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 上自下然大和尚 开示 所有的一切法门不管是 念佛号干什么的,就是在变化众生心。因为这一念心本来非种种法,如同诸佛本来的妙明。因为那念心非种种法故,所以今天看到圣人就会变成圣人的感觉,不是在凡情中讲的。天天接触凡情不好的东西,自然就发现心中就起那种意识。就好像类似我常常讲的孟母三迁。因为众生,尤其讲到孟母三迁,明白原来众生心中是可以随 环境改的,这里面就方便为众生种下种种拔济他的方便。但是佛门中的弟子要比一般的世间学者还要多一分智慧。 什么多一分智慧?一般人就儒家只是知道仁性,不是定法,可以随环境改。佛家却要在既然能随环境改,那我这一念心到底是什么上面参。因为能随环境改,这一念心一定不属于哪种法他才能改。因为不随哪种法,今天只是在某种环境被环境所熏习故他现出种种法,这叫缘起。正在缘起他又不属于他,那叫性空缘起,缘起性空。不属于种种法我才能够改,我才能够随缘。这个人将来得到智慧时,不但知道原来我的心是可以随缘的,所以不会随随便便告诉别人说我的心一定是怎么样,因为我知道随哪个环境我就变。正在我知道我随那个环境我的心都可以调试之时,同时知道我这念心非种种法。因为我非种种法,所以我更明白我随缘调试。这个人叫大智,这个人纵然没有证得明心见性,这种智慧已经不一样了。因为他绝对不会把自己的心力去局限限在哪一种业感上。这个叫做性空缘起,因为念念之间都在性空缘起中。 佛门中设一切法就是在帮众生拔济。念念之间因为给你圣号故,虽然现在还在凡夫,但是这一念凡夫心并不是真的有凡夫力,是因为一直在过去的业感跟环境中一直不断兴起来的。只要心中有圣人的名号,就好像心中有善人的名号,久而久之就在你现前的所有的一切凡夫业感里面就一定会感觉到圣人的种种作用,凡圣同居。这是从下往上说。 我先从下往上说,等一下我从上往下说,上就是从觉心中的作用开始说这乘土,就明白这凡圣同居了。正在这凡圣同居当下不是说只是念这句佛号,只是抓着这句佛号。刚才讲了说念佛,因为在凡情之中渐渐就能起成圣人道理,叫做凡圣同居。在感觉时可以看到你现在起心动念过去的业感,可是已经感觉到我已经不是他了。不但已经知道不是他了,甚至于还在过去的业感里面知道什么缘故是错,什么缘故才是对的,心中还会起城辨析明白,同时的这念心都在,叫凡圣同居。觉心就是能够这样子做,他就叫凡圣同居。 正在明白辨析时,这个明白的圣人的境界岂是佛号一句佛号“ 阿弥陀佛”?不是嘛。你已经把那句阿弥陀佛变成了心中对一切业感之中的明明白白,这明明白白之中就不単指是一句佛号。现在有的人说只要一句佛号其他的都不要了,那是瞎扯。古人说一句佛号不要是真正在觉心上说的。你真的志诚恳切面对大山时,不要带着杂念,那个山应该活在你心中,这个前面讲的。山要活在心中的时候什么是山?要讲的出来,不能说都不要,只有一句佛只有一句山。 问:他们只是说人家不认识字,就学易行道。易行道很简单就一句佛号,现在针对易行道是不是就是这一句佛号? 答:佛门中祖师接引人讲的这些话是跟行者讲的,现在有的人不是这个因缘不是这个根基,拿祖师开示给行者的这些语言文字里面常常就会搅乱。祖师跟一个行者讲,就好像一个人好乐真的想要读书的人,那就告诉他念念之间只要专注在好好想要读书的这一念上 ,其他的你什么都不要想了,就想到好好读书,这个于是乎因为他想好好读书,因为他的心是赤城的,每天就砥砺自己我要好好读书,我要好好读书。但是这一念中不是说只有这个行为,因为我要好好读书,所以一切的书他都能好好读。 问:他读了没有? 答:他当然都能读。因为他读了,你说,诶呀,你太厉害了一天你能读好多种文字好多种书。他说,没有,我就一心,好好读书。这是易行道,这叫做一行,也叫易行。祖师是跟行者这种人讲的,你发了心的。不是跟扯淡讲的我根本不想好好的书,然后说我只要傍着我要好好读书好好读书就好了,你课本不要给我,语文不要给我学,数学不要给我学,我只要这句。我只要好好学,那是扯淡乎,你根本不是行者。 佛有很多的话是跟行者讲的,不是说跟后面那些不是行者讲的,行者的发心就是一心,一行,一句话,我要向善,从现在开始我一心一意我要向善,我要向善,他心中只有这句话,没有第二句话。 为什么叫没有第二句话?因为他没有疑惑,第二句话。 但是我要向善中间,你说他只能行一种善吗?不是嘛。我要向善于是乎什么行为我都学,什么行为我都会去做。 你说你怎么做的这么复杂?我只有做一样事情,我要向善。我说你这种人将来一定能到凡圣同居土,一定能破邪显正。这个上面要是真的发了这一念心,这叫深入,一门深入。不然有很多文字很多名相根本没有办法合在一起的,你又是那一句,又是易行道,又是那什么只有一句,后面又讲深入相,那深入什么呢?既然深入的人为什么后面又教别人那些东西都不要,只要那一句?都不是在心境上说的,都不是调试一个人的心,把一个人的心境讲出来。把觉心那里面的作为,觉心的作用要明白。 当能够明白那个圣人的道理时,虽然天天看到的都是过去的业感念头,我已经在凡圣同居了,当我正在凡圣同居的时候就还是看到过去的种种恶业恶念现前。站在现在心中的那种善的气氛里看到我过去所有一切流转的烦恼过去的业习现前了,那你现在到底住哪里?你是住在恶业上吗?你是有善业可住吗?没有嘛。就在这个上面你突然发现连凡圣同居土都不住了,马上心境又跳开了,那叫方便有余。 你又不是住凡?我已经不是了。 那有圣可住?没有啊。我所谓的圣是看到我过去的业力,所以我知道现在。这个圣也没有地方可住,那叫做方便有余土。 就在这个方便有余土中,能够清清楚楚圣凡的作用,一切过去的业感跟现在的清净之中能够突然同时显现能够同时照了,全部都明明白白,就是实报庄严土。 谁现出这实报庄严?能够现出一切法中都能明明白白。在一切法中明明白白,刚才凡圣同居都已经知道了,你既不是住凡也不是住圣。正在明明白白时,表示你凡也不住圣也不住,又不是住在明明白白,你到底住哪里?就连实报庄严你都不是,你到底住哪里?常寂光 净土。 这四土不是说真有个土让你在那边,这四土是心中真正证到如是智慧时,会发现你的心就这样子一步一步超越。当超越到常寂光净土时,回头再照现这一些,就是我要从觉心中告诉你这四土。 大觉心体非种种相。非种种相他也没有什么作用,不是有作相。就好像镜子现照,不能说镜子真的有个动作在照。镜子现照就是照,不能说他有动作,叫寂。他没有动作,镜子现照就是镜子。哪有我就是照,我在现照,就是我在现我,哪有动作?就在这个根本没有动作时,是能够随缘呈现一切叫做光。常寂而常光,常光而常寂,叫常寂光。因为在不动之中能够遍照,遍照之中就知道他不动。 为什么遍照时候知道他不动?这个不要用 佛法,用现在的世间的逻辑来讲,遍照表示他就不是哪种照,不是黑也不是白。要是黑是白就不知道遍照。能够知道遍照,同时尤其是在中国的这些哲理上面,遍照当下同时知道他就是非种种法。非种种法就是常寂。遍照表示绝对不堕一法。堕在一法就不叫做遍照。既然叫遍照,什么都不是。这就是中国佛门中的逻辑,不然怎么遍? 所以普贤才叫遍吉,才能够遍一切,才能够成就。普贤在遍吉的时候,遍一切法成就,《 华严经》有一品云,但是你却在一切成就法成就中遍寻普贤身,周遍寻觅找不到他。大家欲见普贤,但是周遍寻觅不见普贤,问释迦牟尼佛,佛叫化佛。问释迦牟尼佛如何要找到普贤?佛告诉大家要赤城恳切念南无 普贤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普贤菩萨!什么意思?就在当前的这个作用中就知道原来就是大觉心体遍照的功德,就此现前不就是普贤吗?要到哪里找普贤?普贤菩萨原来永远都依在佛旁边住,都在你觉心旁边住。《华严经》中讲的你以为神话?他就讲的心中故事帮你讲的清清楚楚的。 所以常光常寂,常寂常光。常光常寂,常寂常光,所以他就一定能能够化现庄严。在寂中就能现光,在光中就能够知寂。光中知寂不堕在种种诸趣,寂中知光能够随种种因缘普遍现前,这叫实报庄严。觉心一定往前,就是实报庄严,一定能够照现。镜子一定能常寂常光,正在知道他常寂常光时,就感觉到他一定是往前,一定是随缘照现。再说镜子时,已经到了第二步,就是镜子的实报庄严土。 就在这个实报庄严土中,黑来就能来现黑,白来就能现白。这个白跟黑随缘根本就是实报的方便。随缘就叫做方便,他能随缘嘛。随缘之中,在根本非种种相常寂常光中间才能现黑现白。最初看到现黑现白时,就叫有余。 余是什么意思?余,不要想太复杂的意思好像余漏,好像漏出漏失,不要想这个。余,过去讲说年年有余,余叫饶益。本来实报庄严就是觉体。正在现黑现白时就感觉到心中在黑就成就黑,黑中就饶益,饶益有情。饶益叫做余。本来这种无作,但是在这个上面就感觉有作,叫有,有这个饶益的相。 这个饶益相是真的吗?那是方便随缘。觉心不会这样饶益还有觉心吗?正在饶益现黑现白时,还不要说堕在最后的凡夫的业感已经随黑白流转,正在最后的关卡里面会看到在黑在白就叫凡,凡就是众法,一切法现前处。但是哪个现前处中真正舍离过他根本清净镜体的庄严光明?没有,每一个现前当下,在凡都有他圣性的作用。所以最后再看到感受的当下就是凡圣同居的时候。 回过头来讲,哪个凡圣同居不是常寂光现前的?常寂光现前,刚刚讲十法界,一个觉心中就有十种法界力量的转轮,但是在心性中的土中,一念之中就具足如是四土 不要说我念佛要到凡圣同居土。光讲这句话一辈子都看不到常寂光净土了。只到凡圣同居土,你忘记佛门中老是讲都是一心功德吗?一心中现的凡圣,跟一心中的常寂光,必须要融会。你怎么说先到凡圣同居土?在这边妄作分别,将来生生世世你就凡圣同居,也就看不到常寂光了。 为什么讲说古德是为一切行者讲的,古德告诉你心性要是真的如是作的时候当然能够证得凡圣同居土。因为你能够清清楚楚看到心中的能够照现你过去的种种业感的地方。 你还是那个业吗?不是。 但是因为你是行者故,因为你是修心的人的关系,到这个地方时你会认为满足了吗?当然不会。到这个地方时是清清楚楚时,还是要求得毕竟明白心中的道理才行啊!要在毕竟当下就变成方便有余土。 就好像我常常讲的一个人要是真正发心要读书时,不会读到小学就满足了。他不会满足怎么会跟你说我们先读到小学?有一个力量说我们先读到小学,讲这个话的人就不是一个好乐学问的人。会教人的人告诉你哪有什么先读不先读的?就是一心,我要好好读书,我要求得学问,小学中学高中大学过程而已,不是你们思惟的事。只要在这个上面思惟表示你根本不是要好好读书,心里在想我先读完初中,我先到初中再说,就不知道那个心。你的心到哪里就到哪里,哪有先到哪里?佛门是讲心,你怎么老是讲相?要是为众生开破破解这样的发心,哪个人不好乐发心?因为好乐发心,就不会着相。因为不会着相,就不会沦落在三涂。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