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76|回复: 6

净土大经科注(第一四四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0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四四集)    2012/1/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4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四十四面:
    【三十二种。大丈夫相。】
    我们参考资料学到第十五面,最下面这个三十二相第十五「身光面各一丈相」,这是说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佛光有两种,一种是身光,也叫常光,无论在什么时候,你都能够看到;另外一种是放光,特殊有缘的时候佛会放光。放光不定什么地方,多半从白毫,面门也放光,身体也放光,我们在大乘经上常常看到,放光都是表法的。常光,我们一般人有缘就能看到,没有缘还是看不到。我们中国人叫气,外国人叫磁场,名词不一样,是一个意思。确实存在,而且每个人都有,练气功的气功师真有功夫,他都能看到。每个人的气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从这个气能看到人身体健康状况,也能看到人的心情。
    人心地善良,光就好,心行不善,这光不好看,而且光有凶,中国人叫杀气,让人感到身心不安。李老师以前讲到这些地方,告诉我们,他一生曾经见到两个人杀气特别重,确实走进他那个磁场范围,心就不能安静,会心跳,有这么严重。这两个人都是将军,都是打仗杀人,所以他气场就很不好。如果见到修行人,气场真的就不一样,我这一生当中感触最明显、最深的章嘉大师,他的气场、磁场柔和,你走近他范围之内,他居住的范围之内,你就感到很安全,有安全感,所以很不容易。即使大师一句话不说,我们也愿意跟他,陪他坐在一起,坐一、二个小时,享受这个气分。我有一年在迈阿密讲经,有不少当地的美国人,他听不懂我说话,可是我在那里讲了八天,每天他一定来,一定我讲完之后再走。有人就问他,你听得懂、听不懂?听不懂。你为什么要来?他说这里磁场很好,我在这里坐两个小时很有享受,他能感觉到。这些外国人全都是学佛的,好像是学密宗的,他喜欢这个磁场。所以光的性质是这样的。
    这种常光一丈这个相,这边就有说,这个相是以发大菩提心,修无量行愿而有的。无量行愿不外乎四弘誓愿,普贤菩萨十愿、阿弥陀佛十八愿统统都可以归纳在四弘誓愿里面,所以四弘誓愿一般来讲那是总愿,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我讲四弘誓愿,我都把这一愿定做是正愿,其他的三条是完成这一愿。你要度众生,度众生最重要的,帮助众生觉悟,如何教他破迷开悟。开悟就是佛菩萨,迷惑这就叫凡夫,凡圣的差别就在迷悟。所以诸佛菩萨无量无边的功德,就是在教学,不教学,人怎么会开悟?人的根性不一样,但统统都属于教学,无论用不用言语,都是在教。法界很大,诸佛的国土众多,众生根性不一样,就是六根哪一个根当机都不一定。在楞严会上文殊菩萨给我们做报告,说出娑婆世界耳根最当机,「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这是音声,用音声做佛事。
    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音声讲经教学。那个时候没有文字、也没有讲义,完全是耳根最管用,他听了会开悟。中国孔子在那个时候教学,也没有文字、也没有讲义,孔子所说的,是孔子过世之后,学生从记忆当中把它写出来,这个流传在后世。释迦牟尼佛亦复如是。佛灭度之后,阿难这是个最聪明的人,记忆力最强,听一遍几乎一生都不会忘记,让阿难尊者复讲,把以前佛所讲的重复讲一遍,这样记录下来成为经典,流传给后世。讲经的时候听众是五百阿罗汉,这大阿罗汉他们来做证明,证明阿难讲得没错,佛是这么说的,这才能记录。如果当中有一个人提出意见,好像没听佛这样讲过,这一句就得删掉。所以结集经藏不是多数就通过,一个人提出意见就不能通过,结集经藏这样的严格,为了取信于后世。
    经典传到中国来作翻译,翻的有没有问题?这是让我们后人怀疑,特别是现代人。我初学佛的时候就怀疑,为什么?我们一篇古文,《古文观止》一篇古文,你叫这些文学家把它翻成白话文,十个人翻十个人不一样,意思大同小异,里面用的文字句法不相同。能不能把原味翻出来?很难,几乎翻不出来。这就让我们怀疑了,佛经典这么多,经过这么多次的翻译,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译场、不同的人,能没差错吗?我们这个疑虑关系太大了,为什么?只要有怀疑,信根就扎不住,就会全功尽弃。我们向老师请教,老师告诉我们,中国跟佛有特别的缘分。当时我们想不出来,以后我们知道,为什么?中国老祖宗提倡孝道,佛是师道,师道一定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没有孝道就不会有师道。我们看佛教的承传,佛灭度之后弟子向四面八方去宣传,有些地方一、二百年就没有了,有些地方六、七百年就没有了。像爪哇,我们去参观那七百年,阿富汗那边大概也只有七百年的样子,它就衰了。唯独传到中国来的这一支,到现在两千年了,还存在。现在确实末法,末法是有讲经的、有听经的,没有真修行的,这叫末法;如果有讲经、有听经、有真修行的,那叫像法,有真修行的;有证果的那是正法,这是古大德所说的标准。但是净宗往生极乐世界就是证果,所以这个法门纵然是在末法时期,它是末法时期里头的正法,这太难得了。修其他的法门难!
    黄念祖老居士他的身分是金刚上师,金刚阿闍黎。他告诉我,中国到今天禅没有了,不要说开悟的没有,得定的都没有了。早一个时期还有得定的,像虚云老和尚他们得定的,没开悟,开悟的没有了。他说现在在这个时代,连得定的都没有。学密,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说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年,修密成就的只有六个人,他知道,太难了。唯独净土还真有念佛往生的,所以他自己晚年,最后他念佛往生。在病重的时候我去看他,他告诉我,每天念十四万声佛号,他是追顶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一天十四万声。大概念了半年他走了,他是念佛往生的。注这个注解功德大!这是大好事。我说他这一生到这来,大概就是为干这桩事情,为我们做示现,病中非常辛苦,日夜不休,六年的时间完成这部注解,让大家看到生感恩的心。这个注解确实能度末法九千年的众生,为什么?净土就讲清楚、讲明白,这个很难得。夏莲老五种原译的会集,会集得好、会集得非常精彩,五种原译本里面佛所说到的一句不漏,重复的都删掉,这非常难得。这两个人是来度末法时期众生的,这也不是凡人。
    修因,这是发心修无量行愿,四弘誓愿第一愿是发愿度众生,大菩提心。要度众生必须自己要有德行,那就得断烦恼,有烦恼你就没有法子度众生。烦恼断了之后还要学法门,这个次序我们一定要重视,你就不会躐等。不发心,没有一个力量在推动你,你会懈怠、你会退转。强烈度众生的愿望,这个力量推着你勇猛精进,你不会后退,你不会改变念头。世间人的事业,推动的力量不外乎名、利两个字,对他有名有利的,没有名利他就不干了。中国大陆在没开放之前,全世界人对中国大陆怎么看法?中国人民是世界上最懒惰的人民,他什么都不要干,有公社、有饭吃,干也是这么多,不干也是这么多,所以大家都不干,没人愿意干事。你看这一开放之后,干的自己可得利益,他就拼命干,就富起来了,就这么个道理。学佛的人他什么都不要,他为什么也这样子拼命、勇猛精进在干?他有个愿力,「众生无边誓愿度」,就这个愿力。愿力比名利心还要厉害,他是真的,他一点都不假,这个力量推动,所以他能够成佛道。
    所以必须要放下,烦恼放下才能成就德行,放下见思烦恼叫阿罗汉,放下尘沙、无明,天台大师所说的分证即佛,六即佛里头分证佛。分证佛从圆教初住到等觉,妙觉称为究竟佛,这六即佛里头究竟佛。肯定是先断烦恼,再学法门;烦恼不断,学法门错了。很辛苦而且没有学到正的,你所修学的东西,夹杂着妄想在里头不纯,你得不到真东西;心愈清净,你得到东西愈多、愈真实。你心不清净,所以佛定的是先断烦恼再学法门。断烦恼,老师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个意思是什么?这个意思就是断烦恼。一门深入是断烦恼的一种方法,对知识分子特别有效果,你好学,你就学一门,别学多。一门一遍一遍的学,中国古人有句经验的话,叫「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如果这部经,你老老实实的不加妄想,你什么也别想它,你一遍一遍学,学上一千遍自然就通了,为什么?大概学到六、七百遍的时候,你就得三昧。学的方法那就是戒律、规矩,你就依照这个方法学,学久了他就得定、就得三昧,得三昧再久了他就开悟,开悟就是明心见性。见性之后再广学多闻,再「法门无量誓愿学」,那学得快,一部大经大论不必费很长的时间。
    龙树菩萨开悟,他是别教初地,开悟之后学经教,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他只用三个月就学完了。我们能不能相信?能。有例子,在中国出现一个惠能法师,这个人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他确确实实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放下了。他是一时放下的,这叫顿舍,一念之间全部舍掉,舍掉就开悟。这个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他那年二十四岁就开悟,把开悟的状况向五祖报告,那等于他的博士论文就二十个字,「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五祖一听行了,《金刚经》不必讲了,衣钵就给他,句句是真话。我们在《坛经》上看到,法达禅师诵《法华经》三千部,大概要十年时间。《法华经》长,一天顶多只能念一部,七卷每一卷都很长,大概也将近十年,一门深入。到曹溪去参访六祖,见面的时候,拜下去头没着地,起来六祖问他,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他也很老实,诵《法华》三千部,很值得骄傲。六祖问他,《法华经》讲些什么?他不知道,答不出来,最后向六祖请教。六祖说这个经我没听过,当然他不会看经,但是别人要是念给他听,他就知道,你念得这么熟你念给我听听。《法华经》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听了:行了,不必念我全知道。讲给他听他开悟了,再拜头着地了。这就什么?开悟之后原来学一部经不必学完,学一点点他全都悟了。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龙树菩萨三个月把《大藏经》学完,他不必要从头到尾翻一遍,看个几张、几页,后头就不要看,那这个速度就快了。这是古大德要求人的,不开悟,学经教就是一门,一门深入。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的目的是叫你开悟,悟了之后你再广学多闻。一切经不管是佛法、是世间法,你只一经历,眼睛一看、耳朵一听全通了,世出世间法全通!这是东方教学法,跟西方不一样,西方重视的是知识,东方重视的是智慧,不是知识,是智慧,所以它学习的方法不一样,必须要遵守戒定慧三学。这个三学的方法不是释迦牟尼佛独有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教化众生,以及他自己修行成就,全是这个方法,「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开慧之后,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全通了。所以先求根本智,然后再求后得智,就是权智,权智就是权巧方便,是利他的,实智是自利。实智《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那是实智;权智「无所不知」,那是度化众生用的,他受用的。我们知道实智是甚深的禅定,心地清净平等觉,我们经题上这五个字这是实智。有这个一接触,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全明白、全懂了。
    所以在六十年前,我初次见章嘉大师,向他老人家请教学佛入门的方法。有没有个方法让我们一入佛门就契入境界?那时对佛法一无所知。章嘉大师教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看得破是观,放得下是止,他不用这些名词给我讲,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这个名词我不懂。他把这两句话讲得很白,我们听起来觉得好像是懂了,其实并没有真懂,自己以为懂了。接着向大师请教从哪里下手?章嘉大师跟我讲从布施,先从布施,先从身外之物,放下这个容易。然后再慢慢把身心世界统统放下,有层次的,慢慢的学。你能放下,你才真正能体会到经里头的妙义,你明白了,明白你就更容易放下。不明白不容易,太难了!为什么放不下?没搞清楚,以为它是真的。如果真的晓得,一切法空无所有,那想想不放下很冤枉,不放下是累赘,放下是应该的。中国一般人只晓得「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是临死还放不下,什么原因?严重的执着以及烦恼习气,这个东西烦恼跟习气都可以带走的,生生世世在做障碍。
    所以四弘誓愿「能除惑破障」,惑是迷惑,贪瞋痴慢疑,这是迷惑。障是业障,是我们造作的善、不善业,恶业是障,善业也是障。你行善,三善道受生,造恶三恶道受生,都出不了六道轮回,这就是障,障碍你不能出轮回,障碍你看破、障碍你放下,这个麻烦大!轮回都出不去,你怎么能出十法界?真正出十法界才算是真正证果,十法界之内不行。天台的六即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叫相似即佛,不是真的,为什么?他还用阿赖耶,阿赖耶是妄心。用真心叫佛,用妄心叫凡夫,六道叫内凡,就是三界之内的,四圣法界叫外凡,六道以外的凡夫,比我们算是很高明。但是他跟一真法界法身菩萨相比,他不行,他没有见性,明心见性他没有。他们真正断恶修善、改邪归正,这个他做到了,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所以愿跟行,有愿真有修行,确实能除惑、能破障,「表一切志愿皆能满足之德」,它有这个好处。
    第十六「皮肤细滑相」,皮肤细滑是一般人都希望得到的,可是我们看到好像多数人的皮肤都很粗,粗涩,细滑比较少有。我们在极其粗重烦恼之下,这个细滑当然不能跟佛比,不能跟修行人比,只能跟世间一般人比,跟那个粗涩的比较一下,比他们细滑,还是有因的。它的因,一个原则是「一切尘垢不染」,这是个原则,就是他爱清净,那最重要的是心地清净。现在量子力学家跟我们讲,意念能量不可思议,所以我们知道心理清净比生理清净更重要,心清净了,身哪有不清净的道理!心要怎样清净?要把烦恼放下,根本烦恼是贪瞋痴慢疑,这个东西不能有。不好的情绪放下,不好的情绪是中国人讲的怨恨恼怒烦,这个东西也没有的话,你真的是身心清净。只要这个东西没有了,外面什么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你大幅度的降低。你对那个东西没兴趣,身心可以说恢复到正常,那你的身体也就恢复正常。为什么?境随心转。身体是我们最贴近的一个境界相,身心清净身体健康,不会生病。纵然有病不需要治疗,自然它就恢复正常、就恢复健康。佛经这么说法,现在科学家也发现,说法完全相同,这不是假的,所以这心理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我在大概三十年前,住在美国达拉斯,有一次感冒了,他们带我去看个医生,医生是中国人在美国行医,他给我看病。我就告诉他,我说医生跟病人彼此双方都有信心,这病肯定会治好。如果一方有怀疑,医生不相信病人这个病会好,病人不相信医生能把我病治好,这个病肯定恶化,不会治好的。他同意我的看法。我说其实医生能把病人治好,最了不起只有三分,那个七分是什么?七分是病人很好的心理把他治好了。他同意我的看法。情绪太重要了,生病的人最怕这个病能不能好?那肯定送命。他说病没事,没想这个病,他几天真就好了。决定不能去想它,想它那病就加深,你想那个干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得严重象是癌症,医生宣布寿命只有一、二个月,回家去!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时间没几天了。这个病人完全不在乎,既然生命没有了,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天天想佛不想病,佛想来了,病没有了,再去检查病没有了。如果寿命到了,佛就接引他走;寿命不到,佛等你寿终的时候,我再来接引你,他病就好了。这个例子很多,在外国也不少,现在这些科学家收集这个例子,证明以心控物,就是说心理能控制物理、能改变物理,找这些证明,找到很多证据,说明人的意念力量太大了。
    皮肤细滑相,这是在因上讲,修因说「系以清净之衣具」,衣服、干净的东西,「房舍、楼阁等施与众生,远离恶人,亲近智者」,亲近善知识所感得的相。世间大富长者要想自己修成三十二相,这方法可以做,这是皮肤细滑相的来源,是感得的。「表佛之平等无垢,以大慈悲化益众生之德」。还有个说法,「乐说大乘法得身柔软相」,乐是喜欢,喜欢说大乘法,开悟一切众生,也得这个相。
    下面第十七,「七处平满相」,七处是足下、两手、两肩、项中,就是颈部这个地方,七处。我们看经上所说的,它都是从足下开始,慢慢的说到顶上,这个意思很深,叫你那个根要没有,你全部就没有了,你没有足下全没有了。没有头还有两手、还有两肩,脚没有全没有了。这就告诉你,你要认识什么是根、什么是本,根本不是头,根本是脚,这个意思深。学佛法要从根本学,根本是什么?根本是戒律,脚是戒律。所以四弘誓愿里面,先断烦恼那是根,再学法门,最后成佛道。现在人所以搞不成功是什么?颠倒了,他根不要了,就从经教上下手,广学多闻。他学的是什么?我们很清楚,学的是佛法,学的是知识不是智慧,现在人讲佛学,他搞的是佛学不是学佛。佛学跟学佛是两码事情,学佛是要真干,是要循序渐进,佛学则不必要。大学里面开的有佛经的课程,没有戒定也能学,你也可以拿到学位,社会上称为佛学家,与生死轮回没关系,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也没办法脱离。学佛不一样,要循规蹈矩、要按部就班,而且一定要专精。古时候教学严格,中国人所谓「严师出高徒」,现在师道没有了,今天讲人权、讲自由、讲开放,所以父母不能管教儿女,老师不能管教学生,管教学生侵犯人权,到法院去告你,你要吃官司,这未尝不是道统衰败、堕落的一个因素。
    我们这一代就受了很大影响,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在学校教书,老师真有学问敢不敢教?不敢教、不要教。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听,学生不愿意学。学生愿意,什么是好老师?考试的题目先告诉我们,好老师。尤其现在学生给老师打分数,学校这个老师下个学期要不要聘他,看同学的意见。学生不喜欢你的时候,我们不要这个老师,下个学期学校不聘请,你饭碗丢掉了。逼得老师没办法,因为老师没其他的长处,无法谋生,只好用这个方法,生活还能过得去,就投其所好,考试的时候题目都告诉你。每个人分数都好,都是九十多分,个个都好,皆大欢喜,这个老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我也教过几年,我没有这么干,最后被学生赶出门来,我也不愿意再教,我了解了。不容易,一代不如一代,我那个时候是六十年前,现在我想更不像话了。学校都到了这种地步,这社会能不乱吗?这地球能没有灾难吗?全是感应。没有什么自然灾害,都是不善业之所感。
    「七处平满相,此相系由不惜舍己所爱之物施与众生而感得」,自己喜爱之物,别人需要,就能够布施给别人,如果用恭敬心,就是供养给别人,这么得的。「表一切众生得以灭罪生善之德」,自己天天要求灭罪生善,也要帮助一切有缘众生,有缘很简单,他乐意接受这就是有缘,那一定要帮助他。他不接受的那就不必,不接受的勉强他,他生烦恼,你跟他结冤仇,那错了。当年李老师在台中莲社开经学班,班上二十多个同学,我也是其中一分子。我就发现老师对人不平等、不一样,有些同学,老师有打有骂,真打人!经学班的同学都是成年人,都不是小孩,那多难为情。所以我们上课是关门上课,外头有人把守着的,不准人走近来,因为这里有打有骂不能让别人看见。可是有几个同学,二、三个同学,老师对他特别客气,总是笑面相迎从来没有骂过。
    我那个时候初到台中,看到很纳闷,被老师看出来,有一天叫我到房间问我,你是不是看到有意见?我说是,老师为什么?他说那肯听话的、真想学的要打,打记性,打了他会记得,那真教。那些笑面对的,他不学的,他很爱面子,一说脸就红了,再要多重一点的时候就结冤仇,那何必!把他当旁听生。我这才明了!这些东西你要是不在课堂,你怎么学得到?你到哪里去学?亲眼看到老师对人不平等。我还没有请教,心里有疑问被他看出来,他给我解释。这就是什么?任何一个老师没有不想教人的,天天都在求着有人承传他的道业,求不到。这也是李老师告诉我,他说学生找个好老师可遇不可求,难,宿世的缘分。老师找一个好学生,比学生找老师还要难,到哪里去找?真找不到,这话都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不是真学他就不真教,为什么?教是白教,浪费精神、浪费时间,适可而止。所谓学生只有一分诚敬就教一分,两分那就过分,他不能接受;学生有十分诚敬,你不能教九分,你教九分你还对不起他,做老师不容易!
    还有个解释,「于无量世,可瞋之处,不生瞋心;乐施众生,随意所须,得七处满相」。这要学的什么?学不发脾气,学到没有瞋恚心,这是功夫,这是真的真功夫,真实功夫。为什么会没有瞋恚心?你首先要看破。人的七情五欲不是他的本性,是他的习性,习性是假的,本性是真的。本性是清净心,从来没有动摇过,就是惠能大师讲的,「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中国老祖宗所说的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那个善是什么意思?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五句话。善、本善,是一切众生本来有的,迷失了本性随顺习性,习性才有烦恼习气,习性不是真的,那又何必计较?计较错在哪里?错在我们自己,他没错。他是他的习气在发作,我怎么受他的影响?因他的习气,我发瞋恨心,错了。真正了解事实真相,就是诸法实相,一笑了之,一笑了之还是受感染,很轻微,不感染的时候一笑都没有,心没动!
    如何我们能真正做到一切境界现前不起心不动念,这是什么?这是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亦如是,不起心不动念,十住菩萨刚刚证得,习气比较浓,也许会笑一下,大概十行以上不动心,见如不见。见清清楚楚,那是什么?智慧,没有起心动念,那是定功,定慧等持,这是真实受用。这个本事我们要学,学起来是很困难,但是一定要学,决定有好处,学了才会有进步。最初学的时候会发脾气,发脾气马上就后悔,就知道我错了,这种反反覆覆拉锯战,总得要搞好几年,心才真能定得下来。我自己是过来人我很清楚,我到七、八十的时候才真的不动,遇到这个境界不动心。七十岁之前不行还会动心,但是很快会回头知道错了,回头很快。到七十之后才完全明白,不再为外面境界所转,真的,经上所说的,不被外面境界转,就能转境界。
    对于所有一切恶念、恶言、恶行都产生怜悯心,不但没有瞋恚,怜悯心。他们还没有觉悟,他们还没有回头,这种意念、这种行为是三恶道,他们走的是三途,如果不能觉悟回头,这一堕三途麻烦可大了。三途进去很容易,出来很难,为什么?出来的时候,一定业障都消尽了才能出来,业障没有消尽出不来。就好像监狱一样,进去之后要判刑,随你的业障判刑,十年、二十年刑期满了,放你出来,三恶道就是这个道理。三恶道的刑期是谁判定的?自己,自己的业力,一定在那里消掉。善业也不例外,善业在哪里消?到人间、到天堂去消善业。自性清净心里头善恶都没有,统统要消掉,你才能超越六道轮回,这要记住,恶业超不了,善业也超不了,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不超越六道轮回,六道是长劫流转,时间太长了,你没办法计算,肯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为什么?恶念多,善念少。我们自己想想,今天从早到晚我们多少个恶念?多少个善念?不成比例。凡是为自己的都是恶念,不为自己为众生的,是善念,为众生里头还夹杂自己名闻利养,还是恶念,你就知道善念多难!善心善念为众生不求任何果报、不求名闻利养,这叫真善,你就晓得是多难的一桩事情。
    所以无论作恶、作善都不放在心上,菩萨教导我们三轮体空,恶不能做,害别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善可以做,不着相。不为自己是真善,夹杂自己名利在里头是伪善,不是真善,那就是什么?三善道去受果报,你肯定出不了轮回。换句话说,小乘初果须陀洹你都没分。初果须陀洹见思烦恼里头,五大类的见惑他放下了,第一个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他统放下了。我们要认真跟人家去比一下,比不上,他虽然是小小圣,真的,他是圣人,没出六道轮回,但是他决定不堕三恶道。他三恶道的业因有,三恶道的业因是贪瞋痴慢,有,业因有,没有缘,缘断掉了,所以他不会堕三恶道,他会受大菩萨照顾。《金刚经》上所谓的「善护念诸菩萨」,大菩萨护念小菩萨,会照顾他。他犯了错误马上提醒他,他立刻就能改,所以他不堕三恶道,天上人间七次往返,思惑断了。思惑是贪瞋痴慢疑,这个东西断了就超越六道轮回,就成阿罗汉。这是通途,一般超越六道是这么回事情,这都是我们尽一生的力量未必能够证得初果。
    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太殊胜了,这个法门不要断烦恼、不要消业障就能成功,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真难信。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个法门都不可以带业的,都是消业障断烦恼。唯独这个法门不需要,这个法门首先我们对阿弥陀佛要有信心,对他没有信心就完了。为什么不要消业障、不要断烦恼?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阿弥陀佛在五劫的时间,将这四十八种愿,愿愿都圆满了,这个功德不可思议!阿弥陀佛本愿修持这个功德回向给我们,让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得愿力加持,就变成阿惟越致菩萨,你说这还得了!阿惟越致是法身菩萨三种不退。须陀洹只得一种不退位不退,行会退,念会退,从初果到四果罗汉都是位不退。菩萨才是行不退,不再退堕到二乘,这是菩萨,行不退。法身菩萨才念不退,念念都是趣向于萨婆若海,就是一切种智,也就是无上菩提,念念跟无上菩提相应,三种不退才叫阿惟越致。所以阿惟越致是法身菩萨,《华严经》初住以上到等觉四十一个阶级,统统叫法身菩萨,统统叫阿惟越致。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是在哪一土哪一品?自古以来这些祖师大德说法不一定,有很多种,这其中唐朝的善导大师说的话,现在我们大家都肯定,予以肯定,善导大师说「总在遇缘不同」。这个话说得好,有理论做依据,凡夫成佛说实在的就在一念,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念,一念觉悟了念念觉,凡夫就成佛,一念迷这就堕落为凡夫,凡圣是迷悟之间,就在一念。凡夫这一念就觉不起来,他一念迷念念都迷;如果一念觉了念念觉,他就成佛,他妙觉果位,他不必经历这四十一个阶级。理上讲得通,事上也真有,但是非常稀有。
    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菩提树下示现的,那就是一念觉念念觉,成就无上菩提。惠能大师给我们示现,纵然不是无上菩提妙觉位,等觉位是决定可以相信的。都在遇缘不同,所以缘太重要!以前李老师对这个事情非常重视,要求所有学经教的同学,要常常存结缘的心,有机会一定要广结法缘。我们那个时候从什么地方落实?从他老人家讲经,他每个星期三在慈光图书馆讲经。我们这些学生就做招待,都在门口做接待,这就结缘,这些听众进来的时候给他找座位,给他拿经本送给他,告诉今天晚上从哪里讲起。老师还说,你们如果有能力,买一点小糖果、花生米,一个人送一粒都是结缘。我们学生都很穷没钱,一包花生米可以结几十个缘,教我们做,养成长远心、养成这习惯,将来法缘就殊胜。不肯结缘,真的讲得再好,没人听;法缘好的,讲得不怎么好,可是听众很多,就喜欢听他的。这都是老师常常教导。
    所以瞋恚心不能生,无论遇到什么逆境学着不发脾气。难,压不住,有一个方法,念阿弥陀佛,这个方法好,念个十声阿弥陀佛再来处理事情,那个情绪就稳下去。阿弥陀佛真管用,你得会用才行,不会用不行。听到欢喜的事情也要念十句佛号,不欢喜的事情也要念十句佛号,动作缓慢一点,不要太快,太快容易出麻烦,愈缓慢愈好,操之过急常常出事情。后面还有一句,「以净食施得七处满相」,就是清净的食物布施给众生也得这个相。
    第十八「两腋满相」,也是这个腋下,我们这两腋都是凹进去的,佛这现相是圆满的。这个因,经典里头有记载,「系佛与众生医药、饭食,又自能看病所感之妙相」。自能看病是亲自去为病人服务,所感得的妙相,这是属于无畏布施。第十九「身如师子相」,狮子很威猛,尤其狮子的上半身,你看牠雄健那个形相。这个因,「系佛于无量世界中,未曾两舌,教人善法,行仁和,远离我慢,而感得此相」。这个相好,不是一世修成的,无量世界中也是无量世中,无量世界中戒持得好,口业清净,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这是一定要学的。与人交往一定是教人善法,行仁慈、仁爱、和谐、和睦,仁慈存心,和睦行事,这就是善法具体表现在外面。
    远离我慢。傲慢人都有,自己不容易发觉,现在这个社会人家看到不会告诉你。在过去有过失,你一生当中有两种人会告诉你,第一个是父母,第二个是老师,第三个还有你的同学,很好的同学他会告诉你。现在这个世界没人,父母不会告诉你,老师不会告诉你,同学也不会告诉你,所以现在这个世界改过难。为什么?改过要知过,不是不改,不知道,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别人看出来也不敢说你,为什么?说出你不高兴,跟你结冤仇那又何必?就像李老师一样,不听话的、不接受的,老师都很客气待他,从来没有批评的,都是笑面迎人。实在讲老师这种做法,是以身教教导我们,会看的就得利益,学会了;不会看的,天天在教室里坐着,他不知道,他没有觉察出来老师对人为什么不一样。所以我们真正看到老师的智慧、修养,我们心里有疑也没有说出来,他就看出来,这是智慧。告诉我们,又不是大庭广众告诉,把我叫到房间里告诉我,我才明了为什么老师厚此薄彼,这才真搞清楚、搞明白,这就又学了一招。
    远离我慢这个太重要了,远离我慢怎么办?怎么做法?实在讲拜佛是很好的方法,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看以我们尊贵的头去礼佛的足。我这个习气真的得力在忏云法师那个地方半年,老法师什么也没教我,就叫我拜佛,规定一天八百拜,可以多,不可以少。我在那住了半年磕了十万多个头,降伏傲慢。每天拜佛真好,而且对身体有好处,拜佛是个运动,你看身每一个关节都运动到了,心是定的,心没有胡思乱想,心要定,身要动,拜佛这个方法全都落实了,所以学佛的人最好的运动就是拜佛。心地清净真得三宝加持,对待一切人都知道尊敬,学善财童子,这个很重要。读《华严经》学善财童子,善财童子对任何一个人,五十三位善知识是代表社会上的一切大众,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五十三参里面出家的只有五个人,不多,全是在家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在哪里?我们从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之前,你所看到的都是。所以不要以为善财运气好,都遇到善知识,我们运气不好,一个都没遇到,错了,就是社会上所有的大众,全都是善知识。你看善财是用什么心态去看人?礼敬、赞叹、供养他全都有。供养他没有什么礼物,恭敬就是供养,礼貌就是供养,和颜悦色就是供养,让大众都生欢喜心,言词都是供养,我们这才真正学到、学会,才真能够管用。一九九八年、一九九九年,我们团结新加坡九大宗教,这东西我们都用上,所以很容易把不同宗教都团结起来,像兄弟姐妹一家人一样。十几年了,我们虽然不在一起,都常常记念着,我一到新加坡他们一知道马上都聚来。至少在新加坡住一天、两天,我们也会聚一下,在一起吃一餐饭,这感情多深厚!
    「表威容高贵,慈悲满足之德」,所以这个骄慢对于修行人、对于做学问的人是最大的障碍。孔子所说的非常值得我们警惕,「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则不足观也」。那假的不是真的,你说你有德行、你有学问、你有修持、你开悟、你证果,还有一点骄慢全是假的。为什么?慢是烦恼,三个根本烦恼,下面它是第四个根本烦恼,底下还有个怀疑,有慢、有疑你怎么能成就?佛来教我们、菩萨来教我们,这两个东西是障碍,自己设定的障碍你怎么能突破!疑就不能真信,我能对他有百分之九十九的相信,还有一分疑惑,你就不能够证得。你自己以为只有百分之一的疑惑,实际上佛菩萨看你,你只有一分相信,你百分之九十九的疑惑,菩萨是这么看;我们看的,我只有一分疑惑,我九十九分相信。菩萨看恰是跟我们相反,为什么?一迷一切迷,一悟一切悟,这才是正理,这是正道。
    下面另外一个注解,「于无量世,自无两舌,教他不为。得上身、颊车二相」。这个颊车就是我们讲腮,狮子的腮膨胀出来很好看,那这腮大的也是富贵的相,我们人讲福相,所以面方正这是有福报的相。末后一个注解,「修十善法,故得上身如师子王相」,可见得十善重要,这里头提十善提了好多次,十善是根。十善是初学,十善也是圆满。成佛是什么?十善圆满就成佛。在小乘,十善圆满就是阿罗汉,小乘我们知道三千威仪,三千威仪从哪来的?十善开出来的,十善一展开三千威仪。所以不要小看十善,具足无量无边的善法,都从这生的。大乘菩萨八万四千细行,也是十善展开的,比小乘更广、更深,成佛了就是十善圆满。我们看佛的画像,画像上常常画着,画的佛像后面有圆光,像我们那佛像后头有圆光。有很多在圆光上面也写了三个字,多半是梵文,在中国边疆用藏文的多,也有用汉文写的,「唵阿吽」,这三个字就是十善业道的圆满,唵阿吽是身口意三业。所以我们看到这个才晓得,十善殊胜,十善不敢轻视,原来十善圆满了就是圆成佛道、就是妙觉如来,怎么可以疏忽!现在学佛的人很多,这个疏忽,那学佛就没有脚跟,怎么修都修不成,问题都出在这里。
    我们在最近差不多二十多年,发现到一个严重问题,这是让我们走了世界很多地方,我们所看到的,在家学佛十善没做到,出家学佛《沙弥律仪》没做到,那就是什么?根没有,没根它当然衰,它自然会没落。再这样子下去的话,佛法这么好的东西,我们就担心会在这个世间消失掉,会有形式,变成佛学了。顶多有人研究、有人讲,没有人真正干,佛法渐渐就灭掉了。为什么从前人能学,现在人不能?从前有家教、从前有根,像我这一代还沾了一点边,这点边就起了很大作用。我遇到这三个老师的缘就是那点边缘,没有这点边缘,这些老师不会理我的。方东美先生顶多,好,你可以到学校来旁听,我们目的也就达到。但是都走向佛学,佛法里头真实利益,我们这一生得不到。所以让我们才想到,古时候这个家学重要,儒释道的底子都在家学里头完成的,而且都在很小时候完成。中国读书的家庭所谓书香门第,都讲求胎教,不是读书的人这就疏忽,但是他们小孩从出生,他就会很认真去影响他,这都是古时候传统还有一些影响在,我们看到的。民国二十年之后,中日战争爆发,中日战争好像二十六年爆发的,八年战争结束之后,中国传统的教学没有了,再看不到了。
    我们家乡比较好一点,那是桐城派的基地,所以在我们家乡农村的小孩没有不读书的,私塾很普遍,读书的风气很盛,这些基本的道理人人都懂、家家都教。那个时候社会风气跟现在完全不一样,儿童管教得好,像现在《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老人在生活当中做出来给你看,小孩学是这么学出来的。说扎根教育,最重要的是出生到三岁这一千天,不是叫他念,是父母、大人做给他看。只要在小孩的面前,言谈举止都非常端庄,那是教小孩的。让这些婴儿,不善的东西不能让他看到,不善的东西不可以让他听到、不可以让他接触到,防范很严格。从小你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都是正面,都是善的,这样养成的。他接触佛法,十善业道轻而易举,他已经养成这个习惯,所以说根深蒂固。古谚语有所谓「三岁看八十」,三岁扎的根,八十岁不会变。现在没有,完全没有了,父母不知道,我弟弟小我六岁他就完全不知道,你看就差那么几年,完全不知道。这个东西多难,丢掉这么久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恢复也要这么长的时间。所以我们自己心里要明白,传统文化这个火不能灭掉,我们把它保存不灭就好,传一个是一个,传两个是两个。要等它兴旺起来,要三、四代以后,别着急,欲速则不达,不是我们这一代能看到的。像达摩祖师把禅传到中国,到六祖才开花结果,第六代,前面五代都是单传,惠能大师才传了四十三个人,空前绝后。所以要时间,这个东西是真东西,不是假的。所以修十善法能得这个相好。
    第二十「身端直相」,端正没有弯腰驼背,没有这种相。这个经上讲佛身,佛的身体比一般人大,经上讲丈六金身,我们一听说丈六都不敢相信,丈六金身两个人高,哪有这种人出现?其实丈六是真的,但是古时候的尺很小,是个大个子,也不是怪异。弘一大师他有一本书《律学三十三种》,里面有一篇「周尺考」。周尺一尺多长?大概是我们现在的尺,六寸多一点,那这样一看一丈六就不算很高。大概我们现在讲的,我的身高是一七0公分,大概他可以到两公尺的样子,应该是这样子,比我们高一个头,就差不多就是丈六。我们晓得印度人个子并不很高,我很多印度朋友他们个子都没有我高,有这样高这是身体很高大了。所以「佛身最大而直」,这是一种很健康的身相。「乃以施药看病」,持杀盗这两种戒,不杀生、不偷盗,能严持这两种戒。喜欢布施医药,喜欢为病人服务,看病是为病人服务。「远离憍慢所感,能令见闻之众生止苦、得正念、修十善行」。这是他的因行,这个相好怎么得来的,与这些有关系,统统是与五戒、十善、六波罗蜜有关系。佛在因地生生世世真修!所以一般大众看到佛菩萨的心行,都能叫人生尊重心、仰慕的心、感恩的心,进一步向他学习,这也是佛摄受众生的方法,是以德行摄受。
    佛从来不宣传,绝不对人说,我自己有德行、有学问,佛不说,佛非常谦虚,所以佛门不招生。古时候儒家也不招生,招生那还得了,那自己以老师身分出现,我有能力教你。从前老师不敢讲,我没有德行,我没有学问,我不敢做老师,来的是什么?是你自己来的,不是招来的。所以现在招生,在古时候没人敢。那这么好的老师没人知道怎么办?学生歌颂,佛门这些赞、偈都是赞佛的,唱出来让别人听,这个地方有这么好的一个人,我们来看看、来亲近亲近,是这么来的。你自己来,我没找你来,用这种善巧方便。所以学生到四处去度这些有缘人,对佛赞叹,他们晓得都来了。
    从前寺院庵堂一定有旗杆,不是升国旗的,是什么?发送信号的。讲经挂幢,圆形的幢,旗杆上挂幢,今天寺庙有讲经,喜欢听经的人自然就来,不招生、不打广告。今天有法会挂幡,扁的是幡,今天有法会,是这样子邀集大众,都是你自动来的。决定不能个别通知,没有,那是什么?那攀缘,这叫随缘不攀缘。不能让人不知道,也不能去拉信徒,这是什么?谦虚没有一丝毫傲慢。我讲得不好、修得不好,你来听了,听得不满意不能怪我,你自己来的,我没邀你来,所以这种做法妙极了。我们都要晓得这些用意,绝不攀缘,佛永远教我们随缘不攀缘,随缘自在,你做什么事情得心应手,因为什么?他一切缘具足了。攀缘自己操心,还未必能做得好,随缘一定做得很圆满。时间到了,过得这么快,好,我们学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8 07: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