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306|回复: 0

[佛教经藏] 光明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华严经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13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爾時。光明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在這個時候,北方代表光明幢菩薩,仰承著釋迦牟尼佛的大威神力所加持,普徧觀察十方世界所有眾生的因緣,用偈頌來讚歎於佛。
人間及天上 一切諸世界
普見於如來 清淨妙色身
人間和天上,以及十方一切世界中,所有的眾生,普徧能見到佛的清淨妙色身,也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相好光明的莊嚴身。
譬如一心力 能生種種心
如是一佛身 普現一切佛
一心是心王,種種心是心所。一佛是佛的真身,一切佛是佛的化身。譬如一個心王,它的力量,能生出種種心所法。因為這樣,佛的真身(法身),能普現一切應化身佛。
菩提無二法 亦復無諸相
而於二法中 現相莊嚴身
菩提沒有兩種法,就是一法也不立。不過,只是個名詞而已。名詞本來也是空的,所以說:「一法不立,萬法皆空。」因為這個原因,不要執著在菩提上。不能在有無之中,來找個菩提。菩提也是無諸相,可是在有無二法中,能示現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的莊嚴身。
了法性空寂 如幻而生起
所行無有盡 導師如是現
若能瞭解諸法的法性,本來是空寂的。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是由虛妄不實如幻而化生的。雖然由空寂現出一切法,如幻如化,可是好像空中現出雲一樣,重重無盡。佛的應化身,也是重重無盡,變化無窮,應現不已。
三世一切佛 法身悉清淨
隨其所應化 普現妙色身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雖然名號不同,可是本體是一個。所謂「十方三世一切佛,同共一法身。」一法身,就是清淨法身。佛與佛之關係,是「心心相印,身身同體。」也可以說光光相照,孔孔相通,沒有彼此的分別。一位佛在教化眾生,也就是一切佛在教化眾生。一切佛在教化眾生,也就是一位佛在教化眾生。佛的法身、報身、應化身,都是同體,沒有分別。也可以說一切佛就是一佛;一佛就是一切佛。分而未分,合而未合。因為佛與佛之間,沒有分別,所以沒有彼此的界限。
什麼是佛?簡而言之,佛就是真理,真理就是佛。明白真理,就是明白佛法;不明白真理,就是不明白佛法。真理是由智慧而修,由修持而入。也就是有了智慧,依法修行,便能深入佛的體性。沒有智慧,便不能修行,那就不能入佛的體性。可是你也沒有離開佛的體性,還在真理的裡邊。
在前邊說不可以色相見佛。那麼,見個什麼呢?就是見一個真理。真理是沒有體相,也就是實相,實相就是無相。因為沒有相,所以沒有分別。
雖然無相,但是在真空中,還不礙妙有。所以在不變的本體上,又可以隨緣。隨緣就是隨其所應化,應化一切眾生。所謂「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菩薩身得度者,即現菩薩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總而言之,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所以普現妙色身,而為一切眾生說法。
如來不念言 我作如是身
自然而示現 未嘗起分別
佛不會這樣的想,我現佛身,我現菩薩身,我現辟支佛身,我現聲聞身等等。佛不需要作念,自然而現出種種變化身,未曾生起分別心。為什麼?因為在往昔所發的願力和所修的行門,而所成就的。不需要有任何的造作,無論有什麼困難的事,皆能迎刃而解。
法界無差別 亦無所依止
而於世間中 示現無量身
佛在法界中,對於十方世界,覺得沒有分別。認為一個世界,就是一切世界。一切世界,就是一個世界。盡虛空徧法界所有的世界,彼此沒有分別。法界也是沒有所依止。佛的法身,也是沒有所依止。雖然是無所依止,可是在世間中,還是示現無量無邊的身。
佛身非變化 亦復非非化
於無化法中 示有變化形
佛身本來不可以色求,可是不能離開色而有佛身。佛身不是變化,可是不能離開變化去找佛。非變化就是不變,就是真如。真如就是佛的法身。法身是不變的。雖然不變,可是能隨緣。既然隨緣,不能說它不是變化。在不變隨緣法中,而示現有隨緣的變化形。
譬如有人在夜間走路,在前邊很遠的地方,有一個木椿子。因為看不清楚是個什麼,所以生起疑問心:「喔!那是個人吧!」有個智慧人,它的眼睛很明淨,看得清楚,乃告訴他說:「那不是人。」這個愚癡人又想:「那不是人,一定是鬼。」本來是木椿子,卻連想到是鬼。我們人有偏計執性,依他起性。所以生出種種猜測的妄想,若能明白這種道理,就明白佛身是不變隨緣,隨緣不變。所以這四句偈頌,才這樣的說:「佛是非變化,亦復非非化,於無化法中,示有變化形。」
正覺不可量 法界虛空等
深廣無涯底 言語道悉絕
正覺就是佛。佛究竟有多少?有無數量那樣之多。換言之,有多少眾生,就有多少佛。為什麼?因為眾生就是佛的分身,佛就是眾生的本體。分而為無量,合而為一個。所以眾生和佛沒有分別,佛是眾生的佛,眾生是佛的眾生。那麼,眾生怎樣能成佛?首先要除掉貪瞋癡,要勤修戒定慧。
人人都有貪心,貪而無厭。貪求得不到,則生無明。無明一切,便有煩惱。有了煩惱之後,理智控制不住情感,甚至失去理智。便做出愚癡的事。所以稱貪瞋癡為三毒。
這個貪,包含種種的欲望。或者貪名利,或者貪富貴。這個貪,沒有知足的時候。這個貪欲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就是從自私那裡生出來的。若是沒有自私在作怪,就不會有大貪欲。沒有大的貪欲,就沒有大的煩惱。沒有煩惱,智慧就現前,那就不愚癡了。
我們修道修什麼?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戒是止惡防非,也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再常習定,就能生出智慧。所謂「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有了智慧,便把無明煩惱破了。
我們為什麼不成佛?就因為有貪瞋癡,未能勤修戒定慧。佛在無量劫之中,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一點一點的修行,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精進修行,才在菩提樹下成佛。
佛本來和我們眾生一樣,就因為佛能把一切毛病除掉,一切習氣沒有了,所以成佛。我們修道人,如果把毛病去了,把習氣掉了,也會很快成佛。
佛究竟是什麼?佛就是大覺悟的人。他明白人人皆有佛性,皆堪作佛的道理,所以極力提倡修行,將無明變光明,將煩惱變菩提。佛苦口婆心說法四十九年,教誨愚癡的眾生,放下貪瞋癡,便有成佛的希望。佛不是專利、不是特權,而是平等,因為人人都可以作佛。
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悟道,第一句便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無不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由此可知,我們也是眾生之一,也有資格作佛,也有機會成佛。
佛和眾生是平等的;不過,佛已得到本有的大智慧,而我們眾生還沒有得到,還是這樣的愚癡,還是這樣的執著,還是這樣的顚倒,實在太可憐了。眾生若能回頭,就能得救,所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佛最初修道時,是由人去修行。他忍人所不能忍的,受人所不能受的,讓人所不能讓的,吃人所不能吃的。修種種的苦行,所以才能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返本還原,恢復本有的智慧。
佛在往昔修菩薩道的時候,捨己為人,慈悲救眾生的苦難。曾經捨身餵虎,割肉飼鷹。行人難行的苦行。由人發心修行,後成為阿羅漢,然後行六度萬行的菩薩道,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首先得到自覺,也就是自己得到大智慧。然後覺他,令他人也得到大智慧。自覺覺他皆修圓滿,就是覺行圓滿。這三種覺也圓滿了,萬種德行也具備了,這時便成佛。
佛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所以稱為大覺悟者,也就是大智慧的人。每位佛都是眾生所成就的。因為眾生有無量之多,所以佛亦不可量。佛就是眾生轉過身來。佛是明心見性的人,知道怎樣生,知道怎樣死。生從什麼地方來的,死往什麼地方去。佛和眾生不同之點,在於此處。
芸芸眾生太愚癡,生不知從何處來,死不知往何處去。糊塗而來、糊塗而去。在這世界上,不是爭名,便是奪利,忙忙碌碌一生,不知為誰辛苦為誰忙。快要明白時,又死了,多麼可憐!
佛的法身,和虛空界是一樣,也可以說虛空法界有多大,佛的法身也有多大。所謂「盡虛空徧法界」。佛的法身,往深來講是沒有底,往廣來說是沒有邊。往究竟來說,佛是什麼樣子,也說不出來。言語的道路已經斷了,無法可形容,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總之,佛的法身,徧滿一切處。
如來善通達 一切處行道
法界眾國土 所往皆無礙
佛善於通達一切道理。佛在一切處行道,教化一切眾生。在法界中所有的諸佛國土,往返自由,不受任何限制。想到那個國土去,就往那個國土去,絕對不受一切障礙。為什麼?因為佛的法身是無在無不在。沒有一個地方不是佛所住之處,也沒有一個地方是佛所住之處。盡十方世界所有的微塵,沒有一粒微塵不是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捨生教化眾生之處。佛為教化眾生,寧捨千身而不惜。這種慈悲心,令眾生感動流淚。 我們不但不能捨千身,就是捨一指來幫助人,也不願意,甚至拔一毛而利天下,亦不為也。由此觀之,我們人太自私了。若能不自私,便能開大智慧。我們為什麼沒有智慧?就因爲自私。有了自私心,無明便作怪,心地黑暗,執著東、執著西,一切是我的,是我所有的;不肯布施,不願救濟。有這種心理的人,他的智慧被無明所遮蓋,絕不現前。糊塗來、糊塗去,枉作一場春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6 00: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