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05|回复: 0

[学佛文档]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第二十一集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18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二十一集


第二十一集
内容提示:
6、妙色功德成就
7、触功德成就
8、三种事功德成就
原文
〖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
  此二句,名庄严妙色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优劣不同。以不同故,高下以形。高下既形,是非以起。是非既起,长沦三有。是故兴大悲心,起平等愿:“愿我国土光焰炽盛,第一无比。不如人天金色,能有夺者。”
  若为相夺?如明镜在金边则不现。今日时中金,比佛在时金则不现。佛在时金,比阎浮那金则不现。阎浮那金,比大海中转轮王道中金沙则不现。转轮王道中金沙,比金山则不现。金山,比须弥山金则不现。须弥山金,比三十三天璎珞金则不现。三十三天璎珞金,比焰摩天金则不现。焰摩天金,比兜率陀天金则不现。兜率陀天金,比化自在天金则不现。化自在天金,比他化自在天金则不现。他化自在天金,比安乐国中光明则不现。
  所以者何?彼土金光,从绝垢业生故,清净无不成就故。安乐净土,是无生忍菩萨净业所起,阿弥陀如来法王所领,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故。是故言:“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曜世间”者,曜二种世间也。
  〖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
  此四句,名庄严触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虽宝重金玉,不得为衣服。珍玩明镜,无议于敷具。斯缘悦于目,不便于身也。身眼二情,岂弗矛盾乎?是故愿言:“使我国土,人天六情,和于水乳,卒去楚越之劳。”所以七宝柔软,悦目便身。
“迦旃邻陀”者,天竺柔软草名也,触之者能生乐受,故以为喻。注者言:此间土、石、草、木,各有定体。译者何缘目彼宝为草耶?当以其葻(草得风貌)茸[艹/榮](草旋貌)[艹/眇](细草曰[艹/眇]),故以草目之耳。余若参译,当别有途。
“生胜乐”者,触迦旃邻陀,生染着乐;触彼软宝,生法喜乐。二事相悬,非胜如何?是故言:“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

讲解: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的学习我们今天继续进行。昨天我们从总相到细观分,从清净句,所谓的清净总相到所谓的量,乃至“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净光明满足,备诸珍宝性”这段文字作了一个提示。
佛法的一切教言离不开心智光明,离不开心智传达,离不开心智所用,所以佛法离不开心法。净土教言在我们中国的传播中依止的《三经一论》,这一论,学习者,古来已久提倡者有之,学习者就比较少。以《往生论》这样的法则来实践,五门实践的人就更加稀少一些。因为近代大家比较提倡一句佛号念下去,这样的机制比较多一些,不管是打七念佛精进……皆以单持佛名作为方便。
那么方便若是执着于方便,往往久久就会产生流弊。我们知道念佛法门,一句佛号真实行法方便,行持方便,相应也很方便。那么若是不懂这个法的来源、依止,这个方便慢慢就变成不方便,甚至产生障碍。这个障碍不是说来自这个法的障碍,是来自于我们凡夫心智,逐渐不知道它的出处,产生不了相应的法乐、法的喜悦或者说我们都没有证悟之乐、没有相应之乐、没有利益世间这个乐。
我们前面学到昙鸾法师讲乐来于三种,那么就有法乐之说。象我们人类生活中,这几个大的机制,我们大概都是有认识,你就是不学佛的人,他也有这个认识。好比说我们经常谈有三种生活形式:一个是物质生活、一个是精神生活,再一个宗教生活。实际佛教在这三种生活中,它有一个更广泛的提示,就是证悟的生活,也就是证悟的人生。
象我们经常会谈论到人生的物质生活,象我们说有衣食有房舍,现在生活好一点的人有车子,那么这样是物质生活。物质生活不匮乏,人就向往精神生活,物质匮乏他也是有精神生活的成份。精神生活是个体的一种自我意向的满足或者是一种寻求,往往这个精神生活大家各人都是参差不齐的,千差万别,但它基本上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变,或者所受到的教育环境民族区域,各显其差异。那这精神生活的差异表现在宗教的依止与向往,因为精神生活各有所取舍,各有所表达,所以宗教生活就有机制性的大的人群。
好比说我们中国道教乃至过去儒家思想,也都是这种宗教生活的意向,象那个基督教、天主教,乃至说伊斯兰教,甚至很多很多的教,印度教…….它都有它的宗教机制。宗教机制它是一个群体性的精神生活了,所以我们说有一个共识的精神生活。那在宗教生活的满足下他就会产生新的需求,我们中国人就比较缺乏宗教生活,但以前有相似的宗教生活的培养。好比一个部队一个团体,它要有一个相似的统领大众的思想引导,那么就会出现相似的宗教生活。
象我们在中国这个环境中,大部分大家对宗教的概念是没有的,但它必须得有单位的机制、部队的机制、学校的机制,这个机制实际也是一种共识的意识。共识就是一种集体精神,这个集体精神不得不以宗教形式存在,或者延续。它要离开了这个,没法去照顾大家的交流与共同一个守护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是不太一样的,因为物质、教育、感知性的差异、年龄差异、道德水准的差异,这个精神生活是参差不齐的,它是杂乱的,宗教生活来协调统一、来共同、来和合这个事情。
象我们这个念佛法门,它是从证悟上令我们有证悟的生活,就是佛法法味的生活。那么这个念佛我们要是不了解一个法则,我们很难爱乐佛法味,所谓的“禅三昧为食”,以佛法为食,以法义为食。那么这样他不光是涉足宗教了,他有宗教生活的升华或者说实质的内涵。
有时人在宗教生活不能深入就会堕入迷信,或者是说在精神生活迷茫的情况找一个依靠。那这样没有真正体会到我们证悟的生活,象那些智者圣者,他们是证悟后的守护,所以他们有证悟后的这种广大智慧慈悲的感知。一切凡夫有情都在这个颠倒妄想知见中,乃至说自认为的宗教生活中生活。所以这四类机制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9 03: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