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16|回复: 5

[其它话题]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蔡礼旭老师主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1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蔡礼旭老师:《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1-52)》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五集)  2011/6/11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7-0005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我们每一次见面等于是一个礼拜又过去了,岁月如梭,古人都惜寸光阴。我们也要很好的善用我们的光阴,提升自己的智慧、提升自己的学问。唯有智慧跟真实学问,才能利益我们身边有缘的人,这才是我们这一生的意义。所以人生的思想价值观,引导着一个人的生活。我们上一次进入《群书治要360》这些经句的学习,我们看到第一句,这是在「君道」,修身当中的「戒贪」。君是主宰,我们自己的人生我们自己做不做得了主?这一句就在提醒我们不能调伏自己的贪欲,我们就成为欲望的奴隶。我们怎么可能主宰、自主得了我们的人生?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因为很多近代的思潮,严重误导人的思想,比方说这个时代强调自由,可是很多的人理解自由,变成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父母要管我、老师要管我,我都不听,还我自由,那个叫放纵了。所以这些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他的生活处世。

  我们要做得了自己人生的主宰,首先要能够伏得住自己的习性,能改正自己的坏习惯,我们才可以做我们生命的主宰。诸位学长我们都知道生气不好,请问大家能不生气吗?您看我们做不做得了主?我们真正大自在了吗?所以到佛家的正统寺院,一进门先看到弥勒菩萨、布袋和尚。布袋和尚是笑口常开,提醒我们不可以生气,要微笑对人,而且要大肚能容。包含主建筑物大雄宝殿,提醒我们今天有多少辉煌的功业,其实都是过眼烟云。更重要的是这一生有没有成就自己的慧命,成为自己人生的英雄,就是把坏习性能够调伏这才是英雄。很多将军带兵的人,打胜了多少场仗,但是让他改个脾气改不了,让他不打麻将不行,这些习性都控制了他,那他没有办法自由。

  【训有之。】

  这是夏朝的始祖大禹给他后代的教诲,『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你们有反应代表回去有背,这个学问都得靠自己积累、主动,自古至今,道德学问能成就,没有一个是被人家推着走的,都是靠自己主动求学的,主动积累下功夫的。所以孔子讲「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一个人不主动面对情况、问题,不主动去克服、不主动去突破,这如之何就是怎么办、怎么做?假如一个人不主动的提升,不主动的愿意来解决问题,那孔子也帮不上他的忙。所谓「自助者天助,自救者天救,自弃者天弃」,我们自己放弃自己了不主动、不用功,谁也帮不上我们的忙了。好,我们刚刚读到这一句:

  【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弗亡。】

  有染上这些欲望,国家没有不亡的。我们再从治国拉回来齐家,家庭假如放纵了一个欲望,这个家也会败。从齐家再拉回来,人有一个欲望没有办法克制,他的身也修不了。而一个人是从小成长起来,所以我们看一个人要修身、齐家,以至于对社会有贡献,他从小德行的根基要牢,他的思想观念要正确,因为思想主导了他的人生方向。大家看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大学生,他们觉得人生的目的在哪里?追求在哪里?他读到这一句,假如他不知道这是大禹讲的,他还觉得太好了,我的人生假如可以这样那真是太幸福了。有没有可能?你们都没反应是:不会吧,他们的价值观会是这样吗?我不要说现在的大学生,我就说我自己好了,我还没有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看电视,电视里面有一个长得很帅的男人,然后他的背后有一栋豪华别墅,旁边站了一个身材很好的女子,然后前面摆了一台凯迪拉克的车子,还是什么名牌的车子,我看到的当下很羡慕,那就是我人生的追求。『内作色荒,外作禽荒』,去哪里玩,好好的给它shopping一下,觉得这样是人生的成功、人生的地位。

  我们还没遇到经典以前,我们的人生是觉得「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才是我们人生的价值。「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才是我们人生的追求。诸位学长,你们确实不一般,你们原来一开始就是要为往圣继绝学。我这是在红尘当中打滚二十多年,人生的方向是错误,什么方向?享乐的方向、纵欲的方向。大家注意看,现在年轻人很多三十几岁得怪病的一大堆,那个病从哪里来的?糟蹋身体、糟蹋福报,福报花完了,成语讲的「禄尽人亡」。现在中风的甚至有十几岁的孩子都有,他放纵他的食欲毫不节制。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身边的父母、亲人,也没有正确的观念去爱护他:他高兴就好了。诸位学长,这一句话您曾经听过吗?现在有多少家长说:孩子高兴就好了。请问他做什么高兴?玩,欲望的满足!坦白讲,欲望满足这四个字值得商榷,欲望能不能满足?好,诸位女学长,你们有没有曾经说,我只买这件衣服以后,从此以后我绝对不再买一件,我说话算话。还是哪个很喜欢车子的男士,他说太太,你只要给我买这一部,我从此以后不再买其它的。太太一听,好像挺真心的,好买啦。不到半年开始在那里:又有新的出来了,我现在开这个多丢脸。所以欲望满足,那是人类的错觉,那不可能达得到的。

  老祖宗讲的才有道理,「欲似深渊」、「欲壑难填」,这个才对。可是我们假如对这些道理不认知的时候,反而孩子的欲望是我们助长,「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我们有一个朋友,他是政府官员,人也非常好,但是假如没有经典的指导,难免在这个世间的思想观念当中也会似是而非,甚至会随波逐流。他的孩子特别老实,去读大学不交女朋友,很专心读书。他孩子的长辈都告诉他:你实在落伍了,要赶紧交女朋友。然后回到家里来一起吃饭,他儿子不喝酒,他们当长辈的还硬灌他喝酒,不学这些东西,以后出去不好混。社会是个染缸,可不能家庭都变染缸。后来学了以后才知道,他的孩子本性特别好,假如没有懂这些道理,可能自己把孩子给引导错误。《易经》里面讲到「蒙以养正,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圣功也」,一个孩子从小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扎好德行的根基,他的思想都是正知正见,没有邪念,这是世间最伟大的功业。因为他成就了一个圣贤,对家庭、社会、国家、民族的贡献会非常大。所以现在要把孩子教好,坦白讲不是孩子要学,是我们自己为人父母、老师的人,长者要先有正确的观念才好。

  所以整个世界,它是充斥在一个功利主义之下,追名逐利变成正常,讲道德、说仁义被人家笑说落伍了。所以在这个时代能够不随波逐流,真不简单。整个功利的推展推波助澜,孩子从小注重享乐,所谓孩子的天堂。那他享乐了,他的欲望就愈来愈多了,等我们觉得他的欲望太多十三、四岁了,想管都不好管。所以小时是天堂,欲望不能满足。现在很多小学生、中学生都有信用卡是吧?你们要给我一些讯息,我才可以判断我的推断正不正确?有没有现在小学生有?要大学生才有信用卡?十八岁才有信用卡。商人还算有点良心,脑筋还没算到小朋友上。但是我告诉大家,现在小学生聚在一起,人手一支手机,而且都是名牌的手机,可能半年以后又换另一支。您说他们现在,整个从头到脚的配备要多少钱?那一双名牌的鞋子,现在不能说哪个厂牌,到时候说我对它有看法就不好了。您看整身下来,甚至于剪那个头都花不少钱,他从小就是这样的一种消费水平,大家想一想,他以后能赚那么多钱?

  所以古人很有智慧,勤俭持家,他看得很深远,我当大官,我儿子不一定有这个福报。结果他小时候被我养成这么奢侈了,我不是毁了他的一生吗?小时候很勤俭,他这一生不就很从容自在,没有压力!现在十八岁以上的人有信用卡的,他还没赚钱可能就负债了,所以叫月光女神,就每个月都花光光。叫白领一族,花得太凶,要回去白白领父母的退休金,花不够了要挖。这个现象根源在哪?根源在从小对他人生思想的引导是错误的,父母也以满足他的欲望,觉得是他人生的快乐。其实大家看现在这个时代的孩子,所接受的物质享受是最多的。可是我告诉大家,现在这个时代的孩子是最笑不出来的,大家有没有发现?而且是最容易讲:好无聊的。奇怪了,他所接受到物质的刺激是最多的,为什么他是最无聊?

  奇怪,我们小时候又没有这些什么电动玩具,这么多那些玩的刺激,我们好像没讲过好无聊!一有时间,那田园风味有玩不完的东西,在大自然当中都有新的发现,回到家整身都是泥巴,爷爷奶奶在门口守着拍一拍:调皮,进去吃饭。很多童年的回忆!您看现在的孩子这么多欲望,他反而愈无聊、愈空虚,他都是刺激;一不刺激他,他就觉得不知道要干什么,人生没有目标了。他的一天统统都是用刺激把它填满的。所以怎么样才能给孩子幸福的人生、正确的价值观,值得我们思考。错误的功利追求,小时候是天堂,成年了因为欲望已经打开,必须还这些钱,工作就像战场,不能没有这个工作,不然房子、车子会被收走。所以他对这个工作就很有控制欲望,任何人都不能影响我这个工作。他会在工作当中竞争、嫉妒人,他会造很多罪业,他争斗的性格会很强,为利而争。那这样的人生都在还债,他一定顾不上家庭的经营、孩子的教育,所以晚年孩子也不可能孝顺他。晚年在养老院度过那是坟墓,坐吃等死,这样的整个人生追求不妥当的。

  所以还是老祖宗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带给我们幸福。从小为父母想、为兄弟想,存心都是念念为人,福田心耕,小时候培福。「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其实人当做了应该做的事,他内心是很快乐。我们从小习惯了,什么东西拿出来都是给爷爷奶奶先吃,好像也从来没有一次觉得很委屈,奇怪。所以一开始对了,他就享受跟自己性德相应的喜悦;一开始错了,要把他导正,那就不容易了,错误也会习惯成自然。所以从小念念为人想,培福。读书的时候都想着要积累智慧、能力,以后可以报效国家、服务社会,所以很认真学,出来造福,不管他在哪个行业能力一定特别好。那都从小为人想,又能尽心为社会,他晚年一定有大福报,晚年享福。而且重视道德、学问跟能力,他年龄愈大智慧愈高,他身边的子孙晚辈,常常都要向他请教经验,人生愈活愈有价值。但是我们看现在在功利社会之下,不懂得知恩报恩,不懂得伦常,不懂得向老者、智者请教,反而瞧不起老人,漠视老人,这都是非常扭曲的社会现象。这也是大大的折损了人的福报,瞧不起老人叫忘恩负义,哪有不折福的。大家看现在天灾人祸愈来愈多,是人自己的心感召来的,偏离了道德仁义呈现的现象,所以《左传》说「弃常则妖兴」。

  诸位学长,这每一句话我们把它领会,用在修齐治平上面句句都有大学问!大家可不能只把它当知识背一背,它可以利益我们的人生,它也可以利益我们身边有缘的人。您假如是老板,你体会到了,你整个人生价值方向对了,会有很多你的属下受你正确的引导。你属下一个人的人生,是因为你而不离婚、而转变,只要有一个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而今天人们能不能反省自己,跟他整个成长过程当中,有没有熏习过经典有关系。因为他一熏习了,他就种一个种子,可能在十年、十五年之后,突然有个因缘,让他想起了这一句话,他还懂得回头。但是假如他从来就没有熏习过这些教诲,劝,拉不回来,甚至于他觉得你很无聊,你那些思想跟不上时代。大家冷静思考,我们今天能回到老祖宗的教诲当中,愿意一分承担来弘扬文化,我们有这样的善根决定离不开我们的家庭教育,离不开我们父母的善良,这是根!很可能我们就读到《弟子规》哪句说,我妈妈从小就是一直这样叮咛我的,突然觉得很亲切。

  我们马来西亚校长职工会这五年,从二00七年开始培训《弟子规》师资,今年第五年了。九百八十四所华小是西马,后来东马很多学校都响应了,超过一千多所小学都有在推展《弟子规》,我们听了很欣慰。这些孩子在小学都有熏习这些教诲,他的人生就有这些正确的思想判断、价值取向。而且是整代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这一代所有的孩子统统都学过,他们以后彼此都有共同的语言跟价值判断,这个事情做得是太有意义、太伟大了。当然这背后也不乏诸位学长极力的支持,都在大家的因缘当中,尽心尽力在教孩子学习。而熏习这些经典,有正确的思想,他的人生才能走好。

  同样的,为什么会有贞观之治?决定离不开这一套《群书治要》。唐太宗皇帝都看过这些教诲落了印象,臣子一讲的跟这些相应,他马上:对,大禹讲过。我们看「外作禽荒」,出去打猎乐不思蜀,不想回来,一年打太多次,不理朝政,这样的情况很多。唐太宗先生他是武将,十几岁就带兵打仗,你叫他不打猎,我看可能手会痒,这是他的拿手本事。所以魏征先生劝他,「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而且只要出现出去打猎太多次了,他的臣子会劝他。有一次又出去打猎了,有一个臣子叫谷那律,他那时候的身分是谏议大夫,也是给皇帝提意见的。刚好在途中遇到下雨,雨下得很大在那里避雨,因为他们穿着雨衣,那个时候的雨衣是绢布涂上漆可以防水。唐太宗就问这个大臣,这个油衣、雨衣要怎么做才能做到完全不漏。在那里等雨谈到这个话题,结果谷那律就说皇帝,用瓦片做就不会漏。诸位学长,「听思聪」,这皇帝一听会不会:好来人,用瓦片做雨衣,会不会这么做?不会。那雨衣不就重死人,路还能走?所以孔子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听思聪不是他讲的每个字你都听清楚了,叫听思聪而已,还要听懂什么?弦外之意。

  为什么?我们年纪不小了,年纪大了人家直接劝我们,我们会恼羞成怒,所以人家只好暗喻,旁敲侧击看我们能不能听懂。我记得师长有一次说,二十岁以前可以劝,二十岁到四十岁不能直接劝,要用暗示的,四十岁以上可能就劝不了。大家听这些教诲要会听,不要听死了,下一次人家说,我最近跟你这样相处,你觉得我有哪些地方不足的,你帮我提一下意见。你可不能跟他说你今年几岁?他说四十二岁。不行,你已经超过四十岁。所以听经要会听,要依义,依那个义理不依语,不是依表面的文字相。有些人十八岁就固执得跟七、八十岁一样,有没有?有。有些人七、八十岁了返老还童,天真得像个孩子,人家劝他:谢谢你,你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我们真的见过,我现在见过五十几岁返璞归真的人,一看那种天真,让我们很羡慕、也很惭愧。人家愈学愈放下这些习染,看到师长就像孩子一样,在那里手舞足蹈,高兴。我们还在那里想:旁边的有没有在看我怎么样,不能太高兴;自然就好,自然纯真的流露。所以还是看人,看他很愿意听劝谏,那当然要尽一分道义,看他不能听了不能强求。

  而当我们觉得身边的人都不劝我们,不要怪别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人生大道至简,人生其实很简单两个字感召、招感,我们所有遇到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心招感来,怨不得任何人,「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现在人问题来了,不明白这个真相,一不顺自己意怨天尤人,每天念头里都在造业。所以《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十几岁考上秀才,文采、学问不得了,可是就考进士都考不上,都四十岁了考了七次都没考上。每年还写黄疏上奏上天,看不到自己的问题,然后满纸怨尤,整个写给上天的黄疏全部都抱怨的多。但是灶神爷提醒他,意恶太重,意念里面都是恶念、邪念多,贪念、嫉妒念、淫念、褊急念,褊急就是心胸狭隘,很急促、很容易动火。高己卑人念,傲慢;恩仇报复念,心胸小,都记人家这些芝麻蒜皮的事,一看到人家就不高兴,甚至还想方法要陷害;忆往期来念,都很期望自己以后会很好,那叫做白日梦。欲知将来结果只问现在如何,怎么读圣贤书读了一辈子,思想都不是跟着圣贤教诲,这是不对的。

  假如我们在学习经典,思想都跟经典不相应,这叫名不符实了。而且是名过其实,人家都说我们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名也是福气,有了很高的名,结果心念、行为都跟名不符实,那会折很大的福。「世间享盛名而实不副者」,《了凡四训》这句话很有味道,多有奇祸。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曾经遇过,小孩子取名字,里面有取尧、舜,都是这些古圣先贤的名,结果一直生病养不好,最后改个名字没病了。就是那个名他承受不起,名也要有福报你才消得了这个福,消受得了。当我读到《了凡四训》说,「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都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灾祸。我看到这一句冷汗直流,因为我是享虚名享得够严重的,所以我现在出门特别注意看有没有车子来。而且真的不敢出门,人家把我看得太高,我学问差得不得了,习气还一大堆。

  所以他一赞叹我,我就又消了一大笔福报,每天都一直消,消到最后银行都没钱了。所以都吃不胖,大家知道了吗?都有原因的!所以现在想到俗语讲的话太有道理了,「人怕出名,猪怕肥」,人一出名坦白讲灾祸真的就来了,受不了。甚至于什么?真的还受,那就不知天高地厚了,就不知道自己有几两重。好,我怎么讲这来?这是有感而发。所以古人留的这些话很有味道,我们得要很好的去领会,这样明理了自己才不会胡里胡涂。所以刚刚跟大家讲,听任何道理依义不依语,依含义。而且时时能反求诸己,这个道理最重要的对照自己,没有人肯帮我们、劝我们,还是我们自己受教的态度不够。

  这个大臣很有劝谏的智慧,他给太宗回答的:你用瓦片做,水就不会漏。太宗是聪明人,一听到讲这句话提醒他什么?你不要出来不就不会淋雨了吗?意思就是说你出来太多了,听思聪听到弦外之意。真的我们成年以后,人家有时候,真的抓不准我们会不会恼羞成怒,有些话都点到为止,人要会听。甚至于看经典,都能懂得这是在讲我,我怎么反思,句句都从心性当中,反思自己做到没有。「父母呼,应勿缓」,这个对父母的恭敬心做到没有?不是只有做表面几天、几个动作。「冬则温,夏则凊」,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颗能时时体恤父母的心做到没有?能体恤他人的心提起来没有?句句要在心地当中下功夫。太宗皇帝一听,听懂了不简单,欢喜接受,还给他五十段布,然后还送给他一条金带。这赏做什么?鼓励所有的臣子劝谏,这个赏的真正意义在带动风气。太宗这些动作,都是有治国的德行,还有他的智慧用这样来带动群臣,没有顾忌的来劝谏他的过失。「外作禽荒」,太宗皇帝也在反思!

  『甘酒嗜音,峻宇雕墙』,这盖很大的房子。唐朝之前,是隋朝,隋朝只有三十八年的国祚,就灭国了,而且隋朝开国是杨坚,接着他的儿子杨广隋炀帝那真的是暴虐无道、骄奢淫逸,一下子就把国家给搞垮了。隋过来是唐,离唐朝最近的朝代就是隋朝,有一句话叫「殷鉴不远」。殷是商朝,这一句话就是周朝这些主权者在反思的:商灭亡离我们还不远,我们要引以为戒。其实殷鉴不远对我们人生的提醒,我们这一生所有接触到的人,他的人生都要变成我们人生的借镜。甚至于我们看到历史上所有的人,都要拿来变成我们的借镜,那我们的人生就有高度的警觉性、高度的觉照能力。不能把历史当故事看,武侠小说看完就没了。

  所以在贞观初年的时候,太宗对着身边的臣子,事奉他的臣子说到了。太宗皇帝自觉性很强,不只有臣子在劝他,而且他也常常在讲的过程当中,不只提醒他自己,他也在提醒所有的臣子。为什么必须提醒臣子?他是君父,一国之父,对于臣民他也要教育,以身作则,而且要教化人民。所以叫「天地君亲师」,而君者也要作师的角色、作亲的角色,为人民之父母、为人民之好的导师。太宗对着事奉他的臣子说的,隋炀帝在好多地方都建他的行宫,很大的宫殿,而且还常常出去玩,常常玩乐,政事就没有办。而当他要出去玩的时候要有多少人陪着他去,他的吃住都要张罗。再来,光是他出去游玩的路就有几百步宽,你看那要多少人去开路,然后路旁都种着很多树木,那要多少人去植。所以老百姓都不堪负荷,这么多的工作量,建个宫殿要花多少人力,而且又不是一天建好,一建都是几年,民不聊生,这些老百姓没法生活了,最后就作乱了。

  太宗皇帝后面讲到,「逮至末年」,等到隋朝末年「尺土一人,非复己有」,他这么样放纵自己,苛刻老百姓,最后晚年是什么情况?一寸土地、一个老百姓都不是他的。尺土是这么小的一片土地,还有老百姓也不是你的,全部都反你。这是自己做来的,咎由自取,而且最后还是被底下的臣子给杀。太宗皇帝说「以此观之」,从这隋朝的经验看起来「广宫室,好行幸,竟有何益?」盖那么多宫殿,常常出去行幸、游玩,那对自己、对国家是有大损害。所以他说到,这都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所以他深深的自己引以为借镜,不敢轻易用人力奴役人民,而且要让百姓安静、安定生活休养生息。深怕老百姓不满有叛意,他是很慎重在体恤人心,这就是不「峻宇雕墙」,不注重个人的享乐,能体恤人民。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我们看一个国君、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时时是爱敬存心、恭敬人民,做每件事都要很慎重去考虑,而且念念为老百姓、为底下的人着想。节用就是不放纵自己的欲望,因为民脂民膏他们都是血汗钱,怎么可以这样子挥霍?这是第一句。第二句我们也再复习一下。

  【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

  我们现在这样的提醒太少,您看在整个经济发展的时候,只要能赚钱,很多的人他想不到,正在把整个地球的大自然破坏掉,他没有这种尊重天地万物的态度,珍惜宝贵资源的态度。所以假如一个企业家,把大自然都搞得、破坏得体无完肤,那这个企业家的小学老师要记一个大过,因为小学没有教。所以我在阎罗王那边的档案,不是很好,要戴罪立功,有机会就要赶紧把爱护自然的这些思想观念,跟大众、尤其跟孩子交流。像这一次,我们七月十四号到十九号大专营,这样的课程一定要让大学生学习、了解,他们是未来的主人翁,他们才能带头来爱这个大地母亲。所以人很容易在福报当中堕落,人一有福了,都觉得什么享用理所当然,人一下子有钱,吃起饭来三、四十道菜。我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在哪里吃也不讲,因为讲出来说,你讲我们台湾,台湾的同胞对我就有意见;我假如说海南,那海南的同胞又对我有意见。人情不可拂,这个时代讲话不容易,一不小心,讲到人家不高兴的。

  坦白讲人要能听得了别人的劝,一定要把爱憎的心放下。听了不顺耳的,瞋恚心就上来,不然就爱得要死,不然就恨得要死。爱得要死的,谁都不能讲他坏话;恨得要死的,就见不得他一点好。大家看民主时代为什么会乱?不就是这些政客死死抓住人这个爱憎的心,在那里兴风作乱,把人的执着分别统统都给它吊起来。真是做那种事,本来要用这句话好像有点不文雅,就是生孩子都不会生到好的。甚至于坦白讲,那个把民族的团结都分化掉,真的是断子绝孙的报都有。可是人现在不懂因果,什么事都敢干,只要能够满足他眼前的利益,他哪有去考虑那些事。甚至还觉得自己口才好,能够把这些风波给它搅动起来。所以孔子提醒我们,「巧言令色,鲜矣仁」,讲话会让人愈来愈不和谐、冲突的,保证那个人有问题。要冷静,不要一讲把我们心中的执着喊起来,还在那里好、好,说得对。言语要隐恶扬善,要把是非把它呈现出来,不是一直去对立批评,这样就不好了。

  所以在福报当中人很容易视为理所当然,一有钱人的心境是什么?我赚的当然是我花。有没有道理?一点道理都没有,取之社会,用之社会!今天没有政府,我们处于战乱,你怎么赚钱?你怎么经营事业?今天各行各业配合,我们的生活才能进行。包含一个行业里面都有上下游,甚至于我们在学校教书,我们也要有行政人员的配合。都有这么多人一起来成就这件事情,怎么会说都是我们的功劳,都是我们应该赚的钱?所以应该想着社会是个互助之体,这个钱是来自于社会对我的信任,我照顾好自己的家,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余力了我应该也要去帮助困苦的人,或者是去帮助这个社会现在最需要的,让这个社会更好。我们赚了钱自己花,社会哪里很需要了,我们视而不见这个都不妥当的。所以人能够在福报、顺境当中,而不起贪心真功夫,很不容易。

  而太宗也是时时提醒自己,提醒身边的人,有一次太宗皇帝说,人假如拿着明珠去打麻雀可不可惜?当然可惜,明珠那比麻雀珍贵多了,那很可惜。接着太宗讲到,人的性命比明珠更有价值,可是却见到了这些金银财宝触犯法网,收受贿赂触犯法网,结果把命都没有了。那是不是像拿着明珠去要打麻雀是吧?拿着性命去贪那些财,最后也没贪到,命都没了,就愚昧了。所以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以去打麻雀,怎么可以用这么宝贵的性命去贪那些财物,把命都给毁掉了。所以也劝底下的人要好好的尽忠职守,利益老百姓,国家的俸禄水到渠成,来成就自己的家庭,生活也没有担忧了。决定不可以用贪求受贿来取得财富,这是把命都给丧掉的错误方式,所以实在可笑。

  接着很难得,太宗皇帝说「帝王亦然」,我们从《贞观政要》里面看到,唐太宗讲完道理常常会回光返照。当帝王的也是这样,「恣情放逸」,纵欲了,奴役人民没有节度,信任这些小人,疏远正直忠诚的臣子,「有一于此,岂不灭亡?」这有一于此不知道是不是从大禹这句话来的,太宗皇帝很好学用上,『有一于此,未或弗亡』。刚刚讲到的放纵自己、奴役人民、亲近小人、疏远忠臣,只要有一条可能这个国家就危险了。接着他又举到了,「隋炀帝奢侈自贤」,点到了一个重点奢侈,而且还自尊自大,自以为自己贤德,不用这些贤臣的意见。所以亡国之君身边一定有忠臣,决定有忠臣,是不听造成的。而且「身死匹夫之手,亦为可笑」,也是死于匹夫之手,是很可悲的下场。

  我们接着来看第三句,在《汉书》当中,第三册四百七十一页倒数第六行。我们先一起来读一下。

  【自成康以来。几且千岁。欲为治者甚众。然而太平不复兴者。何也。以其舍法度。而任私意。奢侈行而仁义废也。】

  这一段话我们从字面当中来看,成康之治是周朝的一个盛世,周成王跟周康王这个盛世到什么程度?监狱里面没有犯人,然后刑具因为几十年没用都生锈坏掉了。大家向不向往这样的社会?向往,从自己的小区开始做,随分随力来做。『几且千岁』,因为这一段话是在汉朝时候,有一个大臣,叫贡禹劝当时的汉元帝,讲的一段话,而在汉朝离成康那个时候已经有千年之久了。哪个皇帝不想要让天下大治?都有那个心,『欲为治者甚众』,有这颗心的皇帝不少。『然而太平不复兴者』,可是却这千年的时光没有再出一个这样的盛世。为什么?『何也』?都有那一分心为什么做不到?关键这里点出来,『以其舍法度,而任私意』,舍弃了祖先教诲的法令制度,这些好方法可以让国家有次序,包含制礼作乐这些好的制度。不用,「任私意」就放纵自己的私欲那麻烦了,上行下效,皇帝放纵私欲,整个国家的风气一定败坏。接着我们看到,『奢侈行』,行就是整个风气就起来,「奢侈行」。『而仁义』就废掉,『废』就是奢侈的风气一起来,没人再谈仁义,都在谈名利。

  我们看到这些「戒贪」里面,都是在强调要格物的功夫,尤其上位者。所以《大学》里面讲,「物格而后知至」,要想知至、要想有智慧不去掉欲望是办不到的。甚至于底下的人,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欲望愈来愈放纵,欲令智迷就不可能致知,也不诚意、不正心。一个人都是在满足欲望的时候,他提不起诚意正心的,心都偏颇掉,更谈不上身能修了。而贡禹当时候是元帝刚才即帝位,所以这个机会点也很好,慎于始。皇帝刚即位,这个忠臣赶紧劝皇帝最重要的,这些如何让国家大治的智慧,因为皇帝也有这一分心。一开始他是谏大夫,也是专门在劝谏皇帝的一个职位,难得的是「虚己问以政事」,皇帝很谦虚来请教他政事。而贡禹所回答的,都离不开我们刚刚讲的这个重点,就是不能「舍法度,任私意」,不能奢侈,要重仁义。而且这些大臣在劝的时候,真是要博古通今,才能说服得了皇帝。

  而且在问的时候,整个天下是荒年,收成很不好。以前只要收成不好,皇帝都懂得要反省自己,这上天给他的提醒,所以很多地方都非常困窘。贡禹说到了,在古代这些宫室里面,它的开销都是有一个节度的,不能乱挥霍的,所以提到宫女不能超过九个人。大家看古代宫女不超过九个,您看近代皇帝宫女有几个?所以后面会乱,都是不听老人言造成的。养的马不过八匹,墙壁都不会装饰得很华丽,这些木制品都不会雕刻得很精致,因为那都要花很多钱。坐的车子、器物都不用彩绘,都有个节度不会过分彩绘。而且自己的庭院不超过数十里,而且与民共之,有时候还开放庭院让老百姓来走一走,这是他的生活俭朴。还能任贤使能,抽税也很轻,让老百姓替国家做事,一年不超过三天。所以天下的人都很富足,都非常歌颂皇帝的仁政,这是古代的情况。读到这里,我是当不了这个谏大夫,人家博古通今,我们「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过大家的孩子有希望,你们好好陪伴孩子学习,以后你的孩子一开口,尧帝曾经说过、舜王曾经说过,历代这些重要的经验都可以提出来。

  当然在三皇五帝那个时候,人口还不是很多。到了汉朝人口是多了一些,所以臣子也要懂得权变,不能皇帝,宫女不能超过九个。你这么一讲,皇帝听都不能接受了,跟现实状况还是要有一个结合,与时俱进。他提到了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他们能循古代的节俭,宫女不过十余人,十几个;养的马百匹左右,他还是有增加,但是有个度。孝文皇帝穿的衣服是很简朴的,它所有的器物都没有刻意在那里装饰。反而后世转成很奢侈,然后臣下、老百姓都在效法这个奢侈。所以他讲到衣服乱于主上,这个衣服穿得太华丽,是从皇帝开始穿的。这要有胆识,给皇帝讲实话而且讲谁?讲他的祖先。当然他也是一心为国家好,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皇帝也要体恤他一片忠诚。因为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都是前不久,几十年前的状况点出来。结果讲到了,大夫超过了诸侯的生活享用,诸侯超过了天子的享用,天子超过了天道的享用,整个国家就非常奢侈。所以劝皇帝种种的开销都要节制下来,衣服、车马这些都已经太过分。

  其中还有提到,老百姓现在都已经饥饿到人吃人的状况,有这个现象。可是皇上养的马,还每天吃很好的粮食,吃到什么程度?吃到太饱了,马吃得太饱还会发脾气,还得要常常让牠走出来散散心。老百姓都饿死了,皇上养的马,还享受到常发脾气。当下讲的一段话,这也是确实是有天地之正气,告诉皇帝,「王者受命于天」,天子是代天来爱护老百姓,受命于天。「为民父母,固当若此乎」,是为民的父母,怎么可以把国家、把人民搞成这样子?「天不见耶」,难道上天会没看到吗?这些话都是很中肯的。接着又讲到,「武帝时」,提起汉武帝,汉武帝功业也是不得了,但是过失有没有?有。提到武帝喜欢美女,后宫就有数千人。然后到了昭帝,武帝之后是昭帝又很奢侈,把很多好的东西都埋到坟墓里面去。甚至于那个园陵,皇帝死后的这些园陵,还让很多女子都去在园陵里面,守着这些先王的灵柩,浪费了多少人力,而且这些女子很多都还没结婚,都是人家的女儿。我们想想,假如她们的父母会是什么感受?自己的女儿的青春就在坟墓里面度过了。讲到这些情况,老百姓奢侈的风气也很严重。

  当他讲完之后,给了皇帝一些建议,最后皇帝真的照办,虽然没有全做,但是很多项都有跟着做了。包含劝皇帝要把他一些土地让出来给人民耕作,这个汉元帝也不简单,也做了。而在这个劝谏的过程当中,很可贵的地方,他不断的提醒皇帝的正念,而且还期许皇帝要作圣王。您看这个话当中还有提到,现在的天下这么饥饿,我们怎么可以不赶紧把自己的财货去救老百姓!这样做才是符合天意的。「天生圣人,盖为万民」,天生圣人是为了照顾万民的。「非独使自娱乐而已也」,不是让这个天子来自己娱乐、享乐的。「当仁不让」,期许汉元帝要当仁不让,然后「可以圣心参诸天地」,天地人三才!「揆之往古」,皇帝你现在所做的事,可以媲美于这些古圣先王的功绩。这样期许他的皇帝。

  而这里也提到,汉武帝那个时候,因为有功业以后好大喜功,最后整个国家开销就非常的多。下了一个政策是什么?有钱的可以赎罪,有钱的可以买官做。这种政策都不知道慎于一开始,这样的政策一下去整个社会的风气什么最尊贵?你们怎么都知道,你们对现在的社会也很敏感。现在什么人成功?钱多了就成功。这也不是一个很妥当的判断。当贡禹之后又升为光禄大夫,再一次劝皇帝,就指出了武帝当时候这些做法,是非常严重的错误。所以造成百姓都说话了,百姓说干嘛要孝弟?有钱才光荣,「何以孝弟为」,干嘛做孝悌?「财多而光荣」。「何以礼义为」,干嘛要行礼义?「史书而仕宦」,就是那个很会写东西的人,可以瞒天过海那种能力的人,可以把死的讲成活的那样的人,当了官。「何以谨慎为」,干嘛要谨言慎行?「勇猛而临官」,就是很有武功、很有蛮力的人,甚至仗势欺人的人反而当官。所以这个风气偏颇掉了,要把它导正回来,应该要回到当时候选贤举能,而且决定不能用钱来赎罪,这些是错误的做法。所以忠臣在劝谏过程当中,确实都是从整个历史来提醒皇帝。我们这节课先上到这一句。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7 00: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