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75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0-25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必定会被那魔波旬伺求其便,必定能被得手的。为甚么呢?因为那沙门、梵志,乃空而无念身之故。
假若有沙门、梵志,正立念身,而游行,而具有无量心的话,他必定不会被那魔波旬所伺求其便,终究不能得手的。为甚么呢?因为那沙门、梵志,并不空,而有念身之故。犹如有人求火,用湿的木为母,用湿的钻去钻其木,在于比丘你们的意见如何呢?那个人,像如是的能得到火吗?」比丘回答说:「弗也!世尊!为甚么呢?因为他乃用湿钻去钻于湿木之故,不能得到火的。」
佛陀说:「像如是的,如有沙门、梵志,正立念身,而游行,而具有无量心的话,他定不会被那魔波旬伺求其便,终究不能得到的。为甚么呢?因为那沙门、梵志,并不空,而有念身之故。
像如是的修习念身,如是而广布的话,当知会有十八种功德的。那十八种呢?1.一位比丘,能忍饥与渴,寒与热,以及蚊虻、蝇蚤、风日等所迫,对于那些恶声、捶杖也能忍耐,身体遇有诸疾,极为苦痛,而至于命欲绝断,和诸不可乐之事,都能以堪忍耐。像如是的修习念身,像如是的广布的话,就叫做第一德。
2.又次,比丘堪以忍耐不乐之事。。如发生不快乐之事时,心也终不会被胶着。像如是的修习念身,像如是的广布的话,就叫做第二
德。
3.又次,比丘堪以忍耐恐怖。如果发生恐怖之事时,其心也终不会被胶着。像如是的修习念身,像如是的广布的话,就叫做第三德。
4.又次,比丘如生三恶念,所谓欲念、恚念、害念,如生此三恶念时,其心终不会被胶着。像如是的修习念身,像如是的广布的话,就叫做第四德。
5.6.7.8.又次,比丘,离开欲,离开恶不善之法,……乃至得第四禅,而成就游止于其中。像如是的修习念身,像如是的广布的话,就叫做第五至于第八德(5.初禅、6.二禅、7.三禅、8.四禅)。
9.又次,比丘的三结(见、戒取、疑)已尽,而得须陀洹果(预流,初果)。已不堕恶法,必定能趣正觉,极受七有(最多人天再生七次),在天上人间七往来后,就得苦际(解脱轮回而断除一切苦)。像如是的修习念身,像如是的广布的话,就叫做第九德。
10.又次,比丘,其三结已尽,淫怒痴(贪瞋痴)也已微薄,得一往来于天上人间之果(一来果,二果)。人天再一往来后,而得苦际(脱苦而证阿罗汉)。像如是的修习念身,像如是的广布的话,就叫做第十德。
11.又次,比丘之五下分结已尽(贪、恚、慢、嫉、悭),生于彼世间(色界天),便般涅槃(在那里入灭,得阿罗汉),得不退法,不还于此世间(不远果,三果)。像如是的修习念身,像如是的广布的话,就叫做第十一德。
12.又次,比丘如有息解脱,离色而得无色,如其像定(由禅定而发出神力),而身作证,成就而游止于其中,而以慧观察而知漏,而断漏。像如是的修习念身,像如是的广布的话,就叫做第十二德。
13.14.15.16.17.18.又次,比丘,有如意足,天耳通、他心智、宿
命智、生死智(天眼通),有诸漏已尽(漏尽智),而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在于现法当中自知自觉,自作证,而成就游止于其间,所谓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如实而知道真理,得四果阿罗汉)。像如是的修习念身,像如是的广布的话,这叫做第十三至第十八德。像如是的修习念身,像如是的广布的话,当知!会有此十八功德的。
佛陀所说的为如是,那些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八十二、支离弥梨经第十一(第二小土城诵)
大意:本经叙述质多罗象子比丘(象首舍利弗),不等待他比丘说法完了,就竞说自己的见解。又因不恭敬,不善观问上尊长老比丘,因此而被大拘絺罗诘责。可是其亲朋友,却为象子比丘多所回护。尊者就为其亲友说种种退失的法喻。所谓:或有人在上尊长老之前,虽如法谨慎,但是如离开诸尊前,就便会数数与白衣共会,会调笑放逸。倘使已得四禅、无想定,然而如不求上进的话,仍会舍戒罢道。因此,不可不知他心,就妄自褒贬。后来,象子比丘,果真舍戒罢道。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王舍城,住在于竹林迦兰哆园。
那时,众多的比丘,在于中食后,有些少事情,而集坐于讲堂。是
为了决断诤议之事。所谓论此为法为律,此为佛之教等是。那个时候,质多罗象子比丘(象首舍利弗)也在于大众当中。于是,质多罗象子比丘,在那些众多的比丘,正在论此为法与律,此为佛的教训等事时,则在于其中间,竞有所说(不待人讲完,则竞说自己的意见),并不等待诸比丘们之说法完了时。同时也不用恭敬,也不用善观察问诸上尊长老的比丘。
这时,尊者大拘絺罗(得四辩才,触难答对第一),也在那些大众里面。于是,大拘絺罗尊者乃告诉质多罗象子比丘说:「贤者!当知!众多的比丘正在说此为法与律,说此为佛的教训时,你不可以在其中间竞争你的有所说!假如诸比丘们所说之语完了时,然后你才可以发言。你应当要用恭敬,应该要用观察,而请问诸上尊长老的比丘,不可以不恭敬,不可以不善于观察而请问诸上尊长老的比丘。」
那时,质多罗象子比丘的诸亲朋友,也都在于大众当中。于是,质多罗象子比丘的诸亲朋友,乃向尊者大拘絺罗说:「贤者大拘絺罗!你不可以这样大大的责备质多罗象子比丘!为甚么呢?因为质多罗象子比丘乃为一位戒德多闻的比丘。虽然好似有些懈怠也不一定,可是并不是一位贡高的人。贤者大拘絺罗!若论质多罗象子比丘,乃为诸比丘之随所为时(随所须要了解甚么之时),乃能为他们之佐助啊!」
于是,尊者大拘絺罗,乃对质多罗象子比丘的诸亲朋友说:「诸位贤者!如果不知道他心的话,就不可妄说称不称(对不对,合理不合理)。为甚么呢?如:或者有一个人,正在世尊之前时,以及在于诸上尊长老之前时,面对他们所说的梵行,知道可惭可愧,在于这些可爱可敬的圣贤前,他就善守善护。可是如果在于后时,也就是离开世尊前,以及离开诸上尊长老之时,对于梵行,自己觉得可惭可愧,对
于这些可爱可敬的圣贤前所听而守的事,都置于脑后,便数(屡)与白衣(在家人)共会,而调笑贡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