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9|回复: 1

[学佛文档] 净公上人关于威神的讲记敬摘点滴2020927215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7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威神的讲记敬摘点滴


...这个法门,是佛度众生一生成佛道的核心,这才晓得此经的重要。把这部经的价值、功德、利益认识清楚,我们才会认真发愿来修学。即使修学其他经论,也都是辅助这一部经。这一部经是我们学佛的主修经典,其余一切经典是辅助这部经。正、助一定要辨别清楚。单用正不用助,也可以。如果需要助的话,正助一定要辨别清楚。
  二、详明本经兴起之因缘。
  这一段文又分五小段。从这五小段中,我们就能认识这一部经的兴起因缘,是无比的殊胜。
  (一)称性极谈,如来正说。
  1、《华严》、《法华》,均圆顿称性之教,但其归趣,却在本经。
  佛法在中国,各宗各派公认一切经中,以《华严》、《法华》为圆满的法錀。尤其是《华严》,皆认为是如来的根本法錀,所谓一切经皆是《华严》眷属。像一颗大树,树的根本是主干,好比是《华严经》,其余所说的一切经,都是这颗树的枝叶花果,所以称之为根本法錀。三转法錀最后归属到《无量寿经》。在《华严》末后一品,有很清楚的经文说明,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通常我们讲佛法有大乘法、有小乘法,比大乘更究竟、更圆满的是‘一乘法’。小乘修学最高的境界是‘阿罗汉’与‘辟支佛’。大乘法修学的结果是证‘菩萨’的果位,而一乘佛法是成佛。这部经典、这法门就是教我们修行成佛的大法。一乘法在中国公认的经典只有三部,第一部是《华严》,第二部是《法华》,第三部是《梵网经》。殊不知,一乘法最后的归属是在本经。本经是一乘法里的一乘法,是大乘之大乘,是究竟圆满不可思议圆顿的大法。这样说法有没有根据?下面所引的经论,全都是根据。
  2、《要解》云:‘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
  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说:‘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阿弥陀经》与《无量寿经》是同部,莲池大师称之为小本、大本。祖师在《弥陀经》上所说的这些,全部都可以应用在《无量寿经》。
  认为这部经是“绝待圆融”。绝对就不是相对的。譬如我们讲,《华严》、《法华》在一切大乘经里是究竟了义,这是相对而显的。这部经不是相对的,它超越了一切法门,超越一切经论,它是绝对的。不但对凡夫说不可思议,经上讲得很清楚,这部经所说的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绝对不是九界有情(包括等觉菩萨在内),凭自己的能力能彻底了解的。由此可知,这是真正“不可思议”。我们能理解一些,都是过去生中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再加上三宝威神加持,使我们对此法门能有少许的认识。
  “《华严》奥藏”。‘奥’是奥秘。‘藏’是含藏。《华严经》里所含藏最微妙的义理叫奥藏。“《法华》秘髓”。‘秘’是深秘。佛法里没有秘密,唯有深秘,‘髓’是精髓,也都在这部经里。以上两部大经,把释迦牟尼佛出现世间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门都包括了。
  不但如此,“一切诸佛之心要”,这是讲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心要’跟前面讲的奥藏、秘髓是一个意思。一切诸佛怎么成佛的,凭什么成佛的,修什么成佛的,以什么方法救度一切众生圆成佛道?答案全在这部经典里。‘诸佛’是果地,‘菩萨’是因地。菩萨修行,行门无量无边,所以称为‘万行’。这个‘万’不是数字,数字‘一万’不算多;这是形容词,形容菩萨修学的方法无量无边,像四弘誓愿里所讲的‘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无边的法门,有一个不变的原理、原则。方法、手段尽管不同,原理、原则不会改变,这就是‘司南’。好像指南针一样,它是永远指著一个方向,这个方向也在此经里。
  “皆不出于此矣”。蕅益大师把念佛法门赞叹到极处。从这些赞叹,我们可以肯定这部经,不仅是释迦如来出世,乃是十方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经。
  蕅益大师决不是普通人,他的身分没有暴露,不晓得是什么人再来的。但是我们知道,印光大师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印光大师对于《要解》的赞叹:‘即使古佛再来,给《弥陀经》作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印光大师(大势至菩萨)这样赞叹,蕅益大师决不在大势至菩萨之下,应该是跟大势至差不多。在我们想像,若不是阿弥陀佛再来,一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印祖的赞叹,如佛亲自赞叹没有两样。所以,我们要能信,千万不要怀疑,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蕅益大师不是普通人,读他的《全集》,就晓得他世法、佛法确实是有很深的造诣,不是一般凡人。
  3、日道隐曰:‘五浊之世,造恶之时,圣道难修,其难非一。’
  ‘日’是日本。日本道隐法师出生时,是中国的唐朝。隋唐时代日本人来中国留学的很多。日本与中国的关系,由历史的记载,可以推溯到春秋战国,那时他们就跟中国有密切的往来。日本人有保守的性格,在中国所学,一直保持到今天,还没有失掉。反而中国人的子孙不争气,固有文化不能保存。今天读《礼记》,读《仪礼》,许多地方我们都不懂,不知道讲的是什么意思。若到日本去旅游一趟,就能恍然大悟。古书所说的,在现代的日本还能见到,还保存著。像建筑的格式,日本是从中国学去的,一直到今天没有改变。榻榻米的房子,是中国春秋时代的住屋,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都能保持。衣著...(●阿弥陀经讲记 第二十一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必要在生活中实践体会得,才是‘称性’。如来圆圆满满把自性里毫无保留的法门,完全给我们透露出来。这真像彭际清居士所说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今天遇到了。机会实在不容易得到。
  一切含灵,皆因此而得度,乃称性中登峰造极之谈,故为称性极谈。
  “一切含灵”是指九界众生。六道以上是声闻、缘觉、菩萨。九法界的众生,后面会说到,上自等觉菩萨,文殊、普贤,也同用这个方法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下至阿鼻地狱的众生,造五逆十恶极重罪的众生,他要闻到这法门,要肯相信,肯依照这法门去修行;‘忆佛念佛,净念相继’,只要依照这两句,没有一个不得度的,没有一个不立刻成佛的。这才是“称性中登峰造极之谈”。
  《华严》、《法华》虽然是极谈,没有到登峰造极。登峰造极之谈,就是《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故为称性极谈”,把这标题说出来了。你看这意思,我们才真正知道,这经是如来‘称性极谈’,是‘如来正说’。我们得到这个法门,得到这部经典,才知道它宝贵。世出世间没有比这更宝贵了,我们今天得到了,是如何的庆幸!
  (二)三根普被,圣凡齐收。
  这是本经兴起的第二个因缘。因缘非常殊胜。佛说一切经,从契机上来讲,都不圆满,唯独此经契机周圆,一切根机都能摄受。
  1、彻上,则如普贤、文殊,尚发愿求生极乐。彻下,则五逆十恶,临终得遇善友,教以念佛,十念成功,亦生彼国。
  这一段文很重要,如果真正明了,我们对于往生西方的信心就坚定了,再也不会疑惑。诸位要晓得,‘疑心’是很大的障碍,不但障碍菩提,直接障碍往生。九法界众生,最高的是等觉菩萨,以文殊、普贤是等觉中第一上首。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华严海会上的等觉菩萨无量无边。只举普贤、文殊作代表,这是华严会上的上首菩萨,他们还要发愿求生净土。如果净宗法门不是第一殊胜,等觉菩萨何必要学这个法门;为什么文殊、普贤也要修信、愿、行三资粮,念佛往生。我们今天一下手,就是从信、愿、行;他们也是信、愿、行。我们与等觉菩萨所依据的理论、方法完全相同,因此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跟他们平等。
  虽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形象上是平等的,而内证的功夫还是有高下。等觉菩萨烦恼断尽了,只带一品生相无明去往生,带业最少。我们业带太多,四十一品无明,尘沙烦恼、见思烦恼一品也没断。所以,从内证的功夫来说,人家是‘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我们用同样的方法、理论,一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的是‘凡圣同居土’,可能是中下品往生。九品四土,都是内证功夫不同的差别现象。但以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因此凡生净土者,除程度不相等之外,其余的一律平等。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容貌都相同,衣食住行没有一样不平等,只有内证的功夫不平等。这是不平等中显现不可思议的平等相。
  这个事实是十方一切诸佛刹土没有的。因为十方世界,内证的功夫不相等,容貌就不一样。世法常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你们两个人面貌为什么不一样?因为心不一样。如果你们的心一样,面貌就一样。十方世界跟我们娑婆世界差不多,相貌相同的很少。可是西方极乐世界,相貌都是相同的。原因在他们都是念阿弥陀佛往生的,心里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心同,念同,感得佛力加持而得相貌相同,所以凡是往生的,跟阿弥陀佛相貌都一样。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句佛号,至少要念到‘功夫成片’才能往生。
  ‘功夫成片’就是功夫得力。所谓‘得力’是烦恼不起来。烦恼有没有?有,烦恼并没有断。虽没有断,但因佛号力量强,能把烦恼压下去。虽有烦恼,烦恼不起作用,不起现行,这叫功夫成片,就是《楞严经》所说的‘净念相继’。心清净,‘净’就是功夫。如果没有‘净’,单单讲‘念’,不见得有功夫。念到心清净,就是烦恼不起现行,这时心地刚刚得到清净,所以叫‘成片’。功夫再深,就是一心不乱。见思烦恼断了,尘沙、无明没断,只是伏住,这叫‘事一心不乱’,往生方便有余土。如果念到‘理一心不乱’,就是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烦恼没断干净,只是被伏住。无明烦恼有四十一品,文殊、普贤已经断了四十品,还剩一品。再断最后一品,就圆满成佛了。这一品最难断,他还是要修信、愿、持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才能断。这才晓得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
  我们的智慧、功德,跟文殊、普贤比一比,如何?他们尚且要求生西方,我们怎能不求往生。或有人问,他们功德大,求生西方大概没有问题;我这一身罪业,恐怕阿弥陀佛不让我去。确有很多人有这种想法,想求生西方,恐怕阿弥陀佛排斥他,不让他去。这是不明弥陀本愿,自误百千万劫难遇的大好机缘,可惜!
  “彻下,则五逆十恶”。讲到最下面的,是造作罪业极重之人。我们大概还没造这么重的罪业。‘五逆罪’:第一、杀父亲;第二、杀母亲;第三、杀阿罗汉;第四、破和合僧;第五、出佛身血。造这五种罪是没得救,必堕阿鼻地狱。佛在一切大小乘经里讲过,没法子救了。五逆十恶,这是罪业极重之人,地藏菩萨也救不了。我们每个人都造很重的罪业,但还没有造这么重。这样重的罪业,阿弥陀佛能救,只要依照经上讲的理论方法去修,都能往生。
  一般人信、愿、行为什么生不起来?罪业盖覆善根,障碍...(●阿弥陀经讲记 第二十一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的利益,这多可惜。
  《楞严》曰:‘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这是佛在《楞严》会上,教我们如何善处现代的社会。“不作圣心”指见到奇奇怪怪的事情,见怪不怪,心不动摇,这就是“善境界”。他放他的光,他离他的地。他是不是真的放光,真的离地?是真的,不是假的。放光离地,现代魔术师都会,有什么希奇!所以心里不要有羡慕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9 12: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