够不起贪心吗?看到这个境界,把你那个贪着勾引起来,你就堕落了,你说这个多可怕。
我们再继续看下面经文,「疑惑佛智」。都是没开悟,开悟没这个事情。
【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
我们常常听说宗教信徒对天主、对上帝的赞美,称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大家都是说赞叹的话,谁能认定它是真的?真正修学大乘,在大乘上确实有契入,他才会相信。为什么?大乘最主要告诉我们,一切法不离自性。一切法从哪里来的?自性变现出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两句话的意思深。什么人的心?什么人的识?佛告诉我们,是我们自己的心、自己的识,于别人、于外头境界不相干。法身就是法性,法性的全体叫法身,就是真心、就是真如、就是本性。自性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佛在《华严经》上说的,我们信不信?如果相信,这问题全解决了,你不再疑惑了;如果对这桩事情有怀疑,佛在这里所说完全说对了。我们怀疑不怀疑?怀疑,没有理由不怀疑。真正放下的人不怀疑,放下什么?放下怀疑。怀疑是什么?无明烦恼。无明烦恼是痴,疑是痴里面的一分,我说它作核心,痴的核心就是怀疑,它现的相是怀疑。不贪、不瞋、不痴,贪瞋有障碍,小,痴严重。你说懈慢国,堕懈慢国的人他知不知道?知道,这不是极乐世界,这里头没有阿弥陀佛。为什么要去?贪心、愚痴他就去了。贪瞋痴是烦恼,唯识所变,这么去的,我们不能不知道。
要如何来对治?这是大小乘经教里头佛都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戒就是治贪的。对戒要尊重,看到戒律就是佛陀,决定不犯;犯,违犯佛陀教诲,这不听话,这不是真正跟佛学习。尊师是为了重道,重道是为了尊师。戒是道,是师传授给我的,我要重视,我要依教奉行,它能够把贪心克服。定,能克服瞋恚、傲慢、嫉妒,人有定,这个毛病不会现前。有戒有定,智慧现前,智慧现前把愚痴才断掉,怀疑才断掉。
疑根拔除了,孔孟所说的仁义礼智信本自具足,不用学的。不但信解上具足,而且表现在生活、表现在处事待人接物,真的不是假的。表现在生活上、待人上,就是孔子弟子赞叹老师的五个字,五德,温良恭俭让。老师待人接物温和,老师这个人厚道,温文儒雅。善良,好人,对人对事没有恶念,特别是对毁谤的人、对障碍的人、陷害的人没有恶意,善良。恭慎,处事待人接物他很小心、很谨慎,非常认真,不敢马虎,他养成这个习惯了;恭敬,敬人、敬事、敬物,对万物都恭敬、都爱护。第四个节俭,生活不浪费,富有也不浪费。最后一个让,谦让,自己很谦虚,事事让别人,真正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是什么?温良恭俭让这是德,你得到了。它的内涵是什么?内涵是仁义礼智信,佛法里面所说的十善业道,这是它的内涵。完全表现在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你真看到了。
所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自性具足,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只是诸佛如来没障碍了,全现前,我们众生有业障,有烦恼、有业障障碍住,不能现前,不是没有。今天我们怎样把这个障碍去掉?现在我们已经相当明了,障碍的根就是疑。疑就是愚痴的原始点,愚痴从哪里来的?从疑来的。不疑,智慧就开了;有疑,智慧就变了,变成愚痴。我们对佛不相信,对佛怀疑,所以才不能够理解经典的意思,「愿解如来真实义」做不到,因为有疑惑。这么长的经文,佛就给我们说这一个字,如何断疑生信。疑不断,信就不能生,一切都落空。
今天我们遇到了一个稀有的因缘,这个缘是什么?灾难,看你会不会运用。你要是怕这个灾难,怕三途地狱,那怎么样?不敢不信。我真信或者有救,我不信没救了。这是逼着你非信不可,把你那个真诚恭敬心逼出来。没有真诚恭敬,信心生不起来;有真诚恭敬心,佛讲的这些经你能看得懂,你能听得懂,信心生起来了。为什么你那个疑还在?经看不懂。看不看?天天看、天天念、天天听讲,没听懂,听了几十年还是没听懂。为什么?疑没断,佛号没有真念。真念佛,万缘放下了,恭喜你,你明白了、你觉悟了、你真懂了;你没有万缘放下,你没有一心念佛,你不懂。
佛有这五种智,这五种智是自性具足的,是性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