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7825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7-24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纵使看到别人的不是,他不会去讲,他只会去隐恶扬善。所谓「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所以谣言大半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才去对人攻击。往后人家在进谗言的时候,我们的警觉性要很高。但是我们的耳根太软了,假如撑不住的话先离开,不要硬撑,不然一听进去,到时候你再看到这些朋友你心里都怪怪的;他在批评的时候,你可以叫他不要说了,假如你的辈分比他低,你就离开。
除了不听谗言在团体里面很重要之外,明太祖还给郑濂考试,拿了两个颗大水梨给他,看他两颗水梨怎么分给一千个人。所以郑濂带着两颗水梨回去了,明太祖还派了两个警卫,两个高官跟着郑濂回去他们家,偷偷观察。郑濂回到家里,不急不徐吩咐下去,拿了两个大水缸,然后分别把两颗大水梨砸碎,把这个汁完全融入水缸的水中,一边一个。等都完成以后,就告诉所有的亲人,说道:每个人舀一碗来吃。这样公不公平?很公平。其实我们静下来思考一下,当今天我们偏爱某个亲人,然后把东西藏起来准备给他吃,你的内心舒不舒坦?不舒坦,他吃得痛不痛快?也不痛快,那这事干嘛干?而当郑濂这么做的时候,他最亲的嫡传子孙对他是什么态度?佩服,你看爷爷这么公正。对于亲戚关系比较离他远的这些亲人看了以后怎么样?更感动,你看我们跟郑濂的关系离那么远,他对我们还是一视同仁,整个家庭凝聚力就特别强。
但是人就很难突破这个公平,像在团体之中就容易分党分派。其实在分党分派当中,人就是情感在用事,不理智,当下其实人生就会愈过愈不坦荡。在念书的过程,同学也在你是这边的,还是那边的?我两边都不想站。当一个团体,比方说主管做错事,就会有一派还是依然拥护他,帮他的过失掩盖,然后另外一派就攻击。其实,真正帮这个主管文过饰非的,是不是真正爱护他?不是,害了他。今天这个主管犯了错,他假如能够全然正视这个错误,那他成长了,另外一派对他有意见的人,也因为他全然去认错、去承担,反而对他的态度会转变。而这些反对他的人,其实其中必然有很多的忠臣,这个主管假如没有好好的去珍惜这些人的正直,那他会很多事情愈看愈不清楚。所以在团体之中我们要常保冷静才行,不然你一味袒护他,并不见得对他有真正的帮助。
所以劝诫别人,时时要提醒他反照自己的过失才好,我们这样去劝人就不容易出差错,也不会有流弊问题。反而你跟他在谈的时候,都是只看别人错在哪里,他那种情绪、情感就会波涛,到最后他的决策就很难脱离意气用事。而团体都有一个共通的目标,当我们意气用事,而把共通的目标舍掉了,那这样就没有尽我们的本分,这样福分也在其中折损掉了。
今天我们是为人主管,有这样的名不是拿来炫耀,有这样的名它背后还含有一个重要的责任所在。唐太宗的臣子,一些在他身旁的人就跟他讲「天子无所畏惮」,没什么好怕的。唐太宗就对他们讲,我怎么会没什么好怕的?我是「上畏皇天之监临」,我对上战战兢兢,深怕上天对我责罚,假如我做得不好一定会得天谴;「下惮群臣之瞻仰」,我对这些臣民时时想着,他们这么信任尊重我,我假如不好好的做,我对不起他们。所以一般的人觉得这个皇上很好做,其实真正的明君,他是战战兢兢,他不是看到这个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是在这个地位背后的责任,他时时不敢忘怀。
刚好唐太宗这段话讲完以后,魏征就接话了,他对着唐太宗说「此诚致治之要」,皇上你刚刚这一席话真是天下大治的关键所在。接着魏征就说「望陛下慎终如始」,就是希望陛下这一念心能坚持到最后。所以魏征讲话实在很有学问,唐太宗一讲完,先给他肯定一下,陛下你这段话真是天下大治的方法,唐太宗很高兴,接着又给他一句叮咛,希望你能够坚持到底。魏征跟唐太宗这个君臣的相处之道,确实是一门大学问。有一次魏征就对唐太宗说道:我不要做忠臣,我要做良臣。唐太宗很好奇,你为什么不做忠臣,要做良臣?接着魏征就说道:忠臣都会被杀头,所以我不做忠臣,我做良臣。唐太宗是聪明人,他听完以后哈哈大笑,在笑的当中,因为他也是饱读诗书,突然想到忠臣都被谁杀的?被暴君所杀。所以你看,魏征在言语当中都是刚柔并济,提醒唐太宗你假如杀了我,你就是暴君,所以这一席话下来就有免死金牌。
唐太宗能够创唐朝的盛世也绝对不是偶然,不单要有自己的德行,还要有很多贤臣的监督,毕竟一个人所见所闻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为人君者必须有相当的度量接受臣子的劝谏。有一次有一个臣子进来进谏唐太宗很多的过失,在讲的过程唐太宗也没有生气,当这位臣子离开以后,旁边的大臣就说道:皇上,你刚刚怎么都没有制止他?他讲的根本都是不真实的。接着唐太宗就说道:假如今天我制止他不能再讲,那消息一传出去,可能会传成皇上不接受大臣的谏言跟进谏,到时候就没有人敢来对我直言不讳。所以唐太宗也想得很深远,广纳忠臣的谏言。
唐太宗也曾经询问过魏征为君之道,魏征也告诉唐太宗一定要「兼听则明」,一定要广纳雅言;「偏听则暗」。假如你只听某一个人讲什么,很可能他的言语就会把你的视线统统都遮盖住了。我们也看到历代很多王朝灭亡之前,他的皇帝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像秦朝到二世的时候,赵高专政,所以天下大乱皇帝都不知道。当然还有其它很多朝代,都是皇帝只听某一个人、某少数人讲的,把事实情况完全置之不理,这样子国家就完蛋。今天你经营一个企业,必然也要多听各方的意见,深入了解情况,才不会做出错误的决策。
除了臣子的谏言之外,唐太宗也相当幸运,娶了一个很好皇后,长孙皇后。所以每个明君的背后大半都有一个好的伴侣。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一定有一个成功的女人。因为跟太太处得最近,太太假如心胸狭隘,很多的谗言就很容易进入主事者的耳中。有一次魏征对唐太宗很严厉的批评,当然唐太宗也有情绪,所以他很生气,一路走回来就骂着说:我一定要杀了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