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52|回复: 6

[其它话题] 净公上人关于学习的讲记敬摘点滴2020825113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5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学习的讲记敬摘点滴


...法、有圣贤教学,人民觉悟不迷惑,觉悟就快乐,迷则有苦,觉就有乐,所以这个地区的人离苦得乐,这叫中国。中也是不偏不邪的意思,这个地方人没有偏见、没有邪见,所以叫中国。生在这个地区,能够接受圣贤教育,能够学习大乘佛法,这个标准叫中国。及贵姓中,他在这个地方投胎,一定是生在贵族家庭。为什么?善与善感应,恶与恶感应。凡夫投胎全由功德在做主宰,善恶报应丝毫不爽。
  不但生中国及贵族,而且生值佛世,他出生的时候佛在这个世间讲经教学,这个缘不可思议,他能够见佛,能够闻法。值就是遇到,生在佛在世的这个年代,见过佛,听佛讲经教学,不生边地。边地就是文化落后的地方,没有圣贤教诲的地方称为边地。下姓中,印度古时候种族阶级很严格,不平等。婆罗门、刹帝利是贵族,婆罗门有智慧,多半从事于宗教教学,刹帝利是贵族,是统治阶级的,所以他们是贵姓。下姓这是平民。这以供养鲜花这个功德,会帮助你生在贵族,不是生在平民家庭。
  「七者,成转轮王,王四天下」。这讲你有幸见佛闻法,依教修行,以你的慈悲心、爱心爱护一切众生,护持正法,你发这个愿心,你就成为转轮圣王。王四天下,这个王是统治,统治四天下的是金轮圣王,轮王里面地位最高的。「八者,生生世世常得男身」。为什么佛在经上常常强调男身?女身比男身要苦,我们细心去观察就知道。所以菩萨示现成道一定示现男身,比丘尼、优婆夷、在家出家女众,她们修行证果的时候都现男身。第九,「得生弥陀佛国,七宝花上结跏趺坐,成阿鞞跋致」。这是遇到念佛法门,有缘遇到净宗法门,遇到净宗法门一定得三宝善神的加持,让你有缘见到净宗经典,遇到修净土的这些善知识,你跟他们往来,你也就会修这个法门。修这个法门,你这一生决定成就,也就是说你决定得生净土。生到净土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决定成阿鞞跋致。《无量寿经》四十八愿讲阿惟越致,阿鞞跋致是《弥陀经》上说的,一样的,翻译的时候用的字不相同。第十,「成阿耨菩提。坐于七宝师子座上,放大光明。与阿弥陀佛等无有异也」。这是究竟圆满的成就,你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真的把你妄想分别执著这些烦恼统统断干净了,烦恼断尽你就成无上菩提,这个时候坐七宝师子座上,这是说佛说法的宝座。放大光明,这个大光明就是对一切众生说一切法门,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成无上道。你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等同无异。
  散花,供养香花得十种利益。十种利益有浅深高下的差别,这种差别全在用心不同,你用的是什么心,如果用的是真诚恭敬心,这个功德就不可思议。所以佛在经上常常教我们,我们要记住,「一切皆从真实心中作」,这句话重要。处事待人接物要用真诚心,对自己的利益,就像这经上所说的,将来成佛跟阿弥陀佛一样。
  下面看「烧香,烧香以为供养」。《往生要集》里有这么一句话,「随力办于华香供具」。花跟香常常连在一起。对诸佛菩萨供花,花代表因地,植物先开花后结果,所以花代表修因。你修因后面有果报,花好果一定好。所以报有两种,现前的果报叫花报,来生的果报叫果报。我们这一生花报好,来生的果报一定庄严。今生要修的幸福、快乐、美满,要知道这是真的,它与富贵贫贱不相干,为什么?行门里头佛教我们放下,富贵人要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才能成佛,贫贱人也是要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平等的!这是烦恼的根,烦恼的源头。
  我们六根在六尘境界当中,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触、意知,这里头起受用,起什么?受、想、行、识,它起这个东西。受想行识里面有苦、乐、忧、喜、舍,有这么多受,五种受,那就是凡夫。根尘相接触没有受,清净心就现前,不接受。怎么不接受?看得清楚、听得清楚,不放在心上。你看清楚、听清楚了,那是智慧,没放在心上就是智慧,放在心上叫烦恼,烦恼跟智慧是一桩事情。不放在心上是智慧,放在心上叫烦恼,为什么?放在心上你就有苦乐忧喜舍,不放在心上没有。外面不管是顺境、是逆境,善缘恶缘,都不放在心上,你的心才是清净平等觉。不能把清净平等觉搞成苦乐忧喜舍,就错了。所以放下便是!这句话要记住,佛法,大乘的修学说功夫、功德,全在放下。
  净宗之妙就妙在让你执持一桩事情,阿弥陀佛的名号,你只执持名号,其他的全放下,万缘放下,就留着这一个佛号。用这个佛号代替所有一切的妄想、杂念,取而代之,久而久之,妄想、杂念自然没有,全是佛号。佛号是什么?佛号是自性里面圆满的功德,就现前。所以这个法门之妙没有人能比,真妙,妙绝了。我们要珍惜它,我们要认真学习,这一生当中就像前面所说的,能往生、能成佛,而且能跟阿弥陀佛平等。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真真实实登峰造极,没有比这更高的,这到顶头了。
  《往生要集》里面讲,讲烧香,随力办于华香供具。「《会疏》曰:若人烧美香,魔伦趣他方。佛神欢喜守。修善必成就」。《会疏》这四句偈我们要记住,为什么?学佛同修功夫还不错,可是怎么样?往往惹来冤亲债主附身,让你二六时中很不舒服。你懂得这个方法,那冤亲债主都离开了,好花、好香供养。魔伦,伦是类,就是魔这一类的统统走了,到别的地方去了。因为什么?魔不喜欢好香、好花,他不喜欢。可是诸位要知道,世间有粉香,还有香水,这一类的香它不是真香,
 楼主| 发表于 2020-8-25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东西会把魔鬼招来。你不要看一瓶什么香水要卖几万块钱的,那都是把妖魔鬼怪招来的。我们供香、供花,真的,这个香气是真味。好花、好香,魔鬼他就离开,佛就来了,佛神欢喜守,守在这个地方,修善必成就。
  「如那干诃罗国大王,遥向佛生国焚香作礼」,佛生在迦毗罗卫国,在北印度,靠近现在的尼泊尔。国王向这个方向焚香作礼,在礼拜。「香烟直至佛精舍,如白琉璃云,绕佛七重,化作金台。具如《观佛经》说」,《观佛经》里头有这个记载。这真诚心,真诚到极处,跟佛起感应道交。他燃的这个香,香烟能飘到佛的精舍,佛所居住的这个地方,这个香就像云彩一样,绕佛七重化作金台。当然这个金台你看到,立刻就消失了。感应不可思议!什么人的感?什么人的应?国王的真诚,自性自然的感应,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自然产生这个现象。
  「又《大日经疏》曰:烧香是遍至法界义」。理事皆如是,香烟遍法界,随着风、随着空气流转,向四面八方飘散。「如天树王开敷时,香气逆风顺风,自然遍布。菩提香亦尔,随一一功德,即为慧火所焚,解脱风所吹,随悲愿力自在而转,普薰一切,故曰烧香」。天树王,是忉利天有这个树,梵语叫「波利质多树」。这个树在忉利天,「为树中之王」,所以称为树王。佛经里面对这些动物、植物,最珍贵的、有德行的都用王称它,譬如称牛王、鹅王,这是动物里头的,树木花草有特殊的功德也称之为王。「《法华经》序品曰:国界自然殊特妙好,如天树王其华开敷」。这个树的名字叫波利质多罗,翻成中国意思叫香遍树,「又称曰天树王」。天树王开花的时候香气逆风、顺风,随风飘香,自然遍布,遍布在忉利天宫。
  菩提香亦然,菩提香,佛菩萨的精舍。世间树木花草的香是随风飘香,菩提香不是的,菩提香随着佛菩萨一一功德,这个香不是世间的香,在哪里?遍满法界。我们没有闻到,是我们的鼻根有问题,闻不到这种香。就像眼,我们的眼本能都失掉了。眼本来能见一切色相,现在不行,只有极为狭小的一个光度我们能见到,比这个光波长的见不到,比这个光波短的也见不到。佛告诉我们,我们的本能遍法界虚空界,过去现在未来统统能见到,好眼睛能见遍法界,现在局限这一段的光波。耳闻声也是如此,也只能听到音波一个阶段,比这个长的波听不到,比这个短波听不到。现在用机器可以多听到一点,但是绝大多数的都听不到。到底什么东西障碍了我们?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
  你看看佛说阿罗汉这三种烦恼只放下一种,见思烦恼,阿罗汉的六根比我们就利了,我们跟他比不上。阿罗汉的天眼向外面看,能看到一个小千世界。小千世界多大?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佛经上讲一个单位世界就是银河系。那小千世界?就是一千个银河系。阿罗汉的眼睛能看一千个银河系,看得清清楚楚,我们没办法,阿罗汉的天眼。菩萨的天眼就更大,超过三千大千世界。看微细的,阿罗汉天眼能看到微尘,大概像现在讲的,科学上所说的原子,我们需要用显微镜才发现,他不需要,他能看得很清楚,原子里头有原子核、有中子、有电子,他看得很清楚。
  我们鼻根能力也大幅度的衰弱了,诸佛刹土里面那些宝花、宝香飘到我们这个地方,我们闻不到。不是不在此地,在,闻不到。那我们得修功德,像阿罗汉修的功德他就能够,这境界比我们就大很多;菩萨大更多,到佛就圆满了,遍法界虚空界色声香味触法全部接收到,一点障碍都没有。所以这个地方讲菩提香,从佛菩萨国土来的,随一一功德,即为慧火所焚,这是比喻。解脱风所吹,随悲愿力自在而转,普薰一切,故曰烧香,这是什么?这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烧香,他们烧香不是像我们真的把香点燃,不是,他们是修德,从性德里头自然流出来。
  「后疏兼论烧香之事理,旨趣更深」。这真的。所以佛经的意思确实很深,但这种深意,我们渐渐的修学,渐渐体会...(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三辈往生第二十四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不想去。这个话在现前世间来讲尤其重要,为什么?我们必须要细心观察,对于眼前的社会状况一目了然。这个社会是一个知识所谓爆炸的社会,知识没有离开心意识,换句话说,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离心意识才是真心。学佛要用真心学,妄心学佛能得人天福报,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轮回太苦了,生生世世、无量劫来我们都在这里搞轮回,苦不堪言。想不想出去?当然想出去,出不去!古时候,其他的法门还有效果,为什么?人心地淳厚,待人接物容易用真心。儒家用心,真妄参半,他也用真心,不纯,真心里面夹着有妄心,道家亦如是。只有大乘佛教,佛法里头小乘也带着妄心,只有大乘是纯真无妄。从前有大乘的根性,现在这个时代没有了,纵然有大乘根性,社会上没有大乘,你怎么修法?只有净土念佛法门,这个法门是大乘,是大乘里面的精华,大乘里面的大乘,很不可思议!我们有幸能遇到,遇到这个法门可以了生死出三界,就是永远超越六道轮回。所以这个机会非常难得。一定要相信大乘经教上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我们已经得到了,佛法难闻我们也闻了,闻了起不起作用?很难说。
  唐朝时代,初期,善导大师告诉我们,这是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善导大师。那个时候修净宗,真正发愿修行求往生的,几乎百分之百都往生了,所以善导大师讲「万修万人去」。今天不行!我在年轻的时候跟李炳南老居士学教,老居士住在台中,创办了一个台中莲社。我去拜访那年,正好是台中莲社十周年纪念,成绩非常可观。十年教化,有多少莲友?就是他的学生,多少莲友?二十万人。我在那个地方住了十年,学教,跟他十年。我离开的时候,台中的莲友大概是五十万人,增长了三十万。老师常常讲,一万个人当中,真正往生只有三个、五个,不是百分之百。这是什么原因?就是用真心的人愈来愈少了。真正在这里学佛,莲友里头,念佛、参加念佛堂,那个心能有一半真,
 楼主| 发表于 2020-8-25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半真半假就很不容易了。何况真心的成分很少,妄心的成分很多。
  确实,我们从这个路上走过来,深深感触,古人所说的一代不如一代。科学技术是一代比一代殊胜,伦理道德,甘于做个好人,这是一代不如一代。中国人所说的三十年叫一世,你看世界的世,世是讲时间,三个十,三十年叫一世。一世不如一世,我们亲眼看到的,也就是今天跟三十年以前比差很远。三十年以前的那个社会,再三十年前又比不上。再三十年前是中日战争的时候,抗战时候,生活虽然很艰苦,人心很厚道,有怜悯心,有同情心。那时候我们做学生,战争的时候,抗战爆发我十一岁,打了八年,胜利的时候我十九岁,正是记忆非常好。那个时候的社会,回想起来非常可爱。战争非常残酷,我们是做学生,流亡学生,但是每到一个地方,人地生疏,当地人看到我们是流亡学生,都很热心照顾。吃的东西、穿的东西,关怀的人、问候的人、帮助的人很多,现在这个社会上看不到了。那时候的社会人有爱心,现在的社会,只爱自己,不爱别人。实在说他根本不懂得爱自己,叫不知道自爱,怎么能够爱别人?所以,伦理道德水平真叫一落千丈。
  最近这十几年,我们看到佛法衰,很担心。我们读这段经文理解,佛法的兴衰、存亡完全在戒律。儒,儒的存亡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完全在礼,人要不讲礼,不遵守礼,中国传统文化就没有了。现在谁讲礼,谁懂得礼?没有了。满清亡国之后,民国成立,民国一直到今天一百年了,没有制礼作乐。这个在将来历史上说,这一百年叫乱世,也就是说社会没有上轨道,人很苦。诸位念中国历史你就会知道,每一个朝代,动乱平定之后,新政权建立了,大概是五年的时间,制礼作乐,这个社会就上轨道了。我们很悲哀,满清亡国到今年一百年,国家没有制礼、没有作乐,所以整个都乱了。
  每个朝代都有礼服,衣服不能随便穿,要符合自己的身分。中国过去民间士农工商,读书人穿读书人的礼服,人家一看你穿衣知道你是读书人,农民有农民的礼服,工人有工人的礼服,商人有商人的礼服。为什么?便于行礼,人要守他自己的本分,现在没有了。做官的官员,官员的礼服更讲究,戴的帽子、穿的衣服,里头有阶级,地位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绣的花纹不相同。便于什么?一看你穿的服装就知道你的阶级,你的阶级比我高,我要向你行礼,阶级低的要向高的行礼。现在全没有了,现在统统穿西装,穿西装是什么意思?西装统治了全世界,穿西装的都是他的属国,都要听他的,在从前是这样的。中国强盛,周边许多国家都穿中国服装,那是什么?对中国皇上称天子,自己称臣,等于说中国保护国,保护他们,他们一定向中国学习,穿中国服装。虽穿中国服装,他还有一点改变,一看这是哪个国家的,他是日本的、还是韩国的、还是越南的,大致上他还是有改变。现在我们完全穿西装,这不像话!服装代表自己族群的文化,穿别人的,代表我们自己没有文化,我们跟着别人走。礼实在是非常重要,关系我们生活起居,这个东西丢掉了。
  抗战之前,中国还有过去旧式的家庭,这个家庭很重要,抗战胜利之后家没有了。我很留意观察,一个都没看到。中国家庭是大家庭,这么庞大的族群,这么多的人口,这么大的幅员,在世界上屹立几千年而没有被消灭,靠什么?靠文化。现在我们文化丢了一百年,如果再继续下去再有一百年,中国没有了,文化没有了,灭绝了。好在这些年来,国内外对中国文化都有呼声,虽然没有做到,能有呼声也不错,说明还没有忘记,还有人想起来。真正有心人,懂得,复兴从哪里开始?从礼开始。佛教复兴从哪里开始?从戒开始,没有戒,佛教就灭了。研究经典那是知识,那不是学佛,与学佛不相干。
  慈照大师这个话简单扼要,这对于修净土的人说,持戒持得很好,但是对净土没有信心,对往生极乐世界没有这个愿望,这个人虽然持戒、念佛,他不会往生。但是他修的是福报,人天福报,修的福报大,到天上去了,享天福;福报次一等,在人间享福,来生还能得人身。无论你是生天或者得人身,总而言之一句话,福享尽了还要轮回,这个例子太多了,不胜枚举。又说「发愿持戒力」,这个人对净土相信,不疑惑,又想到极乐世界,发愿求生净土,他又持戒,「回向生乐国」,以这个功德回向求生净土,他决定得生。「如是各行持,千中不失一」,一千个人修一千个人往生,一万个人修一万个人往生。所以,祖师教导我们四个字,「持戒念佛」,这句话很重要!持戒念佛要发愿求生,发愿求生这一念就是无上菩提心。
  「又《会疏》曰:回向愿生者,如上诸善回向」,像前面所说的这一切善法,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以这个回向求生净土。「若不回向,则不作生因」。所有修行一切功德都是为求生净土,绝不为人天福报,这个人决定得生。如果修行、念佛不求净土,他把这些功德求来生的福报,这也一定会得到。但是来生得福报不能了生死,这个必须要晓得。「皆显回向发愿之不可少也」,修净土这是决定不能缺少的,一定要知道。
  再看下面这一段,「往生果德」:
  【其人临终。阿弥陀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前后围绕。现其人前。摄受导引。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无上菩提。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这是中辈往生的,三辈中辈往生,他往生比上辈往生的要差一等,我们看注解。『其人临终,阿弥陀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圆中钞》里头说,幽溪大师讲的,「真佛者」,阿弥陀佛之应身也。这个应身是哪里的应身?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里面的阿弥陀佛都是应身,实报庄严土是报身,常寂光土是法身。从应身起化身,化身是来接引的,我们一定会知道。极乐世界每天去往生的人太多了,没法子计算。我们这个世界往生的人不多,阿弥陀佛所接引的,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众生,包括哪些?包括等觉菩萨,最上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8-25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下的包括阿鼻地狱。阿鼻地狱能往生吗?能。他怎么会往生?这个堕阿鼻地狱的人,过去世生生世世曾经修这个法门,累积的功德很大、很多。是在这一生当中,临终的时候一个念头错了,堕到地狱去了。大概不高兴,发了一顿脾气,这样堕地狱的。堕地狱就后悔,就知道错了,这一后悔他就离开了,那一念佛求往生,佛真的化身去接引他。所以,我们也不能小看地狱众生,他只一悔过,过去生中善根统统现前,就起作用。乃至于畜生、蚊虫蚂蚁,说不定它们往生极乐世界品位比我们高,很难讲。修行是生生世世,迷惑颠倒是一时错误,忏悔就能往生。
  「化身则从应身,又变化其身,而来接引」,凡是来接引的全是化身。上品上生的人,来接引他的也是化身佛,全都是化身。到极乐世界,你要是在同居土、方便土,你就见到阿弥陀佛的应身,如果你生到实报土,你见到阿弥陀佛的报身,见佛不一样。但是极乐世界特殊,报身、应身、化身完全相同,让我们分不出来。这是什么原因?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功德所现的。跟其他诸佛不一样,其他诸佛没有本愿,阿弥陀佛有本愿。前面我们读过,本愿不容易得来,去考察、去参学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刹土,五劫的时间,总结出四十八愿。四十八愿不是一次发的,四十八愿是参考一切诸佛刹土里面取长舍短,这么成就的。所以,成就极乐世界超过一切诸佛刹土,原因在...(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三辈往生第二十四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自己老老实实念佛,心里清楚明白就好。无论什么境界现前,平常心对待,这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你会平安度过,你的道业、信心会增长。
  下面,「盖谓《观经》所示下品之人,临终之时,地狱众火」,这是地狱境界现前,「一时俱至,众苦交逼。佛虽现前,但以神识不清,不甚明了。依稀彷佛,若在梦中」。我们常讲似梦非梦,你说它不是梦,真是在作梦,你说是作梦,不像在作梦,跟平常作梦不一样。「故云梦见彼佛」,这个境界确实有,可能我们自己都会遇到,遇到的时候要清楚,这叫梦见彼佛。「若非有佛来迎者,焉能安闲有此十念」,临终的时候,一句接一句佛号念了十声,这就是一定得到佛力加持。你在临命终时,这是最痛苦的时候,你还能平平安安念十声佛号,这是明显得到佛力加持。这两种注解所说的不一样,「但谓下辈往生,亦有佛来迎是一」。这就肯定,下下品往生,阿弥陀佛决定来接引你,这个是肯定的。「故并引征,以证斯旨」。
  再看下面一段,「至于《观经》下品三人,俱是恶人者。善导大师谓下品上生者,是造十恶轻罪凡夫人」。我们看到这一点我们也很安慰,为什么?大概我们都属于这种人,可以下品上生,换句话说,我们有分。「下品中生,是破戒次罪凡夫」。这个罪比上面的要重,受戒之后破戒。现在有没有?跟诸位说没有了,为什么?现在受戒是假的,不会得戒,受了也是空的。这话不是我说的,蕅益大师说的。蕅益大师明朝末年清朝初年的人,这是我们净宗第九代的祖师。他是个精通戒律的,跟近代弘一法师,弘一法师对戒律下了很大的功夫。蕅益大师说,依照戒律来讲,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真正的比丘了。而具足戒,就是比丘戒、比丘尼戒,这是具足戒,经上规定至少要五个比丘才能传戒。蕅益大师说比丘没有了,那谁能传戒?所以传戒只是形式,没有得戒的。因此,蕅益大师自己受三坛大戒之后,他就把比丘戒退了,退戒,一生持沙弥、菩萨戒。因为沙弥、菩萨戒,没有比丘可以传,不是真正比丘身分,菩萨们都可以传。蕅益大师做榜样给我们看。弘一大师教导我们,弘一大师承认蕅益大师的话,他告诉我们,戒要不要受?要受,不受别人讥嫌。所以形式要受,但是自己心里要知道,没有得戒,要明白。
  没有得戒怎么样?学戒律,因为不受比丘戒不能看比丘的戒律,受了这个形式你就可以看。可以看的时候,章嘉大师教给我,你真正做到了一条,这一条戒就得到了,你没有做到,全是假的。所以大师当年教我,戒律很重要,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就是在戒坛受戒,那是形式,那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展开戒本,你能做多少决定要去做,这是实质。这一条做到了,这一条你就得到了。不杀生做到了,不杀生这条戒你就得了。不杀生包括什么?包括不伤害一切众生。这些重戒,《沙弥律仪增注》里面讲得很清楚、很详细。不偷盗,要把不偷盗的念头断掉,什么念头?占便宜的念头,想占一点便宜,那个念头是盗心,说得很微细。还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你盗心在,虽然没有盗的行为,你的心没断。所以佛法讲得非常细微。十善业道做圆满,那就成佛了。再多的戒律,没有离开十善,十善是一切戒律的总纲领。菩萨八万四千细行,从哪里来的?十善展开的;小乘阿罗汉三千威仪,也是十善展开的。所以十善是根本,这个不能不知道。从哪里学起?从这儿学起。
  早年净宗学会在美国成立,修行我们依据什么?净宗学会,夏莲居老居士提倡的,虽提倡没有落实。我跟黄念祖老居士见面,老居士特别把这桩事情交代给我,他知道我在国际上讲经教学,希望我每到一个地方都成立净宗学会。我是帮助当地的居士,帮助他们,所以现在净宗学会全世界将近两百个。我们的经教完全依照净土五经,五经里面的《无量寿经》就是依照这个本子,也依照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集注。行门,我们说了五个科目。第一个净业三福,这是我们修净土,理论、方法的根据。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问题来了,在家同修十善没修好,为什么没修好?这去找原因,找了很久,终于明白了。我们没有从扎根教育下手,所以十善对于我们这么样的困难。为什么古人很容易做到?古人扎根教育做得好。
  这个事情要推到两百年前,一百五十年前还很盛行,胎教!现在没人懂得了。母亲怀孕就要照顾这个婴儿,没出世的婴儿,怀孕的十个月期间,思想要清净、要端正,不能有不好的念头。为什么?影响胎儿。不善的境界不看,
 楼主| 发表于 2020-8-25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善的声音不听,不善的现象不接触,都是为了保护胎儿,让胎儿完全接受是纯正的印象。小孩一出生,他眼睛睁开就会看、就会听,同时他已经在学习、在模仿。跟谁学习?跟父母学习。所以父母言谈举止,在婴儿面前都要规规矩矩,不能随便;随便,被他看到的时候他就学坏了。要知道,那是个很聪明的人在旁边看着你,跟你学习。所以,《弟子规》不是教小孩念的,《弟子规》是父母做出来给小孩看的。父母还很年轻,二、三十岁,他还有父母在,孝顺父母,让小孩看到他怎样孝养父母,怎样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做出来给小孩看。小孩看了一千天,三岁,从出生到三岁,这一千天,这个根扎得坚固,他一生不会学坏。所以中国古谚语有句话说「三岁看八十」,到八十岁都不会变样子,那个根扎得牢。所以学佛很容易。
  我们这个根没有了,传统文化丢掉了至少两百年,或是一百五十年。我们不能怪父母,父母不知道,父母也不能怪祖父母,祖父母也不知道。往上推,大概推到六、七代,才知道有这么回事情,推到九代、十代,他们看到或者曾经受过这个教育。这些原因找到了,怎么办?我们得补习,小时候没学,现在恶补。我们用《弟子规》,用《感应篇》,用《十善业道经》,认真努力学习,把这些经典落实到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念念要想到,我要做个好样子给社会大众看,这叫真学佛。这把戒的根再找回来。不在这上下功夫,我们的功夫不得力,我们很容易被外面诱惑,很容易改变心态,最后还是搞六道轮回,还是搞三恶道,这非常可怕。所以这些不能不知道。
  我们再看下面的注解,「望西疏曰:下辈之内,有多类故。《观经》说恶。今说善人。故《觉经》」,《觉经》就是汉译的,叫《清净平等觉经》,「云:(其三辈者)当断爱欲,无所贪慕。慈心精进,不当瞋怒。斋戒清净。如是清净者,当一心念欲生无量清净佛国」。这是汉译的《无量寿经》里面讲到三辈,三辈都说到要断爱欲,无所贪慕,这就是断贪心;慈心精进,不当瞋怒,这是断瞋恚,就是断贪瞋痴;斋戒清净,这是断愚痴。如是清净者,当一心念,这一心执持名号,求生无量清净佛国,就是极乐世界。「盖往生品类,万别千殊。三辈九品,只是粗分」,故这一个下品当中,「已类别无数」。《观经》说恶人,本经说善人。「如《汉译》下辈之人,确是修善者也」。汉译的,就是《清净平等觉经》,它肯定是善人,善人、恶人统统都能往生。
  「又《观经》下品往生,生前虽是恶人,花开后并是大乘」,莲花化生,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都是大乘菩萨。「下品上生,经七七日莲花乃敷」,下品上生,四十九天莲花就开了。「经十小劫,得入初地」,就是他自己断烦恼,提升品位,达到初住菩萨。「下品中生,经于六劫,莲华乃敷」,这花才开,「闻说大乘甚深经典,应时即发无上道心。下品下生,满十二大劫,莲花方开。闻法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嘉祥《观经义疏》曰:上品修大乘因故,所以得大乘果。中品修小乘因故,还得小乘果。下品现在虽不修大乘善及小乘善,但彼临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妙法。以闻大乘故,得大乘果也。」从这上面经、论,祖师大德的注解就是论,看到这么许许多多种种的说法,我们是在哪个层次?我们是闻大乘经,不是闻小乘经,也不是到临终时侯才闻到,现在就听到。而且是长时间听到,对于净宗的理、事、境界都有相当的理解、相当的认识,这个就是下品也是下品上生。不会在下品中生、下品下生,不是,最低的阶层下品上生。如果功夫好一点的,能持戒,能断恶修善,会提升到中品下生、中品中生,乃至于中品上生。品位真的到极乐世界才知道,我们怎么去想、怎么去推测都没有必要,只有往生这个人他清楚。
  我们再看下面注解,他这段注得很长。「《阿弥陀经》谓执持名号,得生净土之善男子、善女人,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正符本经三辈临终见佛之说」。「其它如《称扬诸佛功德经》」,这里头说,「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就是阿弥陀佛,「命欲终时,一心信乐,念不忘舍,阿弥陀佛将诸众僧,住其人前,魔终不能坏斯等正觉之心」。这是说命终的时候,这个人一心真信,喜欢往生极乐世界,这个乐是喜欢,对于佛的名号念念不舍,一句一句接着在念佛。这个时候阿弥陀佛将诸众僧,这个将是率领,阿弥陀佛带着许多出家人,比丘这一类的人,在他面前,他看到了。这个时候魔不能破坏这桩事情,为什么?有佛在,魔就不能现前。这些文字要多看,这些讲解要多听,对你修学有很大的帮助。现前有一些临命终时往生,我们去送往生,帮他助念,知道应该如何助念才如法。在助念当中,我们冷静观察境界,我们的信心倍增,增长,为什么?亲眼看到了,经上所说的现在亲眼看到了,亲身体会到,魔不能干扰。
  「又《鼓音王经》云:若有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即与大众,往此人所,令其得见」。这个,《鼓音王经》里头又给我们作证。「又《华严经》云:如来有十种佛事。一者,若有众生,专心忆念,则现其前」。这些经、论,「是均为本经之良证」。这些经论所讲的,都可以证实《无量寿经》所说的真实不虚。有这么多经论、祖师大德给我们做证明,希望我们真正相信,不生丝毫疑惑,真正愿意到极乐世界接受阿弥陀佛教诲。到极乐世界,时劫长短不必放在心上,为什么?生到极乐世界你就无量寿了,无量寿看十二劫,还不就跟我们现在看十二个小时一样吗?很短的时间。又何况每个人见到阿弥陀佛之后,善根福德因缘不同,有些善根深厚的马上就开悟,很短时间他就提升。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夫如来者,本无去来。云何今言,佛现其前?莲池、幽溪、蕅益三大师,深明其义,语皆精妙,契佛本怀。恭录于次。」这下面就说明。学教的人看经看多了,他有这些疑问。所以祖师大德的教学,教你一门深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5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三辈往生第二十四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它肯定是善人,善人、恶人统统都能往生。
  「又《观经》下品往生,生前虽是恶人,花开后并是大乘」,莲花化生,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都是大乘菩萨。「下品上生,经七七日莲花乃敷」,下品上生,四十九天莲花就开了。「经十小劫,得入初地」,就是他自己断烦恼,提升品位,达到初住菩萨。「下品中生,经于六劫,莲华乃敷」,这花才开,「闻说大乘甚深经典,应时即发无上道心。下品下生,满十二大劫,莲花方开。闻法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嘉祥《观经义疏》曰:上品修大乘因故,所以得大乘果。中品修小乘因故,还得小乘果。下品现在虽不修大乘善及小乘善,但彼临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妙法。以闻大乘故,得大乘果也。」从这上面经、论,祖师大德的注解就是论,看到这么许许多多种种的说法,我们是在哪个层次?我们是闻大乘经,不是闻小乘经,也不是到临终时侯才闻到,现在就听到。而且是长时间听到,对于净宗的理、事、境界都有相当的理解、相当的认识,这个就是下品也是下品上生。不会在下品中生、下品下生,不是,最低的阶层下品上生。如果功夫好一点的,能持戒,能断恶修善,会提升到中品下生、中品中生,乃至于中品上生。品位真的到极乐世界才知道,我们怎么去想、怎么去推测都没有必要,只有往生这个人他清楚。
  我们再看下面注解,他这段注得很长。「《阿弥陀经》谓执持名号,得生净土之善男子、善女人,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正符本经三辈临终见佛之说」。「其它如《称扬诸佛功德经》」,这里头说,「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就是阿弥陀佛,「命欲终时,一心信乐,念不忘舍,阿弥陀佛将诸众僧,住其人前,魔终不能坏斯等正觉之心」。这是说命终的时候,这个人一心真信,喜欢往生极乐世界,这个乐是喜欢,对于佛的名号念念不舍,一句一句接着在念佛。这个时候阿弥陀佛将诸众僧,这个将是率领,阿弥陀佛带着许多出家人,比丘这一类的人,在他面前,他看到了。这个时候魔不能破坏这桩事情,为什么?有佛在,魔就不能现前。这些文字要多看,这些讲解要多听,对你修学有很大的帮助。现前有一些临命终时往生,我们去送往生,帮他助念,知道应该如何助念才如法。在助念当中,我们冷静观察境界,我们的信心倍增,增长,为什么?亲眼看到了,经上所说的现在亲眼看到了,亲身体会到,魔不能干扰。
  「又《鼓音王经》云:若有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即与大众,往此人所,令其得见」。这个,《鼓音王经》里头又给我们作证。「又《华严经》云:如来有十种佛事。一者,若有众生,专心忆念,则现其前」。这些经、论,「是均为本经之良证」。这些经论所讲的,都可以证实《无量寿经》所说的真实不虚。有这么多经论、祖师大德给我们做证明,希望我们真正相信,不生丝毫疑惑,真正愿意到极乐世界接受阿弥陀佛教诲。到极乐世界,时劫长短不必放在心上,为什么?生到极乐世界你就无量寿了,无量寿看十二劫,还不就跟我们现在看十二个小时一样吗?很短的时间。又何况每个人见到阿弥陀佛之后,善根福德因缘不同,有些善根深厚的马上就开悟,很短时间他就提升。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夫如来者,本无去来。云何今言,佛现其前?莲池、幽溪、蕅益三大师,深明其义,语皆精妙,契佛本怀。恭录于次。」这下面就说明。学教的人看经看多了,他有这些疑问。所以祖师大德的教学,教你一门深入,不准你看很多经典,有道理。本来相信,看多了不相信了,为什么这个经上这个说法,那个经上那个说法?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释迦牟尼佛在这儿这个说法,在那儿那个说法,到底我们听哪种说法是对的?愈听愈糊涂,愈听愈迷惑。所以祖师大德的教诲是大有道理!一门深入,教你学一样,一样学通了,问题就没有了,一样没通肯定有问题。通是什么?明心见性。每一个法门、每一部经典终极的目标都是明心见性,只要通到明心见性,没有学过的经全部都通达,都没有问题了,真叫妙极了!一经通一切经通,一个法门通一切法门都通,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要避开一切的麻烦、一切的困扰、一切的疑虑,那就一门深入。
  从哪部经?最好就从这部经,就从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他非常慈悲,你看用了八十三部经论,一百一十部古大德的注疏、论述,来解释这部经典。看他的注解,等于你看了一百九十三种这些古书里面的这些资料,最精彩的部分你全读到了。这个注解真的稀有、真正难逢,真正帮助我们这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让我们信心十足,没有丝毫怀疑,不可思议!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0集)  2012/5/23  泰国曼谷  档名:02-037-035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大家好。今天因缘非常殊胜,我们《净土大经科注》能有机会在泰国曼谷这个地方讲几次,这个功德回向给泰皇,为他祝寿,祝福他政躬康泰,国运昌隆,泰国人民福慧增长,吉祥如意。还有我们在座的,从各地方到这边来的同学,很难得遇到《大经科注》的现场法会。现在我们请看经本,《大经科注》第七百六十九页倒数第五行,经文都会打在字幕上。
  「莲池《疏钞》云:古谓佛无去来。云何有佛,现在其前」。这一段是解释经文,念佛人临终时候梦见阿弥陀佛,也能够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这是经文。黄念祖老居士,在这段经文当中注解得非常详细,很丰富,引用许许多多的经论,这个地方引用莲池大师《弥陀经疏钞》一段文。古德有这种说法,佛没有来去。这是说的法身如来,法身没有形相,没有物质现象,没有念头,连精神现象也没有,没有自然现象。所以今天的科学,可以说是发展令人敬佩,居然能够发现阿赖耶的三细相。阿赖耶三细相说的是什么?是宇宙的源起,万物的源起,生命的源起,说明我从哪里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8-25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细相说的。
  唐朝贤首国师,清凉的老师,有一篇论文,《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过去我们曾经学过两遍。这篇论文非常有价值,那么大的一部经,讲到修行方法,他用了简单明了六段就说清楚、说明白,非常不容易。前面三段就是讲宇宙源起,首先告诉我们,宇宙的本体就是自性,自性清净圆明体。清净说明自性是真心,真心是清净的。惠能大师开悟,第一句话也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也就是说,真心里头没有污染,没有染净、没有善恶。用现在科学家说的话,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所以科学的技术达不到,没有办法观察到它。它在哪里?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就在我们现前,但是我们六根接触不到。眼耳鼻舌身所接触的是物质现象,它不是物质现象,这个东西接触不到,它也不是精神现象,所以我们想象也想不出来,第六意识、第七识、第八识统统缘不到。它真在,而且它是一切法的自性,一切法依它而起;没有它,一切法都没有。怎么知道它在?大乘经上佛告诉我们,「唯证方知」,你要是证得了你就知道,真有这个东西。
  到什么地位才能证得?佛告诉我们,八地以上。学大乘的人都知道,八地以上是很高的境界,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就成佛了。菩萨五十一个阶级,最上面的四个,他们完全知道,不是普通人能知道的,今天科学家能够发现,了不起。科学家能发现这桩事,佛也说出来,所以我们不感觉到意外。科学家能够探测到阿赖耶,阿赖耶从哪里来的,科学家不知道;也就是说六根,包括阿赖耶跟末那的见分,它能缘得到的是妄心,真心缘不到。科学家发现了,是不是他证得?不算,发现,真的被他发现,他得不到受用。如果是亲证得的境界他得受用,受用是什么?智慧开了,神通道力现前,六种神通都能够恢复。科学家没有六种神通,没有天眼,没有天耳,他心、宿命、神足通都没有,所以他还是凡夫。凡夫用自己的聪明智慧,用自己科学技术也能够探测到这个,这个佛经上说的,有,指出凡夫的境界可以达到这个边际。
  由于科学的证明,我们就肯定了佛的智慧,佛的德能,佛的神通、道力,那他说的不是假的。佛告诉我们,他这种能力是一切众生统统都有。所以今天早晨报告跟诸位说,佛法的修学不在乎你知道东西多少。你学经典,如果没有戒定,所学的全是知识,不是智慧,广学多闻,博闻强记,不能够了生死,不能出三界,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佛学,不是学佛,学佛跟佛学是两桩事情。我们看中国一千三百年前惠能大师的故事,大家都明白了。惠能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虽然是佛门一代祖师,了不起的祖师,禅堂,他一炷香也没有坐过,讲堂,一堂课没有听过,五祖把衣钵传给他。无论你问哪一部经典,他没有不知道的;他不认识字,你念给他听,他就能讲解给你听,他有这个能力。佛法如是,世间所有一切法亦如是,你去问他,没有一样不知道,为什么?见性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不离自性,只要见性,你就全得到。得到怎么样?得到,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你不问他,他什么都没有,这就叫干干净净,清净平等觉;你问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这是佛法,不可思议。佛告诉我们,这不是他的专利,一切众生个个都有。现在为什么变成凡夫?正是因为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著,这三样东西是自性的障碍。虽有,障碍把它障住了,它并没有失掉,...(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三辈往生第二十四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来?乐从了解事实真相,都搞清楚、搞明白了这就乐,乐从这来的。
  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手段来帮助这些苦难众生?佛用教学。你看,佛开悟之后,三十岁,开悟之后就示现教学,教一辈子,七十九岁圆寂的,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三百余会,这个会就好像我们办班教学,办活动,三百多次,一生。这个会(活动)时间有长有短,时间长的有好几年,短的有半天、一天的都有,不一定。如果讲一个大单元,像《般若经》,《般若经》就讲了二十二年,那大单元。小经,像《大集经》是小经,《阿含经》是小经,有一部经只有一、二天,甚至于四、五个小时。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的事业,都看清楚了,释迦牟尼佛到底是什么身分?他是人。他相不相信有神?相信,他对于神非常尊敬。天,他讲得很清楚,娑婆世界的天有二十八层,欲界六层天,色界十八层,无色界四层,讲得很清楚。天人的生活状况都知道,福报确实比人大,大太多了,寿命比人长,人的寿命跟天人比,那真的像作梦一样,不能够相比。
  佛是用教育为手段、为方法。佛当年在世的弟子能讲经、能教学的,没有现在这些科学技术,现在我们可以用卫星、用网路,无远弗届。在从前怎么办?学生,学生学成之后,到四面八方去教学,教初学的。提升,每一年都帮助他,夏安居三个月,叫结夏安居。为什么?那个时候是雨季,出去托钵不方便,就不出门,外面教学的学生统统回到佛陀的身边接受再教育。这就是现在所讲的进修教育,提升自己。平常是教化众生,每一年有三个月跟着佛陀提升自己,自利利他。你看这种教学的制度、方式都非常之好,现在教育比不上。
  我们了解之后,应当要学佛陀,不能把教学放弃掉,这是绝大的错误。生活,像南洋这一带还有乞食的,托钵乞食的制度存在,其他地区已经不存在了,这个没有关系。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给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是可以变的,实质不能改变。实质是什么?是修行。修行两个字,意思一定要搞清楚,修是修正,行是行为。行为有身口意三方面,身是我们的动作、造作,口是言语,意是念头。行为有错误,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譬如,我们有自私自利的念头,这是错误的,应该把自私自利放下;我们有贪瞋痴慢这个念头,这个念头也是错误的,应该不贪、不瞋、不痴,这要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念经,念了不能够修正行为,这个经叫白念了、白讲了。
  佛教给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1 08: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