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68|回复: 13

[学佛交流] 《读经笔记【华严经义海百门(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6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读经笔记【华严经义海百门(五)】》


【体用显露门第五】


问:这门是“体用显露门”,什么是体用?


答: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笔记说:
般若是法。此云智慧。智有决择之功(能)。慧有照了之用。又智照诸法实相。慧了诸法无生。然“有体有用”。


问:什么是体用?


答:体者智也。悲者用也。
普庵录说:
体用双彰。“智悲”同运之人。


问:体是常?用无常?


答:大乘义章说::涅槃阴中有体有用。体则是“常”。如上所说。用则无常。故经说言。功德庄严有为、有漏、有碍非常。


问:有体有用,这个用之体是怎样的?


答:大乘起信论疏笔削记会阅说:
然真之与妄。皆依一法界心所说。葢以此心。本来有体有用。即用之体。则荡然“空寂”。即体之用。则了然“觉知”。


问:这体和用之义如何?


答:续华严略疏刊定记说:
明体用自在。于中四义。
1.一、无思念分别。
2.二、无动佛功用。(不动)
3.三、一念遍十方。
4.四、方便多门。故摄无量不益。名化群生。


问:名化群生?因此说:体者智也。悲者用也?


答:对!


问:法身般若为“体”,解脱为“用”?


答:十不二门指要钞详解说:
释观行之功先明性具体用,众生心性圆具三千,有体有用,法身般若为体解脱为用,性具三德,本空、假、中、故三千体用互相融摄,性本常然,因理本融不二,天真之谓也!


问:我们这个心是如何的?


答:憨山老人梦游记说:
况一心元有体、用之名。其体则曰实际理地。不受一尘。其用则曰今时门头。不捨一法。
(用则今时门头,即当前这一念,当前这一念不捨一法也)
憨山老人梦游记又说:
而法法具真空之妙体。即用中之性体。而头头含妙有之无穷。


问:体用显露?


答:体用显露者,“体用双彰。智悲同运”也。


问:佛的体与用是如何的?


答: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说:
诸佛体用无差别, 如千灯照互增明, 智慧如空无有边, 应物现形如水月。


夫法体圆通真源满彻。显则十方洞鉴示。乃一切咸彰。指微尘以覩玄宗。举纤毫而观佛境今达妄开真。略分十义。


 一显光明 二了境智 三明生了因 四明佛境 五辨因果 六明佛性 七表性德 八自心现 九出世间 十托生解




★★【初、显光明者】


义海百门原文说:谓见尘中法界真如理事之时。显了分明。此是智慧光明照也。若无智光。则理事不显。但见法时。是心光明。由积智功圆。是故放一光明。则法界无不显示。常观察一切法界。是为放光明照一切也。


1.愣严经宗通说:世界,即真如法界。属相分,如来,即真如本体。属见分。
2.见分者,体也。相分者,真如法界也。
3.宗通说:见、相二分。始同一源。故虽根尘历然。彼此可以涉入。
4.义海百门说:谓见尘中法界真如“理事”之时。显了分明。
5.愣伽疏说:理者体也。
6.“事”者,相也,用也。
7.义海说:义海百门说:谓见尘中法界真如“理事”之时。显了分明。
8.谓见尘中法界真如“理事”之时。显了分明,乃体与用显了分明。
9.“义海说:此是智慧光明照也。
10.智者体也,慧光明照者,“用”也。
11..义海说:若无智光。则理事不显.
11.若无智体,“用”以何为体呢?用从那裡来呢?故说:若无智光。则理事不显.
12.义海说:但见法时。是心光明。由积智功圆。是故放一光明。则法界无不显示
13.金刚顶大教王经疏说:光明法界实相所成就也。故义海说:是故放一光明。则法界无不显示
14.光明法界者,实相所成就
15.实相无相,无相者,体也。
15.光明法界实相所成就者,体之用也。
16.义海说:常观察一切法界。是为放光明照一切也。
17.华严经说:普观法界,慧心广大犹如虚空,一切境界悉皆明见,获无碍地大光明藏
18.问:善观法界会有何發现呢?
19.答:会發现一切法入于一相
大宝积经说:菩萨亦復如是,善观法界,“了一切法入于一相”
20.问:一切法入于一相,那会如何呢?
答:大宝积经说:菩萨亦復如是,善观法界,“了一切法入于一相”。亦由往昔誓愿力故,随众生行种种说法,而于法界无有差别。
20. 总的来说:【体用显露门】之【初、显光明者】,显光明者,体之用也!

 楼主| 发表于 2020-6-26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
:义海百门说:谓见尘中法界真如理事之时。显了分明。此是智慧光明照也。?


答:华严经说:
以智慧光照明法界,得一切法差别光明;成就清淨无障碍眼,见一切佛诸色相海;悟入一切甚深法性.


问:智慧光明照到的是什么东西?


答:华严经说:以智慧光照“真实谛”;福德智慧如金刚山


问:义海说:若无智光。则理事不显?


答:大集大虚空菩萨所问经说:道品之法三十有七,犹如日殿圣慧之宫,明智光曜靡所不照,灭大幽冥,显示世间,指其道路,宣其德本。
大集经说:
若菩萨戒身真淨,心定“不动”,得“大智光明”,已成就福德智慧资粮,已到诸波罗蜜彼岸,已成就四摄,已修四梵行,已修欲进念慧定,以善修四神足故得五神通。


问:佛的智光是无边的?


答:大集经说:如然灯器,金则黄光、铜则赤光,其色虽异灯无差别。法界亦尔,诸佛然之智光无边,声闻然之智光有边,而法界性实无差别。


问:智光有几种?


答:大集经说:
智光亦有八种:一者、八正智光;二者、须陀洹智光;三者、斯陀含智光;四者、阿那含智光;五者、阿罗汉智光;六者、辟支佛智光;七者、菩萨智光;八者、正觉智光;是名智光八种。


问:智光要如何显呢:


答:当你认识了烦恼,你的智光就显现了!


答:大庄严法门经说:
如是众生烦恼复, 清淨大智不光明, 彼智不来亦不去, ““知烦恼已智光出””, 亦復非从馀处来


问:智光当然是指心的智光?


答:对!
正法念处经说:
若人常精进, 恒修行正法, 此人心智光, 犹如大明灯。


问:智的光明有什么作用呢?


答:诸法集要经说;
若具智光明, 坏三毒黑暗, 是故当一心, 持戒修淨智。
证契大乘经说:
欲以智光破无明, 解脱众生处觉智


问:智的光明能除什么?


答:大乘宝云经说:
以智光明悉能却除一切无智盲暗之法,是名菩萨能作光明。




★★【二、了境智者】


义海百门说:二了境智者。如一尘圆小事相是世谛。了尘无生无性是真谛。彼真俗二谛。是所依之境。此贯达之心。是能依之智。此智于境。无復能取所取二种分别。何以故。今智由法成时。方得言智。离法则无能分别之智。法由智显时。方得言。法离智亦无所分别之境。以心智寂故。虽流照而常安。由法随缘故。虽空寂而恒用。


问:义海说:了境智者,什么是“境智”?


答:华严经说:境智慧,示现种种诸异境界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说:
善男子!贤圣二心其相云何?
一者观真实理智。
二者观一切境智。


问:境智是如何的?


答:说无垢称经说:真如“境智”其性俱离,非因所生、非缘所起,非有相、非无相,非自相、非他相,非一相、非异相,非即所相、非离所相,非同所相、非异所相,非即能相、非离能相,非同能相、非异能相.


问:为什么要说唯识?


答:大乘入愣伽经说:非如一切觉想凡夫,无始已来戏论熏习,计着外法若有、若无种种形相,如是而知名为不知,不了诸法“唯心所见”,着我、我所分别“境智”,不知外法是有是无,其心住于“断见”中故。为令捨离如是分别,说一切法唯心建立。


问:菩萨有六种神通?


答:佛说宝雨经说:云何菩萨六种神通?一、天眼智通;二、天耳智通;三、他心智通;四、宿住随念智通;五、神境智通;六、漏尽智通。
(神足通又神境智通)


问:境智是无差别的?


答:华严经说:得无差别证自“境智”


问:境智是无碍的?


答:华严经说:无量劫苦行, 一心求佛道, 得无碍境智, 与诸如来等。


问:境与智一如就是佛?


答:续华严略疏刊定记说:
普照境界。同一法性。始本冥会。“境智一如”。名之为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6-26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义海百门说:二了境智者。如一尘圆小事相是世谛。了尘无生无性是真谛。彼真俗二谛。


1.理者,心也,体也
2.事者,相也,境也,
3.新华严经合论说:境者名色是也,六根对境邪见随生
4.故义海说:如一尘(境)圆小,事相是世谛。.了(悟)尘(境)无生无性是真谛
5.境是世谛,也称俗谛,智是无生、无性、是真谛
6.续华严略疏刊定记说:今云成正觉。便为境、智总合之称。
8.为什么这样说呢?
9.答:续华严略疏刊定记说:谓境是真俗二谛不一不异故。智是究竟圆满无分别大智故
10.为什么说“境智合称”就是“成正觉呢?
11.答:刊定记说:境智合称者。谓智即境境即智。
12.义海说:彼真俗二谛。是所依之境。此贯达之心。是能依之智。此智于境。无復能取所取二种分别。
13.华严疏说:境智相对。举所观境。令成观智故。举修成智。令证同真境故。
14.所观境。令成观智故。既然修成“智”。令证同“真”境,那就没有能、所了,没有了能所,就没有能取、所取、二种分别。
15.义海说:何以故。今智由法成。
16.“智由法成”,就是华严疏说的:境智相对。举所“观境”。令“成观智”故。举“修成”智。令证同真境故


★义海原文:何以故。今智由法成时。方得言智。离法则无能分别之智。法由智显时
1.“智由法成时。方得言智”。这在前面已说了,如华严疏所说的:所观境。令成观智故。既然修成“智”
2.如果没有这观境、观智的法,那,智就不能修成,换句话说,离了法就不能修成无分别之智。
3.故义海说:离法则无能分别之智
4.义海说:法由智显时
5.问:为什么智能显法呢?
6.答:智是能显,法是所显。智是体,法是用,这门“体用显露门”,智者,体也。用者法也。法由智显也
7.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说:知微细中。何故知智而不知法者。为智能显成法也。
8.问:什么是报身?
9.答:起信论疏记会阅说:依于业识。菩萨从初發意。乃至究竟地,心所见者。名为报身
10.问:什么是应身?
11.答:起信论疏记会阅说:依分别事识。凡夫二乘心所见者。名为应身
12.问:这二种身是如何显的?
13.答:此二种身。皆“淨智”所显真如之用也。
14.义海百门这门“体用显露门”,智是体也,“所显真如之用”是“用”也。故说“体用显露门”也。


★义海百门原文说:以心智寂故。虽流照而常安。由法随缘故。虽空寂而恒用。


1.义海说:以心智寂故。虽流照而常安
2.圆觉经大疏说:论云。此智空寂。
3.金刚经彙纂说:内智空寂。诸法不生。是名菩萨。
4..问:智是怎么样的?
5.答:首愣严经集解说:以一切种智“寂而常照”故。
6.贞元新译华严经疏说:法性寂然强名为定。“寂而常照”即名为慧。定慧均者名为平等。心智契合名一境
7.本体虽然寂,但常照。寂者体也。照者用也
8.故义海百门这门“体用显露门”,智空寂是体,“寂而常照”是“用”也。故说“体用显露门”也。
9.义海原文说:以心智寂故。虽流照而常安。由法随缘故。虽空寂而恒用。
10.寂而常照,就是义海说的:虽空寂而恒用。
10.义海百门这门“体用显露门”,虽空寂而恒用。就是“体用显露门”也。


问:智是体,照是用,照是用什么照呢?如何照?


答:用慧照。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鉢大教王经说:
菩萨观行以自性圣智。用慧反照、顺照、逆照。前照、后照、因照、果照。空照不空照、第一中道照。义谛照寂照虚空三摩地照。是故菩提圣智三昧。


问:法身佛住在那裡?


答:三种悉地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祕密陀罗尼说:理法身佛,住“如如寂照”。


问:慧有几种?


答:菩萨璎珞本业经说:
復名六慧,闻慧、思慧、修慧、无相慧、照寂慧、“寂照慧”。

 楼主| 发表于 2020-6-26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明生了因者】


义百门原文说:【三、明生了因者】。谓尘体空寂缘起法界之义。由智方显。是了因。见尘体已修于解行。生起力用。是生因。然生即无生。还同法体。了亦非了。岂等缘生。生之与了。无有差别。生则约行。了则据体。无体即体。了则无生。体即无体。生还为了。契同一际。无所分别。


问:“因”有几种?


答:大涅槃经说:復有二因:一者、作因,二者、了因。


问:请用比喻说明!


答:经说:如陶师轮绳,是名作因;如灯、烛等照闇中物,是名了因。


问:大涅槃经说还说了什么?


答:经说:善男子!大涅槃者不从“作因”而有,唯从了因。了因者,所谓三十七助道法、六波罗蜜,是名了因。


问:原来如此,三十七助道法、六波罗蜜,是名了因!


答:对!经还说:善男子!布施者是涅槃因,非大涅槃因;


问:那,什么是大涅槃因?


答:经说:檀波罗蜜乃得名为大涅槃因
(檀波罗蜜也就是布施罗蜜)


问:三十七品是大涅槃因吗?


答:经说:三十七品是涅槃因,非大涅槃因;


问:那,什么是大涅槃因?


答:经说:无量无边阿僧祇助菩提法乃得名为大涅槃因。


问:何故名因?


答:大涅槃经说:以了因故。


问:因有几种?


答:经说:因有二种:一者、生因,二者、了因。


问:什么是生因?


答:经说:
1.能生法者,是名生因;
2.灯能了物,故名了因。
3.烦恼诸结,是名生因;
4.众生父母,是名了因。
5.如穀子等,是名生因;
6.地、水、粪等,是名了因。
7.復有生因:谓六波罗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8.復有了因,谓佛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9.復有了因,谓六波罗蜜佛性;
10.復有生因,谓首愣严三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1.復有了因,谓八正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2.復有生因,所谓信心六波罗蜜。」


问:根据愣伽经,因有六种!


答:经说:大慧!因有六种。何等为六?一者、当因;二者、相续因;三者、相因;四者、作因;五者、了因;六者、相待因。


华严演义钞说:
是知实相般若即是正因,佛性观照即为了因。


问:为什么说实相般若即是正因?


答:华严演义钞说:言实相为正因者,即第一义空名为佛性。
第一义空即实相异名,观照为了因,如灯了物。


华严疏说:
智照心源。即是了因。如空与日。


问:义海原文说:谓尘体空寂缘起法界之义。由智方显。是了因?


答:尘境的本体本来空寂
1.问:什么是法界义?
2.答:华严疏说:法界者。所照之体大也。普光明者。即相大也。智慧光明徧照法界义故。


问:智慧光明徧照就是法界义!
由智方显。是了因,作何解?
答:智者,体也。方显者,照也,照者用也。
智方显,体用显露也,此即义海说的所谓“体用显露门”也!上面华严演义钞说:佛性观照即为了因。
钞说:是知实相般若即是正因,佛性观照即为了因。


义海百门原文说:见尘体已修于解行。生起力用。是生因。然生即无生


问:什么是生因?
答:上面大涅槃经说:能生法者,是名生因


问:“能生法者”,这个“生”是什么?
答:义海说:生因。然生即无生


问:诸法是生即无生吗?
答:佛说如来不思议祕密大乘经说:
诸有生者即和合义,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又復应知,彼““一切法生即无生””。


问:无生者得无生忍也!
答:佛说华手经说:疾得无生忍。 亦不生无生, 无生即无生, 以是深忍故, 常不失正念。

 楼主| 发表于 2020-6-26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义海原文说:然生即无生。还同法体。了亦非了。岂等缘生。生之与了。无有差别.


问:什么是法体?
答: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说:
如来法身以无生相而为色蕴,復以“无生相甚深之义”是一切法体故。


问:因此,义海百门说、然生即无生。还同法体?
答:对!义海说:了亦非了。岂等缘生。生之与了。无有差别.


问:“了亦非了。岂等缘生。生之与了。无有差别”?
答:上面涅槃经说:
1.了因,谓六波罗蜜“佛性”
2.“生即无生。还同法体,了亦非了。岂等缘生
3.了因者,六波罗蜜佛性
4.佛性岂能“了”与“非能了”,佛性是“了亦非了”,
5.“佛性非缘生”。故说了亦非了,岂等缘生。
6.生即无生,了亦非了,故说:生之与了。无有差别.
(生因与了因,无有差别也)


问:何以故?
答:续华严略疏刊定记:谓普贤行“生因”也。淨治等“了因”也。或“行普贤行,即是淨治”。
(行普贤行,即是淨治,淨治即行普贤行也,无有差别,这是从第一义上来说的)


问:什么是了因?


答:御录宗镜大纲:言了因者乃是于“真心中性德显了”故名了因


问:什么是生因?


答:御录宗镜大纲:生因者,亦是信心中,能生六度万行故名生因
上面续华严略疏刊定记:谓普贤行“生因”也。(普贤行是六度万行故名生因)


贞元新译华严经疏说:
佛境界中者。即是因淨。因有二种。
一者生因。谓六度等。如淨名(经)说。
二者依因。此復有二。一镜智淨秽。为土所依。


普贤行愿品别疏说:
烦恼复之则隐智慧,了之(烦恼)则(智慧)显。
非生因之所生,唯了因之所了等,此亦正是体绝有、无相,非生灭之义也。


问:“真如”为什么不生?


答:华严疏说:如真如等。不生灭故。何以不生。以但“了因”所显,非生因所生故。既无有生。亦非出障。始既无生。则永常不灭。
华严疏又说:
是知玄道存于妙悟。在于即真。即真则生灭齐观。齐观则彼此莫二。所以真如与我同根。法性与我一体。真既不灭。应灭宁真。是知涅槃名灭者。斯乃在于无灭者矣。


问:华严疏说:“故涅槃经说。菩提必从生因。所生涅槃必从了因所显”,这说明了义海百门的什么概念?


答:说明了这一篇所谈义海百门所谓的“体用显露门”的概念!菩提必从生因。所生涅槃必从了因所“显”,
(菩提是“体”,所显的涅槃是“用”,故说“体、用显露”)


★义海原文说:了则据体。无体即体。了则无生。体即无体。生还为了。契同一际。无所分别。


1.了(因)则(根)据“体”,新华严经论说:菩提无体无性。那,菩提是以无体为体。
2.前面华严刊定记说:谓普贤行“生因”也。淨治等“了因”也。或“行普贤行,即是淨治”。
3.行普贤行,即是淨治,淨治即“行普贤行”也,无有差别
4.故义海说:了则据体。无体即体。了则无生。体即无体。生还为了。契同一际。无所分别。


义海说:三、明生了因者
华严疏说:智照心源。即是了因。如空与日。
智就是“体”,“照”就是用,“体用显露”也!


总的来说:
三藏法数说:【二因】(出涅槃经)
1.一生因。生即發生。谓本具法性之理。则能發生一切善法。如穀麦等种能生芽孽。是名生因。
2.二了因。了即照了。谓以智慧照了法性之理。如灯照物。了了可见。是名了因。


★★【四、明佛境者】


★义海百门说:四、明佛境者。谓尘体不可得。此不可得。是佛得尘相无分齐无可依。此无依。是佛依尘体不生。此不生是佛生尘无分别。是佛分别。由无得无依无生。方能建立一切法。又尘全见更不可见乃至不可闻。皆是佛见闻。经云。所见不可见。所闻不可闻。


问:什么是佛境?


答:大集经说:诸法无有二, 导师捨憎爱, 一道如虚空, 此是佛境界。
经又说:
不分别诸法, 不见有众生, 诸法唯一相, 得见佛境界。


华严经说:
一切法皆如, 诸佛境亦然, 乃至无一法, 如中有生灭。


问:尘体是空不可得的吗?


答:销释金刚科仪会要註解说:
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此言佛不说者。““意显尘体本空””。故以喻如来应身。虽具足相好。而体实非真。故偈曰。应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是也。
义海百门说:
谓尘体不可得。此不可得。是佛得尘相无分齐无可依。

 楼主| 发表于 2020-6-26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尘相无分齐无可依“,这怎么讲?


答:大宝积经
是故诸法无住无依,但以“名字施设”而有,彼皆空寂,无有自性、无住而住。是故诸法无有住处,


问:什么是无分齐?


答:无分齐就是无差别。
华严经文义要决问答说:
无分齐故。如月满时无差别故。


问:为什么说尘体不可得?


答:义海说:谓尘体不可得。此不可得。是佛得尘相无分齐无可依。


问:这个尘相是无差别,是无可依的?


答:大宝积经说:是故诸法无住无依


问:诸法无住无依,那,诸法住何处呢?


答:大宝积经说:彼皆空寂无有自性、无住而住。是故“诸法无有住处”


问:此无依无住,说明了什么?


答:义海说;此无依。是佛依尘体“不生”。


问:那,此不生说明了什么呢?


答:此不生是佛生尘无分别


问:为什么无分别?


答:尘体本空故。
销释金刚科仪会要註解说:尘体本空


问:尘体空,那,尘也是空的吗?


答:销释金刚科仪会要註解说:尘、体双亡也


问:义海说:此不生是佛生尘无分别。是佛分别。由无得无依无生。方能建立一切法。
【由无得无依无生。方能建立一切法】这怎么讲?


答:无得无依无生者,无住也
维摩经说:
「不住为本。如是,仁者!不住之本无所为本,从不住本,立一切法。」
维摩经又说:
「无住则无本。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问:义海说:又尘全见更不可见,乃至不可闻。皆是佛见闻。经云。所见不可见。所闻不可闻。
【为什么尘不可见,乃至不可闻?】


答:尘者,境也!尘境本空故
注心赋说:
妄念本寂。尘境本空。空寂之心。灵知不昧。


樵隐和尚语录说:
尘境空寂了无常。地水火风真即幻。


沩山警䇿句释记
心空境寂者。真心本空。“尘境元寂”。


金刚三昧经说:
「一切境本空,一切识本空,空无缘性,如何缘起?」


问:五尘境界,本无有故?


答:华严经说:
佛说诸法无生无灭,亦无三世,何以故?如自心现““五尘境界,本无有故””;有无诸法本不生故
(五尘是色、声、香:味、触)


问:妄念本寂。尘境本空。空寂之心,故说:所见不可见。所闻不可闻?


答:对!华严经说:所取不可取, 所见不可见, 所闻不可闻, 一心不思议。


问:义海说:又尘全见更不可见乃至不可闻。皆是佛见闻。
【为什么说“皆是佛见闻”?】


答:虚舟省禅师语录说:
将我之见闻觉知,与佛之见闻觉知相合,使了了分明,不为旧时妄想所赚,能如是行到见到,即与佛不相乖戾,名之曰皈依似人
(能如是行到、见到,就与佛一样,这就是皈依的意思)


【补充】


问:尘境是空的吗?


答:妙法圣念处经说:
利乐之要, 反照正性, 根尘境空, 我山自摧, 烦恼清淨, 出生死难, 住涅槃城, 是真解脱。


问:尘相是如何的?


答: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说:
烦恼空尘相 ,诸法性皆无


问:什么是不可得?


答:华严经说:菩萨摩诃萨知佛不可得,菩提不可得,菩萨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众生不可得,心不可得,行不可得,过去不可得,未来、现在不可得,一切众生不可得,有为、无为不可得


问:无所依?


答:佛说海意菩萨所问淨印法门经说:
若有所依即有所转,若无所依即无所转。菩萨以无依止、无动转故,即于一切法无所动摇,此即是为正修行。


问:什么是无分别相?


答:占察善恶业报经说:无分别相者,于一切处,无所不在。无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


【五、辩因果者】


★义海百门说:五、辩因果者。尘即是缘起事相现前为因。即事体空不可得是果。果不异因。全以因满称为果也。由因不异果。全以果圆称之为因也。若因不得果。果亦非果也。若果不得因。因亦非因也。皆同时成立无别异故。是故初發心时。便成正觉。成正觉已。乃是初心。经云。初發心时便成正觉。悉与三世诸如来等。


★义海说:尘即是缘起,事相现前为“因”。
即事体空不可得是果。


问:尘即是缘起,事相现前为因,事体空不可得是果?


答:大集经说:
知一切法性如梦,不真实故;知一切法性如响,从“缘起”故;知一切“法性空”,虚无实故
(虚无实故,不可得也)

 楼主| 发表于 2020-6-26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缘起不可得?


答:佛说无言童子经说:
所言辞者因缘合成,一切诸法亦从“缘起”,推求诸法根源所在,缘从何起而不可得。其“不可得”则无所起,便无所生


问:法从缘起,无有真实?


答:华严经说:
所学一切法相深入法相,善知诸法悉从缘起,了一切法无有真实。


问:缘起无自性?


答:华严经说:一念知三世, 悉从因缘起, 而实无自性。
(无直性者,不可得也)


问:缘起是有吗?


答:华严经说:
缘起非有无, 非实亦非虚, 如是入中道, 说之无所着。
华严经说:
说诸法性从缘起。 了知众生无有生, 亦无众生可流转, 无实众生而可说, 但依世俗假宣示。


问:缘起无体性?


答:华严经说:
学一切法,了法无相,知一切法皆从缘起,无有体性,然随世俗方便演说;虽于诸法心无所住


问:法从缘起无住处?


答:华严经说:观一切法皆从缘起、无有住处,知一切物皆无所依,了一切刹悉无所住,观一切菩萨行亦无处所,见一切境界悉无所有。


问:销释金刚科仪会要註解说:
不觉“尘缘起 ”,贪爱转见深 ,若得迴光照 ,当生即不生
【作何解?】


答:也许可以作这样的解释:
【不觉尘缘起 ,贪爱转见深】"这就是尘即是缘起,事相现前为因。
【若得迴光照 ,当生即不生】
生即无生,就是事体空不可得是果


问:生即无生?


答:佛说如来不思议祕密大乘经
诸有生者即和合义,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又復应知,彼一切法“生即无生”。如来身者,即是法




★★义海原文说:果不异因。全以因满称为果也。由因不异果。全以果圆称之为因也。若因不得果。果亦非果也。若果不得因。因亦非因也。皆同时成立无别异故。是故初發心时。便成正觉。成正觉已


问:果不异因,因不异果,师兄,这好玄呀?


答:这是一乘圆教的讲法!


问:怎么讲呢?


答:圆觉疏随文要解说:
圆教无迷悟,本来成佛之义。疏亦释因不异果,约位言之即十信满心初發心住云云。


问:一發心就已成佛、成正觉了?


答:对!这就是华严圆教的概念!
因此,义海百门说:
是故初發心时。便成正觉。成正觉已。乃是初心。经云。初發心时便成正觉。


问:华严经如何说呢?


答:义海百门说:经云。初發心时便成正觉。悉与三世诸如来等。


问:“悉与三世诸如来等”,不得了,初發心就“悉与三世诸如来等”?


答:这就是圆教的概念也!


问:唉哟!那不是点石成金了吗?


答:圆觉经了义疏说:
即无轮转 无生死之法也。既知万法如空华。岂更见有轮转。“”还丹一粒点铁成金””。真理一言,点凡成圣。亦释因不异果。如斯因地方谓真修。


问:“还(魂)丹一粒点铁成金””。真理一言,点凡成圣。这就是因不异果,果不异因的概念吗?


答:圆觉经了义疏就是这么说的:真理一言,点凡成圣。亦释“因不异果”。
(留意“点凡成圣”这句)


问:但是,为什么这样说呢?


答:新华严经合论说:
一切诸佛及以一切众生同一体性,同一境界,同一智海,以是發心之初,住佛种智家,故纔“發心时”即于十方现身成佛
合论有补充说:
如初發心功德品,自明以是义故,于此十住位中,入初發心住者,住一切诸佛智慧大悲海境界中住,即五位通修,以初住及十地不离一


问:因不异果,果不异因是圆教的讲法,那,因不异果,果不异因的大概意思是如何的呀?


答:宗门无尽灯论说:
譬如草木,先把最极成熟果来而下地,始生萠芽。是故因不异果。果不异因。


问:你说因不异果。果不异因,如果是“因若异果”,那如何说?


答:宗门无尽灯论说:
因若异果。其因非眞。果若异因。其果却妄。汝等只论果上果。却住因中因。因尚不成。何况果哉!


问:师兄,法藏大师这【辩因果者】的谈话,原来只用一句“这是圆教的讲法”就解决了!


答:哈哈哈!


问:果不异因,就是“果与因不异”?


答:百论疏说:果与因不异,果生时因不灭。


问:因不异果,就是“因与果不异”?


答:百论疏说:因与果不异,以不异故,无果生因灭也。

 楼主| 发表于 2020-6-26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明佛性者】


★义海百门原文说:六、明佛性者。谓觉尘及一切法。从缘无性名为佛性。经云。三世佛种。以无性为性。此但一切处。随了无性即为佛性。不以有情故有。不以无情故无。今独言有情者。意在劝人为器也。常于一尘一毛之处。明见一切理事。无非如来性。是开發如来性起功德名为佛性也




问:什么是无性?


答:大集经说:善男子!一切法性是名无性,若无性者则无有二,是故菩提无身无为。一切众生不知菩提无身无为,如来为令了了知故,而起大悲演说正法。


问:无性和佛性有何差别!


答:大集经说:观察佛身如诸法, 佛性、法性无差别
大集经又说:
无处者即是无住,无住者即是一切诸法之性,一切诸法若无性者即是实相,实相者非常非断名毕竟节。


问:什么是无性?


答:大集经说:一切诸法本性淨故,本性性者名为无性,


问:无性要怎么讲?


答:大集经说:夫无性者名无性相。


问:如果无相,那会如何?


答:经说:若无相性即是无作,如是无作即是法性无有文字,若无文字即名为如。


问:佛性是如何的?


答:金刚三昧经说:谛观佛性,不有、不无,无己、无他,凡圣不二。


问:请进一步说明佛性!


答:金刚三昧经说:众生佛性,不一、不异。众生之性,本无生灭,生灭之性,性本涅槃。


问:佛性和缘起?


答:经说:性相本如,如无动故,一切法相,从缘无起;


问:那为什么说性相?


答:经说:起相性如,如无所动,因缘性相,相本空无。


问:那,有缘起吗?


答:经说:缘缘空空,无有缘起


问:那,为什么又说有缘起法呢?


答:经说:一切缘法,惑心妄见。


问:缘法有生吗?


答:经说:现本不生,缘本无故,心如法理,自体空无。


问:前面说,起相性如,如无所动。那就是如如不动,为什么说如如呢?


答:经说:如彼空王,本无住处,凡夫之心,妄分别见。如如之相,本不有、无,有、无之相,见唯心识。


问:法性有变易吗?


答:华严经说:法性无作无变易, 犹如虚空本清淨; 诸佛性淨亦如是, 本性非性离有无。


问:法性能被言论吗?


答:华严经说: 法性不在于言论, 无说离说恒寂灭; 十力境界性亦然, 一切文辞莫能辩。
(一切文辞都不能形容法性,也就是佛性)


问:义海百门说:经云。三世佛种。以无性为性。
“佛种是什么一回事?


答:法华经说:
亦同得此道。 未来世诸佛, 虽说百千亿, 无数诸法门, 其实为一乘。 诸佛两足尊, 知法常无性, 佛种从缘起, 是故说一乘。


问:佛从那裡生?


答:华严经说:一切诸佛皆于三世佛种中生,积众善宝,究竟清淨,无诸过失,离世讥谤,一切法中最为殊胜清淨妙行之所庄严,具足成就一切智智


问:菩萨从那裡生?


答:华严经说:佛子!菩萨种性甚深广大与法界虚空等,一切菩萨从三世诸佛种性中生。


问:义海百门说:佛性者。谓觉尘及一切法。从缘无性名为佛性!
从缘无性名为佛性?


答:大宝积经说:
菩提者名心平等,无所起故。菩提者名众生平等,本无生故。菩提者名不生生,“因缘无性”故。


问:菩提是佛性吗?


答: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鉢大教王经说:
速入百千祕密金刚“菩提佛性”海藏真如三摩地。
华严经说;
善知识者能令一切众生得入萨婆若海,究竟清淨无上“佛性菩提”境界。
(萨婆若是一切智的意思)


问:义海百门说:随了无性即为佛性。不以有情故有。不以无情故无
【不以无情故无,那不是说无情也有佛性吗?奇怪!】


答:如果说无情有佛性,那不是等于说无情之物也能成佛吗?师兄,不是这样的!


问:那是怎样?


答:广灯录说:秖是无其“情繫”。故名无情。不同木石太虚。黄花翠竹之无情。将为有佛性。
广灯录又说:
若言有者,何故经中不见受记而得成佛者。


问:对!笑话,无情之物如木石、太虚、黄花翠竹,怎么能成佛呢?
广灯录说得好,如果这些无情之物能成佛,那么,佛经为什么没有提到它们被受记而得成佛呢?


答:是的!唯识开蒙问答:
今问彼云。汝依何意便云无情不得成佛。
彼答之云。无情不会修行。所以不得成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6-26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那,为什么义海百门说:不以有情故有。不以无情故无。
言下之意就是说无情也有佛性,也能成佛的嘛?


答:讲无情成佛,是站在性相相融的概念来说的,性者,理也,体也,心也。
相者,事也。性相相融的概念,就是性相无二。
性相相融,是以有情之性融无情之相。以无情相,随性融同有情之相。故说无情有成佛义。
止观义例纂要说:
无情成佛是约性相相融而说。以情之性融无情相。以无情相随性融同有情之相。故说无情有成佛义。若以无情不成佛义融情之相。亦得说言诸佛众生不成佛也。以成不成情与无情无二性故。


问:什么是性相相融?


答:也就是事理无碍的意思!
华严五教章问答抄说:
性相相融之义者。终教旣事理无碍之宗也。佛性岂不通非情乎。故知圆教心。直非情可有觉性也。


问:“佛性岂不通非情乎。故知圆教心。直非情可有觉性也”,这怎样讲?


答:以理事无碍的概念来说,佛性是通有情无情的,这是一乘圆教的说法


问:难怪义海百门说:常于一尘一毛之处。明见一切理事。无非如来性?


答:对!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概念:“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鬱鬱黄华无非般若”
首愣严义疏说: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者,总该三种世间,无不咸是真觉,故云皆即菩提,此了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鬱鬱黄华无非般若,一色一香无非中道
疏又说:
故经云破一微尘出大千经卷,举一心时亦三千具足,举一色时亦三千具足,依正平等,彼此互收。三千界成,咸称常乐岂更分乎情器之异哉


★★【七、表性德者】


义海百门说:七、表性德者。问尘是有耶。答是非有之有。如水月镜像。经云。非有是有。问尘是无耶。答是有之非有空无性也。经云。有是非有。问尘是亦有亦无耶。答从缘生故有。无自性故空。空有一际自在成也。论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问尘是非有非无耶。答有相空相俱不可得也。互相夺尽。无所成立。今此性德。但无执着。不碍分别。论云。若用有与无,亦遮亦应听,虽言心不着。是则无有过。


问:表性德者,什么是性德?


答:普贤行愿品别行疏说:圆融是理,性德用相,是性之相


问:性是体,德是用。就是义海百门所说的“体用显露门”?


答:对!


问:性德在那裡?


答: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六度之中一一具六。为三十六。皆恒沙性德。
新华严经合论说:
颂歎如来法身无体性德。


问:性德是有漏还是无漏?


答:贞元新译华严经疏说:无漏性德一时显现。


★义海百门原文说:问尘是有耶。答是非有之有。如水月镜像。经云。非有是有。


问:一切法是如何的?


答:华严经说:知一切法无相是相,相是无相,无分别是分别,分别是无分别,“非有是有”,有是非有,无作是作,作是无作,非说是说,说是非说,不可思议。


问:知一切法无相是相,相是无相。
故义海百门说:经云。非有是有!


答:非有是有,有是非有


★义海百门原文说:问尘是无耶。答是有之非有,空无性也。经云。有是非有。


问:尘是无吗?


答:华严经说:
善男子!佛说诸法无生无灭,亦无三世,何以故?如自心现五尘境界,“本无有”故;有无诸法本不生故


问:尘相是空吗?


答: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说:
如实了皆空 ,三界妄念心 ,人师子能了 ,烦恼“空尘”相 ,诸法性皆无


问:义海说:经云。有是非有。


答:华严经说:彼菩萨应学十法。何等为十?所谓: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随味知义,随义知味,知非有是有,知有是非有,知非相是相,知相是非相,知非性是性,知性是非性。何以故?欲于一切法方便具足故,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悟。


★义海百门说:问尘是亦有亦无耶。答从缘生故有。无自性故空。空有一际自在成也。论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


 楼主| 发表于 2020-6-26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一切法有主吗?


答: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说:了知一切法空都无主宰,皆是虚妄不实分别,诸法但从缘生故有


问:缘生的法是如何的?


答:大集经说:是诸缘生法各无自性


问:无自性法能生吗?


答:大集经说:无自性者他不能生


问:为什么不能生?


答:大集经说:所因亦无性、所缘亦无性,无自性者则无他性。若法无自性、他性者,则无生


问:为什么又说缘生?


答:大集经说:不生者则究竟无生、无能生,是故一切诸法皆无生无起,但以名字故,“假名”从因缘生,而实无生,亦无断无常。


问:何以故?


答:大集经说:若法有生性者,则当有灭则是断见;若无灭者即有常见。离断常见故,当知一切诸法皆无有生。


★义海百门说:无自性故空。空有一际自在成也。论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


问:无自性故空。空有一际自在成也。
“空有一际“作何解?


答:佛说如来智印经说:空有一相,自、他无二


问:空有一相的概念是什么?


答:经说:不舍有为而证无为,不离无为而悟有为,以如是心观如来身及与住处,尔乃可见。


义海百门说:问尘是亦有亦无耶。答从缘生故有。无自性故空。空有一际自在成


问:缘起是有耶?


答:华严五教止观说:
答不也。即空故。缘起之法无性即空。


问:缘起是无耶?


答:华严五教止观说:答不也。即有故。以缘起之法即由无始得有


问:那,缘起是亦有亦无耶?华严五教止观说:故问:亦有亦无耶?


答:华严五教止观说:答不也。空有圆融一无二故。缘起之法空有一际无二相故也。


问:请比喻说明“空有一际无二相”!


答:华严五教止观说:如金与庄严具思之。


问:缘起非有非无耶?华严五教止观说:问非有非无耶?


答:华严五教止观说:答不也。不碍两存故。以缘起之法空有互夺同时成也。


问:义海百门说:论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
这作何解?


答:华严五教止观说:
中论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者。此则由无性故即明缘生也。


问:你说无性故即明缘生,那就是说:因缘故有也?


答:华严五教止观说:经云。因缘故有。无性故空。解云。无性即因缘。因缘即无性。


问:那,“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作何解?


答:华严五教止观说:又中论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又经云。若一切法不空者。则无道无果等。
华严一乘十玄门说:
如维摩经云。从无住本,立一切法。又论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也。
中论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


义海百门说:问尘是非有非无耶。答有相空相俱不可得也。互相夺尽。无所成立。今此性德。但无执着。不碍分别。
(十住毘婆沙)论云。若因有与无亦遮亦应。听离言心不着。是则无有过


问:有相空相俱不可得也。互相夺尽。无所成立


答:愣严经说:汝观交中性, 空有二俱非


问:因缘诸境界是如何的?


答:入愣伽经说:因缘诸境界, 空有及非有。


问:尘是非有非无耶?


答:大乘止观法门宗圆记说:
文云对而不见者。虽对于尘。了此之尘非有而有,有即非有。不见尘相。


因此,义海百门说:有相空相俱不可得也。互相夺尽。无所成立。


问:为什么说尘非有?


答:圆觉道场禅观法事礼忏文说:
尘依妄念,(故)尘非有, 妄念依身念是空


义海百门说:今此性德。但无执着。不碍分别。论云。若因有与无亦遮亦应听。离言心不着。是则无有过。
“若因有与无,亦遮亦应听。离言心不着。是则无有过”,此句出自“十住毘婆沙论”

 楼主| 发表于 2020-6-26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新华严经合论说:颂歎如来法身无体性德?


答:义海百门说:今此性德。但无执着。不碍分别。
性德无体,既然无体,何来执着,何来分别!


★义海百门说;(十住毘婆沙)论云。若用有与无 ,亦遮亦应听 ,虽言心不着 ,是则无有过


问:宗镜录说愣伽经偈云:以有故有无, 以无故有有; 若无不应受, 若有不应想。!


答:对!愣伽阿跋多罗宝经註解是这样解释这句话的:
1.以有故无,以无故有。此有无相待而立。
2.有、无既各无自体。岂应取着?故云不应受、不应想也。


问:宗镜录如何说?


答:宗镜录接说:若开方便。或说有治无。说无破有。即无所碍


问:愣伽经注解不是说:有、无既各无自体吗?既然有、无既各无自体,何必治呢?何必破呢?
这说明什么概念呀?


答:这说明义海百门所引用的这句十地毘婆沙论的偈语:若用有与无。亦遮亦应听。虽言心不着,是则无有过。


问:师兄,对呀!对呀!既然有、无既各无自体,那,心执着什么呢?心既然没有所谓的执着,那会有过错呢?你说是吗?


答:说得有道理!你用有、用无,既然有、无既各无自体,心执着什么呢?当然“言心不着”啦!


宗镜录的解释是:或说有治无。说无破有。即无所碍(是则无有过)


【八、明自心现者】


八明自心现者。如见此尘时是自心现也。今尘既由心现。即还与自心为缘。终无心外法。而能为心缘。以非外故。即以尘为自心现也。离心之外。更无一法。纵见内外。但是自心所现。无别内外。此无过也。


问:诸法从何来?


答:入愣伽经说:一切诸法自他二种,无故不生,以随“自心现”知见故
愣伽经又说:
以无外法故;诸识不起观诸因缘无积聚故;见诸三界因缘有故;不见内外一切诸法,无实体故


问:这就是义海百门说的:自心现者。如见此尘(境)时是自心现也。今尘既由心现。即还与自心为缘。终无心外法。而能为心缘。以非外故。即以尘为自心现也。离心之外。更无一法。


答:对!


问:自心现者?


答:对!愣伽经说:依眼色等虚妄执着故;自心现见一切诸根器身屋宅故;自心分别分别故;分别分别识故;如河流种子、灯焰风云,念念展转前后差别轻躁动转,如猨猴蝇等爱乐不淨境界处故;无厌足如火故


问:自心现是什么样的一种境界?


答:愣伽经说:大慧!汝当于诸佛国土中为诸佛子,说汝自心现见“一切虚妄境界”。


问:要怎样才能通达了解这自心现的虚妄境界?


答:愣伽经说:初夜、后夜常自觉悟修行方便,离诸外道一切戏论,离声闻缘觉乘相,当通达自心现见虚妄分别之相。


问:认识了这些自心现的虚妄境界,那会如何呢!


答:“若识则灭”。
愣伽经说:一切诸法,悉皆寂静。不识自心现妄想,故妄想生。““若识则灭”。
愣伽经又说:
以是故,一切性、无性非无性,但觉自心现量,(若)妄想不生,安隐快乐,世事永息。


密部经典“佛说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就教我们这样观想:
想自影像遍虚空, 一切皆从自心现, 自身佛身本相应


问:自心现的尘境本来无?


答:华严经说:佛说诸法无生无灭,亦无三世,何以故?如自心现五尘境界,本无有故;有无诸法本不生故


★义海百门说:今尘既由心现。即还与自心为缘。终无心外法。而能为心缘。以非外故。即以尘为自心现也。离心之外。更无一法。纵见内外。但是自心所现。无别内外。此无过也。


问:自心为缘?法从那裡生!


答:冥枢会要说:世间无有一法不从缘生


问:从缘生的法是来自内还是来自外!


答:冥枢会要说:曾无心外法。能与心为缘。但是自心生。还与心为相。


问:因此义海百门说:今尘既由心现。即还与自心为缘。终无心外法。而能为心缘,以非外故!


答:对!


问:什么是缘起法?


答:冥枢会要说:由缘现前,心法方起。故名为缘起法也。经云。诸法从缘起。无缘即不起。


问:冥枢会要说:曾无心外法,义海说:终无心外法?


答:尊胜佛顶真言修瑜伽轨仪说:
若证法界普现色身。同一法界同一体性。”“一心之外更无一物””而可得立。诸佛虚空相。虚空亦无相,心同虚空故。


问:为什么说心外无法?


答:因为我们的心就是佛也。
尊胜佛顶真言修瑜伽轨仪说:
一心之外更无馀物。“自心是佛”。如实知“自心即是菩提”。
轨仪又说:
故但知求无上菩提。得成之日,自知某时有如是相现。为如是事应了了自知。不假须妄生分别。

 楼主| 发表于 2020-6-26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因此,义海百门说:离心之外。更无一法。纵见内外。但是自心所现。无别内外。此无过也。


答:对!


问:如果心外求法,那会如何?


答: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註讲说:汝若取法相。则必心外求法。而不悟本心。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问:你说“取法相”,什么是取法相?


答: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讲说:
取相者。妄立知见。妄起生灭也。取法相者。心外求法也。
(这句话说得很好!)


问:那什么是取非法?


答:注讲说:取非法者。除法为空也。


问:你说“除法为空”,什么是相空!


答:注讲说:惟淨信心不取相。则生相空。而法执、空执当下皆空。


问:“法相非法相”可得吗?


答:注讲说:明法相、非法相之不可有。
如解云。取字是为诸相根本。取字上加一心字。心之所之,即为“取”。取则成(执)着。


★★【九、出世间者】
九出世间者。谓见尘色相作实解。即为处世间。今尘相空无所有。是出世间也。经云。三世五蕴法说名为世间。斯由虚妄有。无分别则出世间也。




问:何故名之为出世间耶?


答:大集经说:善男子!五受阴名为世间,菩萨善分别五阴,观是无常乃至如涅槃性已,知此道中无有世间及世间法,知此道是无漏是出世间,无所繫着,是名出世间。善男子!是名菩萨道。
大集经又说:
成就方便菩萨能知一切法“实性”者,能住出世间六波罗蜜圣道。


问:何者出世间?


答: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说:
佛说大法句, “离欲”出世间


问:何者世间智?


答:大集经说:其世俗书典,口所言说结集解释,言语之道音声演说,文字显示闻诸论说。若书字句义,若算若数若印,若种种苦行法,若学工巧事,如是所说种种作业,随其所求皆得成就。诸馀三世俗念作事,若触、若受、若想、若思、若念,如是一切“非涅槃”器,是名“世间智”器平等。


问:什么“出世间道”?


答;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说:
佛告大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出世间道者,所谓:
1.六波罗蜜,
2.三十七菩提分法,
3.奢摩他、
4.毘婆舍那,
5.四摄法,
6.四无量心,
7.四禅、四无色定,
五神通。
善男子!此名菩萨出世间道。


问:云何名出世间智轮?


答:大方广十轮经说:菩萨摩诃萨修道之时,随其精进行住诵习,而于彼相不取、不着、不念、不思惟,如是行类则非下劣,心如虚空同于寂灭,观法平等都无所着亦无所繫,无生、无灭、心无退转,常行平等诸法实际,深入寂灭得无生忍。不取诸相心无增减,不依诸地亦不住智慧。菩萨若得如是具足智者,是名菩萨出世间智。


问:什么是处世间!


答:正法念处经说:
『此何世间?我住何处?此处一切皆悉可爱、皆悉可乐,与本皆异。此处世间见一切色,无量好色。』


问:何等为世间法?


答:华严经说:所谓:色、受、想、行、识。


问:什么是世间?


答: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说:世间者,所谓:五蕴。


问:何等为出世间法?


答:华严经说:所谓: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


以下的答案皆出自华严经。


问:三世诸众生,为何所摄?


答:一切众生类, 悉皆“三世摄”, 三世诸众生, 皆为五阴摄。


问:五阴从何起?


答:五阴从业起


问:诸业由何起?


答: 诸业因心起, 心法犹如幻, 众生亦如是。


问:世间由谁作?


答:世间非自作, 亦復非他作, 不知真实性, 生死轮常转。


问:生死轮常转。是如何的?


答:所谓世间转, 皆悉是苦转, 众生不知故, 生死轮常转。


问:世间是真实的吗?


答:世间非世间, 二俱非真实, 众生愚痴故, 妄取诸法相。


问:什么是世间?


答:三世五阴法, 说名为世间


问:什么是出世间?


答:三世五阴法, 说名为世间, 斯由虚妄有, 无则“出世间”


问:什么是五阴?


答:何等是五阴, 五阴有何相, 不见五阴坏, 妄取谓常住。
五阴虚妄法, 真实无所有, 空寂不迁变, 究竟离众相。


华严经又说;
世间既虚寂, 佛及法亦然, 斯等三种法, 其性无所有。 除灭诸颠倒, 明了见真实, 一切知见人, 常现在其前。

 楼主| 发表于 2020-6-26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什是处世间?


答:义海百门说:谓见尘色相作实解。即为处世间。


问:什么是出世间


答:义海百门说:今尘相空无所有。是出世间也。


问:经怎么说?


答:义海百门说:经云。三世五蕴法说名为世间。斯由虚妄有。无分别则出世间也。


问:什么是出世间?


答:义海说:无分别,则出世间也。




★★【十、托事生解者】


十、托事生解者。如见尘相。是事于事处贯达。即无生之理现前。是谓托事生解也。又别托外物以表此法。表尘法自在故。以尘表之显法润益故。以云雨表之。显尘性德深广故。以海表之。如是无量。更有所表。各异。以智推之。


问:什么是真如?


答:真心要决说:眞如心眞实性也。


以下的答案皆出自“真心要决”


问:眞如心眞实性如何证知?


答:眞如心眞实性也。更无别法可证知之。


问:这怎么讲?


答:是故观心离诸尘境,念念澄淨,其性必显。


问:其性必显,什么是性?


答:性者即是此心离相,眞实道理。故如是修。


问:此心离相,此心是如何的!


答:此心妙智,能契已理,是爲冥合。


问:为什么这样说呢?


答:所以然者。远离诸僻执,能得正理故。离*尘境者,即离执(着)


问:远离诸僻执就是离相?


答:故其离相之眞实理者。即是缘起之道理也。


问:缘起之法是如何的?


答:缘起之法无诸偏执。


问:为什么缘起之法无诸偏执?


答:以缘生故体非都无。以缘生故亦非实有。倶句倶非亦復如是。


问:那是离有、无吗?


答:故离一切有、无等见


问:离一切有、无等见,那会如何?


答:如其正理而得照者。即是契当缘生道理。


问:你说缘,这怎么讲?


答:谓于一切色心等事如是缘合。可如是理一一有之。


问:云何如是理?


答:其理法尔(如是),无相、无爲、无生、无灭、无有动转。


问:你说如是理,理和事的关系为何?


答:其事生时非其理生。理本有故。


问:事灭时又如何呢?


答:其事灭时非其理灭。理无尽故。


问:理本有,理无尽?什么是有为?


答:当知衆缘称可理时,其事方成说,名有爲。


问:这怎么讲呢?


答:以要云之。言事理者,即是事与事之谓也。若无,其谓其事何成?


问:理的关键性是如何的?


答:一切诸法以理爲性,其旨诚哉。


问;你说理,那,事又如何呢?


答:理显于相即是事也。事归于性即是理也。


问:性当然不是相!


答:性非相故离一切相


问:性当然无相!


答:对!性有相者无有此处。
(性有相是不能成立的)
真心要决补充说:
若相爲性相。即许性有相,全无相违


问:这怎么讲呢?


答:以一切事皆是眞如之相状故


问:当然,眞如之相是非有的?


答:以一切事皆是眞如之相状故。然今此相非有似有,故名虚假


问:似有与虚假有何差别?


答:云似、云假其义无别。但是非实诸相状也。虚假相状必似实物。
真心要决补充说:
相似之貌必是虚假。似与假义无别也。


问:为什么说虚假?


答:所以色心万差事相。衆缘生故定是虚假。


问:虚假就是相似吗?


答:以虚假故一切唯似。


问:相似之外有体性吗?


答:(相)似外更无依他体性


问:这些相似貌有什么作用呢?


答:愚夫迷于此相似貌误谓实物。谓实物故如有实物。是即凡夫胸中所蓄。


问:这种把相似貌误看成是实物,有什么错误呢?


答:如是思蓄。由此造诸轮迴妄业。岂不悲哉。故实生灭但是妄情之分别也


问:在胜义谛中当然没有这些妄情的!


答:对!胜义谛中定无实。但有分别所起行相,犹如幻事迷惑觉慧。似生似生、非灭似灭。由此义故一切无定。以无定故无有相缚。若言于法有定相者。即是小乘及外道也。

 楼主| 发表于 2020-6-26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义海百门原文说:十、托事生解者。如见尘相。是事于事处贯达。即无生之理现前。是谓托事生解也。又别托外物以表此法。表尘法自在故。以尘表之显法润益故。以云雨表之。显尘性德深广故。以海表之。如是无量。更有所表。各异。以智推之。


问:如见尘相。是事于事处贯达。即无生之理现前。这怎么讲?


答:上面真心要决说:理显于相即是事也。事归于性即是理也。


问:这怎么讲?


答:理显于相即是事也。事归于性即是理也。
这就是“事法即理门”


问:”事法即理门”说明了什么概念?


答:贞元新译华严经疏说;
事法即理门。谓从缘集必无自性。举体即真故。


问:“缘集必无自性”说明了什么概念?


答:说明了无生的概念!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说:
缘无自性心性空故。如是空性,不生不灭,无来无去,不一不异,非断非常,本“无生处”,亦无灭处.


问:原来如此,义海百门说:如见尘相。是事于事处贯达。即无生之理现前。是谓托事生解也。!


答:如果通达,贯达了“无生”,无生之理就现前了。


问:为什么这样说呢?


答:观世音菩萨授记经说:
谓一切法从缘而起,虚假而有。一切诸法因缘而生,若无因缘,无有生法。虽一切法,从因缘生,而无所生。如是““通达””无生法者,“得入菩萨真实之道””
(如是““通达””无生法者,“得入菩萨真实之道”)


问:“一切法从缘而起,虚假而有”。为什么说虚假?


答:上面“真心要决说“:所以色心万差事相。衆缘生故定是虚假。


★义海百门说:表尘法自在故。以尘表之显法润益故。以云雨表之。显尘性德深广故。以海表之。如是无量。更有所表。各异。以智推之。


问:义海说:表尘法自在故。,为什么说“自在”?


答: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说:
习智空、无相, 无生亦无灭, 当速证菩提。


问:这怎么讲?


答:义海百门说:贯达。即无生之理现前!
经说:习智空、无相, 无生亦无灭, 当速证菩提。
证菩提就自在无碍矣!


问:原来如此,难怪义海百门说:尘法自在故!


答:对!无碍则能以法度众生,以法润益众生。
因此义海百门说:
以尘表之显法润益故。以云雨表之


问:对!佛说无常经就这么说:法云法雨润群生, 能除热恼蠲众病!


答:对!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说;
我当不久证菩提, 当以法雨润众生。


问:义海百门说;显尘性德深广故。以海表之。
这作何解?


答:以海来表示无生的性德也。
十诵律说;
譬如大海深广深广无量,佛法亦如是,深义无量。


问:义海百门说:如是无量。更有所表。各异。以智推之


答:无生功德无量也!


问:这怎么讲呢?


答:五千五百佛名经说:
有佛名曰无生德, 现在说法人师子, 若能持彼佛名号, 当得速知眼无生。


以智慧推而广之,因此,义海百门说:如是无量。更有所表。各异。以智推之。


这就是义海百门说的”托事生解”


★★义海百门【总结】“体用显露门”说:
然上诸义。惑尽智生相亡体显。差别缘起。方腾性海之波。一味真源。用显随缘之镜。会真之道失。何远哉。
(会真之道失。何远哉。,我认为应该是作“会真之道何远哉!意思是:“会真”不远矣也)


问:什么是惑尽智生?


答:根本萨婆多部律摄说:
若三界惑尽、业累俱亡,契会无生证涅槃乐。
(契会无生就是智生了)


问:如何得惑尽?


答:大乘悲分陀利经说:
我逮菩提时,当以如是声说法,遍满三千大千佛土,令其中众生得念佛心,随所住处经行坐卧及与迴转,令彼一切常得见我,随所疑法适观我已,疑惑尽除。我逮菩提时,于十方无量阿僧祇佛土众生,若求声闻乘、若求大乘者,从我闻法,令得深三昧忍辱陀罗尼,即住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义海百门说:差别缘起!


答: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说:
世尊告曰:「我说缘起,略有八门:
1.一者、说有受用世俗境界缘起,谓缘眼色生于眼识,三事和合便有其触,触为缘受,如是广说;
2.二者、说有任持缘起,谓缘四食诸根大种安住增长;
3.三者、说有食因缘起,谓求诸穀,田、种、水缘發生牙等;
4.四者、说有一切生身相续缘起,谓由能引,能生诸分别,生一切所引所生;
5.五者、说有一切生身依持缘起,谓诸世界由诸因缘施设成坏;
6.六者、说有一切生身差别缘起,谓由不善、善有漏业,施设三恶、人天趣别;
7.七者、说有清淨缘起,谓依他音,及依自内如理作意,發生正见能灭无明,无明灭故诸行随灭,广说乃至,由生灭故老死随灭。」
经又说:
八者、说有自在缘起,谓善修治静虑为缘,诸修定者随所愿乐,如是皆成终无别异。如是名为我所略说八门缘起。」


问:义海百门说:用显随缘之镜?


答:大乘宝云经说:所谓诸法空虚无实、厄缚危脆、如水中月、如“镜”中影、如谷中响、如梦、如幻、无暂时停、摇动不住、藉““因缘生””,皆悉知之。
圭峯草堂寺沙门宗密述随疏钞说:
事法界者,不出色心,万象森罗,依正境智,相用显然皆曰事也。


愣伽经说:
诸法如幻、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水中月,远离生灭及以断常,不住声闻辟支佛道,闻已成就


问:义海百门说:一味真源!


答:一味真实!
佛说解节经说:但以无分别后智,随顺前无分别智,观一切法““一味真实”,忆持至得。须菩提!以是义故,汝应当知,真实之理遍一切处,唯一味相。


问:如果能够妙解“真”的源头,那会如何呢?


答: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说:
妙解真源,众惑断除,证阿罗汉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30 14: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