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58|回复: 5

[其它] 儒释道学说讲座—十善业道经(第二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17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儒释道学说讲座—十善业道经四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 夫义妇听 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7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儒释道学说讲座—十善业道经  (第二集)  2007/12/22  马来西亚金马皇宫酒店  档名:19-020-0002



  主持人:大众请起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尊敬的老法师,在贵宾们的陪同下入席,大众请就座。尊敬的老法师,丹斯里李金友伉俪,马来西亚佛教南传首座达摩拉达纳长老,马来西亚佛教副总会副主席明吉长老,马来西亚道教总会长陈文成道长,锺博士、蔡老师、诸位法师,各位嘉宾以及同修大德们,大家晚上好。刚才我们听了锺博士和蔡老师精彩的讲演,老师们都苦口婆心的劝诫我们,要遵从老法师的教诲,依教奉行。现在让我们以最恭敬、至诚的心,恭请老法师为我们启讲《十善业道经》。有请老法师。

  净公上人:尊敬的丹斯里伉俪,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嘉宾,诸位同学,大家晚上好。昨天我们学到经文当中所说的「如是一切」,这是指世间所有的一切,没有一样不是「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这就说明在佛法里面讲,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些现相,佛在此地都告诉我们。正是大乘经里面常常讲的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就是法性,能现;能变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就是这个地方所讲的心造善不善。今天接着要讲的:

  【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

  这几句话很难懂,心现,心在哪里?心像什么样子?佛在此地告诉我们,心不是色法,也就是说它不是物质,不但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所以精神跟物质都是心变现出来的,心在什么地方?世尊在《楞严经》上,一开端他就问阿难尊者,问他发心出家是什么样的原因?为什么你要发心出家?阿难很老实,他说他发心出家没有别的,是看到佛的相好,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相好太美了。他说这个相绝对不是父母生的,一定是你学习修成功的,你能够修得这样的相好,我也希望得这个相好,是这样出家的,心里面羡慕佛的相好而出家。佛就问他,你心想,他说你心在哪里?佛问得很有技巧,也不问你是真心、也不问你是妄心,真心也好、妄心也好,心在哪里?他首先答复,跟我们大家是一样的,心在身体里面。佛把他驳倒了,否定了,他就想不在里面,在外面;里外都没有也在中间。他有办法想了七个地方,我们一般人想不出来,七处都被释迦牟尼佛否定了。

  否定之后他心就慌了,他说这样我就变成没有心了。然后佛就问他,你以什么以为是心?所以他就讲我以能够想象的为心。能够想象的不是心,这就是说明,心实在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大乘教里头常讲的两句话,我们一问都把它忘掉了,佛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太虚是讲虚空,实在讲空间、时间、宇宙之间一切万法,是心变现出来,心变的。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精神、物质都是从它那里变现出来的。所以佛在此地告诉我们,心不是色法,就是不是物质。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这桩事情可以体会,不能言传,说不出来。宗门大德明心见性之后,请老和尚印证,老和尚说你道一句来,心是什么样子?你说出来,「道一句来」。你看见性的学生他说了句话,「说似一物即不中」,这句话就是说不出来,「唯证乃知」,说不出来。

  可是昨天我们给诸位报告,惠能大师说出来了,那只是形容心的德用,那什么是自性还是说不出来。他说自性清净的、不生不灭、一切具足,没有一样欠缺,我们讲智慧圆满、德能是圆满的、相好也是圆满的,自性本来具足!真心从来没有动摇过,确实没有动摇过;能生万法。这他把自性的德用跟我们说出来了,我们从这几句话里面细心去体会,可是体会能不能体会得到?体会不到。为什么?你体会还是用的妄心,妄心永远见不到真心,妄心没有了,真心就现前了。那妄心是什么?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妄想、分别、执着。我们也用了个小的道具,这是三张透明的塑料纸,黄色的代表妄想,蓝色的代表分别,蓝色分别,红色的代表执着,我们用三原色红黄蓝。这三样东西都有,我们把眼睛比作心,比作真心,比作自性;外面境界这是法相,法性、法相,这个东西遮盖了,我们见不到外面的境界相。

  那试问问,这个妄想分别执着有没有障碍眼睛?没有,所以叫本来清净,没有障碍。有没有障碍外面法相?也没有。所以见性之人,他说得很好,他说见性之后「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7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有一法不是的。为什么?性变现出来的相,它的体还是自性。就如同「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这古人的比喻,把黄金比喻自性,做出许多的器皿,每样器皿它的本体都是黄金。所以性在哪里?性在相当中,性相永远不能分离,离了相找不到性,离了性没有相。虚空,虚空还是自性变现的,所以佛告诉我们,妄想分别执着是什么?你记住佛经用的语,妄想,妄就不是真的!妄想就不是真的。想是什么?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虚妄的,不是真的。从妄想就生分别,头一个是黄色的,这个东西有了,立刻跟着分别起来了,再跟着执着起来了,红色代表执着,所以这三样东西。有这三样东西这叫凡夫,这叫世间法,叫迷了;这三样东西放下,这就叫佛。

  所以佛在《华严》上跟我们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每个众生都是佛,为什么这形形色色不一样?众生,生是生起,就是现象的生起,众是众缘和合,它不是单独一法生起的,无量生起的。所以在底下讲『但是虚妄,诸法集起』,「诸法集起」就是因缘生法,这佛经上常讲的缘生法,无量的条件,不是单纯生起来的。我们把无量因缘,把它归纳妄想分别执着,归纳为这三大类。无明怎么起来的?没有原因,你要去找原因,你要去问无明怎么起来的?这就无明上加了无明,它本来是虚妄的,虚妄的你要去再找它,那叫妄中再加妄,你的麻烦就大了,所以这东西找不得。但是我们一般人的习气非要追根究柢,追根究柢就是坚固执着,坚固执着分别你永远不能见到事实真相,所以见的时候放下就是。谁放下?昨天跟诸位报告,释迦牟尼佛放下了,菩提树下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本来是佛,他就现前了。

  六祖惠能大师,他在五祖会下也是彻底放下了,这一放下他成佛了,五祖是佛,他也是佛。五祖的一个大弟子神秀,这是跟五祖多年没放下,所以他成不了。这桩事情是要靠自己,谁都帮不上忙,所谓是解铃还是系铃人,这个道理要懂,佛有没有办法帮助我们?帮不上忙。五祖又何尝不想帮助神秀?帮不上!妄想分别执着是你自己起的,还是要你自己放下才行,道理就是如此。怎么知道神秀没有放下?神秀的一首偈子,大家念念就知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就没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没有放下。六祖帮助他,把它修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真的是在这偈子里头就是这句话重要,本来无一物,妄想分别执着本来没有,你念头一起,这个东西统统就起来了,速度之快没法子计算。世尊在《仁王经》上讲的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还是方便说,不是真实说。所以物质的现相,它现相立刻就没有了,非常快,它存在的时间太短。我们今天看到的物质现相是相续相,我们讲经常常提到相似相续相,相似相续它不是真的相续。真的相续它前后两个相是相同的,前后两个相绝对没有相同的,你看一秒钟当中亿万次的生灭,没有两个生灭是相同的,只是相似相续,这我们一定要晓得。

  学佛没有别的,我学佛,是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他给我讲哲学概论。我非常感激方老师,方老师成全了我,保护了我,虽然我们是萍水相逢,根本就不认识。我们希望是到学校里面去旁听他的课程,他不让我去,五十六年前他告诉我,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到学校去听课,一定是大失所望。我听了老师拒绝,我心里就很难过,坐在他的小客厅里,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显得很沮丧,老师也看出来了。沉默了几分钟之后,他很慈悲,他说「这样好了,每个星期天,你到我家里来,我给你上两个钟点课。」所以我们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在老师家里,一个星期两个小时,这样上的。给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讲到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我们才知道佛教里头有哲学。他给我讲这个单元开头我很讶异,我说佛教是宗教、是迷信。我们以前的观念佛教是低级宗教,是多神教,它什么都拜,什么都是神;不像基督教、天主教只有一个真神,高级宗教。这是低级宗教,怎么会去学它?它怎么会有哲学?

  老师告诉我,他说你不懂,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是全世界哲学里面最高峰,他是这样子告诉我的。以后我没有用这个话说,我说佛经是高等哲学,我不敢讲说最高峰。他告诉我是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被他这几句话吸引住了,我对老师尊敬。学到二、三十年之后,想想老师当年的教学,这才从内心里面感激老师。他为什么不让我到学校去听?我那个时候想学哲学,没有读过哲学的书,没有跟学哲学的人往来过;换句话是一张白纸,所以他很爱惜。到学校一定认识很多老师、认识很多同学,就被污染了。这个苦心,不知道的时候不晓得,晓得之后一生感激,他不让我去污染,学一家之言,听一个老师,听一个人的话。所以这就是我们中国传统的师承,他用这个办法来教我。

  接触佛法之后,这是接触佛经哲学之后,知道佛教里面有高深的学问。在这个时候有位蒙古的亲王,满清时代的一位亲王,敏亲王,他给我介绍认识章嘉大师。章嘉大师也是非常爱护我,第一天他陪我见大师,我见面跟大师提一个问题请教他,我说现在我知道佛法殊胜,佛法好,我很想契入佛法境界,有什么方法?提出这个问题向他老人家请教。章嘉大师看着我,我也看着他,等他回答,这一等等了半个小时,他都不讲话,半个小时之后他说了一个字,有,我的耳朵都竖起来了,有,要用心听了,这一个字说他又不说话了,再等这时间大概等了五分钟,告诉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我们没有他那个定功,我听了这六个字之后,接着我就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从「布施」。他说话很缓慢,答复一个问题总是要停顿一个时间,这到以后都是二、三十年以后才明白的,才真正觉悟到是什么?你提出问题,他一定等你整个情绪稳定下来,你妄念没有了,他才告诉你。

  现在我讲心浮气躁,你心浮动的,他不跟你讲话,为什么?讲了没用处,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7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听不进去。所以这个教学法,是在定中传授给你;你心不能够完全静下来的时候,不跟你说话。我跟章嘉大师三年,也是每个星期两个小时,两个小时说话顶多十几句话,都在定中,那个气氛是非常之好。所以我们今天要用章嘉大师的方法来讲经,会把听众都讲跑掉,为什么?他没有这个定力,没有这种定功。可是真有受用,言语非常简单、简洁,叫你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所以从这些经验当中,我们就想到古人传法,不是跟现在一样,哪有说那么多废话,听的人确实心是清净的,心是真诚的,才真正能够得受用。尤其是讲到最重要的问题,我问的是真的是很重要的,怎么样能够契入佛的境界。他答复得好!「看破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看破又帮助你放下,就是这两样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如果你是上上根人,你彻底放下了,妄想分别一次放下了,这叫上上根人。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是这样的,能大师示现的也是这样的。所以我们才体会到,学与不学没关系,重要是放下,不学也行。

  为什么?智慧、德能、相好,是你自性里头本来有的,只要你障碍没有了,它就现前了。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统统现前,不要学的,学不到。我们所学的这些东西,如果没有放下,佛给我们讲,佛家有个名词叫所知障,你的那些知见,障碍你自性的智慧,障碍你自性的德能、相好,变成障碍了。所以障有两大类,一个是烦恼障,烦恼是什么?自私自利、贪瞋痴慢、五欲六尘,这些念头是烦恼障。所知障是你所学的东西,你没有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叫所知障,这两大类的障碍。烦恼障又有个名词叫见思烦恼,所知障也有个名词叫尘沙烦恼,尘沙是形容多,你的妄想多、你的知见多。如果你要是放下,放下就见性了,放下是性德!烦恼障放下了,放下之后,就是《华严》上讲的执着,这个放下之后清净心现前,真诚、清净现前,六道没有!那就在哪里?在四圣法界的声闻、缘觉、菩萨,在这三个阶层。如果把所知障也放下了,那你就提高了,所知障要放下的话,层次是在菩萨,不在声闻、缘觉;最后把妄想放下,你的自性完全现前,就叫成佛了。

  所以佛教给我们,我们没有能力一次把它都放下的,那我们就一样一样的来,先放烦恼,烦恼是最粗的、最严重的,因为它的相就是六道,放下它六道就没有了。红色代表执着、代表见思烦恼,这个放下变成这样清楚多了,好像我们戴太阳眼镜,就看清楚多了,这是什么?这是阿罗汉。这是六道凡夫,所以阿罗汉比六道凡夫聪明,因为他三重障碍放下一层了,他还有两层。他见到的东西比我们真实,我们看到的东西是虚妄的,他能看到一些真的东西了。再把分别也放下,这就是菩萨,菩萨还有妄想,没有分别执着,那就更清楚了。最后把妄想也放下就没了,就本来成佛了,就这么回事情。所以要晓得,妄想分别执着不是真的,但是你念念心里有它,这个麻烦。它既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完全虚妄,在佛法里面称为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抽象概念,它是个抽象概念。所以佛劝我们,只要把它放下就没事了,你才能够见到真心,真心多大?真心比虚空大。

  佛在《楞严经》上说的一个比喻,把真心比作虚空,真心像虚空一样。虚空像天上一片云彩,你看云彩大,还是虚空大?这就说明虚空是心变现的。看你烦恼习气轻重,虚空大小每个人见的不一样,六道里面的虚空就没有四圣法界的大,四圣法界虚空比我们大多了。我们的能见量,即使现在用科学仪器来观察太空,还是有个范围,就是空间维次不能突破。无论怎么看,你只能看到三维空间的范围,四维以上的你就看不到了。所以晓得佛家讲的心,心决定是平等的,心是一个!佛在大乘教里常常用大海来比喻作心,来说明心既然一个,我们这么多人,每个人心都不一样,每个人心想都不一样,这一个心怎么去体会它?所以佛讲心像大海一样。

  我们每个众生像大海的一个水泡,起了水泡各个都不一样;水泡破了都一样,水泡破了就平等了。水泡没有破的时候,每个水泡就好像它有个自性,破了之后是完全相等。水泡怎么形成的?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形成的。所以妄想分别执着破掉空间就大了,你才能够真正见到真心,见到你心的现象。心怎么会迷的?这个问题当年富楼那尊者,在楞严会上向释迦牟尼佛请教,这都是我们的问题,而且是根本的大问。他问佛陀,自性既然是本无生灭,为什么会起念头?这个一念就是迷,为什么会迷?这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迷。第二个几时迷的?第三个问题迷了之后就变成凡夫,修行多少劫数这就恢复了,又觉悟了,成佛了。成佛之后,什么时候还会再迷?你看这不都是我们想要问的问题吗?

  世尊在《楞严经》,这个经文在第四卷,详细给他解答,如果你们要知道这个答案,去读《楞严经》。《楞严经》读不懂,看批注,《楞严》的批注将近一百种。我过去跟李老师学《楞严经》,所以我看过十几种批注,最浅显的、容易看的,是现代人圆瑛法师的《楞严经讲义》。圆瑛法师有没有开悟?黄念祖老居士告诉他的学生们,他说圆瑛法师的境界在开悟的边缘上,还没有真正开悟。但是他很用功,他一生专攻《楞严》,他参考的《楞严经》批注很丰富,写成这部《楞严经讲义》,晚年写的,七十岁以后写的。《楞严经讲义》写完之后,他又写了一部《圆觉经讲义》,他老人家就往生了。最后的两部著作是他成熟的著作,跟他年轻的东西,看看比较,不一样,那相当成熟。所以对我们学《楞严》、学《圆觉经》很有帮助,学它之后再可以学看古人的东西。他虽然也看交光的东西,交光是真正悟入的。这是给我们做为修学大乘,初机接触的很好的教材。

  《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佛讲得很简单,迷悟,「迷唯一念,悟止一心」,就讲八个字,为什么会迷?一念,念头一起一念,一念就迷了。这一念迷了之后,念头起来,马上把念头息灭掉不再起第二念,那就觉悟。我们的念头麻烦在第一念迷,第二念起来又迷,它是念头接着不断起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7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它不停,停了之后这问题就解决了。然后你再想想,净土宗修学的方法,你就不能不佩服,净土宗就用持名念佛,就用六个字,叫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念这个名号什么意思?把你的念头念掉,让你二十四小时念念都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第二个念头。到这个程度叫成片,功夫成一片,念头还在,妄念还有,妄念并没有断根,只是阿弥陀佛念熟了,把妄念控制住,所谓伏断,不是真的断了。有这样的功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自在了,真的,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多住几年也不碍事,我们讲生死自在。

  如果这个功夫再提升,提升到一心不乱,那就行了。一心不乱功夫有浅深,浅的叫事一心,也就是执着没有了,他还有妄想分别,这要往生极乐世界品位就高,不在同居土,在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就是我们娑婆世界的四圣法界,我这个比喻大家就好懂,极乐世界的四圣法界,这方便有余土。如果把妄想也放下了,叫实报庄严土,那才真正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实报土,诸佛如来自己居住的净土叫实报土,你妄想放下之后,你跟他的境界平等,你也生实报庄严土。由此可知,佛家的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在内,没有例外的,都要放下,不放下不行!所以要认真学习。

  当年章嘉大师告诉我,还特别嘱咐我,要我好好的做六年,六年做什么?布施。那个时候只知道布施身外之物,对这个认识不深刻。现在我们晓得了,叫我们放下,放下什么?放下妄想、放下分别、放下执着。放下执着你就是阿罗汉,你就得正觉了;放下分别,你就得正等正觉了;放下妄想,你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佛的三个学位,正觉称为阿罗汉,正等正觉称为菩萨,无上正等正觉称佛陀,所以是三个学位的名称。虽然有名称,你可不要去执着它,你一执着你一个都得不到,你又回到六道轮回里面来了,所以不能执着。不但不能执着,也不能分别,可不能放在心上,言谈上要学释迦牟尼佛,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会听的人,听而无听,无听而听,是真听,真说、真听。所以说跟无说不二,闻与无闻不二,入不二法门,那真的回归到自性了。

  所以此地教给我们,这个心它不是色法,『不可见取』,这个见是心法,前面讲不是色法,「不可见取」,不可见那不是色法、不是心法,你不能取。『但是虚妄』,这个虚妄是形容词,就是说它是有,但是不可得。六根接触不到,眼看不见,耳也听不到,手也摸不到,连想都想不到。所以古人有两句话来形容它,叫「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乖是错误,你一开口、一动念全错了!所以我们看到禅宗语录里面,看到古时候老师教学生,老师讲到心性,问学生「道一句来」,叫大家说一句。真有人开口想说,这一开口想说,老师拿手把你嘴巴摀住,他用这个方法来教你,这一摀住他一下就悟了,就开悟了。道不得,道不出来,道家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不出!所以他这一个动作,他能叫那个人开悟,所以叫钳锤、香板供养,那真的打得开悟。可是不是那种功夫,可不能学那个样子,古大德那个板子、钳锤打下去之后,人开悟了,这应该要打的。现在参禅,打死都不开悟,那就冤枉,那个不可以,所以这是学不得的。那种老师他观察学生的根机,就是说将悟未悟的边缘上,到那个程度他才用这种手段,让他猛然回头,他就省悟过来。没有这种手段、你也没有这个机缘,这个时候就不可以用。

  那用什么?像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虽然是禅宗大德,你看他对一般人都劝人念佛,这真善知识。我们看到老和尚最后的一本书,《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录》,我看了一看,里面十分之九都是劝人念佛,讲参禅方法的很少的篇幅。这就老和尚真的是方便度众生,知道你不是这种根性,老实念佛肯定会有成就。可是念佛念了几十年连消息都没有,什么原因?没放下,所以放下比什么都重要。这么多年来,我们常常提醒同学,要放下自私自利、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要放下贪瞋痴慢。为什么?这个东西是第一道关卡、障碍,这个东西不放下,你就入不进去。我学佛遇到这些老师,真的是真善知识,简单明了教我从哪里下手,教我看经,你看章嘉大师第一本教我看《释迦谱》、看《释迦方志》,告诉我学佛学释迦牟尼佛,你对释迦牟尼佛要认识、要了解,要向他学习,这是对的。确实善知识难遇,可遇不可求!他教我们的句句真实,只要我们能信、能解、能行,决定得利益。

  底下说『诸法集起,毕竟无主』,这是讲我们现前的环境,佛法里面讲境界。境界无量无边,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诸法集起」的,集起就是缘生的,因缘生法。《华严》上讲无量因缘生起万法,无量因缘生起万法你要是归纳起来,总不外妄想、分别、执着,这三大类。凡是因缘生法都没有自体,所以说「毕竟无主」,主就是主宰。所以《般若经》我们读了之后,我总结了十二个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真的,连身体都不可得。如果明白这个道理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活在这个世间为什么?活在这个世间,你自然的会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灵性,这是对自己;对所有一切大众,你会全心全力要帮助他们。帮助他们这里面最重要的一桩事情,是帮助他开悟,帮助他转凡成圣。他成不了圣,他烦恼习气重,就帮他转迷为悟,他要悟不了那标准再降低,帮助他转恶为善。能转恶为善,六道里面苦他就离开了,乐他就得到了。所以帮助人看对方的根性,你看用哪个标准,哪个等级的标准来帮助他,这就对了,这是完全叫称性。

  自己需不需要人家的回报?没有了,如果还要求回报,你的妄想分别执着全在。决定没有回报的,为什么没有回报?『无我我所』,这就是无施无报,施而无施,报而无报。无我,下面我所是无我所,这个无是贯下来的,我们都把自己身体当作我,这个衣服是我所有的叫我所。我尚且没有,哪来的我所?所以释迦牟尼佛不但说,教我们,他自己做出来。我们在这个世间要的是什么?用现在的话说,我们要使用权,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7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所有权。要所有权,妄想分别执着全都有;要使用权,随缘,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你才真正肯放下,放下没有一样不自在,住大房子很自在,住小茅蓬也很自在,决定没有两样,都是不二法门。没有小茅蓬,像释迦牟尼佛当年树下一宿,他得大自在,树下一宿跟他在皇宫里面没有两样,所以他快乐无比。皇宫里面的饮食,跟每天出去托钵,人家供养的那个,我们看起来不能比,他心里平等,没两样,入不二法门。这叫得大自在!怎样才能入不二法门?那你必须要放下,你要不放下,不二法门你决定见不到,不但你没有入处,你看都看不见。

  所以佛法的修学从初发心到如来地,给你讲总的纲领、总的原则,就是看破放下。看破是明了,对于事实真相明白了,放下就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不是事放下,也不是理放下,事理是要我们亲证的,怎么个证法?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证得了。如果没有放下,你可以得到解悟,悟有两种,你能够体会、能够理解,但是你没有见到,你不得受用;你要真正得受用,一定要放下。我们看破放下是天天在干,中下根性的人,连上中下三根都要走这个路子,只有上上根人例外,上中下都要走这个路子。所以要知道一切法「无我我所」,也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说真话。佛在这个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跟此地讲的一个意思。偈颂里头说得更清楚,「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什么叫有为法?有为就是有生有灭,有生有灭的法不是真的,是梦幻泡影、是虚幻的。我们看看哪一法没有生灭,连妄想都有生灭,妄想是一切法的根源,都从妄想生的,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要知道,我们的心想有了妄想,有妄想必定就生出染净,它的速度太快,一下就现前,你简直没有法子辨别。净是四圣法界,染是六道,在染里面又现出善恶,净里头没有善恶,染里头有善恶。善感三善道,恶则感三恶道,六道里头有三善道、三恶道,这么来的,这里头有因、有果。《太上感应篇》上所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都是一个道理。我们心想善,幸福美满的人生就现前了;心想不善,烦恼、痛苦的境界也现前了。所以,你的受用、你的果报都从你自己心想生,你为什么不想善,你去想不善?有人说现在这个世界,你六根所接触的,全都是不善,魔控制了这个世界。这个话不是我说的,南北朝时代昙鸾法师说的,昙鸾法师专修净土的,是净宗的大德,但是他没有被选上祖师,我们觉得很冤枉。

  他注《往生论》,在《往生论》里面告诉我们末法时期,现在是末法了,这就他的预言,他说在那个时代罗剎为君,这个君就是各个行业的领导人,不是阿修罗,就是罗剎。他教的什么?他教人搞贪瞋痴慢,教人搞竞争,教人把名闻利养摆在第一。人生在世界上干什么?是追求名闻利养的,拿这个当作目标。我们明白自己要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如何不受外面境界的干扰,你要懂得没有妨碍。罗剎为君,阿修罗为王,都没有关系,我们还是过着幸福美满的人生,不是过不到。他这些东西多,让你六根接触的都会有副作用,我六根不接触就是了,我可以不接触。电视这个东西好不好?现在几乎是人生必须要的东西了,家家都有!我们方老师说那是魔王,李老师也告诉我们,这个东西不是好东西。你家里摆上这个大魔王在里头,你要叫你家里得平安、得幸福,可难!那怎么防范?不要就好了,你不要你就不受它干扰。

  所以我学佛听到老师的教诲,我至少有四十多年没看过电视,这些娱乐场所都没有去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一概都舍弃,都放下了。我跟马哈迪长老谈这个问题,马哈迪长老问我,那有许多讯息你怎么知道?你不是完全不知道了吗?我说有来源。他说从哪儿来的?我说有很多同学,他们看到报纸上重要的讯息,会把它剪一小段给我看,我就看这一点点。大概一个星期有一次,了解这些重要的讯息,其它的都不知道。都不知道怎么样?每天天天天下太平,这天下就没有事情,你过得多么自在,你多么幸福!所以古人讲得好,「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认识那么多人,交游那么广,是非就太多,你天天看,你的妄想太多了,这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愈清净愈好。许多事情我们不知道,可是你看我们每个星期有两个小时解答问题,那些提问的,事先我都不知道,等我上台了问题拿上来,我都能解答。所以不需要预先知道,有些人预先拿来给我,我都不看,丢到旁边,为什么?预先知道答的时候还答不出来,不知道的才答得出来,这妙!确实是如此。

  诸位晓得,有学校送荣誉博士学位给我,头一个是我们澳洲格里菲斯大学。他怎么会想起送我这个东西?有一天校长请我吃饭,他谈到一个问题,他说净公上人,你讲经四十三年,今年是四十九年,几年前的事情。他说你有没有遇到过,有人提问题你答不出来?我想了一想告诉他好像没有。他当时就跟我说,你真正是个好校长。所以过了大概一两个月他就通知我,他说他们学校送学位给我。我那时候告诉他,我说我要这个没有用,你们送教授、送博士学位,我都没用。我说我要这个干什么?到最后昆士兰大学的校长,两个人都劝我,他说你一定要收。我说为什么?他说希望你能代表我们学校参加国际的和平会议,你这个理念、方法确实很有效,都赞成。他说联合国搞这些会议,他不请法师、不请宗教人士,他所请的都是有博士教授头衔的。

  我觉得这个事情我们应该做的,现在世界这么乱,我们应该要帮助他,所以我就接受。参加这些会议都是学校的代表,学校还派一两个教授我们一起参加,除了这个之外,真的是没有用处。所以这么多次的会议,我们对于世间一些状况,就了解得更深刻。有些主张用镇压、用报复、武力的方法,来解决冲突问题,这个事情九一一事件之后,可以说是失败了。联合国是用会议,从七0年代开到现在,每年不知道开多少次会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0-4 06: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