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 心经只讲了“五蕴皆空”,没有展开
《增一阿含经》讲的比较很清楚: 因缘所生法【因缘和合、合会】,必然归于磨灭,必然无常、苦、空、无我
诸比丘报曰。设当有人来问者。我当以此义报之。色者无常。其无常者即是苦也。苦者无我。无我者空。以空无我.彼空。如是智者之所观也。痛.想.行.识亦复无常.苦.空.无我。其实空者彼无我.空。如是智者之所学也。此五盛阴皆空.皆寂。因缘合会皆归于磨灭。不得久住。八种之道。将从有七。我师所说正谓此耳。若刹利.婆罗门.人民之类。来问我义者。我等当以此义报之。 首先呢, 五蕴根据译法不同有 五阴、五蕴两种。 针对凡夫的五蕴又称为五取蕴、五受阴、五盛阴。
从这段经文,我们知道, 五蕴无常,无常即苦,苦即无我,无我者空, 一环套一环的观察、思惟, 直到确认一切法空。
那五蕴皆空跟般若波罗蜜又有什么关系呢?
《杂阿含经》 (一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色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色,云何有常?受、想、行、识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识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识,云何有常?如是比丘,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非我,非我者则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圣弟子如是观者,于色解脱,于受、想、行、识解脱,我说是等为解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这里讲因缘所生的法必然无常, 无常必然空, 所以有句很有名的话: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就是因缘所生法无常、苦、无我、空。
而这里讲的因缘就是12因缘或12缘起。
最后看下空的定义, 是不是好理解了呢?
(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说圣法印,及见清净,谛听善思。若有比丘作是说:我于空三昧未有所得,而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莫作是说。所以者何?若于空未得者,而言我得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无有是处。若有比丘作是说:我得空,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此则善说。所以者何?若得空已,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斯有是处。云何为圣弟子及见清净?”
比丘白佛:“佛为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说法已,如说奉行。”
佛告比丘:“若比丘于空闲处树下坐,善观色无常、磨灭、离欲之法。如是观察受、想、行、识,无常、磨灭、离欲之法。观察彼阴无常、磨灭、不坚固、变易法,心乐清净解脱,是名为空。如是观者,亦不能离慢知见清净。复有正思惟三昧,观色相断,声、香、味、触、法相断,是名无相。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贪相断,瞋恚、痴相断,是名无所有。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我、我所从何而生?复有思惟观察我、我所,从若见、若闻、若嗅、若尝、若触、若识而生。复作是观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彼识因缘,为常、为无常?复作是思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彼因彼缘皆悉无常。复次,彼因彼缘皆悉无常,彼所生识云何有常?无常者,是有为行,从缘起,是患法、灭法、离欲法、断知法。是名圣法印,知见清净。是名比丘当说圣法印、知见清净,如是广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具体如何观呢,大原则是先修奢摩他,后修毗婆舍那。 看看自己是贪欲重?嗔恨重?还是散乱重? 愚痴重 贪欲重修不净奢摩他, 嗔恨重修慈心奢摩他, 散乱重修安那般那奢摩他, 愚痴重修缘起奢摩他
当大的烦恼没了以后,心比较安、止, 可以修毗婆舍那了:
具体顺序是: 观12因缘生法住智, 正思惟, 正念正智【四念处】, 护诸根【律仪】,护戒, 七觉支
四念处的修行可以从安那般那开始, 慢慢心更加安定后可以修 五蕴、六触入处的七处善巧正念正智。
照见五蕴皆空后, 贪嗔痴日减, 此时即是入流了, 顺水飘就可以到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