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19|回复: 3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七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28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十二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第七集)  198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文件名:15-006-0007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七讲,经文第三页第八行末句,「阿难复白佛言」从这个地方开始。

  【阿难复白佛言。世间人及弟子。恶意向师。及道德之人。其罪云何。佛语阿难。夫为人者。当爱乐人善。不可嫉之。人有恶意。向道德之人善师者。是恶意向佛无异也。】

  到这里是一小段,这一段的大意前面曾经跟诸位说明过,在本经一开端,世尊就指示我们,学佛最要紧的就是要从「明师受戒,专信不犯」,可见得好的老师是我们修学成败关键之所在,这是世出世间法都非常慎重的。在世法里面,不但古时候非常重视,就是现在做家长,往往都很谨慎为自己儿女选择一个好的学校。现在政府实施学区的制度,好学校所在之处,如果他自己居住不属于这个学区,小孩到了上学年龄,他一定想方法迁居到这个学区来,使自己的子女可以念到好的学校,这也是我们经里面所讲义趣之所在。世间法都慎重选择老师,何况佛法!这是真实的教育,是究竟圆满的教育,是了生脱死的教育,对于选择老师当然比世间教学还要谨慎,还要慎重,这是必然的道理。

  这段是讨论师道以及做学生之道,所以科题叫「师弟之分」,分是讲的本分,诸位请看这个地方,师是老师,弟是弟子,就是学生,之分是本分。在本经的顺序它是第三个大段,排列在第三,这一段里面我们要讨论的是老师的本分、做学生的本分。这个在佛法里面教学乃是属于根本法,所以我们要特别留意,因为我们现在正是在这个阶段,我们如何去选择老师,如何去事师。这一大段里面有两个中段,第一个就是「师弟之分」,第二个是「师弟之行」,行是着重在行为上。第一个小段就是刚才我们念的「问答师弟本分」,第一个小节「恶意向师及善者问答」,就是我们刚才念的这一小段。阿难听了前面学戒律这段开示之后,又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他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世间人』,是指一般人,『弟子』那就是做学生的人,如果他要是有恶意对他的老师,或者对世间有道德的人,他有什么样的罪过?

  何为恶意?这里举了几个例子,第一个就是「轻慢」。轻是什么?我们俗话讲瞧不起,没有把他看重,没有把他看在眼里。慢是什么?慢是贡高我慢,当然你轻视别人,自己一定要把自己抬高。你瞧不起老师,瞧不起善知识,自己显得贡高我慢,这是恶意。这是恶意里面最轻的,诸位要晓得,最轻的,可是罪过就很重了。更重一点的恶意是「瞋恨」,提到某个老师、某个世间有道德的人,他心里就很不平,怀恨在心,对他有恨意,这是恶意,这个比前面要重。更重的则是「嫉妒」,见别人有德,道德、学问、声望超过自己,怀着有嫉妒之心,这个罪过比前面两种又要重了。第四层更重,「背叛」老师,我们所谓是背师叛道,这是对待老师,对待世间善人也是如此,这是讲背叛他,反叛他。第五种是「陷害」,陷害就是以种种恶意的毁谤、侮辱,甚至于阻止他教学,阻止他行善,更甚的是加以谋害,这些全都是恶意。恶意里头有轻重之差别,以这些存心,以这些用意、用心,来对待好的老师以及社会的善知识,他有些什么罪?

  经文里面提到『道德之人』,「道德」在此地我们也简单的跟诸位说一说,什么叫做道德?《礼记》里面说,「礼云,道者通物之名」,通是通达,物是一切万物。什么叫道?你能够通达宇宙一切万物事理这叫道,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道。什么叫德?「德者得理之称」,就是宇宙人生一切万物这些道理你统统都明白,你正确的理解,这个就叫德。由此可知,道是天然的,德是你自己觉悟的,是你自己体会得到的。「大则包罗万事,小则才艺善行」,大道则十法界依正庄严无所不包,这是大道,在佛法里面即佛道、菩萨道;小道这是人道,一个人的,他的才能、他的艺术、他的善行,这称之为小道。这一段是《礼记》里面给我们解释「道德」两个字,《礼记》里头关于道德的解释很多,我们举出这一条。

  下面是佛门里面的解释,「禅林宝训云,道者,一切圣凡共由之达道」。这个意思是说,什么叫道?一切圣凡,圣是讲四圣,佛是圣人,菩萨是圣人,声闻、缘觉都是圣人;凡是指六道凡夫,天、阿修罗、人道,乃至于饿鬼地狱、畜生,一切圣凡共同由之达道。达是什么?跟前面一样的意思,通达、无障碍的这条道路,十法界依正庄严之大道。「日用事物当然之理」,日用事物当然之理就是一切圣凡共由之达道。这是《禅林宝训》里面解释道的意思。「德者,行道有得于心」,行是修行,依据事物当然之理,依据圣凡共由之达道来修正我们身心行持,修行有了心得,有得于心就是我们今天讲有了心得。「僧三学」,这是讲出家,佛门里面的戒定慧三学,前面跟诸位介绍过,这个很重要,千万不能够忘记,不能够疏忽。「儒」,这是我们中国固有文化的教学,「孝弟忠信是也」,用这个来做代表。在我们中国,三达德的智仁勇、四维八德都是凡圣共由之道,事物当然之理,这是就道德纲领上来说明。

  底下说,「道德充备,天龙恭敬」,由此可知,天龙前面讲过,这是护法神,诸天的善神,他对于这样的人都恭敬。你要是以恶意对他,那个道德之人会不会跟你计较?不会的,你以恶意对他,他要跟你计较,他就不叫道德之人,他不会跟你计较的。谁跟你计较?这些天龙,他是凡夫,他不像道德之人有那么好的修养,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看不惯,他看不惯就得要找你麻烦。所以诸位要记住,譬如你有的时候得罪了佛菩萨,对佛菩萨不恭敬,你以为佛菩萨会惩罚你,佛菩萨会怪你,那他就不叫佛菩萨了;你要是得罪了他,他要是来报复你、惩罚你,他跟我们凡夫一样,佛菩萨如如不动。我们怎么晓得佛菩萨如如不动?因为佛菩萨教我们如如不动,你看经论里面常讲,教我们要八风吹不动,别人赞叹我们,我们也不生欢喜心,别人毁谤我们、侮辱我们、打骂我们、杀害我们,都不动心。不但不动心,而且以慈悲心看一切众生,在这里面修忍辱波罗蜜,修慈悲喜舍,佛是这样教我们的。佛菩萨这样教给我们,可见得他都做到了。凡是来找麻烦的,就是这些护法神,因为这些护法神是凡夫,他们的程度跟我们差不多,看到有人欺负我们老师,瞧不起我们老师,他就来报复,他就要来找麻烦,他找麻烦佛菩萨也无法管他。正如同我们一样,我们对于三宝很尊敬,有别人亵渎三宝我们会很生气,我们会责备他,佛菩萨也管不了我们这些行持,是一样的道理。就是俗话所说的,得罪佛菩萨没有关系,得罪这些小鬼麻烦就很大,所以说宁可得罪君子,不可以得罪小人,就是这么个道理。

  阿难尊者问了,恶意向老师、向有道德的人有什么样的罪过?佛答复的罪过就重了,底下是佛答复阿难尊者。『佛语阿难』,就是佛告诉阿难。『夫为人者』,为人就是做人的道理,做人的道理是应当『爱乐人善』,爱是爱护,乐是爱好,意思就是要喜欢人之善,喜欢善人、喜欢善事。善人、善事都是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大众的,我们要生欢喜心。不但生欢喜心,而且要能够帮助他,要能够成就他,所谓是成人之美,成人之善。纵然他是个恶人,恶人回过头来就是善人。我有个同学他在教育界多年,一般人对他都非常尊敬,他只抱了一个信念,世间没有恶人。那些坏学生,非常顽皮的,所谓是太保、太妹这一流的学生,他对于他们不责罚,对他们还格外的关心、爱护,使他们转变,回过头来做个好学生。这是很懂得教育的心理,是要把那些恶人改变转为好人,国家民族才有前途,老百姓才有和平,才有安乐。恶人如果你责罚他,责罚是一种不得已的手段,而且只能够短暂的设施,不是正常的,不是长期的。为什么?要是长期的去责罚,必定引起反抗,哪有不背师叛道的道理?所以佛告诉我们一个原则,前面这一章里跟大家说过,冤家宜解不宜结。解除了,彼此世世都能够相安,都能够和平共处,如果冤结要不解开,世世的报复,这个不得了!

  所以这些有学问、有道德的善人他有远见,不像我们一般人见识很浅。譬如说我们中国,在近一百年当中受列强的欺负,使我们一般大家对于外国人,提起外国人都咬牙切齿,都痛恨的不得了,特别是日本人。列强之欺负是日本人第一,发动八年抗战,我们中国牺牲了多少生命、财产,以至于遭今天这样的大劫难,这是日本人造成的。为什么抗战胜利我们总统原谅日本人、赦免日本人,不但不怪责他,而且还不要他赔偿?这是史无前例的。你们诸位打开历史看看,在以往,哪一个战胜国不是要求战败国要赔偿军费?八国联军我们打败了,赔偿银子四万万两,我们中国四万万人,每个人一两银子,这是列强欺负我们。我们中国老总统能够赦免日本人,这就是远见,希望这个冤仇不可以结成世仇,如果结成世仇,两国永远不能够平安,两国人民生生世世都要遭大劫难。老总统在这一点他是深得中国文化、大乘佛法的精神,不管今天日本人他怎么样做法,我们做的是对的,这种做法是依据本性的性德而做的。日本人忘恩负义,背叛我们,是他的罪行,他将来要遭什么劫难,是他的果报,我们这种做法是无量的功德。

  所以在今天整个世界每一个国家、地区,我对于我们台湾有充分的信心,原因在哪里?就是老总统所积的这个德太大了。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老总统救了一个国家,救了一个民族。如果他那个时候要有一点瞋恨心,正好列强哪一个不希望瓜分日本,四国平分,我们一个人分它一块。日本今天国家的名字也没有了,也没有日本人,天皇也没有了,日本人民都做这四个战胜国的奴隶。可以把它瓜分掉,使这个国家永远灭亡而不存在,是做得到,不是做不到。我们不答应,其它的三国没话好说,为什么?我们受的害最大,他们受的害轻。

  诸位从历史上看看,像这样宽宏大量有几个人?果报是三世的,这是佛法里讲得清清楚楚,诸位不要看眼前日本人背叛了我们,你饶了他,饶他有什么用处?他还不是背叛你。我们不能用世俗的眼光来看,你要用佛法的眼光,用三世因果的眼光,那你就晓得,我们老总统积的德太大了,可以说古今中外有史以来,这是第一功德,这是大德。大德必有后,大德者必昌。所以我们会在第三次大战当中,诸位就晓得,我们能够保全,就是以这个阴德来庇佑我们;日本人之背叛,他将来自有报应,我们也会看到。所以做人一定要爱人之善,要能够原谅别人的过失,要能够容人之过,要有大量,这个才是佛,才是菩萨。

  佛的心是真慈平等心,我们要作佛,我们要有真正的慈悲,要有真正的平等。所谓真正的平等,最善的人跟作恶无端极恶的人在我们心里面的地位是平等的。并不是说我们不辨是非,善人我们尊敬他、爱护他,恶人我们也要敬他,也要爱护他,恶人才会改转为善人。恶人你要嫌他,你要恨他,他更恶,他更恶不但害他自己,他自己要造许多罪业,他要害社会,他要害众生。所以,为他个人着想、为社会着想、为一切众生着想,我们希望他改过迁善,这种力量是教化。儒家之所以伟大,是它有忠恕的精神,佛法之所以伟大,它有慈悲、平等的精神,不念旧恶,佛法里讲怨亲平等,从这个地方才能够成就圆满的佛道。如果要称性而说,大家就更容易明白,我们以前讲过《六祖坛经》,诸位要是真正在《坛经》里面有一点体会的话,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你自己心性变现之物。真的「法外无心,心外无法」,《华严》跟我们讲,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怎么不平等?所以,在体性上讲决定平等,事相上则是有迷悟的差别,悟的人心地清净,真慈平等,迷的人才有分别、有执着,造一切善恶业障。学佛是要学开悟,不是教你学迷惑颠倒,学佛要拓开心量,经里跟我们所说的,佛的心「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佛心,我们如果连第二个人都容纳不下,这样的小心量怎么能成就?所以一定要拓开心量,我们中国古人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个比喻就是大人物心量大,能够容人。由此可知,小人、大人就在他心量的大小,心量大者称之为大人,心量小者称之为小人,意思在此地。

  佛在这个地方也是这样子教给我们,这是教初学,做人的道理要喜欢人的善行,喜欢人的善行要能原谅人的过错。为什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都有过失,想想我们自己也有过失,我们自己有过失,希望别人原谅我们,别人有过失,当然也希望我们原谅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不可以『嫉之』,不能够嫉妒。恶意里头佛是特别提出这一条,因为嫉妒之后才有陷害,才有背叛,才有种种重大的罪恶。

  善人善事,我们在这个地方也跟诸位提出一个很浅显的标准,世出世间圣教大概都是这样告诉我们。「善人」,底下这几句话都是出自于《礼记》,「修身践言」,身就是讲从前的一些行为,有些行为不正当,譬如说杀生、偷盗、邪淫、妄语,这都是不正当的行为,他肯修正。以前是迷惑颠倒,行为不端,现在明白了,回头是岸,修正我们自己的身心行为。践言,以前说话不算数,现在说到做到,《礼记》里面讲,「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这是儒家给我们一个善的标准。「善人者,心善」,心地善良,「行善」,行为善良,心行之善这个善是有标准的。世间的善人,心善、行善的标准,在我们中国是以礼为标准,所以古人对礼很重视,「不知礼,无以立」,立就是立足于社会,你要是不懂礼的话,你在社会上很难立足。因为中国过去是以礼治国,跟现在这个世界不一样,现在这个世界是以法治国,是以法律,不讲礼。礼比法的意思更精,更为殊胜,中国过去是以礼治天下,中国教学是礼教,礼乐之教,这是世间标准。在佛法里面就是戒律,五戒、十戒,就是十善业道,这两种标准是世间标准,小乘戒是出世间,声闻、缘觉,就是小乘的标准,菩萨戒是世出世间大乘法的标准。所以善行是有标准的,是有等级的。

  「其言行足以教化一方,是即师也」,这个善人不管他是不是一个老师的身分,他的言语、他的行为可以做我们这一个地方、一个区域之模范,是我们大家的楷模,这个人就是老师,不管他是不是在学校教书。无论是男女老少,从事任何一种行业,他能够修身践言,他能够为大家的模范,模范就是老师,在佛法里叫轨范师,这种人「乡国之宝也」。古人所说「善人,国之宝」,为什么?地方上有善人是一个地方之福,一个地方他有个楷模,他有个模范,这个楷模、模范是真正之国宝。他的功德是「福利国家」,为国家造福,为国家培福,为国家带来真实的利益。为什么?一切大众看到他都向他学习,都愿意做个好人,国家好人多了,这是国家之福,是国家之利,安定社会,「犹暗路明灯,航海指南,不可失也」。

  说到这个地方使我们想到一桩事情,在佛门里面大家知道鸠摩罗什大师,在中国佛教史上,他是占了一页很重要的地位,罗什大师所翻译的经典是我们中国人最喜欢读诵的。罗什大师当年他是在西域龟兹国弘化,为龟兹国的国师,他得到国王、大臣、全国人民的尊敬,是个大善知识。我们中国人晓得了,那个时候是符坚做皇帝,符坚晓得了,他对他非常的尊敬,总希望这个人能够到中国来。所以那个时候要争的真正是要抢国之宝,国之宝是善人。你要请他,当然人家国家不会放的,符坚就派了大军,派了七万军队,从长安出发到龟兹,龟兹就是现在的新疆天山南麓。兵出发的时候他告诉主将吕光,我们这次出兵不是侵略别人,不是要人家的土地,也不是要人家的钱财,我们所求的就是希望罗什大师能到中国来。我们派大军去迎请,他要不答应我们就攻打它,他答应了,我们相安无事,我们为的就是求一个人。诸位想想,为了求一个贤人,怕人家不肯放,派了七万大军,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求国宝,古人肯这么干法。

  当时兵临城下,龟兹王当然不愿意,但是国家太小了,敌不过秦国。罗什大师也劝龟兹国王,他说还是答应让我去好了,我去两国相安无事,不至于使许多老百姓受无辜的灾害,万一战争,当然有很多军民死伤、财物损失,何必呢?龟兹自己想一想,也没有能力跟秦国作战,所以就把鸠摩罗什大师忍痛割爱,让给我们中国。诸位想想,中国古人对于人才的重视,为求一个善人,几乎是不择手段。诸位读鸠摩罗什大师传记你就能够了解,的确值得我们深深的反省。所以我们要晓得什么叫善人,对善人不可以嫉妒。

  『人有恶意,向道德之人善师者,是恶意向佛无异也。』我们晓得「恶意向佛」果报在阿鼻地狱,这是最重的,佛是善人当中的善人,是道德当中的道德。佛这句话实在是说得太重了! 我们在表里面跟诸位解释这个意思。我们晓得,我们的身命得自于父母,所以父母恩德很大,如果恶意向父母,果报必定在地狱,所谓是不孝之罪,这个罪过很大。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人有智慧,不但有身命,他还有慧命,禽兽有身命没有慧命,人有慧命;慧命得自于师长,就是老师,故师恩同父母之恩,这一点诸位一定要明了。古时候师道非常的尊严,为社会尊重,我们从古礼上的称名可以能够看得出师在社会上所居的地位。古人有名、有字,名是父母所命的,就是你出生父母给你起个名,在你未成年的时候,大家都叫你这个名。男子二十岁成年,二十岁以前都叫童子,人家可以叫你的名;女子十六岁成年,十六岁以前她是童女,一般人也叫妳的名。到你成年的时候就不可以叫名,叫名怎么样?那把你看作小孩,那是侮辱你,那是轻视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所谓那是骂人。就是说男子二十岁,女子十六岁,在这个时候你的同辈分的人,就是你的平辈,你的兄弟姐妹、你的同学、你的朋友,会送一个别号给你,这个别号就叫字,有名、有字。从你成年之后大家都叫你字,而不敢称名。

  在这个时候,就是你这一生当中能够称你名的人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父母,父母一生称你名,不称你字。你的祖父母都称你字,不称你名,为什么?祖父母要客气一点,因为你跟他是隔了一代,所以对你尊敬,对你客气,只有你父母称名。另外一个有资格称名的是你的老师,老师一生称你名,不称你字,你的同学称你的字,你的老师不称你字,称你名,可见得老师的地位跟父母平等。你在朝廷里面做官,皇帝对你都称你字,不称名,如果皇帝要称你名,那你就犯罪了,你就要受到国家法律制裁,对你不客气,麻烦就来了。皇帝都称你字,可见得一生当中称名的只有两个人,你才晓得老师在社会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所以《礼记》里头有说「事师无犯无隐」,犯是不可以冒犯,隐是没有隐藏,跟父母一样,无论什么话没有瞒老师的,不可以冒犯老师。「左右就养无方」,对于老师的供养,对于老师的服事,也就跟儿女对于父母一样,没有一定的方式,看老师就跟看父母一样。「服勤至死」,所谓是古人所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你一天都是老师,既然是老师,就要以师礼来对待他,我们要服劳,还得要勤奋,一直到我们老死,只要老师在,我们要照顾他。

  老师不在了,服勤至死是说老师在的时候一直到他死,他死了以后怎么样?「心丧三年」,父母要是过去了,我们要守孝三年,那是有孝服;老师过去了,没有孝服,称为心丧三年,仅仅是没有丧服而已,可见得师在社会上有这样崇高的地位。唯有有师道存在,社会风俗才能够敦厚,师道要没有了,这个社会怎么会好,这是一定的道理。道德之善人与佛心行相同,功德也相同,果报也相同,这是佛跟我们说明,恶意向道德之人、善师者他所得的果报,是恶意向佛没有两样;换句话说,我们恶意向佛,果报在阿鼻地狱,我们恶意向父母,果报也是在阿鼻地狱,恶意向老师、向社会上有道德之人,果报还是在阿鼻地狱。这个话不是吓唬人的,不是欺骗人的,我们晓得,佛给我们讲的话句句都是老实话,《金刚经》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不诳语者」,我们要相信。相信是你自己得利益,你要是不相信,还是一意妄为,将来堕地狱受苦难的是你自己不是别人。

  下面这是第二小段,「恶意向师及善者之喻」从比喻上说。

  【宁持万石弩自射身。不可恶意向之。佛言。阿难。自射身为痛不。阿难言。甚痛甚痛。世尊。佛言。人持恶意。向道德人。其善师者。痛剧弩射身也。】

  到这里是一段,这段佛先举了个比喻,他说宁可拿『万石弩自射身』,「万石弩」是什么?古时候一百二十斤为一石,万石是比喻,不是真有这么大的力量,而是说这个弓,弩是弓,这个弓力量很强。弩弓是属于机弓,因为平常弓只能够发射一支箭,弩弓是一次可以发射好几支箭。就像枪里头的机关枪一样,它子弹可以连发,古时候这个弓可以连发的叫弩弓,这是古时候兵器里面是最利的兵器,同时可发数矢者。这是个比喻,宁可拿着万石最强的弩弓来自己射身,这个苦!『不可以恶意向之』,向什么?向善师及道德之人。为什么?因为你恶意向善师、道德之人,果报比这个不晓得要苦多少万倍,没有法子比喻。佛就问阿难,万石弩自射身痛不痛?阿难说『甚痛甚痛』。这还用得着说吗?一支箭射在身上已经就痛苦不堪,连中几支箭当然更苦,尤其是强弓所射。佛说,『人持恶意,向道德人,其善师者』,「其善师」就是他自己的老师,加一个「其」字是语气特别加重,这个老师是个善师,而且是自己的老师。道德之人,那是指一般社会上,虽然不是你自己的老师,在社会上他是有道德,是个善人,是一个地方的表率,是一个地方的模范,为大众所尊敬的。虽不是你的老师,你要恶意对他,与恶意对待你自己老师是一样的罪过。『痛剧弩射身也』,剧是超过,超过得太多了,简直是不成比例。

  我们在历史上有一个很大的案件,冤狱,在宋朝的时候,诸位读历史、读国文大家都读到,秦桧害死了岳飞。诸位晓得,岳飞是个善人,是个道德之人,秦桧害死岳飞之后,可以说是自己毁灭了国家的万里长城,宋朝从此以后积弱,无法再复兴、再振作起来。我们在清朝有很多名家笔记里面所看到的,像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里头就有记载,说秦桧死了以后堕在地狱,地狱出来之后,世世都受猪身,也是变猪为人屠截。这是我们在前人笔记里面所看到的,这些笔记不见得完全是虚构的,有很多都是事实。宇宙之大无奇不有,千万不可以以为我们没有见到,现在是科学时代,不合乎科学的精神,不合乎科学的意识,我们一概把它否定,一概不承认它,跟诸位说这是同样的迷信。《阅微草堂笔记》里面寓言当然有,事实占绝大部分,在我看法,里面十之七、八是事实,有十之二、三是寓言。所以,寓言占的成分少,事实占的成分很大。像这些鬼怪之事不是没有人遇过,是真有。

  像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章太炎的女婿朱镜宙老先生,给我说过许多这些鬼怪的故事,是他亲身经历到的,在为我们作证,这不是假的,他不是欺骗我们,他见过鬼,他才信了佛,他是个学科学之人。我在过去对宗教不了解,对于佛法更是毁谤,但是你给讲我鬼、狐狸我相信,为什么我相信?因为我亲自见到过。我在十六、七岁的时候,正是抗战期间,我住在湖南衡山县,我住的地点在衡山城外成家河边,距离县城八里路,八华里,不是太远的地方。我居住的那个人家,那个人家也姓成,他们的姓很奇怪,成功的成,这个姓是比较少。那个村庄都是他们一族的,所以叫成家河边。

  有几十户人家都住在那边,我们住的是一个很大的屋,这个房子是中国古老式的建筑,一共有四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8 18: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