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92|回复: 0

[观世音菩萨] 碎演慈香(24) 色与空——人间天答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23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同修:老师,佛菩萨度众生会耗损能量吗?在做事的时候也会耗损能量吗?佛光是普遍的,那为什么超度的时候请两束佛光?既然佛光都是普遍的,都是一样的,怎么还能请到呢?是普遍的,都是一样的佛光,怎么能请到一束特殊的佛光来保护我们呢?怎么能请到一束特殊的佛光让众生进去呢?

老师:
一,救度众生会不会有损失?我过去说过,波还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是谐振,其原理和共鸣是一样的。一束较低能量的波接近一束高能震动波,会被高能波带动,逐渐改变自己的状态。如果能锲而不舍地保持接触,这个带动的作用就会一直持续;如果分离了,低能状态自身没有改变的话,震动状态也必然会回归低能。
所以在佛的身边容易得度是有谐振作用的,也就是我们说的“加持”,而这个“加持”完全是因为你契入了他的能量场,由你寻求同频而获得的。如果出现在佛的能量场,却总在计较执着自己的得失,他就没办法获得能量场的带动和加持作用。所以佛菩萨度众生、加持众生,如果众生配合得好,不会损失能量;如果众生不配合,那么佛菩萨也不会强求攀缘。

二,佛光是普照的。但在你的意识层面会忽略、会忘记、会漠视于此,由此,佛光就不会在你的内心里起作用。所以需要强调,也就是在告诉自己:我在佛光里,佛光是什么样的,我可以得到对应的加持和润养。
而如果想求特殊的加持,那么就要述说自己的恳求:我想如何如何,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是什么什么。
你求的事情越能促动真诚和善,就越容易和佛菩萨救护众生的本意弥合,也就越容易获得特殊的加持帮助。

三,对众生而言的那束佛光其实并不是特殊的,只是强调了佛光的存在。他们借此强调着力观察,从自己执着的事物里转头了,观察到佛光的存在了,从而完成佛光对众生的摄受。

同修:老师,能否再开示“色空不二,又非一”?

老师:“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也都是这种情况,也就是受是空,空是受……
这在文字的表述里,是“不二”的表述,因为他们都是一个事情。但有色、有空的两种提法,却又在强调他们的“非一”。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还是如上的描述,二者不相异,没隔膜。
“色即是空”,强调了两者的本性相同;
“空不异色”,强调了两者的作用有差别。
“不二”是强调本性一致;
“非一”是强调作用不同。

就像同样是杯子的做法,也是杯子的材料,但有的就是做成水杯,有的做成了油壶。水杯和油壶有什么不同呢?因为在外貌上,会随承载的作用而调整,这个调整更贴合饮水需求,这就是水杯;这个调整更贴合用油的方便,做的这个就是油壶了。
从制造两者的材料和工艺上来说,有很大的差距吗?并没有。但为什么又有了油壶、水杯的不同作用呢?本质没差异,这就是“不二”;但作用却不同,这就是“非一”。
所以,我们不能把水杯当油壶,是因为“非一”;
但我们可以把水杯当茶杯,当咖啡杯,当红酒杯,因为这是“不二”。

所以色和空,受想行识和空,也都是这样的关系。如果能掌控空,那么就可以掌控五蕴,同样五蕴的各种状态的展现也正在反应空的属性和特征。
所以万事万物都可以从中展现空性,这也常常是祖师大德开悟所在。
比如虚云长老在高旻寺摔了茶杯,茶杯落地摔碎,破了一个茶杯的相,回归到了茶杯所含的空性里,虚云长老因此开悟。比如有祖师挑水,水桶底子掉了,水洒一地,就剩下一个圈了,他就很开心,因为这一层木板就隔出了一个功能作用,也就固化出一个水桶的样子,但这一层木板没了,水桶也就荡然无存,这也是他开悟的原因。

开悟并非只是因为水桶、茶杯这类物品的破碎,还是因为同理推论的存在,也就是举一反三了,这在经典里不会记录,或者记录也很少提及的。
茶杯可以这样,水桶可以这样,你我的色身是否也可以这样?
是否又是这样?
是否也能这样?
是否必然这样?
是否迟早这样?
是否过去、现在、未来都会这样?
所以这是一层窗户纸,薄薄地隔离出两个空间,所谓的两个不同状态的属性;但若这层纸破损了,这两个空间,两种属性,两种再不同的功能作用,也就会随之消亡。

所以色无常,色无我,色是苦,色不净。
所以空无常,空无我,空是苦,空不净。
若空没有苦,空没有不净,则由空而成的色,也必然会无苦和无秽污;那么我们感受到的苦和不净,是否就是真实的?

所以我们能感受的本身也是假的,是波动的,是变化的,是朝三暮四的。
这样推演到身心消融,从身相开始破除,这是一路直道的法子。
但因为也需要很大的功夫和精力,且其中多易偏邪,虽然是好路子,却和当下大众的根性不契合,使得效果并不理想了。看明白了,也就知道选择净土,这是大势所趋。

同修:老师得道了!什么话题都能信手拈来,娓娓述说,没有老师的讲解,什么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只能是浅显理解为物质世界会败坏,最后空了,可又觉得这样理解有点牵强。老师用能量来解释,对《心经》的内容一下明朗了许多,少了很多迷茫和昏暗,对佛法不再都是迷信了,感恩佛陀!感恩老师!

老师:说谁如何,这是没任何意义的。我们都来学佛了,本师是释迦佛,那么和我们自己的解脱与否有什么本质性的关系吗?并没有。
你学对了,才不枉费这一趟行走;学不对,老师是谁又有什么意义呢?
另外现在人追求玄幻神奇,说别人如何,这多是我们自己希望的投射,但尽量不要去揣测他人的境界,容易造作口业。

同修:人间天老师,我又愚痴了。受教了,忏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 12: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