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202|回复: 3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楞严经讲记海仁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
  戊三正说分二。己初答迷真起妄以释理违事难分二。庚初总辨真觉分二。辛初直指觉性本来寂照
  初句是佛呼当机之名,次三句是佛牒当机所问。汝常不闻等四句,是佛征问当机,昔日所闻之法。性觉,谓真如理体,未涉事用;本觉,谓理体天然本具,不假修为;二皆众生本具之真心。此真心寂而照曰妙明,照而寂曰明妙。众生本具,与佛所证,原无二体,众生迷故,枉受生死;诸佛悟故,常乐我净。诸佛之所以兴权启教,无非指示众生,悟此性觉,证同于佛。故此理为佛所常说,富楼那既为常随众,岂有不常闻。故富楼那答曰: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
  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
  辛二双破觉非明与不明
  富楼那为佛弟子中说法第一,既常闻佛说斯义,亦当常为人说,故佛双举真妄,审问满慈,视其如何取舍。觉字牒前性觉本觉,明牒妙明明妙。佛问满慈,当汝为他人说法,称说觉明之时,究竟意中,作何解释?为是性觉本明,但称为觉,明即在中;举觉便具妙明明妙?抑或为性觉本不具明,必须加明而照于觉,方合称明觉?初问是悟境,次问属迷情。本觉妙明,是为真觉,芳于本觉之外,另加明于觉,即属妄明妄觉矣。富楼那答谓:若此觉体,不更加明,名为觉者,则虚名为觉而已,实无所明。其意必于觉体之外,必有所明,照于觉性,然后并称明觉,显然属于迷情。故佛按其所答而破之曰:如汝所言,若无所明,则名为无穷之觉,必有所明明照于觉,方名明觉。但汝竟不知,若有所明,必有能明,能明是心,所明是境,心境历然,能所相对,则已非寂照不二之真觉矣,故曰有所非觉。恐闻有所非真觉,而转计无所明是真觉;故再破之曰,若无所明,则此觉体,非是有明而成为晦昧之无明,既成无明,当然又非本觉湛然妙明之真性。故说有所明,或无所明,俱非真觉,本具之妙明。
  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
  庚二别明迷悟分二。辛初明众生迷真成妄分三。壬初明所起妄因
  性觉,即前文之性觉本觉,性觉原本妙明,本觉必然明妙,不落能所;但因妄欲加明照于本觉,遂将妙明转为能明之无明,将真觉变为所明之妄觉,故曰:‘性觉必明,妄为明觉。’此即无明不觉,一念妄动,亦即下文所谓:‘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此本具妙明之性觉,元非所明之境,但因加明于觉,妄以本觉为所缘境,本觉终不可明,遂以晦昧之无明业相为所明,此所明境,因能明之无明而立,故曰:‘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明之无明业相,既已妄立,复由无明力,转本有智光,成为能见之见分,故曰:‘所既妄立,生汝妄能。’属三细中能见分。觉性本无能所,更无同异,但因一念无明妄动,使本觉真空,成为晦昧之顽空,空同界异,因异显同,世界之异相未成,虚空之同相不显,既无异相,亦无同相。今因能明之无明,欲有所明,而立此晦昧之无明业相为所缘之境,而引生妄觉之能见分;能见本无所见,但因缘于晦昧空境,定欲有所见,而于无同异中,忽然见有种之差别异相之境像;故曰:‘于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属三细中相分。既立能所,心境相对,遂因异于彼炽然成异之异相境界,而立一种同相之虚空。由于虚空之同,以及境界相之异,一同一异;互相发明,复成立一种,无同无异之众生相。众生相貌各异谓之无同;众生觉知本同故曰无异。如是炽然成异之境界相,为成立世界之始因;因异立同之同相,为幻生虚空之根本;同异发明之众生相,为众生相续之原因。空、界、众生,无不皆从自心幻生,还复扰乱自心,故曰如是扰乱。此即前文:‘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成色,色杂妄想,想相成身。’以及下文:‘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此皆明迷真起妄,亦起信论云:‘无明不觉生三细。’相待以下是:‘境界为缘长六粗。’谓能见之众生,所见之空界,互相对待,而发生劳相,劳相即六颜粗中智相。由于境界为缘,致使藏识海中扰乱动摇,起智分别,转生劳虑,即引生第七识俱生法执。劳久,指第七识恒审思量,相续不已而成六粗中相续相,属于分别法执。发尘,谓第六识周遍计度,我及我所,是六粗中执取相,属俱生我执。由我取境,因境牵心,心境和合,遂成十二类生。即前六入文中。所谓:‘由于明暗,二种妄尘,发见居中,吸此尘象,名为见性。’是六根初起之众生相,非今所受之果报体。自相浑浊,谓第六识心,不了万法唯心,分别人我,是分别我执,六粗中计名字相。由是引起尘劳烦恼,即六粗中,起业相。因六识分别,而生憎爱取舍,取是贪,舍是嗔,执著名痴,胜我者妒,不如我者慢,如是贪嗔等烦恼,皆由计名字相起,故曰:‘由是引起尘劳烦恼。’

发表于 2020-10-23 16: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10-23 16:4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19 09:1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7 14: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