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1|回复: 0

[法师开示] 净空法师:无论做什么事先想一个我,障碍就来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5 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真正要想开悟,在念佛里面要念到理一心不乱,要离心意识。离心意识里头,自己离心意识,自己不用,对别人用,对别人用是随缘,对自己不用就是不变。要是对自己不用,对别人也不用,就变成小乘阿罗汉,变成小乘人;对别人也用、对自己也用,那是凡夫;对自己不用、对别人用,是菩萨。大家要晓得这个道理,那是真功夫,外面用,里面不用。就跟唱戏一样的,在戏台上扮演一个角色,扮演得很像、很逼真,到了后台是另外一桩事情,完全不相干。人生就跟唱戏一样,一定要知道哪是真的、哪是假的。人生的舞台上是假的,真的是什么?不变之性是真的,万法一如是真的,晓得万法就是自己,这是真的。可是在用的时候,人家不承认你万法是一如,你得随他缘,不依,「好,你是你、我是我,咱们清清楚楚」,那是外表,不是真的。真的心是清净、是光明,不但你的心遍十方界,你的身也遍十方界,你的慈悲喜舍没有一样不遍十方界,智慧德能样样遍十方界。那个慈悲心不但遍一切有情众生,连这些桌椅板凳,那些尘土、微尘,全都遍满,平等平等无二无别,他怎么不遍十方界!像这种情形绝不是外道所能见到的,他见不到,见性的人能见到。

**

**  诸位想想,在这个境界里头有生灭吗?没有生灭。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才见到一真,这个时候就所谓是生活在一真法界里头。没有见到这个理,自己起分别心、用心意识,生活在十法界里头;见到这个理之后,他生活在一真法界,生活在一真法界里是佛与大菩萨。小乘圣者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还不够格,还没有到这个境界,这是我们要晓得。理明白了,怎么修行自己还不晓得吗?一天到晚的生活行为就是随缘,恒顺众生。虽然随缘,在里面修什么?修不变的心,就是修清净心,在一切境界里面修平等心、修慈悲心。我这个说的是很浅。这些心怎么修法?给诸位说,你的心才动念就要觉,觉就是真性起作用,动了念而不觉就是识起作用,识与性的作用确实是不容易辨别。你看玄奘大师《八识规矩颂》里面说,「愚者难分识与根」,那个愚者指小乘阿罗汉,不容易辨别。我们在运用的时候不是说不起心动念,因为行为有三种,身体的造作是身的行为,口的言语是口的行为,意里面的念头是意业的行为。

**

**  诸佛菩萨意业里头有没有行为?这是我们讨论的重点。身的行为我们晓得有,口的行为也有,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有。你去问他,释迦牟尼佛你有心还是无心?这是问题关键的所在。如果说释迦牟尼佛有心,错了,有心是凡夫;说释迦牟尼佛无心,也错了,无心是泥塑木雕的,这释迦牟尼佛没有心,就不起作用。真相是非有心、非无心,这样一说又太玄,非有心非无心到底是有心还是无心?有无二边都离开,没有感的时候无心,感应道交的时候有心,这就叫亦有心亦无心。佛起心动念是感应道交,这个道理前面也讲过不少次,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我们学佛也是如此,有感就有应,没有感就没有应,感应清清楚楚绝不迷惑,这就是不变。三业之所造,叫做无作而作、作而无作。作了没?作了。样样都在作,天天都在作,怎么说没有作?从真性上讲没作,真性如如不动,哪有造作!没有造作。真性变成了净识,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在里面造作,变成净识。净识是什么?四智。四智是真性变出来的,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迷的时候叫八识,觉的时候叫四智,八识跟四智都是依真性而起的,它怎么不是一!所以说一如,凡圣一如。

**

**  明了这个道理,我们修什么?就是修一个转识成智。修转识成智是第一步,这是我们讲初方便里面的最初方便,最初方便的最初方便,给诸位说,一切为众生,绝不要有为我的念头,这才能相应。无论做什么事先想一个我,障碍就来了。起心动念做一切事情想著什么?众生,这个障碍就没有,心地就光明,为众生。一切为众生,如果说念念常能够提起这个正念,决定没有我的念头,你要训练个三年五载,给诸位说,我执不破自然没有了,这法子高!小乘人破我执吃尽了苦头,才把我执打掉。要证到阿罗汉果,见思烦恼断尽,诸位想想,吃多少苦头才把我执破掉。大乘菩萨妙极,根本就不要破我执,念念为一切众生,把小我化成大我,小我没有,「我」没有了,所以这个法子妙,比小乘实在是高明太多。破我执的关键,要能把一切众生看作自己,这个样子你就更快。对待人跟对待自己一样,一定是平等的,是依平等心,对方能接受多少是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就好像天下雨一样,雨水下来是平等的,大树吸收的水分多,小草吸收的水分少,那是它的事情,它能够接受多少是它的事情,那个雨水落下来一定是平等的。所以只要自己的心是平等对待一切人,一切人他接受多少是他的事情。这就是说理上讲是平等的,事上是不平等的,事上是什么?有接受多、有接受少。理上平等、事上也平等,接受多少是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所以理事都是平等的,这是修行关键的所在。

**

**摘自   楞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30 13: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