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037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9-1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一个法门不是修清净心的。如果不是修清净心,那决定不是佛法。佛法就是教我们修清净心的,修清净心的手段、方法不相同,所以有八万四千,有无量无边,那是方法手段不相同,目标是一个,统统修的是定,定就是清净心。就看你心清净到某一个程度,在净土法门里面把它分为三等,这是大分,不是细分。这三等,第一个是最高的,理一心不乱,经上讲的这个境界现前。第二等的事一心不乱,这个境界见不到,功夫不够。第三等的功夫成片,那当然更见不到。但是诸位要知道,净宗法门的殊胜,净宗法门的微妙,值得一切诸佛赞叹弘扬,就是你功夫成片就决定往生,这是其它法门里面不行的。譬如禅宗,禅宗功夫也有三等,也是大分,第一个是观照,观照相当于我们的功夫成片。第二个是照住,照住在这里相当于我们净宗事一心不乱。第三,照见,你看《心经》里面,观自在菩萨照见,这是禅宗最高的功夫,明心见性,这个境界见到了。
由此你就晓得,禅宗这三个不同的修行境界,跟净宗只是名称上不相同,用功的方法不相同,所达到的境界完全相同,这才能够互摄互融。所以此地这首偈关键在一念。我们今天用念阿弥陀佛,就是执持名号这个方法达到一念。这个要记住。为什么念佛?用这句佛号,把我们所有一切的妄念念掉,恢复到自性清净,这就成功了,这叫功夫。理论上通达,达不到这个境界,如果不求往生,还是照样轮回。如果不是净宗求愿往生,即使在禅宗得到禅定了,这个禅定就是我们讲的事一心不乱,在禅宗里面讲,也只能够生四禅天、四空天,不能出三界。这不出三界,麻烦就大了,纵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是八万大劫,八万大劫之后还要堕下来轮回,这就是麻烦。正因为如此,所以一切诸佛如来劝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华严》到这个地方才圆满。怎么圆满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圆满了。普贤菩萨自己说,他要不到极乐世界,他的这十大愿王就没有办法修圆满。我们听了这个话,是不是菩萨谦虚?绝对不是的。何以见得?因为不生西方极乐世界,要能真正做到『一一门,一一行位,各摄重重』,做不到。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就做到?那是弥陀本愿功德的加持,自己一心称念佛号,佛号功德不可思议,是这么样得来的。
所以《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古人称为如来所说的第一经。善导大师,历史上记载的,阿弥陀佛再来的。那善导大师的话,就是阿弥陀佛亲口宣布的,他老人家曾经说,如来所以兴出世,这是讲诸佛如来以佛的身分示现在世间,干什么的?唯说弥陀本愿海,就为了这一桩事情。换句话说,就是为了讲《无量寿经》,劝人求生西方净土,就是为这个,不是为别的。为什么又说这么多经典?众生的根性劣,福德因缘不具足,给他说了不相信。所以这个法门对谁说?根熟众生。根熟的众生一听到,他就信受奉行;换句话说,他这一生往生不退成佛,这一个就成佛了。根没熟的众生,要帮助他成熟,用什么方法?用大乘佛法,帮助这些根性没有成熟的人,帮助他们。还有没有种善根的人,佛说小乘法,说人天法,帮助他们种善根。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你根熟了,这一生决定帮助你成佛;没有熟,帮助你成熟;没有善根的人,再帮助你种善根,再接引你,这是佛的大慈大悲。我们能体会、能领略到诸佛如来苦口婆心,实在是得利于大经,像我们不看《华严》,我们很难体会善导大师这句话的真实性。古人所说,这《无量寿经》是如来正说的第一经,我们也很难接受。读《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我们明了了,原来《华严》得西方净土才圆满。《法华经》,诸位念「药王品」,你就明了,佛在法华会上劝你念佛求生净土。再看底下这段:
【又此经下文云。】
此经是指这一品,这一品是「入法界品」,在八十卷经里面「入法界品」。我们现在用的这个本子,就是「入法界品」的最后一卷。
【一尘中有尘数剎。一一剎有难思佛等。】
这个境界是愈来愈微细。一尘不能够遍含一切佛剎,怎么可能有这个境界?每个佛剎里面有无量无边的诸佛。所以在这品经里面,跟前面大经所说的境界又要深入一层,重重不可思议,这是讲一尘十剎。第二句:
【以毛孔摄大身。】
『毛孔』,我们正报最小的,这汗毛,毛孔,毛孔也能够摄佛的报身,报身大,而且报身的相好,不可思议。这个大经里面给我们说佛的报身,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而不是讲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讲佛的应身,报身的相好,那没有办法计算的。「二以毛孔摄大身」。
【现相品云。】
「现相品」是《华严经》的一品。
【如来于一毛孔中。一切剎尘诸佛坐等。】
这个『等』,底下还有经文,他省掉了,只引用了这两句。『如来』,这个如来是指本师释迦如来,是指的这个应身。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示现的跟我们一样,跟我们相同的。『一毛孔』,佛的一毛孔跟我们一毛孔没有两样。『一切剎尘诸佛坐』,佛讲经说法坐的是师子座,师子座就像我们中国的太师椅一样。我们这个椅子小,那个太师椅大概有这么大,差不多这座位是三尺见方,那个大的座位。这一毛孔当中有多少佛?有无量无边诸佛坐在那里说法,这是正报小摄正报之大,这也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但是给诸位说,这个境界都是真实,绝对不是假的,确实是很难理解。假如诸位对于法相唯识稍稍能涉猎一些,我相信对于这个境界之体会会有帮助。
唯识论里面告诉我们,我们这个眼睛的瞳孔,视神经,大概跟这个毛孔差不多,也许比它稍微粗一点,那就很细了,这讲到我们的生理,视神经。我们见外面的境界,在感觉当中,我见到当中,并没有把外面的境界缩小。其实我们怎么样见到的?这个眼睛的瞳孔就像照相机的镜头一样,把外面的境界相摄到里面,眼睛后面有一个小银幕,就像那个照相机底下那个底片一样,使外面境界相投射到里面。我们要讲到这个眼根,眼识,眼识的相分跟见分。眼识的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