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62|回复: 3

[佛教生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2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成观法师
 楼主| 发表于 2020-6-12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1、「信为道源功德母」
  华严经上提到「信为道源功德母」。「道源」是道的根源。「道」是指菩提道,也就是说:「信」是菩提的根源。「功德」有如六祖所说的,和「福德」是不一样的, 福德是「有漏善」;功德是「无漏善」。「信」是修道的根源,一切修道以及功德皆由「信」之所生,故称之为功德之母。
  2 、「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智能度」
  大智度论上讲:「佛法大海,唯信能入、 唯智能度」。只有信受佛法,才有可能入于佛法大海,继而于其中取得无量珍宝而为受用,这是指「唯信能入」。但光只是「信」,就行了吗?这是不够的。譬如一个人信佛信得很虔诚, 他是否能因此而「得度」呢?这只能说是「度」的开始,当然不能算是已经「度了」:唯有「智慧」才能令人「度脱」。然而「信」是五善根的开始:由具有信的善根而起修,由「信」而「精进」修行、而念念不忘;于念念中不忘不失正念,故得「定」;于定中修慧观,故得无漏慧。等到无漏慧积聚成就,即得慧根;慧根成熟,即是「智慧」成就;智慧成就便能断烦恼、得解脱、证菩提,所以说:「唯智能度」。可知「唯信能入,唯智能度」这句话就包括了整个五善根的修行过程:从最初的「信」到最究竟的「智」。如此,从「起信」到「得智慧」,就是五善根成熟、成就的过程。大智度论的经题之梵文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论」。「摩诃」是「大」之义,「般若」是「智慧」,「波罗蜜多」是「度」,这就是大智度论这部论的题目,也是全书的要旨。
  3、「信」如「根」
  关于此点前面已讨论过,此处再稍微补充一下。因为修学有「根」,因此菩提道树得以发荣滋长,开花结果。
  4 、「信」如「手」
  学佛就如入佛法的宝山一样,如果我们没有手,即使进入宝山里面,也不能取得其中的财宝而得受用,只是空入宝山而回。究竟是什么要件能令我们生出「取宝之手」呢?那就是「信」。无信之人,即使读遍大藏五千部,却连一个字也都不得受用。为什么呢?以无信故。以无信故,故不能取得佛法的智慧之宝。有的人,佛学的知识很丰富,学问大得很,讲得头头是道,可是却不肯起而行之;连拜个佛也不肯,念几声佛都觉得很辛苦,甚至认为没什么必要;而他却自以为是在「学般若」。其实他只是对经中的文字上的研讨有兴趣而已,若论实修,则付之阙如。如此光说不练,故不得受用。如果是真正修行的人,必须踏踏实实努力去作。佛世尊教我们要念佛,我们就应念佛;教我们要拜佛,我们就应拜佛,不可偷懒,怕累着了身体;因为身怕累,所以不愿多拜佛;因为嘴怕累,所以也不肯念佛。可是奇怪得很,周末没事跟朋友聊天,聊一整天,却不会累;出外逛街、爬山也都不会累,即使累也不在乎;可是拜佛时,稍微累一点就受不了,就要喊停,这就是业障现前了。
发表于 2020-6-12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6-12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广博身如来  南无妙色身如来   南无除盖障菩萨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9-29 10: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