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14|回复: 5

[其它话题] 净土大经科注(第二五四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25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五四集)  2012/3/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5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九十九页第一行,「现度生」。请看经文:
  【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恭敬围绕。】
  这是说阿弥陀佛示现,前面为我们示现依报、正报、说法,这末后是度生。这品经说明西方极乐世界实际的状况,可以说完全是一所学校。世尊为我们介绍,我们没有看到极乐世界有其他的活动,他的活动就是讲经教学。这个后面现度生,『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无量无数菩萨、声闻是极乐世界的学生,阿弥陀佛是老师。后头「声闻之众」,这个众字包含凡圣同居土,也包含来自十方参学的这些大众。这些人不是往生到极乐世界,是到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向阿弥陀佛请教的,也在众这个字里头。所以弥陀不但要教学,还要见客。当然这些客人都有很多问题向佛请教,是一般的问题,佛会给大家讲;要是他单独,他个人修持上的问题,佛也会给他说。在极乐世界有报身佛、有应身佛,还有随类化身佛,看众生的根性,根性不相同,所见的佛也不一样。但是每个人都很欢喜、都很满意,为什么?你的疑难杂症到极乐世界全都解决了。所以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我们千万不要错过。
  末后这句『恭敬围绕』,这四个字非常重要,圣贤的教学能不能得真实的利益,全在「恭敬围绕」。围绕也是恭敬,念念舍不得离开,有这个意思在里头。我们看念老的注解,「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恭敬围绕,因彼土圣众无量」,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来自十方诸佛剎土,确实往生的人数太多太多了。除这个之外,「复有十方前往礼觐听法之圣众」,这临时来的,临时来的也很多。而且什么?经常都有,来自十方世界的人数也是无量,统统围绕在阿弥陀佛的座下。「一心恭敬」,这是心态,一心专注,表示这个里头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是用的清净心,没有杂念、没有妄想,这叫一心。我们礼敬,佛门礼敬合掌,合掌代表一心。平常十个指头代表散乱,把散乱的心收回来这一心。掌要平合,不能这里面空的,那这还是二不是一,一定要把它合拢,合拢是代表一心,一心就是恭敬,「听佛说法」。第九品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再看下面这一品,在大科里面是第四,「皆愿作佛」。我们看念老的注解,「本品」,就是第十品,「唯见于汉吴两古译」。夏莲老会集这部经的时候,用的本子是五种原译本,这段经文汉译、吴译这两种有;换句话说,其他的三种本子缺这段文,没有这段文。所以古大德判断这个经决定是多次宣讲,才会有这种现象。如果只讲一次,原本是一个,翻译的人不同,则大同小异,不能有这么大的差别,怎么这段经文会没有了?这是说明世尊多次宣说。
  这一品里面有两个意思,第一个,「阿闍王子等闻经欢喜,发愿成佛,如阿弥陀佛,释尊即为证明。是为启发我等,今日得闻此经,亦当如阿闍王子,发起大愿」,这第一个意思。我们要像阿闍王子,他们有些同伴五百个人,听佛讲这部经很有启发,听了之后心里面都在发愿,都想我要成佛,我成佛要像阿弥陀佛一样。这是心里想,没说出来,佛就知道了,释迦牟尼佛就知道了,给他做印证,给他做证明。我们今天也读到这段经文,也应当像阿闍王子一样,要发心往生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成佛也像阿弥陀佛,这就对了。所以阿闍王子这段经文是很有启发作用的。
  第二,「佛说是诸王子」,佛说这五百个人,「已于无量劫中行菩萨道,过去生中即佛弟子,故今复相值」,这个「表一切诸法不离因缘」。世尊在此地顺便说出阿闍王子五百个人,在过去劫中都是学佛的人,而且行菩萨道,跟释迦牟尼佛有关系。释迦牟尼佛过去是他们的老师,这师生又碰到了,今复相值,又碰到了。这说明一切法不离开因缘,因缘有聚散,散了之后又会碰到、又会相聚。「故知我等今日得遇此经,闻是净宗妙法」,想必也是多生以来跟两土导师有缘。也就是过去生中曾经接受过释迦牟尼佛的教诲,也曾经接受过阿弥陀佛的教诲,跟这两位导师都有深厚的缘分,「故于今日方能有如是殊胜因缘」。佛说这个话意思很深。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有缘能遇到这部经,跟阿弥陀佛都有深厚的因缘,要不然你遇不到。重要的我们要把这个缘再续起来,不要让它在这一生中断了,那就是要像王子一样发心,我们要发心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过去疏忽了,如果不是疏忽,你早就到极乐世界了,过去疏忽了没去成。为什么没有去成?对这个世界还有情执,还舍不得放下,所以没去成功。这一次又遇到了,希望这一次能够放下情执,能够生到极乐世界。
  尤其是我们在现前,遇到非常殊胜的增上缘,这个增上缘就是地球的社会混乱,地球灾难很多,不是个好地方。极乐世界好!这个地球上没有安全的地方,最安全的是极乐世界,为什么不去?真去得了!不是去不了,真去得了。在理上讲,世尊在大乘经教常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两句话说出我们跟极乐世界的关系、跟阿弥陀佛的关系,是一体。阿弥陀佛从哪里来的?是我自性当中变现出来的;极乐世界是哪里来的?是我唯心所现的。换句话说,极乐、弥陀不离自性。既然是一体,想去就去了,一点都不难。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我们才能够断疑生信,具足信心,发恳切求生的愿望,然后执持名号,就是老实念佛。念佛的祕诀,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就是「都摄六根,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5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念相继」,这是念佛的祕诀。都摄六根就是放下万缘,统统放下;净念相继,净念是用清净心去念。什么是清净心?没有怀疑、没有夹杂,这就是清净心。用这个心去念佛,那就是经教里所说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才起心动念,佛都知道。真想求往生就是根熟的众生,佛一定来接你。
  底下这段经文,「见贤思齐」。阿闍王子与五百大长者,这是贤人,我们要向他看齐。经文分三段,这第一段「闻说欢喜」:
  【佛说阿弥陀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阿闍王子。与五百大长者。闻之皆大欢喜。】
  这是闻法欢喜。注解里头说,「此王子与五百长者,正是现在与当来一切含灵之典范」,他们出现在此地,给我们做榜样,来示范的。听到佛讲经说法,从上面一直讲到此地,听了很欢喜,这个欢喜「非一切世乐可比」。这是古大德常说的「世味哪有法味浓」。非常可惜,现在一般世间人没有福报听法,听到佛法、读到佛经要有大福报,没有福报他遇不到,他只尝到世间的味道,五欲六尘的味道,没有尝过法味;如果他能尝到法味,人间天上的乐趣他就统统丢掉,不再愿意去接触了。法味浓,不是世间一切快乐可以相比的。
  「乃因弥陀究竟圆满」,这样的人稀有难逢,你遇到一个修行证得圆满果报的人,妙觉如来,「超世希有之大愿而喜」。你看弥陀自证圆满,而他发的大愿确实超越世出世间,没有人能够跟阿弥陀佛相比。一切菩萨成佛,从来没有一个像阿弥陀佛一样,悲悯十法界诸佛剎土里面六道众生,六道苦,发大愿要帮助六道众生圆满成佛。他的愿不是虚愿,愿愿都兑现,愿愿都圆满,上面说「究竟圆满」,跟下面一起念下去,究竟圆满,「超世希有之大愿」。因圆满大愿的功德,出现了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怎么来的?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五劫修行圆满功德之所成就的。阿闍王子这五百人他们明白了,他们听懂了,生大欢喜心,「为弥陀圆证菩提,大愿成就」生欢喜心,生大欢喜心,这桩事情太稀有了,从来没听说过。这是为弥陀成就欢喜。
  下面是为阿弥陀佛度生欢喜,帮助这么多人一生圆满。「为弥陀证此究竟方便」,这个究竟方便是什么?「以持名妙法普度一切而喜」。这个法子真的是阿弥陀佛独特发明的,一切诸佛都没有。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是一些诸佛共同使用的,难!要破烦恼、要消业障。这两桩事情六道众生很难做到,真的是亿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二个做到,不能普度。阿弥陀佛他的办法是不要断烦恼,不要断烦恼、不要消业障就能成就,这没听说过的。阿弥陀佛的方法很简单,第一个你要真信,真正相信,不要怀疑;第二个恳切的愿望,我真想往生,我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真想往生;第三个一心老实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就行了,你看就这么简单。你具足这三个条件,信、愿、行,就能生到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你就能见到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是老师,我们做学生,到他那个地方他天天教我们,天天为我说法。这个意思很深,不是为人,为我说法,每一个到极乐世界的人,都有非常亲切的感触,是为我说法。在极乐世界,你看到阿弥陀佛究竟圆满的神通道力,「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我听阿弥陀佛说法就是跟我说的,我能接受、我能理解;你听阿弥陀佛说法,那就是给你说的,非常适合你的程度。我想听《华严》,佛给我讲的句句是《华严经》;你想听《法华》,你听佛讲经句句是《法华经》,妙极了!佛真的是讲台上在那里说法,说的什么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一门都不缺,听众是各种不同根性他全都得到了。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们一个人不能讲两种经,他一个人上台讲一切经,一开口讲一切经,你想听什么经,听起来就一点没错,他确实就讲这部经。这个老师有本事、有智慧,一个人能够教不止八万四千,无量法门根性的众生一时成就。所以这听众欢喜,没有一个不欢喜。
  「为我等与当来一切含灵」,我等是现前我们在听经的、得利益的,还有将来,将来就是后世无量无边一切大众,含灵是有情众生,「皆依此法以度生死而喜」。你看六道众生无量无边,修别的法门非常困难,我们如果依普通的法门,头一个身见就破不了,身见,执着身是我,身不是我,可是我们放不下。我们现在知道身不是我,但是还是执着定了,还是认它是我,这没法子。边见是对立,跟人对立、跟事对立、跟一切物对立,这个对立也放不下。换句话说,放不下我们就入不了佛门。五种见惑断尽了,才证小乘须陀洹果,初果,算是你入门了;在大乘,十信位菩萨初信位,这入门了。如果没有证得这个地位,你没有入佛的门,因为初信是佛教小学一年级,你没有入这个班就没入门。没入门学佛那是在门外,好比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没有资格上一年级。
  这些理事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了,然后才晓得这个法门殊胜。这个法门不要断烦恼、不要消业障,叫带业往生,而且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四果罗汉、不是十信菩萨。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那真带业,甚至于五逆十恶、毁谤大乘,带这么重的罪业,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还得了!到极乐世界就提升了,升等了,升到连你自己都不敢相信。得到弥陀本愿功德加持,把你提升到等同法身菩萨;你不是法身,但是你跟法身菩萨平等,有法身菩萨的智慧,有法身菩萨的道力,有法身菩萨的神通,有法身菩萨的享受。到哪里去找!除这一家之外,你再都找不到了。你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不能不欢喜,不能不死心塌地认真学习。
  「并为我等亦可辗转教导众生,普令度脱而喜」。这是现前,我们今天听到了,我们今天读到这个经文,就在现前我们也可以劝一切有缘众生,劝他读诵《无量寿经》,劝他听《无量寿经》,劝他念佛求生净土。「是故此喜,世所未有,故曰大欢喜」。我们现在还没到极乐世界,也能够帮助阿弥陀佛去摄受众生,所以这真欢喜。欢喜,他就有表现,你看下面,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5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持华供佛」:
  【各持一金华盖。俱到佛前作礼。以华盖上佛已。】
  这供佛,表对佛的恭敬。『盖』是宝盖,用宝盖献佛。『作礼』是礼拜,「礼敬供养,表衷心敬信。故上诸句,表至心信乐」,就是闻说欢喜,他自然有这些表示。不但有表示,他发愿,底下这一科,「皆愿如佛」。
  【却坐一面听经。】
  供养、礼拜之后,坐下来『听经』。
  【心中愿言。令我等作佛时。皆如阿弥陀佛。】
  没说出来,心里这样想着。「却坐听经」这四句经文,「表希求佛智,闻法无厌足」。为什么?法喜充满。我们在这一生,如果没有闻到佛法,我会想到这个日子怎么过,人生太苦了!在这个世界,每一天自杀有多少人?我相信天天都有,没人去统计,要统计一下,我相信数字很惊人。为什么自杀?活得太辛苦了,没有快乐可言,不想活了。非常可惜,这些人没有遇到佛法,遇到佛法个个都成就了,这个不是假的。希求佛智,闻法无厌,「并皆发愿作佛」,虽然没说,心里有这个念头,要发愿作佛,要跟阿弥陀佛一样。「见贤思齐」,愿我自己的「大愿、大行、大慈、大悲、大智、大力,如是一切,皆能如阿弥陀佛」,希望能修学得跟阿弥陀佛一样。「住真实慧,摄净佛国,普利有情」,这是阿弥陀佛的成就,你看十二个字就讲圆满了。阿弥陀佛住真实智慧,自性本具般若智慧。摄净佛国,这个摄就是四十八愿五劫修行功德的摄受成就了,成就极乐世界。成就极乐世界不是自己享受,是普利有情,普遍清净平等。无论是哪一道的众生,无论是哪个阶层的众生,只要你肯信,真信、真愿意到极乐世界,统统摄受,一个都不漏,普利有情。「是即真发菩提心也」,这是真正菩提心的成就,四十八愿就是菩提心,愿愿都是圆满的菩提心。
  「故我等闻经之人皆应如是」,这句话是黄念老说的,我们今天听到这部经、读到这部经,应该像阿闍王子一样。「信乐礼敬,发无上心」,要跟王子一样,我们信、我们欢喜,对极乐世界礼敬,对阿弥陀佛礼敬,对所有一切往生大众礼敬,我们自己要发心跟进。这些人心里动这个念头,佛就知道了,「佛即知之」,念头才动佛就晓得。这句话我们不能够轻易看过,一定要知道,我们今天动这个念头佛知道。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起心动念,贤首国师《还源观》上说「周遍法界」。我们这个身体是一个发射台,我们起心动念这个波动发出去,一切诸佛都收到、都清楚,你是善念、恶念,什么念头他统统晓得。贤首大师告诉我们依正二报,正报是指念头,依报是我们的色身,我们色身的状况佛也一清二楚,哪有不知道的道理!你有深信切愿,阿弥陀佛能不加持你吗?肯定加持。你不要操心,不要为这个色身,你的色身阿弥陀佛念念都照顾到,所以就不要操心了,你多自在!
  这些话,六十年前章嘉大师教给我的,他老人家告诉我,只要真正发心,为续佛慧命、为正法久住、为弘法利生,你的一生佛菩萨照顾你,你不要再操心了。我听老师的话,我相信老师的话,我相信老师不会骗我,我就真的这样做了,真的把身心、生命统统交给阿弥陀佛,不再为这个身体操一点心。可是我不操心,有很多人替我操心,我没法子,我得恒顺众生,不恒顺他不高兴,恒顺众生。恒顺众生有些时候要吃一点苦头,那没办法。其实佛真照顾,不是假的,照顾一辈子。所以一定要相信,不能有丝毫怀疑。我们看这段经文:
  【佛即知之。告诸比丘。是王子等。后当作佛。】
  就是将来他们都会作佛,这就是授记。我们看注解,『佛即知之』者,「如来悉知悉见」。《还源观》上讲得很清楚,我们对这句话一点都不怀疑。我们起心动念、我们身体状况,佛一清二楚,比我们自己还清楚。「《观经》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念老引用《观无量寿佛经》来解释经文。《观经》说诸佛如来,不但是阿弥陀佛,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都是法界身。这法界是什么?就是法身佛,法身没相。法身在哲学里面讲是宇宙万有的本体,所以说入一切众生心想中。用心想也就代表了物质,因为物质是心想生的,没有心想就没有物质现象。这是给我们讲理,你明白这个道理,底下说「是以人心与佛心,无毫厘许间隔」,它是一个心、一个自性、一个法身。大乘经上我们念过,佛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它不二!十方是讲空间,三世是讲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共同一法身,这哪有不知道的道理!所以一点差别都没有。「故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我们念头才起佛就知道了,我们起个善念佛知道,我们起个恶念佛也知道,我们想作佛佛知道,你要想贪瞋痴慢佛也知道。可以骗自己,骗不了诸佛如来,骗不了诸大菩萨,甚至于骗不了阿罗汉。凡夫很可怜,靠得很近的鬼神都知道,你起个善念鬼神尊重你,起个恶念鬼神讨厌你,连鬼神都晓得。
  我们明白这些道理,了解事实真相,问题就能解决了。起心动念纯净纯善,起心动念不要去想自己,想自己怎么样?增长我执,错了。天天想这个身体,增长身见,身见怎么能放下!天天增长。真的晓得之后,不再想身体了,身体交给阿弥陀佛,你就得大自在,不要再去理会它了。量子力学家们提倡「以心控物」,就是这个道理。自己得到重病,把身体交给佛菩萨,病不管它了,不再想它。也不想有病,也不想无病;也不想病好,也不想病不好,根本就不理它,一心专注想阿弥陀佛、想极乐世界,过几天病就好了,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因为你不想它,它就没有了。你想它,它就有;不想它,它就没有,这就是经上常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话大小乘经里头都有,佛不骗我们。
  念头诸佛菩萨全知道,身体状况诸佛菩萨也知道,为什么?身体也是波动现象所产生的物质现象。物质现象也剎那剎那的在波动,它不动物质就没有了、就不见了。频率很高,就是速度很快,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这么高的频率,它才动也是周遍法界,而且出生无尽。换句话说,我这个物质身体健康状况,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5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菩萨也是一清二楚。我不要这个身体了,我把身体都交给佛菩萨,付托给他,我就没事了,这就自在。何必心里头装个身体?心里要装的,要装阿弥陀佛。连我这身体都不放在心上,只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为什么?我想到极乐世界去。要到极乐世界去,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说得好!你想到极乐世界去,你常常想着阿弥陀佛,常常念着阿弥陀佛,你一定会见到阿弥陀佛。现前可以见,将来一定见,将来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见。所以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大众发心」,没说出来,「佛即知之」,佛知道,而且马上给他们做证明,印证,这叫授记。『是王子等』,他们这五百个人,『后当作佛』,「乃为授佛记也」。佛的话没有假话,决定是真实的,这些人将来肯定作佛。「是表愿力不可思议。普贤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弥陀以四十八愿接引众生。一切皆赖信愿行为资粮而登彼岸」。这是讲净土宗,一切都要依赖信、愿、行这三个条件;要真信,没有怀疑,要切愿,除了极乐世界之外什么也不想,行,我就专念阿弥陀佛。读《无量寿经》也是念阿弥陀佛,学《阿弥陀经》还是念阿弥陀佛,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决定不改变。「是故省庵师云:修行急务,立愿居先」。修行最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发愿,为什么?愿,你有方向、你有目标;你要没有愿,修行修得再好,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世间人讲志愿,人要立志,佛法讲立愿,叫发愿,发愿跟立志是一个意思。我立定方向目标,一生勇猛精进,一天一天接近这个目标欢喜,知道自己有成就。我们再看末后这一段,「相值缘胜」,相值是遇到。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
  【彼于前世住菩萨道。无数劫来。供养四百亿佛。迦叶佛时。彼等为我弟子。今供养我。复相值也。】
  这是释迦牟尼佛说出阿闍王子这一批人跟佛的因缘。『彼』是指阿闍王子、五百大长者,他们在前世修菩萨道,时间很长,『无数劫来』,他们曾经『供养四百亿佛』。可见时间长,善根深厚。『迦叶佛』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没成佛,释迦是菩萨,他们是释迦菩萨的弟子,今天他们来供养,又遇到了,『复相值也』,又遇到了。他们不知道,阿闍王子他们自己不知道,佛知道。注解,「供养四百亿佛。迦叶佛时,彼等为我弟子。今供养我,复相值也,表善根与因缘之不可少也」。《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换句话说,真正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善根深厚。即使像四十八愿里所说的,这个人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佛法,临命终时遇到一个善知识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也能接受,他也能生欢喜心,临命终时十念、一念都能往生。这看起来真容易,实际上这个念佛往生的人,过去生中累积的有很大的善根福德因缘。你想想,为什么到临命终时,人家一劝他他就相信?这个事可太难了!一生没接触过,临命终时人家劝他,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你要信,不要怀疑,你发愿求生,他立刻就接受,这要不是大善根做不到。
  这桩事情我见过一次,在美国不是在中国,在马里兰州,距离美国首都很近。这是哪一年?是一九八五年还是八六年,有一个中国人,周居士,他不信佛的,叫周广大,在那边开了个面包店。周广大这个人非常忠厚老实,规规矩矩的做生意,任何宗教信仰都没有,我们也不认识。在当时这个地区,佛教就是我们一家,华府佛教会,成立大概才一年多,他们请我去做会长,遇到周广大这个事情。得了癌症,苦不堪言,家里给他治疗,在医院检查的时候医院放弃了,说他的病非常严重,是第三期了,没有办法医好,让他家人带回去,告诉他能存活的时间很短。家里人才到处去求神拜佛,到处找,就找到我们佛教会来,告诉他家里人得的这个病,希望我们帮助。我们当时有几个热心的同修就去看他,看他确实无法恢复,所以就劝他,告诉他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只要能信,只要真正想往生,肯念一句阿弥陀佛,佛都会来接引。他一听了就相信,就告诉他家人不要再去求医,不要乱跑了,让家里所有的人一起念佛帮助他往生。这个太难得了!所以我们华府佛教会这些同学非常热心,看到他这么好,轮流帮他助念,三天就往生了。一念佛,他发愿求生,一念佛他就不痛了,本来很疼痛的,他告诉家人就不痛了。好,大家一起念佛,三天往生。听说火化还有舍利,不可思议!这个人肯定过去生中累积的善根福德非常深厚,只是在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缘,临终才遇到。临终遇到,人家跟他一提,他善根福德因缘就起来了,就起作用。这是我一生遇到的,只念三天佛,真往生了。证明《弥陀经》上说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是真的不是假的,让我们亲眼看到这桩事情。
  念老引「本经《福慧始闻品》」,里面有这四句话,「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这真的,我们看到周广大的往生,就是这四句经文的写照,断定他过去生中跟佛有很深的缘,曾经修福修慧。所以临终之前,前三天,告诉他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他能相信;劝他发愿求生,他说好,他就真发愿,真想生极乐世界去,病就不痛了,感应立刻现前。三天三夜佛号不断,真往生了。已曾供养诸如来,阿闍王子曾经供养四百亿佛,这说明什么?说明供养四百亿佛还不够,善根还不够,他没发愿往生。周广大你看看,他就发愿求往生;那换句话说,周广大过去生中所做的因缘决定超过四百亿佛,他一听他就想往生,他真的就成就了。于是我们想想,这么多年来看到往生的人,实在是在家众多,出家众少,这给我们很高的警觉,出家众都比不上在家居士这些瑞相。周广大还不能算居士,但是我们肯定他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就是难信之法他能信,难行之法他能行。所以,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
  「今我等能遇是经」,我们今天遇到这部经,「复能信受」,我们对这个经能信、能接受,「则决非小缘。盖由于过去生中,非于一佛二佛而种善根,实于无量佛所,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5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种诸善根」,你今天才能相信,没有这样的善根你不可能相信。今天我们学这个法门,信心不坚定,愿不恳切,我们就知道原因之所在,过去生中修积的善根福德不足,才会有这些事情发生;如果善根福德统统具足,就不可能有这些事情发生。那怎么办?我们现在晓得「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一生的缘错过了,叫真可惜!我们纵然这一生是个好人,来生还能到人天享人天福报,人天福报一享又迷惑了。
  早年,有一次我在北京,遇到念老的弟子,念老往生了。他的弟子告诉我,老人曾经对他们说,净公上人这一生所做的功德,如果要不往生极乐世界,来世的福报是不得了不得了!我都被吓到了。来世享大福报肯定堕落,不是好事情,享福哪有不堕落的道理!所以,我们要把心定下来,我决定求往生,我绝不干这个傻事。我们对历史不是专攻专学,但是也略知一二,看历史上这些帝王将相、大富长者多少人,没有遇到佛法的,死了以后都在六道搞轮回。听说这历代帝王福报最大的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现在在人间做个平民,没人知道,平民百姓。算是他有大福报,没有堕三恶道。堕三恶道的人很多!这都帮助我们提高警觉,要认真念佛求生净土,这就对了。所以我们过去生中,非于一佛二佛而种善根,实于无量佛所种诸善根。我们对这句话要肯定,这一生决定不能把路走错了。末后这段,「众皆随喜」。
  【时诸比丘闻佛言者。莫不代之欢喜。】
  佛把阿闍王子的因缘说出来,大家欢喜,佛给他们授记,将来他们决定会作佛。我们看注解,「故亦应如阿闍王子等,闻经发愿,持六字之德号,入一乘之愿海,辗转教授,同证弥陀」。这几句话是念老说的。我们今天读到这个经文,也应该像当时与会的大众一样,听到佛对阿闍王子们的赞叹,我们要发心,我们要跟进,把佛号放在心上,把妄想、杂念驱之出境。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决定到极乐世界作佛去,这就对了。
  念老做这个注解,把全经分为四卷,到这个地方是第二卷圆满。他每一卷前面都有个简单介绍这一卷的内容、大意。我们接着看第三卷,从第十一品到第二十九品,这是第三卷的经文。「上卷」,这指第二卷,「表弥陀因地大愿之发起」,说得很详细。「本卷表弥陀究竟果觉圆满大愿之成就」。前面是说法藏比丘修因,在这一卷看到法藏菩萨的果报。「经中备显极乐依正主伴,清净庄严,微妙奇丽,圆明具德,超逾十方,超情离见,不可思议」。佛在这部经上,将极乐世界给我们说得很详细、很透彻。经中显示极乐世界,依报是国土,是学习的环境,主是阿弥陀佛,伴是诸菩萨,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诸菩萨;主是老师,伴是同学。清净庄严,国土清净庄严、佛清净庄严,每一个往生的菩萨也都是清净庄严。微妙奇丽是形容依报,极乐世界学习的环境。圆明具德,这是讲正报,无论是佛还是往生的菩萨,往生的这些菩萨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所以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不是自己修行功德透出来的,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也把它带出来了。所以圆明具德四个字主伴统有。超逾十方,超过十方一切诸佛剎土,无论是国土、依报正报都没有法子跟极乐世界相比。极乐世界超情离见,这里头说什么?情见,我们一般讲情执,情见就是情执,断干净了。六道众生最难断的就是这个事情。最难断的都断掉了,那其他当然就容易,就不说了。所以不可思议,我们无法想象。
  「于第二十四品,标显本经纲宗」,二十四品是三辈往生,标示、显明本经修行的纲领宗旨,这最重要的一部分。纲领宗旨是什么?十二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你就决定往生。蕅益大师说得好,念佛能不能往生,「全在信愿之有无」,你是不是真信、是不是真愿?如果真信、真愿,你就决定能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那是你持名功夫的浅深;持名功夫浅,品位低,持名的功夫深,品位高,没有说持名多少。所以持名功夫浅深这句重要,真有功夫,一天念个十声佛号就够了。什么叫功夫?功夫是放下,你放下多少。执着有没有放下?分别有没有放下?妄想有没有放下?这功夫就不一样了。放下执着,这个功夫等同阿罗汉;放下分别就等于菩萨,比阿罗汉高;如果能把起心动念都放下,等于法身菩萨,就是实报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叫功夫的浅深。功夫最浅的,小乘须陀洹、大乘十信位的菩萨。
  凡夫念佛往生没功夫,凡圣同居土,没功夫也能往生。有一点点小功夫,就是须陀洹、初信位的菩萨,他们往生都是在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下辈往生。而且统统是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去得了,这有点功夫的人。没有功夫的人能不能自在往生?能,同居土上辈,得自在!他也是有一点功夫,功夫不到家。怎么不到家?五种见烦恼没断。但是怎样?他能控制住、伏住,不是断,是伏。这就是凡圣同居土上辈往生,烦恼习气没断,他伏得住。譬如七情五欲心里头才动,他警觉性很高,立刻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压下去了。烦恼有,常常起现行,一起现行,古人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就是烦恼起来,喜怒哀乐起来;觉是什么?阿弥陀佛。第一个念头是烦恼,第二个念头是阿弥陀佛,快!动作很快,马上就把它压下去。这样练习久了就会起作用,久了什么?你能够把烦恼控制住。虽然烦恼没断,控制住让它不起作用,这是同居土里头的上辈往生,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如果连烦恼控都控制不住,这样往生的人是下品中生。
  那下品下生,下品下生是做很重罪业的人,五逆十恶、毁谤佛法,临终忏悔,承认自己过失,这样的人往生。阿弥陀佛慈悲,没有不摄受的。善导大师的话讲得好,不是五逆十恶、毁谤佛法就真的不能往生,不是这个意思。阿弥陀佛说出不能往生是吓唬人的,因为这个罪太重,希望你别做,是这个意思;你真做了,真做了后悔,我错了,认错能往生。所以弥陀真的是慈悲到极处!我们造业是很重,还没有造成五逆十恶、毁谤正法,我们没造这个业,那么重的业,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5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忏悔、认错都能往生,那何况我们!所以我们要有信心,要有决定的信心,决定得往生。最好把我们的身命都付托给阿弥陀佛,我们一心专念,除一心之外没有第二念,这往生定了,你不会在中下品,肯定凡圣同居土上辈往生。理真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的心就定了,不会动摇了,取西方极乐世界自己有十分的把握。一切法从心想生,这给你讲道理,你有这么样坚定的心想,哪有不生的道理!
  所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净宗修行的总纲领。「三辈往生之胜行」,胜是殊胜。「复于二十五品更广明往生之正因」,二十五品是「往生正因」。对于净宗修行指导原则就在这两品里头。「故祈读者,于如是章句,应深尊重,发起净信」。念老在此地教导我们,希望读者对于二十四品、二十五品,「三辈往生」跟「往生正因」,这两品经要特别留意。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你自己心定了,有把握往生。「上卷明发愿」,第二卷,主要是讲阿弥陀佛的发愿,四十八愿;这一卷里面要说的是弥陀大愿圆满成就。「故知经中种种超胜独妙之处,均由于本愿之最胜极妙也」。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功德之所成就。我们求生净土,那就要知道,我们要发四十八愿,跟阿弥陀佛发同样的愿。弥陀的愿完全成就了,我们的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的愿就融成一体,这是帮助自己提高品位不二法门。
  四十八愿发了,怎么用?如何落实?要不能落实,这个愿是假的,是虚愿。怎么落实?有,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第二品就说过,「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四十八愿,每一愿都落实在普贤十大愿王,所以我们修普贤十大愿王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圆满落实,这个不能不知道。十大愿王第一条,「礼敬诸佛」,很多人不知道,这恭敬心生不出来。日本的稻盛和夫,他成功的祕诀,一生奉行四个字,这是他的为人,这四个字是什么?敬天爱人。你看像不像普贤第一愿?这他成功的祕诀,一生敬天爱人。普贤第一愿「礼敬诸佛」,我们要把它做到,要修礼敬,对人有礼貌、有恭敬心,把一切众生看作诸佛如来。我是凡夫,凡夫就我一个人,除我之外所有一切人都是诸佛如来。是真的不是假的,普贤菩萨就是这么做法。怎么是真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就是真的,这不是假的。从性上看本来是佛,人家从相上看到你的本性,你原来是诸佛。我们凡夫着相不见性,相是凡夫,你本来是佛。佛眼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凡夫眼睛看佛菩萨也是凡夫,就这么个道理。我们要学佛,不能学凡夫。
  佛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过去佛,《佛名经》里面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说过;现在佛,现在贤劫有千佛,这些佛现在是菩萨身分,将来要成佛;未来佛就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这一切众生包括蚊虫蚂蚁、蜎飞蠕动,还包括树木花草、山川大地。草木有神、有灵。去年十月我在澳洲,澳洲我们净宗学院十周年纪念,停车场里面有两棵枇杷树,树神托梦给我们道场年轻的法师来感恩,他们在我们道场听了十年经、念了十年佛,阿弥陀佛接他们往生了,两个树神往生了。我们听到好欢喜!我们道场大众没成就,树神成就了。人不如树神,树神精进不懈。
  我这次去看,我也没说话,怎么连树根都挖掉了?应该要把那棵树保留着。虽然树枯死了,树神往生了,应该做一个纪念,供上树神的牌位给大家看看,你看树神都往生了,我们连树木都不如!他挖掉了,我就不说话了,不应该挖掉。锯掉可以,那棵树有年代了,树很粗,要锯掉的时候上面给它做个小亭子,亭子里头供一个树神,这树神,下面把这个历史记下去,树神已经往生了。所以他统统是佛,真佛不是假佛。礼敬诸佛。山有山神,地有土地神,这些神都在念佛、都在听经,都往生了。我住在六和园,有人告诉我,六和园门口有土地公、土地婆,我们住进去没多久,土地公、土地奶奶都往生极乐世界了。现在那个土地还在,新的来了,新的土地公来了,老土地公往生了。
  礼敬诸佛重要!所以四十八愿,愿愿都落实在十大愿王;十大愿王落实在《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你就知道怎么修、从哪里下手。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普贤菩萨名,诸佛第一子,我善根回向,愿悉与彼同。
身口意清净,自在庄严刹,逮成等正觉,皆悉同普贤。
如文殊师利,普贤菩萨行,我所有善根,回向亦如是。
三世诸如来,所叹回向道,我回向善根,成满普贤行。
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7 14: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