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93|回复: 1

不乐畜年少弟子。沙弥小儿。亦不乐与同师。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6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不乐畜年少弟子。沙弥小儿。亦不乐与同师。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文殊师利。是名初亲近处。
  ‘不乐畜年少弟子’:不可乐于收年少弟子。修菩萨行者不应贪求年少弟子的侍奉。若遇著特殊因缘,仍可收年少弟子。为何不收年少弟子?因恐其幼稚习性未脱,不听教化。但若遇著能听从教化的年少弟子,仍可收之为徒。
  我的弟子中有好几个也非常年少,年约十二、三岁,但他们都能听从教诲。在东北时,我听说有一孩子姓郑名德,从五岁即天天向父母亲叩头。我听后生惭愧心。我十二岁才天天向父母亲叩头,这小孩子却在五岁时,懂得天天向双亲稽首示敬。于是我想找机会与这孩子见面。一天,机缘成熟,他住在五常县,离我家一百多里路,此时,郑德已十二岁,由于他事亲至孝,所以远近驰名,很多外道都欲度之为徒。郑德却常对外道说他先要侍奉双亲,父母是堂上的活佛,他不能舍近求远,要待责任已完才修道。外道辩不过他,都不能如愿以偿。
  这天,我到他家时,他从窗户看到我便向母亲说:‘我的师父来了!’他母亲大感讶异,问:‘你何来一个师父呢?’他答:‘我现在就有师父了。’这时我背著一个布囊走到门前,他立刻为我背布囊迎请我进家中。到屋里,我和郑德坐在炕上谈话。我问他为何向父母亲叩头?他谓无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唯有向父母叩头,希望得父母欢心,以报亲恩之万一。我问他何以年仅五岁已懂得这样孝顺父母呢?郑德答:‘以孝顺父母为乐事。’我问其父母此子曾使你们不悦吗?他们答道:‘我们夫妇俩亦不算有德行,可能祖先有道德,故报得孝子贤孙吧!’从此话可见他们也是有修养的人,并未自夸有德行,而得这个孝顺儿子。
  稍后,我正准备离去,郑德把我的鞋子收藏起来,不让我走,欲留我在家中吃一顿便饭,这时我没有鞋穿,只好默然允许。饭后,我问郑德:‘到底师父要顺从徒弟,还是弟子顺从师父呢?’郑德答:‘当然徒弟应该听从师父的话啊!’我便教训他:‘你为何未经我同意就把我的一双鞋拿走,而强留我吃饭呢?若你有意留师父用饭,应恭敬请求而不可用强制的手段,勉强挽留我。’郑德听后立即跪下道歉。
  如郑德这样明白事理的年少弟子,可以收之为徒。
  ‘沙弥小儿’此处谓驱乌沙弥。古时庙上种菜,有乌鸦来偷吃菜圃中的菜时,负责驱逐乌鸦的小沙弥,叫驱乌沙弥,年纪约八岁至十三岁。‘沙弥’是梵语,中译为息慈。息就是息恶,慈就是慈悲。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有贪心的人,就好逸恶劳;有嗔心的人,就常发脾气,有痴心的人尽打妄想。故不息灭贪嗔痴,戒定慧就不能现前。
  受具足戒时,称为沙门。译为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戒’之在贪,不可贪得无厌。‘定’是你纵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定’可对治‘嗔心’。‘慧’可对治‘痴’。若攀缘就是愚痴,能不攀缘就是有智慧。人心中清净,就犹如置身释迦牟尼佛说法的道场——灵山法会,故说:‘一时清净,一时灵山。时时清净,时时灵山。’
  ‘亦不乐与同师’:亦不乐与小孩同拜一个师父。若与年幼小孩同门,你则要尽师兄弟之情份,对之加以照顾,故不乐与同师。但师父收年幼小孩为徒则另当别论。
  ‘常好坐禅’:坐禅可生定,所以要常好坐禅。虽然说‘坐禅’,功夫未到家时就要‘坐禅’,到功夫相应时,就能行住坐卧不离‘禅’,如影随形,即有定力。但要无所执著,生出定力。‘禅’即禅那,是半梵语;即思惟修,亦云静虑。坐禅能生定,有定力能除妄想。
  ‘在于闲处’:若功夫到家,在任何地方也可以坐禅,反正行住坐卧不离禅。如永嘉大师证道歌云:‘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人在梦中受物累情牵才在六道轮回,到觉悟时就无挂无碍,空无所有。若未有定力应‘在于闲处’坐禅,在阿兰若处,即寂静的地方。
  ‘修摄其心’:吾人终日妄想纷飞,今天想到欧洲,明天想到澳洲,后天又想到亚洲,以为不用买飞机票,心游世界,是最便宜不过的事。其实浪费了自性中不少汽油,消耗不少般若光。孟子曰:‘人有鸡犬放则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哀哉!’所以不应常打妄想,要修摄其心。欲修摄其心首先要克制五欲——色、声、香、味、触;财、色、名、食、睡。弃五盖——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法。
  何谓五盖?浅释如下:
  (一)贪欲:若是贪色、声、香、味、触,或贪财、色、名、食、睡是要不得。若贪戒、定、慧,贪坐禅,贪成佛则无可厚非。我常贪孝顺弟子。人若贪求一个好师父,以从之学佛法,这些也是贪,可是,贪学好是可以的。
  (二)嗔恚:即发脾气,千日打柴一火焚,所谓:‘星星之火烧尽功德之林。’
  (三)睡眠:要适可而止,疲倦可睡觉,但不可贪睡,睡得太多,头脑昏沉,会变得愚痴。
  (四)掉悔:即不适当举动,心散,失去正念。
  (五)疑法:是生怀疑,对任何事理起不信心。
  调五事——食、睡、身、吸、心。
  (一)调食:对于食量要合乎中道。(二)调睡:睡觉时间有度,不太多亦不太少。(三)调身:不使身体过劳,但要精勤工作为社会服务。(四)调吸:呼吸不急不缓。(五)调心:心要不沉不举。

法华经浅释安乐行品----宣化上人

发表于 2021-1-12 23:0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 14: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