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65|回复: 2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蔡礼旭老师主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2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蔡礼旭老师:《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1-52)》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四十四集)  2011/12/3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7-0044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我们上一节课讲到「贵德」当中,第二个纲目「孝悌」。孝悌是做人的根本,所谓「水有源,木有本,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我们的身体来自于父母,包含养育、教育,所以人不孝父母,那就没有做人的根本。就像母亲怀胎十月,这怀胎守护的辛劳,整个过程像很多女性还会害喜,对身体是很不舒服的,在不舒服的情况之下都要勉强把食物吃下去,都是勉强自己念念为孩子着想。其实整个天地,上天的安排非常微妙,好像有一个循环,让人能够这一生不要留下遗憾,把父母的恩德能够回报圆满。你说我们因有父母的养育、教育,而成长茁壮,我们什么时候来回报父母的恩德?父母上了年纪我们搀扶着父母行走,就好像我们小的时候学走路,无数次的跌倒,都是父母的扶持跟鼓励。所以做什么事最让自己的良心很安?就是孝顺父母,就能回报最根本的恩德。

  包含老人有时候吃饭,活动比较没有那么方便,你看有时候,吃的时候不小心还会掉下去。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喂我们吃饭,包含教我们吃饭,也是花了无数的心血,从来没有对我们有一点嫌弃的。父母老了,我们在这些生活都能够非常细腻的去体恤,决定没有一丝一毫的嫌弃。包含在我们小的时候,都叫父母给我们讲故事,一遍又一遍,甚至于问了很多为什么,父母年纪大了有时候记性不好,一件事会问好几次。您看这不也是让我们在这一生,能回报所有成长过程中,父母点点滴滴的辛劳,这些都能够在尽孝当中回报。我想这是上天给人,尤其给为人子女者最大的一个礼物,所以能孝顺父母的人,是最有福气的人。其实人最大的福气,就是心安理得,俯仰无愧。这个怀胎守护。

  包含临产受苦,生产是相当痛的,应该算最痛的一个情况。你看产房里面的,产床上那个钢柱是很粗的,因为生产出力的时候要出那么大力,手上要抓东西,钢柱都可以被拉弯,我们可以想象那个痛是到什么程度。我曾经也听过比喻,因为阵痛的时候非常难受,就好比十五分钟拿着一支钢利的刀,在你的手上划一痕,每隔十五分钟划一痕。有的母亲十几个小时才把孩子生下来,你就看到整个过程当中,那个疼痛难忍,这临产受苦。再来生子忘忧,这么大的痛苦,当孩子生出来,第一个念头就是孩子健不健康?完全把自己的痛苦放下,念念想着孩子的安危。孩子生下来,尤其三年都在母亲的怀抱当中,没有生活的能力。包含哺乳养育的恩,哺乳,我们三岁以前可能喝掉几百公斤母亲的母乳,那个等于是母亲的血,她身上的营养。所以为什么女人的骨头比较黑、比较轻?就是在养育子女过程当中耗损掉的。包含咽苦吐甘,再怎么辛劳照顾孩子、照顾家庭,在孩子面前,还都是呈现笑脸来安慰孩子。回干就湿,尤其有冬天的地区,孩子半夜尿床,把干的地方让给孩子睡,自己睡在湿的地方。

  其实我们的父母都是这样,好的都是留给我们孩子,辛劳都是自己承受。这个过程就像我们上一节课讲到的,「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都是在回想我们整个成长的过程。包含洗濯不净恩,我们成长过程,你看大小便之后都是父母去收拾。我印象很深,曾经有一个母亲,她的孩子才几个月大,她说到她觉得孩子的大便一点都不臭,感觉还有一点香味。我那时候听,因为这母亲讲得非常诚恳、非常认真,所以我对她的话非常相信,由于很相信她讲的,我马上可以体会到她的心情。因为她说到,孩子大便下来,她的心思都是放在大便的颜色好不好,包含看那个形状健不健康。因为孩子几个月大,他的肠胃还在发育,还不是很完全,所以观察状况都很好,母亲特别安心。连最脏的东西,没有一丝毫的嫌弃,而且念念都是孩子的健康。听到年轻的母亲这么讲,都能让我们回想到自己婴孩时期,母亲的良苦用心。甚至于有一些孩子先天有残障的,我们看很多父母,还是照顾他们三十年、四十年之久,都没有丝毫嫌弃,这母爱的光辉令人动容。

  包含远行忆念恩,我们出远门父母也都在忆念,子行千里母担忧。所以出门在外要多报平安,而且要让父母了解我们的情况,让他们放心。在外决定不能跟人家有冲突、有摩擦,假如有了,可能父母天天都在担心会不会出什么状况。还有深加体恤恩,在很多事情上都是体恤备至,像我容易紧张,我记得我考大学的时候,父母跟我两个姐姐一起陪我去考试,全家为了我的事还是操了不少心。包含有一次我爷爷胃是出血,还不是很清楚情况,我母亲是当天早上没有跟我讲,下午才跟我讲。因为我母亲知道我的个性比较容易担心紧张,所以不是很清楚情况,怕讲了让我操心。其实我们心太粗了,整个成长过程中很多小事,父母都是非常细腻的为我们想。甚至于有时候他为我们想,我们还误会,那是造孽造大了。

  我曾经跟大家举例,我自己的姐姐她到补习班去,有一天眼睛不舒服,我父亲跟她说,明天我请假带妳去看医生。还是放心不下,您看深加体恤,好像就不忍心让我们多受一点苦,就赶紧赶去补习班要带我姐姐去看医生,那是大学联考补习班。当时候我姐姐是不想考大学了,可是父亲想得很远,他知道以后长大,假如弟弟妹妹都大学毕业,她没有,她心里可能一辈子都遗憾,甚至自卑。诸位学长,我父亲有没有跟我讲,他为什么让我姐姐去补习班准备考大学,有没有讲?没有。我为什么知道?大家自己回想看看,父母很多事没跟你讲,好像你看看他的眼睛你就懂了,那是我们的天性本能。真的,人不能再被欲望给控制住,真的要放下欲求,用心去体恤父母的心。

  刚刚我讲到这里,又想到我姐姐出嫁那天,这一个女儿二十多岁,拉拔大了,出嫁那一天,我姐夫带着我姐姐给我父亲行三跪九叩礼,我在旁边站着。我姐夫跟姐姐一跪下去,
 楼主| 发表于 2020-8-22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父亲马上眼泪就流下来。而因为我刚好看着父亲,父亲当场眼泪要流下来的时候,我的眼泪也流下来。好像父亲那个心情,在当下像一道光一样射到我的心田里面来,体恤到当一个父亲太不容易了。二十多年来多少经济上的承担,孩子成长健康、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学业种种的一个担忧、设想。以至于出嫁了,好不容易帮她找个好的对象,心比较安,但看着女儿要出嫁,也是百感交集那种心情。所以我非常感恩祖先的保佑,让我在那一刻能理解自己父亲的心。一个人能理解父母,你绝对不忍心再讲一句让他难过的话,你不忍心讲。因为恩德,「昊天罔极」,你想报恩都来不及了,怎么忍心再让父母操心。所以我们心不能再粗,静下来,人一静下来会起觉照,可能很多成长过程中忽略的东西,都会突然浮现起来,真是如此。

  我很感谢大众给我一个机会,跟他们交流《弟子规》,我在海南跟大家讲,「入则孝,出则弟」。三十多年的岁月,讲着讲着好像一幕一幕都浮起来了,愈来愈感觉父母的恩德、父母的栽培,还有姐姐的爱护。以前好像匆匆忙忙的就二、三十岁了,也没有冷静想想这些事,讲课的时候很专注,这些东西浮起来了。包含小时候到外婆家,坐出租车的事也想起来,妈妈给出租车司机多给五百块,好像在我记忆中已经消失掉,就讲着讲着就回来了。真的很感激大众给我这个机会学习,进而能够把生命中这么多的事情回想起来。

  所以父亲为姐姐的一生着想,深加体恤,而且又不忍心她眼睛不舒服,马上就赶过去,结果发现那一天我姐姐不在补习班,逃学了。我现在想一想,这辈子要赶上我父亲的修养,实在很难。你看这样的苦心,突然去看女儿逃学,就好像这颗心从空中,一下摔到地上去一样。假如是我,我可能一开门:妳搞什么?可是我父亲没有骂我姐姐,还很客气的询问我姐,怎么了,去哪里了?我姐恼羞成怒,马上说我不补了,我也不想读大学,劈里啪啦讲了一堆情绪的话。我跟我二姐在那里想:会不会山雨欲来风满楼?爸爸受了这么大委屈有情绪是难免的。我们想会不会有风要吹过来?没一会我姐姐上房间去了,我爸把我跟我姐叫到他们房间里,我们两个头都低低的等着父亲发话。我父亲讲,爸爸还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你们两个提出来。在极度被误解之下,居然能心平气和,再问问孩子,你们内心还有哪些对父亲做法不满意的地方。当下父亲反思的态度,震撼了我的心灵。

  所以很多父母,在我们二十多年,甚至更久的岁月当中的体恤,被误解的时候,父母还是默默的承受。我真的体会到父母任何的存心都是为了孩子,你不应该去忤逆,也不应该去否定,拒绝父母的好意。哪怕他的建议不一定很好,都不能否定他,都要先认同父母的苦心。我记得我当时候,在二00三年参加考试,准备到学校重新教书,因为我二00二年把它辞掉了,二00三年再回去考,考得成绩还可以,但是都没上,都是备取。父亲看我考得这么努力,又有机会到大陆去推展中华文化。所以我父亲看我考成这样,他也不忍心再拒绝我出去看一看。所以父亲就讲,你去看一看,假如不适合,赶紧回来准备明年的考试。大家听懂没有?听懂我父亲的话没有?真的深加体恤!你没考上,成绩不错没考上,让你出去散散心,你看这都是体恤。

  再来,为什么叫你不行,赶快回来?毕竟也是二、三十岁的人,再耽搁个几年,怕你心里难受,怕你中年觉得好像都不如意,都在体恤你每个关键点。假如我们这时候只想着自己的感觉:爸,我决定去了就不回来,祖先会安排,你不要担心。讲这些话你都没有体恤到父亲的心了!你看深加体恤没有中断过。后来我去了四个多月回来了,回来要怎么样?父亲体恤你,你也要体恤父亲,回来赶紧先去看爷爷,这是父母最欢喜的事情。再来,要做工作会报,让父母了解你在海口做的情况。我给我父亲讲推展孝道,孩子都不懂,学了以后回去给父母洗脚,帮父母分担家务,这些事例讲给我父亲听。讲的时候我父亲数度眼眶都是流着泪,结果那次回去过年,二月份又回海口,第一次打电话回家,我父亲跟我谈完话,讲了一句话,他说家里的事你都不要担心,你就放心,全心全意在那里做。深加体恤,完全都是为你着想,不让你分心。

  父母恩德还有一个是究竟怜悯恩,这个究竟,就父母纵使到临终的时候,都还是怜惜着自己的儿女。我们有一个长者她六十多岁,她母亲八十多岁,这个长者她当时候得了癌症,而她母亲临终的时候对她说,她希望把她的癌症可以带走。母亲八十几岁老人家,临终的时候还是念着女儿的身体健康。而真的这种至诚至爱产生感应,母亲离去之后,几个月她的癌症就转好了,恢复健康,所以念力的力量不可思议。

  在十一月份,英国的「每日邮报」就报导到,有一个母亲三十多岁有两个孩子,癌症末期。她的女儿才九岁,了解到母亲这个情况,又观察母亲有轻生的倾向,活不下去了,又看着两个孩子,那种心痛又加上病痛难熬。这个九岁的孩子从知道那一天,每天给她母亲写一封信,鼓励她的母亲、感恩她的母亲,总共写了七个月没有一天间断,一个九岁的孩子。母亲每天最期望的就是看到她写的信,七个月之后,她的母亲去检查身体,癌症已经全好了。所以女儿祝福的力量,包含母亲看着女儿这么孝顺,心情的愉快把癌症给化掉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孝悌之至」,这第一句,大家不配合一下?「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您看我们听到这个故事,一个九岁的孩子都是深加体恤她的母亲,我们都是成年,真的不如一个九岁的孩子。所以父母之恩,比天高,比海深,我们怎么来尽孝?经典给了我们很好的教诲可以依循。

  我们接着来看八十六句,这八十六句讲到,孔子跟曾子说到如何尽孝。我们一起来把它读一下:

  【子曰。孝子之事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这个五点完全做到,『备』就是完备,
 楼主| 发表于 2020-8-22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才算是尽到侍奉双亲的责任,这是行孝有标准,从这五方面来着手。哪五方面来侍奉父母亲?第一,这个『居』就是指生活起居,体恤备至,而且都是带着恭敬真诚的心来侍奉父母。我们在《弟子规》当中就看到了,「冬则温,夏则凊」。黄香九岁就做到了,所以黄氏的后代叫江夏堂,因为汉朝的皇帝封黄香他是江夏人,「江夏黄香,举世无双」。一个孝子的榜样传承了几千年,到现在他的后代还以他为榜样,这是功在家族,也是功在民族的一个风范。冬温夏凊,这就是对父母的生活体恤备至。

  我们看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父母对我们的期许,我们也要非常恭敬的去奉行。包含养父母之慧,我们也尊重父母有明德、有本善,也希望父母这一生他的慧命能够成就,恭敬父母!所以劝谏父母也是恭敬的表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您看怡吾色,柔吾声,悦复谏,都是禀承着这个恭敬真诚的态度,所以劝父母,父母不能接受,还是要回过头来反省自己,真诚恭敬不足。而且很恭敬,绝对没有情绪、没有不满、没有埋怨,「号泣随,挞无怨」。我们看养父母之身,还要从整个食衣住行种种方面去体恤。吃,我们看子路「百里负米」,这么辛苦了,他乐在其中。我们现在会不会煮一顿给父母吃都嫌麻烦?那差古人差太远了。父母年纪老的时候,这饮食也要注意,比方食物不可以太硬,食物不可以凉了,吃凉的东西伤胃。饮食要诀软、暖,暖就是吃热的,但不能烫,烫也会把舌头烫着了不行,你看体恤备至。连喝药都不能让父母烫到,药先尝。还有一个是缓,吃饭细嚼慢咽,让淀粉酶在口水里可以消化淀粉,充分咀嚼了,这个胃的消化负担大大减少。

  现在胃病的人很多,其中一点吃东西吃太快。而且大家不要小看吃东西,修养学问也在吃东西当中。为什么?「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修道要守好这颗心时时在道中。《中庸》又没有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只有吃饭可以。不可须臾离了吗?那你不就随时都在养这颗道心吗?而道心最重要的,要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个戒就是规矩,做任何事都有规矩可循,这样你才定得住;循规蹈矩有定,定久了就开智慧。今天吃饭的时候一赶,快、吃快一点,咬没两下就吞下去了。第一吃得赶,就是急,急了,人一急就没有定力,就没有守规矩。而且吃得快伤胃,不孝!你看戒律当中,根本大戒就是孝道,礼当中也是以孝道那是第一位。「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所以戒定慧在哪?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都离不开戒定慧。

  今天大家吃饭别吃太快,而今天我们假如吃饭快,不只伤自己,老人有自尊,有时候跟我们住,又怕给我们添麻烦。所以看我们都吃饱了,他还在那慢慢吃,他会有压力,有时候看我们都吃饱:好好好,我吃饱了。我们有没有可能心太粗,父母跟我们吃饭都没放松、没吃饱,甚至都还吃快了,这些事情都要用柔软的心去感受。我们有一个朋友,出差都买东西回来,买了几次,他妈妈终于忍不住,跟他说,你买这些东西都这么硬,我们咬不动。他才突然想到对,我都买坚果,腰果、松子那么硬不好吃。后来冷静一想,原来买的那些东西都是自己喜欢吃,美其名是买给父母吃。所以人真的能够体恤他人,他的大根大本在体恤父母,仁爱心从孝心自然流露出来了。「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是吃的方面。我前几天跟青少年,十三岁到十七岁,问他们你爸爸妈妈最喜欢吃什么,可不可以马上说出来?有些孩子能说出来,有个孩子说不喜欢吃什么我知道。不喜欢吃可能是偏食,记好的不一定记得住,记不好的都记得很快。孩子能够在这些生活当中都能去体恤父母,都是长养他的善根。

  衣你要体恤父母会不会凉了、受寒,这都要注意。在我们马来西亚没有冬天,可是很容易受寒,这个季节感冒的比例,可能超过下雪的地方,你们相不相信?人家下雪了很清楚要多穿一点。我们这里四季是夏天,没问题、没问题,心里愈觉得没问题的,愈容易忽略、粗心,就容易感冒。凌晨最冷,假如父母有时候半夜会起来,这时候你要叮咛,在床边放一件薄外套,起来都把它穿上。包含要去有冷气的地方,进进出出特别容易感冒,刚好你跟父母一起去,比方上一些公共场合,你都能记住,要进去以前:妈,来,把这个薄外套穿上。一点一滴父母感觉多么温暖,这是食衣。包含住,父母喜欢什么样的一个家庭的氛围,包含床的软硬都应该去关心,养父母之身。

  再来养父母之心,让父母快乐,让父母不要难受。接着有说,『养则致其乐』,孔子在教诲当中,提到很多点都是养父母之心。比方孟懿子,这是当时鲁国的三家大夫之一,孟孙、叔孙、季孙氏三家。这孟懿子去跟孔子学习,是他父亲临终交代的,因为他父亲生前,学问不够,有一些大场合做错事,被人家羞辱,终身遗憾。交代他两个儿子要学礼,要学圣贤教诲,嘱咐他们,他走了以后,要去拜孔子为师。结果孔子教导孟懿子,「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生事之以礼,那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都要守礼,都要恭敬侍奉父母,「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包含父母离去了,这一分缅怀要事死者,如事生的恭敬。

  结果给孟懿子讲完,回家的路上樊迟帮忙驾马车,也听到之前孔子给孟懿子的这段话,孔子就问樊迟,刚刚你的同学孟懿子问的,如何孝顺父母,我给他回答生事之以礼这段话,你知道意思吗?樊迟说不是很明了。诸位学长,孔子为什么要问樊迟?我们感受到夫子抓住一切机会,教育提升他的学生。刚好樊迟在现场能听到这段话,深怕他不能深入理解,又抓住这个机会来教导他。也可能另外,孟懿子的理解不一定很深入,又给樊迟同学讲完,可能樊迟下一次又遇到孟懿子,又会把夫子这段话告诉了他,那这样孟懿子的收获就会更大。孔子在跟学生,还有跟当时候的人互动过程,都可以看到夫子的慈悲,包含他人情练达的智慧。所以要慕贤当慕其心,在看到夫子的一言一行当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4 19: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