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0|回复: 1

[学佛文档] [净公上人]净公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1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学佛社区网文章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净公上人;“醍醐”的真实含义  十年听经没听懂的原因




时间:2014-10-9 7:35:33  作者:净公上人  来源:学佛社区网15469  查看:413  评论: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来源:江浙佛教网 制图:区燕)

摘自净公上人《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15集 2014年10月6 日 讲于 澳大利亚


我们变成这现在这个环境样子是我们的习性造成的


  【解】又《会疏》据诸经论,标举佛种性之四义,今但举其三:(一)众生所具佛性众生心中具如来性,本来不变能生过恒沙功德,但为无明所蔽,虽有同无。
  真有,但是你得不到它的用处。
  【解】菩萨为兴教化,开发彼本具之如来藏,名为绍隆佛种。
  这个意思深。首先学佛要肯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也就是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陀教育,不但释迦牟尼佛一个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立足点就在此地,是相同的。我们中国老祖宗是圣人,不是凡人,为什么?他们立足点也在这一点。你看看童蒙教学《三字经》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本善,永远是本性本善。现在呢?现在还是本性不善。那我们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习性造成现在这个环境,不是本性。本性是佛,习性“性相近,习相远”。“性相近”大家是一样的,我们跟诸佛如来平等平等,没有两样,但是说习性不一样了,为什么?诸佛菩萨没有习性,习性断干净了。我们今天完全随顺习性,本性不见了。虽有等于没有,这是事实真相。
  你对事实真相不了解,你怎么学?你怎么教?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就懂得怎么学、怎么教。最直接的教,最快速的教,最稳当的教,就是持名念佛。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它是第一法门,你要是真正能信。
  我在净宗,“信”这个字我是用了三十年的时间,讲经教学三十年我才相信。虽然花这么长的时间,我的“信”跟一般人“信”不一样,我信得踏实,为什么?有许多大乘经论做基础,三十年也是没有白学,没有三十年这个基础,我不能相信,不能接受,完全肯定相信了,你们没有我这个信心,你们没有我这三十年讲经的经验。这三十年讲,讲还要跟行结合。光说不行没用,你认识不透彻,必须有行才透彻,才能到位。
  所以这个“信”得来不容易。哪有一听就相信!那是上上根人,那不是凡人,那是我们望尘莫及的,我们的根性中下而已。不是中上,是中下而已。中下能够对净宗生起正信,这很可喜的一桩事情。太难得了!我们相信,这祖宗之德,三宝加持。没有佛力加持,真的做不到。
  所以我曾经说过,有人劝我放弃会集本,改用康僧铠的本子。康僧铠的本子李老师给我讲过一遍;夏莲公老居士这个会集本,李老师过去讲过一遍,他把他讲解的要点,都写在经书的旁边,我们中国叫“眉注”,他写这个东西我能看得懂,我跟他十年,所以我用他的眉注讲过十遍。
  遇到黄念老的这个注解,我无量欢喜,八十五岁之后专门讲解念老的注解。这内容太丰富,八十三部经典,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开示,这一部注解就是一部《大藏经》的菁华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教,统统在此地,全学到了。纲领的纲领,总纲领就是一句名号,阿弥陀佛
  所以我曾经说过,全世界的人都不学这个本子,我学,我不放弃。我不受你们影响。为什么?我认识它,你们为什么改?你们不认识,不识货,我识货,这真的不是假的。认识的人的确不多,一知半解的人不少。
  菩萨教化众生,教化的目的,就是要开发对方自性本具的佛种,佛种是什么?阿弥陀佛,自性弥陀。你看三时系念,中峰禅师开示里头有两句话说,“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是净土,净土即是此方”,这是什么?自性本具的,这话不是假的,不是比喻,不是形容,是事实真相,你要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你就晓得,你学习净宗是多么大的幸运!是多么大的福报!有史以来,我们过去生生世世没有遇到过,这一生遇到了还能不珍惜吗?还能不往生吗?哪有这种道理?往生就是一切圆满成就,就成佛了,这法到哪里去找?
  所以先把根本掌握住,然后枝枝叶叶,一看全明了了,一点都不费事,就是一切诸佛, 在无量无边世界对众生宣说的经教全通了,全明白了,你要行菩萨道到处去学,你要学多少年?无量劫,你学无量劫,我只要几天就行了,所以这个话讲起来菩萨也不相信,菩萨,我辛辛苦苦搞无量劫才搞懂,哪有这么快?你跟他讲,他不相信。但是是事实真相,他还没学通,到什么时候他明白了,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他相信了,他相信净宗这一门,是无比殊胜的法门,他明白了。
  所以要开发众生本具的如来藏,也就是他自心本具的阿弥陀佛,怎样去启发他?帮助他深信不疑,帮助他一心归命、信愿持名。像海贤老和尚的师父——传戒法师,你看多简单,帮助他成佛,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他看准了,这个徒弟是上上根人,虽然不认识字,老实、听话、真干;又看到他处事待人接物真诚,心地清净,没有烦恼习气,对人恭敬。
  ……


今天修行问题一大堆不能解决,是贪、嗔、痴、慢、疑造成的


  他这个师父你说是什么人?如果不是明心见性的人,不认识他;看准了,就这一句阿弥陀佛教给他,他问题全解决了。
  我们今天修行,问题一大堆,永远不能解决,
 楼主| 发表于 2020-9-21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怎么来的?从“贪、嗔、痴、慢、疑”来的。老和尚从小就没有“贪、嗔、痴、慢、疑”;或者是有,比别人轻,不严重。接受佛法之后,这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念个三年五载,“贪、嗔、痴、慢、疑”全没有了,那是什么境界?“事一心”,阿罗汉的境界。“功夫成片”,像他那种人,两年可以得到;五年可以得到“事一心不乱”,十年,十年他三十岁,我估计三十到四十这个阶段,他明心见性,他得到“理一心不乱了”,成佛了,往生实报庄严土,这真的,不是假的。
  不到极乐世界去,住在这个世间陪我们,干什么?表法,做榜样给我们看。知道净土宗有灾难,这个灾难就是反对会集本、不满意黄念老的注解,许许多多人出来批评,史无前例。
  这么大的灾难怎么办?阿弥陀佛慈悲,派一个人下来表法,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默默无闻不说一句话,我做出来给你看,让我们对于这桩事情,坚定信心,决定不动摇了,一直念下去。我们个个都能像老和尚一样的成就,来佛寺三个人,老和尚的母亲,还有他师弟海庆法师,都是预知时至,自在往生,没有生病,没有痛苦,我们要学,要学他这个样子。我们将来往生也自在,也不能生病,不能有痛苦,欢欢喜喜、快快乐乐,告诉你,我走了,你看多潇洒!统统是表法。我们将来走的时候也是这种表法往生,众生才会相信。
  末法,世尊末法九千年,真正成就全靠这一个法门,其他的法门都做不到。
  学戒律的目的是什么?有人问我,让大家知道戒律很重要。我们怎么持戒?一句阿弥陀佛统摄“三聚净戒”,我们是这种持法,戒律的作用,“防非止过”。我口口声声,念念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什么非?阿弥陀佛有什么过?心里只有阿弥陀佛,过没有了,非没有了,那不就是圆满的持戒了吗?这个法子多高明、多简单!它不在枝枝叶叶上,像棵大树,不在枝叶,它在根本上。
  夏莲老是《净修捷要》里头说得好,也讲到这个问题,讲得很详细,讲得很透彻,这佛种不断。


“醍醐”的真实含义


  第二以菩提心为佛种。
  【解】(二)以菩提心为佛种。《华手经》曰:“譬如无牛,则无醍醐。若无菩萨发心,则无佛种。”
  “醍醐”是什么?佛经上常说,醍醐是奶制品,奶制品里头的精品。奶是从牛奶里提出来的,经过提炼成酪,酪再经过提炼就是酥,酥再经过提炼就是醍醐。醍醐是什么?佛经上常常用这个来比喻,用醍醐比喻佛,用酥比喻菩萨,用酪比喻罗汉,它是用这个作比喻。那个牛是根,根源,没有牛就没有奶,奶制品东西全没有了。醍醐是奶制品里精品。
  早年我在台湾刚出家的时候,道源老和尚,在台湾是有名的讲经的法师,李老师对他很赞叹,说他讲的经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不是随便说的,祖祖相传,他懂得这一套规矩。这套规矩,我们在台中学习,李老师传给我们,有一部小册子,《内典之研究》,是讲经的方法,是教学法。他还有一本讲演法、讲演术,在台中,他曾经用讲演术培养了一批学生,年轻学生,讲得都不错,上台讲。可是以后,女孩子多,都结婚了,结婚又生小孩,她不来了,他很后悔费了那么多精神。所以以后这学讲经的,他的条件就更深刻了,要求你要发愿一生不结婚,我就教你;你要结婚,你不要来学。所以我们内典研究班有两个女生,真的一生没结婚,这两个人都在。这个照片,我们发现,我们这有一张,印出来大家都可以看看,果清法师也在里面,六个男生,他是其中的一个。这老师把这些经验告诉我,我们了解这实际状况。
  真正发心,做弘法、护法,弘护正法的事业,这功德不可思议!不要看现在,你要看未来就知道了,这些人,发这个心的人,得诸佛护念,得龙天护法保佑,加持你,所以要发菩提心。
  【解】若有牛则有醍醐。如是若有菩萨发心,则佛种不断。”
  “菩萨”,发菩提心的人就是菩萨;不发菩提心人不称菩萨。菩提心是什么心?《大乘起信论》里头说三心:第一个直心;第二个深心;第三个是大悲心。三心是一体、一个心。“直心”是菩提心的“体”,其实就是自性、真心。“深心”是自受用,有“体”、有“用”。“大悲心”是他受用,也就是我们自己生活用什么心;对待一切众生用什么心。对待一切众生大慈大悲,“慈”是与乐,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悲”是离苦,帮助他离苦;“慈”是帮助他得乐。那换句话说,要帮助众生脱离轮回,这“离苦”;往生极乐世界是“得乐”。
  ……


“戒、定、慧”不是外来的,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


  所以“戒、定、慧”不是外来的,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为什么变成“贪、嗔、痴”了?“贪、嗔、痴”的反面就“戒、定、慧”。“贪、嗔、痴”是什么?迷失了自性之后,习性上变的,习性把它变成“贪、嗔、痴”了。“贪、嗔、痴”的反面就是“戒、定、慧”,全是自性本有的。一个是迷,一个是悟、觉悟。觉悟了,“贪、嗔、痴”就变成“戒、定、慧”;迷惑了,自性的“戒、定、慧”变成“贪、嗔、痴”。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迷了自性就变成烦恼;烦恼觉悟了就回归自性,一点都不稀奇,自性的性德本来具足。惠能大师说得好,“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具足无量智慧、具足无量德能。“戒、定、慧”是德,它的能力能破烦恼,能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所以这是以法性为佛种,佛种不断。
  【解】(三)以称名为佛种。
  妙!念这句阿弥陀佛,这是佛种。我努力的念、天天念、不间断的念,你这个佛种殊胜。三种说法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最好,统摄前面两种,前面两种不包括念佛,念佛包括前面两种。
  【解】《宝云经》曰:“譬如种树,有其种子,离于腐败,具足生芽因缘。善男子:闻佛名者,得其种子,具足因缘,便得受记。”按经义云:种植种子,如不腐败,必能生根发芽,长成大树。
这个树种子你种下去,照顾得很好,水份、肥料都能很适当,它就生芽,它就长成小树,慢慢就长成大树了,这是种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9 10: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