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83|回复: 5

[其它] 净公上人关于如来的讲记敬摘点滴202092611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6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如来的讲记敬摘点滴


...,就很难脱离六道轮回。经题上这些句子为什么把清净摆在第一,平等摆在第二,正觉摆在第三呢?因为染污是三恶道的业因,不平等是三善道的业因;不平等可以在三善道,他的业障没有那么重。不觉呢?不能出十法界。所以正觉摆在最后头。这个地方的正觉,不是阿罗汉所证的正觉,此地所讲的正觉,是无上正等正觉,是佛的境界,这在大乘经典里很多都是,你要仔细看清楚它的意思。
  7、清净平等觉是三宝·是三自归的目标
  清净、平等、觉就是三宝;三宝就是三自归的方向、目标。自归依佛、自归依法、自归依僧;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正觉是佛宝,一入佛门,开始学佛,就传授三归,就把这个方向、目标传给他,指出来给他了。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法门无量无边,诸位不要非常狭义地去看;参禅是个法门、持咒是法门、研教是法门、念佛是法门,这样看太窄小了。那么无量无边的法门究竟怎么讲法呢?穿衣是法门、吃饭是法门、一举手、一抬头都是法门;生活中,从早到晚点点滴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无量法门啊!无量法门都要与觉、正、净相应;换句话说,无量法门都要与清净、平等、觉相应。如果我们学佛、教人,只教这个狭义当中的狭义,难怪都不能成就啊!
  这个事情说起来也不能怪我们,我们自己不晓得,上一代的老师,也没有跟我们讲清楚,讲明白嘛!先人不善,无可怪乎!要是从经义里深深去体会,无量法门就展现在我们眼前,无量法门就围绕在我们身边,点点滴滴,起心动念都是,原来这就是无量法门,这叫修学大乘,这才是修行人啊!
  8、清净·平等·正觉中自起大慈悲心
  清净、平等、觉就是心的真诚,换句话说,真诚心决定是清净、平等、正觉。从清净、平等、觉里面一定生起大慈悲心,这个慈悲心的生起,是自然的,法尔如是,自然而然啊!对人、对事、对物一切如是。看到东西摆得不正,你把它扶正,这是慈悲,不需要人教,不需要人提示。看到椅子不正,很自然就把它扶正,这是对物的慈悲;对事的慈悲,就是认真负责去做;对人的慈悲,是真诚的关怀与爱护,这些都是出于自性,都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一丝毫的勉强。
  四、行门
  1、看破·放下是成道的关键
  我们讲了这五条,还有后五条,这里要注意的是,后五条是落实在生活上,就是你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从哪里表现呢?从生活上。生活上的表现一定是看破;所谓看破,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明白清楚了。经上常讲:彻底觉悟了,那叫‘行’。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在看破里;看破之后,没有不放下的。为什么呢?底下一条讲自在,得大自在啊!你看心经,开头第一句:‘观自在菩萨’,那个‘观’是看破,观是智慧,是真实的智慧,宇宙人生真相,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放下是丝毫不染浊,不染浊并不是讲不受用,可以受用,一切都可以受用,因为一切都不染浊,所以那个受用叫‘正受’,经上讲三昧;‘三昧’是梵语,是正常的享受。正常享受——跟我们目前的享受有什么不一样呢?在事上讲完全一样。我们穿衣,佛菩萨也穿衣;我们吃饭,他也吃饭,有什么两样呢?可是这里头确实有不一样之处,我们穿衣、吃饭执著,他穿衣、吃饭不执著;所以他穿衣、吃饭快乐自在,我们穿衣、吃饭很苦,不能称心如意,有一少一,麻烦就大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放不下啦!为什么放不下呢?没看破啊!所以落实在生活上,一定要真正看破,这是很不容易的事。你想要有这个功夫,在这十句里,必须认识清楚关键就在‘看破、放下’。因为你要是看不破,放不下,前面的真诚心你就得不到;真诚心得不到,另一边的享受——正受,你也得不到。所以看破可以帮助放下,放下也可以帮助看破,这二法是相辅相成,互为增上啊!
  看破帮助放下增上,放下又帮助看破增上,一直到如来果地,到究竟圆满。所以你要问:菩萨用的是什么功夫?‘看破放下’都包括了。我们从大阶段来说,看破见思烦恼的弊病,你把它放下,你就升一级,就成阿罗汉了;阿罗汉再发现尘沙烦恼的弊病,把尘沙烦恼放下,他又升高一级,他当菩萨去了;菩萨再看到无明烦恼的弊病,无明再放下一品,他又提升一级,他当法身大士去了。所以你看破一品,放下一品,你就不断往上提升。其实有没有这些阶级呢?没有啊!阶级,佛为什么而说呢?是从你的烦恼成分上来说的。
  修行人功夫越低下,烦恼就越重,越往上去烦恼越轻。为什么烦恼轻呢?放下而已嘛!菩萨修行有利根、钝根;钝根是什么呢?今天放一点点,明天再放一点点,这是渐修。那个利根的人晓得统统放下,一下子就生天,顿超当然就快了,就是这么回事。你要问哪个人是钝根、哪个人是利根?利根、钝根不是天生的,是你有没有彻底觉悟而已,彻底觉悟一下子全都放下,那就是利根;上根利智啊!所以要有赡量‘舍’!舍就是放下。
  2、放下无量法--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我教各位同学讲经的原则,提供你们参考的资料,你们只要取十分之一就好,十分之九要舍得放下,你要是看到句句都好,一样也不肯放下,那你的麻烦就大啦!所以要有胆量放下。佛法尚且要放下,何况非法呢?这个原理要懂!佛法大海,我们没有办法一口把它喝尽,要在佛法里成就,也只是在大海取一滴水而已,无量法门取一个法门,无量的经论取一部经论;一经通了,一切经都通了,世出世法都通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9-26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要问为什么都通了?因为清净、平等、觉。
  你在一部经上不能得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你就没有通,通的标准就在此地。这才晓得如果你涉猎许多法门,要想得到清净、平等,就很难。太难了!而且你所学的东西,都会变成世智辨聪。为什么呢?因为你有分别、有妄想、有执著,而佛法的目的不为别的,就是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打掉。你要懂这个道理,然后你才晓得老师教诫的慈悲,他是真的想成就我们,而不是误导我们。如果他劝你什么都学,这个也好,那个也好,要你广学多闻,那么这个老师,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魔,怕你成就,故意害你的,这样搞让你一生不能成就;另外一种是无知,他本身也不懂,所以误导你;如果真正是善知识,他不会这么教;你不能接受,他就不教你,你肯接受,他一定教导你,不会误导你的,那才是真正善知识。
  所以说佛法求的是什么?求的是清净、平等、觉。你们想想清净、平等、觉,是修一个法门、一部经容易得到?还是修许多法门,许多经论容易得到?这种经验我们都有,你们在此地短短三个月,这三个月的体验当中,都有这样的认识。你们过去在佛学院念四年,所学的课程样样都有,五花八门,回想四年学习的经验,跟此地三个月一门深入比较,不就知道了。是三个月学一样东西,有一点收获,有一点心得,还是过去四年学那些东西有心得、有受用呢?两相一比,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清净心生智慧啊!《金刚经》上说得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就是正觉。心清净,实相般若就现前哪!
  由此可知,放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诸佛菩萨没有别的本事,就是他能放下;世间人放不下的,他都放下了,本事就在此地。放下见思烦恼,就是放下六道轮回;放下贪、嗔、痴、慢,就是放下三恶道。跟你讲:‘放下三恶道。’‘好!我要放下。’跟你讲:‘放下贪、嗔、痴。’就愁眉苦脸,觉得很难了。你不晓得三恶道从哪里来的吗?三恶道的业因就是贪、嗔、痴啊!果上我们没有办法放下,要从因上放下,因放下,果就没有了。所以放下见思烦恼,就放下六道,六道就没有了;放下尘沙无明,十法界就放下了。所以诸佛菩萨修的是什么?就是修‘看破、放下’!
  3、看破·放下得自在
  看破是学问,放下要功夫,这...(●[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访问记)


...超当然就快了,就是这么回事。你要问哪个人是钝根、哪个人是利根?利根、钝根不是天生的,是你有没有彻底觉悟而已,彻底觉悟一下子全都放下,那就是利根;上根利智啊!所以要有赡量‘舍’!舍就是放下。
  2、放下无量法--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我教各位同学讲经的原则,提供你们参考的资料,你们只要取十分之一就好,十分之九要舍得放下,你要是看到句句都好,一样也不肯放下,那你的麻烦就大啦!所以要有胆量放下。佛法尚且要放下,何况非法呢?这个原理要懂!佛法大海,我们没有办法一口把它喝尽,要在佛法里成就,也只是在大海取一滴水而已,无量法门取一个法门,无量的经论取一部经论;一经通了,一切经都通了,世出世法都通了,你要问为什么都通了?因为清净、平等、觉。
  你在一部经上不能得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你就没有通,通的标准就在此地。这才晓得如果你涉猎许多法门,要想得到清净、平等,就很难。太难了!而且你所学的东西,都会变成世智辨聪。为什么呢?因为你有分别、有妄想、有执著,而佛法的目的不为别的,就是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打掉。你要懂这个道理,然后你才晓得老师教诫的慈悲,他是真的想成就我们,而不是误导我们。如果他劝你什么都学,这个也好,那个也好,要你广学多闻,那么这个老师,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魔,怕你成就,故意害你的,这样搞让你一生不能成就;另外一种是无知,他本身也不懂,所以误导你;如果真正是善知识,他不会这么教;你不能接受,他就不教你,你肯接受,他一定教导你,不会误导你的,那才是真正善知识。
  所以说佛法求的是什么?求的是清净、平等、觉。你们想想清净、平等、觉,是修一个法门、一部经容易得到?还是修许多法门,许多经论容易得到?这种经验我们都有,你们在此地短短三个月,这三个月的体验当中,都有这样的认识。你们过去在佛学院念四年,所学的课程样样都有,五花八门,回想四年学习的经验,跟此地三个月一门深入比较,不就知道了。是三个月学一样东西,有一点收获,有一点心得,还是过去四年学那些东西有心得、有受用呢?两相一比,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清净心生智慧啊!《金刚经》上说得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就是正觉。心清净,实相般若就现前哪!
  由此可知,放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诸佛菩萨没有别的本事,就是他能放下;世间人放不下的,他都放下了,本事就在此地。放下见思烦恼,就是放下六道轮回;放下贪、嗔、痴、慢,就是放下三恶道。跟你讲:‘放下三恶道。’‘好!我要放下。’跟你讲:‘放下贪、嗔、痴。’就愁眉苦脸,觉得很难了。你不晓得三恶道从哪里来的吗?三恶道的业因就是贪、嗔、痴啊!果上我们没有办法放下,要从因上放下,因放下,果就没有了。所以放下见思烦恼,就放下六道,六道就没有了;放下尘沙无明,十法界就放下了。所以诸佛菩萨修的是什么?就是修‘看破、放下’!
  3、看破·放下得自在
  看破是学问,放下要功夫,这个功夫不是少林寺的武功,这是真功夫;果然能够看破、放下,你的生活就自在了。‘观自在’——观世音菩萨得大自在。自在的生活,才是真正幸福的生活,世间人所讲的幸福,有名无实,不是真的。世间人讲的圆满,也是有名无实,唯独契入这个境界才是真的,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满,得到大自在。
  诸位要晓得,《心经》里面,那个‘自在’的境界深广无限,不可思议啊!经上所举的例子,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说什么法,就示现说什么法,
 楼主| 发表于 2020-9-26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只是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而已,说明他自在的样子。实在讲,他没有一样不自在!在生活里,不论穿衣、吃饭点点滴滴,样样自在,经上所举只是大端而已,不能细说,细说说不尽。不要说一尊佛说不尽,十方如来尽无量劫,也说不尽。这是事实,绝不是夸张。
  4、随缘而不攀缘
  佛法的好处,好在哪里?没有人知道,因为没有人把它说出来。身为佛弟子,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佛法的真相,明白的告诉大众。我们得到这个利益,应当要与一切众生分享,希望人人都得到这个利益,这是一切诸佛菩萨的本愿。
  为什么有本愿?是自然而然的,是性德的流露啊!这里头没有人督促,也没有人鼓励,自自然然会这么做,正如经上所讲的‘大慈悲的流露’,不得已只好这样说了——纯属自然。自己生活、处事、待人、接物,随缘而不攀缘,所以他永远是大自在。随缘里面,一切事随念成就,如同经上讲的:极乐世界的菩萨,他方世界的菩萨,或是供养阿弥陀佛,或是供养十方诸佛,那个供具随手而现,随念而生。其实只要契入这个境界,你在这个世间一切生活,种种作为,也是随念而生,不假丝毫造作,你说他怎么会不自在呢?
  得大自在;什么时候会得到呢?你什么时候看破、放下就得到。你能看破一分、放下一分,你就得到一分;你能看破两分、放下两分,你就得到两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贪吝之人永远得不到,永远在打妄想。凡是损人利己的,当然是贪吝之人,他没有贪吝之心,怎么会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有真实智慧的人,一定是看破、放下,舍己为人。为人,就是利益众生,利益众生是真正利益自己,自己得大自在啊!所以一定要懂得随缘而不攀缘;为什么?永远保持自己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你要是攀缘,那你的清净心完全没有了。你在攀缘里生烦恼、生知见,把你的真诚心完全覆盖住了,显示不出来;所以随缘才好!
  (1)莲池大师的风范
  古德无论是在家出家,都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净宗的第一大德莲池大师,明朝末年时候的人,他的《疏钞》作得非常好,蕅益大师赞叹说:‘博大精深!’莲池大师早年在浙江时,大概在杭州云栖寺附近,那时候还没有建寺,他看了一块地方很欢喜,看到山上风景很好,就在那里搭了一个小茅篷,一个人住在那里进修。他修行很如法,所谓‘如法’就是依教奉行,佛在经上叫我们做的,我们就做,不叫我们做的,我们就不做。莲池大师修得很如法,也就是一般人赞叹的德行高。高在哪里?如法就高,不如法就不高。所以,附近的人对他很尊重,偏远的学人对他也很尊敬仰慕,就想亲近他,渐渐来了几个人,没地方住,再搭个小茅篷;以后人越来越多了,这才感动一些施主,看到这么多出家人,修行这么好,他们就来建道场。建寺安僧,出家人没有操一点心啊!大概莲池大师指点指点而已;你们要盖就在这个地方盖好了。一切殿宇都是大家发心盖成的,所以他的大殿叫‘神运殿’,不求自得的。
  就这样子从几十年到一百年当中,逐渐形成一个丛林,绝不是事先去规划,事先规划就是攀缘不是随缘了;你在心里面天天动脑筋、操心,想办法去化缘,想办法去找钱,你说这个心多累呀!哪来的自在?哪来的安乐?苦从哪里来?自找苦吃啊!没人拿苦给你吃,是你自己找的,要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什么时候需要,佛菩萨就什么时候送来,现在为什么不送个大庙给你呢?佛菩萨现在送个大庙给你,就害死你了,为什么?增长你的贪、嗔、痴、慢,增长你的分别、执著。佛菩萨绝不干这种事,绝不害众生,只有魔才害众生。
  所以诸位同学修行到有一个样子,有一点成就的时候,魔就会来干扰。‘魔’不是青面獠牙,不是很恐怖的,如果样子很恐怖,你老早就离开它了。魔现在你面前时,你会喜欢得不得了,因为魔长得好、又有钱财、又有势力,他会搞得你心不安,把你的清净、平等、觉全搞光了,增长你的贪、嗔、痴、慢。自己如果不能自觉,魔现前时,你落入魔掌自己都不知道,还以为他对我真好,真照顾我,这就是‘魔’啊!
  魔跟佛的辨别,《楞严经》上讲...(●[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访问记)


...下两分,你就得到两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贪吝之人永远得不到,永远在打妄想。凡是损人利己的,当然是贪吝之人,他没有贪吝之心,怎么会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有真实智慧的人,一定是看破、放下,舍己为人。为人,就是利益众生,利益众生是真正利益自己,自己得大自在啊!所以一定要懂得随缘而不攀缘;为什么?永远保持自己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你要是攀缘,那你的清净心完全没有了。你在攀缘里生烦恼、生知见,把你的真诚心完全覆盖住了,显示不出来;所以随缘才好!
  (1)莲池大师的风范
  古德无论是在家出家,都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净宗的第一大德莲池大师,明朝末年时候的人,他的《疏钞》作得非常好,蕅益大师赞叹说:‘博大精深!’莲池大师早年在浙江时,大概在杭州云栖寺附近,那时候还没有建寺,他看了一块地方很欢喜,看到山上风景很好,就在那里搭了一个小茅篷,一个人住在那里进修。他修行很如法,所谓‘如法’就是依教奉行,佛在经上叫我们做的,我们就做,不叫我们做的,我们就不做。莲池大师修得很如法,也就是一般人赞叹的德行高。高在哪里?如法就高,不如法就不高。所以,附近的人对他很尊重,偏远的学人对他也很尊敬仰慕,就想亲近他,渐渐来了几个人,没地方住,再搭个小茅篷;以后人越来越多了,这才感动一些施主,看到这么多出家人,修行这么好,他们就来建道场。建寺安僧,出家人没有操一点心啊!大概莲池大师指点指点而已;你们要盖就在这个地方盖好了。一切殿宇都是大家发心盖成的,所以他的大殿叫‘神运殿’,不求自得的。
  就这样子从几十年到一百年当中,逐渐形成一个丛林,绝不是事先去规划,事先规划就是攀缘不是随缘了;你在心里面天天动脑筋、操心,想办法去化缘,想办法去找钱,
 楼主| 发表于 2020-9-26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这个心多累呀!哪来的自在?哪来的安乐?苦从哪里来?自找苦吃啊!没人拿苦给你吃,是你自己找的,要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什么时候需要,佛菩萨就什么时候送来,现在为什么不送个大庙给你呢?佛菩萨现在送个大庙给你,就害死你了,为什么?增长你的贪、嗔、痴、慢,增长你的分别、执著。佛菩萨绝不干这种事,绝不害众生,只有魔才害众生。
  所以诸位同学修行到有一个样子,有一点成就的时候,魔就会来干扰。‘魔’不是青面獠牙,不是很恐怖的,如果样子很恐怖,你老早就离开它了。魔现在你面前时,你会喜欢得不得了,因为魔长得好、又有钱财、又有势力,他会搞得你心不安,把你的清净、平等、觉全搞光了,增长你的贪、嗔、痴、慢。自己如果不能自觉,魔现前时,你落入魔掌自己都不知道,还以为他对我真好,真照顾我,这就是‘魔’啊!
  魔跟佛的辨别,《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所以《楞严经》实在讲就是照妖镜,你要是真能熟透的了解,那么你所接触的一切人物,他到底是佛是魔,你一眼就看清楚了。佛,决定是帮助你增长清净、平等、觉,这是佛菩萨来护持。如果把清净、平等、觉盖覆住了,增长贪、嗔、痴、慢,你就要警觉到,你已经落入魔掌了。特别是在这个时代,佛在楞严会上讲:“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师是什么?妖魔鬼怪。太多太多了,防不胜防啦!何况你没有智慧、没有定力、没有福报,你怎样防呢?你没法子防啊!
  今天要想修福,说实在话,过去生中要不是累积深厚的善根福德,你到哪里去修福!有财有势的人多得很,都想修福,结果钱财都往土里头埋,都往海里头丢,都沉入海底,不起作用啊!哪里能叫修福呢?所以如果要想在这一生当中,真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这十句就太重要了,如果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十句相违背,无论你念佛念得再好,都不能往生,只是跟佛结个缘而已。如果你念佛能与这十句相应,那就恭喜你,你这一生决定往生,你是真正的弥陀弟子,不是凡夫,经上说‘如来第一弟子’,所指的就是你,你可以直下承当。
  5、念佛要与十德相应
  最后是念佛;佛在哪里呢?前面九句都是佛。真诚是佛、清净是佛、平等是佛、正觉是佛、慈悲是佛、看破、放下、自在、随缘都是佛,而后你才晓得,这十句就是一句。正是《华严经》上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差别与平等不二,分开来讲十句是差别,合起来讲是平等一味,这叫念佛。大家都晓得,古德所说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跟什么相应?就是跟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一直到自在、随缘都相应。声声佛号里,都具足这个纲领,这才叫念佛人。口念阿弥陀佛,心里面搞贪、嗔、痴、慢,那不是念佛人,所谓‘喊破喉咙也枉然’,声声佛号都要相应哪!
  一句佛号里,这十种德都圆融含摄,这才叫念佛人,这才叫修净土。同学们问我是怎么修的?没有别的,我这一生所修的就是这十句,我与这十句相应。今天跟大家有缘,我把这个传授给你们,宗门里有《传心法要》,这个跟《传心法要》没有两样。希望大家真正发菩提心,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这是大愿。大愿如果真想落实,要能实现,没有这个心行,愿心就是假的,不是真的。有真诚、慈悲之心,有看破、放下、念佛之行,你的愿是真实的,你决定可以做到。
  最后,最要紧的‘一就是十、十就是一’,任何一句里头都含摄其他九句,决定分不开的。所以句句都是圆融含摄,契入之后,真自在!真快乐!你自己会感觉到,非常明显的感觉到,诸佛加持,诸佛护念,龙天保佑;你会很明显的感觉到,确确实实心想事成。我们今天心里所想,都是打妄想,不能成功;为什么不能成功?不相应。你果然相应,就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的时候不能兑现,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众生没福,一个就是现在还不需要。真有需要的时候,一动念就现前。
  6、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
  所以,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这是善导大师给我们的教诲;善导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历史上记载阿弥陀佛化身再来的有:善导大师、永明延寿大师、丰干和尚,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弥陀化身来的,他老人家所说的,就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我们自己要想在这一生当中真正得到幸福,真正得到家庭美满,事业成功顺利,学这十句才真正能得到,离开这十句,都是有名无实,不是真实的。
  这十句二十个字,我们特别在美国作成铜牌,供养诸位同修,你们都已经拿到了。希望常常看,常常想到,懂得这里头的意思无限的深广,不但任何一句含摄其余九句,任何一句都含摄一切诸佛无量的妙理,含摄世出世间一切法,你能往这上去看,义趣无尽深广。我们将来讲经说法,劝导众生,每一次谈话的目的,无论谈话时间长短、内容浅深,这一切都不论,我们教人什么?这十句其中的一句,那你的方向、目标就正确了。言之有物啊!不会叫人听了半天,不知道你在讲些什么,而真正能够诱导一切众生,趋向佛道。这十句字字句句都是佛道,大家要认真努力去做。国外有这么多地方,邀请你们去讲经,等待你们去弘法,因缘非常稀有,希望大家都能够珍惜。





●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序言 壹、前言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一键分享百度搜藏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QQ收藏我的淘宝百度空间MSN搜狐白社会奇艺奇谈美丽说蘑菇街点点网花瓣爱乐活手机快传堆糖和讯凤凰微博飞信有道云笔记麦库记事轻笔记凤凰快博人民微博新华微博饭否邮件分享搜狐随身看摇篮空间若邻网推他鲜果天涯社区FacebookTwitterMyspacedelicious51游戏社区139说客linkedin复制网址打印百度分享分享到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开心网...(●[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访问记)


...句,我与这十句相应。今天跟大家有缘,我把这个传授给你们,宗门里有《传心法要》,这个跟《传心法要》没有两样。希望大家真正发菩提心,
 楼主| 发表于 2020-9-26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这是大愿。大愿如果真想落实,要能实现,没有这个心行,愿心就是假的,不是真的。有真诚、慈悲之心,有看破、放下、念佛之行,你的愿是真实的,你决定可以做到。
  最后,最要紧的‘一就是十、十就是一’,任何一句里头都含摄其他九句,决定分不开的。所以句句都是圆融含摄,契入之后,真自在!真快乐!你自己会感觉到,非常明显的感觉到,诸佛加持,诸佛护念,龙天保佑;你会很明显的感觉到,确确实实心想事成。我们今天心里所想,都是打妄想,不能成功;为什么不能成功?不相应。你果然相应,就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的时候不能兑现,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众生没福,一个就是现在还不需要。真有需要的时候,一动念就现前。
  6、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
  所以,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这是善导大师给我们的教诲;善导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历史上记载阿弥陀佛化身再来的有:善导大师、永明延寿大师、丰干和尚,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弥陀化身来的,他老人家所说的,就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我们自己要想在这一生当中真正得到幸福,真正得到家庭美满,事业成功顺利,学这十句才真正能得到,离开这十句,都是有名无实,不是真实的。
  这十句二十个字,我们特别在美国作成铜牌,供养诸位同修,你们都已经拿到了。希望常常看,常常想到,懂得这里头的意思无限的深广,不但任何一句含摄其余九句,任何一句都含摄一切诸佛无量的妙理,含摄世出世间一切法,你能往这上去看,义趣无尽深广。我们将来讲经说法,劝导众生,每一次谈话的目的,无论谈话时间长短、内容浅深,这一切都不论,我们教人什么?这十句其中的一句,那你的方向、目标就正确了。言之有物啊!不会叫人听了半天,不知道你在讲些什么,而真正能够诱导一切众生,趋向佛道。这十句字字句句都是佛道,大家要认真努力去做。国外有这么多地方,邀请你们去讲经,等待你们去弘法,因缘非常稀有,希望大家都能够珍惜。





●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序言 壹、前言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一键分享百度搜藏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QQ收藏我的淘宝百度空间MSN搜狐白社会奇艺奇谈美丽说蘑菇街点点网花瓣爱乐活手机快传堆糖和讯凤凰微博飞信有道云笔记麦库记事轻笔记凤凰快博人民微博新华微博饭否邮件分享搜狐随身看摇篮空间若邻网推他鲜果天涯社区FacebookTwitterMyspacedelicious51游戏社区139说客linkedin复制网址打印百度分享分享到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更多...百度分享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序言 壹、前言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清西有沙门蕅益智旭解
净公上人讲述
刘承符居士记
  按佛教修学方法,号称“八万四千法门”;博大精微,千头万绪,洵非博地凡夫,所能把握肯綮。弥陀要解系阐释阿弥陀经之要典,阿弥陀经乃开示“持名念佛,带业往生,横超三界”之经法。此一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下手易而成功高。但备“三资粮”,便得“三不退”。诚属“方便中之方便,捷径中之捷径”。是以古德有云:“人天路上作福为先,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今净公法师运其睿智辩才,宣说要解真义,又承刘承符长者笔录成书;印施流布,普利群机。用心弥善,功德无量!云稗饭如来,一无是处;惶恐赘文,随喜赞叹!(释祥云)
  过去无量寿经尚未普遍流通时,修学净宗所依据的典籍即阿弥陀经、蕅益大师之弥陀要解、与莲池大师之弥陀经疏钞。近一千年中净宗修学能有成就者即靠这两部注解,尤其弥陀要解,特具权威。过去印光大师对弥陀要解推崇备至。他说:即使阿弥陀佛降世为阿弥陀经作注解,亦不能超出其上。甚至于肯定这个注解就是阿弥陀佛的全意,一点也没有错误。我们知道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化身,蕅益大师的身份没有泄露,一定也是再来人。印光大师对要解如此推崇,则蕅益大师不是阿弥陀佛再来,也必定是观世音菩萨之流,否则当不起大势至菩萨如此之赞叹。(净公上人)




序言
  净公上人于一九九三年六月二日起,在美国加州德安乍(DEANZA)学院讲弥陀要解为期两月,有录音带四十八卷。兹将其作成笔录,供养读者。
  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序
  时德净公上人:俗姓徐,字业鸿,安徽望族。早年负笈南京,壮岁从戎报国。神州易帜,渡海来台。师慧根宿具,心向佛乘;悟世无常,厌离生死。披剃前后:曾投章嘉大师、白圣长老、李炳南诸尊宿求法,旋入台北中国佛教三藏学院研习。潜心圣典,博览经论;行解兼深,成就卓越。
  时逢末法,众苦交煎;五浊恶世,三毒炽盛。师悲心殷切,矢志度生。权衡教运,专弘净土。三十余年,往来台港星马美加等地,弘宗演教,倡导念佛。为法忘躯,席不暇暖;鞠躬尽瘁,舌敝唇焦。
  日前佛陀教育基金会总干事,携来师之弥陀要解讲记原稿一卷,嘱云撰序。云展读一过,深觉陈述得旨,章法井然,堪称契理契机之作。
  按佛教修学方法,号称‘八万四千法门’;博大精微,千头万绪,洵非博地凡夫,所能把握肯綮。弥陀要解系阐释阿弥陀经之要典,阿弥陀经乃开示‘持名念佛,带业往生,横超三界’之经法。此一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下手易而成功高。但备‘三资粮’,便得‘三不退’。诚属‘方便中之方便,捷径中之捷径’。是以古德有云:‘人天路上作福为先,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今净公法师运其睿智辩才,宣说要解真义,又承刘承符长者笔录成书;印施流布,普利群机。用心弥善,功德无量!云稗饭如来,一无是处;惶恐赘文,随喜赞叹!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下旬释祥云序于台湾




壹、前言

  净公上人讲述
  各位同学:
  去年六月在此教室讲了一部无量寿经,
 楼主| 发表于 2020-9-26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同一月份也与各位共同研究净宗另外一部重要典籍,这是蕅益大师所作的弥陀要解。过去无量寿经尚未普遍流通时,修学净宗所依据的典籍即阿弥陀经、蕅益大师之弥陀要解、与莲池大师之弥陀经疏钞。近一千年中净宗修学能有成就者即靠这两部注解,尤其弥陀要解,特具权威。过去印光大师对弥陀要解推崇备至。他说:即使阿弥陀佛降世为阿弥陀经作注解,亦不能超出其上。甚至于肯定这个注解就是阿弥陀佛的全意,一点也没有错误。我们知道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化身,蕅益大师的身份没有泄露,一定也是再来人。印光大师对要解如此推崇,则蕅益大师不是阿弥陀佛再来,也必定是观世音菩萨之流,否则当不起大势至菩萨如此之赞叹。
  末法时期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人类烦恼重,苦难多,如想在一生当中能得到真实利益,解决现前问题,无论个人、家庭、事业,更进一步能解决我们的永恒问题,即佛门中所说的生死大事,确实有效,确实可以做到者,在所有一切法门中,唯独净土法门可以承当。古德说这个法门简单、容易、快速、稳当,具无比的殊胜。祖师大德异口同声都说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自古以来对于净土法门真能修持有成就者,只有两种人:第一种是善根深厚之人,根性很利,特别聪明,一听此中道理与事实即能深信不疑,竭诚接受。第二种是有福之人,非世间五欲六尘之福。世间的荣华富贵全是假的,真正福报是听此经后,虽不懂道理却能深信,至诚遵行。最难的是中间分子,为数甚多。历代高僧大德善知识,苦口婆心讲解介绍,也是为了这些中等人。
  佛教是佛陀对一切众生最好的教育,绝不可视为宗教。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所说的法后人把它整理出来,传到中国,又经古德翻译整理分类,编成大丛书,名之为大藏经,其内容一言以蔽之,就是述说宇宙人生的真相。今天讲此要解,也是研究宇宙人生之真相。





●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贰、著解序文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一键分享百度搜藏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QQ收藏我的淘宝百度空间MSN搜狐白社会奇艺奇谈美丽说蘑菇街点点网花瓣爱乐活手机快传堆糖和讯凤凰微博飞信有道云笔记麦库记事轻笔记凤凰快博人民微博新华微博饭否邮件分享搜狐随身看摇篮空间若邻网推他鲜果天涯社区FacebookTwitterMyspacedelicious51游戏社区139说客linkedin复制网址打印百度分享分享到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更多...百度分享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贰、著解序文
贰、著解序文

  净公上人讲述
  《序》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是故净土三经并行于世。而古人独以阿弥陀经列为日课。岂非有见于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摄事理以无遗。统宗教而无外。尤为不可思议也哉。古来注疏。代不乏人。世远就湮。所存无几。云栖和尚著为疏钞。广大精微。幽溪师伯述圆中钞土。高深洪博。盖如日月中天。有目皆睹。特以文富义繁。边涯莫测。或致初机浅识。信愿难阶。故复弗揣庸愚。再述要解。不敢与二翁竞异。亦不必与二翁强同。譬如侧看成峰。横看成岭。纵皆不尽庐...(●[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访问记)


...义理,用偈颂方式重新说一遍。
  (3)孤起、单独的偈颂,与前后经文无关。
  (4)譬喻、用比方来说明经文的义理。
  (5)因缘、叙述某种事发生的因缘。
  (6)自说、平时有人请法,佛才说法。唯独阿弥陀经,无人请法而佛自说。
  (7)本生、佛说过去弘法利生的经历。
  (8)本事、菩萨罗汉在因地所行的事迹。
  (9)未曾有、从来没有见过的神通变化。
  (10)方广、就是方正广大的经,有圆融无碍的境界。
  (11)叫论议、佛弟子研究经律的报告,或者佛与弟子讨论的纪录。
  (12)授记、佛给菩萨授记何时成佛,在何净土等等的预言。
  中国古代圣贤,对宇宙人生真相有相当的认识。例如老子道德经五千言,其一开端即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知道名是假的,佛菩萨的名号是由其教化众生的宗旨而定,用现代话说就是口号。如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娑婆世界,其教学的方针,须对症下药。这个世界众生毛病太多,第一是缺乏慈悲心,第二是妄想执著太重,所以佛取名‘释迦牟尼’。‘释迦’是‘仁慈’义,‘牟尼’是‘寂灭’义。化导众生以慈悲为怀,心地清净。如阿弥陀佛来此世界作佛也要用‘释迦牟尼’尊号,才能医治我们的毛病。若释迦佛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即不能用‘释迦牟尼’,因西方人都仁慈,每人心地清净,不需要仁慈寂灭之药。佛无固定名号,亦无永久名号,乃是应机说法,亦无定法可说。佛教化众生,随类现身,无一定相貌,随各民族之相貌而示现。如楞严经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符按:前面提到老子道德经,其第一章开端即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几句话实为全部道德经之纲领,殊不易解。兹为便于初机,略作补充。第一个道字是指‘真常’之道,即是道体。第二个道字即‘说’的意思。就是说真常之道,无相无名,一说便错,动念即乖。也就是大乘起信论所说的真如,其言曰:‘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老子所说的‘道’即佛家所说的‘真如’。哲学家称之为‘本体’,这个本体在佛经中随处可见,但其名称变化多端。在下平日读书,将此真如同类异名之词汇登记有七十二个之多,尚不齐全。老子又说:‘名可名,非常名。’就是说道本无名,如勉强给它一个道的名字,乃是一分假名而已,并不能完全代表道之体。他又想到,道既是无相无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0-4 14: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