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259|回复: 2

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楞严经讲记海仁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31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辛二别明分四。壬初明五阴性分二。癸初总征
  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是总征。佛于阿含时,说五阴是无常、苦空、无我、不净。在方等时:为诸菩萨,说五阴皆从缘生,故有无量差别。在般若时,说五阴缘生无性,当体即空。本经为利根者,称性而说,究竟之谈,故曰: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五阴是生死因果;如来藏妙真如性,是菩提涅槃。又五阴是苦集二谛;如来藏妙真如性,是道灭二谛。今五阴即藏性;无异是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矣。
  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晴虚,迥无所有。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色阴当知,亦复如是。
  癸二别释分五。子初明色阴即藏性
  文至迥无所有,是喻明色阴即藏性,其人无故以下显因缘生法。有人指世间普通之人,若世间有人,以清净目无翳之眼,观于晴朗明净无霞之虚空,则唯一晴空,迥无所有。众生无翳之眼,喻未迷时之如如智,晴空喻如如理。众生未迷,以如如智,照于如如理,一如无二如,唯一清净真心,更无所有。其人无故以下,是喻从真起妄。其人无故,不动目睛,因而瞪以发劳;因目劳故,而于虚空,别见狂华乱舞,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红或绿,此皆幻现,全非现量境。故曰狂乱非相。其人无故不动目睛,喻最初真如不守自性,一念不觉,而有无明。瞪以发劳,喻转相,转本有之智光,为能见之见分。则于空中,别见狂华,喻依能见分而有所见之相分。即下文云:‘于无同异中,炽然成异。’以一心清净,本无同异,由于一念妄动,遂成能所,因而炽然成异。复有一切狂乱非相,喻粗显之色阴。犹内之根身,有生老病死;外之器界,有生住异灭。故曰狂乱,然根身器界,生灭去来,本无所有,故曰非相。又外道,妄计即色是我,或离色是我,我大色小,色在我中;或色大我小,我在色中,种种依色阴而起之邪见,皆名狂乱非相。
  色阴当知亦复如是,是以法合喻。色阴之虚妄,犹如翳眼之见空华。空本无华,因净眼人,瞪以发劳,故见群华乱舞。若能合眼休息片刻,则狂华自谢。喻真如不守自性,一念妄动,而有见相二分,遂幻现内身外界,妄执实我实法;若能舍执,反观自心,不再分别,则狂心顿歇,歇即菩提。所谓颠倒不生,斯即如来真三摩地。六祖大师云:‘有境即烦恼,离境即菩提。’正是此理。
  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虚空。空若非空,自不容其华相起灭,如阿难体,不容阿难。
  此破华从空来。初三句是总明狂华,来无所从。若言空中狂华,是从空来,则应灭时,还从空入;如人从何处来,则归还何处。然虚空本无内外,不应有所出入;若有所出入,则成内外而非虚空。若虚空已成非空,即已变成实法,自然不能再容,华相起灭;如汝阿难自体,更不能容其他阿难,在汝体中出入。
  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还从目入;即此华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若有见者,去既华空,旋合见眼?若无见者,出既翳空,旋当翳眼。又见华时,目应无翳,云何晴空,号清净眼?
  此破华从目出。若谓空华,是从目中出,既从目出,入当还目。又华从目出,则目为能出,华为所出,能所应该一致,能出华之目既有见性,则所出之华,亦应有见。若谓从目而出之华,是有见者,则华从眼出时去既为华于空,旋归之时,合当见眼。若华能见眼,则华已成有情而非无情矣。若谓从目所出之华,是无见者,则体同外物,出去之时,既翳障于空,旋归还时,亦当翳障其眼。又则华从目出,正见华时,华已离目,目中应当无翳,而号之为清净眼。云何而今,见狂华时,正是翳眼;而见晴空,方名清净眼。
  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此以法合喻,华如色阴,空喻如理,目喻如智。华非空非目出,喻色阴非从如理如智来。若从如理来,还应入理;如理若有能入所入即非如理;既非如理,即同于物,物不容物,岂容色阴,生灭去来?若谓色阴从如智出,则色阴亦应有照明之功,能了知前境;色阴若能了知前境,则不名色阴矣。或曰:色阴实从如智出,诚有照明之功,然则色阴出时,在于如理;色阴入时。应见如智。若见如智,岂非一身兼有二知?若谓从如智所出之色阴,是无见者;则能生有见,所生无见,于因果不类。又此无知之色阴,出时既障翳于如理,归时亦应障翳于如智。又则当此色阴,离如智而出时,如智应无复障翳,而得名真智。云何而今,见色阴时,正名妄想。能观常寂光土,方名真智。以是之故,当知色阴,非从如理来,亦非如智出;而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相妄性真,若性若相不离一心。此不离一心之色阴,非如理有,亦非如智有,故非因缘;又非离如理有,亦非离如智有,故非自然。
  佛顶文句云:‘四科文中,皆有四节,瞪目见空华,即因缘生法;华非空出,亦非目生,是因缘即空;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是因缘即假;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是因缘即中。’前色阴如此,后受想行识,亦然。因缘即空,是空如来藏;因缘即假,是不空如来藏;因缘即中,是空不空如来藏。故四科七大,本皆三如来藏。

发表于 2020-9-10 09:2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12-24 10:3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9-30 06: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