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38|回复: 4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蔡礼旭老师主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3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蔡礼旭老师:《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105-126)》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一二四集)  2013/6/22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7-0124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我们《群书360》课程,上一次是进入「为政」第十个纲目,是「纲纪」。

  「纲纪」表的意思,是为国、为家应该掌握的纲领所在,能掌握纲领,纲举目张,一定能把国家、家庭治理好。就好像盖房子一样,地基打稳,四根最重要的柱子立稳,这房子应该是坚固的。上次我们一开始就谈到,天下之达道是五伦大道,从这些经文可以感觉得到天下治乱、兴衰关键确实在这些纲领。反观现在所有家庭、社会问题,离不开五伦关系的冲突。为什么冲突?因为人不明理、不明本分。《左传》讲的「人弃常则妖兴」,放弃了自己做人的本分、常道,当然自己的身心,还有人与人都会出现种种的问题。像《朱子治家格言》里面讲到,「伦常乖舛,立见消亡」,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一冲突,整个家、团体很快就要消亡下来。所以「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人受了教育,明理,懂得做人,这些关系都会处得很好。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这个人和必然是要领导者明理来带动整个团体的气氛,团体的整个企业文化,甚至于是整个国家的风俗、风气都要靠领导者。我们之前在「为政」、「务本」当中就讲到,「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所以「纲纪」这个部分,还是离不开领导者要以身作则。

  我们看接下来的句子,就是一个为君者要掌握的重要纲领,二百五十五句,「是故仁者」,我们一起把它念一遍:

  【是故仁者莫大于爱人。智者莫大于知贤。政者莫大于官能。有土之君。能修此三者。则四海之内供命而已矣。】

  这一段教诲说,一个领导者要仁慈、要有智慧,还要能够知人善任,任用这些有能力的人。首先是仁慈,所谓「仁之所在,天下爱之」,有仁慈心的人,大众跟他在一起有安全感,觉得有未来,因为他懂得爱人、照顾人。在周朝时代,我们都了解周朝是整个中国历史当中,国祚最长的一个朝代。为什么它可以最长?离不开仁慈。周朝的祖先叫古公亶父,当时候他是在豳地。他在这里立国,刚好遇到敌人入侵。他先主动的把兽皮,把这些丝织品、布帛送给他们,他们还是来侵犯;接着把犬、把马送给他们,他们继续侵犯;最后把宝珠、玉器都送给他们,他们还侵犯。这个时候古公亶父就召集所有的百姓说到:他明白敌人不是要这些财物,而是要这片土地。所以一个君子不用他养育人民、照顾人民的东西去害人民,这片土地,古公亶父觉得是拿来养人民的,不能因为这块土地,让人民遭受战争的迫害,这样伤亡就很惨重。所以他不希望因为这块土地的纷争,伤了老百姓,他就趁夜离开了豳地。老百姓互相之间就讲:这么仁慈的人,都不愿意他的百姓流血,这样的人值得跟随,所以基本上大部分的人民都跟着他走了。后来他就到了岐山,周朝就是从这里兴旺起来的,就搬到岐山去了。

  从这个典故我们可以感受得到,这些先祖他们处处都是替老百姓着想。包含这个古公亶父,他就是太王,他看上了自己的孙子周文王,而文王最突显的德行也是仁慈。在史书当中都说他「视民如伤」,老百姓其实已经过得很好了,但是他看到老百姓,就好像感觉老百姓还受着伤,还需要更多的关怀照顾一样。包含还有一个典故,文王刚好在建设,建设的时候会掘地,刚好挖出了白骨,文王一看到也是很不忍心,马上下令赶紧为这些白骨祭祀,然后把他们埋好、安葬好。干部就讲:这些白骨没有主人,又不知道是谁的长辈、祖先。结果文王马上讲:我是这个国的国君,所以我要照顾好人民,我也是这些亡者的主,就由我来替他们安葬。当然这干部听了也很感动,一般的人都觉得,那又不是我的祖先,我干嘛去管他?这个消息一传开来,老百姓就讲:文王的仁慈能延伸到已经死去的人的骨头上,叫「泽及枯骨」。他的恩泽延伸到枯骨上,连死去人的骨头都会爱护,更何况是活着的人民,所以文王也是以仁德治天下。这么去爱护人民,爱人者人恒爱之,之前我们讲到管理有三个境界:「民不敢欺」、「民不能欺」,还有一个是「民不忍欺」。我想,仁者爱人,必得人民、团队的爱戴,记着他的恩德,不忍心欺骗他,不愿意让他伤心,所谓「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他底下的人会设想他担忧什么,然后去帮他分忧,怎么可能还给他添乱?所以就不忍欺,甚至会主动承担领导者的重担。

  「民不忍欺」,我们就想到宓子贱治单县,老百姓在晚上捕起鱼来,后来都把牠放掉。刚好孔子派学生巫马期去了解宓子贱治理的情况,晚上没有人看到这个渔夫在做什么,他只是把鱼放掉了。巫马期就请问他:你为什么把鱼放掉?他说:刚刚捕上来的都是小鱼,而我们宓子贱大夫说到,这小鱼都在成长,不应该杀害,对这些生命也要考虑牠们整个绵延、繁殖。结果巫马期就很感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一般的一个平民(渔夫),时时不敢忘记他们宓子贱大夫给他们的教诲,这就是「民不忍欺」。治理国家、团体如是。事实上,治理一个家庭也是这样。我们的孩子小时候会到学校去,有些念初中、高中就住校了,读了大学有的就离家更远。假如他们的心里时时记着父母的爱、父母的恩德,他不敢做出让父母担心、蒙羞的事情,因为觉得这样对不起自己的父母,所谓「德有伤,贻亲羞」。所以我们自己的孩子,都能时时想着不能让父母蒙羞,那孩子这一生,你不用太担心他了。当孩子有这样的自爱,进而去不让爱他的人伤心,都还是因为他得到父母无私的爱,进而懂得去爱人。

  所以,仁慈具体表现在人与人相处的细节当中,就是设身处地。我们要契入仁德,首先孟子讲的,「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这个恕,如其心,设身处地。这个恕是宽恕,不让人家难堪,能原谅别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包含对他的未来设想。宋朝有一个将军,武将,但是非常的仁德,叫曹彬。他有一个士兵犯错了,被判要打几十大板,结果判罪以后没有执行,一年之后才执行。他的干部就觉得很纳闷,怎么一年之后才执行这个惩罚?结果曹彬讲:这个士兵去年刚结婚,当时我假如打他,他的婆婆或者家里的人会说,才娶了这个媳妇进门,家里就这么倒霉,这一定是扫把星;假如家里的人这么认知,那她(这个女子),甚至于他们夫妻这辈子可能都没好日子过了。当时我们听到这个故事非常感动,他对他的一个士兵都能够设想得这么细腻,可见得他是时时处处都是为对方着想。我相信这个事情,他的士兵传开之后,我想他所有的士兵一定是说:有这样的将军可以跟随,死而无憾!一定是万众一心。所以曹彬当时也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而且他是仁义之师,从不滥杀无辜。有一次要攻打一座大城,还跟这些主要的将军说好,他还装病说:将军,我这个病只有你们能帮我治。武将都是重义气:将军你说,我们一定配合。他们几个将军一起盟誓,歃血为盟,入城之后绝不滥杀。所以光是这一个盟誓,很可能就没有伤及甚至是百千万的生命。这样的武将,后世子孙福报很大,他的孙女还当到皇后。

  武将一般后代好的不多,我们看汉朝的飞将军李广,到了他的孙子李陵,最后被诛全族,这个跟杀业都有关系。「仁者寿」,仁慈的人长寿、后代兴旺,但杀戮太重、杀业太重,可能会殃及子孙。好像飞将军李广晚年也有反省、忏悔到,曾经杀戮投降的敌军不少人。所以从这些历史上的记录,我们就感觉得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们看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给我们什么启示?难道我们要等到死前才开始反思吗?应该不是。应该是看到这些例子,从我们的当下就开始反思人生处世待人的态度,这个就是当下得受用了。

  曹彬爱自己的下属,士兵。孟子又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他爱护人民是发自本有的性德,仁慈之心一定会泽及一切的生灵,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刚好冬天,曹彬家的墙壁有损坏了,应该要进行修补,结果他迟迟没有做,就有人问他,你这个墙怎么不补?他说:冬天墙里面的昆虫都在冬眠,我只要动工,牠们一露在外面就冻死了,等冬天过后,天气暖和之后再说。连昆虫他都这么有仁慈心。

  诸位学长,我们看完这个故事,仁慈心就要用在每一个生活的细节,不要去伤害到生命。所以有经书上讲的「举步常看虫蚁」,连走路都想着不要伤及生命,甚至于佛门的慈悲还讲到,「清净比丘不踏生草」,生草还在生长,都不忍心踏伤了这个青草。所以慈悲是对一切的生命。包含《太上感应篇》的教诲,「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其实我们在生活当中,假如能够这样去用心,真的可以避免误杀很多的生灵。比方说我们今天在按热水,稍微看一下,说不定刚好有一、二只蚂蚁就在热水的出水孔,就在那里玩耍,结果你一按下去,牠一命呜呼哀哉;包含今天我们要煮热水,可能你煮的器皿里面,刚好有蚂蚁在爬,你一不注意,就把它放下去烧,就死了。甚至于我们有时候器皿里面盛水,没有把它倒光,结果隔天一、二只飞虫就灭顶了,牠刚好飞进去就淹死了;你假如把它洗干净晾起来,就不会误杀这些生命。包含我们在倒一些热水,都要尽量注意,不要刚好有一群蚂蚁在那里,就误杀。所以《了凡四训》里面有一段话说,「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点着那个灯,很多飞蛾飞来,可能都会伤及牠的生命。

  其实我们有这样的存心,我们的小孩从小跟着我们,他们的仁慈心会青出于蓝胜于蓝。我们有一个同仁,他很爱护动物,他的女儿就很有爱心。北方冬天比较冷,他要出门,他就发现窗户都开一个小孔,连衣橱都开个小孔,然后他就把它关起来。因为冬天冷,所以窗户还是关紧好。可是很奇怪,每次他回家,那窗户又开了。他说:奇怪了,怎么我关起来,后来都会变开的?后来听到女儿说到:爸爸,天气太冷了,外面有很多苍蝇、昆虫,牠们在外面就会冻死,我把窗户打开,牠们可以进来,然后躲在衣柜里面比较暖和,就不会冻死。我们想到,小孩子这么仁慈,终生保持,实实在在讲,这个孩子的德行跟福报,父母不用操心了。「福田心耕」,恩田、悲田、敬田,这个孩子尊重生命又有慈悲心,她的福报每天都在增长。这是『仁者莫大于爱人』,而我们要先自爱才懂得爱人,父母自爱有德行,自然能够上行下效的影响孩子。一个国家领导人,能爱护自己、能爱护自己的家,他就能教育全国人民,怎样的人生是自爱、是有意义的,然后又带动全国人民爱护自己的家庭。

  太宗皇帝,他是手不释卷,学习《群书治要》。所以讲到仁慈,就想到太宗二年,刚好国家发生蝗虫之害,老百姓往后可能会遭受粮食短缺,会饿死很多人。他亲临现场观看,确实很严重。他对着蝗虫讲:百姓有罪在于我一人无德,你们把粮食吃掉,老百姓怎么活?百姓以食为天,以食物为命,所以你们要降罪,不要降在人民身上,要降在我的身上。他说完,就把这个蝗虫要吃进嘴里。旁边的大臣说:皇上,你这样吃下去会生病的。太宗说:我就是希望把灾引到我的身上来,我怎么还会怕生病、怕死?说完,真的就把蝗虫吞进去。结果确实感应不可思议,太宗这么做以后,蝗害很快就化解掉。这样的感应,其实我们从自然的道理,天地之间的真理来思考,是非常合乎逻辑的。怎么说呢?灾祸是从哪里来的?「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所以人心不善才会感得这个结果。而今天皇帝他带头反省自己,是自己的错,老百姓看了以后都非常感动,都效法他反省,而且也不愿意这个灾降在皇上的身上。所以百姓的心,就因为皇上的榜样都感动了,那全国人民都反省,这个灾当然化得快。

  我们以最近的皇朝(清朝),清朝其实他们的历史记录是最完整的,甚至于皇帝批的奏折都留下来很完整。像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明君,他们跟大臣之间奏折批示都有记录下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拿起来看哪里做的?先调查一下,新闻里面讲的那些地方,不敢吃。不只要爱护你服务的人,包含像我们苏州固锝集团吴念博董事长,他的理念就是要让员工幸福,还要让他的家庭幸福,爱屋及乌,还有要让他的小区幸福,能为小区做更多的奉献,做环保,或者去关爱当地的老人、残障的儿童。他希望让小区,甚至于整个苏州的空气问题,吴董事长都直接跟政府那边合作,确实改善不少。所以能治团体,还有治家,爱自己的家人,爱整个家族。「智者莫大于知贤」,吴董事长他用老祖宗的教诲来指导他的企业、来教导他的人民,他是知贤。他知道孔老夫子的教诲好,他把古圣先贤这些榜样都请到他的企业来,包含传统文化里面学得好的这些老师,他请到他们公司去讲课。我们为人父母、长辈,也要知贤。很多父母拿错误的思想观念的书去教孩子,他就不知贤。现在还有书是写:要把孩子教成狼,还是教成羊?父母还买这个书来看,还这么教,那不完了吗?

  「政者莫大于官能」,企业团体要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用人取其长,教人责其短」,你除了用他,还要栽培他、提升他,了解他的不足,慢慢护念教导他。一个家里面也要官能,为什么?每个孩子的天分不一样,大家看,兄弟姐妹个性一不一样?才能一不一样?告诉大家,连双胞胎个性都不一样。所以我曾经看一些书,我不是很能接受他们的论点。比方,他们觉得这个父母教育成功,三个孩子、四个孩子全部台大电机。我说怎么会所有的孩子性向全部一样?这个我不觉得他是会教孩子。应该是他的三、四个孩子,有一个是教育家,有一个是工程师,有一个是家庭主妇,他们都顺着自己的才性,父母完全去让他们发挥,而且支持他们。这才是真正懂得教育的父母,而不是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来完成他要的目标,而没有观察到每个孩子不一样的天分。我感觉现在有一些认知值得我们思考。甚至于有一个人读到博士,然后访问他一些教育问题,让他去发表。这奇怪了,他读到博士,应该是他父母挺会培养他的,应该是访问他的父母,怎么会是访问这个博士?怎么人现在好像感觉都着在这个相上,都不从根本去思考?

  接着我们看下一句,二百五十六句。我们一起念一下:

  【天子听男教。后听女顺。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天子听外治。后听内治。教顺成俗。外内和顺。国家理治。此之谓盛德也。】

  看到这一段我们就了解,皇帝夫妇是要成为天下人的榜样。这样的态度、这样的影响,其实《群书治要》之前提了不少,其中有一句我们可以复习一下,在第十九句,第八页「敦亲」这个部分。为什么一个皇帝(国君)要敦亲?因为就像经典当中讲的,「刑于寡妻」,还有兄弟,他们夫妻和乐、兄弟团结,他的家就变成天下人效法的榜样。十九句里面提到的,「明王之必敬妻子」,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妻也者,亲之主也」,是家庭主妇,一个家里面重要的工作都要靠妻子。其实不是一般的家庭,连皇帝的家也是这样,皇帝的下一代没有教好,家里乱,他的政权就垮了。所以要尊敬妻子、尊敬孩子,因为孩子是父母、是祖宗的血脉延续,包含还要恭敬自己的身体。这就是皇帝把孝道做给百姓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不恭敬自己的身体,让父母担心,就是伤了做人的根本。所以这段话里面讲,「三者,百姓之象也」,要做百姓的榜样。所以,「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他爱护尊重身体,怎么善待妻子,怎么教育孩子,他都做出好样板,那就能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所以夫妇之道首先皇帝要表演。

  我们看回来,二百五十六句讲到,『天子听男教』,天子掌管对男子的教化。『后听女顺』,皇后掌管教化妇女柔顺的美德,就是女德这个部分。所以一讲到皇后,就是母仪天下,她的行持、仪形可以给天下的女子来效法。《太上感应篇》当中有一句经文讲到,「男不忠良,女不柔顺」,这两句应该是提醒天下的男人跟女人,应该怎么做才像男人,怎么做才像女人。我想这个皇帝应该也会尽力把忠良二字落实,皇后也会把柔顺二字落实。大家冷静去看一看,现在为什么夫妻之间没有安全感?然后吵架、离婚,家庭不完整的现象这么多?跟「男不忠良,女不柔顺」有关。男人假如这么可靠,女人还要这么累、出去赚钱吗?你看这个忠字,忠,首先对得起自己,再来对得起父母,忠于父母,忠于妻子,忠于自己的团体、国家,自己的民族,这都是忠。良呢?善良,还有方方正正,很正直,不苟且,不谄媚。一个男人假如不正直,常常还耍一些手段,真是侮辱大丈夫三个字,大丈夫应该是光明磊落。

  而留名青史的圣贤人,他们都堪为大丈夫。像范公,他首先忠于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两岁父亲去世,他的母亲带着他无依无靠。他母亲很不简单,真的把孩子培养长大,当然也受了很多的屈辱。但受了很多的屈辱,却没有任何的埋怨,这是真柔、真顺。假如范母没有柔顺,去记恨很多的人,怎么可能教出范公这样的完人?教不出来。所以必然是有人格健康的母亲,才能教育出圣贤子孙。所以女子她表的是厚德,厚德载物。大地能容一切万物,就是不怨、不计较,宽厚,又能忍。你看地被万物踩在地下,它还滋养所有的万物。所以忍辱如地。而母亲能忍,下一代都学到怎么样能屈能伸;母亲假如动不动就要跟人吵架,那孩子各个脾气都不好。范公他确实看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所以十几岁离开母亲,向母亲讲到:一定很快回来,接她回自己的范家奉养。他六年就通六经,二十岁就考上进士。而他在官期间,像整个江苏沿海发生很严重的海水泛滥,他都尽心竭力做堤防,当地的百姓受益非常大,都感动到帮他立庙。一般都是去世以后才立庙,范公是在世的时候,他的德政就已经让百姓感念他的恩,帮他立庙了。

  包含他的孩子也是非常仁慈。他的孩子范纯佑当父母官,刚好发生饥荒,但是要开仓赈灾得要朝廷同意才可以,可是这个一去一回,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铁定有百姓要饿死。所以顶着要被判罪的这个情况,还是依然赶快开仓赈灾,救活的百姓不少。而朝廷当中有人陷害,就说到这个事情,结果朝廷就派人下来查。百姓们知道这个消息,又集体甚至到其它的地方去借,把粮食借回来又塞回仓库去,就不忍心范纯佑被责罚。这又是一个爱人者人恒爱之的例子。这是忠于百姓,包含整个国家在做重要决策,他都会勇于进谏,护念国君的道业,护念国君的为政。范公有一篇文章讲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所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对国家如此,对家如此,他的孩子都教育得非常成才,忠于国家,忠于自己的祖宗、自己的家庭。所以范公是不愧于男子二字,不愧于大丈夫的称号。

  这个女柔顺,在王善人他的教诲当中,他在民国时期办了很多女学,确实教化了非常多的女子,终身守住女德,尤其柔顺这一点。我曾经遇过接受王善人几个月教导的女子,都已经八十多岁了,就是我们吕杰校长的母亲,整个面容非常的慈祥,和蔼可亲,看到她的那种威仪就非常感动,我们这些晚辈都忍不住给她磕个头。这个磕头,一来,被她的德行感动;二来,感谢她老人家培养这么好的儿子,为教育界做出这么大的贡献,作育这么多国家未来的主人翁。王善人提到女子的德行,从在家做姑娘就要性如棉,性格像棉花。棉花有几个重要的特质,也彰显女德。我们一想到棉花,第一,它洁白,女子要洁白如棉,就是要守身如玉。女子懂得重视名节、节操,对自己来讲,男人不敢侵犯。对守节的女子,她自己本身会形成一个无形的磁场,让男人不敢侵犯。但女人假如自己不自爱,又轻浮,男人就更不可能尊重女人。而女子只要不守节,男女的关系会快速的恶化,淫乱的现象就真的像黄河溃堤一般,挡都挡不了。

  整个西风东进,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女子都守节,但是因为女德的教育忽略掉,这些似是而非的邪知邪见,一下子我们没有办法判断,所以女子现在很多思想观念都偏离了祖宗女德的教诲。事实上偏离女德,最苦的还是女人自己,为什么?作践了自己。你不尊重自己,男人一定不尊重女子,那女人怎么可能会得到真爱、真尊重?这个尊重首先从哪里?从穿着做起。穿得很暴露就不尊重自己,然后也伤了自己的身体,更对社会的风气、风俗又有危害。棉花,第二个特质柔软,棉很柔和,这个柔软、柔和,表的意思就不硬,讲话不会伤人,不会很锋利,然后讲话也柔和,不疾不徐,慢慢讲。假如妈妈一开口像机关枪一样,或者像打雷一样,这个就麻烦。我曾经遇到一些同学家里面,他们讲话真大声,可能因为那时候还没有手机的发明,所以他们讲话从一楼就喊到三楼上面去。

  第三个特质温暖,棉衣穿了很暖。所以女子言语给人温暖,包含跟人相处,在家温暖父母的心,东北人讲「女儿是父母的贴身棉袄、背心」。再来,温暖自己的兄弟姐妹,像大姐要特别照顾兄弟姐妹,很多当姐姐的人,自己牺牲读书的机会,先去赚钱,然后把弟弟妹妹培养起来,这个太令人佩服。包含女子还没出嫁,她是小姑,嫂子们多多少少在家庭里面受一些委屈,当小姑的人还懂得去温暖自己的嫂嫂,这个是明理的小姑;假如不明理,还跑到妈妈面前去告嫂嫂的状,那这个家就麻烦了。棉的第四个特质绵长,棉可以拉得很长,这个长表的就是志向不退。比方在家她孝顺父母,志向不退;出嫁了,「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纵使面对很多委屈,但是她那种要成就一个家庭的家道,培养出真正好子弟,这个志向丝毫不受影响,忍辱负重,这都是绵长。

  我们认识一个长辈,她的父亲母亲生了她们八个姐妹,没有生儿子。结果有一天她父亲叹气,孝子孝女一听父母叹气,这心就像刀割一样,就赶紧说:爸,你怎么叹气?父亲就感叹:女儿终究还是要嫁出去,没有一个儿子,以后遇到什么事,就没有儿子来承担、来照顾。这个长辈她是排行老三,她听了以后就说:她要终身侍奉父母,找的先生,一个条件,就是能陪她一起侍奉父亲、母亲就可以了,其它的条件她都没有立,就是这个男人能跟她一起尽孝。结果之后就找对象,刚好三个男人一起来跟她们家谈,看看合不合。结果这个长辈,连问这三个是哪一个?都没有问,她也搞不清楚是哪一个人,反正只要那个要娶的是愿意陪着她尽孝的就好。诸位女同胞,你要找对象,连长怎么样、是哪一个,都不放在心上,我感觉很难做到。因为她的心里面没有去想这个男人丑不丑、对她怎么样,统统不会去求这个,只求一条,能孝顺她的父母。所以这样的胸怀是什么?没有自己,只有父母。我们从这些例子看到,古人讲「孝子心中只有父母,没有自己」。现在,也不会去想会不会孝顺我的父母,反正长得挺帅的,对我挺好的。你说现在年轻人在谈感情,他对我挺好的,有没有想会对父母好?

  所以这种文化,其实在很多绵延很久的民族,都有这样的精神。举一个我们伊斯兰教的例子,之前跟大家讲过的,我们一个伊斯兰教长老,他见我们第一次就问「陈蔡绝粮」,给我印象深刻。后来还有一次谈到结婚的对象,他说他找的对象就是:我妈妈看了很高兴、很喜欢的就可以。结果他的太太就非常好,因为他有这一念孝心,他就一定感得好的太太。「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有德此有人」,他这么孝顺怎么可能会娶到一个不好的太太?闽南话说「天公疼憨人」,老天爷就疼那个憨厚憨厚的人。他的憨厚表现在哪?从来不为自己想,那就是憨厚。他不为自己想,老天就为他想。所以人不要太会算,这个太会算,就是人算最后就不如天算,人欠你,天会还你。

  现在很多兄弟姐妹很会算,一谈到要孝顺父母的事都一直推,一谈到分财产都冲到前面去,真会算。但是这个孝顺父母都跑在前面的,有后福。所以八个姐妹生了不少的后代,结果只有三个考上清华大学,而且都很有成就,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八个姐妹生的后代,只有三个考上清华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个都是这个老三生的,其它的都没有培养出这么将才的孩子。您看老天爷公不公平?很公平。所以陪伴母亲,母亲比较早过世,后来陪伴父亲,把父亲送终。而且父亲无疾而终,跟他们讲要走了,不到一分钟,坐着无疾而终就走了。所以「孝顺为齐家之本」,这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她这个绵长,就是孝顺父母的志,守其一生不忘。当然要不退志,要能吃苦,要能不计较,要能不记恨,要能对人不分别、不对立才行。这是「后听女顺」。其实我们从汉朝的历史记载,皇后都邀请像班昭这样有德的女子,到宫廷里教育皇帝的妻子,包含整个皇帝的女儿,请来女德的专家来教,还有留下班昭《女诫》给后世。

  『天子理阳道』,天子负责阳刚之事;『后治阴德』,皇后负责阴柔之事。阳是外,男主外;阴是内,女主内。其实阴阳,男女是阴阳,内外是阴阳,包含这个手,五根手指头也有阴阳。比方,大家觉得五根手指头,哪里是阳?我们常这样(翘)拇指,这个假如是阳,四指就是阴。所以阴阳,它其实在每个因缘当中都会呈现出来。要定位清楚,大家看看男女的特性,谁主阳好?谁主阴好?谁主外好?谁主内好?你说女人都到职场上去跟人家拼杀好,男人在家里刺绣,你会不会觉得怪怪的?所以古人这些治家、治国之理,他都是通达人性的,「男有分,女有归」,男人要很清楚他的本分,要去承担。所以在夫妻当中之礼,叫「外内位正,和而有别」。男主外,女主内,正了,而且和而有别,别在职责分工。一个主外,承担起经济的重担;一个主内,承担起孝顺父母、教育下一代,操持家务,相夫教子,她主内。互相感恩,太太感丈夫的辛劳,丈夫感太太为家里的奉献,叫道义之交。

  我们之前谈到「礼乐」的部分,「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互相感恩就是道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现在夫妇不分工,还在互相比较谁赚的钱多,然后家里教育孩子、照顾家庭忽略掉。夫妻是互相扶持、分工,怎么在那里比高下?两个都出去工作,家里的事情谁做?回到家里,光是要煮个饭、洗个碗,你赚钱我也赚钱,谁怕谁?乌龟怕铁锤,可能家里一个洗碗的事,就可以在那里争半天、吵半天。大家有没有感觉得到,现在要找到夫妇之间互相感激彼此付出的不多了,因为没有男女有别。而现在真的家里操持得很好的情况,不多了。一个家夫妇不和,家里混乱,孩子、家人在这样的环境成长,说会成长得很健康,我也不大相信。请问大家,回到家像回到战场一样,像回到垃圾堆一样,这个家会安吗?进了家就吵吵闹闹,谁想回家?所以最近几乎只要有机会跟大众交流传统文化,我都是一定要强调一点,要劝女人回家。大家看中国老祖宗造字,这个安乐的安怎么写?这个屋顶底下要有什么?要有女人,不然安不了。这节课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4 10: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