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645|回复: 6

决绝的出离心,单纯极致的虔诚心,正知见是修行的根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9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会员报到
是否已阅读提醒: 已阅读
您开始学佛了吗: 已开始
您学佛的目的: 求愿往生西方净土,究竟离苦得乐。 
有固定功课吗: 每天有相对固定功课
您的修行方法: 参禅求开悟
对往生有信心吗: 有信心,往生不难
[南无]的意思: 即是皈命,亦是发愿回向、随顺佛愿救度
念佛超胜: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的发音为ná mó)
最想说的一句话: 如来寂灭性,未曾有生死,随诸性起,随缘不变。即心离心,离相离相,无取无舍,无求无得,无所得有所灭;内明实相,外应虚缘,无为而无所不为;非幻不灭,离幻即觉。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全国反邪部门都揭露、认定的邪徒普德海幢(普德光幢)开绿灯?

      何为皈依?           皈依自性如来,是名皈依佛;        皈依清净心,是名皈依僧;
      皈依究竟真理,是名皈依法!
      若不明本心,则学法无益。——六祖慧能大师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三法印是识别真佛法与假佛法的标准:
       一切法若与三法印相违的,即佛陀亲口所说,也是不了义;
       若与三法印相契合的,纵然不是佛陀亲口所说,也可视同华佛说。
       因为三法印是「印」证佛法真伪的标准,如同世间的公文,凭借印鉴可以确认公文的真假,因此称为「三法印」。

      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自心现量
      无明为父 贪爱为母

      一切时、一切处都能保持觉而不迷、正而不邪、静而不染的状态的人,称做佛,我们要学作佛。

      住境心不起   境过心不留
      雁过赛潭不留影







 楼主| 发表于 2020-7-3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养浩然之正气,法古今之圣贤 ​​​​
在我心里,没有恶人,只有迷失的亲人;世间一切境相都是心灵境界的投射,心存恶意的歹毒之人,最终只能伤害自己;我们能做的,永远都是宽恕,在远离嗔恨的心态中,才可以帮助他们解脱痛苦,当心灵无恨,行住坐卧皆是护法,内心离我,嬉笑怒骂皆是禅定。
生命的痛苦,皆来源于渴望满足的心灵,满足欲望的过程,就是轮回,满足欲望的结果,就是空虚,无法得到欲望的满足,就是悲伤与绝望;彻底放弃今生所有的渴望,将心灵的目光转向灵魂永恒的未来,心无旁骛专注于佛法,觉醒之喜悦就在心灵舍弃自我的当下,远离攀援思虑之纯然安泰,即是极乐明觉,喜悦解脱​​​​
世间所有的喜悦,来自希望他人快乐;世间所有的痛苦,来自希望自己快乐。——寂天菩萨 ​​​​
真实,看上去丑陋,却随着时间,心灵诞生希望;虚伪,看上去很美,却随着时间,绝望了心灵。
暗不愧心为正,心不存私为善,能观自心为明,心内无事即乐。
你要知道,恐惧、罪过、愤怒、内疚、嫉妒、痛苦、忧虑、不满、报复、鄙视等种种负面的情绪,都是同一个幻觉的化身。
丢失了自性的天堂,从而憎恨迷失在黑暗中,痛苦的你。
爱,是放弃自我,心灵接近本性时,产生的明媚温暖。
爱完整而纯然的心,安详满足,大爱即是一无所缺,产生的明媚温暖。
完整而纯然的心,安详满足,大爱即是一无所缺。
恨,是执迷自我,心灵被自我镣铐,清澈的失去就是恐惧。
被自我禁锢的心,因维护获得,而失去自由,得失塑造生死,生死就是恐惧。
《奇迹课程》真正的教导就是:
世界并不存在,我们要宽恕,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做过了什么事。
而是因为他们真的没有做过任何事。
因为大家根本不存在,还有,除非你真正明白实相与梦境间的不同。
而且你只能在心中对其中一个效忠,否则潜意识心灵永远不会被治愈……
《圆觉经》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金刚经》云: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禅宗大德说:终日走路不沾一粒尘,终日吃饭未食一粒米,终日说法未曾说一字,终日拜佛未曾见一相。
因觉性清净故,心地清净,心清净故,世界清净,世界清净故,山河大地众生清净。
何也?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实相只有一个,无论从上帝的口中说出,还是如来的口中说出,性质绝对不变。
凡是真实的,绝不受威胁,凡是虚幻的,原本不存在。
科学家们已经忘了大部分充满力量的无形之力。爱是光,爱能够启示那些给予并得到它的人。爱是地心引力,因为爱能让人们互相吸引。爱是能量,因为爱产生我们最好的东西而且爱允许人类不用去消除看不见的自私。爱能掩盖,爱能揭露。因为爱,我们才活着,因为爱,我们死去。爱是上帝,上帝就是爱----爱因斯坦
纵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
在真实的爱之中,生命将焕发光彩 ​​​​
时间,是真理的朋友;纯粹,是信仰的朋友;真实,是灵魂的朋友;宽恕,是心灵的朋友;放弃,是解脱的朋友;给予,是成就的朋友。
三身原无体,四智本清净,幻灭性圆满,心寂现如来;闻如来智慧,思维法义,修正自心,心随正法,观贪嗔痴心,心依法消,心融法灭,法我皆空,身心脱落,觉性明晰,周遍十方,无染无挂,无生无灭,远离颠倒梦想,熄灭生死轮回,为智。

觉不离幻,随缘变化,随种种心,生方便法,法法无生,依八万四千众生烦恼,开启八万四千方便法门,依凡夫身现解脱路,即相离相,依烦恼心说无生法,法法无挂,心心无生,名行。

心开意解,身心如幻,随诸性起,无取无证,随诸幻生,不辩真实,不可思议,无所得,不可说,清净随顺,自在解脱,如如不动,当下离幻,言语道断,名自性。

一心三藏,心随因缘现六根,名化身;心空法灭,觉性无染,圆满十方,为报身;诸法本幻,幻灭觉空,不可得,不可说,随顺清净,如如不动是法身;三藏本空,空不可说,诸心无得,心无所得,是如来法报化三身,是包藏过去未来,超越刹那亘古的当下,是离分别的自由,是无来无去的大乐,是无生无灭的本来。
法界在三界中,菩提在烦恼中;你若明白观音只是你心灵的纯净,以你的慈悲,善良,帮助他人,呈现观世音大慈大悲,你未曾与她片刻分离,她随时看护加持你,以你的善心善举,圆满佛果;若你以凡夫心求拜观音,妄图获得福报,你所拜的佛,就由魔王所幻现,引动心灵贪婪,将你带入轮回​​​​
佛,不是通过赞美而成就的,佛,是贪婪中成就的放弃,痛苦中成就的宽恕,恐惧中成就的接纳,虚幻中成就的清醒,混浊中成就的清净,烦恼中成就了菩提,生死中才能圆满究竟涅槃!​​​​
下水道如果堵塞,就会滋生细菌,经常疏通下水道以保持清净;镜子要经常擦拭,否则灰尘蛛网蒙蔽镜面,镜面就无法倒映阳光;禅修就是给心灵洗澡,心灵蕴藏的各种体验,犹如堵塞下水管道的垃圾,舒缓的放松中情绪觉受融化,各种烦恼自然熄灭,凝定轻柔的觉醒中,思虑意识自然脱落,身心无挂,圆觉自然普照​​​​
杀敌一万,另对手闻风丧胆者,称为勇士,手无缚鸡之力,却以微薄之躯,救人一命者,可称为神。
临终时,内心会回想起一生的经历,以及遭遇过的所有人,心灵深处如同放电影一样,从出生开始,到上学,结婚,亲人,朋友,工作,老去,医院……每一天的生活场景,活生生的,一幕幕的回播,真实得好像刚才发生的事情;而一生仅仅在刹那间,不到零点一秒就播完了;我们的心,被动的看着人生一幕幕回放。
当内心升起的都是美好的情绪,所有的人,都是我深爱过,帮助过的人,那么安详温暖安定的心,在电影回放完后,就会展现出天堂的神圣光芒,伴随诸天神美妙的身光,以及优美的天乐,我们的神识随着天空投射下来的纯光,逐渐上升。
贪婪蒙蔽了智慧的眼睛;内心的恐惧掩盖了妙觉的光明,希望的期许,将灵魂带入欲望的漩涡,沉沦生死无力解脱;因为执迷自我,被邪教抓走灵魂,在成佛的诱惑,和毁灭的恐吓中出卖灵魂;其实你只需要一条回家的道路,当你见证自性明空,目前的你融化于心,离名色之心就是如来,有哪一个魔鬼可以伤害佛陀?
心若苏醒,则山河大地,一花一叶,皆是诸佛所化,呈现法身无相;心若麻木,觉知凝固,尘垢身心所现世界因缘;因为有我,从而有自我的生死对境,因心所现情绪,呈现亲朋好友,因心现欲望,呈现珍馐美味,因心生恐惧,而现神佛魔鬼,当心迷失即是自我;心是造就者,也是解脱者,认识了心,就认识了一切。

 楼主| 发表于 2020-7-3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普贤行愿品中的15句名言(佛教格言名言录)
经咒 1.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lun,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2.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及微尘数佛。
3.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
4.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
5.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
6.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7.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
8.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9.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10.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11.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
12.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
13.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服一切外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
14.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15.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16.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
《空谷传音》----体光禅师开示录之一
实际法报化三身是不可分的,一切教法都是究竟的佛法,不过是它与你相应的层面不同而已
       这次在内蒙,就是特别提出来,佛教与其他宗教不同,佛不在宗的层面,因为人世间宗教跟我们的世界观相通的,解决的是生死的问题,所有的宗教都是死亡以后才能达成,宗教讲的境界,比如基督教讲天堂一定是死后,
      佛教不一样,实际不是在我们这个这个层面建立,真正的佛教不是解决生死问题,我们原来以为是,实际不是,佛教是在生死之上的,为什么这样讲,佛教的达成不是在死亡以后是在活的时候达成,所以在佛教不是在生死或生面当中建立,
      所有的宗教都是在生灭中建立,生生不已,从一个境界升到另一个境界,佛教既不是生也不灭,也不是生生不已,而是生灭的背景,这一点很重要。大家认为的,当然这一点比我们世间要高出一块,世间认为死就断了,宗教解决了断,另外的延续,这样宗,
        但佛教严格控制来讲不是这个层面,佛教讲的是不生不是生生,讲到生生以后的东西,当读完经伦以后讲的,建议刚开始的讨论还是自己学习为好,我坐这你们反而没法学习,变成讲课,不是不爱讲,讲是要有一定的基础,掌握好一定的基础后才讲会比较容易,好不好,希望回去好好读经伦,另外大家现在学习经伦没有标准,现在要做的就是通过学习经伦突破造成的心理障碍,每个人都可以讲,可以同时存在,甚至连佛都可以。
       主要是意思你们现在别谎,老实的安静下来,好好读经伦,读好后回来, 我要讲的东西很多,放心的都是你们没听过的,也都是没有人讲过的,我讲的东西都是没有人讲过的,好好掌握一定的基础后,下面的课程非常丰富,不仅是讲课,境界都会带给你们。
        今天因为网络问题和其他的问题,你们先好好学习两个小时。
        再接着讲主要几点, 宗教实际是在生死层面建立,生是阶段性的,生命是时段性,宗教把时段拉长了,在不同的层面拉长,使变成生生不已生,这个宗教在这层面建立,是心识的层面,真正的佛法讲的不仅是生生不已,为什么呢,宗教一般是在生断之后在另一个层面建立上,
       佛教讲的是不生,在生死之上建立,佛法听起来就比较难懂,必须要看到生命的背景才有懂佛教的,不仅是看到有,看到有的时候看到非无非有宗教仅看到有,看到无,看到有无同时,跟佛教比起来还要差一段,要看透看明白必须要读经伦,三十部经伦要好好完成,不管懂否,至少要一周看一本,看上二遍,这样下来以后慢慢就有基础了。
大乘佛法的伟大,即在广开方便门。诸如:朝山、拜忏、佛七、诵经、种种法会……然而大乘佛法的悲哀,就是把方便当究竟。误将梁皇、水陆、念佛、诵经……认为是修行,把庄严的宗教仪式误为佛法之必然。
        殊不知,庄严的仪式只是求解脱悟道的增上缘,祖师慈悲藉此因缘而作接引。其实,在佛陀时代,并无所谓的法会、佛七等活动。
         在此必须了解:何者为究竟?何者是方便?倘能悟到究竟,所有方便皆是究竟。所谓究竟,就是要见到不生不灭的清净本性。若一切活动未能配合觉性的启发,只能称之为增上缘。
         拜忏不能随文入观、自我省察惕励,仍是习气不改,就失去拜忏的意义。朝遍名山,唯独遗漏我慢高山,心地如何能平?
所有方便法其立意本善,但众生往往在相上打转,忽略了应从心地下手。若能了解朝山是缘起法,当体即空,便能悟明心性。但能契入空性,参与一切活动都能法味盎然。倘误把方便当作究竟,认为自己在修行,则欲觅菩提,了不可得。
                                                                   ----慧律法师
        什么是法身的修法?大家知道法身不存在修法,法身只是安住,需要的只是融入,需要的只是理解,我们实际见不到法身,为什么能坐在这里谈法身?这要感恩我们的本师释迦佛,因为佛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唯一的理由,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具有法身,这才是佛出现的目的,
  佛出现的目的不是告诉我们有六道有地狱,如果我们感觉太冷的话,可以到炼狱那儿去暖和暖和,也不是告诉我们顶上还有天道,如果我们感觉热恼的话,可以到那里得到清凉,不是这样的,
    佛不是告诉我们这些要轮回的地方,佛是告诉我们一切有情都具备法身,法身是生命的真实,法身生命的展现是多次元的,有我们熟悉的,更多的是我们不熟悉的,我们可以感知一些外星世界的奇妙,还有很多神秘灿烂的生命展现我们还没有梦到,那些灿烂的生命也是我们,这样讲是我们不熟悉的。
         一切的显现都是智慧的表达,这是我们不熟悉的,明白我们跟法身是一体不可分的,我们跟佛菩萨是不可分的,我们跟地狱天道也是不可分的,为什么?因为觉性是遍在的,一切的展现都是觉性的展现在落入缘起的空间中影像的发生是真实存在的,但影像的真实一定是有条件的真实,它的真实是依据于缘起生成的条件,但缘起的生成并不是固定的一种状态,并不是固定在一个区域里发生,缘起的生成可以依赖时空,也可以超越时空,换句话说,可以让我们看懂,按照我们能够相应的形式出现,同时也可以超越我们的认知,为什么?因为真实的我们不是仅仅安立在人道,真实的我们一直就没有离开觉性的遍在。
         那么如何在法身上修呢?法身的修法非常简单,我们第一次走进寺院的时候,第一次接触佛法的时候,出家师父就会告诉我们法身的修法,唯一的也就是没有第二种选择,这个方法就叫做“信”,相信的信,信仰的信,你只要相信佛陀,只要相信佛说的是真理,只要相信佛说的是实语,那么你就能够完成法身的修法。
    如果你的信圆满了,你就是佛!你信一部分,你就是一部分的佛,你错信了,你就与佛当面错过了,即使你错过了,即使你站在佛的对面你还是佛!所以法身的修法,法身的修行窍诀就是一个字“信”,信满成佛,只有信,才能进入如佛一样的殊胜圆满,只有信才能走在觉悟的路上,只有信才能完成大乘的发心,你看最高最殊胜的教法竟是这样的简单。
          但也不简单,信说起来简单;信起来可不简单,不简单在哪里呢?不简单就是要信你不信的,为什么?
因为佛讲的真实已超越了你人生的经验,佛法要信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我们在人间的觉知,由于觉性是遍在的,它展现的是生命的深度和广度,它表达的是生命的真实,这个已经完全超越了我们认知的缘起,所以佛教对这种状态的描述,是离开我们语言的表述范围,我们的语言在社会生活里可以行的通,在离幻的真实中就行不通了。如果用语言的话,只有“信”字,别无他选。
-----大龙说禅

 楼主| 发表于 2020-7-3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无修
        为何要舍弃修行呢?大海虽是一个,然浪花朵朵,波不停也。高速路虽大多连线贯通,可出口肯定各异。书是一本,页页不粘,亦不散落。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即是整体,又个个不相妨碍,又不可能相离。所以,佛法,不可能与个体无关。本具了觉,即是本觉。能知思,知味,知冷暖,……知乐忧的那个即是啊。始觉等同本觉。要转依的是这个知见,并非损益其他。一切,不增不减,念头自来自去,亦不生不灭,毫不相干。觉分,历历分明,眼下当知,住于清净亦或迷乱。若无善恶,世间法,如何安立?外修,为外义;进入心识,为内义;离缘起,没有中心,无善恶,遍在,为密义;同时存在,为密密义。不可思议。吾常思维恐惧,此色身当即消亡,自己能做的主否?能来去自由否?思维至此,生出离心,又思人身难得,法值难遇。自信自性佛法,毫无虚妄,故愿修行,不敢做为   
一只蝉蛹,它和所有同伴一样,只有在夜晚才悄然出来活动,对于它来说,它不理解白天因为太阳出来之前,它只能钻进树底的洞穴里。这,有点像我们通常认为的人生,不知道为何要如此”正常“的生活,没觉的有什么不对,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局限。直到有一天,蝉蛹以为自己要死掉了,忽然,它的背裂开了,奇怪的是,它并没有死,它一点一点的试着向外爬,虽然有点缓慢。终于柔软的身体脱开了坚硬的外壳,才惊奇的发现自己原来还有一双翅膀,虽然此时还不能展翅飞翔。也不知过了多久,新的壳终于长成了,翅膀也坚硬了。从蝉蛹完全变成了蝉。从此,它终于可以自由的飞翔在树与树之间了。而且不必再去理会白天与黑夜,也知道了除了月亮还有太阳。它还算幸运,是个雄的,还可以放声歌唱。它感觉自己的生命如此的辽阔,于是它每天不停的炫耀:”知了,知了......“
       然而,蝉真的知道吗?它所有的生命形式都是一种相续,不管是蝉卵、蝉蛹还是蝉,而且只有适应那个相应、那个平台、那个总持才会生存并展现出来。它所有的所谓的知道,都是跟着它的这个”身见“来的,每一段对于它来说,都是真实的。而且肯定每一段、每一层都有自己认为的见与取舍,所以就会不停地这样流转下去。换句话说,它把自己的影子当成了”真实的自己“,虽然,影子有广有狭,有长有短......
                                     -----马兆军(大龙说禅笔记)
    《大乘起信论》言:“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故说无始无明。”
     一切众生都是“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我们当然也如此,既如此,怎样才能无念呢?那“无念”是如何定义的呢?
    《大乘起信论》言:“是故修多罗说: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故。又心起者,无有初相可知,而言知初相者,即谓无念。”
    何为“无有初相可知,而言知初相者”?
    《大乘起信论》言:“如凡夫人,觉知前念起恶故,能止后念令其不起。虽复名觉,即是不觉故。如二乘观智,初发意菩萨等,觉于念异,念无异相。以舍粗分别执著相故,名相似觉。如法身菩萨等,觉于念住,念无住相。以离分别粗念相故,名随分觉。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以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觉。是故修多罗说: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故。又心起者,无有初相可知,而言知初相者,即谓无念。”
      这段如何理解呢,个人觉得关键就是“得见心性”---就是见到背景。就好比玩电脑游戏,我在电脑游戏中扮演了一个角色,玩着玩着,玩的完全入迷了,完全进入了这个游戏,忘记了是我坐在电脑前面在玩游戏,把游戏当成真的了,游戏里面的觉受当成真的了,比如在游戏中去打个怪物啊什么的,真的感觉自己跑了很远的路,真的以为在游戏中的行走啊、沿途的风景啊、游戏中的山川大地、人物、事情啊也都变成是真的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个游戏中的我,所有都是念!如果猛然一下醒过来了,噢,原来我是坐在电脑前面玩游戏呢,这个时候就是无念!
       沉迷在一个游戏中的时候,你只能玩一个游戏,当然可以在游戏中换换角色,或者像一些游戏有人族、神族、虫族,你最多可以换换种族,但必须是这个游戏里有的,游戏里没有的你玩不了,其实玩多了就没多大意思了。但是如果我醒过来了的话,不是游戏玩我,是我在玩游戏的话,那就不同了,电脑游戏多的是,各种各样,完全不同,你想玩哪个都可以!所以“诸佛法印非从人得”。
      《大乘起信论》言:“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
                                                    -------游野山谷(大龙说禅笔记)
     不需你去追求,一切就是这样展现,你看在视野中的山川,走进去满目的绿色,风带着百草和花香的味道,牧羊人随着羊群在深谷里游牧,羊群的叫声时而带着几声牧羊人的吆喝,随着风从远方传来,这一切不需加以修饰,原本如是。它是生命在这一层次最完美地展现。不要执着,执着是一个圈套,它把本应该全景的你啦回到个体,执着是一个陷阱它把你本应该绽放的生命让你变得暗淡。看透它,你就发现一切都是你的表达,一切也不碍于你,如日下的云,不能障日。
2013/7/21
      以前看过一个大约叫“人的大脑是怎样解读世界的”,在大脑的一个区域有一个解读器,我们的感官把收集到的信息,传导到这里作出分析,我们才有了一个觉受。比如看到天上的彩云,就会在我们的大脑里边画出它的体相,实际外边你是看不到的,你看到的是大脑的解读图像。人生是在大脑里的一个区域里来完成的,一切都是它的解读,这个事情很难理解,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竟然是在我们大脑里完成的,然后再去依着这个解读来攀缘,这个可能就是心识内显,解读后又再分别。比如我在路上跑,真实的是有空间的存在,那风在耳边呼呼作响,脚是实实在在踏在地上,而这一切是在我们大脑中来完成的,真是不可思议,跟梦境似的。在《解深密经》中讲到八个识,这个讲法不是脱离我们的生活的,就是讲我们此时此刻。
       还记得大龙老师在黄花沟讲的那个半月的事吧,有半月的相,却没有半月的实体,是我们观察角度的问题,我们在一个局限里,以我们这个世界观来看这个半月,就觉得它很真实,从来也没有想过没有半月的实体不存在的问题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有半月的相,半月的实体却不存在了;那么我们观察的人也如同那个半月的相一样,也是一个影像而已,有他的像却没有他的实性,这样扩展来看我们能见到的一切的像,不过与此理相同而已。那么我们所得到的是一个从来也不存在的事相,他只不过是我们遍计上去的,就是阿赖耶识种子的现行,有它识的像没有它的实性又如大龙老师说的镜妖的事情,那个镜子把能生起影像的功能当做我了,那么这个功能的我的它是又什么样的呢?它既没有相貌也没有体征,看不见抓不着,为什么要把这个我当真呢,这个我是不可得的,还有什么可以得到的呢。那么既然没有一个实质的我存在,那些业障罪福,又在哪里呢?我们为什么要活在社会给我们的世界观里呢。我们身边在不断的发生,这只不过是我们心识的躁。动,而这心识不过是智境上的自显现而已,是心识的属性,一切都是无所有的,又何必去追逐它呢。无所得是我不可得,把我看破。
       在我们这个境中,一切唯识现,一切又非常微细,不小心就又回到那个熟悉的社会给搭建好的世界观里了,从识的角度来看,一切的存在是不实的,只不过是给定义的名言句义,无非都是虚妄分别,这样通过这个不实的相看到事物的性也是法性。一切的显现不过是大生命的自显现,一切是生机的自显现,在觉性中就不会随波逐流
我们的观察角度有问题,是我们在站在了不应该站的位置上,站在了一个局限的位置上,只是看到了一个受局限的世界,看不清我们的生活是社会给我们编制的网,编织的牢笼,把它们当成真实的。无住是让我们放下,放下就轻松了,连我都不要住,那还有什么局限。那些社会的意识就不能再左右你,这时你不仅有话语权了,也可以参与游戏了与游戏的规划了。
      放下的同时,你也不会再纠结在你的局限中,你的局限也随着你的格局的打开而消失,珍惜这个时空吧,这里的一切变得有意思了,可爱了,这里的一切都活了。
       ----大明(大龙说禅笔记)

 楼主| 发表于 2020-7-3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晚,爸爸主动跟我说,“今天有一个问题好像弄清楚一些了,原来听的佛法总是说一切都是虚幻的,我就是不理解,因为眼前的一切物质都是实实在在的呀,当然从发展看是要坏了,消亡的,但是大龙老师这里讲了(六),物质是存在的,这一切是在一个层面上讲的。我就比较认同。”我马上趁机发挥说“原来的说法是把所有的东西像三明治一样都压在一个层面上了,本来是有层次的。在色身层面和在生活生存层面,这些东西是实实在在的,但是从最究竟,从法身层面看,是不生不灭的”。
                          --谷子(大龙说禅笔记)
佛无佛,道无道。真正的佛、道说的是整个宇宙存在的道理和天下万物运转的规律我们还皆是凡人,处于始,所以谈,所以论,以求开悟,当悟之不明,求解,自解不成,就求外解,这是法.当你我皆入道归真,明心见性,佛禅大觉时那也就谈不了了,这时谈的道,谈的佛就是自己,一谈论自己就容易入妄境.从古至今皆是如此,倘若佛不可论,又如何学佛悟道,道不可道,又如何传道?我想我们论的是字 论的是理,而不是论佛、论法,论空性。学佛成道就得自见本性,等身成佛,外离相,坐忘道,无无,无有,无念。佛不可论言三千,妄得心静落两边。
   
忏悔、吃素、打坐、礼拜、出苦得乐开心种种有相上行持,都是次第修法,二元世界依他起平台上的事,离开心,以此为出发点产生的修行,就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还是在生灭上立功德。
禅宗六祖的教法是:直指本源,不假修行,本自圆成。
                           ----慧子(大龙说禅笔记)
    在幻境中执幻无法离幻,要如何离幻? 如何不住?
    如比喻观想, 要把自己挂起来,也就是禅宗下说的虚空里钉厥子,行走坐卧前观想一个点和一种状态,或者观想在佛像脖颈部围些皮筋拉下来绕在自己颈部并拉伸几下仿佛刚好扣上搭扣样的状态,并保持停留在这种状态中,内观话之开头处看话头,通许说停留在梦前清醒处,也就是本来面目位,导演位。如通俗比喻从演员角色中出来开始做导演和总编工作,有时也可做演员参加演出等,通过重新定位,回到当导演对剧情和角色就自然不会执和住了,离幻了。改变定位和改变世界观,是不住和离幻的关键。
                   ------自田师兄(大龙说禅笔记)

 楼主| 发表于 2020-7-3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url=闻所未闻,转换格局传心宗~大龙说禅:轻松领悟、明了佛法真义、世间实相 - 佛经论坛 - 佛教论坛 http://www.shixiu.org/forum.php? ... p;extra=#pid1529566]闻所未闻,转换格局传心宗~大龙说禅,轻松领悟、明了佛法真义、世间实相[/ur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5 17: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