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40|回复: 1

[其它话题] 净公上人关于证悟的讲记敬摘点滴202091081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0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证悟的讲记敬摘点滴


...】

  换句话说,后来的人有能够生实信,也不一定要上根利智的人,但是最低限度他要具一个条件,或者是持戒,或者是修福,所以讲「唯持戒修福两种人能生信心」。持戒是依教奉行的人,修福是真正能够放得下,又能够热心服务大众的人,这两种人就行了。

  这个地方简单的来说明,「持戒,慧由定生,定由戒生」。持戒的人「必少欲知足」,「贪欲较少」的人他能持戒。欲望多,不知足的人,他不能持戒。「能舍世间之欲」,能舍世间五欲六尘的享受,他才能持戒,换句话说,自己清心寡欲,又能够服务别人。「修福,诸佛教人发大悲心」,没有大悲心不能修福。修福的人,「必深信因果,不取断灭相」。小乘人不修福,为什么?他堕在断灭相。「布施能舍」,布施就是放下,「正合般若之理」,这是我们要晓得。你不修福就是不修般若,不持戒就是不修般若,修般若的人一定是持戒修福。「不持戒易入狂慧」,这个事情就麻烦,「不修福易堕小乘」。我们以六祖大师为例,他持戒、他修福,以佛门当中第一等人他都认真的持戒修福,再看看诸佛菩萨历代祖师大德,哪一个不是从持戒修福下手,不但从持戒修福下手,而且是一生他都不改变。就是到释迦牟尼佛的果地,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已经成佛了,他一生当中所示现给我们看的,没有一天不是在那里认真努力的修福持戒。如来在果地上尚且如此,初学的人不认真持戒、不认真修福行吗?这一节的经文意思还没讲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第十一集)  1983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文件名:09-014-0011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十一讲。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上一次说到这个地方,这里面的意思还没有能够讲尽,今天我们继续来说明。佛特别提出来说明在『后五百岁』,就是末法时期,也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佛拣此二人」,拣别这两种人,一个是持戒的,一个是修福的,「真是婆心太切」,婆心是大慈悲心,「预防众生误入歧途,施设善巧,可谓极也」。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注意的,就是末法时期学佛很容易误入歧途,就是走错了路。怎样才不走错路?诸位就要记住,一个是修福,一个是持戒。这个意思下面还会跟诸位来细说。假如我们学佛舍弃持戒与修福,可以说没有不走错路的,所以说这真正是婆心太切。『以此为实』,「为实」的意思,「言能明此理,从此用功」,能明白这个道理,以这个道理作基础来用功,从此修行,「所以能生信心,全恃以此为实也」。以此为实,以佛所说的每一句话、佛所说的一切道理最为真实。为什么把佛讲的言语道理认为真实?你是明这个理了,不但明这个理,而且有功夫亲证得这个理。可见得能明此理,这个明不仅仅是解悟,这个地方有证悟的功夫,有修证的功夫,所以这个信心自然就生了,与佛同一个境界,这是真真实实的成就。

  再说到须菩提发问里面含有三个意思,这种发问都是利乐有情问,特别是为了末法的众生,也就是为我们现在的众生,提出这个问题,由佛来答复来开示,这个意义就很深了。这三个意思,第一个是「不轻视众生」,这是希望大家要注意到的。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可作佛,哪怕他再愚痴、再笨拙,只要他肯持戒,持戒是戒定慧三学他都有了;他肯修福,修福就是布施、持戒六度也统统都含在其中了。只要是这两种人,我们决定不可以轻视,他可能成就,只要他有坚定的信心,精进不退,一生必定成就。

  第二个意思是「不可阻人善念」,别人发心学佛,希望在这一生有成就,你决定不能说佛教太深太难了,不是我们凡夫可以一生做得到的,把人家的善念打退,叫人家退心,这个是错误的。我自己没有信心,这一生不能成就,别人难道跟我一样吗?他有信心,他一生成就了,不是我们能够比得上的。所以对于任何一个人的善念,我们要重视,我们要鼓励、要协助他成就,不可以阻挠,不可以令人退心,那个罪过无量。

  第三个意思说得更具体,无上甚深的佛法不一定要上根利智,「不必上根利智,持戒修福即可」,你看这个妙!所以佛告诫须菩提『莫作是说』,这个意思很深长,希望我们要体会,要能够体会到佛的意思。有这一点,真的给末法时期这些发心修学大乘、修学一乘佛法的同修带来一个定心丸,带来无比的信心。因为假如要是说这样甚深的佛法一定要上根利智,我们想想我们不是上根,我们的根性也不很利,换句话说,没指望了。说个不必,那我就有希望,只要我们能持戒能修福,这就可以接受大乘佛法,可以接受一乘佛法。这句话不是方便语,不是对于末法时期众生带来的安慰鼓励,而是千真万确的真实语,希望我们要能够承当,要能够接受。从今以后要发大心,一生当中圆成佛道。

  还有一个意思,「非但弘般若经宜如是」,应该是这样的态度,「弘一切法门尽当如是」,这个意思希望我们要牢牢的把它记住。换句话说,持戒修福不但你可以修学般若,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不例外,门门都能够圆满成就。像《华严》,「华严,将佛境界完全说出」,持戒修福者就可以入华严海会,就可以入一真法界;「阿含经」,小乘经典,「令人躬行实践」,比较浅显,希望每个人都能把它做到,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方等经典,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令人回小向大」;现在我们所读到的是般若经典。由此可知,佛所说的一切经论,它的拣择,特别就是在根性上面的拣择,确实是「持戒、修福」这两个条件,两个条件里面具足一个就可以入门,如果这两个条件同时具足,那就是上根利智之人,所谓上根利智我们就可以作如是观。我们自己要想做个上根人也不难,只要你肯发心持戒修福就成了,这是世尊在此地为我们所做的拣择,真正是给我们...(净公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二十四集)


...

  讲到灭度,「灭度,本义指不生不灭之真心」,所以灭度就是一切众生的真心,「所谓生灭灭已、寂灭现前,名曰涅盘。」生灭是妄心、妄念,妄念这个念头是生灭相,这个相没有了、灭尽了,清净寂灭的真心现前,现前我们也叫做证得,佛学里还有个名词叫做涅盘,涅盘就是指这桩事情。『如来灭后』,「灭后,指应化身灭」,我们晓得法身没有生灭,应化身生灭,里面意思也不是很容易就能够透彻了解的,这个里头的理事都有相当的深度。

  「如来灭后」,这里头也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报身、应化身皆是相,灭者是报身应身之灭」,因为有相,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相有生灭,性没有生灭,所以见到应身报身之非相,则见如来。应身报身是相,就相上见到性,这就叫见如来。如来是性,报身、应身是相,性与相是一不是二,这是一体的,古人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报身跟应身是生灭的,它「不是永灭」,这个要注意到,为什么?「还要示现」。这个道理我们从这里再做比喻,像现在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屏幕」,我们写的这么多文字在此地这是「现相」。诸位晓得,屏幕是不生不灭,好比是真性,画面上的相是有生有灭,剎那在生灭,虽然剎那在生灭,诸位想想这个相是可以重复再现的,可以重现的,由此可知,这个生灭不是断灭,也不是永远灭掉,正如同我们电视一样,它可以回放的。重现,我们要问,是不是重现同样的相?这不一定,所谓重现就是它不断的再重现,剎那生灭,不断的再重现,它本身的确没有相,它能够现无量无边的相,这是真性大用不可思议。如果我们拿录像带来做一个比喻,录像带我们所录的影像是可以回放的,后一次播出来的与前面一次播出来的完全相同,可是诸位要晓得,这个带子也可以把它洗得干干净净,另外再录新的节目,录好新的节目又可以回放。我们的真如本性作用当中所现的相就跟这个样子彷佛,当然没有办法比得那么切实,只能够比一个大概。

  还有一个比喻也很接近,心与梦境,我们用这个来比喻,我们把心比作真如本性,能做梦的心,做梦的梦中境界比作报身应身。我们想想梦境,昨天晚上做了个梦,醒来没有了,今天晚上睡觉又会做梦,梦境是会重现的,天天在做梦,天天做的梦不相同,也有极少数的人做了几次相同的梦。我们用这个来比喻,希望诸位从这些比喻当中,能够体会到如来与应身报身的关系。由这个关系当中,我们更进一步的去体会一切万法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一切境界的关系,才晓得一切法无有一法不如,无有一法不是也。

  下面我们讲『后五百岁』,五百岁就是五百年,此地用了个「后」字,佛法里常讲五五百年,第五个五百年就是后五百年。佛说法运的兴衰,它有一个阶段。第一个五百年就是从释迦牟尼佛入灭,我们俗话说释迦牟尼佛死了,死了以后第一个五百年,这个时期在佛法里面叫做「解脱坚固」,解脱是证果,如果不能到证悟,你得不到自在,此地所讲的解脱多分都是指小乘阿罗汉。换句话说,佛灭度之后五百年当中时间不算太长,佛法还没有变质,只要依据佛法的理论方法去修学,证果的人很多,这是第一个五百年佛法的状况。

  到第二个五百年,距离佛就比较远一点,换句话说,证果的人愈来愈少,众生的烦恼习气也一天比一天重,这个阶段单单靠持戒没法子成就,必须再要修定,所以第二个五百年叫做「禅定坚固」。佛法正是在第二个五百年的末期传到中国来,也就是说佛灭度一千年后佛法传到中国,正是禅定坚固的末期。中国人接受了禅法,不但接受,而且将禅这个法门在我们中国确实是普遍的发扬光大,而与佛五五百年预言又不谋而合,那就是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在教法上面禅是大行其道。同时进入到第三个五百年,也就是一千年到一千五百年,这是我们中国佛法在中国佛教史里面称之为黄金时代,中国大小乘宗派林立,非常的兴盛,这就是佛的预言「多闻坚固」。像大乘八大宗,每一个宗派里面有许多的祖师大德高僧演说经教,注疏论书,在佛教学术上蔚为奇观,这是在这一个时代,就是第三个多闻坚固的时代。

  到第四个五百年就是去佛二千年以后,这个时候去佛一千五百年到二千年,人的智慧一天一天少了,求福的人很多,于是大家都拼命在求福,建塔建寺,「塔寺坚固」,换句话说,都着重在佛门的建筑。这在我们中国所表现的也是非常的辉煌,所以在大陆许许多多的名山大道场,不断的在那里修建,大家在佛门当中修福,这是第四个五百年。

  到第五个五百年,就是佛灭度二千年以后,这就很不幸的时代来了,不但不研究教理,证果就更不必谈了,证果禅定也不必说了,就连研究教理也不多了,修福的人也少了,你普遍所看到的是什么?斗争,争权夺利。建一个塔寺,在初初建筑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菩萨心肠,等到寺院建成之后,那个人摇身一变个个都是罗剎,为什么?争这个寺的权利,争这个寺院的财产,这个寺院里住两个人都要打架,都要斗争。我们看看今天这个现象是不是?现在要根据我们中国人的记载,释迦牟尼佛灭度到现在已经三千多年,西洋人的记载也有二千五百年,标准的「斗争坚固」,不但佛门里面斗争,社会也斗争,几乎没有一个处所不陷在斗争的领域,这个真是恐怖到了极处。在斗争坚固的今天,你还能够信此为实,对于佛在大乘佛法里讲的这些理论、讲的这些境界方法,你还把它当作真实,你还肯持戒修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6 16: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